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纺织品
icon
搜索文档
月度市场策略:危机中的新机遇-20250430
浦银国际· 2025-04-30 20:09
报告核心观点 - 4月中国股指表现波动,A股较港股更稳健,市场估值回落至偏低水平,下行空间有限,关注点或转向国内政策 [1][7] - 关税战或增加企业盈利下调风险,但政策刺激或部分抵消该压力 [1][34] - 避险意愿上升下,港股获外资青睐,资金面有望改善 [1] - 短期不确定性上升,建议加大红利端权重 [1][8] - “科技 + 消费”双轮驱动,港股IPO迎来新机遇,有望加速回暖 [1][78] 月度中国市场回顾及展望 - 4月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宣布后,主要中国股指表现波动,MSCI中国指数下跌5.1%,上证综合指数下跌1.4%,纳斯达克金龙中概股指数下跌8.7%,恒生指数下跌5.0% [7] - A股回调幅度较港股小,因资金盘稳、有“国家队”护盘、外资占比低 [7] - 短期中美摩擦升温影响市场情绪致估值收缩,但中国市场估值已偏低,下行空间有限,关注点或转向国内政策 [7][8] - 中长期无需过度悲观,短期不确定性上升时建议加大红利端权重,业绩确定性强的优质个股超跌或提供布局机会 [8] 估值:港股估值回归至偏低水平 - 相对于全球主要股票市场,中国市场盈利增速稳健、估值更低,MSCI中国指数和恒生指数前瞻市盈率分别为10.7倍和9.8倍,上证综指为12.1倍 [20] - 恒生科技指数前瞻市盈率为15.7倍,显著低于纳斯达克指数的24.4倍 [20] - 回顾极端事件,2020年新冠疫情港股估值曾跌至8.7倍,2024年1月最低为7.7倍 [20] - 近期AH溢价小幅扩大至35%,港股相对A股有折扣,南向资金定价权上升或助AH溢价中期收窄,美联储降息、中美关系缓和有望进一步收窄 [21] 盈利增长:关税战增加企业盈利端压力 - 分析师下调今明年主要中国股指预期盈利增速,如MSCI中国指数2025年至5.6%,2026年微幅上调至11.9% [33] - 关税战延续或增加企业盈利下调风险,因关税是增加美国收入、促进行业回流手段,影响或在未来1 - 2季度显现在企业盈利端 [34] - 去年四季度以来政策刺激成效显现,若今年继续发力或部分抵消企业盈利下调压力 [34] 资金流向:外资转为净流出,国内增量资金大幅净流入 - 过去一月全球贸易战升级,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海外资金加速净流入美股、欧洲和中国香港市场,中国内地、韩国和印度市场录得净流出 [45] - 外资转为净流出中国内地市场,过去一月净流出67.2亿美元,主要由被动型外资驱动,外资仓位偏低有回流空间 [48] - 本土资金转为大幅净流入,过去一月净流入304.9亿美元,或受“国家队”入场驱动,有助于降低金融风险、提振市场信心 [49] - 外资持续净流入港股,过去一月净流入约30.5亿美元,由被动型资金驱动 [52] - 南向资金净流入保持强劲,4月累计净流入1610亿港元,创下近三年月度最高记录,成交额占比持续上升,定价权进一步上升 [57] 行业配置、轮动与风格切换 - 短期建议配置防御性较强的板块,如电信服务,消费、医疗健康、材料等板块短期有望估值修复,中长期关注高端和先进制造业等驱动未来经济增长的行业 [61] - 近期行业轮动中信息技术行业保持较强动能,恒生综合指数和沪深300指数板块分化明显 [62] - 短期大盘价值风格或占优,过去一月成长股与价值股无明显分化,但大盘股跑赢小盘股,避险情绪下投资者或青睐大盘价值股 [72] 投资策略主题:“科技 + 消费”双轮驱动,港股IPO迎来新机遇 港股今年IPO募集资金为何显著高于去年同期 - 中国AI技术突破修复港股市场情绪和信心,市场乐观时IPO市场活跃,有助于新股估值提升和资金筹集 [78] - 美联储降息周期下,南向资金与外资共同净流入,港股流动性显著改善,今年南向资金净流入强劲,海外资金青睐港股 [79] - 打新赚钱效应明显,2025年新股首日破发率仅28%,远低于去年同期的50%,吸引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 [79] 今年港股IPO有何特点 - 消费行业依然一枝独秀,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占比均较去年同期提升,上市首日表现最好的2只新股来自消费行业 [90] - 港股IPO行业生态发生结构性变化,“新消费 + 硬科技”成为新引擎,未来将延续“科技 + 消费”双轮驱动态势 [91] A+H两地上市会不会成为一种重要的上市方式 - 港股上市制度多元、灵活、宽松,上市流程简单、时间短,投资结构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有利于内地企业优化股东结构和提升国际形象 [94] - 今年以来港交所递表的内地企业中,A股上市公司申请赴港上市占比超30%,处理中的上市申请前三大行业为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和可选消费 [94] - 在政策支持、AH溢价收窄、全球化布局需求等因素驱动下,A+H两地上市模式将日益重要 [95] 美股中概股加速回归对港股IPO市场的影响 - 近期中概股退市风险再起,或加速尚未回归的中概股回归港股上市,大市值中概股或首选港股,若港交所优化条件可缓解中小市值公司退市压力 [100][101] - 中概股加速回归将对港股IPO市场产生积极影响,回归后更靠近本土市场,有利于战略布局等,也获得更高关注度和认同感,提升流动性等 [102] 今年IPO行情有何机遇与挑战 - 中央政策支持和港交所改革有望提升香港新股市场国际竞争力,新兴行业公司在港股上市有优势,港交所定价机制改革或推动IPO定价理性化 [104][105] - 随着流动性改善和估值修复,今年港股IPO市场将加速回暖,年初至今恒指平均前瞻市盈率提升,日均交易量大幅提升 [106] - 今年港股IPO市场在挑战中充满机遇,年初已有18个公司成功IPO,募资约197.9亿港元,预计上市公司数量和融资规模同比提升,但海外不确定性和特朗普政策或带来挑战 [108]
315重拳,交易所闪电发函!浪莎股份怎么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3-16 19:20
3月15日晚间,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浪莎"代工企业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为控制成本,部分产品未进行灭菌消毒处理。随后,浪莎股份发布公告 称,收到上交所关于该公司媒体报道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 上交所要求浪莎股份核实有关情况,充分说明是否存在媒体报道所述情况,相关事实是否涉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市场各方及投资者对央视财经相关报道关注度较高,上交所在监管工作函中表示,浪莎股份应当密切关注市场舆情,从维护投资者利益出发,及时回应市 场质疑及投资者关切,做好投资者沟通解释工作。 今日,浪莎股份再次发布对此事进行回应,公告称,公司针对"3.15"晚会曝光的河南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内裤产品时提及"浪莎"品牌产 品,经自查核实: 资料显示,四川浪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公司主营业务为针织内衣、针织面料的制造,商品批发与零售;进出口业;投资管理咨询等。浪莎 股份是国内纺织品行业中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中国驰名商标。 业绩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浪莎股份营业收入为2.36亿元,同比增长2.80%;归母净利润为1553.48万元,同比增长41.04%。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三季度,公 ...
日本利率下行期消费股的估值变化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025-03-14 16:37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复盘日本九十年代市场,分析利率调整对消费股基本面及估值的影响,指出不同阶段消费股市场的驱动模式、各细分板块的驱动差异,还阐述出海产业、报复性消费及刚需板块的估值特点 [1][6][9] 日本九十年代市场利率调整情况 -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经济下行,货币政策转向宽松,1991年7月政策利率从6%下调至5.5%,1999年降至0%,进入零利率时代 [1] - 同期日本国债利率下行,1990年9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8%,1998年9 - 10月降至1%以下 [1] 消费股利率调整阶段划分 - 第一阶段(1990 - 1991年):泡沫破灭下的利率初降期,利率从6%降至4.5% [3] - 第二阶段(1992 - 1993年):经济增速放缓下的利率下行期,利率从4.5%降至1.75% [7] - 第三阶段(1994 - 1995年):经济弱复苏背景下的宽松货币政策期,利率从1.75%降至0.5% [7] - 第四阶段(1996 - 2000年):金融风险下的利率下行期,利率从0.5%降至0.25% [7] 消费股市场驱动模式 - 1994 - 1995年消费板块市场由基本面驱动,农林水产等行业市场表现与净利润变动紧密相关 [6] - 1996 - 2000年消费板块市场以估值驱动为主,各行业市场表现受估值下滑影响明显 [6] 细分板块驱动差异 - 电器设备指数收益得益于盈利增长,体现基本面驱动特征 [9] - 零售行业指数收益源于市盈率变动,体现估值驱动 [9] - 食品饮料行业前期由基本面驱动,后期转变为估值驱动 [9] - 农林水产板块不适合长期持有,电器设备板块长期收益来自基本面增长 [10] 出海产业估值特点 - 1994 - 1995年电器设备板块估值底优于其他消费板块,反映市场对制造业出海的高预期 [13] - 美国经济复苏需求攀升、企业受日元汇率和国内竞争影响有限,是出海产业享有高估值溢价的原因 [13] 报复性消费对估值的影响 - 1994 - 1995年经济短暂复苏,纺服、批发、零售板块股价和业绩上涨,估值上扬 [15] - 此前经济下行抑制消费欲,经济回暖引发报复性消费,推升可选消费行业估值 [15] 刚需板块估值稳定性 - 食品饮料等刚需板块估值变动幅度小,在不同行情下具备抗风险能力和稳定性 [18]
