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件和信息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详解千亿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大调整
第一财经· 2025-08-23 15:38
政策调整背景 - 中国对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整体采取更谨慎的退税策略 [3] - 2022年留抵退税金额达2.46万亿元 较2021年规模增长3.8倍 系疫情期间企业纾困重要措施 [5] - 受经济下行影响财政收入承压 叠加出现骗税案例 促使政策完善需求 [5] 制造业等重点行业政策 - 制造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四大行业维持按月全额退税政策 [5] - 政策延续体现国家优先支持高端制造 科技创新及绿色发展的产业导向 [5][6] 房地产行业特殊政策 -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适用单独退税政策 按新增留抵税额的60%比例退还 [7] - 要求连续六个月新增留抵税额大于零 且第六个月新增额不低于50万元 [7] - 房地产业留抵税额规模可观 政策延续性有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8][9] 其他行业政策变化 - 批发零售业 农林牧渔业 住宿餐饮业等七大行业不再享受全额退税 改为按比例部分退税 [6] - 新增退税门槛:要求连续六个月留抵税额大于零 且第六个月新增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 [10][11] - 退税比例分级:新增留抵税额不超过1亿元部分按60%退还 超过1亿元部分按30%退还 [10] 政策影响分析 - 政策从普惠式减税向结构式减税过渡 反映疫情后经济企稳背景下政策退出趋势 [10] - 设置50万元门槛可减少低金额退税申请频次 降低征纳成本并提高征管效率 [11] - 2023年前7个月全国税收收入110933亿元 其中国内增值税42551亿元同比增长3% [11]
邮储银行积极助力广东民营经济向新向好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3 23:10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为网思科技提供数千万元授信支持,助力其深化技术研发和拓展业务领域[1] - 该行通过多元化举措如深耕新质生产力培育、强化制造业金融支撑等,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1] - 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累计开发科技型企业超过8100户,贷款结余367亿元,同比增长37%[3] 科技金融专业服务 - 邮储银行广州市分行为网思科技提供"大额科创贷"产品,批复数千万元授信额度[2] - 网思科技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近2亿元[2] - 该行设立7家科技专营机构,推出"小微易贷""快捷贷"等产品体系,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3] 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 -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为澄海玩具企业提供1000万元授信,支持其拓展新兴市场[4] - 该行通过无还本续贷方式为遇到市场行情不好的企业续贷,简化贷款手续[4] - 构建涵盖进出口押汇、信用证、汇率避险等多元化跨境金融服务体系[4] 未来发展规划 -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将继续聚焦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三大重点客群[5] - 开展"五力赋能"专项行动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5]
上半年深圳GDP超1.8万亿元 同比增长5.1%
中国新闻网· 2025-07-31 09:33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18322.26亿元,同比增长5.1% [1] - 第一产业增加值10.33亿元,增长2.8% [1] - 第二产业增加值6505.56亿元,增长3.3% [1] - 第三产业增加值11806.37亿元,增长6.1% [1] 工业与高技术产业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 [1] - 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59.0%,工业机器人增长38.0%,3D打印设备增长35.8% [1] - 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7.1% [1] 服务业发展 - 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0.9%,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长9.0%,信息传输软件业增长8.1% [1] - 信息传输软件业投资增长47.7%,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增长32.5%,科研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1.7% [1] 消费与贸易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48.68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 [2] - 进出口总额21675.45亿元,同比下降1.1%,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7个百分点 [2] -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8.0%,进口总额8588.64亿元,增长9.5% [2] 金融数据 -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41600.14亿元,同比增长5.7% [2] -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98469.91亿元,同比增长3.5% [2] 居民消费 -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 [3]
5.1%!深圳交出半年成绩单!
