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港股创新药ETF

搜索文档
超百亿,“跑步”进场!
中国基金报· 2025-08-18 13:54
市场表现 - 8月15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创业板指领涨,盘中一度站上3700点 [4] - 证券、电力设备、电子化学品等行业涨幅居前 [4] - 8月18日上午沪指大涨1.18%,盘中创近10年新高,24只股票ETF半日涨幅超5% [11][12] ETF资金流向 - 8月15日股票ETF整体资金净流入达106.07亿元,最新规模达3.93万亿元 [5] - 上证50ETF、沪深300ETF、中证1000ETF等宽基ETF为吸金主力,分别净流入24.74亿元、15.98亿元、6.06亿元 [7][8] - 港股通非银ETF近一年单位净值增长率达100.65%,规模较年初增长逾20倍至171亿元 [8] - 广发港股创新药ETF年内净值涨幅超108%,规模194亿元为全市场最大创新药ETF [9] - 证券ETF、软件ETF、芯片ETF等主题ETF资金净流出居前,分别净流出7.4亿元、6.31亿元、5.44亿元 [9][10] 行业及主题表现 - 人工智能主题ETF表现突出,南方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半日涨6.43% [12][13] - 金融科技ETF半日成交额达14.69亿元,涨幅5.93% [13] - 香港证券ETF单日涨幅达5.39%,净流入3.08亿元 [8] 机构观点 - 易方达基金指出具备中期成长空间的新兴板块受益于政策与技术红利 [13] - 博时基金认为A股短期或维持高位震荡,中长期市场中枢有望逐步抬升 [14] 头部基金动态 - 易方达基金ETF规模单日增加87.4亿元至7018.8亿元,年内规模增长1012.3亿元 [5] - 华夏基金上证50ETF单日净流入24.74亿元,规模达1742.77亿元 [5][8]
12只翻倍基曝光,基民回本了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08:20
市场表现 - 沪指突破去年"9·24"高点并创近4年新高 [1] - 自2024年"9·24"以来市场出现160只翻倍基,2025年内新增12只翻倍基 [1][6] - 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内上涨19.67%,自2024年"9·24"以来累计涨幅达43.18% [6] 翻倍基特征 - 12只年内翻倍基中11只重仓创新药,仅永赢科技智选重仓人形机器人 [6]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132%收益领跑,创新药主题基金成为最大赢家 [6] - 219只基金年内收益介于50%-100%,主要重仓医药、科技和新消费领域 [6] 基金净值修复情况 - 2019-2021年新发3万亿基金收益均值已回本(规模加权均值2%),但存量主动权益基金净值收益均值为-5% [8][9] - 85%主动权益基金回本,但2021年1月新发产品仍距回本有20%-30%差距 [9] - 近九成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回报为正,但158只2021年成立基金累计跌幅超30% [9] 资金流向 - 2025Q2主动权益基金净赎回规模环比增56.43%,偏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分别净赎回3.22%/4.75% [10] - 7月股票型ETF净赎回248.33亿份,部分医药ETF单月赎回超50亿份 [10] - 股份制银行固收+产品占月销量50%-70%,新增资金明显流向固收+领域 [1][11] 基金经理持仓动向 - 多数创新药基金未调仓,仅鹏华医药科技疑似7月底减仓创新药(净值波动差异显示仓位可能下降) [13] - AI/算力/机器人赛道基金普遍坚守仓位,产业趋势强劲且研究跟踪密切 [13][14] - 部分基金经理计划对估值过高的算力产业链(如英伟达供应链)进行减仓,转向液冷/电源端/国产算力 [14] 行业指数表现 - 恒生创新药指数年内涨109%,万得创新药指数涨51% [13] - 人形机器人指数涨43%,中证算力指数涨34% [13]
连续加仓
中国基金报· 2025-08-11 14:01
