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

搜索文档
日本为何爱吃预制菜?
36氪· 2025-09-18 17:29
(原标题:日本为何爱吃预制菜?) 作者 | 谢芸子 编辑 | 张帆 罗永浩与贾国龙的这场"骂战"终于画上了休止符。 昨日下午,西贝发布《致歉信》,称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的前置加工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欢迎顾客 继续提出改善建议,将积极持续整改。" 随即,罗永浩决定"放弃进一步追究西贝",同时又强调"不反对预制菜,只是主张餐饮企业用预制菜给 到消费者知情权。不能用预制菜冒充现做的新鲜菜肴。" 出人意料的是,这场纷争,以及中国部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反感情绪,并未对资本市场带来太多负面影 响。 自9月15日开盘,"预制菜板块"走高。其中,生产和销售冷冻肉制品的"得利斯"涨停。味知香、三全食 品、惠发食品等老牌预制菜相关企业,以及为西贝供货的千味央厨、国产水联、龙大美食、福成股等股 价全面上涨。 消息面上,预制菜板块走高,或与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过审有关。据第 一财经报道,草案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届时,关于预制菜的"身份"或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 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会首次纳入信息披露范畴。 复盘本次纷争,双方的争议主要来自中央厨房与预制菜的不同。 贾国龙"咬死"不承认西贝使用预制菜,原 ...
预制菜的困局与出路:一场来自业内的真实对话
虎嗅· 2025-09-18 17:04
这次事件几乎再次刷新了公关行业的灾难现场。无论是恩仇快意,还是就预制菜本身的理论讨论,时至 今日已经非常充足。 带着对行业的追问,我走访了几位从业者,听他们道出了争议之外的真实困境。 争议背后:一场没有交集的对线 "这场争论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贾国龙一上来就自爆,虽然是说西贝没预制菜,但这句话反而一棒子 打死——预制菜不好,人家罗永浩说的是消费者认知,是要立标准。" 李维从事预制菜供应多年,主打高端预制菜,合作的多是一二线城市的漂亮饭餐厅和一些连锁粤菜餐 厅,罗永浩吐槽西贝全是预制菜时,他发了个朋友圈说, "西贝是中央厨房的模式,按我们行业定义,属于预制调理品,但按现行国标,可能不算'预制菜'—— 这就是问题的根子。" 他的办公室摆放着各种行业奖项和认证证书,其中最显眼的是烹饪协会颁发的"中央厨房创新实践基 地"牌匾。作为在这个行业深耕多年的老兵,他见证了预制菜从被餐饮业排斥到被广泛接纳的全过程。 "又贵又难吃,还xx全是预制菜。" 几天前,罗永浩的一句吐槽,将西贝和预制菜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立即强硬反 驳,称其"100%不可能是预制菜"。 我想探究一下在这场舆论喧嚣的背后,预制菜行业的真实 ...
A股预制菜概念股逆势拉升,味知香涨停
格隆汇· 2025-09-18 14:18
预制菜行业政策与市场前景 - 《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 即将向社会征求意见 [1] - 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超6000亿元 2026年或冲击万亿市场 [1] - 预制菜在连锁餐饮端渗透率已达80% [1] 相关上市公司股价表现 - 味知香股价涨停 [1] - 华天酒店股价涨超5% [1] - 西安饮食和三江购物股价均涨超4% [1]
再度被关注的预制菜,市场空间有多大
第一财经· 2025-09-18 11:04
餐饮业对预制菜依赖度变化 - 头部餐饮连锁品牌如九毛九旗下太二酸菜鱼推广"鲜活门店"模式 每天活鱼配送并安排1至2次杀鱼 大部分食品当天新鲜制作 仅少部分产品来自中央厨房[1] - 河南预制菜园区加速改名为绿色食品创新示范产业园区 反映行业定位调整趋势[1] 预制菜概念板块市场表现 - 9月15日预制菜概念板块走强 得利斯和惠发食品涨停 味知香 国联水产 千味央厨 盖世食品 益客食品跟涨[1] - 9月17日板块下跌1.51% 得利斯跌0.92% 惠发食品跌2.7% 味知香跌2.08% 国联水产跌1.77% 盖世食品跌1.53% 益客食品跌1.73% 仅千味央厨涨4.87%[2] B端与C端市场分化 - B端需求持续增长 连锁餐饮对净菜 预处理水产品 冷冻面点需求上升 主要考虑成本控制及供应链稳定性[2] - C端市场遇冷 肯德基等头部品牌曾尝试门店同步售卖预制品但快速退出 因会影响门店订单[4] - 餐饮连锁化比例达30% 茶饮咖啡行业连锁化率约50% 连锁化提升直接带动预制菜配套需求增长[3] 行业投资与政策环境 - 2015年以来预制菜行业融资规模先增后降 2022年融资热度较高 2023至2024年资本融资市场遇冷[7] - 多个省市曾出台产业扶持政策 河南围绕猪肉产业 广东围绕水产加工 安徽重点布局蔬菜加工[6] - 预制菜产业园面临招商困境 产品品类相似导致竞争激烈 部分承建方转型其他业务[6] - 投资主体以资本类机构为主占比超80% 获投最多为预制菜品牌门店 其次为电商零售及供配服务商 最后是研制加工商[6] 行业发展阶段与驱动因素 - 行业处于前中期发展阶段 竞争格局分散 商业模式尚未定型[4] - B端预制菜可能优先实现份额集中 因对效率 标准化和稳定性要求更高[4] - 长期成长逻辑向好 驱动因素包括餐饮连锁化提升 人工成本上涨 消费者生活节奏加快[2]
预制菜坐拥万亿市场,为什么我们还是难以接受?
