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空制造业
icon
搜索文档
欧盟落井下石,C919出海严重受挫
搜狐财经· 2025-05-02 02:29
就在大家以为C919终于要扬帆出海的时候,变故猝不及防。适航证,本该是今年批下来的,欧盟却突然改口,说还得"再评估",时间表模糊拉长,延迟3年 至6年。没有证,就飞不出去。明摆着的事,非技术问题,根子在政治上。 这边,中国刚刚宣布退货一批波音飞机,总价值近百亿人民币,理由是交付延期。但懂行的都知道,这是在向市场传递清晰信号:自主的,才是稳的。波音 问题层出不穷,质量门、减配门、安全隐患不断,但欧盟眼瞅着不吭声,一纸批文,却能卡住中国大飞机的出海口。 欧洲航空安全局的这份拖延声明,说是"需要更多数据和飞行时间",但C919在国内早就批量运行,超过百架的订单正在稳步推进。对比当年ARJ21同样的历 程,美国FAA和欧盟都曾设置重重障碍,审查一拖再拖,几年过去才勉强松口。现在又来了。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个时间点。中国退波音,欧盟却迟迟不批C919,一退一堵,不像是巧合。美欧,这回又默契了一次。穿一条裤子不是比喻,是现实。 现场有点尴尬。中国商飞的团队原本已在准备欧洲适航演示飞行,相关通用标准也对接得差不多,部分技术人员甚至已经前往欧洲机场勘察场地。如今一纸 通知下来,工作全部暂停。航展上的意向协议,也因为适航证卡壳被 ...
关税战冲击下,波音对华交付充满变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20:48
冲击波还在延续 受"对等关税"影响,目前中国对来自美国的波音飞机、航材等零部件征收的关税从原本的5%大幅提升 至近40%。国内航空公司引进波音飞机的成本瞬间大幅增长。 据新华社报道,4月29日,商务部针对波音公司飞回3架拟交付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一事作出回应,明确 指出美方挥舞关税大棒的行为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扰乱国际航空运输市场,中国相关航空 公司以及美国波音公司均深受其害。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愿继续支持两国企业开展正常的商业合作,希望美方能倾听企业的呼声, 为企业正常贸易投资活动创造稳定可预期的环境。 同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时也再次强调,如果美方希望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的话,那 么就要停止威胁和施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开展对话。 美国发起的这场关税战,也对中国航空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21世纪经济报道查询三大航2024年财报发现,仅三大航未来三年拟引进接收的波音飞机数量分别是南航 92架、东航53架、国航45架,合计190架。同时也会退出部分老旧波音机型。但眼下"对等关税"严重打 乱了航空公司既有的运力规划,许多航线拓展计划被迫延迟,也影响了航空公司的战略布局。 ...
国产民机多渠道拓展“出海”路径,东南亚有望成为“前沿阵地”
华夏时报· 2025-04-27 20:49
中国商飞国际化进程 - 中国商飞加速推进产品国际化进程,尽管面临产能不足、供应链风险和适航认证等挑战 [2] - C909支线客机在东南亚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海外运营最突出的国产客机 [2][3] - C919干线客机海外推广难度较大,但公司正通过密集巡展和演示飞行提升国际曝光度 [6][7] C909支线客机海外进展 - C909在越南实现商业运营,成都航空向越捷航空湿租两架飞机并开通河内=昆岛=胡志明航线 [3] - 截至2025年3月,C909订单量接近300架,已交付162架,累计运营645条航线,通航158座城市,运送旅客超2000万人次 [3] - 印尼TransNusa航空、老挝航空和越南越捷航空三家海外航司已累计使用C909开通15条东南亚航线,运送旅客超25万人次 [5] - C909获得老挝民航局型号接受证(ATC),具备在老挝商业运行条件 [8] C919干线客机发展现状 - C919于2022年9月获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2023年5月首航,截至2024年底已交付16架 [9] - C919订单总数超过1200架,大部分来自中国航司和租赁公司 [9] - 2024年1月东航使用C919开通上海至香港航线,首次执飞中国大陆以外商业航线 [9] - EASA已完成对C919第四轮现场评估,计划2025年开始飞行测试 [9] 市场推广与产能建设 - 中国商飞2024年组织C919和C909东南亚巡展,包括新加坡航展和越南、老挝等国演示飞行 [7] - 2024年12月C919在香港维多利亚港进行飞行表演提升国际曝光度 [8] - 2025年3月宣布将C919年产能从30架提升至50架,计划2029年达200架 [11] - 在上海建设新总装基地支持产能扩张目标 [11] 国际合作与支持 - 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发布联合声明支持当地航司引入中国商用飞机 [9] - 工银金租积极推动国产大飞机"出海",与中东航司展开深度交流 [10] - 2024年10月中国商飞亚太办事处在新加坡成立,作为区域服务平台 [10][11] - 与香港机场管理局合作推动C919在香港运作及全球推广 [11]
为什么CEO总是最后一个知道真相?
