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地平线(09660)HSD迎来重大升级 一段式端到端重新定义辅助驾驶体验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10:41
技术架构升级 - 公司推出HSD全新版本 基于一段式端到端架构和强化学习技术 实现从光子输入到轨迹输出的超低时延处理 [1][4] - 新架构突破传统两段式端到端或混合架构的横纵向解耦局限 减少系统模块数量并降低信息传递损失 [2][4] - 强化学习机制激发模型潜力 使系统具备自主探索与推理能力 实现智能涌现效应 [4][10] 性能表现提升 - 系统时延显著降低 红绿灯启停延时极低 复杂分流岛识别与执行超低延时 [7][9] - 具备拟人化防御性驾驶能力 在视觉盲区主动降速 动态场景智能调节车速实现及时避让 [9] - 横纵向协同控车实现启停柔顺 博弈无感 过弯丝滑及绕行敏捷 在错位路口和车流峡谷等复杂路况保持稳定 [7][9] 硬件支撑体系 - 征程6P计算方案提供560TOPS算力支撑 具备高集成度 高算力 高效率 高处理能力 高接入能力及高安全性六大优势 [6] - 软硬协同系统性优势助力实现体验类人 用户信任的辅助驾驶天花板级体验 [6] 安全验证体系 - 拥有超3万个场景数据集的安全测试场景库 经过超1000万公里大里程回灌测试 [11] - 获得全球首张且唯一ISO 8800道路车辆AI功能安全认证 具备通向全球市场的安全资质 [11][16] - 累计500万家庭 超百亿公里安全出行验证 海外50多个国家150万公里实地测试数据支撑 [11] 商业化进展 - HSD进入量产倒计时 年内首发搭载奇瑞星途星纪元E05实现量产交付 [16] - 已与全球近10家汽车品牌达成合作意向 将扩大全场景辅助驾驶体验覆盖范围 [16] 行业发展趋势 - 汽车智能化加速推进 辅助驾驶从功能时代迈入体验时代 从高科技命题转化为全民可享的体验 [1] - 智能驾驶产业从功能竞赛转向体验升级 用户体验成为出行变革核心 [16]
【私募调研记录】源乐晟资产调研华测检测、四维图新
证券之星· 2025-08-25 08:10
华测检测调研要点 - 海外并购加速 签约越南Openview 欧洲Emicert 南非Safety SA 推进国际化战略 提升海外业务收入占比[1] - 食品板块增长受益于123战略 大客户策略 国际化布局和创新投入 消费品板块多个细分领域增长 德国易马二季度好转 全年有望延续良好态势[1] - 芯片半导体发展潜力被看好 核心管理团队优化完成 FA与MA能力建设完成 收入较去年同期提升[1] - 医药医学行业开始修复 CRO业务签单较好 生物安全业务增长强劲 医疗器械业务加大投资[1] - 环境检测板块上半年受三普业务高基数影响 剔除后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 下半年有望恢复性增长[1] - 现金流改善得益于加强收款工作和政府政策支持 预计全年收款情况将持续改善[1] - 毛利率提升依赖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升级 计划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引入新技术[1] - 通过开发新服务 进入竞争较少领域应对价格压力 构建长效发展体系[1] 四维图新调研要点 - 2025年上半年智能驾驶行业呈现技术下沉 I驱动 政策支持等核心趋势 L3级自动驾驶进入商业化元年 技术下沉至中低端市场[2] - I大模型优化决策 传感器与算力需求增长 政策法规逐步完善[2] - 车厂选择解决方案时更关注中高阶产品体验 性价比 硬件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 并重视安全[2] - 智云业务因全球化数据合规解决方案和L4领域拓展而高速增长[2] - 杰发科技MCU技术创新聚焦功能安全 极致性价比 I适配 架构从单核向多核异构演进[2] - 通过车规基因 定制化敏捷 本土化生态打造差异化优势[2] - 