虎嗅· 2025-09-18 08:01
预制菜市场规模已逼近5000亿,年增速高达33.8%,但多数人仍难以完全接受。真正让人纠结的不是预 制菜本身,而是"不透明",以及被当作现做菜售卖的欺骗感,消费者真正关心的也只是我们吃进肚子里 的到底是什么。 ...
预制菜争论碰撞出什么
经济日报· 2025-09-18 06:07
近日,预制菜站上"风口浪尖",关于预制菜的争论持续发酵,引发广泛关注。这看似是一场简单的商业 纷争,实则折射出食品工业发展、餐饮模式变革与消费者诉求之间的多维深度碰撞。这场关于预制菜的 争论碰撞出了什么? 中央厨房模式为何受青睐 在此次争论中,中央厨房模式因与预制菜的概念纠缠而成为焦点。虽然2024年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 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但是这并不是消费者关注的核心。消费者更关心中央厨房是否规范、产品预制程度如何、是否安全和营 养。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洪涛介绍,连锁餐饮的中央厨房模式核心是生产"标准化半成 品""即热型成品菜",完成基础预处理,最终烹饪在门店完成,门店厨师可根据消费者需求灵活调整餐 品口味,如辣度、咸度等。常见产品有腌制好的鸡丁、切好的土豆条、封装好的火锅底料、分装好的炖 肉调料包等。 中央厨房模式为何受青睐?据了解,商场人员密集,易发生火灾,通常不允许明火存在。这是中央厨房 模式备受连锁餐饮品牌欢迎的原因之一。连锁品牌的门店大多开在商场里,中央厨房模式能将高温烹饪 环节前置,到店无需再使用大火,仅需低 ...
透视西贝“预制”风波:企业的“退”与行业的“进”
上海证券报· 2025-09-17 23:05
事件背景与核心争议 - 西贝餐饮因罗永浩公开批评其"几乎全是预制菜 还那么贵"引发舆论危机 公司最初否认但最终承认生产工艺与顾客期望存在差异并推出九项整改承诺[1][2][5] - 争议焦点并非预制菜本身 而在于企业未明确告知加工方式 导致消费者产生"被欺骗"感 核心矛盾是信息不对称问题[2][3] - 法律依据显示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和自主选择权 企业未履行告知义务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3] 企业应对措施 - 西贝宣布战略转向:将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 具体包括儿童餐牛肉焖饭改为门店现炒 烤羊肉串改为现切现串现烤 所有大豆油菜品调整为非转基因油 计划10月1日前全国门店完成调整[1][5][6] - 创始人贾国龙公开表态"打明牌" 承认应对方式有误 提出"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的经营理念转变[5] - 整改措施被专家视为战略退守与信任重建行动 通过增加现场制作环节和透明化沟通重塑消费者信任[6] 行业规范与标准进展 - 多地已启动预制菜标识规范:广东省2025年4月施行《粤菜预制菜包装标识通用要求》强制标示"预制菜"字样及原料含量 上海市试点预制菜明示工作 湖南省研究推广使用预制菜告知方式[4] - 行业标准加速完善: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情况将首次纳入信息披露范畴 加强"防腐剂禁令+冷链升级"要求 头部品牌有望通过规模效应扩大市占率[8] - 部分企业主动推进透明化:连锁餐饮品牌在店内设置加工方式公示牌 用颜色区分"餐厅现做"、"半预制"和"复热预制"等类别[4] 行业发展前景 - 预制菜渗透率存在巨大提升空间:美国日本预制菜渗透率达60%至70% 中国预制菜作为新生事物具有必然发展趋势[7] - 行业保持高速增长:00后成为消费主力推动行业以20%至30%年复合增长率发展 快节奏生活方式催生便捷餐食需求[10] - 供应链结构转变:餐饮品牌为建立信任逐步放弃匿名供应链 转向与知名预制菜企业合作或自建可追溯体系 推动ToB商业模式品牌化[8] 产业影响与投资价值 - 食品工业反向推动农业现代化:强大食品工业将提高农业规模化程度和效率 增加农民收入[9] - 投资者保持信心:预制菜是应对现代消费需求变化的必然产物 规范化生产模式比小型餐饮更具食品安全优势[9][10] - 行业洗牌加速:大品牌采用优质健康食材生产预制菜 不良商家将被淘汰 头部企业通过规模效应扩大市场占有率[7][8] 专家观点与建议 - 急需建立国家层面规范标准:加强公众科普 通过明示预制工艺和建立温控追溯体系实现全程可溯源[7] - 保障知情权是关键:企业需在门店或官网清晰公示餐饮加工方式和服务流程 理性沟通而非对抗消费者[2][3] - 监管与舆论需协同发力:提高准入门槛 加强事中事后飞行检查 行业协会与媒体正向传递安全生产流程[10]
预制菜新国标来了!罗永浩“手撕”西贝背后6000亿市场将洗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21:15
