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东物流VAN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汽车招聘年薪百万人才,双11将推10万级国民好车
贝壳财经· 2025-10-15 15:30
据招聘平台脉脉,京东汽车零售事业部算法岗年薪可达123万元(35k-65k*19薪),汽车行业采销负责 人年薪超过110万元(45k-70k*16薪)。从岗位要求来看,"营销经理"对有汽车行业从业经历的候选人 优先录取";"汽车行业采销负责人"需要具备5~10年相关经验,熟悉汽车零部件采购流程及供应链管 理。 目前,京东在招聘平台已发布了多个无人车/无人机相关的高薪岗位,涵盖无人车运营、安全管理、算 法等。其中无人车/无人机模式创新及推广体系搭建岗年薪可达128万元(40k-80k*16薪),无人车/无人 机运营、安全管理方向、合规运营等多个岗位年薪最高可达96万元(30k-60k*16薪)。 10月14日,在京东11.11惊喜开放日上,京东汽车宣布将联合宁德时代和广汽集团共同推出一款"国民好 车"。京东相关发布人表示,上述车辆整合了京东在用户洞察和买车、养车等方面资源,以及广汽集团 整车制造能力和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及换电生态。 | < | Q 京东汽车 | | | < | Q 京东汽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头部企业掀融资热潮 无人物流配送大规模商业化近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8-25 10:00
公司融资情况 - 白犀牛完成B+轮融资 老股东顺丰、线性资本继续跟进 新股东以骏资本、三六零基金、华泰紫金加入 B轮融资总额累计近5亿人民币 顺丰一年内第三次投资[1] - 白犀牛成立以来共经历7轮融资 种子轮和天使轮融资方均为辰韬资本 Pre-A轮融资近千万美元 线性资本参与并持续追加投资 已披露融资金额总数超6亿元[2] - 资金将重点投向车规级无人车研发、AI技术迭代和商业场景拓展 加速末端物流领域规模化落地[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白犀牛成立于2019年 初期从商超配送起步 与永辉、盒马等头部零售企业合作 2023年转战快递物流场景 聚焦网点到驿站配送商业化落地 目前活跃车辆约千台规模[1] - 技术优势体现在场景化工程能力与数据闭环效率 多传感器融合算法精准感知复杂城市路况 车路云协同系统与顺丰业务深度耦合 自研高精地图引擎与动态路径规划算法 日均万单级配送量 单公里运营成本较传统模式降低40%[2] - 计划将场景从快递末端配送拓展到城市无人配送等更广泛场景 目标2026年活跃车辆达5000台[1] 行业融资动态 - 2025年物流配送自动驾驶领域融资呈现头部企业密集获投特点 新石器2025年2月完成10亿元C+轮融资 为年内最大单笔融资 九识智能2025年4月完成1亿美元B3轮融资 B轮总融资近3亿美元 投资方包括美团、深创投等 卡尔动力2025年5月完成A+轮融资近3亿元 投资方包括鄂尔多斯国投、深创投等[3] - 热钱主要追逐城配无人车和干线无人重卡两条赛道 城配赛道无人车单日成本低于司机日薪200元即可跑通 干线重卡因油价高、司机缺口大 能源基地愿意用财政补贴换效率 资本关注谁能先跑出1万辆车形成网络效应[3] 行业竞争格局 - 无人物流配送企业普遍面临规模上量难、盈利难压力 九识智能通过订阅制按需租赁车辆降低客户初期投入 中通智驾平台提供数据增值服务优化仓储选址 白犀牛通过硬件+FSD模式探索可持续盈利路径[4] - 竞争主体多元 科技公司如新石器、白犀牛、九识智能凭借L4级自动驾驶技术抢占市场 通过高性价比车型和场景定制化方案形成壁垒 物流巨头如京东物流发布自研无人轻卡 顺丰通过投资白犀牛实现日均数百台无人车运营 中通与新石器合作覆盖180城[4] - 传统车企与跨界巨头参与竞争 上汽通用五菱自研无人牵引车服务制造业和物流业 比亚迪与Momenta合作开发干线物流方案 德赛西威、Momenta凭借汽车电子技术积累切入赛道[4] 技术路线与场景 - 封闭场景如港口、矿区、厂区仍是商业落地主要方向 驭势科技在香港机场市占率达91.7% 易咖智车滑板底盘方案支持快速适配 服务汽车、化工行业头部客户[5] - 开放道路逐步突破但未大规模开放 末端配送场景九识智能E6车型与白犀牛R5竞争社区、校园场景 价格战推动裸车价持续下探 干线物流在政策限制下处于试点阶段 头部企业通过V2X通信和多模态感知技术探索合规路径[5] - 未来竞争将聚焦技术泛化能力、成本控制和政策协同 具备全栈自研能力、绑定核心物流渠道的企业有望突围 过度依赖单一场景或供应链的企业面临淘汰风险[5]
机器人:从小众“概念”到大众“常识”
