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兴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现在是很好的投资机会”
证券时报· 2025-08-22 02:31
韩国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关注度提升 - 今年以来韩国居民对中国股市的关注度非常高,涉及大学教授、外贸人士及金融从业人员等多个群体 [1] - 韩国中华总商会会长袁国栋表示,身边投资圈的朋友越来越多开始关注中国股票,认为中国公司处于价值低估和行业增长阶段 [1] - 袁国栋从2024年开始深入关注中国股市,并在第四季度逐步配置港股 [1] 中国股市的投资吸引力 - 中国新能源、AI、消费股的估值明显低于美国同类公司 [1] - 中国新能源与电动车产业链(如比亚迪、宁德时代)已形成全球领先优势 [1] - 科技与消费电子领域(如小米)具有国际化业务和性价比优势 [1] - 新兴消费与医疗领域(如泡泡玛特、百济神州)代表中国年轻人的消费文化和创新医药未来 [1] 投资表现与未来预期 - 袁国栋投资的小米、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中国股票实现了15%-20%的收益,高于同期韩国本地股票平均收益 [2] - 中长期对中国股票市场持乐观态度,认为中国新能源、AI、大消费领域的公司具有全球竞争力 [2] - 计划将中国资产配置比例从20%提升至30%-35%,作为与美股相互平衡的核心资产配置 [2]
恒生消费ETF(513970)冲击4连涨!泡泡玛特市值突破4000亿港元
新浪财经· 2025-08-20 14:27
指数表现与成分股行情 - 恒生消费指数(HSCGSI)上涨0.97% 冲击4连涨 [1] - 成分股泡泡玛特上涨11.47% 老铺黄金上涨8.14% 珍酒李渡上涨5.33% 蜜雪集团上涨5.16% 毛戈平上涨3.48% [1] - 泡泡玛特股价续创历史新高 达305港元/股 总市值突破4000亿港元逼近4100亿港元 [1] ETF市场数据 - 恒生消费ETF(513970)上涨1.08% 盘中换手率10.39% 成交额1.81亿元 [1] - 近1月日均成交1.30亿元 最新规模17.24亿元创近1月新高 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1] - 最新份额16.98亿份创近1月新高 资金净流入2239.00万元 [1] 泡泡玛特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 同比增长204.4% [1] - 净利润47.1亿元 同比增长362.8% [1] 消费行业研究观点 - 供给侧革新比需求侧政策刺激更具持续生命力 潮玩带动线下文旅消费热潮 [2] - Z世代悦己需求与国产IP崛起催化增长 形成"谷子经济"迅猛发展态势 [2] - 行业呈现IP为核心、国货破圈、渠道多元特征 从日本领衔转向国产竞逐格局 [2] 指数结构特征 - 恒生消费指数与A股消费存在显著结构性差异 不含白酒 [2] - 既包含传统消费又涵盖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名创优品等新兴消费龙头 [2] - 泡泡玛特为指数第一大成分股 权重占比11.22%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1.52% [2] 投资渠道信息 - 恒生消费ETF支持T+0交易 无需港股账户即可投资港股消费板块 [3] - 场外联接基金提供A类019102和C类019103两种份额类别 [3]
瑞士百达:美股部分行业估值仍具向上空间 看好人工智能、国防及银行
智通财经网· 2025-08-13 15:57
展望下半年,黄思远强调微观因素较宏观因素更为重要,选股应主要根据行业及投资主题作依据。亚洲 市场方面,中资股可看好机器人、电动车及新兴消费板块。其他亚洲机遇还包括日韩的科技供应链,并 预期日股下半年会接力韩股向好。 AI投资机会方面,黄思远称,致力于AI创新的公司至今离不开中美两大国家。单论从零到一的研发, 美国相对做得较为出色,但中国公司在科技应用上则优于美国。他补充指,AI相关股份不限于科技 股,例如在AI造成美国电力供应出现瓶颈的情况下,一些小型核电公司亦存在机遇。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亚洲多元资产投资主管黄思远指出,美股目前估值水平经已完全反映其基本因素,但 尚未升至过高水平,个别股份仍具估值向上重估空间。他认为,美股的人工智能(AI)相关股份、国防股 以及银行股,均可看好。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亚洲区(日本除外)基金分销主管曾劭科表示,部分资金之前因应关税战而离开风险市 场,当中部分机构投资者正重新回归,但零售投资者方面则有待观望。他续指,随着美国减息降低定存 利率及货币市场基金的回报,资金未来料进一步回流风险市场追逐回报。 他解释,"美股七雄"估值经已有所回落,美股目前估值主要由"terrific 20" ...