有调研数据显示,在连锁快餐店,超过50%的消费者可以接受预制菜,但在高档餐厅,仅有 8.8%的消费者能接受。这说明什么?不是预制菜不好,而是消费场景不对。就像你花了大价 钱去演唱会结果发现都是假唱,这换谁不恼火?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观众要问了:那预制菜到底是不是"科技与狠活"啊?实际上,符合国家标 准的预制菜,可能比一些小餐馆的后厨还要干净!国家明确规定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依靠的 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速冻、真空、冷链等技术来保鲜。它不仅解决了餐饮行业标准化难、人力成 本高、出餐效率低的痛点,更是连接田间地头和百姓餐桌的重要纽带。 要知道,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惊人的485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6173亿, A股市场有超过30家预制菜概念上市公司,广东、福建、山东等地都在大力布局预制菜产业园 区,这绝对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万亿级赛道。 那为什么预制菜还是被骂得这么惨?根源在于三个字,不透明。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预制菜 从原料、加工再到物流还没有标准和监管体系,这可能会导致一些企业操作空间大;到了餐饮 企业那边,很多商家又藏着掖着,不敢明说自己是预制菜,这反而加剧了消费者的不信任。 好消息是,《预制菜 ...
预制菜渗透80%连锁餐饮成"隐形主角" 行业现存争议与困惑有哪些?
消费日报网· 2025-09-17 20:50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马佳丽)"一岁的孩子吃着两岁的西兰花。"这是网络上吐槽预制菜的段子。近段 时间,西贝与罗永浩的观点交锋频频登上热搜,这场围绕预制菜的讨论迅速突破了企业与个人的对话范 畴,演变成一场全民围观的公共议题。不同立场声音的交织,意外形成了一次覆盖面极广的"民间调 研",它让预制菜从餐桌角落的"隐形存在",走到了公众视野的中心,也让行业现存的争议与困惑被彻 底摆上台面。 周一早高峰刚过,杭州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白领李雯打开外卖APP,犹豫再三还是放弃了常点的某知名连 锁快餐。"最近看到预制菜的新闻,花现炒的钱吃工厂菜,总觉得亏了。"她的纠结并非个例,特别是在 近期预制菜风波之后。 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仅统计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品牌产品含关键词"预制 菜、预制食品、即食"的企业)2.8万家,2024年全年注册量突破万家,达1.17万家,同比增长 120.43%,达近十年注册量峰值。截至今年8月份,已注册9291家预制菜相关企业,同比增长23.32%。 从地区分布来看,预制菜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华东地区,占比达40.15%。 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看法呈两极分化的态势。一部分消费者对预制菜 ...
预制菜新国标来了!罗永浩“手撕”西贝背后6000亿市场将洗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9:12
被全网狂喷的预制菜,真的全是科技与狠活吗?背后6000亿的大市场,到底该何去何从? 最近西贝和罗永浩关于预制菜的争议,在热搜上挂了好几天。今天撇开争议本身,咱们来深扒一下:被 全网狂喷的预制菜,真的全是科技与狠活吗?背后6000亿的大市场,到底该何去何从? 好消息是,《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经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征求意见。到时候,预制 菜"身份"将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信息披露范畴,这将倒逼 预制菜告别"野蛮生长"的时代,预计新国标实施后,行业将迎来一轮大洗牌,那些达不到标准的小作坊 将被淘汰。 说到底,预制菜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现代餐饮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解决了效率问题,但现在需 要解决的是信任问题。这场争论或许会逐渐平息,但它所推动的关于知情权、标准化和行业透明度的讨 论,无疑将影响我们餐饮行业的未来走向。 对于消费者而言,我们期待的是:明明白白消费,安安心心吃饭。对于行业而言,则需要:标准清晰、 信息公开、品质过硬。只有这样,预制菜才能真正从一个引发争议的"热词",蜕变成为一个充满机遇 的"万亿赛道"。 出品:财经早察工作室 有调研数据显示,在连锁快餐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