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集成电路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奉贤区:支持企业发展先进制程集成电路配套材料 加快实现国产替代
快讯· 2025-07-11 10:37
行业发展规划 - 奉贤区聚焦通用新材料产业发展 重点布局湿化学品 高纯靶材 电子气体 半导体封装材料等集成电路配套材料方向 [1] - 以上海电子化学品专区为载体 以杭州湾开发区 工业综合开发区为重点区域 [1] - 依托确信乐思 同创普润 康美特等企业推动产业链发展 [1] 技术发展方向 - 支持企业研发6N级以上高纯靶材 G3级以上高纯试剂 深紫外光刻胶及配套试剂等先进制程集成电路配套材料 [1] - 加快实现国产替代进程 [1] 重点项目推进 - 推动同创普润新材料产业园项目落地 [1] - 打造产业链生态拓展空间 [1]
15个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大创新团队揭晓
苏州日报· 2025-07-11 08:27
昨天(7月10日),在2025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大会暨第二届苏州国际科创大会、第十七届国际精英 创业周开幕式现场,新入选的4名苏州顶尖人才、15个苏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大创新团队正式揭晓。 苏州在去年国际精英创业周发布顶尖人才计划,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一年来共新引进院士专家10 人,累计集聚海内外全职院士25人。苏州市顶尖人才计划作为苏州人才政策的"塔尖"工程,今年共入选 4人。 苏州连续18年组织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目前已立项资助62个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大创新团 队、3835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本次入选的15个重大创新团队均聚焦"卡脖子"技术,多项技术行业领 先,包括人工智能领域项目6个、集成电路领域项目3个、生物医药领域项目2个、先进材料领域项目2 个、光子领域项目2个,均是能引领推动产业向高端延伸及跨越发展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创新团 队。 "这次我们团队荣获重大创新团队奖项,体现了苏州对中国人民大学扎根苏州、服务长三角,在人 工智能和智慧治理领域探索创新的一种肯定,同时更为深化校地合作,与苏州携手共建更高效的产学研 用全链条协作创新机制注入新的动力。"中国人民大学苏州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吉燕勇表示,团 ...
才聚“高新”共创美好未来
苏州日报· 2025-07-11 08:27
又到七月,广邀各路人才,共创美好未来,一年一度的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昨天(7月10日)已然 开启。 和往年一样,苏州高新区分会场活动,再次成为展示苏州高新区优良创新创业环境的重要窗口和集 聚优质创新创业资源的重要平台,吸引了无数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前来参与。截至目前,苏州高新区已集 聚各类人才34.8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9%左右,其中,高层次人才总量5.8万人,海外人才超6500人, 各级各类领军人才超3200人次。 这一个个亮眼的数字,折射出的是苏州高新区人才磁吸效应持续增强。人因城而聚,城因人而兴。 苏州高新区靠什么吸引一批批人才会聚而来,倾情倾力、献才献智,与这里共同成长、相互成就?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积极建强平台、做优引才、提升服务,加快打造人才友好型、青年发展型城 区。这里创新创业热潮涌动,服务配套贴心齐全,宜居生活自在惬意,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加速集聚, 为苏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科创累积硬核实力 让人才活力充分涌流 每一次耕耘,都是城市的希望之种;每一次创新,都是未来的发展之光。 "你好小交,带我去苏博西馆吧。""好的,我们出发。"近日,一只红色的机器狗"苏小交"刷爆"朋 友圈"。这只备 ...