北京晚报· 2025-08-22 14:25
行业活动与关注度提升 - 2025年8月成为机器人行业密集活动期 包括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和第七届国际移动机器人集成应用大会等重大事件 [1] - 百度指数显示"人形机器人"相关关键词搜索指数2024年同比和环比增长均超200% 反映公众关注度显著提升 [2] - 抖音和哔哩哔哩平台科技博主机器人相关内容常获数十万至百万级别播放量 显示科普内容传播效果显著 [3] 产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2024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近2400亿元 工业机器人产量37万套同比增长35.6% 服务机器人产量882.4万套同比增长25.5% [2] - 中国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覆盖国民经济71个大类241个中类行业 [2] - 医疗 配送 养老等服务机器人及深空深海 应急救援等特种机器人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2] 技术发展与生态建设 - 国家与地方共建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动核心技术 本体研发 模型开源和数据共享 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生态 [1] - 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从27家增至50家 展品数量从600多件增至1500余件 新品从60件增至100余件 [4] - 核心零部件企业加大一体化关节 触觉传感器等关键产品投入 汽车 芯片等跨界企业通过产业链复用加速延伸 [4] 重大赛事与产业促进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吸引16个国家280支队伍 在26个赛项完成487场比拼 展示运动控制和智能决策技术突破 [5] - 全球性赛事成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成就展示平台 被视为产业科技创新重要风向标 [5] - 北京市通过两轮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区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全球竞争力 [7] 企业应用与战略布局 - 京东物流发布自研无人轻卡京东物流VAN 具备24立方米载货空间 大模型已在数十业务场景落地 累计调用超15亿次 [8] - 在线教育平台伴鱼推出AI教师"可可老师" 实现个性化授课和互动答疑 多媒体课件成本降至原1%效果更优 [9] - 荣耀宣布五年投入超100亿美元构建AI终端生态 机器人峰值运动速度达4米/秒 计划2027年实现1000+硬件品类接入和4000万台设备激活 [10] 技术概念普及 - 公众能清晰区分具身智能与离身智能 理解人形机器人与智能机器人差异 并对人工智能领域保持学习热情 [3] - 具身智能定义为智能体通过物理实体与环境实时交互 实现感知 认知 决策和行动一体化的理论框架 [10]
九识智能成立数月就实现无人车量产,京东报警了
观察者网· 2025-08-15 15:52
公司动态 - 九识智能于2021年8月成立 核心创始团队包括孔旗、朱伟铖与庄立 三人均曾就职于京东物流和百度 [2][3] - 公司成立半年后获建发集团天使轮投资 2024年2月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 4月完成3亿美元B轮融资 [6] - 京东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于2023年11月向公安机关报案 指控九识智能侵权 案件正在调查中 [1][6] 技术发展 - 九识智能2022年2月首款无人车量产并投入运营 2023年交付全球首款L4城配量产车型Z5系列 [5] - 公司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 为快递、零售、物流等多场景提供城市货运服务 [2] - 相较于行业头部企业新石器(2020年落地)和京东(2020年公开道路运营) 九识智能技术落地速度显著更快 [5] 行业竞争 - 滴滴计划投资国内无人车排名第一的新石器无人车 头部企业加速入局无人物流车领域 [1] - 京东物流于2024年7月发布自主研发无人轻卡VAN 正式进入无人驾驶汽车领域 [1] -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知识产权纠纷成为高技术赛道常见争议点 [6][7] 创始团队背景 - 创始人孔旗曾担任京东物流自动驾驶首席科学家 帮助重构L4级技术框架并实现2019年无安全员运营 [2] - 联合创始人庄立曾任百度美国高级架构师和京东物流高级科学家 朱伟铖曾任百度美研研究员和京东研究科学家 [2][3] - 除三位创始人外 约10名九识智能员工曾任职于京东物流无人车核心研发部门 [3] 资本与上市 - 九识智能2024年7月入选江苏独角兽企业榜单 为上市计划奠定基础 [1] - 知识产权诉讼可能触发交易所重点问询 或导致审查中止或推迟上市数月 [6][7] - 投资方包括美团、BV百度风投、鼎晖百孚等知名机构 资本市场对无人车行业关注度较高 [6]
无人车重构快递物流“毛细血管”
证券日报· 2025-08-13 00:14
无人物流车行业发展现状 - 无人物流车正成为重塑快递配送的关键力量,技术应用从试验田走向规模化落地,核心命题为"降本、提效、增值" [1] 降本成效 - 截至2024年底快递物流无人车规模化应用已超6000台,交付上亿件订单 [2] - 政策支持力度大,2024年11月出台《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2024年5月八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2] - 顺丰同城与肯德基合作推出"骑手+无人车"混合配送模式,降低30%成本 [2] - 京东物流自研L4级无人轻卡"京东物流VAN"可节省60%运营成本 [3] - 封闭/半封闭场景已实现技术闭环,单位里程成本随规模扩张持续下行 [3] 提效路径 - 产业链由单点优化迈向系统性提效,中通快递与新石器慧通、申通快递与菜鸟无人车达成战略合作 [4] - "技术+平台"成为主流范式,构建"技术研发-场景验证-用户反馈"闭环生态 [5] - 商业模式创新,如九识智能推出"硬件销售+FSD月度订阅"模式,费用低至1800元/月 [5] 增值空间 - 快递员角色从"配送"向"客户运营"演进,为企业打开服务能力溢价空间 [3] - 驭势科技在全球多个枢纽级机场实现大规模自动驾驶运营,建立差异化优势 [8] - 文远知行W5无人物流车具备5.5立方米载货容积和全场景适应能力 [8] 发展挑战 - 路权标准不统一,跨区域运营面临制度断层 [7] - 技术尚未跨越复杂场景"长尾曲线",夜间/雨雪天气/人车混行仍是瓶颈 [7] - 产品同质化明显,部分企业采取低价策略导致"战略性亏损" [8] 未来趋势 - 全国200多个城市已开放路权审批,流程缩短至3-6个月 [8] - 具备跨场景数据治理能力和生态协同网络的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 [9] - 行业门槛抬高,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 [9]
京东重磅宣布:投入超100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8-08 21:49
京东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 - 公司发布"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宣布将在该领域投入超百亿资源,目标三年内助力100个机器人品牌销售破10亿元,并带领智能机器人进入超百万个终端场景[1][3] - 计划涵盖商业化支持、技术赋能和场景落地三大方向,包括0门槛入驻京东自营、一站式供应链服务、JoyInside智能对话系统等技术赋能,以及全产业链解决方案[6] 行业现状与市场前景 - 中国智能机器人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美元,但当前存在商业化缓慢和落地应用难等痛点[4] - 公司已吸引宇树科技、智元、天工等头部品牌入驻,覆盖生活助手、教育、工业等多元场景[4] 商业化支持措施 - 提供线上App、政企采购平台、线下门店及海外平台的全渠道销售网络,连接6亿C端用户和800万企业用户[6] - 推出限时免费的JoyInside智能对话系统接入计划,已有数十家头部品牌接入[6] 技术赋能与生态布局 - JoyInside系统具备产业应用能力、高情商对话、多场景适配等优势,为机器人提供智能化支持[6] - 搭建从元器件到本体的全产业链生态,提供一站式组装与研发采购平台[6] 应用场景展示 - 首届"京东杯"机器人才艺大赛展出50余款产品,包括格斗机器人、书法机器人、咖啡机器人等,覆盖娱乐、服务、工业等场景[7][8] - 京东物流展示自研无人轻卡VAN,拥有24立方米载货空间,为行业载货量最大的无人轻卡[12] 物流领域应用成果 - 京东物流已在数十个业务场景落地大模型应用,累计调用超15亿次,赋能数十万员工实现降本增效[13] - 自主研发的无人轻卡、智狼、飞狼等产品推动"仓配一体"智慧供应链升级[12] 新品发布与用户互动 - 大会期间联合20家品牌发布新品,京东App上线"机器人专区"并推出"1元起拍"限时活动[10] - 用户可现场体验机器人互动,包括格斗比赛、书法展示、咖啡制作等趣味功能[8]
