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
搜索文档
孚能科技与同方股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起点锂电· 2025-05-31 14:39
孚能科技与同方股份战略合作 - 双方于5月28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高安全动力及储能电池技术研发、新型智慧储能产品及系统开发[3] - 合作领域包括新能源投资、储能系统集成、电池无损检测及综合智慧能源服务[3] - 同方威视副总裁彭华与孚能科技总裁董立刚共同出席签约仪式[3] 孚能科技核心竞争力 - 连续八年保持国内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技术优势包括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及快速充电[5] - 客户覆盖梅赛德斯奔驰、广汽、吉利等国际知名车企,并成为全球首家向eVTOL终端客户交付电池的企业[5] 同方股份技术背景 - 依托中核集团与清华大学资源,在核技术应用、智慧能源、数字信息及成果转化领域具备深厚积累[5] - 构建"产学研用"平台,技术产品覆盖全球百余国,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5] 合作战略意义 - 整合电池技术创新与数字信息赋能,推动传统能源产业低碳化、智能化转型[5] - 形成"技术+产业"协同效应,助力多领域绿色升级,响应"双碳"目标[5] 行业动态(非孚能科技相关内容) - 瑞浦兰钧拓展韩国市场[6] - 珠海冠宇获得新定点项目[6] - 宁德时代与甘肃兰州签署零碳城市战略合作[6] - 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及轻型动力电池技术高峰论坛将于7月11日举办[6]
“宁王”陷6000万货款纠纷 换电业务发展遇阻
经济观察报· 2025-05-31 13:21
宁德时代拖欠货款事件 - 宁德时代因拖欠供应商瀚川智能6087.99万元货款被起诉,涉及2021-2024年四起案件 [2] - 瀚川智能指控宁德时代拖延验收、拒付尾款,设备已投入使用但未出具验收证明 [3][5][6] - 典型案例:2021年1017万元订单仅支付508.5万元,2022年542.4万元订单仅支付一半 [6] - 宁德时代2024年营收3620.13亿元同比下降9.7%,净利润507.45亿元同比增长15.01% [2] - 2025年Q1营收847.05亿元同比增长6.18%,净利润139.63亿元同比增长32.85% [2] 换电业务发展困境 - 宁德时代2022年推出EVOGO换电品牌,目标2025年建1000座乘用车+300座重卡换电站 [9][10] - 实际进展缓慢,目前仅建成几十座换电站,合作车企销量低迷或破产 [10] - 2025年战略转型:与蔚来合作构建换电网络并投资25亿元,与中国石化计划年内建500座换电站 [10] - 换电业务四年探索基本失败,供应商合作关系面临重构 [11] 动力电池主业挑战 - 2024年4月国内动力电池市占率39.44%,环比下滑2.94%,比亚迪市占率26.35%环比上升1.83% [11] - 主机厂自建电池厂趋势压缩第三方供应商市场空间 [11] - 毛利率从2016年43.7%降至2023年22.91%,2024年微升至24.4% [11]
“宁王”陷6000万货款纠纷 换电业务发展遇阻
经济观察网· 2025-05-31 13:06
宁德时代拖欠货款事件 - 宁德时代因拖欠供应商瀚川智能6087.99万元货款被起诉,涉及2021-2024年四起案件 [2] - 瀚川智能指控宁德时代拖延验收、拒付尾款,设备已投入使用但未出具验收证明 [5] - 具体案例包括2021年1017万元订单仅支付508.5万元,2022年542.4万元订单仅支付一半货款 [5] - 宁德时代未回应欠款原因,分析师认为可能涉及产品争议或商业纠葛 [3][6] 瀚川智能受影响情况 - 瀚川智能2024年营收4.74亿元(同比降64.61%),亏损11.03亿元,已对新能源业务战略性收缩 [7] - 公司称宁德时代拖欠行为严重影响其营收和利润指标 [7] - 瀚川智能总市值23.74亿,仅为宁德时代A股市值1.15万亿的0.2% [3] 宁德时代换电业务困境 - 换电业务进展不顺:仅与一汽奔腾、爱驰汽车等合作,但相关车型销量低迷,换电站总数仅几十座 [8] - 2025年战略转向合作模式:与蔚来共建换电网络并投资25亿元,与中国石化目标年内建500座换电站 [8] - 分析师指出前期四年自建换电站模式基本失败,供应商合作关系需重构 [8] 宁德时代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4年营收3620.13亿元(同比降9.7%),净利润507.45亿元(同比增15.01%) [2] - 2025年Q1营收847.05亿元(同比增6.18%),净利润139.63亿元(同比增32.85%) [2] - 2024年4月国内动力电池市占率39.44%(环比降2.94%),比亚迪市占率26.35%(环比增1.83%) [9] - 毛利率从2016年43.7%降至2023年22.91%,2024年微升至24.4% [9]