市场资金流向 - 8月8日A股市场震荡调整,三大指数集体小幅收跌,两市成交额合计1.74万亿元,股票ETF当日获资金净流入19.40亿元 [1] - 8月以来股票ETF连续6个交易日实现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近150亿元,其中上周(8月4日-8月8日)资金净流入超130亿元 [1] - 港股相关ETF保持强劲"吸金"势头,近5个交易日资金流入跟踪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的ETF超31亿元,流入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超29亿元 [1] ETF资金净流入情况 - 8月8日资金净流入超过1亿元的股票ETF有21只,行业及策略主题ETF"吸金"力度居前 [2] - 华宝300现金流ETF、嘉实科创芯片ETF、广发港股创新药ETF位居净流入前三,金额均超过5亿元 [2] - 资金净流入前20大股票ETF中,港股相关ETF有11只,涉及创新药、互联网、科技、非银等方向 [2] - 半导体芯片相关ETF有3只进入净流入前20,软件、军工、煤炭及大盘价值等相关ETF各有1只 [2] 主要基金公司ETF表现 - 易方达基金旗下恒生科技ETF易方达净流入1.3亿元,香港证券ETF净流入1.2亿元 [2] - 华夏基金中证1000ETF和信创ETF单日净流入分别达1.01亿元和0.79亿元,最新规模分别达410.1亿元和7.06亿元 [3] ETF资金净流出情况 - 8月8日"失血"金额超过1亿元的股票ETF有24只 [5] - 跟踪沪深300、创业板、科创50等宽基指数的ETF,以及游戏、消费、人工智能等行业ETF"失血"金额靠前 [5] - 3只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合计资金净流出金额超10亿元,2只跟踪创业板指数的ETF资金净流出合计超5亿元 [5] 市场整体表现 - 上周A股保持震荡上行态势,沪指连涨4日,上周五一度站上3645点创年内新高 [6] - 当周5个交易日股票ETF合计净流入超130亿元,港股创新药、港股互联网及现金流等相关ETF资金净流入靠前 [6] - 跟踪沪深300、科创50、创业板、上证50等宽基指数的ETF资金净流出较多 [6]
连续加仓
中国基金报· 2025-08-11 13:54
市场资金流向 - 8月8日A股市场震荡调整,三大指数集体小幅收跌,两市成交额合计1.74万亿元,股票ETF当日获资金净流入19.40亿元 [2] - 8月以来股票ETF连续6个交易日实现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近150亿元,其中上周(8月4日-8月8日)资金净流入超130亿元 [2] - 港股相关ETF保持强劲"吸金"势头,近5个交易日资金流入跟踪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的ETF超31亿元,流入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超29亿元 [2] ETF资金流入情况 - 截至8月8日,全市场股票ETF共1167只,总规模为3.80万亿元 [4] - 8月8日资金净流入超过1亿元的股票ETF有21只,华宝300现金流ETF、嘉实科创芯片ETF、广发港股创新药ETF位居前三,净流入金额均超过5亿元 [4] - 资金净流入前20大股票ETF中,港股相关ETF有11只,涉及创新药、互联网、科技、非银等方向;行业主题方面,半导体芯片相关ETF有3只 [4] - 头部基金公司中,易方达基金旗下恒生科技ETF易方达净流入1.3亿元,香港证券ETF净流入1.2亿元;华夏基金中证1000ETF和信创ETF单日净流入分别达1.01亿元和0.79亿元 [5] 资金流入排行 - 300现金流ETF以18.17亿元净流入位居榜首,最新规模25.49亿元 [6] - 科创芯片ETF净流入5.61亿元,最新规模320.21亿元 [6] - 港股创新药ETF净流入5.37亿元,最新规模172.67亿元 [6] - 港股通互联网ETF净流入4.05亿元,最新规模636.56亿元 [6] 资金流出情况 - 8月8日"失血"金额超过1亿元的股票ETF有24只,跟踪沪深300、创业板、科创50等宽基指数的ETF,以及游戏、消费、人工智能等行业ETF"失血"金额靠前 [7][8] - 净流出前20大股票ETF中,3只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合计资金净流出超10亿元,2只跟踪创业板指数的ETF资金净流出合计超5亿元,2只跟踪科创50指数的ETF资金净流出合计亦超5亿元 [8] - 行业ETF方面,游戏、消费人工智能、光伏、医药等相关ETF资金净流出较多 [8] 市场展望 - 当前A股胜率偏低,赔率中等,负债端持续改善,预计下半年A股市场将延续估值中枢温和抬升背景下的宽幅震荡格局 [9] - 在政策托底与资金面合理充裕的支撑下,市场仍有望维持震荡向上的"慢牛"格局,结构性机会依然较多 [9]
资金,蜂拥而入!
