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界汽车
搜索文档
鸿蒙智行:智界汽车跨年购置税补贴延期
第一财经· 2025-11-06 20:30
促销政策 - 鸿蒙智行宣布智界汽车跨年购置税补贴政策延期至2025年12月1日24点 [1] - 政策适用于在截止日期前完成智界R7和智界新S7大定锁单并确认交付方案的客户 [1] - 购置税补贴金额最高可达15000元 [1]
【新能源周报】新能源汽车行业信息周报(2025年10月27日-11月2日)
乘联分会· 2025-11-04 16:43
行业核心动态 - 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高速增长,前三季度新能源商业车险保费收入达1087.9亿元,同比增长36.6%,预计全年保费将达2000亿元左右,增速超30%[11][16][17] - 中国汽车出口表现强劲,上海外港海通码头前三季度汽车出口量达110.9万辆,创历史新高,航线覆盖全球131个国家和地区的289个港口[10] - 汽车制造业利润稳步提升,1-9月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3.4%,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53732.0亿元[13] -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主管部门拟将“半固态电池”统一命名为“固液电池”,多家车企公布量产时间表,如上汽计划2026年量产,长安和比亚迪计划2027年量产装车[9] - 锂电行业受益于储能需求爆发,前三季度电池行业89家公司营收合计7796亿元,同比增长13.50%,归母净利润合计682亿元,同比增长32.86%,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达55.41%[21] 区域产业表现 - 安徽省汽车产业优势显著,前三季度汽车产量240.44万辆,位居全国第一,同比增长31.64%,占全国总产量的10%,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21.63万辆,同样位居全国首位[12] - 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迅速,今年前三季度总产量达75.2万辆,同比增长56.3%[18] - 广东省汽车产量出现下滑,前三季度汽车产量208.84万辆,同比增长-44.7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73.02万辆,同比增长-67.97%[12] 技术与产能建设 - 充电技术迈向超充时代,特来电发布6款充电网新产品,包括百兆瓦超充站,比亚迪计划2026年加快兆瓦闪充桩建设,实现“闪充5分钟,畅行400公里”[25][50][51] - 国内首个汽车芯片标准验证平台在深圳投入使用,具备30余项汽车芯片标准的验证试验能力,标志着车规级芯片质量验证能力迈上新台阶[16] - 多个重大锂电池项目开工,楚能新能源襄阳70GWh锂电池项目开工,国轩高科斯洛伐克电池超级工厂项目正式启幕,规划产能20GWh,计划2026年试生产[18][22] 政策与标准动向 - 多项充电基础设施标准更新发布,国家能源局批准NB/T33001-2025等新标准,将于2026年3月28日正式实施[26] - 多地出台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如浙江三门县发布充电基础设施补助方案,深圳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于10月28日停止实施,海南调整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要求新车注册登记地为海南省[27][28][34][35] - 中国与东盟首次明确在制定自身标准时可考虑参考对方标准,优先推进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标准合作,促进区域一体化市场建设[15] 企业战略与合作 - 华为鸿蒙智行全系交付突破100万台,仅用时43个月[13] - 车企全球化布局加速,小鹏汽车进驻波罗的海三国及柬埔寨市场,赛力斯计划2026年前在欧洲、中东等地设立100家体验中心[43][45] - 产业链合作深化,江汽集团与宁德时代签署深化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先进动力电池产品及开拓海外市场[44] - 换电模式推广取得进展,蔚来换电突破9000万次,日均换电单量突破10万次,广汽埃安将换电功能首次下放到10万级车型[44][48] 企业财务与市场表现 - 赛力斯集团拟在香港上市,每股最高发行价131.50港元,其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05.3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12亿元,同比增长31.56%[43][50] - 小米汽车10月交付量超过40000台,交付周期再次缩短,YU7车型有望较原定提前10周[53][55] - 吉利银河成为最快年销百万的新能源品牌,1-10月累计销售1002461辆,10月单月销量127476辆,同比增101%,七款车型月销均破万[55] 新车上市信息 - 多款新能源车型集中上市,覆盖不同价格区间,包括极氪7X(限时售价21.98万起)、阿维塔12四激光版(限时置换价25.99万起)、腾势N8L(售29.98万起)等中高端车型[57][61][64] - 入门级市场选择丰富,如长安Lumin宝藏版(宝藏惊喜价4.79万起)、银河星耀6(上市限时指导价6.88万起)等[80][83] - 新车型续航里程显著提升,如丰田计划2027年搭载的固态电池续航可达约1199公里,日产全固态电池目标续航800-1000公里[47][50]
奇瑞汽车(09973) - 未经审核之二零二五年十月销量
2025-11-02 18:39
