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金债券ETF
搜索文档
【财经分析】规模快速突破7000亿元 债券ETF成资产配置“新宠”
新华财经· 2025-11-04 07:25
债券ETF市场规模与增长 - 债券ETF总规模突破7000亿元大关,达到7000.44亿元,较年初增长5200.58亿元,增幅高达289% [1][2] - 市场规模实现惊人跃升,从2024年5月首次突破1000亿元,到2025年7月突破5000亿元,再到目前突破7000亿元,用时不到两年 [2] - 债券ETF产品数量达53只,其中32只为年内新增,百亿级产品快速扩容至30只,占比超过50% [2] 产品格局与创新 - 规模前三的产品分别为海富通基金短融ETF(约660亿元)、博时基金可转债ETF(约580亿元)和富国基金政金债券ETF(约400亿元) [2] - 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和科创债ETF等新产品成为规模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信用债ETF有效解决了信用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3] - 产品具有久期和信用风险暴露稳定、持仓透明、交易灵活、费率较低等独特优势 [3] 政策支持与市场动力 - 政策支持为债券ETF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深交所召开高质量发展会议,并计划研究降低规模门槛、优化做市考核等支持措施 [4] - 债券ETF被纳入通用质押式回购业务,投资者可通过质押功能进行场内融资以放大收益 [4] - 债券ETF作为标准化、透明化的被动工具,天然适配机构大类资产配置需求 [4] 投资者结构 - 约85%的债券ETF由机构投资者持有,广义基金占比最高,其次为券商、质押回购账户、保险和银行 [4] - 机构通常使用信用债ETF作为底仓配置,利率债ETF进行择时交易以增厚收益 [4] - 个人投资者参与度显著提升,开始关注债券指数基金,为市场带来新活力和资金流入 [6] 发展前景与投资价值 - 与美国成熟市场相比,境内债券指数基金在纯债基金中规模占比约15%,债券指数基金中ETF规模占比约34%,远低于美国市场的超过40%和60%,显示巨大发展潜力 [6] - 机构普遍看好债券ETF投资价值,在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下,债市整体有望保持看多趋势 [6] - 未来可从拓展投资者结构(如引入年金、养老金等)和丰富产品品类(如主题类、分级类ETF)两个维度拓展市场,绿色债券和央企主题等方向仍是布局真空区 [7]
连破六个“千亿”!债券ETF规模再创新高,会否超过股票ETF?
券商中国· 2025-11-03 23:30
债券ETF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11月3日,债券ETF总规模突破7000亿元,达到7000.44亿元 [2][3] - 2025年以来债券ETF规模已接连突破六个“千亿”关口,从2月的2000亿元一路增长至11月的7000亿元 [2] - 债券ETF年内增量规模达5200.58亿元,占当前总规模7000.44亿元的74.29% [3] - 全市场ETF年内累计申购净流入约9800亿元,其中4232.51亿元来自债券ETF,占比超过43% [1][5] 债券ETF产品概况 - 当前市场共有53只债券ETF产品,较年初新增32只,增长超过60% [1][3] - 53只产品中有30只规模突破百亿元,占比56%,其中9只产品规模在200亿元以上 [3][4] - 全市场规模最大的债券ETF是海富通基金旗下的短融债ETF,规模在650亿元以上 [4] - 债券ETF品类丰富,涵盖可转债、国债、公司债、科创债、信用债、城投债等 [4] 主要产品与发行公司 - 规模领先的债券ETF包括博时基金可转债ETF(约580亿元)、富国基金政金债券ETF(约400亿元)、鹏扬基金30年国债ETF(约300亿元) [4] - 科创债ETF数量最多,共24只,总规模从成立时不足700亿元增长至超过2500亿元 [4] - 嘉实基金科创债ETF规模达201.40亿元,是唯一规模超200亿元的科创债ETF [4] - 海富通基金布局最多,旗下有6只债券ETF,合计规模超1200亿元;博时基金旗下债券ETF规模也超1000亿元 [7] 资金流向与市场动态 - 53只债券ETF中有45只年内实现资金申购净流入,20只产品净流入超百亿元 [7] - 短融ETF年内净流入逾360亿元,30年国债ETF净流入近270亿元,多只公司债及科创债ETF净流入均超160亿元 [7] - 即便在2月初至4月初全市场ETF净流出期间,债券ETF依然维持净流入态势 [5] - 行业观点认为偏债固收类多资产ETF(如90%债券+10%股票)可能是接下来的布局趋势 [7] 债券ETF优势与发展潜力 - 债券ETF支持场内交易、转融通及质押回购,交易效率高于场外基金(T+0 vs T+1确认) [9] - 投资者可利用债券ETF进行一二级市场价格套利、日内T+0交易以及可质押回购加杠杆 [9][10] - 我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192万亿元,远超A股总市值118万亿元,为债券ETF规模理论上超过股票ETF提供了底层资产基础 [9][10] - 行业预期债券ETF“总规模破万亿、单只规模破千亿”很快会出现 [1][10]
ETF主力榜 | 政金债券ETF(511520)主力资金净流入2.11亿元,居全市场第一梯队-20250929
搜狐财经· 2025-09-29 21:12
政金债券ETF(511520.SH),场外联接(A类:018266;C类:018267;E类:019596;F类: 022102)。 来源:智通财经 2025年9月29日,政金债券ETF(511520.SH)收跌0.13%,主力资金(单笔成交额100万元以上)净流入 2.11亿元,居全市场第一梯队。 拉长时间看,该基金近3天主力资金加速流入,合计流入5.08亿元,居全市场第一梯队。 与此同时,该基金最新成交量为4463.21万份,最新成交额达50.88亿元,居全市场第一梯队。 ...