搜狐财经· 2025-04-27 11:48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从管理学角度分析CEO常最后知道真相的原因,指出这是组织运作的系统问题,包括委托代理陷阱、信息传递失真、心理安全赤字,并提出从激励制度、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借助AI等方面破解的方法 [1][5][22] 分组1:CEO最后知道真相的现象及案例 -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曾被公司供应链下属合伙瞒骗,坦言CEO有时最晚知道真相 [1] - 大众汽车“排放门”中,工程师瞒过管理层7年,CEO最后才知晓 [5] - 富国银行虚假账户、波音737MAX致命缺陷等案例,都表明CEO往往最后知道真相 [5] - 中国历史上秦二世、嘉靖皇帝等被蒙蔽的案例,是古代版“CEO困境” [5] 分组2:委托代理陷阱 - 委托代理理论中,组织由委托人和代理人组成,CEO依赖下属,下属可能因信息优势选择性过滤信息,导致CEO误解企业状况 [6] - 各层级代理人激励目标不一致,股东追求长期价值,管理层关注短期业绩等,目标错位使决策与组织利益背道而驰,引发隐瞒欺骗行为 [9] - 信息不对称与激励不相容相互强化,形成道德风险乘数效应,大众汽车“排放门”是典型案例 [9] 分组3:信息传递失真 - 组织中信息传递不直接、不透明,是逐级上传、层层过滤与主观加工过程,层级越多信息失真可能性越大 [11] - 传统企业金字塔形结构中,每一层都可能成为“信息过滤器”,“机器型官僚结构”易导致沟通迟缓与信息失真 [12] - 信息传递中会经历“语言转译”,丰富性和复杂性被削弱,且内容会“立场化”,CEO看到的是“折中版本” [14] - 波音737MAX事故是组织信息传递失败案例,高层因层级复杂和中间层问题,事故后才了解严重性 [15] 分组4:心理安全赤字 - 许多企业强调服从、追求绩效、回避冲突的文化氛围,使员工不敢说出问题,形成“组织沉默” [17] - 心理安全缺失时,员工担心“说错话”被认为不忠诚或不专业,信息在发出前被“自我审查” [18] - 富国银行虚假账户丑闻是组织集体沉默、心理安全缺少的典型后果,员工声音被压制 [20] - 组织文化是信息过滤的深层动因,“表面民主、唯上是从”文化导致信息扭曲 [21] 分组5:破解之道 - 调整激励制度,将长期主义写入绩效体系,将发现问题、揭示风险纳入正向激励 [22] - 改变组织结构,打破单向、垂直信息汇报逻辑,建立多元信息回路,让CEO聆听一线声音 [22] - 建立组织文化底层价值观,领导者以身作则,让员工感受到“心理安全”,使真相能被说出 [23] - AI技术为破解“CEO信息盲区”提供新可能,可提供“组织感知能力”,但需组织愿意用其暴露真相 [25]
一周三架退货!波音遭对手超越,中国市场份额或持续下滑
第一财经· 2025-04-24 22:40
2025.04. 24 本文字数:1579,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陈姗姗 在浙江舟山的波音飞机完工与交付中心,原本有三架737MAX客机即将交付中国的航空公司,但最 近的一周内,三架客机陆续从舟山飞回美国。 多家航司管理层告诉记者,公司目前不仅暂停接收波音飞机,而且也暂缓购买进口自美国的相关航材 零部件。而一家飞机租赁公司的高层也对记者透露,按照合同,从租赁公司引进的波音飞机,缴纳的 租金也要增加相应的关税,目前对于存量租赁订单,有航司提前支付了几个月的租金或提前付税,而 增量的租赁订单也选择暂不接收。 "加征125%的税率对于航空公司引进美国的飞机来说将带来巨额的成本增加,国内的航空公司可通过 寻找替代来源,或者延迟运力的引进等方式来应对。"民航业内人士林智杰对记者分析,目前国内航 空市场的运力还是相对过剩的状态,暂缓增加一些飞机运力,不会对具体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而上述"替代来源",主要是指引进美国以外的飞机。目前,国内航司最需要的窄体客机主要来自美国 的波音公司和欧洲的空客公司,去年三大航都接收了国产C919飞机,在窄体机市场也有了国产飞机 的新选择。 对于波音来说,中国是其单一最大海 ...