国轩高科G垣准固态电池通过新国标,高安全固态技术迈向市场
高工锂电· 2025-05-30 18:22
行业会议与政策背景 - 2025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将于6月9日在苏州举办,由高工钠电和高工产业研究院主办,众钠能源总冠名 [1][2] - 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将于6月10日在苏州举办,由高工锂电、高工储能和高工产业研究院主办,利元亨总冠名 [2][3] - 中国动力电池新国家标准GB38031-2025将于2026年7月实施,要求动力电池在热失控情况下"不起火、不爆炸",被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 [7] 国轩高科G垣准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G垣准固态电池已通过新国标强制性测试,在3mm钢针穿刺测试中未起火爆炸,针刺前后放电容量保持率达96.8% [4][8] - 电池采用闭孔电解质技术提升本征安全,离子迁移数更接近理论极限 [10] - 开发氧束缚、氧捕获、氧反弹三重保护技术,利用AI构建梯度势垒解决高镍正极与电解质电位不匹配问题 [12][13] - 电芯能量密度达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720Wh/L,系统能量密度超235Wh/kg,较同体积液态电池提升36%以上 [15] - 支持4C峰值充电和6C峰值放电,搭载该电池的电动车续航有望突破1000公里 [15] - 采用自适应固固界面技术和全域离子导电网络提升锂离子传输速率 [16] - 使用低膨胀硅基负极(体积膨胀仅25%)和界面原位自修复技术抑制SEI增厚 [17] 产业化进展与规划 - 已完成向5家以上客户电芯送样测试,4家以上客户进行整车搭载测试 [23] - 规划年产能12GWh,样车路测里程已超1万公里 [24] - 将率先应用于B级及以上中高端电动车市场,后续拓展至eVTOL、机器人等领域 [25] - 半固态电池有望在未来五年内实现较快市场导入 [27] 行业挑战与应对 - 固态电池产业化面临设备调整、工艺优化等挑战,部分设备需新增或替换 [20] - 良品率是关键挑战,此前行业半固态电池样品良品率可能低至40% [20] - 公司正致力于提升良品率至可商业化水平 [21]
曾毓群,又募资100亿
投资界· 2025-05-30 15:46
以下文章来源于解码LP ,作者吴琼 解码LP . 投资界(PEdaily.cn)旗下,专注募资动态 欢迎加入投资界读者群 落地厦门。 作者 I 吴琼 报道 I 投资界-解码LP 投资界-解码LP获悉,近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宣布其参与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福建 时代泽远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最新进展。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股东 阵营再度扩容。至此,基金总规模达1 00亿元。 穿 透 下 来 看 , 该 基 金 不 仅 由 宁 德 时 代 出 资 做 LP , 背 后 管 理 人 更 是 宁 德 时 代 旗 下 投 资 机 构。换言之,一家宁德时代系新基金募集了100亿。 这一边,宁德时代登陆港股;那一边,一幅超级投资版图缓缓展开。 100亿基金,宁德时代浮现 国资云集 事实上,该基金筹备已久。 时间回到去年9月,宁德时代宣布与厦门溥泉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 溥泉投资有限公司等合作方签署合伙协议,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之一参与投资"福建时代 泽远碳中和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设立)。其中,宁德时代认缴出资 金额为人民币7亿元,持有基金13 . 763 3%的认缴比例。 彼时,宁 ...
