Workflow
海洋工程
icon
搜索文档
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率先破2万亿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6-06 20:04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总量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比上年名义增长5.4% [1][3] - 海洋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4.1%,对全省地区经济名义增长贡献率为27.3%,拉动地区经济名义增长0.7个百分点 [1][3] - 广东聚焦打造"海上新广东",通过"向海"、"耕海"、"下海"、"亲海"、"护海"五大策略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3] 海洋产业结构与企业发展 - 2024年广东海洋三次产业持续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682.1亿元(+3.8%),第二产业增加值6202.6亿元(+3.8%),第三产业增加值13137.8亿元(+6.2%) [5] -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5012.4亿元(+4.9%),海洋产业增加值7395.1亿元(+7.4%),拉动海洋经济名义增长2.7个百分点 [5] - 截至2024年底,涉海"四上企业"数量达6477家(+5.0%),新认定涉海高新技术企业257家,存量涉海高新技术企业804家,涉海专精特新企业593家,涉海"小巨人"企业203家 [5] 海洋科技创新成果 - 广东海洋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建设了一批"国字号"科研平台 [6] - 海洋科技成果展展出近30项成果,包括"大湾区一号"游轮模型、HYPOS®北斗导航定位一体机系统、潜鲛X100水下机器人等 [6] - 重点展示领域涵盖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公共服务等技术突破 [6] 海洋主题活动与公众参与 - 深圳推出系列海洋日主题活动:海洋科普大篷车巡展(6月6-8日)、海洋主题灯光秀(6月13-14日及20-21日)、地标建筑主题亮灯打卡(6月6-8日)、执法船开放日等 [8] - 活动设置四大主题科普展区,通过互动项目提升公众海洋意识 [6][8] 海洋事业发展规划 - 广东将持续深化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海洋生态保护机制,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10] - 加快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进程,助力广东海洋强省建设 [10]
长三角产业融合升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东海区海洋经济动能澎湃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06 13:06
东海区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东海区海洋生产总值达45992.9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43.6%和地区生产总值的13.6% [3] - 海洋产业增加值18247.6亿元,占比39.7%,海洋相关产业(上下游)合计占比40.1% [3] - 海洋第三产业占比59.7%,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3] 重点海洋产业表现 - 15个海洋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其中海洋工程建筑业、船舶工业、药物生物制品业、工程装备制造业及交通运输业5个产业全国占比超50% [4] - 海洋油气业、旅游业、电力业、船舶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增速领先 [4] 长三角区域发展 - 江苏省海洋生产总值10046.2亿元(+6%),占全省GDP 7.3%;上海市11387亿元(+11.2%),占GDP 21.1%;浙江省12012.4亿元(+6.5%),占GDP 13.3%;福建省12547.3亿元(+6.1%),占GDP 21.7% [5] - 长三角海洋经济圈(苏沪浙)总产值33445.6亿元,创历史新高,占地区GDP 11.9% [6] - 长三角推进港口群协同,印发物流提质增效方案,建立跨区域港口合作机制,统筹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核心资源 [6]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 江苏连云港示范区构建多式联运大通道,港口吞吐量持续增长;盐城示范区探索湿地保护开发新模式,举办4届国际湿地会议 [7] - 上海崇明示范区推进沪东中华搬迁、LNG船建造项目,长兴海洋实验室竣工 [7] - 宁波示范区推动深海技术研发与海域分层设权;温州示范区推进民营经济参与深远海新能源基地建设 [8] - 福州示范区设立7.5亿元海洋产业基金,完成藻类固碳核算;厦门示范区落地6.1亿元招商项目,完成19万吨海洋碳汇交易 [8]
第十一届上交会下周开幕 14家企业(机构)首发新产品新技术
证券时报网· 2025-06-05 17:53
展会概况 - 第十一届上交会将于2025年6月11日至13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 主题为"开放合作:赋能新质生产力与可持续发展" [1] - 设置1个主题馆展区 1个省区市展区 4个专业技术展区(商用密码与数智制造 绿色能源与储运 智能海洋工程与装备 消费与商业科技) [1] - 参展企业近千家 14家企业和机构将首发首展新产品新技术 其中7项为全球或全国首发 [1] - 总展出面积3 5万平方米 汇聚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近20个省区市的创新成果 [1] - 英国格拉斯哥市担任境外主宾城 深圳市担任境内主宾城 [1] 技术亮点 - 展示长三角共性技术研发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突破成果 [2] - 粤港澳大湾区展示交互型机器人 基因检测设备等创新成果 [2] - 首次设立智能海洋工程与装备展区 彰显上海优势产业特色 [2] - 首次设立消费与商业科技展区 推出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 绿色航贸数链等领域成果 [2] - 参展企业包括180家高新技术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 瞪羚企业 [2] 创新成果 - 展示"AI+"跨行业解决方案 包括人工智能多模态脑机接口平台 超级仿生运动机器人 AI潮玩机器人 AI无人机 电商领域AI大模型应用 [2] - 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展示南极恶劣环境下安全飞行技术 [2] - 全球首款双功能双靶点乙肝完全治愈一类新药 [2] - 全球首展自主研发"月壤成纤"技术及装备 可将月壤转化为高性能纤维材料 [2] - 全球首创声镊单细胞分选技术 