债券ETF规模突破6000亿元,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定档9月24日上市
格隆汇APP· 2025-09-23 10:46
科创债ETF产品动态 - 第二批共14只科创债ETF于9月24日上市,这些产品由工银瑞信基金、摩根基金、华安基金等14家公募管理,于8月20日上报,9月8日获批,9月9日公告并于12日发行 [1] - 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总发行规模达407.86亿元,其中13只产品的发行规模均超过29亿元 [1] - 随着第二批产品成立,科创债ETF的总规模已突破1700亿元,同时推动债券ETF的整体规模首次突破6000亿元 [1] 债券ETF市场格局 - 可转债ETF和短融ETF是规模最大的两类债券ETF,规模均超过500亿元,分别为592.18亿元和585.16亿元 [1][3] - 政金债券ETF规模超400亿元,为456.15亿元;30年国债ETF规模超300亿元,为308.95亿元 [1][3] - 城投债ETF、公司债ETF、公司债ETF易方达、上证公司债ETF、信用债ETF基金规模均超过200亿元 [1] 科创债ETF投资价值 - 2025年以来票息策略占优,科创债ETF在市场调整期表现出抗跌性,其回调幅度小于同期利率债ETF整体 [7] - 相比其他信用品类,科创债ETF在本轮调整中展现出较好的二级市场承接性,折溢价情况更优 [7] - 随着市场环境改善,整体信用债ETF折价趋于收敛,债券ETF的流动性有望持续向好 [7] 行业政策影响 - 中国证监会于2025年9月5日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修订了基金销售费用体系 [8] - 新规中赎回费用的设定对债券基金构成重要影响,持有不足半年即赎回可能难以满足经济性要求 [8] - 在低利率环境下,过高的赎回费门槛可能促使原先投向利率债基或场外债券指数基金的头寸转向债券ETF,为债券ETF带来更大发展机遇 [8]
境内债券ETF总规模突破6000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9-22 21:48
今年以来,债券ETF成为资金追逐的热点,年内累计净流入超过3740亿元,占同期全市场ETF增量的40%以上。其中,科创债ETF表现尤为亮眼,自7月集中 上市以来,规模迅速突破千亿元,成为推动市场扩容的核心引擎 。 百亿级产品扩容至25只,头部格局初现。目前,全市场共有25只债券ETF规模超过百亿元,较年初增加17只,头部产品集中度显著提升。其中,博时可转债 ETF以597.94亿元规模位居第一;海富通短融ETF紧随其后,规模达586.47亿元;富国政金债ETF排名第三,规模为457.96亿元。 | 序号 代码 | | | 类型 名称 | | 涨跌 | 涨跌幅 成公额 | 换手率 | 5日涨跌幅 | 年初至今 | 基金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511380 | | 债 可转债ETF T+0 | | -0.027 | -0.21% 104.44 乙 | 17.57% | -0.95% | 13.41% | 45.33 | | 2 | 511360 | | 债 短融ETF T+0 | | ...
超七成债基8月折戟,债市调整何时休?
