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一代信息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海兰信: 关于本次交易产业政策和交易类型的说明
证券之星· 2025-08-13 00:26
交易概述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海兰寰宇海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1] 行业属性 - 本次交易涉及的行业不属于《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和工信部等十二部委《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确定的重点行业 [1] - 但属于中国证监会《监管规则适用指引——上市类第1号》确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 [1] 交易类型 - 本次交易属于同行业并购,标的公司主营业务为对海监测雷达产品、雷达组网综合监测系统及雷达监测信息服务 [2] - 本次交易涉及发行股份,但未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不构成重组上市 [2] 其他事项 - 截至说明出具之日,公司不存在被中国证监会立案稽查且尚未结案的情形 [2] - 公司无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
海兰信: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次交易产业政策和交易类型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8-13 00:26
交易概述 - 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海南海兰寰宇海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同时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1] - 本次交易涉及海兰寰宇17名股东合计持有的标的资产 [1] 行业属性 - 本次交易涉及的行业与企业不属于《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和工信部等十二部委确定的重点行业,但属于中国证监会《监管规则适用指引——上市类第1号》确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 [1] 交易类型 - 本次交易属于同行业或上下游并购,标的公司主营业务为对海监测雷达产品、雷达组网综合监测系统及雷达监测信息服务,与上市公司属于同行业或上下游 [2] - 本次交易涉及发行股份,未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不构成重组上市 [2] 交易细节 - 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涉及发行股份 [2] - 截至核查意见出具之日,上市公司不存在被中国证监会立案稽查且尚未结案的情形 [2]
北京亦庄经济“含新量”十足,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2.3%
新京报· 2025-08-12 16:37
经济表现 - 北京经开区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2.3%,工业总产值突破3400亿元,同比增长15.6%,高于全市平均增速9.8个百分点 [1] - 大中型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5.3%,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1.2个百分点,信息服务业、批零业、金融业净收入增速均超20% [1]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 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及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加速增长,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37.7%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产值951.8亿元,同比增长23.6%;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559.9亿元,同比增长21.9%;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实现产值389.4亿元,同比增长10.7% [2] - 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突破30万辆,京东方第6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全面量产,优必选天工行者机器人手订单达百台 [2] 产业生态与服务保障 - 北京经开区加速建设汽车智造创新城、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BioPark吸引14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入驻,包括礼来、辉瑞、拜耳等跨国巨头及首药、复星等本土创新企业 [3] - 出台"科创二十条2.0版"、"医药二十条"、"数据二十条"等政策,打造总规模超500亿元的基金集群 [3] 研发投入与新动能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产业投资占比约3/4,大中型企业研发费用连续4个季度两位数增长 [4] - 北京火箭大街作为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共性科研生产基地,计划年底完工,明年投用,提供共性技术平台及集成化产业空间 [4] 研发成果转化 - 京东集团累计研发投入达1456亿元,内部运行超1.4万个智能体,通过京东云JoyAgent智能体平台输出AI生产力 [5] - 智飞绿竹双价痢疾结合疫苗启动Ⅲ期临床试验,四价流脑结合疫苗、15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申请生产注册获受理 [5] 生产性服务业 - 统信UOS服务超5万家企业,桌面端市占率85%,强联智创开发AI导管塑形机器人,阿尔特将AI技术融入汽车研发全流程 [6] - 信息服务业实现营收573.9亿元,同比增长23.8%,金融业两项净收入增长31.4% [6] 政策与支持 - 以"生产性服务业12条"为引领,加强企业引育、开放场景、完善生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7] - 开展"万企大走访"和"千企跃升",加大战新和未来产业政策支持,推动重大项目落地 [7]
稳经济持续发力 多地布局新基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华网· 2025-08-12 14:26
加大新基建投资和新兴产业投资已成为稳经济的重要抓手。目前,各地都在布置落实全国稳住经济 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从出台的稳经济措施来看,多地提出了布局新基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当前要发挥扩大有效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无论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还是加大产业投资,确 保投资有效而不形成浪费,就需要着力投向具有发展前景和增长后劲的新型基础设施或新兴产业领域。 从而为后续发展增加新动力,并在优化供给结构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强链补链的需要。"中国国际 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前瞻布局新型基础设施 6月2日,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提出了45条举措。其中 提出着力扩大重点领域投资。前瞻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进朝阳、海淀等超级算力中心项目建设,开工 建设北京园博数字经济产业园、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项目,加快一体化皮基站系统建设部 署。近日,河北省提出,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和重点支持方向,超前谋划一批网络型、数字型、城市、农 业农村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精准对接国家扩大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领域,及早做好新型基础设 施、新能源等新增领域专项债券项目筛选 ...
