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

搜索文档
免费奶茶因无人取被扔掉、部分商家抱怨被平台裹挟,餐饮协会急喊 “停”!
第一财经· 2025-07-21 22:35
外卖大战现状 - 外卖平台仍在发放优惠券但力度减弱 部分用户收到奶茶兑换券和大额优惠券 [1] - 京东外卖首家自营门店已开业 竞争形态可能发生变化 [1]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三大平台 要求规范促销行为和理性竞争 [1] - 外卖大战激发用户下单热情 市场从存量转向增量 [1] - 出现乱象包括免费奶茶被丢弃和商家被平台裹挟 [1] 商家视角 - 外卖大战巩固消费者点外卖习惯 配送时效优化 [2] - 商户曝光量增加 但需推出大幅优惠吸引订单 [2] - 火锅店外卖订单增长20%-30% [2] - 外卖价格优势导致堂食客流量减少 [2] - 部分商家降低食材品质以维持低价 影响口碑 [2][3] - 处理外卖订单分散门店精力 导致堂食服务质量下降 [3] - 加盟商对平台活动无话语权 [4] 行业影响 - 餐饮行业招聘需求增长 钉钉从业人数增加数十万 [4] - 多家协会呼吁停止"内卷式"竞争 指出低价混战超出正常营销范畴 [4] - 协会警告可能出现"收入下滑-质量失守-客源流失"困境 [4] 平台策略分析 - 平台维持促销力度因前期百亿级补贴已培养用户习惯 [5] - 监管细则未明确界定成本构成 平台通过"组合优惠"规避违规 [5] - 骑手收入和用户心理预期形成双向绑定 [5] - 预计价格战将分阶段退潮 转向效率与服务竞争 [5] - 长期补贴可能使三大平台成为赢家 其他电商受损 [5] 行业发展趋势 - 外卖行业将呈现更加差异化发展态势 [6]
难言退出!“外卖大战”长期化意味着什么?
华尔街见闻· 2025-07-21 22:10
监管约谈背景与核心问题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纠正激进促销行为,推动理性竞争,保护消费者、商家和骑手利益,重点从"平台经济健康增长"转向"餐饮服务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 监管部门出手原因在于外卖补贴过度引发四大负面效应:削弱线下餐厅客流、行业整体利润压缩(中小餐厅尤甚)、加剧浪费现象、助长用户"低价依赖"思维并加剧行业通缩风险 [2][3][4] 补贴政策的多重影响 - 补贴刺激外卖需求间接削弱线下餐厅客流,冲击堂食市场 [3] - 外卖平均单价较低且餐厅需承担部分补贴成本,行业整体利润被压缩,中小餐厅产能有限更易受损 [3] - 订单激增导致过度包装和资源浪费,长期补贴强化消费者"低价即合理"心理预期,可能引发行业价格战和通缩 [4] - 平台补贴更偏向连锁品牌(因其能消化订单增量),导致连锁店份额扩大而中小商户边缘化,连锁品牌因议价能力强佣金率较低(中小商户为获流量接受更高佣金) [8] 短期策略调整与市场反应 - 平台已投入200-300亿元,预计不会轻易退出但将转向ROI导向策略:补贴形式从"免单"转为"满减券",品类从奶茶拓展至轻食/小吃以减轻对正餐冲击 [5] - 监管约谈后美团、京东、阿里美股ADR盘后上涨3%-5%,若资本投入趋稳2025年下半年盈利压力或缓解 [5][6] - 即时零售用户价格敏感度上升,阿里/京东入局加剧价格比价,美团60%-70%市占率受冲击,平台ASP和利润率承压 [9] 长期行业结构性变化 - 餐饮行业加速集中化,平台倾向合作品牌商户可能导致整体佣金率下降 [8] - 平台或长期维持低利润运营,将外卖视为引流和提升用户粘性的工具而非盈利主业 [10] - 履约成本上升:美团宣布为骑手缴纳养老金保险推高成本,用户被"惯坏"形成过度服务(非所有商品需1小时达) [11] 投资标的分析 - 短期美团优于京东和阿里:美团年内跌幅大弹性强,监管缓和最有望促其反弹;京东估值低且利润对盈利变化敏感 [12] - 中期阿里优于美团和京东:若行业持续低利润,美团估值中枢或下调,阿里因多元业务(如AI)更具估值想象力 [12]
外卖大战,有商家利润下滑超60%,每10元补贴中自己要补7元
凤凰网财经· 2025-07-21 20:48
外卖补贴大战现状 - 美团、淘宝闪购、京东等平台近期推出超力度补贴活动,如"1.1元鸡排套餐"等优惠引发社交平台刷屏 [2] - 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达1.5亿单创新高,淘宝闪购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单,日活跃用户数突破2亿且环比净增15% [6] - 美团单日补贴额达3亿-4亿元,淘宝闪购单日补贴额超12亿元,工作日补贴约4亿元/日 [7] 商家困境与分化 - 餐饮商家承担补贴主要成本,例如14元补贴券中商家需承担9元(占比64%),导致客单价从20元降至15元 [8] - 连锁品牌加盟商因不熟悉规则意见较大,部分门店净利润下滑超60%,陷入增量不增收困境 [8][11] - 小微商家呈现两极分化:沙县小吃等通过补贴单量提升,但堂食商家如牛肉面店因排名机制受冲击 [10][11] 行业监管与倡议 - 遵义市餐饮商会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倡议抵制"内卷式"补贴,要求平台停止强制商家参与活动 [2]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美团、饿了么、京东,要求规范促销行为并遵守《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规 [3][5] 平台策略与商家应对 - 平台通过"流量倾斜""搜索降权"等手段变相强制商家参与活动,不参与则订单量可能下降60%-70% [2][8] - 连锁品牌如小吊梨汤通过调整套餐组合实现20%营收增长,年轻用户占比提升至20%-30% [10][11] - 淘宝闪购消费券推动4124个连锁品牌突破历史峰值,其中95%为区域连锁品牌,小吃快餐类占比超50% [12] 行业长期影响 - 补贴大战加速行业洗牌,资源向连锁品牌集中,单店因缺乏运营能力难以承接流量红利 [12] - 专家指出补贴驱动的虚假繁荣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隐患及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5] - 商家建议采取双轨策略:优化高毛利套餐适应平台规则,同时拓展线下团餐渠道平衡收益 [12]
外卖 “暗战” 硝烟未散,餐饮协会喊 “停”,商家呼吁回归线下
第一财经· 2025-07-21 20:42
疯狂的外卖大战一方面激发了用户的下单热情,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乱象。 商家如何看待这一次大战?火锅加盟商陈磊(化名)对第一财经表示,从行业推动上,外卖大战巩固了消费者的点外卖习惯,外卖平台在大战期间,不仅有 优惠活动,还在配送时效上不断优化。消费者不用经历出门、找停车位等烦琐环节。此外,在外卖大战期间,商户的曝光量也在增加。陈磊表示,外卖大战 中,商家为了在平台上获得更多曝光和订单量,常常推出大幅度的满减、折扣活动,再加上平台给予的补贴。这些优惠叠加后,外卖的价格往往比堂食更具 吸引力。这就使得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外卖,线下门店的客流量自然减少。陈磊表示,火锅店以堂食为主,外卖订单并不多。7月外卖大战以 来,门店的外卖订单增长了20%到30%。 但另一方面,陈磊认为外卖大战会影响消费者回归线下。他表示,由于外卖大战的价格与堂食相比更加便宜,近期他收到堂食顾客的反馈,称"在门店吃性 价比不高"。作为火锅业商家,他表示火锅在家吃和堂食是两种感觉。此外,陈磊表示,据他观察,外卖大战促使商家大量涌入外卖平台,一些商家为了应 对激烈竞争,会降低食材品质或压缩制作成本,以维持较低的外卖价格。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能 ...
ETF日报:创业板指目前市盈率历史分位数较低,相对其他主流宽基指数具备明显的估值优势,可关注创业板50ETF
新浪基金· 2025-07-21 20:12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收于3559.79点,上涨0.72%,成交额7309亿元;深证成指收于11007.49点,上涨0.86%,成交额9691亿元,沪指和创业板指均创年内新高 [1] - 大基建股集体爆发,水泥、建材方向领涨,农商行、跨境支付板块调整 [1] - 大盘跳空高开后持续拉升,尾盘加速突破上周高点,多头进场积极性高涨 [1] - 大盘成长风格显著跑赢小盘成长,市场资金配置出现边际转向迹象 [1] 行业政策与动态 - 工信部总工程师谢少锋表示,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即将出台,推动重点行业调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1][6]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总投资约1.2万亿元,将建设5座梯级电站,带动钢材、水泥、有色金属等基础建材需求 [5][6] - "反内卷"政策持续发力,供给侧改革2.0渐行渐近,市场信心得到支撑 [6] 板块与ETF表现 - 建材ETF(159745)涨停,当日净申购近7亿份;基建ETF(159619)收涨超6% [4][5] - 创业板指市盈率历史分位数较低,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增速为39.12%,显著高于全A的16.54% [2] - 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25.01%,PE TTM为21倍,处于价值洼地,电商、本地生活等领域有筑底态势 [3] 投资机会 - 顺周期板块估值逻辑从"弱预期-弱现实"转为"强预期-弱现实",建材、基建、钢铁等板块有望直接受益于"超级工程" [9] - 创业板50ETF(159375)、科创创业ETF(588360)和港股科技ETF(513020)值得关注 [2][3] - 上游煤炭板块存在估值修复空间,股息率超过5%,提供较大安全边际 [9] 市场预期与趋势 - 中国经济可能完成从房地产到制造业的叙事变化,新旧动能转换预期升温 [1] - 需求和供给的协同刺激有望打破"PPI-CPI"负反馈周期,利好国民经济正向发展预期 [7] - 恒生科技指数或将于三季度进一步打开上行空间,盈利预期上调和市场情绪回暖是关键 [3]
京东外卖新模式:首家自营外卖门店开业!
