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

搜索文档
安徽科技打头阵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6-07 05:34
科技创新成果 - "人造太阳"创造"亿度千秒"新世界纪录 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 0"正式发布 4000余件科技成果亮相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 [1] - 合肥先进光源同步辐射装置等8个大科学装置项目加快建设 未来将成为全球大科学装置最密集区域之一 安徽已建、在建和预研大科学装置13个 [1] - 2024年安徽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5家 总数达23家 区域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1] 创新平台与成果转化 - 大科学装置衍生技术专利1000余项 孵化培育企业近50家 为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领域夯实技术基础 [2] - 安徽组建6个研究院 布局科研项目和公共应用场景超200项 吸引200多家国家级创新平台落地 建成4400多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 [2] - 安徽省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产业创新研究院取得400多项发明专利 推动蚌埠智能传感产业集群发展 其新型智能传感器半年内占据国内80%市场份额 [4] 产业与金融支持 - 安徽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 3万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3 5万家 2024年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 1% [3] - 安徽试点106家单位实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4年增长近3倍 [4] - 服务新兴产业的本专科专业占比达72% 形成"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机制 [4]
工信部:强化工业软件、智能传感器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以工业智能体为抓手深化人工智能工业应用
快讯· 2025-06-06 17:46
两化融合政策部署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审议《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 [1] - 会议要求加快提升软硬件产品供给能力 强化工业软件 智能传感器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 - 强调加快建设工业高质量数据集 夯实人工智能工业应用的数据底座 [1] - 提出加大"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低成本数字化通用工具的培育力度 [1] - 以工业智能体为抓手深化人工智能工业应用 带动工业数据集 工业大模型的创新迭代 [1]
亚马逊准备测试人形机器人用于递送包裹;首次氢涡轮动力飞行验证完成,填补国内氢能航空动力技术空白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6-06 11:17
亚马逊人形机器人研发 - 亚马逊正在开发类人机器人软件 旨在取代快递员工作 标志着公司自动化全球包裹投递业务的战略布局 [1] - 公司已在旧金山办公室建立"人形机器人园区"室内障碍训练场 即将开展机器人测试 [1] 中国航空发动机技术突破 - 中国航发集团AES100发动机获生产许可证 标志着国内首款自主研制1000千瓦级民用涡轴发动机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2] - 该发动机已签订销售合同 将为低空装备发展提供核心动力支持 [2] 思特威医疗影像技术创新 - 思特威推出SC1400ME医疗内窥镜专用CMOS图像传感器 采用SmartClarity®-3技术平台 具备高色彩还原度与低功耗特性 [3] - 产品采用1 9mm×2 5mm超小封装 可适配肠胃镜/腹腔镜等多种医疗内窥镜设备 [3] 氢能航空动力技术进展 - 中国航发动研所完成国内首次氢燃料航空涡轮动力飞行验证 使用自主研制的千牛级氢燃料涡喷发动机 [4] - 试飞最大高度达海拔3000米 成功验证氢涡喷空中起动/巡航/加减速等关键性能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4] 产业资讯服务 - 提供涵盖AIGC/智能制造等五大赛道的产业日报订阅服务 包含行业图谱/数据可视化等决策支持工具 [3][10] - 会员服务可获取热门赛道深度分析报告 包括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 [5][8]
福莱新材第二代机器人触觉新品发布 解锁机器人三维感知新境界
证券日报· 2025-06-06 11:07