券商中国· 2025-08-21 07:31
债券市场调整现状 - 8月20日国债期货转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35%,10年期主力合约跌0.18%,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上行 [2] - 近期风险偏好处于高位,债市对基本面利好钝化,长端国债持续调整,债券基金净值普遍承压,重仓长端利率债的基金跌幅最大 [2] - 超七成纯债基金8月份亏损,近百只债券基金8月以来业绩跌幅超过1% [3][4] 债券基金表现 - 净值跌幅靠前的债券基金包括方正富邦鸿远、华泰保兴尊益利率债6个月持有、汇添富丰和纯债等,普遍重仓长端利率债 [4] - 2只30年期国债ETF年内跌幅超过2%,较为罕见 [4] - 已有超600只债券基金年内亏损,债券基金投资者遭遇投资亏损 [4] 资金流向分化 - 部分债券基金持有人选择赎回,如金鹰添瑞中短债E类份额于2025年8月19日发生大额赎回 [5] - 政金债券ETF8月份遭资金净流出超26亿元,国债ETF东财、信用债ETF天弘等净流出超亿元 [5] - 科创债ETF嘉实、30年国债ETF、短融ETF等8月份获超10亿元资金净流入,鹏扬和博时旗下30年国债ETF分别获44.6亿元和24.41亿元资金净流入 [5] 债市调整原因与展望 - A股市场持续上涨压制债市情绪,上证指数8月连续攻克3600点、3700点整数关口 [6] - 鹏华基金祝松认为债券市场短期中性,利率上行风险与下行空间均有限,货币政策环境整体宽松 [6] -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债市压力最大的阶段已过去,负债端稳定的机构可逐步加仓,但短期内难以回归之前水平 [6] 机构观点 - 招商基金预计债市保持区间震荡,股债跷跷板情绪影响下或向打消降息预期的点位调整 [7] - 华泰固收认为债市首要任务是防守,十年国债1.8%对配置型资金有一定吸引力,交易性资金需等待9月中长假后机会 [7] - 景顺长城江虹认为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利率大幅上行风险有限,债市长端利率或区间波动,中高等级信用利差有望收窄 [8]
杠杆资金涌入!政金债券ETF、香港证券ETF、30年国债ETF、科创AIETF、恒生科技指数ETF获得青睐
格隆汇· 2025-08-20 17:46
市场表现与资金动向 - 沪指低开高走续创新高 深成指和科创50指数均创年内新高[1] - 两市成交额达2.41万亿元 连续6个交易日超2万亿元[1] - 两融余额8月18日单日增长395亿元 创年内及2024年10月8日以来最大单日增幅 突破2.1万亿元关口[3] - 两融余额8月19日达21316.94亿元 实现七连增 8月累计增长1468.67亿元[4] - 下半年两融余额累计增长2812.42亿元[5] 杠杆资金流向 - 个股层面:新易盛获杠杆资金净买入超50亿元 期间涨幅102% 北方稀土获净买入36亿元 期间涨幅78%[5] - 药明康德、胜宏科技、东方财富、江淮汽车均获超20亿元杠杆资金净买入[6] - ETF层面:政金债券ETF、香港证券ETF、30年国债ETF、科创AIETF、恒生科技指数ETF位列杠杆资金净买入前五[6] - 国债ETF、城投债ETF、纳斯达克ETF、十年国债ETF、恒生科技ETF进入净买入前十榜单[6] 居民资金配置变化 - 7月住户存款减少1.11万亿元 存款余额降至160.91万亿元[6] - 同期沪深京股票总市值增加4.1万亿元至94.91万亿元[6] - 居民存款与股票总市值比值降至1.7 处于历史1.1-2.0区间的高位[6] - 存款搬家现象被视为增量资金入市的重要驱动力量[6] 机构观点 - 华福证券指出流动性是驱动"慢牛"的关键因素 两融资金与私募基金规模增长显著[7] - 国泰海通认为市场逻辑出现根本性改观 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创新药等领域提升经济能见度[7] - 无风险收益系统性下沉与资本市场改革构成"转型牛"基石[7] - 申万宏源维持牛市氛围判断 预计2025年四季度优于三季度 2026年表现更佳[8] 主题ETF数据 - 数字经济ETF(560800)跟踪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 近五日涨幅6.38%[11] - 当前市盈率65.96倍 估值分位达90.08%[11][12] - 最新份额减少1400万份至8.4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出379.7万元[11]
2800亿资金冲进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8-20 16:21