第一财经· 2025-07-21 19:55
京东外卖业务布局 - 京东首家外卖自营门店"七鲜小厨"于7月20日正式开业 采用"外卖+自提"模式 无堂食 [1] - 门店位于北京东城区 配备透明厨房 使用炒菜机辅助 设有外卖柜和自提区 无堂食座位 [6] - 菜品包括馄饨面食 隆江猪脚饭 韩式拌饭等 单价10-30元 已售800份 强调现炒现做 无预制菜 [7] - "七鲜小厨"商标由江苏卓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持有 该公司为京东全资子公司 [8] 商业模式与战略定位 - 刘强东提出将采用与美团完全不同的外卖商业模式 目标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1] - 京东外卖业务核心服务于生鲜供应链 前端餐饮可长期不盈利 通过供应链实现盈利 [9] - "七鲜小厨"自营模式印证京东通过生鲜供应链盈利的战略目标 [9] 行业竞争格局 - 外卖行业呈现差异化发展趋势 京东强化自营和3C家电品类 与七鲜超市 京东MALL线下业态协同 [10] - 美团加强到店团购业务 发展自营小象超市和线下实体店提升竞争力 [10] - 淘宝闪购聚焦服饰美妆品类 拓展非餐饮即时消费 强化电商协同 [10] 运营细节 - 门店选址耗时较长 显示京东对线下布局的谨慎态度 [6] - 目前"七鲜小厨"仅入驻京东外卖频道 未上线美团和饿了么平台 [7]
独家|京东外卖新模式上线:首家自营外卖门店开业
第一财经· 2025-07-21 19:42
京东外卖新业务模式 - 京东旗下首家外卖自营门店"七鲜小厨"于7月20日正式开业 采用"外卖+自提"模式且不设堂食 [2] - 门店提供现炒现做菜品且明确排除预制菜 菜品单价介于10元至30元之间且已售出800份 [5] - 该门店由京东全资控股公司持有商标 目前仅入驻京东外卖频道而未上线美团或饿了么平台 [5] 商业模式战略定位 - 公司创始人刘强东强调外卖业务核心目标为服务生鲜供应链 而非直接参与前端外卖市场竞争 [6] - 商业模式设计允许前端卖饭菜业务不盈利 通过生鲜供应链实现盈利目标 [6] - 新业态印证公司通过自营模式强化生鲜供应链战略 具体运营细节尚未对外披露 [6]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外卖补贴大战接近尾声 行业呈现差异化发展趋势 [2][6] - 京东重点强化自营与3C家电品类 结合七鲜超市及京东MALL线下业态增强业务协同 [6] - 竞争对手美团同步加强到店团购与自营小象超市 淘宝闪购则聚焦服饰美妆品类优势 [6] 食品安全与运营特色 - 公司宣称新商业模式旨在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1][2] - 门店采用透明厨房设计并配备炒菜机辅助 工作人员透露选址过程耗时较长 [5] - 菜品涵盖馄饨面食、隆江猪脚饭、韩式拌饭及意面等多类现做餐食 [5]
外卖内卷,私域深耕:第三方即配或成餐饮商家“博弈牌”
环球网· 2025-07-21 19:31
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 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这被视为官方为外卖大战"踩刹车"的信号。 约谈之前,外卖大战有多疯狂?7月5日,阿里、美团两大平台放出了"满25减21""满25减20""满16减16"等多张大额无门槛外卖券;7月12日,淘宝闪购甩 出"满18减18"大额券,美团外卖立刻以"0元喝奶茶"强势反击……约谈之后,低门槛的红包优惠券、免费配送券、大量的"0元茶饮券"基本消失不见,只有少 量的一些红包、优惠券、到店团购优惠等还能领取和使用。 7月初以来,许多人仿佛回到了2015年—2017年,彼时正是第一次外卖战争的白热化阶段,补贴不断,亏本抢夺市场是常态。回过头看,在这场资本驱动的 战争中,大部分聚光灯给到了平台巨头和消费者,餐饮商家表面看起来业务爆单从中受益,但也面临着高强度的出餐压力、"薄如刀锋"的盈利模式和逐渐流 失的品牌忠诚度。 在巨头挟裹下如何突围破局?商家已经和平台形成了深度绑定的关系,但外卖大战也让他们开始思考,如何通过自建私域和第三方配送等 ...