新闻解读20250526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涉及香港市场、美国市场、中国内地市场,行业包括新能源车、电池、新兴消费、数字货币、制造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香港市场** - **观点**:短期面临回调和震荡,回调幅度比内地市场大、震荡更激烈,新兴消费可能遭遇流动性冲击 [1][2][3] - **论据**:香港市场权重股龙头股三日跌幅6% - 8%带动指数回调;南下资金上周萎缩且有外流迹象;美元贬值,港币受牵连,市场缺乏吸引力和币值不稳定;新兴消费概念炒作过热且衍生出很多金融玩法 [1][2][3] - **美国市场** - **观点**:持续性会遭到波动和冲击,稳定住美国国债是一种胜利 [4] - **论据**:整体美元性资产包括美元、美股、美债,市场持续受波动冲击 [4] - **中国内地市场** - **观点**:全市场表现疲弱,市场或在水平线上小幅波动 [5][6] - **论据**:市场深层次的政策、资金、实体经济三个支撑力无大变动,成交量不足、热情度不够,实体经济好转程度不高 [5][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上周很多中国大公司到香港市场新IPO,带动资金涌入,部分龙头公司短期拉伸创阶段新高 [1] - 香港市场此前炒过多个概念,最后一波是新兴消费,近期沿新兴消费衍生出很多金融玩法,数字货币市场也有相关概念 [3]
2025年中期策略报告:多重角力下的突围选择-20250701
中银国际· 2025-07-01 09:04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下半年,基于周期理论的改进BL模型,可适度提升股票资产配置比例,下调商品资产配置比例,债券资产维持上限配置比例;维持A股盈利弱修复、估值强支撑预判,风格上小市值、强反转、高估值、高盈利占优,科技行业是指数突围高概率选择;科技、必选消费、金融等风格或占优;需警惕四季度地缘政治风险及美债危机潜在可能 [2] 周期定位及大类资产 基于周期理论的改进BL模型 - 大类资产配置模型是基于周期嵌套理论改良版BL模型,以市场均衡收益率为基准,结合投资者主观观点与市场先验预期收益率,用贝叶斯方法修正预期收益分布,生成组合权重,可解决传统均值 - 方差模型问题,提升组合夏普比率 [9] - 模型输入为各类资产历史日度收益率、当前市场各类资产仓位、未来各资产收益率主观观点,限制条件为债券资产仓位上限不得超过95% [9][10] 周期定位 - 中美补库分别始于2023年末及2024年初,当前进入中后期,企业大规模补库动能减弱,领先指标显示或有1 - 2Q持续性,年末及明年初或面临去库拐点 [11] - 美国基本面有韧性,但特朗普关税及减税政策增添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修复程度偏弱,但政策方向确定,外需韧性对经济有提振作用 [11] 大类资产预判 - 中长期去美元进程已开启,美元中期走弱源于产业链重构下增长差收窄、债务驱动的信用裂痕、政策不确定性的信任崩塌;去美元化大趋势下,黄金中长期走强,白银、欧日货币可能阶段性替代美元 [21] - 风险资产内部,A股确定性更强,美国基本面政策不确定性高且中长期走弱担忧升温,国内基本面政策方向确定且内需担忧缓和;资金面上,全球去美元化使美元资产资金流出,A股资金面积极 [24] - 下半年补库周期下,风险资产>避险资产,去美元大逻辑下,贵金属有望走强;国内资产中,内需止跌弱修复假设下,A股相对占优;需警惕四季度地缘政治风险及美债危机 [25] A股大势及风格 上半年行情回顾 - 2025年上半年A股呈现“科技资产重估 - 关税冲击 - 政策修复 - 震荡蓄势”四阶段行情,科技、出口链、高股息、创新药、新消费等板块先后表现 [29] - 行业轮动从“老双翼”(AI/机器人)向“新双翼”(创新药/新消费)转变,“杠铃策略”向小微盘及银行股“缩圈”,原因包括新兴产业发展、指数增强及私募量化产品发行加速、“类平准”资金呵护 [32] 大势 - 2025年A股盈利弱复苏、估值强支撑,上半年行情由估值主导,预计全年盈利增速0 - 5%,估值贡献0 - 7%,全A涨幅中值约7% [39] - 