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
icon
搜索文档
会议简报|2025国际货币论坛主题论坛一成功举办 聚焦“地缘经济风险前沿研究成果”
搜狐财经· 2025-08-02 22:26
全球金融体系与地缘经济风险 - 全球金融体系在防范地缘冲突外溢风险、保障国际经贸与产业链稳定方面至关重要,深化全球经济治理参与有助于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 [4] - 地缘经济风险的核心特征在于经济手段的运用,其目标可能是经济或政治性的,风险来源分为客观维度(全球网络关系突变)和主观维度(大国主观意志) [7] - 长期视角下,全球网络结构改变了收入分配格局,发达国家中产阶级受损导致民粹主义抬头,短期内中心国家政策变化成为风险爆发的直接诱因 [8] 地缘经济风险对中国的影响 - 地缘经济风险对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存在不利溢出效应,工业增加值在半年内显著收缩,CPI、消费及消费者信心指数均呈负向响应 [12] - 汇率、房地产、信贷市场是关键传导渠道,汇率贬值、房地产价格下滑、信用风险短期上升会放大风险传导 [12] -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缓冲地缘经济风险的不利影响,稳定房地产和债券市场能避免风险形成棘轮效应 [13] 地缘经济风险的宏观模型分析 - 中美两国DSGE模型显示美国凭借金融优势在风险冲击中相对获益,其经济受损程度低于中国,消费等指标甚至呈正向反应 [16] - 模型显示地缘经济风险冲击对经济有短期至中长期萧条影响,美国有动机利用金融优势主动抬高风险以获利 [16] - 模型改进方向包括调整效用函数、引入劳动市场框架以修正投资上升问题并放大风险冲击的萧条效应 [16] 国际贸易投资体系的重塑 - 地缘经济风险导致贸易壁垒攀升至二战以来峰值,中美双边贸易中中国对美出口份额自19%降至14%,机械等核心产品份额骤降50% [18] - 贸易转移效应明显,中国对美出口下降的4.5个百分点被东盟与墨西哥5个百分点的增长完全对冲 [18] - 国际直接投资呈现全球收缩与区域化集中趋势,跨境信贷与证券投资向发达市场倾斜,50%证券投资流向美国 [19] 全球支付体系变革与人民币国际化 - 美西方对俄金融制裁初期效果显著但被俄罗斯反制措施削弱,凸显大国反制能力与第三方国家缓冲作用 [22] - 人民币国际化需突破美元网络效应惯性,短期扩大跨境结算规模,中期推动数字人民币与稳定币"双轮驱动" [23] - 地缘经济风险上升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显著促进作用,2018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尤其在贸易、投资领域表现突出 [29] 国际储备货币格局演变 - 过去30年全球外汇储备规模震荡上升,美元和欧元占比下降,人民币等新兴货币份额小幅上升,各国央行增持黄金 [25] - 地缘经济风险对储备货币选择具有显著影响,美元仍被视为"安全港"但其地位受发行国政策不确定性冲击 [25] - 储备货币体系演变是经济结构与地缘风险博弈的结果,美元主导地位短期内仍难被取代 [26]
首经贸教授李平:加强区块链核心技术攻关 加速数字货币桥项目在京落地应用
新华财经· 2025-06-16 19:47
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进展 -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已进入最小可行化产品(MVP)阶段,参与机构可开展真实交易 [1][3] - 该项目由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泰国银行、阿联酋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于2021年联合建设 [2] - 2024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发文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建设 [3] 项目面临的挑战 - 技术层面:北京区块链底层技术与国际顶尖城市存在差距,缺乏广泛认可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技术性能、效率、可扩展性及安全性需更详尽规范 [1] - 市场层面:外贸企业依赖美元主导的传统跨境支付体系,对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接受度有限 [1] 推动项目落地的建议 - 加强区块链核心技术攻关,包括构建技术验证体、打造开源社区、组建跨学科研发团队及加大人才引进 [2] - 提升企业对新支付技术的适应能力,开拓外贸企业跨境支付新视野并强化监管规则 [2] - 强化国际合作桥梁,共拓货币桥业务、对接全球监管框架、构建全球金融服务网络 [2] 项目潜在价值 - 破解跨境支付难题并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 [2] - 吸引外资外贸企业并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2] - 促进金融科技发展并支撑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2]