智能化、低碳化、全球化是中国动力电池长久趋势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30 15:12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548.4GWh,占全球市场的60%以上,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6] - 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居世界第一,展现出中国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6] - 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0%~20%,半固态电池开始量产,能量密度突破360Wh/kg并支持10分钟快充 [6] - 关键材料自给率超过90%,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位居世界前列 [6] 技术创新与突破 - 多家整车企业布局全固态电池技术并公布量产计划 [6] - AI驱动的电池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调节充放电策略,降低使用风险 [6] - 加快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超快充等前沿技术研发与应用 [10] - 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电池研发、制造及管理中的应用 [10] 面临的挑战 - 锂、钴等关键金属价格波动剧烈,对外依存度较高,回收体系尚不完善 [9] - 预计2025年退役动力电池将达到82万吨,处理不当将带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隐患 [9] - 全固态电池的界面阻抗、批量一致性及成本控制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9] - 欧盟新电池法要求2027年所有动力电池出口必须持有电池护照,将增加出口成本和竞争力压力 [9] 未来发展方向 - 完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体系,构建碳足迹核算标准 [10] - 完善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打造高效环保的动力电池循环经济生态 [10] - 深化与国际优势企业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技术挑战和市场风险 [10] 新兴领域机遇 - 低空经济对动力电池的需求预计2035年将超过100GWh,市场规模达万亿级别 [11] - 低空飞行器的发展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功率密度及成本提出更高要求 [11]
最前线 | 太蓝新能源推出大圆柱“冷芯电池”,支持 6C 超快充
36氪· 2025-05-30 11:31
4680大圆柱电池技术发展现状 - 2020年特斯拉发布的4680大圆柱电池采用全极耳与干法电极技术 曾被视作动力电池未来方向 [1] - 受圆柱结构物理特性限制 4680电池快充能力成为短板 热管理问题导致其无法跟进方壳/软包电池的快充突破 [1] - 生产良率与产能爬坡不及预期 市场出现"抛弃大圆柱"舆论 [1] 太蓝新能源冷芯电池技术创新 结构突破 - 开发"轴心直通"结构 通过半通孔设计扩大换热面积17%-20% 全通孔设计构建散热"高速公路" [1] - 轴向+底部双区域穿透散热系统 相当于电芯内部"智能空调" [3] 材料创新 - 正极材料包覆改性提升离子传输速度 建立立体导电网络降低阻抗 [3] - 负极采用各向同性石墨搭配多层涂布技术 优化锂离子移动路径 [3] 工艺升级 - 极耳-集流盘-壳体环形焊接工艺降低内阻 [3] - "卷轴加固工艺"解决极片松动问题 防止性能衰减 [3] - 模块化设计提升产线通用性 不同型号电池可共享核心工艺 [3] 冷芯电池性能参数 - 4695与50190系列支持6C超快充 10%-80%充电仅需9分钟 [4] - 工作温度范围-30℃至55℃ 极端环境下性能稳定 [4] - 已完成30余项核心专利布局 解决传统圆柱电池快充与散热矛盾 [4]
江苏金坛 五新产业上扬城市“微笑”
上海证券报· 2025-05-30 02:54
新能源产业 - 金坛区重点发展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五新产业",包括新能源、新基建、新材料、新医药、新智能装备 [1] - 中创新航和蜂巢能源两家动力电池企业总部位于金坛,2025年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占3.9%和2.5% [3] - 中创新航自研电池产品覆盖纯电、混动、增程等新能源车型,并拓展至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 [3] - 蜂巢能源金坛工厂采用高速叠片技术,极耳厚度仅3微米(头发丝二十分之一) [5] - 2024年金坛累计签约引进产业类项目118个,协议投资总额473.5亿元 [6] 产业链发展 - 金坛探索"微笑曲线"模式,推动制造业向设计和销售两端延伸 [1] - 蜂巢能源在金坛形成7.6公里半径的本地供应链网络,降低物流成本 [6] - 泽润新能依托光伏技术积累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为宝马、奔驰等车企供应电气连接产品 [6] - 中创新航通过金坛国资支持完成战略转型,2021-2022年收入分别增长141.3%和198.9% [4] 未来产业布局 - 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为全球最大,单次充电可储存30万度电(6万居民日用量) [7] - 华能金坛盐穴储能二期项目建成后可满足10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8] - 华大工程生物学研究所落地金坛,参与全球首个真核生物染色体人工合成项目 [8] - 