下半年市场风险偏好有望小幅修复至接近Q1高点,呈季度间波动,维持区间震荡格局,节奏上或前高后低,可结合情绪指数波段操作 [39][40] - A股估值端有较强支撑,资金面有国内剩余流动性充裕、类平准基金与险资增量、弱美元环境三重积极支撑,在“去美元化 + 估值洼地”共振下迎来资金面改善与结构性重估行情 [40] 风格 - 开年以来市场风格小市值最优,高估值、强反转、弱盈利次之,小市值风格强势延续,盈利因子与经济周期、剩余流动性与市值因子、估值因子与市场情绪高度相关 [46] - 下半年市场占优风格为小市值、强反转、高估值、高盈利,小市值与强反转确定性最高,高估值因子有季度间波动,科技主线有望跑赢,可关注中证500及中证2000 [47] 科技行业是指数突围的高概率选择 行业配置情景假设一 - 震荡市情景下,科技行业是指数突围高概率选择,历史上全A指数依靠红利或内需顺周期行业带动向上仅在宏观强复苏环境或场内流动性充沛时出现,2025年下半年这两种条件出现概率低 [55][56][57] 行业配置情景假设二 - 若考虑潜在上行风险,内需或红利资源品行业指数向上需更大力度逆周期或供给侧政策配合,可能形成“权重搭台,成长唱戏”上行格局;当前已观察到内需和周期资源品行业积极信号 [60][61] 2025年下半年大类行业比较 - 科技与高端制造是本轮中周期主导产业,AI、人型机器人产业趋势催化明确,行业兼具高成长弹性且景气趋势向好;必选消费行业有防御属性和稳定性溢价,部分行业有成长属性;券商、金融科技等有望受益于公募基金增配与“稳定币”概念 [2][64] - 2025年下半年AI行业配置模型输出Top10行业为通信、非银金融、医药生物、传媒、国防军工、电子、计算机、电力设备、社会服务、商贸零售,集中在成长和消费风格 [69] 中观景气跟踪与景气预期展望 科技产业趋势延续 - 国内算力基础设施悲观预期扭转,产业链景气上行,海外算力需求旺盛,北美四大云厂商资本开支维持高增速,英伟达业绩亮眼;国内云厂商资本开支受供应链影响但趋势向好,国产算力芯片厂商存货及订单逐季修复 [76][78] - AI眼镜、AI手机等端侧产品加速落地,产业链有望受拉动;AI应用端具备海外映射催化与渗透率提升催化,智能体作为下一代交互与生产力核心形态正加速落地 [80][82] 消费新逻辑演绎 - 创新药价值重估,基本面上海外授权交易增加、国内政策环境改善,交易层面港股映射带动A股创新药;新消费产业趋势下,性价比消费、娱乐经济、户外运动消费等赛道景气向好,A股新消费赛道有望受港股映射带动 [85][90] 高端制造 - 人形机器人产业迈入量产元年,政策发力加速产业化,应用场景多元化,从特种场景向工业、民用场景渗透;我国相关产业链为人形机器人硬件发展奠定基础 [92] - 投资关注增量零部件环节及具备技术卡位优势企业,软件生态构建是第二增长曲线,重点关注具身智能大模型与运控系统环节 [93] 策略专题 中美关系 - 中美贸易争端源于美国贸易逆差、制造业问题及“美国优先”政策,美国采取关税壁垒和技术封锁措施,中国采取反制措施;2025年5月日内瓦谈判达成阶段性协议,部分关税取消 [96][97][98] - 乐观情景下,中美谈判顺利推进将加深全球经济合作,带动出口和出海链修复,改善全球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流入,利好A股市场 [100][101][102] - 悲观情景下,谈判受阻将使A股面临多重压力,科技行业创新步伐或放缓,稀土供应链调整影响相关行业,影响A股市场稳定性 [103][104] 港股的配置机遇 - 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港股市场,2025年以来流入规模大、速度快,提升了港股市场活跃度和影响力,港股市场国际化程度高,具备流动性和多元化投资机会 [110][112][117] - 港股估值修复,恒生指数动态PE修复至历史均值附近,恒生科技动态PE位于历史均值以下;恒生AH股溢价指数创下5年来新低 [120][122] - 中概股回流为港股带来优质资金流入,优化行业结构,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活跃港股市场 [130] - 港股牛市有望为A股带来信心回升机会,历史上港股在沪深港通开通、MSCI指数扩容、全球流动性宽松时对A股有引领作用,当前港股行情占优,重估效应可外溢至A股 [132][133][135]
人民币资产重估潮起,港股这轮表现为何比A股突出?