刘强东挖走马云一员大将
搜狐财经· 2025-08-06 09:46
京东AI人才引进与战略升级 - 原阿里通义千问语音团队负责人鄢志杰正式加入京东探索研究院,出任京东语音实验室负责人,向京东集团副总裁何晓冬汇报[1][3] - 鄢志杰在阿里深耕语音领域10年,是达摩院最初核心成员“十三位扫地僧”之一,曾主导开发阿里首个对C端用户开放的语音大模型应用“通义听悟”[3] - 京东探索研究院近期高密度引入多位AI人才,包括中山大学多模态人工智能领域知名教授林倞、前商汤科技副总裁沈徽、前百度搜索首席架构师辜斯缪,以及来自阶跃星辰的段楠[4] - 这一系列关键任命显著增强了公司在具身智能、视觉与多模态及大模型等前沿AI方向的研发实力[5] 京东AI业务布局与落地 - 公司已切入具身智能领域并侧重家用场景,成立相关业务部门,其具身智能品牌JoyInside已与十余家头部机器人品牌达成合作[6] - 京东大模型品牌升级为JoyAI,发布具身智能品牌JoyInside,该平台已接入众擎、商汤元萝卜等十余家机器人产品,实现自然对话能力[8] - 在物流板块,京东物流试水智能机器人赋能提效,发布“智狼货到人系统”,该系统的存储坪效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5倍[10] - 京东物流官宣自研无人轻卡产品京东物流VAN,将无人驾驶技术嵌入物流板块应用[13] - 公司战略强调AI从数字世界走向实体世界,旨在让消费者形成“买机器人、买玩具上京东”的心智[10] 公司国际化战略重启 - 今年7月推出“百亿千品新增长计划”,宣布三年内引入1000个海外新品牌,实现100亿元销售目标[15] - 同时宣布“带1000个中国品牌出海”的战略方向,计划通过本地化合规、认证、履约实现双赢模式[15] - 公司宣布以185亿元收购德国电商Ceconomy,若成功将创中国电商出海欧洲新纪录[16] - 配合荷兰“超级仓店”ochama等在线零售品牌,构建起“线上线下协同”的欧洲市场布局[16] 大厂组织与战略对比 - 阿里合伙人团队经历大规模“瘦身”,从26人精简至17人,9位“老人”退出,39岁的蒋凡进入合伙人委员会[20] - 蒋凡执掌的电商事业群贡献阿里57%营收,其集权架构呼应“大消费平台”战略,象征公司从价值观驱动转向业绩驱动[21] - 京东延续刘强东幕后掌舵、专业经理人前台执行的双轨模式,刘强东专注于长期战略与年轻领军人才培养[21] - 京东集团CEO许冉、京东物流CEO胡伟等7位高管获得晋升,凸显高管年轻化趋势[21] - 组织变革反映技术路线分化:阿里押注大模型开发,其阿里云在相关评估报告中连续两年位列第一;京东则押注AI与实体经济结合,通过智能供应链和产业AI打通数字与物理世界[22]
互联网造车新军:货拉拉首款定制新能源货车7.68万元起售
南方都市报· 2025-07-30 20:07
公司动态 - 货拉拉推出首款深度定制新能源面包车"多拉大面",售价7.68万元起,定位城市配送中型面包车,专为平台货运司机打造 [1] - 该车由货拉拉与长安跨越合作生产,以1475kg承载能力、7.8立方米载货容积、18分钟快充、95%最大装载率为核心亮点,支持叉车装卸 [2] - 货拉拉2021年启动造车项目,2022年在重庆高新区投资105亿元建立汽车中国总部,并成立重庆多拉新能源汽车科技子公司 [3] - 公司2023年港股招股书显示,平台2024年促成7.79亿笔订单,全球货运GTV达102.74亿美元,月活商户1670万,月活司机170万,2023-2024年连续盈利 [4] 行业趋势 - 货运物流平台加速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融合,京东物流发布24立方米载货空间的L4级无人轻卡,称可节省60%运输成本 [6] - 滴滴旗下卡尔动力推出L4混合智能编队技术,累计实现2000万公里自动驾驶运营里程和2亿吨公里大宗商品运输,2025年融资近3亿元 [5] - 行业聚焦解决燃油面包车排放高、油耗大、货厢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新能源、智能化和定制化成为研发方向 [4] 战略布局 - 货拉拉基于百万月活司机和1400万月活用户的货运场景数据开发定制车辆,旨在提升单车运营效率并构建"车辆-司机-数据-平台服务"生态闭环 [2][7] - 公司通过现有车辆租售服务经验拓展电动商用车研发新商机,并持续在车后市场布局租买车业务 [3][4] - 行业企业通过自研或合作方式加速无人车规模化普及,并探索自动驾驶货运解决方案以应对物流需求增长和司机短缺问题 [5][6]
京东拿下比亚迪!车圈要变天了!
