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达香港证券ETF

搜索文档
上周以来超500亿涌入权益类ETF
搜狐财经· 2025-08-28 08:50
资金流向 - 权益类ETF净申购额合计超500亿元 自8月18日至8月26日期间[1] - 国泰证券ETF净申购额达67.61亿元 为单只产品最高流入规模[1] - 鹏华化工ETF净申购额达52.03亿元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达47.14亿元[1] - 广发港股通非银ETF、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华宝券商ETF及易方达香港证券ETF净申购额均超30亿元[1] 市场观点 - 基本面改善在未来1-2个季度有望出现 中长期维度看好经济修复[1] - 居民储蓄存款高增长叠加资产荒环境 催生对高回报资产的强配置需求[1] - 科技叙事出现积极变化 重点关注AI、机器人、军工及半导体自主可控方向[1]
配置价值持续显现多只港股ETF规模突破百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08-24 23:36
港股ETF规模增长 - 多只港股ETF规模突破百亿元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达707.9亿元 较去年底221.9亿元大幅增长 [2] - 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 易方达中概互联网ETF 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规模均超300亿元 [2] - 工银瑞信港股通科技30 ETF等11只产品规模均超100亿元 [2] 港股市场表现与驱动因素 - 恒生指数成为全球表现最佳主要指数之一 受益于行业回暖 宏观经济改善和政策支持 [2] - AI技术革新推动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 DeepSeek高性能AI模型发布巩固港股作为创新经济投资首选场所地位 [3] - 降息周期临近使周期敏感性行业受益 科技和金融板块涨势或扩展至其他领域 [3] 港股估值与投资机会 - 港股估值较全球主要市场存在较大差距 具备显著修复空间 [3] - 高股息资产在低利率环境下吸引力提升 提供稳定现金流回报 成为避险港湾和价值投资优选标的 [3][4] - 中国拥有一批全球竞争力企业 当前市场环境下价值可能被低估 蕴含投资潜力 [3] 机构投资策略 - 关注数字经济 硬科技 电信 公共事业 消费 医药 出口等领域 [4] - 积极挖掘增长潜力个股 把握结构性投资机会 [4] - 看好在线游戏 云服务 在线旅游和电动车领域头部公司 [4] - 南向资金可能更多流入成长型和高股息股票 尤其是金融 电信 能源和公用事业领域国有企业 [4]
股票ETF资金净流入近70亿元,证券类ETF大举“吸金”
中国基金报· 2025-08-22 14:21
市场资金流向 - 8月21日全市场股票ETF资金净流入69.85亿元,其中行业主题ETF净流入48.73亿元,港股市场ETF净流入48.51亿元,宽基ETF净流出29.26亿元 [2] - 近5个交易日资金流入跟踪恒生科技指数ETF超62亿元,流入跟踪上证50指数ETF超42亿元 [2] - 可转债ETF单日资金净流入16.83亿元,沪深300指数相关ETF净流出15.42亿元 [2] 券商板块ETF表现 - 证券类ETF大幅吸金,国泰证券ETF单日净流入超10亿元,易方达香港证券ETF净流入9.7亿元 [4][5] - 广发港股通非银ETF和华宝券商ETF分别净流入约5亿元 [4] - 券商ETF规模396.67亿元,单月净流入33.06亿元;香港证券ETF规模290.65亿元,单月净流入108.75亿元 [5] 