金坛布局合成生物产业,构建"一城三园"格局,推动生物基材料应用 [9] 科技创新 - 华罗庚科技产业园和科学城相继建立,重点引进研发型、科技型项目 [12] - 华罗庚创新中心已招引24个项目,涉及低轨卫星、人工智能等领域 [13]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与金坛开展深度合作,2024年促成20余项校地合作成果 [12][13] 资本市场 - 中创新航2022年港股上市,为常州最大IPO项目 [15] - 2024年永臻股份、健尔康登陆上交所,2025年常友科技创业板上市 [15] - 金坛现有上市企业8家,在辅导企业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 [17] - 金坛参与设立13支基金,总规模150亿元,已招引15个项目 [17] - 2024年金坛民营企业实现产值1763.83亿元,占全区77.3% [17]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江苏金坛的他们这么说
上海证券报· 2025-05-30 02:53
中创新航 - 公司动力电池装车量位居世界第四,是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崛起的重要标志 [1] - 2018年刘静瑜出任董事长后,公司从磷酸铁锂电池转向三元锂电池,从商用车转向乘用车领域,2019年营收达26.7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2][3] - 2022年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港股动力电池第一股",已建立常州、厦门、成都等国内多个产业基地 [3] - 通过并购苏奥传感布局上游,苏奥传感专注汽车传感器和热管理系统,有助于提升电池智能化和安全 [4] - 公司成立乘用车、商用车、储能及船舶四个事业部,向矩阵式组织转型 [5] - 计划2025年在快充、续航、固态电池技术上突破,目标未来3-5年电池装车量跻身全球前三 [6] - 已与丰田、大众、福特等国际车企达成合作,2024年与阳光电源签署欧洲最大储能项目(4.4吉瓦时) [6] - 葡萄牙电芯工厂总投资20亿欧元(约152亿元),预计2028年完工,泰国模组Pack工厂已批产交付 [6] 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 - 研究所聚焦合成生物底层技术(高通量合成、人工基因组设计)和蛋白生化研发产业化 [8] - 自主研发合成仪国产化率超90%,自动化高通量DNA合成平台年产能100亿碱基 [8] - 主导制定全球首个合成生物学国际标准,推动ISO/TC 276等国际标准体系衔接 [9] - 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2023年3位博士生参与"双岗互聘",2024年9名本科生联合培养 [11] - 合成生物学兼具创新与绿色特性,可赋能下游企业绿色转型,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12] 常友科技 - 2024年营收10.50亿元(同比+20.53%),净利润1.05亿元(同比+27.39%) [14] - 增长驱动因素:陆上风电发展带动风电机组罩体收入增35.88%,大兆瓦叶片需求推动夹芯材料收入增7.35%,成本优化使综合毛利率增1.17个百分点 [15][16] - 国内风电新增装机79.82吉瓦(同比+6%),公司在金风科技等7家头部整机制造商供应链中 [17][18] - 截至2024年末拥有108项专利(25项发明专利),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9][20] - 未来目标成为轻量化整体解决方案引领者,布局海外市场应对行业季节性挑战 [19][20]
宁德时代第一大客户易主!
起点锂电· 2025-05-29 17:52
宁德时代市场份额与客户结构 - 4月宁德时代以44.7%的市场份额位居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榜首 [1] - 小米汽车首次成为宁德时代第一大客户,占比9.8%,超越吉利(9.6%)和特斯拉(8.1%) [2] - 小米SU7表现强势,4月单月交付超2.8万辆,1-4月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辆 [2] 宁德时代与小米汽车合作 - 小米SU7三个版本中,Pro版和Max版均采用宁德时代电池(94.3kWh磷酸铁锂神行电池和101kWh三元锂电池) [5] - 双方合资成立时代北汽新能源科技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计划投资超40亿元建设电芯智能制造基地,达产后年产值有望突破60亿元 [6] - 合作开发超电子通路技术,电芯关键电子传输路径缩短20%,传输截面积增加30%,提升电芯过流能力 [7] - 小米SU7 Ultra量产电芯峰值放电倍率达16C,是一般性能车的两倍多 [8] - 小米汽车2025年交付目标从30万辆提升至35万辆,二期工厂最快7月投产,规划年产能15万辆 [8] 宁德时代客户结构变化 - 特斯拉曾是宁德时代最大客户,2021年采购金额130亿元(占总营收10%),2022年380亿元(11.59%),但2024年配套占比从近20%降至13.93% [10][11] - 2024年1-2月前三大配套客户为吉利(4.16GWh)、小米(3.68GWh)、特斯拉(3.29GWh) [11] - 宁德时代客户健康度高,第一大客户占比约10%,Top3客户占比约33%,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部分企业第一大客户占比超60%) [12] 宁德时代市场布局 - 国内新能源物流车领域,4月宁德时代装车量1.83GWh,市占率近57% [12] - REEV(增程)车型中市占率达83%,30万以上高端车型中68%采用宁德时代电池 [12] - 欧洲市场份额跃升至38%,与宝马、奔驰、大众等国际车企深度绑定 [13] - 海外市场定价稳定,认证周期长但性能要求高,宁德时代已形成客户壁垒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