公司动态 - 福莱新材在浙江嘉兴举办机器人触觉第二代新品发布暨产融赋能研讨会,主题为"柔性突破,福莱领航",吸引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投资机构人士、行业研究者参会 [2] - 公司董事长夏厚君表示第二代产品是对第一代的全面升级,融合了多模态、剪切力等感知能力,优化了材料配方与制备工艺,提升了传感器的灵敏度、耐用性 [2] 产品技术 - 第二代柔性触觉传感器具有三大关键特性:"真柔性"采用全柔性设计,能完美贴合各类复杂曲面,突破传统半柔性或平面传感器的物理限制 [3] - "全曲面"覆盖能力可在机器人灵巧手上完整部署于指尖、指腹、手心、手背等关键区域,实现全域触觉感知 [3] - "三维力"矢量感知能力能精准捕捉并解析垂直力、剪切力等多方向作用力,获取力的大小和方向信息 [3] - 核心技术包括分子层面优化的复合传感材料、仿生表面硅胶模拟人类皮肤结构与微观纹理,以及深度学习触觉识别与多模态感知数据融合技术 [3] 产品线 - 第二代触觉传感器产品线包括FOS-P300(平面版)、FOS-P300T(单曲面版)、FOS-P300S(全曲面版)以及FOS-W500(整手触觉版)等多个型号 [4] - 产品赋予机器人类似"电子皮肤"的全面感知能力,满足智能机器人对高灵敏、多维度触觉反馈的核心需求 [4] 行业前景 - 柔性传感器在未来情感机器人领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搭载该技术的机器人有望通过触觉反馈实现更自然的人机交互 [4]
今日投资参考:六维力传感器市场加速扩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迎助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6-06 10:22
东莞证券表示,当前,市场仍在各热点中快速轮动,国内经济内生增长动能依然承压,叠加政策处于窗 口观察期,预计未来一段时间A股仍将延续震荡格局,以结构性行情为主。短期内需求端仍需有效提 振,有待积极政策持续加力。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具有较大潜力,不过短期经济的需求仍然需要提 振,仍需积极政策持续发力。尽管当前市场成交量尚未显著放大,但连续三日上涨叠加板块热点轮动活 跃,推动市场情绪持续回暖,后续有望延续修复态势。 今日投资机会解析 六维力传感器市场加速扩容 据悉,运动控制能力仍为当前人形机器人重点提升方向,六维力传感器或为运动控制能力的优解。以行 走和奔跑为例,人形机器人在脚踝或足底使用六维力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地面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布, 进而将数据传输给小脑,通过控制算法调整人形机器人的机体平衡和步态,完成在非平整地面、障碍地 面的稳定行走和避障。 5日,沪指盘中窄幅震荡上扬,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午后走高,双双涨超1%;截至收盘,沪指涨 0.23%报3384.1点,深证成指涨0.58%报10203.5点,创业板指涨1.17%报2048.62点,科创50指数涨 1.04%;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13172亿元,较此 ...
电力设备行业专题研究:人形机器人系列专题之电子皮肤:触觉感知系统,扩展应用领域
东方财富· 2025-06-06 08: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电子皮肤是机器人实现与外界交互能力的核心,逐步成为人形机器人标配,应用部位有望从手部延伸,使用面积增加助力价值量提升,算法突破助力应用 [6] - 市场处于早期成长阶段,竞争格局好,产线及客户对接领先的公司有望率先放量并积累下游粘性 [6] - 推荐关注汉威科技、福莱新材,建议关注祥源新材、日盈电子、申昊科技等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电子皮肤是机器人实现与外界交互能力的核心 - 电子皮肤是模拟天然皮肤功能的设备,柔性触觉传感电子皮肤可模仿人体皮肤功能,空间分辨率接近人类皮肤,工作原理包括感知压力等步骤 [12][13][14] - 电子皮肤技术路径多样,压阻式、压电式较为常用,各技术路线优缺点不同 [16][20][24] - 电子皮肤主要由柔性基底、导电活性材料和电极构成,柔性基底材料有弹性薄膜基体等,导电活性材料有碳纳米管等 [39][41][49] - 人形机器人对电子皮肤有应用,如特斯拉、智元、小鹏等机器人在手部使用电子皮肤传感器 [56][58][62] - 电子皮肤应用前景广阔,有望用于机器人手臂、足底、躯干等部位 [63] - 预计2030年电子皮肤全球市场规模达92亿元,其中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仅考虑手部应用)市场空间达44亿元,(除手部外的部位)市场空间达48亿元;2033年全球柔性压力传感器市场规模或达68亿美元 [65][68][72] 相关标的:市场格局较优,国内厂商加速导入 - 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方兴未艾,国内厂商加速发展,包括帕西尼等未上市公司和汉威科技等上市公司 [75] - 汉威科技是老牌传感器厂商,控股子公司能斯达专注柔性传感器研发,具备成熟产能,与多家机器人整机厂合作,营收增长平稳,新产线有望助力业绩提升 [77][80][86] - 福莱新材深耕涂布工艺,积极布局机器人电子皮肤业务,营业收入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有所改善,柔性传感器中试线主体安装完毕,积极对接机器人客户 [91][94][101] - 祥源新材聚焦聚烯烃发泡材料,批量生产0.06mm超薄型IXPE材料实现进口替代,有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领域,2024年收入增长,利润短期承压 [102][106][109] - 日盈电子是汽车零部件优质供应商,形成“感知—传输—控制”产品阵列,2024年收入增长,盈利能力改善 [118][120] - 申昊科技聚焦智能机器人+行业应用,前瞻性布局电子皮肤产品,电子皮肤传感器处于小批量试用阶段 [127][132] 投资建议 - 电子皮肤成为人形机器人标配,应用部位延伸,使用面积增加助力价值量提升,算法突破助力发展应用 [133] - 产业处于成长早期,空间广阔,国内厂商加速布局,竞争格局好,推荐关注汉威科技、福莱新材,建议关注祥源新材、日盈电子、申昊科技等 [134][135]
