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

搜索文档
中银消金成功发行第二期金融债!
中国基金报· 2025-06-26 23:38
中银消金成功发行金融债 - 中银消金成功发行"25中银消费金融债02",为上半年消金公司发行的第十只债券 [1] - 本期债券发行总额15亿元,期限1年,票面年利率1.7% [3] - 募集资金拟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促进主营业务发展,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3] - 上半年7家消金公司累计发行10只金融债券,规模合计121亿元 [3] - 中银消金、杭银消金、马上消金各发行2次,海尔消金发行1次 [3] - 海尔消金发行的金融债票面年利率最高为2.2% [3] 消金行业发债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消金公司发债数量15只,规模255亿元 [5] - 2024年上半年发债规模较去年同期下降52% [5] - 规模下降主要因缺少招联消金和兴业消金两家发债大户 [5] - 2021年前历年消金公司发债规模普遍低于100亿元 [5] - 央行等六部门发文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扩大消费信贷规模 [5] 行业发展趋势 - 消金公司业务规模扩大,需通过多元化渠道融资满足资金需求 [3] - 行业政策支持及扩大内需消费背景下,消金公司迎来业务规模扩大契机 [3] - 持牌消金商业模式逐步成熟,未来可能公开上市融资 [6] - 个别注册资本未达10亿元的消金公司需优先推动股东增资 [6]
中银消金成功发行第二期金融债!
中国基金报· 2025-06-26 23:33
中银消金成功发行第二期金融债 - 中银消金成功发行"25中银消费金融债02",发行总额15亿元,期限1年,票面年利率1.7% [1][3] - 募集资金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促进主营业务发展,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3] - 本期债券是上半年消金公司发行的第10只债券,7家消金公司累计发行规模达121亿元 [3] - 海尔消金发行的金融债票面年利率最高为2.2% [3] 消金公司发债规模同比变化 - 2024年上半年消金公司发行金融债15只,规模255亿元,同比下降52% [5] - 规模下降主要因缺少招联消金和兴业消金两家发债大户 [5] - 2021年前历年消金公司发债规模普遍低于100亿元 [5] 行业政策与未来展望 - 央行等六部门发文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扩大消费信贷规模 [5] - 持牌消金公司商业模式逐步成熟,未来可能公开上市融资 [6] - 注册资本未达10亿元的消金公司需优先推动股东增资 [6]
降本、出海、破圈,2025重庆数字经济创享会给出消费企业“生存指南”
搜狐财经· 2025-06-26 22:15
科技赋能消费行业 - 蚂蚁消金数据显示"6·18"期间分期免息消费人数同比增长19%,推出超1000种材料认证提升额度以优化消费生态[6] - 美力城通过聚焦高科技服饰赛道,25天积累千万核心粉丝,快速成为鹅绒服TOP1品牌[8] - 猫人集团通过品类聚焦和破圈营销,在服饰行业价格战中实现从0到10亿的"新消费神话"[8] 消费品创新与破圈策略 - 厚生投资提出投资模式从"狩猎"转向"农耕",强调产业整合并购,认为川渝企业需突破地域限制[11] - 刘一手火锅借助数字化拓展至海外21个国家90家门店,强调长期主义需结合营销、模式、产品与文化[11] - 新罐头工厂建议重庆品牌通过美学系统构建信任,从爆品升级为长期大单品[11] - 零食有鸣通过数字化提升流通效率,已扩张至4680家门店[12] - 麦芽传媒提出数智化运营需"左手抓内容、右手抓数据",强调人才对爆品持续产出的重要性[12] 跨界合作与资源整合 - 2025数字经济新消费创享计划启动三大方向:联名计划(如馒头超人与湾贝咖啡)、共创计划(麦芽传媒与新罐头工厂)、联动计划(沐斐同创与餐饮企业合作)[15] - 湾贝咖啡研发10余款"山城特调"产品,结合重庆农特产如江津花椒、奉节脐橙,与馒头超人探索咖啡口味馒头跨界合作[17] - 两江新区发布《数字商务产业机会清单》,推动消费品产业智能化与全球化升级[17]
为释放消费潜力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金融时报· 2025-06-26 09:53
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通过19项具体举措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 释放消费潜力 [1] - 政策聚焦服务消费补短板 金融供给扩渠道 消费能力强根基 消费环境优化四大方向 激活消费潜能 [1][2][3] 服务消费补短板 - 我国商品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与美国相当 但服务消费占比仅18% 与发达国家40%以上水平差距明显 [1] - 央行通过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引导金融机构为养老等服务领域精准输血 激励企业扩大投资提升服务能级 [1] - 针对县域物流滞后 适老设施不足等基础设施短板 创新金融产品期限设计 推动消费供给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升级 [1] 金融供给扩渠道 - 构建覆盖信贷 债券 股权的多元化融资体系 信贷端要求银行健全专业团队 加大首贷 信用贷支持 [2] - 资本市场端支持服务消费企业发行债券 科创企业对接债券市场 鼓励对初创期企业股权投资 [2] - 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为居民消费提供更丰富金融工具 [2] 消费能力强根基 - 通过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就业 创新家庭财富管理产品增加财产性收入 从源头提升消费底气 [2] - 优化养老 健康保险保障 解除居民后顾之忧 形成经济增长良性循环 [2] 消费环境优化 - 从支付服务 信用体系 权益保护三个维度筑牢消费生态根基 优化消费支付服务 健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 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 [2] - 系统性优化消费生态 释放消费潜力 [2] 政策落地方向 - 需在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运作与落实结构性支持之间把握平衡 优化二次分配 加强财政支持 完善社会保障等多领域协同配合 [3] - 金融机构需从"规模依赖""低价竞争"转向"下沉服务""挖掘客户""做大蛋糕" 增强国内消费市场韧性 [3]
消费金融公司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
金融时报· 2025-06-26 09:39
消费金融行业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 - 消费金融公司是连接金融资源与消费需求的桥梁 致力于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 [1] - 《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形成系统性政策框架 推动机构探索多层次、差异化的扩内需促消费路径 [2] - 行业功能性定位明确 为零售端消费者提供用于消费的信贷服务 [2] 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创新与科技赋能 - 行业聚焦传统业务升级和科技赋能创新 形成覆盖城乡居民全生命周期需求的金融服务网络 [2] - 招联消金拥有"好期贷""信用付"两大产品体系 覆盖购物、旅游、教育、装修等消费场景 [2] - 哈银消金自主研发"星斗智能风控体系" 实现智能实时信贷审批 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风险识别降低违约风险 [2] - 蚂蚁消金通过三方面增加金融供给:加强薄弱人群服务、紧贴线上消费时点、增加免息供给降低消费成本 [2] 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特征 - 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庞大且需求多元 不同机构服务不同层次客户 [3] - 消费金融公司深耕细分市场 凭借场景数据增强风控能力 与各类机构共同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3] - 行业特性为业务小而散、客群千万级 需通过数字模型替代人工判断实现精准风控 [3] 自营能力建设与数字化转型 - 管理部门引导提升自主获客和风控能力 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3] - 因第三方渠道流量饱和且获客成本攀升 行业加速自营渠道建设 [3] - 招联金融App迭代至7.0版本 根据用户画像推荐提额降息方案 [4] - 南银法巴消金App上线"个人碳账户"功能 强化绿色消费激励并增加客户黏性 [4] - 中原消金围绕春节、"五一"等节点创新场景 提高获客精准度 [4] - 海尔消金依托产业基因布局场景金融 覆盖1.1万个商户并为300万用户提供分期服务 [4]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互联网及新兴技术突破服务时空限制 盘活闲置资源并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便捷金融服务 [5] - 未来方向包括精准配置金融资源至真实消费需求领域 通过科技降本增效 依托场景创新提升用户体验 [5]
提振扩大消费需要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搜狐财经· 2025-06-26 07:10
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 - 我国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较为完善,为消费市场稳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1][2] - 人民银行报告显示该体系在2025年第一季度持续发挥稳定作用 [2] 金融促消费政策导向 - 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推出19条举措,涵盖增强消费能力、扩大金融供给、挖掘消费潜力等六个方面 [1] - 政策明确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额度、期限和利率 [2] - 