商业洞察· 2025-07-27 11:55
京东与比亚迪战略合作 - 京东汽车成为比亚迪售后领域电商合作平台 车主可通过京东APP购买原厂配件及保养服务[8][12] - 比亚迪"精诚一家"售后体系打破品牌界限 在京东开设独立店铺向全品牌车主开放燃油保养/漆面快修等服务[12] - 合作基础源于2021年京东物流参与比亚迪供应链 2024年3月已拓展至整车销售领域[15][16] 比亚迪市场地位与需求 - 2024年比亚迪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第五 中国市场占比超35%[10] - 传统售后模式存在服务覆盖有限/用户触达不精准等短板 需数字化升级[10] 京东汽车产业布局 - 2015年投资蔚来汽车 2017年推出汽车无界服务战略 2022年升级"京东养车"品牌[22] - 截至2023年6月拥有1700家养车门店 合作40000家三方门店 覆盖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22] - 2025年发布自研无人轻卡VAN 注册"Joyrobotaxi"商标布局自动驾驶出租车[23] 京东生态扩张战略 - 电商主业受拼多多/抖音冲击 通过外卖/酒旅/汽车等新业务构建全产业链生态[25][29] - 2025年以0佣金策略进军外卖市场 同步推出酒店PLUS会员三年免佣金计划[26][29] - 核心战略为利用供应链能力重构各行业成本效率 打造生活全场景商业网络[31]
京东造车成功,刘强东下了一盘大棋
钛媒体APP· 2025-07-11 16:47
京东无人轻卡发布 - 京东高调发布自研无人轻卡"京东物流VAN",号称物流行业载货量最大[1] - 该车搭载比亚迪商用车定制的线控底盘,配备3颗激光雷达、20颗摄像头、12颗毫米波雷达,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6] - 货仓容积24立方米,最高载重1吨,续航160公里,比传统4.2米货车多装30%货物[6] - 预计可节省约60%的运输成本[6] - 目前在北京、广州等30个城市试运营,计划2026年前部署上千台[2][7] 京东汽车领域布局 - 2015年参与蔚来A轮融资,目前通过家族信托持有蔚来2.82%股份[10] - 陆续投资蘑菇智行、辉羲智能、嬴彻科技等自动驾驶和智能汽车相关企业[10] - 自2015年6月以来,在人工智能领域共出手11次,占总投资事件的7.69%[10][11] - 2016年推出国内第一台物流无人车[12] - 2018年上线整车交易平台,2021年成立汽车事业部[13] - 2022年整合推出"京东养车"品牌,连接超过1500家直营门店和4万家合作门店[14] 京东汽车人才战略 - 在猎聘和BOSS上发布大量汽车类职位,月薪高达20-75k,16-20薪[1][8] - 算法岗年薪35万起跳,高级工程师能拿75K·16薪[8] - 提供生育补贴、子女教育金、安居计划等福利包[8] - 设立"飞鹰计划"培养复合型技术骨干[8] 京东汽车业务战略 - 注册"Joyrobotaxi"商标,覆盖运输工具、科学仪器、仓储物流等9大类[8] - 与比亚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涉及物流车、乘用车渠道营销、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17] - 与特斯拉、东风岚图、神龙汽车等车企建立合作[17] - 2024年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宣布5亿元"以旧换新"补贴[17] - 目标是构建"干线-支线-末端"三段物流全链条无人物流闭环[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