日照|日照:以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加燃料”
大众日报· 2025-08-12 09:17
传统产业是日照市经济的重要支撑,《行动计划》针对性提出"焕新"路径。钢铁产业重点围绕九镍 钢、高品质汽车工程钢等高端钢材以及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化工产业重点围绕减油增化、 精细化工、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等领域;浆纸产业重点围绕以纸代塑、纸纤维、特种纸以及节能减排、资 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行动计划》聚力实施创新空间"强基"、创新主体"孵育"、创新技术"策源"、创新平台"支撑"、创 新人才"引育"、科技金融"赋能"等六大专项行动。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在创新主体培育方面,新培育国 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00家以上,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新布 局建设省级创新平台30家以上;引进300个创新创业团队。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分别是经济发展的"主赛道"和"潜力股",是培育新动能、抢占新优势的关键所 在。《行动计划》明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攻集成电路、微纳制造、具身智能、物联网与软件服务等 领域;生物医药产业聚焦合成生物、高端医疗器械、药物研发等领域;低空经济产业重点突破eVTOL 及无人机、低空装备关键零部件制造、低空飞行服务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记者 丁兆霞 ...
2025年以来中国A股市场科技股行情表现亮眼 科创综指年内涨幅达22%
中国新闻网· 2025-08-11 21: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张嘉怡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2025年以来中国A股市场科技股行情表现亮眼 科创综指年内涨幅达22% 中新网上海8月11日电 (高志苗)记者11日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获悉,2025年以来,中国A股市场科技股行 情表现亮眼,科创板凭借政策扶持与技术突破的双重优势,成为本轮科技股上涨的核心载体。截至8月 11日,科创综指年内涨幅达22%,大幅领先沪深300、上证50、创业板指数等宽基指数。 科创板成为本轮科技股行情的中流砥柱。截至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达589家,总市值超7万亿元 (人民币,下同)。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人工 智能、低空经济、基因治疗等前沿细分领域均有公司布局,构建起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生态。 科创板"硬科技"企业的行业定位与高成长潜力,为本轮科技股上扬行情提供了重要支撑。以AI(人工智 能)领域为例,随着国产大 ...
科创板投资吸引力跃升 与投资者共享科技资产发展红利
证券日报网· 2025-08-11 20:49
科创板创新药企的股价表现也成为今年科技股行情中的一大亮点。数据显示,科创新药指数自年初以来 涨幅已突破75%,是上证生物医药指数年内涨幅的3倍多;成分股百利天恒、特宝生物、艾力斯相对发 行价涨幅分别达到11倍、9倍和3倍。 资本市场"科特估"逻辑逐步深化 "改革、创新、出海、并购"多线并进的发展优势,让科创板公司始终保有强劲有力的成长动能,也为科 技资产定价提供更为丰富的估值锚。 本报讯(记者毛艺融)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与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然成为驱动经济增 长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资本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 2025年以来,A股市场科技股行情表现亮眼,科创板凭借政策扶持与技术突破的双重优势,成为本轮科 技股上涨的核心载体。 截至2025年8月11日,科创综指年内涨幅达22%,大幅领先沪深300、上证50、创业板指数等宽基指数; 科创综指、科创100、科创成长等指数近期更率先创造去年9月24日以来的新高点,市场资金正坚定看好 这片"硬科技"的"新蓝海"。 科创板成为本轮科技股行情的中流砥柱 自开板以来,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历经六年磨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上市公 ...