日本利率下行期消费股的估值变化
日本九十年代货币政策演变 - 日本央行在1991年7月将政策利率从6%下调至5.5%,同年11/12月各降50BP至4.5%,1992年4月降至3.75%,7月再降50BP,1993年2月降至2.5%,1995年5月下调为1%,同年9月降至0.5%,1999年进入零利率时代 [3]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990年9月的8%降至1998年9-10月的1%以下 [3] - 利率下调分为四个阶段:1990-1991年(6%→4.5%)、1992-1993年(4.5%→1.75%)、1994-1995年(1.75%→0.5%)、1996-2000年(0.5%→0.25%)[9] 消费股驱动模式分化 - 1994-1995年消费板块由基本面驱动:农林水产/食品饮料/纺织品/电器设备/批发/零售净利润变动率达15/-13/389/116/162/179%,市场表现与盈利高度相关 [9] - 1996-2000年转为估值驱动:同行业市盈率变动率为-88/-27/-70/-1/-68/-65%,市场表现与估值波动同步 [9][10] - 电器设备板块持续由基本面驱动(1994-1995年市场表现+15%对应净利润+116%,1996-2000年+35%对应+7%),零售行业由估值驱动(同期市盈率变动+334%/-65%)[12] 行业细分表现 - 出海主题产业估值溢价显著:1994-1995年电器设备板块PE估值底65.4倍,高于食品饮料(32.7倍)、纺服(43.5倍)、零售(50.1倍)[20] - 报复性消费推升可选消费估值:1994-1995年纺服/批发/零售PE涨幅达3773%/25%/302%,PS涨幅34%/25%/-2%,利润端增长389%/162%/179%[22] - 刚需板块估值稳定:食品饮料PE变动1994-1995年仅+6%(电器设备-29%、零售+334%),1996-200年为-27%(农林水产-88%、纺服-70%)[24] 长期投资价值分析 - 农林水产板块长期投资价值有限:1996-200年市场表现-58%虽净利润+20%,但市盈率下滑88%[12] - 电器设备板块具备成长属性:基本面增长抵消估值下滑影响,两阶段净利润累计增幅达123%[12] - 食品饮料行业呈现阶段性驱动特征:前期基本面主导(1994-1995年净利润-13%),后期估值主导(1996-200年PE-27%)[12]
独家洞察 | 美国关税政策升级,全球贸易格局将变
慧甚FactSet· 2025-03-06 12:33
美国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征关税 - 美国宣布自3月4日起对从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的钢铁、铝制品及部分工业制成品加征25%关税 [1] - 加拿大立即启动报复机制,宣布对300亿加元美国商品加征25%关税,并计划21天后扩大至1250亿加元商品,覆盖美国对加出口总额的41%(2024年美国对加出口额3758亿加元)[1][3] - 墨西哥总统宣布将于3月9日公布反制措施,具体细节尚未披露 [1]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及中方反制 - 美国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自3月4日起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 [2] - 中方宣布自3月10日起对美国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对鸡肉、小麦、玉米、棉花加征15%关税;对高粱、大豆、猪肉等加征10%关税 [2] - 中方还对25家美国公司实施出口和投资限制 [2] - 此次中国加征关税涉及223亿美元商品,加上2月4日措施合计362亿美元,占从美国总进口的22% [2] 贸易战对经济的影响 - 美国对中国的20%关税可能拖累中国名义GDP 0.69个百分点,实际GDP增长拖累0.49个百分点 [4][5] - 美国对加墨25%关税若不遭遇反制,可能拖累美国中长期实际GDP增速0.2-0.3个百分点,推升2025年通胀0.4个百分点 [5] - 若加墨反制,可能推升美国通胀0.7-0.9个百分点 [5] - 中国对美贸易依存度已从23%降至13%左右,直接影响有限 [5] 未来关键时间节点 - 4月初美国将发布针对中美经贸关系及"对等关税"的调查报告,决定是否采取新关税措施 [6] - 4月4日TikTok禁令延期到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