市场指数表现 - 沪指低开高走并续创新高 深成指和科创50指数均创年内新高[1] - 两市成交额达2.41万亿元 连续6个交易日超过2万亿元[1] 半导体与人工智能板块表现 - 半导体产业链午后大爆发 寒武纪股价涨超8%并站稳千元大关[1] - 科创人工智能ETF(588730)单日飙涨4.29% 人工智能ETF(159819)涨2.66%[1] - 人工智能ETF(159819)单日吸金2.8亿元 年内净流入资金49.59亿元 最新规模173.38亿元居同类第一[3] - 科创人工智能ETF(588730)年内净流入资金6.88亿元 聚焦AI算力芯片和智能硬件环节[3] 杠杆资金动向 - 下半年两融余额增长2812.42亿元[4] - 8月18日两融余额单日增长395亿元 为年内最大单日增幅 突破2.1万亿元[3] - 8月19日两融余额达21316.94亿元 实现七连增 8月累计增长1468.67亿元[3] - 新易盛获杠杆资金净买入51.15亿元 期间涨幅102.17%[4][6] - 北方稀土获杠杆资金净买入36.46亿元 期间涨幅78.51%[4][6] - 药明康德(27.99亿元) 胜宏科技(26.22亿元) 东方财富(24.91亿元) 江淮汽车(22.60亿元)均获超20亿元净买入[4][6] - 半导体板块中寒武纪-U(16.89亿元) 海光信息(16.86亿元) 中芯国际(16.53亿元)获杠杆资金重点买入[6] ETF资金流向 - 政金债券ETF获杠杆资金净买入35.88亿元居首[9] - 香港证券ETF(9.20亿元) 30年国债ETF(6.31亿元) 科创AIETF(6.10亿元)位列前四[9] - 恒生科技指数ETF(5.06亿元) 国债ETF(4.10亿元) 城投债ETF(3.92亿元)均获超3亿元净买入[9] 保险资金配置 - 平安人寿举牌农业银行H股和中国人寿H股 累计耗资4.65亿港元[11] - 险资年内举牌次数超30次[11] - 二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6.23万亿元 环比增长3.73%[12] - 保险资金股票余额3.07万亿元 环比增长8.9% 上半年净买入约6400亿元[12] 居民资金配置变化 - 7月住户存款减少1.11万亿元 居民存款余额160.91万亿元[12] - 7月末沪深京股票总市值94.91万亿元 较上月增加4.1万亿元[12] - 居民存款与股票总市值比值1.7 处于历史1.1-2.0区间的高位[12] 外资流入情况 - 7月中国股票市场净流入超60亿美元[14] - 全球对冲基金以6月底以来最快速度买入中国股票[15] - 外资买入中多头与做空回补比例约为9:1 中国为8月净买入最多市场[16] - KWEB(中概互联网ETF) MCHI(MSCI中国指数ETF) FXI(中国大盘股ETF)均获资金流入[17] - 全球主动管理公募基金对中国股票持仓占比6.4% 处于过去10年13%分位 低于基准330个基点[21]
ETF资金榜 | 香港证券ETF(513090)资金加速流入,国债、券商相关ETF吸金居前-20250818
搜狐财经· 2025-08-19 10:10
单日资金流向 - 2025年8月18日共316只ETF基金获资金净流入,483只ETF基金净流出 [1] - 净流入金额超1亿元的有42只,其中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SH)净流入14.93亿元、30年国债ETF(511090.SH)净流入12.64亿元、券商ETF(512000.SH)净流入11.41亿元、证券ETF(512880.SH)净流入11.01亿元、香港证券ETF(513090.SH)净流入7.56亿元 [1] - 净流出金额超1亿元的有36只,其中华宝添益ETF(511990.SH)净流出21.71亿元、科创50ETF(588000.SH)净流出15.49亿元、科创创业ETF(159781.SZ)净流出6.11亿元、政金债券ETF(511520.SH)净流出5.66亿元、银华日利ETF(511880.SH)净流出5.12亿元 [3] 连续资金流向 - 近期连续净流入的ETF基金有164只,居前的为香港证券ETF(28天)累计净流入135.25亿元、港股通互联网ETF(23天)累计净流入147.87亿元、港股通创新药ETF(20天)累计净流入41.03亿元、红利低波100ETF(18天)累计净流入1.73亿元、恒生科技ETF龙头(18天)累计净流入8.66亿元 [5] - 香港证券ETF近28天加速流入,累计流入135.25亿元,基金规模快速增长至282.67亿元 [5] - 连续净流出的ETF基金有264只,居前的为中证A500ETF(45天)累计净流出29.80亿元、A500ETF(36天)累计净流出26.73亿元、A50ETF(34天)累计净流出4.86亿元、中证A500ETF摩根(33天)累计净流出16.59亿元、中证A500ETF景顺(33天)累计净流出42.42亿元 [7] - A500ETF近36天加速流出,累计流出26.73亿元,基金规模快速下降至39.87亿元 [7] 中期资金动向 - 近5天累计净流入超过1亿元的有106只,金额居前的为科创债ETF嘉实净流入39.23亿元、可转债ETF净流入38.52亿元、30年国债ETF净流入36.32亿元、港股通非银ETF净流入34.64亿元、上证50ETF净流入29.76亿元 [9] - 科创债ETF嘉实近5天资金大幅净流入,基金规模快速增长至198.86亿元 [9] - 近5天累计净流出超过1亿元的有113只,金额居前的为科创50ETF净流出80.94亿元、银华日利ETF净流出61.10亿元、华宝添益ETF净流出47.83亿元、科创芯片ETF净流出32.59亿元、芯片ETF净流出26.13亿元 [10] - 科创50ETF近5天资金大幅净流出,基金规模快速下降至835.27亿元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