打破国外垄断 [2] 国际合作 - 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46家企业带来全球领先技术项目 [3] - 格拉斯哥市组织造船及海洋技术 智能建筑传感器 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18家当地企业参展 [3] - 联合国工发组织展示碳中和 可持续材料 绿色生产工艺等领域科技创新成果 [3] - 西班牙 法国 美国等国家企业带来绿色能源 海运服务 可持续新材料等项目 [3] 技术贸易数据 - 上交会累计吸引3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9500家企业参展 近两届意向成交项目数均超500项 [3] - 本届上交会已征集186条技术供给 68条技术需求 通过预配对形成154组匹配成果 [3] - "十四五"以来上海市技术进出口合同金额年均增长8 6% [3] - 2024年上海市技术进出口合同金额213 3亿美元 同比增长17 7% 创历史新高 [3] - 截至2024年底上海市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591家 [3]
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首次打造民营经济主战场
国际金融报· 2025-06-04 22:55
聚焦"专精特新"与民企发展 回顾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的发展历程,民营经济创新活力始终贯穿其中。首届博览会积极打造"专精特新科技走廊",邀请了10家来自不同领域 的"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集中亮相,展示创新成果;第二届博览会上民营企业参展规模进一步扩大,近50家先锋企业携绿色技术与产品亮相展会。 本届博览会首次打造民营经济主战场,重磅集结一批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特征的中小企业。上海市工商联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别 宗表示,此次市工商联与市贸促会携手打造的"绿色新势力"专区将集中展示新质生产力驱动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专区汇聚了20家专注于碳中和多元应用 场景的专精特新与高新技术企业精彩亮相,为绿色产业注入强劲的科创活力。 构建民营经济绿色发展新生态 当前,全球绿色经济蓬勃发展,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民营企业正以独特优势崛起,成为绿色变革的核心力量。作为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与低碳实践的 先锋,他们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灵活的运营机制以及强劲的创新活力,持续突破绿色技术瓶颈,探索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本届博览会上,在绿色包装领域,艾录包装、柯菲包装等企业将带来绿色低碳包装解决方案和智能工厂建设成果,用实际行动诠 ...
海洋工程装备等多个产业被“点名”!广东将加强海洋数据共享写进法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4 16:44
广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核心内容 - 广东省正式公布《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将于2025年7月1日施行 [1] - 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达20022.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14.1%,连续30年全国第一 [1] - 条例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开放合作、服务保障五大方向 [1] 重点支持产业领域 - 明确支持海洋电子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上风电、海洋能等新兴产业 [2] - 鼓励突破深远海渔业工程装备、海洋油气探采装备、海洋新能源装备等关键技术 [2] - 推动海洋生物基因、功能性食品、生物活性物质、疫苗和创新药物研发 [2] 产业支撑机制创新 - 要求政务部门加强海洋数据汇聚共享,推动数据要素高效流动 [3] - 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探索风电、养殖、海底管线分层用海模式 [3] - 广东省发改委将制定配套政策文件,编制"十五五"规划并修编沿海经济带规划 [3] 资源保障措施 - 自然资源厅将出台市级海岸带规划,深化海岸线占补指标交易等试点 [4] - 强化对海洋牧场、能源、港口等重大项目用地用海用林服务支撑 [4] - 推进海洋牧场"标准海"供应和高效用海试点 [4]
杰瑞股份接待多家机构调研,强调海外战略布局取得显著成效
环球网· 2025-06-04 14:57
海外战略布局 - 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45.20%,业务遍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中东地区是重点战略市场,业务布局最全且收入规模最大 [3] - 在中东地区形成完整业务链条,涉及高端装备制造、再生循环业务、油气工程服务等多个领域 [3] - 中东高端装备市占率逐年提升,完成KOC JPF-5等多个重点项目 [3] - 新获阿联酋ADNOC井场数字化改造项目(9.2亿美元)和巴林国油天然气增压站项目(3.16亿美元) [3] 海外产能及本土化建设 - 在阿联酋迪拜杰贝阿里自由贸易区新建生产及办公基地,以贴近客户并满足交付周期及售后服务需求 [4] - 利用中东区位优势辐射中东、北非、中亚及东南亚等市场 [4] - 2008年已在北美成立美国杰瑞公司并建有厂房,具备一定生产能力 [4] 海洋工程装备领域 - 持续攻关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专注于科技含量高及国产化替代领域 [4] - 主要业务方向为FPSO核心橇块、甲板装备、水下装备、海上平台压缩机组等 [4] - 提供定制化、一体化解决方案,降低作业成本并提高安全性 [4]
股市必读:博迈科(603727)5月30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63.64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6-03 05:52