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快速发展 拥有8015 8025 8025E等核心产品 模拟IP自研率100% 数字IP自研率超90% 推进全链条国产化[2] - 车规级芯片价格仍在下探 但长期看单纯价格战不可持续[2] - 与云厂商合作围绕数据闭环和数据合规 结合各自能力服务车厂 科技公司等客户[2] - 数据合规业务因智能驾驶普及而高速增长 按车型 平台收费 未来增长潜力大[2] - AI新基建架构由数据合规层 数据增强层 I训练层构成 推动行业效率提升[2] 源乐晟资产机构概况 - 西藏源乐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北京源乐晟平行公司 股东结构 公司架构与人员组成一致[3] - 管理资产规模70亿元 2009至2012年四年期阳光私募业绩冠军[3] - 首只产品"乐晟股票精选"2008年7月成立以来累计收益超500%[3] - 2011 2012 2013连续三年获颁"金牛"阳光私募管理公司奖[3] - 除管理集合类阳光私募产品外 还是国内多家大型金融机构投资者的资产委托管理人[3]
某头部tire1被央企主机厂控股投资事宜确定~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8-25 07:32
央企主机厂战略投资控股智驾算法方案商Z - 某头部智驾算法方案商Z被某央企主机厂控股投资方案已获审批通过 目前只待官宣[2][4] - 双方自2024年开始协商 2025年Z先后获另两家国资主机厂投资[3] - 战投控股完成后Z成为"国字号"队伍 拥有更广泛客户群及充沛资金[5] 智驾算法方案商Z与地平线平台合作 - Z正基于地平线J6 E/M平台开发智驾方案 前期主推该平台[2] - 地平线生态企业最多、客户群最广泛 J6 E/M是中算力平台且为"全民智驾"主力产品[6] - Z在中低算力芯片平台拥有极强工程化能力 此前困在TI平台未能发挥市场竞争力[6] 智驾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Z加入地平线生态将影响原主力算法商QZ的上市预期 QZ正谋求基于英伟达平台量产[6] - Z的品牌知名度在一众智驾供应商中仅次于顶流H[6] - 智驾行业进入大军团作战阶段 需解决L3长尾问题 需要天量人力、算力和数据资源[6] 行业整合趋势 - 智驾独立团队需与大集团整合合作才有战斗力 案例包括轻舟背靠奇瑞、元戎背靠长城、旷视与吉利智驾部门整合[6] - 未来智驾赛道只会剩下一千人以上的公司[6] - 智驾不再是创业公司和小团队能完成的事情 而是规模效应明显的工业化领域[6]
四维图新20250822
2025-08-24 22:47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智能驾驶与汽车芯片行业 公司为四维图新[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6亿元 同比增长约6%[2][5]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1亿元 但总体亏损较去年改善约8,000万[5][14] * 上半年综合毛利率基本持平 经营性净现金流为负9,000万元[14] 业务板块表现 * **智云板块**:实现营收12.65亿元 同比增长近25% 其中数据合规业务增长显著 实现100%增值[2][5][14] * **芯片业务**:增幅为2% 主要来自MCU出货量和收入的大幅增长接近50%[14] * **智舱业务**:因商用车剥离影响 收入下降55% 毛利率阶段性下降[14] * **智驾业务**:收入下降37% 主要因L2级别产品在比亚迪上的出货接近尾声[14] 核心业务进展与战略 * **地图业务**:持续引入多元化高精数据源以降低成本 搭建高精度地图基础平台服务车路云项目 并与自然资源部合作推进试点城市部署[2][7] * **智舱业务**:技术路径明确 从基础行车解决方案升级到舱驾一体 面向长城的L2基础行车解决方案已量产 