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换电服务
搜索文档
【宏观经济】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11月19日-11月25日)
乘联分会· 2025-11-25 17:01
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 2025年1-10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6% [3] - 智能穿戴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23.1%,网络服务消费增长21%,到店餐饮增长25.1%,即时电商销售额增长24.3% [4] - 主要电商平台开展产业电商对接超400场,带动纺织、药品领域产业电商交易额分别增长5.5%和3.4% [4] - 1-10月农产品和农村网络零售额分别增长9.5%和7.5% [4] - 1-10月重点监测平台进口商品销售额增长8.9%,乌兹别克斯坦糖果、泰国山竹销售额分别增长73.7%和39.9% [5] 全社会用电量情况 - 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5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 [8] - 10月份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7.1%,其中充换电服务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增长较快 [8] - 10月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23.9% [8] - 1-10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862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 [8] - 1-10月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5%,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4% [8] 全国吸收外资情况 - 2025年1-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82家,同比增长14.7% [11] - 1-10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219.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3% [11] -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619.1亿元人民币,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458.2亿元人民币 [11]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925.2亿元人民币,电子商务服务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73.1%、41.4%和40.6% [11] - 从来源地看,阿联酋、英国、瑞士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48.7%、17.1%和13.2% [12]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 截至10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7.5亿千瓦
中国证券报· 2025-11-25 04:16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副主任蒋德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三产业用电量延续较快增长势 头,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高速增长。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互联网数据服务业用 电量同比增长43.2%,批发和零售业中的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7.0%。 国家能源局日前还发布了1-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1-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86246亿千瓦 时,同比增长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80625亿千瓦时。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262亿千 瓦时,同比增长10.5%;第二产业用电量547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其中,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3.9%;第三产业用电量166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其中,充换电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 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增长较快;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5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 ● 本报记者刘杨 11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10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10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7.5 亿千瓦,同比增长17.3%。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4亿千瓦,同比增长43.8%;风电装机容量5.9 亿千瓦,同比增长21.4%。 ...
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0.4% 创今年以来月度用电量增速新高
中国证券报· 2025-11-22 06:32
全社会用电量总体表现 - 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达85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创今年以来月度用电量增速新高 [1] - 1至10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862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 [1] - 1至10月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达80625亿千瓦时 [1] 用电量高增长驱动因素 - 去年同期基数偏低为增速提升提供了客观条件 [2] - 国庆中秋假期叠加有效释放消费潜力,带动服务业和居民用电需求攀升 [2] - 10月份“北冷南热”气候特征显著,江南、华南北部高温过程拉动居民制冷用电激增,其中江西、浙江、上海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大幅增长65.9%、63.2%、47.0% [2] 第一产业用电情况 - 10月份第一产业用电量1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2% [2] - 1至10月第一产业累计用电量12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 [2] 第二产业用电情况 - 10月份第二产业用电量56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其中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4% [3] -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表现突出,10月份用电量同比增长1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六大细分领域增速均超10% [3] - 1至10月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合计用电量同比增长6.4%,汽车制造业以11.8%的增速领跑 [3] 第三产业用电情况 - 10月份第三产业用电量16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1%,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增速领先 [3] - 受假期消费拉动,住宿和餐饮业10月份用电量同比增长18.4%,比9月提高16.2个百分点 [3] - 1至10月第三产业用电量1.6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充换电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等新兴领域高速增长 [4] 用电结构与经济运行 - 10月份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合计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9个百分点 [3] - 电力消费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反映出经济活跃度提升、消费潜力释放、产业结构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 [1][4]
大盘震荡回调,指数短期性价比凸显
搜狐财经· 2025-11-21 20:42
来源:市场投研资讯 (来源:鑫元基金) 在流动性不宽,AI基本面景气不强的背景下,A股前期涨幅过大的行业容易引发均值回归,需要适当回 避;短期可以继续向银行、保险、电力、煤炭等红利资产切换,以降低净值波动,获取一定的相对收 益。 我们认为A股市场处于中长期的上行趋势之中,短期的调整和波动率放大,不会动摇我们中长期继续看 多做多的坚定决心。 市场信息汇总: 1)宏观方面,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572亿千瓦时,同比 增长10.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2%;第二产业用电量5688亿千瓦 时,同比增长6.2%,其中,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4%;第三产业用电量16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7.1%,其中,充换电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增长较快;城乡居民生活用 电量11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9%。2)海外方面,在英伟达亮眼业绩引发的市场普涨情绪迅速消 退、以及投资者对美联储12月再次降息的希望显著降温之际,美国股市周四大幅回落,盘中剧烈震荡的 走势凸显市场情绪正在从此前的狂热迅速转向谨慎。 ——免责声明——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基 ...