天天基金网· 2025-06-09 19:04
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年初至今恒生指数上涨16.06%,表现显著优于全球主要股票市场 [2] - 港股与A股存在行业和个股重叠,港股上涨对A股估值形成正面拉动作用 [4] 供给层面驱动因素 - 新兴消费板块表现突出:"新消费三姐妹"老铺黄金、泡泡玛特、蜜雪集团年初至今分别上涨243.54%、146.74%、81.55%,产品契合年轻群体悦己消费需求 [7][8] - 互联网龙头复苏: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受益AI技术突破,年初至今分别上涨41.87%和23.37% [10][11] - 创新药行业进入收获期:2024年对外授权交易总额达519亿美元(+26%),2025年Q1已达369.29亿美元(占2024全年71%) [13] - 红利资产吸引力:H股较A股存在折价,同一股票港股股息率更高,险资年内举牌港股达13次 [14][19] 流动性层面驱动因素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2025年前5个月南向资金达5810亿元,接近2020年历史峰值;公募基金港股持仓占比升至36.9%创五年新高 [19] - 外资回流:全球降息周期下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港股日均成交金额同比激增144% [21] 产品层面变化 - 港股ETF规模快速增长:2025年Q1末规模达1789.9亿元(较2024Q4增长45%),4月单月净流入近350亿元 [26] - 被动产品矩阵形成:当前聚焦科技互联网和红利类指数,未来将拓展TMT、汽车等互补A股的行业主题产品 [26] 市场基础设施优化 - 交易所创新举措:降低新兴企业上市门槛、打新制度改革(部分缴款)、提供二次上市渠道(如宁德时代H股) [27]
大摩闭门会-中国消费动态:“新旧、快慢” 有轮转吗?
2025-06-09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大消费(包含乳业、珠宝、新兴消费、运动、零食、调味品、白酒、啤酒、饮料、家电、美妆、交通运输、航空、酒店、出口、纺织制鞋等) - **公司**:蒙牛、伊利、周大福、泡泡玛特、巨子生物、百胜中国、安踏、波司登、李宁、宝胜、涛博、Lululemon、Amer Sports、赫莲娜(HR)、SK - II、La Mer、兰蔻(Lancome)、雅诗兰黛(Estee Lauder)、老铺黄金、雅朵、深圳伊克拉、台湾宜家、麦克森、华丽家族 [1][6][11][15][17][22][27]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市场表现** - 今年以来港股新消费业态股票年初至今整体上涨近 150%,二季度涨 20%;传统大消费板块年初至今仅涨约 9%,四五月份持平,反映新旧消费业态差异 [2] - 大消费市场整体疲弱,通缩压力明显,618 促销火爆、端午节需求增速未显著改善、人均消费额较疫情前降约 12% [1][4] - 运动板块 4 月销售受影响,5 月因促销改善但折扣加深,李宁、安踏等品牌折扣增加,宝胜库存上涨、销售下跌、库存周转天数增加 [1][11] - Lululemon 中国区保持 30%以上增长,高端小众品牌增长较快,安踏集团多品牌布局成功,Amer Sports 业绩提升,预计 2025 年安踏保持 10% - 15%收入增长 [1] - 2025 年 618 美妆行业天猫排名变化不大,抖音排名前三为赫莲娜、SK - II、La Mer,国际品牌用高端品牌深度折扣促销驱动销售 [15] - 端午节全国客流总体增速 2.5%,航空客流同比增长 1.7%,交通运输数据比消费数据更疲弱 [18] - 今年航空业需求疲弱预计小幅正增长,国内航空运力投放同比仅增 0.6%,端午节扣油票价大体持平,部分公司实现盈利反转 [19][20] - 今年酒店行业表现平平,二季度 RevPAR 同比下降 4%,五一假期 RevPAR 同比增长 1%,端午假期表现弱,加盟业务同比增长 20% - 30%,转化为加盟收入增长 15% - 25% [21] 2. **市场预期** - 未来两三个月大消费市场不均衡持续,传统板块如白酒、啤酒弱势,饮料进入旺季、家电受国补刺激表现较好 [5] - 