并获得基于高通8155芯片的舱泊一体解决方案订单[2][8] * **智驾业务**:基于地平线Gou6B芯片推出新一代行泊方案 以极致性价比获得头部客户全球首发定点 预计2026年进入量产周期[9] * **芯片业务**:杰发科技SoC芯片累计出货量达9,000万套 覆盖国内95%以上车型 MCU新品7870实现突破并推进量产 累计出货量达8,000万颗[2][11][12] * **数据合规业务**:商业模式从云端计算资源搭建转向增加车端SDK软件销售 按license或服务方式收费 展现出巨大增长潜力[3][23] * **组织架构**:引入PDT(产品开发团队)架构 整合市场、研发等跨职能团队 以加速产品开发节奏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10] 技术创新与产品 * 推出Vlink 3.0防控系统 实现跨终端双向数据交互与控制[8] * 新增来自北汽的60万台舱驾定点订单[8] * 推出多模态感知助手 通过自由编排组合拟人化决策提升用户体验[8] * 推出舱驾一体芯片AC8025AE 集成智能座舱与L2+辅助驾驶功能[11] * 通过技术创新满足用户需求 如停车场记忆功能、自然语音车控系统等[9] 生态合作与产业协同 * 与阿里云签署五年战略协议 共建辅助驾驶、车联网及智能交通领域的数据闭环[3][13] * 与火山引擎、大疆卓越等企业进行战略发布 加强硬件制造及智驾产业协同能力[3][13] * 在内部推行KAKP机制 将核心客户扩展至国际车厂、新势力(如小鹏)及跨界领域(如华为、小米)[13] * 与航盛电子、高通等重要战略资源协同合作[13] * 作为云中立服务商 与不同云厂商(火山云、阿里云、华为云)形成数据合规闭环及技术框架合作[21] 市场竞争与应对策略 * 面对市场竞争加剧 公司实施积极降本增效策略 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强化供应链管理及提升自动化水平提高运营效率[15] *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实现同比下降[14][15] * 在芯片领域坚持不卷入低端价格战 而是在量价平衡上找到适合公司发展的节奏[17]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杰发科技在国产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建立了完整的合作伙伴链条和生态环境 实现了从晶圆到封测的全链条国产化布局[19] * 公司预计2025年MCU出货总量将突破一亿颗[16] * 四维智联(从事智舱业务)已从公司脱表 公司是其第一大股东 其成功IPO有助于缓解上市公司的自动驾驶研发资金压力[24]
智驾平权:技术革新领航,开启10%-50%智驾渗透大周期
2025-08-24 22:47
行业与公司 * **智能驾驶行业**:行业正处于从电动化向智能化发展的关键阶段 技术路径正从基础的L2功能 高速NOA 城区NOA向端到端大模型演进 目标是实现从停车库到公共道路的全程自动化[2][5] * **小鹏汽车**:公司在城市OA(自动驾驶)领域保持领先 采用纯视觉方案实现技术降本 其BOM成本下降50% 新车型配备超过2000TOPS算力 并计划在2025年底实现上亿级Clip数据规模[4][8][12] * **比亚迪**:公司于2025年2月推出智驾平权计划 将高速NOA功能下探至10万元以下级别 覆盖海洋王朝系列全系车型 预计到2024年底高速智驾渗透率将从去年的10%提升至30%以上[4][13] * **其他车企**:吉利 长城 奇瑞等品牌也将在2025年下半年陆续推出搭载智能驾驶系统的新车型 加速市场渗透[9][15] 核心观点与论据 * **渗透率快速提升**:受益于激光雷达 芯片等核心部件成本下降及法规逐步放开 智能驾驶技术渗透率预计将从目前的10%迅速提升至50%[1][2][11] * **消费者需求强劲**:智能化已成为购车重要因素 以小鹏Mona M03 Max版本为例 其在低价格带提供优质智驾功能 