鼓励金融机构在商品消费领域做好以旧换新金融服务,在服务消费领域创新文化旅游、体育等融资模式,在新型消费领域探索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支持渠道 [5] 供给侧金融支持措施 - 金融需成为产业升级"催化剂",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消费产品和场景质量,推动消费与产业升级协同 [1][4] - 增加对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领域信贷投放,支持家电以旧换新、家装焕新等企业 [4] - 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以强化资金供给 [4] 消费信贷与普惠原则 - 消费信贷应坚持适度普惠原则,既满足当下需求又不盲目刺激,避免"大水漫灌" [5] - 通过精准识别需求降低消费门槛,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对经营主体首贷、续贷、信用贷支持 [3] - 指导意见强调通过精准滴灌满足特定场景金融需求,助力疏通消费链条节点 [3][5] 消费升级与产业联动 - 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需通过金融引导供需良性循环 [4] - 金融支持报废机动车回收、家电回收等循环经济领域,促进消费与产业升级平衡 [4] - 短期刺激与长效机制结合,消费升级与适度消费并重,形成可持续动力 [1][5]
六部门发布19条举措支持金融促消费
长江商报· 2025-06-26 04:10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旨在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满足消费领域金融服务需求 [1] - 政策聚焦支持增强消费能力、提升金融机构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等六个方面,提出19条具体举措 [1] - 目标是通过金融支持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1][3] 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提升 - 强调信贷支持主渠道作用,要求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自主定价,适度扩大客户支持范围,促进消费贷款提质增量 [1] - 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拓宽资金来源 [2]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并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服务消费领域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 [2] 消费贷款与市场现状 - 截至一季度末,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达21.02万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快于住户贷款整体增速3.1个百分点 [2]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措施 - 商品消费领域:创新优化消费信贷产品,满足差异化需求,做好以旧换新金融服务 [2] - 汽车消费:合理确定贷款比例、期限和利率,减免以旧换新提前结清贷款的违约金 [2] - 股权融资:支持消费产业链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上市或新三板挂牌融资 [2] 消费环境优化 - 从支付服务、信用体系建设、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三方面提升消费意愿 [3] - 央行将加快政策落地,监测实施效果,指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消费领域支持力度 [3]
六部门联合发文强化金融支持消费 消费金融机构多路径助力扩内需
经济观察网· 2025-06-25 20:16
政策支持与行业定位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19项具体举措,明确金融支持消费领域的政策指引 [1] - 消费金融从单纯的金融服务工具上升为扩内需的核心抓手,通过金融杠杆放大居民消费能力并促进消费升级 [3] - 消费金融行业已告别粗放增长,全面转向精细化运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成为关键驱动力 [2] 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 中国现代消费金融体系始于1985年首张信用卡发行,2010年首批四家消费金融公司成立,目前全国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稳定在31家 [2] - 行业进入科技驱动新阶段,头部机构积极拓展ABS、金融债等多层次融资渠道,如中银消费金融债券票面利率低至1.70% [7][8] - 2025年以来多家消费金融机构通过发行金融债、ABS等标准化产品融资,包括尚诚、中邮、马上消费金融等 [8] 场景金融实践与成效 - 场景金融成为差异化竞争策略,中原消费金融通过节日主题活动累计服务241万人次,让利超2034万元 [4] - 海尔消费金融覆盖医美、教育、家电等1.1万个商户,服务300万用户,教育场景业务2024年同比大幅增长 [5][6] - 海尔"智家分期"服务通过免息分期促进高端家电销售,直接拉动门店销售额并缓解消费者资金压力 [6] 技术应用与模式创新 - 行业采用B2B2C模式延伸至医美、教育等场景,形成消费与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5] - 金融机构从"流量思维"转向"用户思维",通过"金融+场景"融合方案提升客户粘性 [4] - 消费金融公司提升自主获客和风控能力,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以优化服务体验 [7]