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经济日报· 2025-08-11 05:59
资本市场改革核心方向 - 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作为两大核心任务 [1] - 吸引力建设聚焦投资回报提升和上市公司质量优化 [1] - 包容性建设侧重服务科技创新企业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2] 市场吸引力建设举措 - 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且主要股指震荡上行 [1] - 新"国九条"及"1+N"政策体系推动上市公司分红回馈投资者 [1] - 通过并购重组、回购增持等工具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1] 市场包容性建设进展 - 科创板实施"1+6"政策并设置科创成长层 [2] - 为未盈利但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打开资本市场通道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近5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12.5% [2] - 新材料行业近5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17.9% [2] 吸引力和包容性协同效应 - 高质量上市公司为市场提供价值投资标的并吸引中长期资金 [3] - 前沿科技企业上市增强市场价值发现功能并扩大资金流入 [3] - 形成"投资有回报 融资有渠道"的良性循环机制 [3] 资本市场结构转型 - 硬科技企业推动资本市场向高质量结构转型 [2] - 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差异化上市标准提升包容性 [2] - 资金形成机制创新服务于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体系 [3]
重大战略!最新解读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10 20:39
核心观点 - 《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提出18条针对性支持举措,旨在为新型工业化注入金融"活水",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1][13] - 政策强调金融工具协同发力,包括加大中长期资金支持、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强化资本市场作用等,以破解制造业融资难题 [13][14][15] - 资本市场被定位为支持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平台,通过提供长期资金、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企业治理提升等方式发挥作用 [19][21][22] - 投资端改革和长周期考核机制将促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解决其研发周期长、早期资本不足等痛点 [24][25][26][27] - 政策强调防止"内卷式"竞争,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转向高端化、差异化发展 [32][33][34][35] 金融支持路径 - 首次系统提出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路径,明确"投、贷、债、股、保"五大金融工具协同发力 [14] - 聚焦制造业中长期融资难点,推动政策性金融与市场化机制双轮驱动 [14] - 强调多层次资本市场工具运用,包括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多平台接力支持 [14][21] - 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13] - 加强政银企对接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13] 资本市场作用 - 资本市场具备"长周期、低成本、重创新"特性,是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平台 [21] - 提供"长钱"和"耐心资本",解决技术密集型企业长期资金需求 [21] - 构建多层次股权融资体系,满足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周期资金需求 [21] - 通过价格发现和信息披露功能,精准引导资金流向"卡脖子"环节 [21] - 推动企业规范治理和信息透明,提升与国际接轨能力 [21] 投资端改革 - 推进投资端改革,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改变"重短期、轻长期"的激励导向 [25] - 建立与未来产业发展周期匹配的考核评价机制,从"看利润"转为"看战略方向、看技术突破" [25] - 降低机构短期业绩压力,鼓励对未来产业的长期投资 [29] - 对新兴产业盈利指标考核更为宽容,更看重研发投入、技术转化等指标 [31] - 政府基金、险资等通过"耐心资本"支持未来材料、空间技术等领域 [29] 产业发展趋势 - 新型工业化将呈现技术驱动型产业突破、传统产业深度重构、区域要素再配置三重结构性变革 [17] - 制造业金融结构将更合理,直接融资占比提升,金融资源向先进制造业倾斜 [17] - 高端制造智能化主导,传统产业加速向智能工厂、数字生产线转型 [18] - 绿色金融工具助力企业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 [18] - 金融资源引导产业在"沿海—中部—西部和东北部"梯度分布,增强产业辐射能力 [18] 投资机会 - 重点关注国产替代空间大、技术进步明显的产业,如创新药、算力、AI应用、物联网等 [41] - 高端制造与智能装备领域是重中之重,包括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 [42] -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具有长期成长空间 [43] - 数字基建领域如5G、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将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 [42] -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先进制造业集群与特色产业集群值得关注 [42]
一年来苏州市第十七批科技镇长团促成项目合作金额超2.25亿元
苏州日报· 2025-08-10 08:23
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 - 苏州市第十七批科技镇长团促成签订技术、研发合作项目合同225份,合同金额超过2.25亿元 [1] - 推动高校与长光华芯、宝士曼半导体、英维特科技等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形成技术合同总金额超2000万元 [2] - 促成南京鼓楼医院向星童医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转让一项发明专利,转化合同交易金额达800万元 [5] -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团累计签订技术合同6200余万元,与江淮汽车、华为、比亚迪、吉利等企业合作 [5] - 推动苏州科技大学与苏州高新区共建太湖光子中心前沿技术研究院,联合多家企业共建实验室和创新联合体 [9] 人才引进与培养 - 协助地方引进各级人才900余人次 [1]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张家港分中心推荐海外高层次人才近百名,促成学校师生来地方工作80余人 [7] - 低空经济产业团组织本地专场招聘会3场,提供岗位600余个,吸引青年人才2000余人次 [7] - 苏作工艺学院创新"大师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70余名手工艺匠人 [8] 金融服务与融资对接 - 为人才企业提供融资对接139家,融资金额超13亿元 [1] - 金融领域团员推动重点科创企业集萃高合获融资5700万元,博涛获融资1.36亿元,累计解决融资需求1.93亿元 [6] 产业升级与资源对接 - 引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23项 [1] - 推动成立"工业AI赋能高精度智造科技创新中心"和"汽车内饰表面微纳制造创新联合中心" [2] - 古城保护和数字创意产业团构建高校技术输出、企业场景验证、国家基金孵化人才运营的闭环创新生态 [3] - 策划举办6场行业会议,提升苏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影响力 [5] 传统工艺与文旅发展 - 科技镇长团助力光福镇"苏作苏工"传统技艺传承,合作举办传统技能大赛和培训课程 [8] - 原创歌曲《香雪》在央广网上线,为光福文旅增添助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