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制造
搜索文档
贵州智造新引擎:数字新基建如何赋能产业升级?
环球网· 2025-08-21 15:01
核心观点 - 贵州依托数字新基建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通过智慧物流、智能工厂和新能源汽车生态圈等案例体现数字化对产业升级的赋能效果 [1][3][4] 贵州磷化集团智慧物流 - 构建双通道三港口智慧物流体系 实现磷产品出口与硫磺进口的多式联运调度 [1] - 磷硫对调模式每年节省制造业物流成本超4000万元 [1] - 计划升级物流系统 通过大数据算法优化供应商选择、智能调度和运力组织决策 [3] 贵阳海信智能化转型 - 生产车间实现高度自动化 覆盖24至85英寸液晶电视全流程生产 [3] - 2016年推进智能化转型后通过智能制造能力三级认证 [3] - 7年间年产量从190万台增至332万台 年产值从65亿元增至95亿元 [3] 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 - 智能生产体系支持每1分多钟下线一辆新车 银河E5纯电SUV上市20天交付破万 [3][4] - 截至2024年7月银河E5全球销量突破15万辆 [4] - 自研神盾电池项目10个月投产 带动40余家零部件企业集聚 本地化配套率达48% 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 [4] 数字新基建支撑体系 - 贵州人工智能昇腾云适配中心牵引60余家企业形成训练在贵州、推理在全国模式 适配验收率100% [4] -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推出939个高质量数据集 应用于医疗和工业领域 [4] - 数据开发加工基地研发AI自动标注技术 提升数据标注精度与效能 [4]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上半年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8-19 11:17
卫星互联网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9组卫星 采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 为长征系列第590次飞行任务 [2] 电子信息制造业 - 上半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 增速分别高于同期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4.7和1.6个百分点 [2] - 6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 [2] - 主要产品产量:智能手机5.63亿台(+0.5%)微型计算机设备1.66亿台(+5.6%)集成电路2395亿块(+8.7%) [2] - 行业营收8.04万亿元(+9.4%)利润总额3024亿元(+3.5%) [2] 半导体产业 - 英伟达启动自研HBM Base Die设计计划 采用3nm制程 预计2027年下半年小量试产 [3] 智能港口 - 天津港实现拖轮辅助作业全流程智能航行 涵盖自动离泊/靠泊、自主航行、自动避碰等功能 [4] 数据服务 - 提供2万+LP数据、10万+基金数据、1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据及产业图谱分析 [6]
国家数据局:今年底数据流通节点城市将扩大到50个左右
中国证券报· 2025-08-15 08:38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就 - 截至2025年6月底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较2020年增长5倍 [2] - 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较2020年增长34倍 [2] -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2] - 预计到今年底数据流通节点城市规模将扩大到50个左右覆盖80%的省区市 [1][3] - 目前已建成包括北上广深杭等25个城市节点布局16个省区市的数据基础设施架构并于7月底全面完成互联互通 [3] 数据要素市场化与制度创新 - 体系化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去年推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21项政策今年将推出数据产权等10多项制度 [2] - 试点数据语料作价入股等新模式引导企业将高质量数据集折算为股权投入相关企业 [4][5] - 截至今年6月底各地高质量数据集累计交易额近40亿元数据交易机构挂牌高质量数据集总规模达246PB [1][4] 数字经济发展与产业增长 - 截至2024年底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年增长80%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70% [2] - 数字经济发展带动新增超100个新型职业创造新就业机会 [2] -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接入各类主体超过2000家支撑政务治理金融风控等上百个场景应用上架近万个数据产品 [3] 人工智能数据资源发展 - 截至6月底已建设高质量数据集超过3.5万个总体量超过400PB相当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的140倍 [4] - 国家数据局已布局成都沈阳合肥等7个数据标注基地以支撑数据标注产业发展 [5] - 下一步将加快打造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数据高地培育为优质数据买单的市场共识 [5] 数字技术自主创新 - 集成电路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和装备的完整产业链国产操作系统加速崛起 [2]
国家数据局相关负责人在回答中证报记者提问时表示 今年底数据流通节点城市将扩大到50个左右
中国证券报· 2025-08-15 06:18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就 - 截至2025年6月底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较2020年增长5倍 [2] - 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较2020年增长34倍 [2] -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2] - 数据流通节点城市规模预计年底扩大至50个覆盖80%省区市 [1][3] - 已建成25个城市节点布局16个省区市数据基础设施架构 [3]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 去年推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21项政策 [2] - 今年将推出数据产权等10多项制度 [2] -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接入各类主体超2000家 [3] - 支撑政务治理金融风控等上百个场景应用 [3] - 数据交易机构挂牌高质量数据集总规模达246PB [4] 人工智能数据发展 - 高质量数据集超3.5万个总体量超400PB [4] - 高质量数据集累计交易额近40亿元 [1][4] - 试点数据语料作价入股模式引导企业将数据集折算为股权 [4][5] - 已布局成都沈阳合肥等7个数据标注基地 [5] 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 截至2024年底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年增长80% [2] -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70% [2] - 数字经济带动新增超100个新型职业 [2] - 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和装备的完整集成电路产业链 [2]