全系销量占比持续超过80%[1][3] * **技术演进方向**:行业正向端到端大模型演进 其相比传统规则算法具有更强泛化能力和更高天花板 更接近人类驾驶行为 特斯拉 小鹏等头部主机厂正在推送自己的端到端模型[5][6] * **算力与数据是关键**:在大模型时代 车企需提升车载算力(如小鹏超2000TOPS 理想700TOPS以上)和云端算力(如华为超11 Flops算力) 并储备大规模数据(如小鹏计划上亿级Clip 理想数据量达8亿Flops)以训练更优模型[1][8] * **方案路线差异**:纯视觉方案(主要由特斯拉和小鹏采用)与多传感器融合方案(被理想 华为系 极氪 小米等大部分国内车企采用)是当前两大主流技术路径[7] * **功能与成本进展**:城市NVA技术持续推进 实现从起点到终点全程自动驾驶 同时成本下降推动渗透率加速提升 类似2020-2021年电动车渗透率从10%升至30%的历程 智能驾驶渗透率预计从2024年至2025年从10%快速提升至30%甚至50%[10][11] * **市场发展预测**:2025年高速及以上级别的市场渗透加快 预计全年高速NOA车辆数量将达到200万辆以上 城市OA车辆数量也将显著增加[15] 其他重要内容 * **供应链机会**:感知层面的激光雷达供应商(速腾聚创 禾赛科技) 芯片供应商(地平线 其G6系列芯片已突破国产替代) 域控制器供应商(德赛西威)以及执行层面的供应商(博特利 在线控制动EHB向ENB演进中表现出色)值得关注[14] * **具体车型表现**:小鹏Mona M03 Max版本搭载双Orin X芯片 以12.98万元的起售价提供强大智驾能力 新P7的小定订单已超过5万台[12]
独家丨四维图新收购鉴智机器人进入最后阶段
晚点Auto· 2025-08-24 20:35
收购动态 - 四维图新拟收购智驾公司鉴智机器人 进度接近完成[2][3] - 四维图新曾与轻舟智航洽谈收购事项但未果 轻舟智航于4月获得奇瑞汽车与立讯精密1亿美元战略融资[6] 四维图新战略布局 - 公司从2021年开始发展智驾ADAS业务 2023年确立转型为智能驾驶Tier1发展战略[3] - 每年增大智驾业务投入 扩充团队规模并引进高级人才 积极寻找可收购标的[3] - 通过资本手段快速并入外部智驾团队 去年10月已完成标的筛选进入遴选阶段[5] - 去年8月增资子公司南京四维智联1亿元 吸纳滴滴智慧交通近300人团队发展舱驾一体方案[5] - 从禾多科技引入技术骨干包括CEO倪凯[5] - 基础行车产品与舱泊产品已有稳定量产交付定点 正发力中高阶智驾方案[5] - 基于高通8620芯片推出支持城区NOA Lite功能行泊一体方案 基于高通8255芯片推出舱泊一体方案[5] - 在高通8650芯片上主要与卓驭科技合作推出产品[5] - 拥有基于地平线J6平台的智驾方案[7] 鉴智机器人技术优势 - 具备中高阶智驾研发能力 核心优势是基于地平线J6E/M的全栈量产能力[6] - 针对J6E/M平台提供量产方案的智驾公司仅三家 另两家为轻舟智航与大陆芯智驾[6] - 基于J6E芯片的纯视觉高速NOA方案将于今年四季度在多款车型量产[6] - 产品线从低算力纯视觉方案扩展至高算力城区领航辅助驾驶方案(搭配激光雷达)[6] - 去年11月与岚图汽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6] - 尚未与某家主机厂深度绑定[7] - 完成7轮融资 最新数千万美元B-1轮融资于今年4月官宣 投资方包括亦庄国投、地平线等机构[7] 行业趋势 - 传统主机厂在自研放缓背景下倾向于扶持外部智驾供应商保障供应稳定性[6] - 上汽投资Momenta、广汽投资禾多科技、北汽投资易航智能、长城投资元戎启行、奇瑞投资轻舟智航等案例持续涌现[6] - 一汽与卓驭科技洽谈融资 吉利与千里科技成立千里智驾并整合旗下极氪等智驾团队[6]
AI沉思录(一):从智驾看AIagent落地范式