航空业可能最早走出通缩陷阱,供给侧紧张、定价能力提升,资本开支增速提升带来商务出行增加促进需求,看好航空上行周期 [20] 3. **选股策略和推荐标的** - 选股策略为困境反转、新兴高成长及估值合理且运营优秀公司 - 困境反转类推荐蒙牛、伊利(上半年费用率节约盈利增速显著)、周大福(利润率提升利润增长) - 新兴高成长类看好泡泡玛特和巨子生物 - 估值合理且运营优秀公司建议关注百胜中国和安踏(等待更好时机),波司登估值低、股息率高值得关注 [1][6] 4. **行业情况** - 零食品类收入增长显著高于必选消费品类,新渠道如抖音量贩零食带来增量,卫龙魔芋产品增速超预期,企业需关注创新能力、原材料效率及海外市场拓展 [7][8] - 调味品板块难以传统方式快速增长,提价和增长依赖销量,考验企业韧性和长期主义 [9] - 波司登拓展防晒、冲锋衣等品类,核心羽绒服领域拓展轻羽绒,高端国际品牌带来新增长点,估值低(市盈率 11 倍、股息率 7%),未来发展催化剂待观望 [10] - 巨子生物舆情事件 618 前半段有影响,费用可控,澄清后商业行为预计恢复正常,长期消费者对成分党产品需求不变,科研能力有优势,事件或成股票买点 [16] - 珠宝行业老铺黄金古法黄金工艺毛利率 40% - 50%,带动行业发展,周大福注重古法工艺和创新设计,困境反转策略推进,预计 2026 财年收入和营业利润持平 [17] - 雅朵酒店新场景零售业务发展迅速,以单款重点 SKU 为主,90%销售来自线上,80%以上零售用户未入住过,业务收入从 2022 年 3 亿元占比 13%增至 2025 年 34 亿元占比 40% [22][23] - 出口企业面临关税波动、订单能见度低、急单增加问题,下半年利润率波动大,亚洲货币升值或压缩利润率,多元化生产基地、快反单能力强的公司有优势 [3][24][26][2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部分地区国补暂停是为避免 618 期间叠加折扣对价格体系造成冲击 [5] - 酒店行业商务需求时间段内零售表现薄弱,因需求疲软和供给上升,加盟商仍愿意投资开店,加盟业务保持 20% - 30%同比增长,但 RevPAR 受压使加盟收入仅增长 15% - 25% [21]
“新消费宝藏基”恒越匠心的可持续性密码,或已被恒越内需复制
财富在线· 2025-05-29 17:05
基金业绩表现 - 恒越匠心优选一年持有混合基金近半年净值上涨53.61%,在4500只同类基金中排名前1%,同类基金平均收益仅为3.46%,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0.94% [1] - 恒越内需驱动基金近1个月净值上涨12.76%,表现超越恒越匠心优选 [2] - 恒越匠心优选自2024年二季度起聚焦新兴消费细分方向,已连续4个季度重仓泡泡玛特、连续3个季度重仓老铺黄金 [1] 基金经理策略 - 基金经理宋佳龄拥有近8年消费行业研究经验,现任恒越基金大消费研究组组长 [3] - 选股布局注重前瞻性,重点关注"悦己"情绪消费和"平替"性价比消费方向,领先市场1-2个季度布局 [5] - 持仓组合每季度灵活调整优化,基于深度研究敢于对高确定性黑马股票重仓 [6] 新兴消费行业趋势 - 新消费趋势始于2020至2021年,初期以化妆品、护肤品为代表完成第一轮国产替代 [3] - 国产替代模式有望复制至洗护、个护、婴童护理、宠物、保健品等细分领域 [3] - 新兴消费主力人群为90后、00后,消费特征表现为追求情绪价值和注重性价比 [5] - 新兴消费增长点包括供给创造需求及国产替代,众多细分赛道有望复制高成长路径 [5] 投资标的特征 - 恒越匠心优选一季末前十大重仓股全部聚焦新兴消费,包括泡泡玛特、老铺黄金、毛戈平、若羽臣等 [1] - 新兴消费股价严格跟随业绩释放,品牌力提升成长空间,泡沫化风险较低 [3][4] - 港股及A股不断有新消费企业IPO上市,为基金提供丰富潜在标的池 [6]
长城港股通价值精选多策略投资价值分析:硬科技与新消费共振,价值精选尽享港股回报