超600架C919飞机由租赁公司订购
快讯· 2025-04-14 17:29
文章核心观点 国内C919飞机交付使用情况及租赁公司在C919订购中的参与情况 [1] 分组1:C919交付使用情况 - 东航C919机队规模增至10架,已执行航班超6500班,其中4架为自有,6架以融资租赁形式持有 [1] - 近两年国内交付使用的C919共有16架,南航3架通过融资租赁获得,国航3架为自购 [1] 分组2:租赁公司参与情况 - 不少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公司在C919初期订购环节积极布局 [1] - 中国商飞约1500架C919订单中,超600架由租赁公司订购 [1]
航发科技: 中国航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及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3-31 19:23
利润分配方案 - 2024年度不进行现金分红 不进行公积金转增股本 因累计无可供分配的利润 [1] - 母公司报表未分配利润为-55,933,426.89元 合并报表未分配利润为184,417,359.06元 [1] - 子公司中国航发哈轴向母公司现金分红12,143,936.09元 [1] 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负的原因 - 2020年国际航空制造业受冲击 母公司国际转包订单下滑超30% 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0%以上 [2] - 2020年母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3.35个百分点 亏损49,904,817.19元 年末未分配利润降至-58,312,174.02元 [2] - 2021至2024年通过深化改革等措施 母公司未分配利润改善2,378,747.13元至-55,933,426.89元 [2] 子公司及合并报表表现 - 子公司中国航发哈轴持续盈利 2024年末未分配利润达426,630,854.42元 [2] - 合并报表未分配利润增长至184,417,359.06元 [2] 未来经营计划 - 将持续深化改革 推进战略落地 加大科技创新和市场开拓力度 [2] - 目标改善经营质效 增强投资者回报水平 [2] 决策程序 - 董事会已通过《2024年度利润分配及公积金转增股本计划》议案 [3] - 方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3]
「蓝霄航空」连续完成两轮数千万元融资,首款增程式倾转旋翼eVTOL货运无人机预计年内完成试飞|36氪首发
36氪· 2025-02-28 17:25
以下文章来源于36氪未来产业 ,作者刘婧琼 36氪未来产业 . 聚焦产业创新与投资前沿,挖掘产业与城市发展新叙事。36氪旗下官方账号。 公司旗下增程式倾转旋翼eVTOL货运无人机LX-1,将于年内完成设计、生产和试飞。 文 | 刘婧琼 编辑 | 阿至 封面来源| AI生成 36氪获悉,蓝霄航空科技(济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霄航空")近日宣布连续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和天使+轮融资,天使轮 由联想之星和海益投资联合领投,天使+轮由戈壁创投独家投资,由澜松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所筹资金将用于公司飞行 器产品研发。 "蓝霄航空" 成立于2024年6月,目前专注于大型增程式倾转旋翼eVTOL飞行器的研发和制造。蓝霄定位是"全国首家增程式倾转旋 翼eVTOL飞行器制造商",致力于重构航空货运市场, 打造高时效的低空直航货运网络, 推动航空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 色化发展。 "蓝霄航空" 创始人兼CEO王刚表示,公司采用"先货后人"的发展战略,即针对存量货运市场,先推出可解决里程焦虑的增程式货 运eVTOL,后根据市场进程择时推出客运版eVTOL,以"倾转旋翼"技术路线,实现多场景的商业化布局。 蓝霄LX-1渲 ...
百亿美元公司动向丨淘天称今年“双 11”投入力度近年最大;礼来15亿元扩产苏州工厂;贝莱德资管规模连续三季度新高
晚点LatePost· 2024-10-13 20:01
淘天双11投入与策略 - 今年双11投入力度为近年最大,包括300亿元消费券及红包和30亿元商家支持补贴,流量投入超百亿[1] - 国庆假期大型国际品牌线下销售同比下滑十几个百分点,但线上和天猫增长良好[1] - 消费特征变化明显,消费者更倾向于优惠大时集中囤货,政府补贴首次引入双11[1] - 简化红包和消费券计算规则,直接显示商品实际到手价,方便比价和不熟练用户[1] - 推出"贵必赔"政策,旨在稳定平台价格,避免行业过度竞争[1] 礼来公司产能扩张 - 全球最大市值药企礼来将投资15亿元人民币升级苏州工厂产能[2] - 扩大2型糖尿病和肥胖创新药物生产规模,满足中国患者需求[2] - 自2022年起,肠促胰素类注射药物全球产能已实现翻倍增长[2] 比亚迪欧洲市场拓展 - 比亚迪正扩大德国销售团队,计划半年内在德国站稳脚跟[3] - 将推出售价2.5万至3万欧元的新车产品[3] - 认为欧洲汽车公司电动车缺乏一致性,缺乏竞争力[3] 阿维塔融资与交付情况 - 阿维塔正在进行总额100亿元的C轮融资,投后估值将超300亿元[4] - 前9个月累计交付40904辆新车[5] - 由长安汽车和蔚来发起,后宁德时代成为重要股东[5] - 今年夏天出资115亿元投资华为子公司引望[5] LVMH人事变动 - Fendi原女装和高定艺术总监Kim Jones已离开Fendi,专注于Dior[6] - Jones曾让Dior产品年轻化,并为Fendi注入现代化风格[6] - 9月以来,LVMH旗下Celine和Givenchy也更换了艺术总监[6] 波音公司裁员与业务困境 - 波音将全球裁员10%,约17000个职位,包括高管、经理和员工[7] - 双发宽体客机777X交付继续延期[7] - 三季度预计收入178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经营现金流预计继续流出[7] 达美航空复航计划 - 达美航空将于2025年6月恢复上海浦东至洛杉矶直飞航班[8] - 每周三个航班,由空客A350执飞[8] - 目前中美每周约100多个直飞航班,2019年一周约800个航班[8] 贝莱德资产管理规模增长 - 贝莱德资产管理规模连续三个季度创新高,9月末达11.48万亿美元[9] - 比去年同期增加2.38万亿美元[9] - 仅第三季度资金流入规模就达2210亿美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