能辉科技:公司充换电业务主要针对国内市场开展
证券日报网· 2025-10-28 17:45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充换电业务主要针对国内市场开展 [1] - 充换电业务在2024年度已实现订单落地 [1] - 目前已签和正在商谈的合同量有4000万元左右 [1] - 四季度末及明年订单乐观 [1] 公司未来规划 - 未来三年公司计划通过持续深化生态圈合作提升充换电业务比重 [1] - 计划不断提升充换电业务在公司整体营收中的比重 [1]
中电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入全新能耗阶段
中国电力报· 2025-10-23 18:00
全社会用电量总体表现 - 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8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 [1] - 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累计776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 [1] - 第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达2.9万亿千瓦时,7月和8月用电量连续突破万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 [1] 第二产业用电量分析 - 前三季度第二产业用电量490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 [1] - 第三季度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明显回升,同比上行5.1% [1] - 电力装备、石化等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振市场信心,拉动用电量增速 [1] 第三产业用电量分析 - 前三季度第三产业用电量150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 [2] - 第三季度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3% [2] - 充换电服务业三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49.6%,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3.8% [2] 用电量增长驱动因素 - 7月多轮高温过程拉动全社会最大负荷屡创新高 [1] -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宏观经济保持回暖态势,各行业产能持续释放 [1] - "两新""两重"促消费等政策刺激第三产业用电量平稳快速增长 [2]
数读中国 破万亿度!从用电量看经济增长新动能
人民网· 2025-10-11 09:58
全社会用电量 - 全社会用电量继7月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后,8月再度达到10154亿千瓦时 [1] 绿色能源产业 - 8月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增速达78.1% [3] - 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相关产品表现亮眼 [3] - 前8月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4.1% [7] - 截至8月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充电枪)总数达到1734.8万个,同比增长53.5% [7] 第一产业用电 - 8月第一产业用电量1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较去年同期提高5.1个百分点 [5] 互联网相关产业 - 前8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8.8% [9]
为外卖骑手换电的宇谷科技,“上市”再次失败……
IPO日报· 2025-09-21 08:32
收购终止事件 - 南京公用终止以现金方式收购宇谷科技68%股权 因未就交易条款等相关事项与交易对方达成一致 [1] - 收购最初于2024年12月官宣 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宇谷科技约68%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今年7月将收购方式变更为现金购买 [3] - 筹划近9个月后最终终止收购 [1] 宇谷科技经营状况 - 宇谷科技是一家电动两轮车充换电企业 主要产品及服务为换电服务和充换电设备 [3] - 2022年实现营收5.59亿元 净利润8134.26万元 2023年实现营收9.02亿元 净利润1.28亿元 [3] -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15亿元 净利润3432.31万元 [3] - 曾于2023年6月冲刺创业板IPO 接受两轮问询后于2024年6月终止IPO [4] 南京公用经营表现 - 2021年实现营收35.89亿元 归母净利润9865.06万元 2022年实现营收71.13亿元 归母净利润6052.98万元 [7] - 2023年实现营收46.32亿元 归母净利润-9027.41万元 2024年实现营收65.69亿元 归母净利润4592.26万元 [7] - 核心业务收入主要来自燃气销售业务和房地产业务 2024年燃气销售业务收入占比45.06% 房地产业务收入占比37% [6] - 业务范围包括房地产开发 管道燃气 出租汽车 电力能源 客运大巴 国内国际旅游 汽车销售 汽车修理 汽车检测 小额贷款 广告传媒等多种产业 [6]