万通智控(300643) - 2025年6月3日至6月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05 15:42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为 300643,证券简称为万通智控 [1] - 投资者关系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6 月 4 日 - 6 月 5 日,参与单位包括华创证券、中信证券等多家机构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会秘书李滨和证券事务代表王宇骏 [1] 公司业务介绍 - 董事会秘书向调研人员介绍公司历史沿革、发展战略和主营业务 [1] 互动交流要点 产品相关 - NLP 产品通常按客户订单交期交货,因部分电子料交期长会提前沟通备料,通常 1 个多月出货 [1] - 传感器功能具通用性,如 TPMS 可用于乘用车、商用车等,但不同场景下硬件结构、软件设计和系统不同,公司正研发挂车整车智能化应用并向具身智能领域拓展 [1][2] 财务相关 - 截止 2025 年一季度,公司货币资金总额 2.72 亿元,持有大额存单及银行理财 1.06 亿元,负债率低,2025 年 6 月 9 日实施分红,派发现金股利 36,785,817.76 元(含税),现金头寸状况良好可支持后续研发和新项目建设 [2] 合作与研发相关 - 与浙江大学合作的“浙江大学 - 万通智控具身智能感知联合研发中心”已成立一个月,明确合作主要内容方向,具身智能领域主要方向包括面向新能源汽车及仿生机器狗的 MEMS 热导式氢传感器等,但尚处委派专家成立项目可行性报告研究小组阶段,可研阶段预计 2 - 3 个月,尚无产品落地 [2] 市场相关 - 据 Grand View Research,全球轮胎压力监测系统市场规模 2023 年为 82.4 亿美元,2024 - 2030 年有望以 12.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市场呈稳定增长状态 [2]
汽车行业人形机器人系列报告(一):六维力传感器市场加速扩容 国产替代机遇与挑战并存
新浪财经· 2025-06-05 12:43
六维力传感器的必要性 - 运动控制能力是人形机器人当前重点提升方向,六维力传感器是提升运动控制能力的优解 [1] - 在脚踝或足底使用六维力传感器可实时测量地面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布,通过控制算法调整机体平衡和步态,实现非平整地面、障碍地面的稳定行走和避障 [1] 六维力传感器的技术壁垒 - 六维力传感器适用于力的作用点和方向随机变化的场景,如机器人末端关节控制 [1] - 应变式传感器在稳定性、刚度、精度方面表现优秀,是主流技术路线 [1] - 三大技术壁垒包括产品结构设计、生产工艺和标定检测,核心壁垒在标定和测试阶段 [1] - 标定设备为非标设备,需厂商自行研制 [1] - 六维力传感器标定样本点相比一维力传感器呈指数级增长 [1] - 消除测量方向间的维间耦合误差是影响精度和准度的关键 [1] 六维力传感器的市场空间及竞争格局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将带动零部件行业降本,六维力传感器成本下降刺激行业采用更多传感器 [2] - 预计2030年六维力传感器市场空间达144.42亿元,5年CAGR为49.73% [2] - 预计2035年市场空间达277.80亿元,10年CAGR为30.6% [2] - 当前总销量较低,生产成本高,降本需求迫切 [2] - 外资占据高端市场,国产品牌逐步缩小差距,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2] 投资建议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展符合预期,复杂场景交互需求带来零部件增量 [2] - 建议关注力传感器赛道,需求空间大且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2] - 建议关注产业化进程,尤其是降本曲线及已有产品突破或完成送样的企业 [2] - 相关企业包括凌云股份、安培龙、杭州柯林、柯力传感、东华测试、中鼎股份、华培动力、索辰科技、汉威科技等 [2]
人形机器人系列报告(一):六维力传感器市场加速扩容,国产替代机遇与挑战并存