亮瞎眼!与众不同的大牛市
格隆汇· 2025-07-10 17:09
英伟达市值突破 - 英伟达盘中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达到该里程碑的公司,最终收涨1.8%,市值达3.974万亿美元(约28.61万亿元人民币)[2] - 英伟达市值超过加拿大和墨西哥股市总和,相当于A股前20大个股市值之和,占整个A股市值的四分之一[4] - 2023年6月英伟达市值首次达1万亿美元,2024年6月突破3万亿美元,年初因AI算力过剩质疑市值跌破3万亿后,6月反弹累计涨幅超20%[9] A股银行股表现 - 工农中建邮五大行股价续创历史新高,带动沪指涨0.48%报3509点,成交1.52万亿元[1] - 中证银行指数2024年以来涨幅61.89%,超越纳斯达克100指数(37.18%)和SGE黄金9999(60.09%)[13] - 银行板块资金推动特征明显:一季度上市银行营收降1.72%、净利润降1.20%,但中央汇金增持、险资年增量超3500亿、银行ETF净流入42亿元(华宝银行ETF占31.9亿元)[16][18] 房地产板块异动 - 房地产板块尾盘大涨,华夏幸福等个股涨停,相关ETF涨幅超3.5%[20] - 市场预期地产刺激政策出台,板块本周四连阳,但行业数据全面回落[24] 其他市场数据 - A股前五大市值公司均为银行股:工商银行(2.88万亿元)、建设银行(2.58万亿元)、中国移动(2.43万亿元)、农业银行(2.21万亿元)、中国银行(1.88万亿元)[6] - 工业富联上半年业绩超预期,印证AI算力需求爆发,其股价年初至今涨21.67%[7][9]
兆芯集成报考科创板上市,计划募资41.69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10 17:01
来源|贝多财经 7月9日,贝多财经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了解到,上海兆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兆芯集成")的审核状态有所更新,变更为"已问询"。据贝多财经了 解,兆芯集成于2025年6月17日递交上市申请,准备在科创板IPO。 本次报考上市,兆芯集成计划募资约41.69亿元。其中,10.12亿元将用于新一代服务器处理器项目,10.86亿元用于新一代桌面处理器项目,11.43亿元用于先 进工艺处理器研发项目,9.27亿元用于研发中心项目。 据招股书披露,兆芯集成成立于2013年4月,前称为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即"兆芯有限")。设立之初,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亿美元,股东包括联和 投资、香港威盛、威盛上海、威盛中国和威盛深圳。 此后,兆芯集成历经数次增资,并引入多名股东,包括青岛新兴一号、上海IC基金、上海国资公司、云锋麒泰等。以2022年8月至9月为例,兆芯集成完成 A+轮融资,包括公开增资13.336亿元,以及联和投资同步场外增资3亿元,合计超16亿元。 而2023年3月,兆芯集成股东上华投资因有退出需求,拟向嘉兴信芯、共青城凯风、海通创新转让其所持的该公司股权,转让股权比例分别为0.0514%、 0.1 ...
鲁股观察 | 山东资本市场2025半年报:硬科技特色、青睐港股
新浪财经· 2025-07-10 16:29
中国IPO市场复苏 - 2025年上半年A股与港股合计新增上市公司94家,其中A股51家,首发募资373.55亿元,新股数量同比增16%,融资总额同比增15% [1] - 山东贡献3家上市公司:威高血净(A股)、新恒汇(A股)、南山铝业国际(港股),另有8家企业向港交所递交申请 [1] 威高血净上市表现 - 5月19日登陆上交所主板,发行价26.5元/股,募资10.9亿元,首日收盘价41.41元/股,较发行价涨56.26%,市值达170.36亿元 [2] - 国内血液净化领域龙头,产品覆盖透析器、透析管路等全流程解决方案,2024年透析器销量3874.88万支,收入18.38亿元,占总营收52.01% [3] -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2.56%至36.04亿元,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9.45%至4.49亿元,研发投入占比4.76% [3] 新恒汇业务与财务 - 6月20日登陆创业板,发行价12.8元/股,募资7.67亿元,全球智能卡封装材料市占率30% [5] - 2021-2023年营收复合增长率18.28%至7.67亿元,净利润从1亿元增至1.53亿元,2024年上半年营收4.14亿元,智能卡业务占比70.72% [6] - 实控人虞仁荣持股31.94%,为韦尔股份实控人,2024胡润百富榜财富425亿元 [6] 南山铝业国际港股上市 - 依托母公司南山铝业供应链,专注航空板材出口,首日收盘价25.25港元,较发行价26.6港元跌5.08%,但6月底累计涨28.57% [9] - 2021-2023年收入从1.73亿美元增至6.78亿美元,净利润从3971万美元增至1.74亿美元,2024年前9个月净利润2.66亿美元 [10] - 募资22.21亿港元用于印尼氧化铝产能扩建,目标400万吨年产能 [10] 山东企业港股布局 - 歌尔微电子、天岳先进等8家企业已递交港交所申请,天岳先进拟募资扩产8英寸碳化硅衬底 [10] - 酷特智能、玲珑轮胎等公布赴港计划 [11] 玉龙股份主动退市 - 5月27日摘牌,为2025年首例主动退市案例,控股股东提供13.2元/股现金选择权,需支付约73亿元 [13]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3亿元但现金流净额-22.71亿元,资金链危机显著 [13]
破发股燕东微两股东拟减持 上市募39.5亿中信建投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4:41
股东减持计划 -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拟减持不超过12,028,941股,占公司总股本1%,减持方式为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减持时间为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起三个月内 [1] - 京国瑞拟减持不超过12,028,941股,占公司总股本1%,减持方式为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减持时间为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起三个月内 [1] - 减持价格按实施时市场价格确定,若期间发生送股、转增等事项,减持数量将相应调整 [1] 股东持股情况 -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当前持股101,023,382股,占总股本8.40%,股份来源为IPO前取得 [2] - 京国瑞当前持股98,154,235股,占总股本8.16%,股份来源为IPO前取得 [2] 公司上市及募资情况 - 公司于2022年12月16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股票17,986.5617万股,发行价21.98元/股,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 [2]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375,651.34万元,较原计划少24,348.66万元,原计划募资400,000万元用于12吋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2] - 发行费用总额19,693.29万元,其中中信建投证券获保荐及承销费用18,200.77万元 [2] 保荐机构跟投情况 - 中信建投投资有限公司跟投获配4,549,590股,占发行后总股本0.38%,限售期24个月 [3]