业绩总结 - 2025年10月五大品牌总销量263,466辆,同比增2%[3] - 2025年1 - 10月五大品牌累计销量2,143,264辆,同比增12%[3] - 2025年10月新能源销量103,010辆[3] - 2025年10月出口销量120,521辆[3] 各品牌表现 - 2025年10月奇瑞品牌销量169,696辆,同比增3%,累计增8%[3] - 2025年10月星途品牌销量9,494辆,同比降43%,累计降13%[3] - 2025年10月捷途品牌销量59,073辆,同比降6%,累计增18%[3] - 2025年10月iCAR品牌销量12,393辆,同比增78%,累计增59%[3] - 2025年10月智界品牌销量12,810辆,同比增73%,累计增145%[3] 数据说明 - 公告所披露数字未经审计,可能须调整及最终确认[4]
奇瑞汽车(09973) - 未经审核之二零二五年九月销量
2025-10-02 12:28
业绩总结 - 2025年9月五大品牌总销量255,584辆,同比增约9%[3] - 2025年1 - 9月五大品牌累计销量1,879,798辆,同比增14%[3] - 2025年9月新能源销量83,498辆[3] - 2025年9月出口销量131,374辆[3] 各品牌表现 - 2025年9月奇瑞品牌销量169,580辆,同比增12%[3] - 2025年9月星途品牌销量10,802辆,同比降31%[3] - 2025年9月捷途品牌销量56,586辆,同比降6%[3] - 2025年9月iCAR品牌销量10,734辆,同比增107%[3] - 2025年9月智界品牌销量7,882辆,同比增213%[3] 数据说明 - 公告所披露数字未经审计,可能须调整及最终确认[4]
从起了大早到赶上大集,奇瑞汽车新能源战略全面加速
第一财经· 2025-09-28 10:51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2024年发布十款全新车型中九款为新能源车型 新能源汽车占比持续提升[1] - 公司启动"新能源不客气"战略目标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矩阵布局实现销量爆发式增长[2] - 公司坚持"油电协同 优势融合"产品策略 构建多品牌差异化矩阵覆盖混动 增程 纯电等多条技术路线[3] 财务表现 - 2022至2024年营收从926.18亿元增至2698.97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70.7% 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至143.34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57.1%[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从去年同期的549亿元增至682亿元 增幅达24%[3] - 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占比从2023年4.9%快速提升至2024年21.9% 2025年第一季度达到27.3%[3] 技术突破 - 公司发布新能源技术"三驾马车" 启动混动技术开源计划 推动行业从封闭竞争转向协同创新[4] - 高性能混合动力发动机拥有领先业界的热效率 增程式电动汽车发动机油电转换效率达到3.7度/升 电混DHT纯电模式最高机械效率位列全球前列[5] - 展示全自研固态电池 能量密度大于等于400WH/kg 容量大于等于20Ah[9] 产品与品牌布局 - 旗下五大乘用车品牌2024年新车型中新能源车型占九成[6] - 成功推出iCAR品牌和智界品牌 星途品牌下星纪元序列 奇瑞品牌和捷途品牌下风云和山海序列[6] - 风云A9L月销过万 捷途山海L7 PLUS上市24小时订单超2.7万[6] - iCAR V23今年1-8月销量39,979辆 连续8个月位列新能源方盒子细分市场前三甲[7] - 智界汽车投入超百亿专项资金和超5000名研发人力[7] 智能化发展 - 计划将IPO募集资金25%用于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研发 其中10%用于电动化技术 15%用于辅助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8] - 2025年底前实现全品牌车型智能驾驶系统覆盖 包括燃油 混动及纯电动车型[9] - 2023年配备辅助驾驶系统车辆占比达43.8% 显著高于31.0%全球平均水平 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49.6%[10] - 2025年起全品牌全系车型搭载"猎鹰辅助驾驶" 至年底将超过30款[10] 市场表现 -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65%[1][2] - 2024年成为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中唯一一家新能源汽车销量 燃油车销量 中国市场销量及海外市场销量较2023年均增长超过25%的乘用车公司[2] - 2024年中国乘用车销量较2023年增长56.0%[2] 资本运作与全球化 - 2025年9月25日港股上市 开盘上涨11.22% 市值逼近2000亿港元[1] - 计划将IPO募集资金20%用于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全球化策略[8] - 2025年3月进入"出海战略3.0"时代 实现从产品贸易到标准 生态输出的全维度升级[10] - 在德国 西班牙 巴西 墨西哥及马来西亚等地设立研发机构 在马来西亚 巴西 西班牙 印尼 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建立生产基地[11] 未来规划 - 2025年计划推出60多款新车型和新版本乘用车 涵盖轿车及SUV 包括燃油车及电动车[11] - 提出智驾四大平权:油电平权 全球平权 场景平权和城乡平权[10]
市值近2000亿,芜湖今年最大IPO诞生
36氪· 2025-09-28 08:12