单月用电量首破万亿 中国经济“电”力全开彰显韧性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18:07
用电量规模与增长 - 7月单月用电量达10226亿千瓦时 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 创人类历史纪录[1] - 月度用电量相当于日本全年用电总量或东盟国家全年用电总量[1] - 较2015年7月5034亿千瓦时增长103% 实现十年翻倍[1] 产业结构用电特征 - 第二产业用电量5936亿千瓦时 占比近60% 为最大用电主体[4] -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增速领先整体工业板块[4] - 第三产业用电量2081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0.7% 其中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大幅增长42.6%[4] - 第一产业用电量170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0.2% 增速居三大产业之首 主要受农业电气化及智能温室大棚技术推动[4] 绿色能源转型进展 - 全社会每3度电中有1度为绿电 绿电占比达33%[5] - 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近50%[6] - 国内能源消费增量90%以上由自主保障完成[6] 能源系统保障能力 - 已建立完备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及保供稳价机制[6] - 油气"全国一张网"加速成型 能源储备能力持续提升[6] - 全国范围未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 系统稳定性表现突出[6] 电力支撑经济发展 - 稳定电力供给保障制造业智能产线连续运行及大订单交付能力[7] - 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依赖高强度电力支撑 大型数据中心年耗电量堪比小型城市[7] - 电力保障能力成为全球科技竞争中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7]
超越日本全年:中国3600万辆电动车“充出”人类首个万亿度/月
搜狐财经· 2025-08-27 17:03
中国电力消费里程碑 - 7月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加8.6% 创人类历史单一国家月度用电最高纪录[2] - 该用电量相当于日本年总用电量 接近东盟十国年用电总规模[2] - 中电联数据显示1-7月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6% 新能源整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提升25.7%[2] 新能源汽车产业用电贡献 - 7月新增810亿千瓦时用电量中 新能源汽车制造端和使用端合计贡献接近三分之一[3] - 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同比增长25.7% 充换电服务业用电同比增长42.6%[3] -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03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8% 贡献约三分之一新增用电[3] 电动车制造端电力需求 - 动力电池生产耗电巨大 1GWh电池生产需消耗1.2亿千瓦时电力[4] - 单辆80kWh电动车仅电池制造环节耗电约9600千瓦时[4] - 2024年动力电池出货量超600GWh 电池制造耗电720亿千瓦时 相当于全国居民用电6.5%[4]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 - 2024年充电设施总数达1281.8万台 全年充电量突破1100亿千瓦时 同比增速38%[5] - 截至6月底充电桩数量超1600万个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5] - 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保持行业最快增速 今年7月同比增长42.6%[5] 电动车电网影响规模 - 日均充电需求约3.7亿千瓦时(按3700万辆车每车日充10度电计算)[7] - 月均充电需求超100亿千瓦时 未包含制造环节能耗[7] -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3689万辆 占汽车总量10.27% 美国不足500万辆 渗透率不到3%[2][3] 能源结构转型机遇 - 替代20%燃油车可年减汽油消耗2300万吨 相当于中等产油国年产量[8] - 电动车电池作为分布式储能节点 V2G技术使单车可存储15-30度电[8] - 风电光伏新增发电量超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电动车灵活充电需求助力可再生能源消纳[8] 电网系统面临挑战 - 夜间充电负荷集中 与风光发电低谷期形成供需错位[8] - 部分小区变压器容量不足 多桩同时运行易过载[8] - 峰谷电价政策未充分发挥作用 用户缺乏错峰充电动力[8] 区域用电分布特征 - 珠三角长三角兼具制造与消费双重属性 一线城市夜间充电负荷集中[10] - 西部新能源大省需依赖特高压外送匹配东部用电需求[10] 未来电力需求预测 - 2030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超13万亿千瓦时[11]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计突破8000万辆[11] - 电动车用电需求占比将达全社会总量15%-20% 从重要变量演变为主导力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