主要基金公司ETF动态 - 易方达旗下ETF总规模7231.8亿元,单日增加47.8亿元,香港证券ETF净流入9.7亿元,创业板ETF净流入4.8亿元 [3] - 华夏基金恒生科技指数ETF净流入5.73亿元规模360.16亿元,恒生互联网ETF净流入3.83亿元规模270.22亿元 [3] - 华夏基金中证1000ETF净流入1.61亿元,新能源车ETF净流入1.54亿元,人工智能及机器人ETF净流入均超1亿元 [3] 行业主题ETF动向 - 鹏华化工ETF单日净流入8.14亿元,规模66.17亿元,单月净流入45.44亿元 [5][6] - 化工行业需求侧景气下行,产品价格走低,行业资本开支下行显著,扩产周期见尾 [7] - 债券ETF中博时可转债ETF净流入16.83亿元规模573.43亿元,海富通上证可转债ETF净流入3.94亿元规模101.19亿元 [5][7] 资金流出板块 - 科创50ETF单日净流出10.9亿元规模821.32亿元,单月净流出176.93亿元 [8] - 沪深300ETF(华泰柏瑞)净流出7.17亿元规模3975.55亿元,政金债券ETF净流出8.23亿元规模469.57亿元 [8] - 芯片ETF净流出3.53亿元规模256.69亿元,军工ETF净流出3.76亿元规模155.85亿元 [8] 市场指标与机构观点 - 两融余额超2.1万亿元创近十年新高,融资买入额占市场成交比11%为市场情绪临界点 [5] - 券商板块年内涨幅居行业中下游,机构低配+慢牛补涨逻辑仍存,非银金融板块满足低PE、低PB及低公募配置系数 [6] - 可转债估值处于历史最高区间,部分固收+基金自去年末起持续降低转债仓位 [7]
又加仓
中国基金报· 2025-08-12 14:23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连拉六连阳并创年内新高 站稳3600点激发做多热情 [1][2] - A股市场今年以来日均成交额达1.44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1] - 全市场股票ETF总规模达3.63万亿元 昨日份额增加19.10亿份 [2] 资金流向概况 - 8月11日股票ETF资金净流入45.94亿元 其中A股股票ETF净流入10.70亿元 [1][2] - 8月以来7个交易日中6天实现净流入 累计净流入超123亿元 [1] - 宽基ETF与港股市场ETF分别净流入38.97亿元和23.83亿元 行业主题ETF净流出10.32亿元 [4] 主要ETF产品资金动态 - 华夏上证50ETF单日净流入19.10亿元 南方中证1000ETF净流入12.65亿元 [6] - 易方达旗下ETF总规模6840.2亿元 昨日增加41.7亿元 年内增长833.7亿元 [4] -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8月以来净流入超35亿元 广发和汇添富港股创新药ETF均超20亿元 [7] 细分板块资金偏好 - 跟踪上证50指数的ETF单日净流入19.53亿元 跟踪中证短融指数的ETF净流出11.73亿元 [4] - 港股创新药指数相关ETF近5日净流入超28亿元 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相关ETF净流入超25亿元 [4] - 券商板块ETF表现活跃 国泰证券ETF和易方达香港证券ETF跻身净流入前十 [8] 行业基本面动向 - 国内创新药审批加速 上半年批准43项创新药同比增长59% 接近2024年全年总量 [8] - 创新药出海交易量攀升 全年规模增速或创新高 [8] - 两融余额超2万亿元创近十年新高 融资买入额占比距去年11%高点仍有空间 [9] 机构观点摘要 - 创新药板块长期投资价值受关注 CXO需求提升、全球降息周期缓解融资成本压力 [8] - 券商板块存多重催化因素 包括财富效应累积、市场情绪未过热及滞涨行情延续预期 [9]
公募加码、ETF爆量、南向破纪录,港股后市机会在哪儿?