稳定币之后,香港或扩大虚拟资产交易范围,点燃数字货币更多远景
搜狐财经· 2025-06-06 09:27
香港虚拟资产政策动态 - 香港证监会正考虑为专业投资者引入虚拟资产衍生品交易并制订风险管理措施 [1] - 此举是继"稳定币"立法后香港在虚拟资产领域的又一创新尝试 [1] - 相关政策动向提升了内地对虚拟资产商业应用前景的关注度 [1] 内地数字货币发展现状 - 内地侧重央行数字货币(DC/EP)基建与合规应用 形成"中央统筹+地方试点"模式 [1] - 2023年十部委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明确DC/EP在跨境支付等场景优先级 [1] - 深圳完成全国首笔数字人民币缴纳关税试点 苏州落地企业数字人民币贷款"一键发薪"系统 [1] - 2024年深圳盐田区部署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交易成本降低超50% [1] - 2025年广州试点数字人民币地铁票务系统 日均交易突破50万笔 [1] 跨境支付技术进展 -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已支持26国跨境实时结算 单笔交易时间压缩至6-9秒 [1] - 下一步将扩大东盟 金砖国家参与 探索替代传统SWIFT系统的本币结算机制 [1]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 2024年中国数字货币市场规模突破1.5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34% [2] - 数字人民币(e-CNY)交易规模占比超60% [2] - 预计2025-2030年市场将维持25%年均复合增长率 2030年规模突破3万亿元 [2] - 数字人民币渗透率将达55% 跨境支付占比提升至25% [2] A股市场相关板块 - A股数字货币板块PE中位数从2024年峰值明显回落 安全边际显现 [2] - 可关注具备跨境支付技术的企业及银行IT服务商 [2]
商业银行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应用持续落地
快讯· 2025-05-23 21:54
数字货币桥跨境支付业务 - 兴业银行温州分行成功办理温州市首笔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同时也是浙江省目前金额最大的货币桥业务[1] - 银行在货币桥项目落地中扮演技术落地与场景创新的核心角色,承担底层技术架构搭建任务[1] - 银行通过探索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场景推动跨境支付实际落地,验证技术可行性,促进货币桥从理论走向实践[1]
商业银行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应用持续落地 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与跨境贸易便利化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23 21:43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发展现状 - 兴业银行温州分行通过货币桥完成温州市首笔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 同时也是浙江省金额最大的货币桥业务[1] - 货币桥由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联合四国央行机构共同建设 旨在提供高效率、低成本、高可扩展性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1] - 兴业银行已在全国实现贸易结算、跨境资金池等多个货币桥应用场景落地 验证其处理效率高、交易成本低的优势[1] 银行在货币桥项目中的角色 - 银行承担货币桥底层技术架构搭建任务 并通过探索多样化应用场景推动跨境支付实际落地[2] - 银行是政策与市场的连接者 通过优化流程降低企业操作门槛 推动货币桥与地方经济需求结合[2] - 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已在陕西、深圳、新疆等地落地货币桥跨境支付业务[3] 货币桥项目的商业价值 - 为银行开辟新收入来源 通过跨境支付、外汇兑换等增值服务获取手续费收入[3] - 货币桥实现"支付即结算"的实时交易 将传统SWIFT系统2-5天的结算周期压缩至秒级[3] - 点对点结算模式可减少中间费用和人工审核成本 银行可通过规模效应扩大利润空间[3] 未来发展方向 - 拓展供应链金融、跨境保险、外汇衍生品等场景应用的深度与广度[4] - 需完善区块链隐私保护机制确保数据安全 建立跨境反洗钱等联防联控机制[5] - 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合规检查提升风险识别效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