公司IPO与市场表现 - 奇瑞汽车于2024年9月25日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9973.HK,发行价30.75港元,为发行价上限,募资91.45亿港元,有望成为2025年最大的港股车企IPO [4] - 上市首日股价高开近10%,报收34港元,市值达1964亿港元,近2000亿港元 [5] 公司财务与运营业绩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926.18亿元增长至2698.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70.7%;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长至143.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57.1% [6] - 2024年海外市场收入达1008.97亿元,占总营收的37.4%;2024年1-8月出口汽车79.88万辆,同比增长10.8%,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第一的位置 [6] - 2024年总销量为229.5万辆,其中114万辆销往海外,海外销量超越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出口54.8万辆,稳居中国整车出口企业第一名 [9] 公司发展历程与里程碑 - 公司起源于1997年在安徽芜湖成立的“小草房”,1999年第一辆汽车下线,标志着其具备独立生产能力 [8] - 2001年“风云”轿车上市,凭借高性价比和可靠质量获得市场欢迎;同年推出的奇瑞QQ累计销量超140万辆,使公司成为首个迈进“汽车百万俱乐部”的自主品牌 [9] - 2005年首次出口汽车,为后续海外拓展奠定基础 [9] 公司股权结构与资本运作 - 公司早期股权集中在芜湖国资手中,主要股东为芜湖财政局和芜湖经开区建投 [14] - 2019年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以约144.5亿元获得奇瑞汽车18.5185%股权及奇瑞控股30.99%股权 [14] - IDG资本于2023年和2024年初两次投资奇瑞,并在国际技术合作、欧洲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赋能 [15] - 2022年,青岛五道口转让部分股权,其持有奇瑞及奇瑞控股的比例分别降至1.96%和4.96%,而IDG资本持续持有 [17] 地方国资角色与产业影响 - 芜湖投资控股作为单一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21.17%,按1964亿港元市值计算,其持股市值超400亿港元 [19][20] - 公司发展带动芜湖汽车产业生态形成,2023年奇瑞新能源二期工厂在芜湖开工,总投资100亿元,投产后可年产30万辆新能源汽车 [22] - 2024年公司与华为合作打造智界汽车生产超级工厂,进一步强化芜湖在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的地位 [22] - 芜湖市已将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首位产业,目标到2027年该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 [23]
港股,新机会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9-25 20:51
上市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5日港交所挂牌上市 股价大幅上涨超过13% 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港元 收盘报31.92港元/股 [1] - 今开34.200港元 昨收30.750港元 最高34.980港元 最低31.720港元 成交量7827万股 成交额26.00亿港元 换手率3.38% 市盈率(TTM)10.57 总市值1841亿港元 [2] - 以招股价上限30.75港元/股定价 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 成为年内港股市场规模最大车企IPO [4] 募资用途与战略规划 - 募集资金净额重点投向多个领域:研发不同车型版本乘用车以扩大产品组合 未来1-3年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研发 未来1-4年海外市场拓展及全球化策略执行 未来1-4年安徽芜湖生产设施提升 以及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4] - 构建覆盖全细分市场的五大品牌矩阵:奇瑞品牌锚定主流市场 捷途专注旅行场景 星途深耕豪华领域 iCAR聚焦年轻电动化需求 智界发力高端智能赛道 实现从大众消费到高端科技、传统燃油到新能源的多维覆盖 [6] 财务业绩与运营数据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从926.18亿元跃升至2698.97亿元 同期净利润由58.06亿元增至143.34亿元 [7]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682.23亿元 同比增长24.25% 净利润47.26亿元 同比增长90.87% [7] - 集团8月销售汽车24.27万辆 同比增长14.6% 其中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23.08万辆 同比增长12.3% 集团销售新能源汽车7.12万辆 同比增长53.1% 出口汽车12.95万辆 同比增长32.3% 连续4个月出口突破10万辆 [7] - 1-8月集团累计销售汽车172.7万辆 同比增长14.5% [7] 投资者结构与上市背景 - IPO引入13名基石投资者 总共认购价值5.87亿美元(约45.73亿港元)发售股份 包括国资基金璟泉善瑞认购14.80亿港元 高瓴旗下HHLR认购6000万美元 上海景林认购5500万美元 地平线机器人认购4000万美元 以及晶合集成、国轩高科、星宇股份等产业链企业参与 [6] - 自2004年起多次探索上市路径 受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制约未能如愿 此次成功赴港IPO终于叩开资本市场大门 [6] 行业转型与战略方向 - 需要借上市之机加速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转型步伐 以保持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8]