招商证券· 2025-05-27 17: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美贸易博弈时期科技成胜负手,中国将加大科技投入,港股汇聚稀缺科技标的且估值低,在降息和南向资金流入下凸显投资价值,长城港股通价值精选多策略 A 基金业绩优值得关注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稀缺科技标的齐聚港交所,港股通基金彰显配置价值 - 科技制造成中美博弈胜负手:科技是经济发展核心驱动力,2024 年国内 R&D 经费支出 3.41 万亿占 GDP2.68%,“十四五”规划要求研发经费年均增超 7%,预计 2025 年战略性新兴行业占比升至 17%,高技术制造业占比从 2012 年 9.4%升至 2022 年 15.5%,中国重视新质生产力发展 [8] - 高新技术产业遍地开花:新能源车 2024 年产量 1171.2 万辆同比增 43.69%,出口 129.92 万辆同比增 25.20%;移动互联网月均流量逐年升,AI 与移动互联网结合有想象空间;半导体行业发展向好,2025 年一季度全球销售额同比增 17.83%且连续 17 个月正增长,国内也维持正增长 [13][16] - 港股汇聚科技稀缺标的,估值洼地尽显配置价值:部分国内科技企业因早期上市规则在港交所上市,全球进入降息周期利好科技股,港股当前是价值洼地,市盈率分位数低于全球主要指数,南向资金持续买入,科技股凸显投资价值 [18][20][21] - 港股科技属性基金值得关注:科技企业是市场变革驱动者和受益者,港股科技股有投资价值,投资者可选投资渠道中,港股通主动管理型基金适合想灵活配置并获超额收益者,长城港股通价值精选多策略 A 基金业绩优值得关注 [23][24] 长城港股通价值精选多策略(007132.OF)投资价值分析 - 基金经理具备丰富港股投资管理经验:基金经理曲少杰有多年港股投资管理经验,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治理完善、产品线丰富,多次获奖,管理规模达 3342.01 亿元 [26][27] - 在行业上前瞻性布局科技领域:近两年调整行业分布权重,2024 年减少银行等行业权重,提高新消费等行业权重,维持互联网科技权重,2025 年 Q1 重仓股科技细分领域分布均衡且增加医药配置,后市看好港股科技互联网和新兴消费行业 [28][29] - 保持高仓位水平,持仓突出价值风格:长期维持高仓位,2025 年最新股票市值占比 88.15%高于同类平均,Barra 风格仅在价值上高暴露,配置标的估值性价比好 [35] - 权重股兼顾硬科技和新消费细分领域龙头:权重股配置包括互联网科技、高端制造和新兴消费企业,较早布局互联网科技企业,2024 年增加新能源汽车企业权重,精准加仓泡泡玛特 [37] - 近期基金业绩表现较为出色:近一年收益回报 51.16%,夏普比率 1.57,超额收益 33.02%,信息比率 1.84;近 6 个月收益率 38.27%同类排名第一,今年以来收益率 32.89%同类排名第三,为五星评级基金 [39][42]
市场进入“平静期”,现在该买谁?
搜狐财经· 2025-05-19 20:26
剑拔弩张的关税战,在中美声明下走向缓和。尽管后续可能还会有反复拉扯情形,但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边际递减。 各地紧张的局势,似乎都有缓和。一下世界和平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黄金价格下跌调整,很多人会问要不要抄底黄金。我始终觉得,黄金这类产品受诸多因素影响,作为资产配置一部分倒是可以;如果想投机 抄底,这样的心理还是不要有了。 大盘在上周冲到3400点之上,从4月初的3000多点到现在3400点,市场确实走出了一波涨幅。现在的时间点,市场似乎进入了"平静期",小热点交替进行, 军工、科技、港股创新药交替登场。现在下手A股,也是有所顾虑的,毕竟没有3000点的位置低,又怕短期内会有调整。 与此同时,之前喊着抄底美股的人,也在犹豫。因为美股不知不觉已经收复大部分"失地",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指数,年内涨幅几乎翻红。 很难得,中美股市近期走得出奇的方向一致。但这个时候,不高不低的情况下,投资方向是最难抉择的。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向,值得关注。 红利方向 有人可能要说,红利指数估值很高了。但我要说另一个逻辑,就是政策层面号召加大对权益市场投资,那么机构的钱会投向哪个方向呢?从险资频繁举盘以 及历史数据看,机构更倾向于对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