外卖大战会是一场持久战
36氪· 2025-07-21 18:52
电商平台外卖业务投入 - 电商平台将持续在外卖业务上进行投入,尽管市场监管总局约谈要求规范促销行为,但补贴换市场的策略仍未放弃[1] - 阿里借助外卖大战契机构建大消费平台,计划将淘宝用户转化为即时零售用户,并将饿了么、飞猪合并进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7] - 京东在补贴力度上投入最小,转而投入20亿元升级骑手福利,强调服务、品质、责任的品牌形象[7] 外卖大战与即时零售市场 - 外卖大战争夺的是即时零售市场话语权,即时零售是连接外卖和电商的核心枢纽,具有高频到低频、近场到远场的需求链条[2] - 即时零售市场预计2026年实现万亿规模,但实际增速已达30%,远超预期的5%-10%,2030年2万亿市场规模可能提前完成[11] - 即时零售核心品类快消品市场体量超过15万亿元,电商份额首次负增长,即时零售有望占据更大份额[11] 平台策略与竞争态势 - 美团面临持久战压力,需投入更多资源维持外卖基本盘,避免市场份额被蚕食[5] - 阿里和京东通过补贴强化用户三选一心智,阻击美团对电商业务的蚕食,推动业务整合[2] - 美团强调即时零售是万亿市场,但电商是二十万亿市场,社零五十多万亿,即时零售仅占2%[11] 即时零售商业模式 - 外卖是精细且利薄的商业模式,每单利润约1元,需平衡商户、骑手、平台、用户四方利益[13] - 美团此前已实现四方平衡,市场份额70%,订单密度高,客单价30多元,经营利润率3%左右[17][18] - 淘宝闪购推动本地商家入淘,优先选择平台配送模式,激活部分线下门店[20] 补贴与市场心智 - 高烈度补贴可能收敛,因财务压力和监管介入,但补贴仍会持续并常态化[8][20] - 即时零售需建立消费心智,吸引消费者反复横跳,平台需具备全配送形式能力[10] - 美团通过扩品类、供给创新和会员权益提升客单价和复购,而非一味扩大用户量[18]
“餐厅都快亏没了,还送什么餐?”独家对话嘉和一品创始人:外卖平台,收手吧!
新浪财经· 2025-07-21 17:36
2025年盛夏,中国外卖市场的"硝烟"愈发浓烈。在这场看似繁荣的盛宴背后,部分餐饮商家却承受着前 所未有的压力。 7月14日晚间,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公开发声,揭开了这场"补贴大战"的另一面。她向《BUG》栏目 表示"平台现在精准的发券,运用大数据直接拦截顾客,又引导商家补贴配送费,实际上构成了不正当 竞争,(导致)堂食的竞争处于劣势。大家都去点外卖了,堂食的客流量会越来越少。" 文 | 《BUG》栏目 罗宁 她直言,不同的平台,补贴比例不一样——饿了么和京东,承担的相对会多一些。美团市占率有优势, 所以它的补贴是少的,商家反而要出得更多,要配合它的游戏规则。 刘京京还预言"当他们(外卖平台)停止补贴时,整个价格体系都已经被摧毁了。" 以下为对话刘京京的核心内容,经过不改变原意的精简: 《BUG》:你为什么会突然选择发声? 刘京京:我呼吁停止内卷式补贴、停止不公平竞争。我知道人微言轻,但如果发声能够唤起大家的共鸣 和对市场现状的关注,也是值得的。我看到了大家在留言中的支持,和朋友圈的转发,也了解到相关部 门在行动,接到了平台希望沟通的信息。 我相信曙光就在前面,大家一起努力,构建一个公平公正,放心消费,真正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