第一财经· 2025-08-06 14:05
港股市场资金流向波动 - 南向资金8月5日大举回流234.25亿港元,逆转前一日净卖出超180亿港元的趋势 [3][5] - 盈富基金、南方恒生科技等ETF产品在8月4日遭集中抛售,分别净卖出145.35亿港元、14.53亿港元,但次日重新获大额增持62.93亿港元、7.98亿港元 [5] - 腾讯控股、快手-W、理想汽车-W、阿里巴巴-W等多只个股获5亿港元以上资金流入 [5] 全年南向资金流入创历史新高 - 截至8月5日,南向资金年初至今已流入8843.81亿港元,超过去年全年8078.69亿港元的流入总规模 [6] - 借道ETF布局港股趋势明显,79只港股通主题ETF合计规模达2381.62亿元,较去年底819.97亿元增加近两倍(190.45%) [6] -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ETF规模年内增幅均在14倍以上,分别从6.53亿元、8.23亿元增至120.51亿元、125.16亿元 [6] 公募基金港股配置力度提升 - 二季度超过1700只产品提升港股仓位,250只产品对港股配置力度提升超10个百分点 [7] - 公募港股持仓占股票投资市值比例从36.9%升至39.8%,创沪港通开通以来新高 [7] - 主动偏股型基金二季度港股持仓4379亿人民币,环比增加6.5%;被动ETF持有港股市值从3264.1亿元提升近17%至3809.3亿元 [7] 港股投资逻辑变化 - 医药生物、银行、非银金融是公募重点加仓方向,分别获增持9.31亿股、7.11亿股、4.87亿股 [10] - 石药集团、三生制药、建设银行等个股被增持超过2.4亿股 [10] - 港股核心逻辑从估值修复转向基于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重估,生物医药、科技、高股息三大板块持续大涨 [10] 港股市场运行特征变化 - 南向资金持仓占比提升使港股对地缘政治更脱敏,与全球股市相关性下降,与A股相关性维持较高水平 [10] - 资金流动和本地流动性对指数表现影响增大 [10] - 预计"趋同交易"机会增加,港股小盘股属于潜在标的 [11] 创新药板块投资机会 - 创新药板块呈现快速上涨后短期休整,部分股票估值可能形成泡沫化 [12] - 需重点挖掘有基本面支撑的个股,警惕单纯依赖资金推动的个股 [12] - 港股中小型公司成长性显现,随着业绩稳定性提升将进入更多投资者视野 [11][12]
公募加码、ETF爆量、南向破纪录 港股后市机会在哪儿?
第一财经· 2025-08-06 08:40
随着港股市场上演冲高回落行情,引发南向资金流向波动,出现"一日撤离、一日回流"的戏剧性场景。 继前一日单日净卖出超180亿港元后,南向资金8月5日逆转方向,大举回流234.25亿港元,部分被抛售 的个股重获青睐。尽管市场短期波动加剧,资金南下抢筹的全年强劲趋势未改。目前,南向资金净流入 额已超去年全年并创历史新高;此外,借道ETF布局港股趋势同样明显,多只相关产品规模暴增十余 倍。 在市场波动之际,机构对于港股的长期价值仍持有共识。招商基金投研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短期港股 受海外市场扰动出现调整下跌,但中长期看,香港科技板块因其高成长性和技术壁垒,或成为未来资金 关注的重点方向,港股市场盈利或迎来修复,有望继续走出由盈利驱动的行情。 港股冲高回落引资金分歧 7月以来,港股市场整体呈现冲高回落的走势。数据显示,截至8月5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在最 近10个交易日中的最大回撤分别达到5.3%、7.79%。随着市场开启快速回调,资金也开始出现分歧。 8月4日,港股市场快速回调引发南向资金直线撤离,当日净卖出超过180亿港元,净流入额达到年内第 三高的峰值。其中,阿里巴巴-W、英诺赛科、快手-W分别获净买入7.2 ...
公募加码、ETF爆量、南向破纪录,港股后市机会在哪儿?
第一财经· 2025-08-05 20:35
南向资金 "一日游" 背后 随着港股市场上演冲高回落行情,引发南向资金流向波动,出现"一日撤离、一日回流"的戏剧性场景。 继前一日单日净卖出超180亿港元后,南向资金8月5日逆转方向,大举回流234.25亿港元,部分被抛售 的个股重获青睐。尽管市场短期波动加剧,资金南下抢筹的全年强劲趋势未改。目前,南向资金净流入 额已超去年全年并创历史新高;此外,借道ETF布局港股趋势同样明显,多只相关产品规模暴增十余 倍。 其中,多只产品规模出现十余倍的增长。如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 主题ETF去年底的规模分别为6.53亿元、8.23亿元,最新规模已达到120.51亿元、125.16亿元,二者年内 规模增幅均在14倍以上。 此外,公募基金整体对港股的配置力度亦同步提升。据第一财经统计,在有近两季度数据的产品中,投 向港股市场的基金产品共有2778只(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超过1700只产品在二季度选择提升港股 仓位,其中250只产品对港股的配置力度提升了超10个百分点。 中金公司研究部数据进一步印证:截至二季度末,公募港股持仓占其股票投资市值比例从上季度的 36.9%进一步升至39.8%, ...