AI赋能提质增效,中邮消费金融受邀出席QECon 2025大会
搜狐财经· 2025-06-25 13:43
行业数字化转型 - 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 企业亟需构建数字驱动的研发效能提升体系以实现研发过程的可视化 可分析与可提升 [1] - 如何更精准 高效地开展效能度量分析仍是当前的关键挑战 [1] - QECon 2025全球软件质量&效能大会在深圳召开 吸引全国技术领导者 软件工程专家及质量测试精英参与 追寻提质增效的最佳实践路径 [1] 中邮消费金融的效能提升实践 - 公司围绕效能实践 效能平台 效能度量构建"黄金三角"框架 并探索实践组织级效能提升体系 [3] - 具体措施包括统一需求规模标尺 建立效能度量体系 进行有效建模 开展分析洞察以及实施基于场景的运营 助力产研团队快速定位瓶颈问题 形成PDCA改进闭环 [3] - 公司积极探索AI赋能的效能分析 利用数字员工实现资源调配 推动内部管理智能化 以实现更高效 更高质量 更可靠的业务交付 [3] AI技术应用与成果 - 公司推出消费金融行业大模型"邮远见2 0" 凭借领先算法和技术释放高质量数据价值 重塑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 [4] - 该大模型在外呼 运营 研发等场景深入应用 理解澄清客户意图准确率达97% 质检准确率达95% [4] - 在C-Eval和CMMLU两大权威评测榜单中分别取得TOP 7和TOP 8的优异成绩 在消费金融领域大模型中排名第一 [4]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继续深化AI技术在效能提升等领域的应用 持续完善效能度量体系 推动全流程智能研发的实现 [4] - 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4]
从支持增强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等方面 十九项金融举措提振消费(政策解读)
人民日报· 2025-06-25 05:43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19项重点举措,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强化金融服务,推动高质量消费供给并释放消费潜能 [1] - 政策聚焦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三大领域,旨在扩内需、稳增长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 商品消费支持措施 - 围绕重点场景和人群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强化以旧换新金融服务,完善内贸险并扩大外贸优品消费 [2] - 耐用品消费在政策推动下显著增长,商品消费需求旺盛 [2] 服务消费支持措施 - 增加对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养老托育等基础型服务消费的融资支持,促进文化旅游、体育娱乐等改善型服务消费活力 [3] - 央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金融机构提升服务消费领域供给能力 [3] 新型消费培育方向 - 探索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的金融支持渠道,开发适配新型消费特点的金融产品 [3] - 新型消费需求因居民收入增长而日趋强劲,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3] 金融供给与融资渠道优化 - 健全金融机构组织架构,加大首贷、信用贷及中长期贷款支持,发行金融债券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以提升供给能力 [4] - 支持服务消费企业发债,鼓励科创企业通过债券或股权市场融资,助力消费产业链优质企业上市 [4] 居民消费能力提升 - 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创新家庭财富管理产品,优化养老健康保险体系以培育消费需求 [4][5] 消费基础设施与支付环境 - 围绕适老改造、体育设施、充电装备等基建领域创新融资模式,加大交通物流供应链贷款投放 [6] - 聚焦"食住行游购娱医"场景推进支付便利化,提升现金、移动支付、数字人民币兼容性,优化老年及外籍人员支付服务 [6] 政策落地与后续行动 - 央行将加快推动政策实施,监测金融机构对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强化经济基础性作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