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5月30日收盘,博迈科报收于14.04元,下跌0.85%,换手率0.92%,成交量2.59万手,成交额3643.54万元 [1] - 5月30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63.64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175.3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88.34万元 [1][4] 公司担保情况 - 全资子公司天津博迈科为母公司提供总计13.20亿元人民币的综合授信额度担保,担保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无反担保,期限至2026年5月27日或26日不等 [1] - 截至公告披露日,天津博迈科实际为母公司提供的综合授信担保总额为3.44亿元人民币,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10.66% [1] - 公司全资子公司天津博迈科向多家银行申请总计1150亿元人民币综合授信额度,公司将承担连带责任保证 [1]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实际为天津博迈科提供的综合授信担保总额为268亿元人民币,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831% [1] - 项目履约担保总额为2737亿元人民币,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8491% [1] 公司财务数据 - 2024年度公司资产总额44.67亿元,负债总额17.13亿元,净资产27.55亿元,营业收入12.14亿元,净利润9451.82万元 [2] - 2025年第一季度资产总额42.61亿元,负债总额15.37亿元,净资产27.24亿元,营业收入1.36亿元,净利润-3090.90万元 [2] 公司背景信息 - 博迈科成立于2002年8月15日,注册资本2.82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设备、新能源设备等的设计、制造、安装及调试等 [2] - 天津博迈科成立于2009年7月16日,注册资本12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等 [3] 公司授权情况 -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2025年度向银行和中信保申请总额不超过人民币75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担保总额不超过人民币50亿元 [2][4]
博迈科: 博迈科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2 16:26
新增担保情况 - 公司为全资子公司天津博迈科向渤海银行滨海分行、建设银行开发分行、民生银行天津分行、中信银行天津分行申请总计11.50亿元人民币综合授信额度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具体分项担保金额分别为1.00亿元、2.50亿元、1.50亿元、6.50亿元 [1][2] - 担保期限覆盖2025年5月至2026年5月不等,保证期间均为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三年 [4][5][6][8] - 本次担保无反担保安排,且被担保方信用状况良好,财务风险可控 [2][6] 被担保人财务及经营概况 - 天津博迈科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本12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涵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石油钻采设备制造及技术服务等,由公司100%控股 [3] - 截至公告日,公司已为天津博迈科提供综合授信担保2.68亿元(占2024年净资产8.31%)、项目履约担保27.37亿元(占净资产84.91%),合计担保总额30.05亿元 [1][10] 内部决策与合规性 - 担保事项已通过2025年3月董事会、4月股东大会审议,授信总额不超过75亿元,担保总额不超过50亿元,本次担保属于授权范围内操作 [2] - 董事会认为担保有利于子公司经营发展,符合公司整体利益,决策程序合法合规 [9] 担保协议核心条款 - 各银行担保协议均明确覆盖主债权本金、利息、罚息及实现债权费用(如诉讼费、律师费等),其中渤海银行担保范围还包括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等 [4][5][6][8] - 建设银行合同特别约定担保范围含信用证相关费用及仲裁费、评估费等 [5] - 民生银行与中信银行协议均包含迟延履行利息及保全保险费等衍生费用 [6][8]
厦门:支持科技成果(产品或服务)在涉海领域的应用 单个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
快讯· 2025-05-29 14:04
厦门市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若干措施 -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会同市财政局起草政策支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1] - 重点支持领域包括海洋保健食品、海洋功能化妆品、海产品精深加工、海洋观测监测设备、通信导航设备、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防污防腐涂料等 [1] - 政策鼓励扩大海洋应用场景,支持科技成果在涉海或非涉海领域的应用 [1] - 支持方式包括自主申报或揭榜挂帅的产业化示范 [1] - 补助标准为不超过项目实际总投资的三分之一,单个项目补助上限1000万元 [1]
钱塘(新)区以创新破题新型工业化
杭州日报· 2025-05-29 10:52
在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一季度该企业投入研发费用约3亿元,同比增长21.62%,实现 产值61亿元,同比增长10%;在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玲博士带领团队开发基于类器官 的肿瘤精准治疗和药物筛选平台,在生物打印、架构成像等领域持续创新,公司自主研发的生物三维打 印设备占国内近50%的市场并销往海外;在杭州鳌海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俞宙及其团队完成 了水下机器人从核心算法到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去年公司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今年有望翻番…… 作为首批入驻的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松下马达与钱塘已结缘31年。据了解,该企业每年都会投入 超5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新工厂将助力企业产能提升50%,单位面积生产效率提高 15%。 数据印证"焕新"活力——2024年,钱塘创新指数182.6,位列杭州市第二、浙江省第三,较上年提 升25%,增幅居全省首位;该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700亿元,位列杭州市第一,并荣获2024年度"浙 江制造天工鼎"金鼎。今年,该区发布新型工业化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55830"行动计划,力争全年 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2027年突破5000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