我国持续推动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转化
科技日报· 2025-07-10 09:30
一是研发投入加速增长。从整体看,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68%,规模增 加到3.6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从主体看,企业是研发投入高增长的主要力量,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 过77%。从标杆看,深圳作为创新标杆城市,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6.46%。 二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突破。比如,2024年集成电路年产量比"十三五"末增长72.6%,增加约 1900亿块,越来越多的产品装上了"中国芯";核电、高铁、船舶与海洋工程等装备取得新突破,人工智 能、量子科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创造了多个全球"首次"和"第一"。 三是新兴产业加速壮大。比如,2024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数字经济 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占GDP比重达到10.4%,提高2.6个百分点。又比如,2024年我国累计在研 创新药达到4000余款,约占全球30%。 四是人才创新活力加速迸发。我国人力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科 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毕业生每年超过500万。人才储备为技术突破提供了坚实基础,成为创新活 动的源头活水。 原标题:我国持续推动创新势能向经济 ...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工信部开通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反映窗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0 08:16
稳就业政策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从7个方面提出稳就业政策举措 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扩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范围并提升贷款便利程度 [1] - 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提高 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由60%提至90% 大型企业由30%提至50% 困难企业可申请阶段性缓缴社保单位缴费部分 [1] - 对吸纳16-24岁失业青年就业的企业和社会组织 按每人不超过15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 政策执行至2025年底 [10] 重点车企监管 - 工信部开通重点车企账期问题反映窗口 受理未践行60天付款承诺 变相延长支付期限 强制非现金支付等4类问题 [2] 计量技术发展 - 两部门印发计量支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聚焦集成电路核心计量技术 突破晶圆级缺陷测试 3D封装标准物质研制等瓶颈 [3] - 开展毫米波 太赫兹电子仪器 高精度原子重力仪等高端计量仪器关键技术研究 推进仪器仪表替代 [5] - 围绕航天 商用飞机 低空经济等需求 开展卫星遥感 空间探测 航空器智能制造等关键计量技术研究 [6][7] 职业技能培训 - 国务院办公厅通知要求加大重点群体培训 分类提供新兴技术 智能制造等领域培训并给予差异化补贴 [4] 私募基金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私募证券产品整体收益8.32% 股票策略以10%平均收益领跑 量化多头平均收益15.42% 主观多头5%分位数收益达35.68% [8] 央行资产配置 - 瑞银调查显示67%受访央行认为2029年前黄金将是表现最佳资产 比例较2024年的21%大幅提升 [9] 旅游市场监管 - 文旅部联合多部门开展为期一年的强迫购物专项整治 对旅游市场强迫购物问题实施全链条治理 [11]
8项指标进展超预期,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大幅跃升
经济日报· 2025-07-10 05:58
经济发展成就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2024年预计达140万亿元,增量超35万亿元[2] - "十四五"前4年平均经济增速5.5%,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30%左右[2] - 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连续15年保持制造业领先地位[2] 内需与消费 - 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86.4%,最终消费贡献率56.2%,较"十三五"提高8.6个百分点[3] -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持续多年快于整体投资增速[3] 能源与安全 - 能源自给率保持80%以上,建成全球最大电力基础设施体系,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三分之一[4] - 粮食生产实现"21连丰",2023年产量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4] 绿色转型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煤电,清洁发电占比达33.3%(每3千瓦时电含1千瓦时绿电)[5] - 钢材生产20%以上原料来自废钢循环利用[5] - 单位GDP能耗4年累计降低11.6%,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12] 科技创新 - 研发经费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50%,增量1.2万亿元,研发强度达2.68%[7] - 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26个(占比全球第一)[7] - 集成电路年产量较"十三五"末增长72.6%,增量约1900亿块[9] 基础设施与制造 - 建成全球最大高速公路网、高铁网、港口网、5G基站网络[2] - 大型LNG运输船、国产航母福建舰、C919大飞机等"大国重器"取得突破[7] 国际合作 - "一带一路"合作覆盖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