易方达“扫货”券商H股?背后是证券ETF规模暴增超百亿
新浪财经· 2025-08-05 15:53
智通财经8月5日讯(记者 吴雨其)港股市场上近期一个现象特别吸睛——易方达基金频频出手,集中买入多只券商H 股,银河证券、中州证券、中金公司等名字轮番出现在港交所的权益披露中。尤其是银河证券,一个月就被买入 2529.05万股,中州证券更是在7月被买入4次,累计增持1466.70万股。 智通财经记者发现,这些券商H股的持股比例被整齐地推高至5%-9%之间,如银河证券持股比例达到7.02%,广发证券 则为5.12%,国联民生、东方证券和中州证券都均过9%,分别是9.39%、9.39%、9%。表面上看,这像是一场公募资金 的"扫货行动",甚至有猜想认为这是易方达在押注港股券商。 | | | 7月易方达基金买入券商H股情况一览 | | | | | --- | --- | --- | --- | --- | --- | | 序号 | 证券名称 | 买入时间 | 买入数量 / | 买入时每股的 | 占已发行的 有投票权股 | | | | | 万股 | 平均价/港元 | 份自分比 | | | | | | | (%) | | | | 2025/7/30 | 1163.50 | 11. 2512 | 7.02 | | 1 | ...
公募巨头“扫货”11只券商H股,原因曝光
中国基金报· 2025-08-02 15:08
易方达基金集中买入券商H股 - 7月中旬开始易方达基金接连买入中国银河、华泰证券、东方证券等11只券商H股 [1][2] - 累计买入数量最多的是中国银河达1365 55万股 [1] - 东方证券、中原证券、国联民生3家券商的H股在7月均被买入三次 持有比例均提高至7 03% [3] 买入原因分析 - 易方达香港证券ETF规模单月暴增131 73亿元 从97 03亿元增至228 76亿元 带来被动配置需求 [4] - 港股券商股较A股普遍存在折价现象 流动性充裕情况下价差缩小吸引资金配置 [1] - 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7月22日买入中金公司港股126 24万股 耗资2552 45万港元 增持后好仓持股达9539 97万股 [4] 券商板块投资吸引力 - 已披露上半年业绩预告的上市券商中多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50% [5] - 中资券商在港升级虚拟资产交易牌照 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5] - 4月7日至7月22日H股券商涨幅为73 9% A股券商涨幅仅为22 0% 两者差距达51 9个百分点 [5] 资金流向与配置空间 - 二季度主动偏股基金加仓大金融板块 非银金融获明显增持 [5] - 公募对于非银金融的配置仍处于历史较低位水平 有较大增配空间 [5] - 外资和内地资金均看好港股券商 资金持续涌入券商板块ETF [4][5]
公募巨头“扫货”11只券商H股,原因曝光
中国基金报· 2025-08-02 14:32
易方达基金集中买入券商H股 - 7月中旬开始易方达基金集中买入中国银河、华泰证券、东方证券等11只券商H股,累计买入最多的是中国银河达1365.55万股[2][4] - 买入行动主要源于旗下香港证券ETF规模单月暴增131.73亿元(从97.03亿元增至228.76亿元)带来的被动配置需求[6] - 东方证券、中原证券、国联民生3家券商的H股在7月被买入三次,7月23日持有比例均提高至7.03%[5] 券商H股投资吸引力分析 - 券商H股较A股普遍存在折价现象,同样的个股在港股估值更低,流动性充裕时会迅速缩小价差[2] - 4月7日至7月22日期间H股券商涨幅达73.9%,而A股券商仅22.0%,两者差距达51.9个百分点[10] - 中资券商在港升级虚拟资产交易牌照,稳定币业务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9] 机构配置动态 - 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7月22日买入中金公司港股126.24万股,耗资2552.45万港元,增持后好仓持股达9539.97万股(占比5.01%)[7] - 二季度主动偏股基金加仓大金融板块,非银金融获明显增持,但公募配置仍处于历史较低位水平[10] - 机构建议重视下半年A股券商的补涨逻辑,因险资及公募投资重心可能重回A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