华金证券· 2025-06-05 12: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领先大市(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六维力传感器或为解决运动控制关键增量零部件,国产替代机遇值得重点关注[1] - 建议重视力传感器赛道,关注产业化进程,尤其是降本曲线及已有产品突破甚至已完成送样的力传感器企业[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六维力传感器为人形机器人重要增量零部件 - 运动控制能力为人形机器人重点提升方向,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优化方向聚焦于智能化程度及运动控制能力,从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看出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能力或存在提升空间[7][12] - 六维力传感器或为运动控制能力的优解,能助力解决人形机器人行走甚至奔跑控制能力问题,让灵巧手胜任精细的操作工作[13][16][17] 六维力传感器行业具有高技术壁垒 - 六维力传感器适用于复杂受力场景,适用于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均随机变化的场景,广泛用于汽车、医疗、航空航天、生物力学、机器人及自动化领域[20][29] - 应变式传感器为当前六维力主流技术,在稳定性、刚度、精度方面表现优秀,国际龙头企业ATI采用了硅应变片方案[32] - 六维力传感器核心壁垒在于标定及测试,有产品结构设计、生产工艺和标定检测三大技术壁垒,核心壁垒主要体现在标定和测试阶段[42][45] 人形机器人带来重要增量,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 人形机器人将成为六维力传感器重要增量市场,当前最大市场为工业机器人及协作机器人,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将为六维力传感器贡献主要增量,预计至2030年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44.42亿元,CAGR - 5为49.73%;至2035年有望达到277.80亿元,CAGR - 10为30.6%[54][57] - 降本需求迫切,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六维力传感器单价较高,降本空间大,国产品牌起步较晚但与国外品牌技术差距在逐步缩小,政策加持下力传感器有望实现技术突破,国产品牌加速入局,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60][62][64] 投资建议:关注降本曲线及重点企业送样进展 - 建议关注产业化进程,尤其是降本曲线及已有产品突破甚至已完成送样的力传感器企业,如凌云股份、安培龙、杭州柯林、柯力传感、东华测试、中鼎股份、华培动力、索辰科技、汉威科技等[65] - 凌云股份主业为汽车零部件及塑料管道,传感器业务入围工信部揭榜挂帅项目,有望打造业绩增长新曲线[67][68] - 安培龙是专精特新小巨人,力传感器聚焦高价值场景,六维力传感器正在研发及客户技术交流过程中,有望在工业自动化场景实现突破[71][72] - 杭州柯林是变电智能监控龙头,2024年业绩显著增长,通过“纵向技术延伸 + 横向场景迁移”,加速布局机器人传感器,预计下半年产生业务收入[72][74] - 柯力传感是传感器龙头,2025Q1归母净利润同比高增,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已给多个客户送样,部分客户进入批量订单阶段[80] - 东华测试专注于智能化测试系统,经营稳健,拟发行定增进行智能化测控产业升级,六维力产品已处于小批量试制[86][87] - 中鼎股份业务范围广,海外工厂管理优化,业绩稳步提升,人形机器人是未来核心战略业务,推进人形机器人力觉传感器产品落地[90][91] - 华培动力是涡轮增压零部件龙头,出海布局蓄势待发,拟成立全资子公司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布局多款传感器并逐步送样[92][95] - 索辰科技专注于CAE软件研发,发布“物理AI”平台开启新纪元,多维并购驱动产业整合,旗下公司研发出性能领先的六维力与力矩传感器[98][99][101] - 汉威科技以传感器为核心构建智慧物联网生态圈,2025Q1业绩拐点显现,多方向布局机器人传感器产品矩阵,机器人业务有望打造增长新曲线[104][105]
华金证券:六维力传感器市场加速扩容 国产替代机遇与挑战并存
智通财经网· 2025-06-05 11:48
六维力传感器适用于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均随机变化的场景,比如机器人末端关节控制。应变式传感器在 稳定性、刚度、精度方面表现优秀,是目前主流的技术路线。其有三大技术壁垒,涉及到产品结构设 计、生产工艺和标定检测,其中核心壁垒主要体现在标定和测试阶段:标定设备属于非标设备,无法直 接采购,需要六维力传感器厂商自行研制;相比一维力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需要标定的样本点呈指数 级增长;各个测量方向间存在维间耦合,消除耦合误差是影响精度和准度的关键。 六维力传感器的市场空间及竞争格局 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将会带动零部件行业快速降本,六维力传感器成本下降也会进一步刺 激行业采用更多的六维力传感器,人形机器人将为六维力传感器贡献主要增量。根据我们的测算,至 2030年,六维力传感器市场空间将有望达到144.42亿元,CAGR-5为49.73%;至2035年有望达到277.80亿 元,CAGR-10为30.6%。目前六维力传感器的总销量仍然较低,生产成本较高,降本需求迫切。且外资 占据了主要的高端市场,近年来国产品牌也开始发力,逐步缩小差距,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智通财经APP获悉,华金证券发布研报称,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