乘“数”而上 智启未来——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我国“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
新华社· 2025-08-14 21:45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 较2020年增长5倍 [2] - 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 较2020年增长34倍 [2] -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2] - 建成25个城市节点 布局16个省区市数据基础设施架构 [2] - 预计年底节点城市扩至50个 覆盖80%省区市 [2] 数据产业生态发展 - 接入数据交易所及开发商等各类主体超2000家 [3] - 吸纳产学研单位1200余家 [3] - 支撑政务治理、金融风控等上百个场景应用 [3] - 上架数据产品近万个 [3] - 中央企业新成立数字科技类公司近500家 [7] 数字经济产业成效 - 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年增长80% [4] -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70% [4] - 建成智能工厂超1万家 覆盖80%制造业行业大类 [4] - 网民数量达11.23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79.7% [4] 数据市场交易表现 - 上半年新上架数据产品3328个 同比增长70% [7] - 人工智能数据集产品同比增长2.8倍 [7] - 高质量数据集累计交易额近40亿元 [7] - 交易机构挂牌高质量数据集总规模达246PB [7] - 二季度新增数据供需主体2600多家 [7] 行业应用效能提升 - 智慧施肥技术提升作物产量5.5% [4] - 测井数据大模型提升钻井决策效率15倍 [4] - 公路货运数据匹配提升单车运行效率30%以上 [4]
数说“十四五”成就丨数字中国建设新进展
新华网· 2025-08-14 15:16
数字基础设施发展 - 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较2020年增长5倍 [3] - 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较2020年增长34倍 [3] -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3] - 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带动集成电路、通信设备、计算机、服务器和终端产品等全产业链发展 [3] - 基础设施超前部署推动网络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业态发展 [3] - “东数西算”工程深入实施,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中5个位于西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 数字技术创新突破 - 集成电路产业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和装备的完整产业链 [6] - 鸿蒙生态设备总量突破11.9亿台,为1200多类产品提供“智能中枢” [7] - 人工智能综合实力系统性跃升,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 [7] - 人形机器人、智能终端等领域技术不断突破 [7] 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 去年推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21项政策,今年将再推出数据产权等10多项制度 [10] - 支持各地开展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先行先试,夯实数据开发利用设施底座 [10] - 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开展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场景建设,以场景牵引释放数据价值 [10] - 培育数据市场,数据交易日趋活跃,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加快构建 [11] 数字经济发展动能 - 截至2024年底,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年增长80% [14] -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70% [14] - 建成万余家智能工厂,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 [14] - 农业领域数据赋能智慧施肥提升产量5.5% [14] - 工业领域利用数据模型使钻井决策效率提升15倍 [14] - 服务业数据应用实现车货匹配,提升单车运行效率30%以上 [15] - 数字经济带动新增超100个新型职业 [15] 数字公共服务提升 - “高效办成一件事”进入制度化、常态化推进阶段 [16] - 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提升,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16] - 数字化打破传统公共服务中的“流程壁垒”和“数据壁垒”,实现高效便捷 [16]
“十四五”以来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新华社· 2025-08-14 13:52
刘烈宏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体系化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 拳",推动海量数据优势不断转化为国家竞争新优势。 "展望'十五五',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征程上取得更大成就,推动数据要素赋能 经济社会发展,让全体人民更好共享数字化发展红利。"刘烈宏说。 针对我国在高端芯片、操作系统等方面自主可控不足的问题,刘烈宏介绍,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 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这些问题逐步解决,展现出我国显著的发展成绩。我国集成电路加快 布局,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和装备的完整产业链;国产操作系统加速崛起,鸿蒙系统 生态设备总量突破11.9亿台,为手机、汽车、家电等1200多类产品装上"智能中枢";我国人工智能综合 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人形机器人、智能终端等领域不 断突破。 "十四五"以来,我国数据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据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研究,2024年,全国数据企业 数量超过40万家,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17%;截至2024年底,我国软件收入 规模较2020年增长80%,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 ...