证券时报· 2025-07-30 19:38
深圳上半年经济表现 - 上半年深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22.26亿元,同比增长5.1% [1] - 第一产业增加值10.33亿元,增长2.8% [1] - 第二产业增加值6505.56亿元,增长3.3% [1] - 第三产业增加值11806.37亿元,增长6.1% [1] 工业与制造业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 [1] - 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5%,制造业增长4.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8% [1] - 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7.1%,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8.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2% [1] - 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民用无人机增长59.0%,工业机器人增长38.0%,3D打印设备增长35.8% [1] 服务业与消费 - 服务业增加值11806.37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 [2] - 金融业增长10.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9.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8.1% [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48.68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 [2] - 商品零售增长3.6%,餐饮收入增长1.7% [2] - 限额以上单位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0.7%,粮油食品类增长9.1% [2]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55.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2.9%,通讯器材类增长6.0% [2] - 网上零售额增长19.4% [2] 投资与进出口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0.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5.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7%,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7.1% [3]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7.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32.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1.7% [3] - 进出口总额21675.45亿元,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7个百分点 [3] - 出口13086.81亿元,下降7.0%,进口8588.64亿元,增长9.5% [3] 经济展望与建议 - 深圳经济保持平稳运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3] - 外部不稳定因素较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依然存在 [3] - 建议依托科创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工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挖掘内需潜力,优化消费环境 [3]
合肥全域八区县在列!安徽制造强省“核心战场”强势崛起
新浪财经· 2025-07-19 14:52
安徽省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规划 - 安徽省构建"4433"万千亿制造业产业体系 目标2027年培育60个百亿级县域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 2030年扩增至100个左右 [1] - 合肥市全域八区县入选重点培育名单 覆盖新能源汽车 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材料等方向 成为安徽制造强省核心战场 [1] - 合肥集群建设遵循差异化与协同化原则 强化产业链协同 布局未来产业 推动技术创新与规模扩张 [1] 合肥产业集群布局 - 长丰县发展"汽车+家电"双驱动模式 依托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基础 同步发展流体控制设备及智能家电 [1] - 肥东县与肥西县分别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先进光伏及光储设备组件 化工新材料 形成新能源上下游配套链 [1] - 核心城区承担关键技术突破任务 包河区发展汽车智能电控装备 庐阳区发展光电与仪器仪表及软件信息技术 蜀山区发展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 [1] - 县域配套瞄准细分领域 巢湖市发展轻量化汽车零部件 庐江县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及磁性材料 [1] 重点建设项目 - 新桥智能电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定位世界级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 预计年总产值达5000亿元 [3] - 中汽中心安徽检测基地项目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重要"底座"工程 [3] - 蔚来在合肥拥有两座智能制造工厂 120余家本地产业链合作伙伴 截至2025年5月累计交付新车超76万台 [3] - 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认定为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 集聚430余家重点企业 实现全年营收超500亿元 [3] 创新举措 - 江淮汽车联合多所高校启动"下一代自主可控新能源汽车研发与产业化平台" [7] - 合肥采用"场景招商"模式 联合19个城市成立全国首个"场景创新城市联盟" 招商模式升级为"给机会 引技术" [7] 发展意义 - 合肥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增长极 安徽制造业升级核心支撑 通过集群效应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城市竞争力 [9] - 未来合肥将以产业集群为支点 在全球产业格局中占据更重要位置 成为县域经济与都市圈协同发展标杆 [9]
广州南沙落地百亿元数字产业基金
快讯· 2025-06-18 20:43
广州南沙数字产业基金设立 - 广州产投资本与南沙科金控股集团合作设立目标规模100亿元的数字产业基金 [1] - 基金将重点投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 - 具体投资领域包括软件和信息技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数据要素流通 [1] 行业投资方向 - 数字经济成为基金的核心投资方向 [1] - 人工智能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 [1] -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获得资金支持 [1] - 数据要素流通领域被纳入重点投资范围 [1]
1至4月云南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工业、能源、消费等领域稳中有进
搜狐财经· 2025-05-21 16:46
工业经济 - 云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 0% 比一季度加快0 2个百分点 采矿业增加值增长9 9% 制造业增长4 6%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 4% [1] - 电力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 7% 比一季度加快0 2个百分点 有色行业增长15 4% 加快0 5个百分点 [1] - 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 2% 11 4% 分别快于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8 2 6 4个百分点 电子行业增加值增长14 5% 新能源电池产业绿色铝产业分别增长79% 7 8% [1] 能源发展 -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1232 52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9 9% 比一季度加快0 4个百分点 清洁电力(水力风力光伏)比重达80 7% 较上年同期提高1 6个百分点 [1] 消费市场 - 云南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89 81亿元 同比增长3 8% 与一季度持平 餐饮收入同比增长5 7% 乡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 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家电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66 0% 45 2% 63 0% [2] 固定资产投资 -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 1% 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2 8% 第二产业增长4 2% 第三产业下降0 2%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 9% 其中交通水利分别增长20 1% 9 0% [2] 服务业 - 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902亿元 同比增长0 6%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59 9% 13 0% [2] 价格水平 -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 1% 环比上涨0 1% 1至4月份CPI同比持平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0 1% 购进价格上涨1 9% [2] 经济展望 - 云南省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平稳 工业服务业消费能源等重点领域支撑有力 下一步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项目建设和投资落地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3]
浙江区县“领头羊”公布成绩单:单季度GDP逼近千亿
搜狐财经· 2025-04-29 22:30
经济运行表现 - 杭州市余杭区一季度GDP达991.47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高于全国、省、市平均水平,继续领跑浙江县域经济 [2] - 2024年全年GDP为3355.67亿元,增长6.0%,推动浙江县域GDP达到新高度 [8] 创新驱动发展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6.1% [3]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预计保持浙江省首位,1-2月规上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业营业收入增长16.1% [3] - 聚焦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企业如强脑科技、灵伴科技等表现突出,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开售15秒售罄 [3] - 4家企业入选全国亩均效益领跑者榜单,数量居全国各区县首位 [3] 政策支持与消费拉动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11.6% [5] - 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核销进度居浙江省第一,出台18条新政促进消费,包括发放农产品消费券、加大新能源汽车项目招引等 [5] -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进出口总额增长38%,其中出口增长37.6%,进口增长43.1% [5] 营商环境优化 - 一季度新设市场经营主体1.52万家,同比增长25.7%,新增数量居杭州第一 [6] - 新增5家上市企业,其中3家为首发上市,数量居浙江第一 [6] - 打造“一中心一平台”提供线上线下服务,设立300多家企业服务驿站,推出“余商出海”增值资源包惠及超1000家企业 [6] - 对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股权投资基金给予风险分担支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