长江证券· 2025-08-24 19:41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 [11] 核心观点 - 当前时点已逐步到达AI应用商业化落地拐点 以智能驾驶作为AI Agent落地范式的参考 技术周期推动下2025年下半年AI应用有望迎来商业化拐点 [4][7][9] - 本轮技术周期下真正的产品化从2024年9月OpenAI发布o1-preview推理模型开始 模型性能支撑Agent产品化探索落地 [7][26] - 当前模型能力已使产品具备商业化能力 商业化速度取决于产品思路和投入能力 [7][56] - AI货币化核心由人力替代程度决定 遵循奇点型爆发原则 每一轮奇点爆发都会重塑格局和商业模式 [7][60] - 分阶段投资视角:阶段一关注数据 推理云/芯片和算力优化加速方向的"铲子股"及具有明确产品思路+能够保障投入的玩家 阶段二寻找率先兑现ROI或流程替代方向的玩家 阶段三关注具备流量入口与垂类Agent/工具优势的公司 [9] 前言:三大非共识观点 - 观点一:2024年9月OpenAI发布o1-preview推理模型 实现从静态知识检索向动态问题解决能力演进 标志Agent产品化探索落地开始 [7][26][27] - 观点二:AI Agent产品迭代速度取决于产品思路与投入能力 早期成功产品公司专注明确想法并快速试错调整 [7][56][57] - 观点三:AI Agent按智能等级分为L0-L5级 货币化程度由人力替代程度决定 预计在替代程度达到一定高度时产生奇点爆发 [7][60][62] 鉴往知来:从智驾落地范式展望AI Agent进阶之路 - 智能驾驶行业发展历程对AI Agent落地具有较强参考意义 从单点落地→端到端辅助驾驶→Robotaxi替代人工的发展路径可类比AI Agent从单点走向全局赋能 [8][80] - 智驾上半场(L1-L2阶段):产品从易用到好用建立粘性 规则算法驱动下功能从ACC AEB等低阶向高速NOA升级 头部车企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取得身位领先 [8][84][97] - 特斯拉FSD V12实现端到端自动驾驶 代码从30多万行精简到3000行 数据飞轮效应显著 截至2025年7月驾驶里程数据突破45亿英里 [8][103][108] - 端到端技术架构使算法 算力 数据成为核心竞争要素 产业链价值向头部车企集中 华为ADS3 0和理想汽车快速迭代跻身第一梯队 [8][120][126] 趋势掘金:如何把握AI Agent落地过程中投资机遇 - 2025年下半年AI应用迎来商业化拐点的核心原因:海内外应用渗透率指标向好 产品路径逐步清晰 国内模型使用成本下降带动产品向细节打磨 [9] - 阶段一投资重点:数据 推理云/芯片和算力优化加速方向的"铲子股" 以及具有明确产品思路+能够保障投入的玩家 [9] - 阶段二投资重点:创作 客服 电商 招聘 税务 多模态 司法等场景有望率先落地ROI或流程替代 [9] - 阶段三投资重点:具备流量入口与垂类Agent/工具优势的公司有望建立护城河 [9] - OpenAI 2025年7月ARR达130亿美元 Anthropic达40亿美元 海外垂直领域如Grammarly ARR达7亿美元 国内市场美图ARR达2 2亿美元 [68]
某新势力智驾团队最后一位留守高管已于近日离职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8-24 00:03
核心高管离职事件 - 某头部新势力车企智能驾驶量产研发负责人W于本周五离职 原为团队"三驾马车"核心架构中最后留守的高管 [1] - 该负责人曾领导近250人团队进行封闭开发 为2024年智驾"跨越式超车"立下汗马功劳 [1] - 智驾团队2023年已进行一轮大规模人员优化 W带领的研发团队是受影响最大的部门 [1] 团队架构与人才变动 - 2024年底智驾团队形成"三驾马车"架构:W负责量产研发 另两人分别负责端到端模型算法落地和世界模型技术预研 [2] - 另两位高管已于2024年上半年陆续离职 目前三位核心高管均已离开 [2] - 2024年智驾团队出现大规模离职 部分团队流失率超过50% [1] - 公司被迫启动全员竞业协议 甚至要求入职一两年的校招生签署 [1] 技术战略与行业影响 - 公司采用激进技术策略 两年内扩招千余人团队 不计成本推进端到端量产 [1] - 量产团队人才成为国内智驾企业重点挖掘对象 [1] - 技术路线逐渐收敛 行业从价格战驱动转向资源复用降低成本 [3][4] - 核心人才流动可能带来技术赶超新契机 但工程体系和文化积累才是真正壁垒 [3] 行业整体动态 - 小鹏智驾团队自2023年8月吴新宙离职后 多名老将相继离开 [3] - 蔚来智驾团队也经历多位技术骨干离职 [3] - 国内新势力智驾团队均经历了一次迭代更新周期 [3] 业务进展与挑战 - 公司近期将推送新范式智驾版本 对新款车型销量有重大影响 [2] - 高管连续离职对研发进度、团队稳定性和下半年销量冲刺造成冲击 [2]
本周16家上市公司迎超百家机构调研
证券时报· 2025-08-23 03:33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全周上涨3.49%收报3825.76点续创10年新高 深证成指涨4.57% 创业板指涨5.85% [1] - 申万一级行业均实现正收益 电子 计算机 美容护理等行业涨幅居前均超5% [1] - 电子板块A股市值达11.54万亿元首次超过银行板块创历史新高 服务器 GPU 光模块 稀土等题材表现活跃 [1] 机构调研动态 - 169家上市公司披露投资者调研纪要 超七成机构调研个股实现正收益 [1] - 天融信周涨幅27.19%实现2连板 伟测科技 剑桥科技 若羽臣等涨幅超20% 上海家化 天山股份周内涨停 [1] - 德赛西威 水晶光电等16家公司接受百家以上机构调研 其中德赛西威和水晶光电均超200家 开立医疗 云天化 若羽臣超160家 [1] 德赛西威业务进展 - 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46.44亿元同比增长25.25% 归母净利润12.23亿元同比增长45.82% [2] - 获取新项目订单年化销售额超180亿元 智能座舱域控产品 辅助驾驶域控产品和显示模组保持高速增长 [2] - 新法规要求提高辅助驾驶安全可靠性 公司通过规模化 高性能和安全体系保障应对 相关产品已进入开发或量产阶段 [3] 水晶光电管理调整 - 创始人林敏不再担任董事长 由原董事兼副总经理李夏云接任 林敏仍担任董事及战略委员会主任 [3] - 管理层调整系代际传承第一步 通过内培外引打造团队 林敏将更聚焦核心工作以匹配2030年战略目标 [4] - 新董事长将主导十五五战略布局 统筹全球化双循环 构建国际化专业团队 推动组织变革与价值创造 [4] 水晶光电客户合作 - 大客户项目进展良好 合作模式向ODM进化 去年10月至今高管5次赴北美推进客户群构建 [4] - 预计与北美大客户战略伙伴关系在未来5年更加深入紧密 [4] 开立医疗经营情况 - 上半年毛利率因外科 IVUS等新产品线占比提升而下滑 但整体在集采降价背景下保持稳健 [4][5] - 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产量提升将推动毛利率止跌回稳 [5] - 内镜AI技术在硬件集成与临床反馈取得突破 将重点发展复杂诊断功能 虽难直接收费但能提升设备竞争力 [5]
黑芝麻智能发盈警 预计中期亏损净额不超过8亿元
智通财经· 2025-08-23 00:23
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超过人民币2.5亿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过38% [1] - 公司预期同期录得亏损净额不超过人民币8亿元 [1] 亏损原因 - 亏损主要归因于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 源于集团雇员授出奖励 [1] - 亏损原因包括高阶辅助驾驶及解决方案研发方面的努力及产生的开支 [1] - 亏损原因包含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收益减少 因优先股在公司港股上市后转换为普通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