我国算力总规模位于全球第二 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正在加快构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4 13:50
数字基础设施发展 - 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和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 - “东数西算”工程深入实施,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中5个位于西部地区,有利于发挥西部清洁能源优势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 - 截至2024年底,我国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年增长80% [1] -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过70% [1] - 全国已建成万余家智能工厂,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 [1] 数据制度与市场建设 - 2023年推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21项政策,2024年计划推出数据产权等10多项制度 [2] - 围绕数据汇聚共享、开发利用的数据企业正在兴起,标准规范不断推出,数据交易日趋活跃 [2] - 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正在加快构建 [1][2] 数字公共服务提升 - 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 [2] - 数字化打破了传统公共服务中的“流程壁垒”和“数据壁垒”,实现了高效便捷的在线办事 [2]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今年将推出数据产权等10多项制度
南方都市报· 2025-08-14 13:32
数字基础设施发展 - 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 较2020年增长5倍 [1] - 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 较2020年增长34倍 [1] -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1] 数字技术创新突破 - 集成电路形成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装备完整产业链 [2] - 鸿蒙生态设备总量突破11.9亿台 覆盖1200多类产品 [2] - 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60% 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持续突破 [2] 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 推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21项政策 将推数据产权等10多项制度 [1][2] - 实施"数据要素×"行动 开展公共数据示范场景建设 [2] - 数据交易日趋活跃 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加速构建 [2] 数字经济发展动能 - 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年增长80% [3] -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70% [3] - 建成超万家智能工厂 覆盖超80%制造业行业大类 [3] 数字公共服务提升 - "高效办成一件事"进入制度化常态化阶段 [3] - 新生儿出生业务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实现数天内办结 [3] - 数字技术提升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普惠水平 [3]
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我国电子产业供应链韧性显著增强
央视新闻· 2025-08-14 11:02
专家表示,同时要看到,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重构趋势明显,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与 完备产业体系的优势,将新技术与产品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进一步向高端跃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14日)在第三届电子产业供应链生态大会上公布《中国电子产业供应链发 展报告(2025)》。根据报告,近年来我国电子产业发展较快,电子产业供应链韧性显著增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胡大剑:在通过创新驱动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当中,电子产 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子产业应该加强上下游之间的协同,通过协同提升电子产业自身的效率 和它的韧性,为我国的高质量发展助力。 (总台央视记者 王善涛) 根据报告,在市场加快发展和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带动下,我国电子产业发展持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 势。2024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市场规模约为21.59万亿元,同比增长6.1%。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加 速,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带动行业不断上行。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加速落地,AI 手机、AI个人电脑等产品渗透率大幅提升,为行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从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数量看,2024年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数量约为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