天天基金网· 2025-08-08 13:05
市场资金流向 - 8月6日市场上涨当日超70亿元涌入权益类ETF,其中A股ETF净流入50亿元 [1][3] - 宽基ETF中南方中证1000ETF净申购12.05亿元,易方达中证A500ETF和南方中证500ETF净申购均超5亿元 [3] - 行业主题ETF中国泰证券ETF净申购6.32亿元,易方达机器人ETF超2亿元 [3] - 港股主题ETF单日净申购21亿元,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以7.55亿元居首 [3] 基金限购动态 - 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基金自8月6日起暂停100万元以上大额申购 [3][4] - 7月以来近30只绩优主动权益类基金限购,包括永赢睿信混合、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等 [4]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基金已暂停申购 [4] 新基金发行情况 - 7月以来7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超10亿元,大成洞察优势混合以24.61亿元居首 [6] - "固收+"产品南方益稳稳健增利债券基金因认购超50亿元上限提前结束募集,确认比例46.47% [6] - "固收+"策略通过权益资产增强收益弹性,适应国债收益率下行环境 [8] 增量资金展望 - 7月下旬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申报数量逐周增多,或成后续增量资金重要来源 [10] - 主动权益类基金仓位回升至5月以来高位,普通股票型仓位达90.34%,偏股混合型86.84% [10] - 机构看好科技、高端制造、内需消费及高股息板块投资机遇 [11]
今年已有九只基金翻倍
上海证券报· 2025-07-30 23:51
创新药板块表现 - 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表现强势,多达9只基金净值翻倍,业绩领先者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基金(QDII)年内收益率高达139.12% [1][3] - 多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成为"翻倍基",包括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129.35%)、中银港股通医药混合(119.64%)、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114.79%)等 [3][4] - 华宝港股通创新药ETF在7月30日一度飙涨近9%,成交额达25.02亿元,换手率568.61%,出现较大幅度溢价 [1][7][9] 基金持仓情况 - 华安医药生物股票基金重仓持有三生制药、荣昌生物、信达生物等,其中三生制药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超过400% [5]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基金重仓持有三生制药、一品红、益方生物、石药集团等医药牛股 [5] 资金流动情况 - 7月29日创新药主题ETF强势吸金,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净申购额3.93亿元,广发港股创新药ETF净申购额2.86亿元 [7] - 资金进场热情高涨导致部分基金暂停申购,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基金(QDII)自7月28日起暂停申购 [3] 行业前景展望 - 政策支持、研发推进和国际化进程加速将推动创新药板块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9] - 下半年国内政策利好可期,8月ESC年会和9月ESMO年会将披露中国创新药关键数据 [9] - 中国创新药产业加速国际化发展,与跨国公司合作开发协议增多,BD交易金额屡创新高 [10] - 优质龙头企业仍有较大成长空间,但板块短期涨幅较大可能导致波动加剧 [9][10]
多只,创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6-18 22:46
港股主题ETF资金流入与份额增长 - 2025年以来港股表现亮眼,港股主题ETF呈现持续资金流入态势,多只基金份额创历史新高[1] - 截至6月17日,港股主题ETF年内净流入超550亿元,规模较去年底增长超千亿元,6月单月净流入25亿元,近一周净流入约50亿元[3] - 细分领域资金主要流向港股互联网、科技、创新药及红利板块[3] 具体ETF产品表现 - 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份额达43.28亿份(规模65.38亿元),年内份额增5倍、规模增9倍[4] - 银华港股创新药ETF份额14.79亿份(规模22.19亿元),年内份额增2.7倍、规模增近5倍[4] -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历史最高份额576.88亿份(规模488亿元),广发港股创新药ETF历史最高份额155亿份(规模130亿元)[4] - 恒生科技ETF与恒生互联网ETF份额高点出现在2023年底或更早[5] 基金公司布局动态 - 当前85只新发基金中9只聚焦港股,涵盖科技、创新药、消费及汽车领域[7] -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消费ETF、南方中证港股通科技ETF等多只产品正在发行[8] - 头部公募加速布局港股消费主题:富国国证港股通消费ETF6月19日上市,鹏华同类产品结束募集,嘉实恒生消费ETF已上报[9] 市场展望与驱动因素 - 易方达国际投资认为港股未来核心驱动力为持续资金净流入,境内资金通过港股通配置成长/红利资产的性价比显著[9] - 华夏基金指出港股当前估值偏低,后市需关注中美贸易谈判进展及国内政策带动的经济修复[9]
什么信号?最强赛道,换手率超100%!
中国基金报· 2025-06-11 00:19
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 - 恒生创新药指数年内累计上涨超过65%,领涨恒生各行业指数,涨幅是A股创新药指数的两倍以上 [4] - 11只港股医药主题ETF换手率飙至100%以上,最高达到281.60% [6] - 股票ETF年内净值涨幅榜前17席由港股医药主题ETF占据,前五席涨幅均超60%,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以63.79%涨幅居首 [6] ETF成交与资金动向 - 广发港股创新药ETF全日成交132.06亿元,换手率124.36%;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成交42.48亿元,换手率86.13%;银华港股通创新药ETF成交38.12亿元,换手率215.68% [7] - 港股医药主题ETF整体资金净流出超40亿元,部分基金份额缩水,如广发港股创新药ETF从155亿份高点回落 [10] - 部分ETF份额逆势增长: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份额增长率超360%,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超200%,银华港股创新药ETF超188% [10] 行业前景与估值分歧 - 机构普遍认为创新药板块中长期趋势向好,已进入"政策-研发-资金"正向循环,政策面、基本面、资金面多重因素共振 [10] - 个别公司股价或存在泡沫,部分资金涌入导致估值虚高,但行业整体仍受益于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与国际化布局 [11] - 当前板块内部分化明显,部分公司估值合理甚至低估,但需警惕无基本面支撑的标的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