奇瑞港股上市,市值近2000亿港元!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5 11:14
上市表现 - 公司于9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股份代号9973 开盘价34.2港元/股 较招股价上涨11.22% 市值达1972亿港元 [2] - 开盘后股价继续上涨 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港元 截至10时30分股价为33.94港元/股 涨幅10.37% [2] - 全球发售2.97亿股H股 以招股价上限30.75港元定价 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 成为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最大车企IPO [3] IPO认购情况 - 市场反应热烈 孖展超购逾238倍 认购额近2200亿港元 [3] - 引入13家基石投资者 包括高瓴HHLR 上海景林 黄山建投 地平线Horizon Together 国轩高科等 合计认购5.87亿美元(约45.73亿港元) 占发售总量50% [3] 财务业绩 - 营业收入从2022年926.18亿元增长至2024年2698.97亿元 净利润从2022年58.06亿元增长至2024年143.34亿元 [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682.23亿元 同比增长24.25% 净利润47.26亿元 同比增长90.87% [4] - 毛利率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13.8% 16.0% 13.5% 2025年第一季度为12.4% [5] 业务运营 - 公司旗下拥有5个品牌 包括奇瑞 捷途 星途 iCAR 以及与华为联手打造的智界 [4] - 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0% [4] - 自2003年起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 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累计销量超1300万辆 [4] - 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收入占比达到40% [4] 财务状况与资金用途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93%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88% 截至2025年7月31日现金储备为418亿元 较2024年底627亿元有所减少 [5] - IPO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展乘用车产品序列 研发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 推动全球化战略 升级芜湖生产基地及补充营运资金 [5]
市值近2000亿,芜湖今年最大IPO诞生
投中网· 2025-09-25 10:53
IPO概况与市场表现 - 奇瑞汽车于9月25日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9973 HK,发行价为30.75港元,为发行价上限 [3] - 此次IPO募资91.45亿港元,有望成为2025年最大的港股车企IPO [3] - 上市首日股价高开近10%,报收34港元,市值达1964亿港元,接近2000亿港元 [4] 财务业绩与增长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926.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698.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70.7% [5] - 净利润从2022年的58.0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43.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7.1% [5] - 2024年海外市场收入达到1008.97亿元,占总营收的37.4% [5] - 2024年总销量为229.5万辆,其中海外销量为114万辆 [9] 市场地位与出口表现 - 2025年1-8月,奇瑞出口汽车79.88万辆,同比增长10.8%,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第一的位置 [5] - 2025年上半年,奇瑞汽车以54.8万辆的出口销量稳居中国整车出口前十名企业榜首,持续超越比亚迪 [9] - 公司被誉为中国汽车“出口之王” [5][9]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起源于1997年在安徽芜湖的荒滩上建立的“小草房” [6][7] - 1999年第一辆汽车下线,标志着公司具备独立生产能力 [7] - 2001年推出的奇瑞QQ累计销量超140万辆,使公司成为首个迈进“汽车百万俱乐部”的自主品牌 [8] - 2005年首次出口汽车,为后续海外拓展奠定基础 [9] 股权结构演变与关键投资方 - 早期股权集中在芜湖当地国资手中,主要股东为芜湖财政局和芜湖经开区建投 [14] - 2019年,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企业通过两笔交易共计花费约144.5亿元获得奇瑞汽车和奇瑞控股的部分股权 [14] - IDG资本在2023年和2024年初两次投资奇瑞,并在国际技术合作、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赋能 [14] - 截至IPO,芜湖投资控股作为单一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21.17% [18] 对地方产业的影响 - 按1964亿港元市值计算,芜湖国资持有的21.17%股权对应市值超400亿港元 [20] - 奇瑞的发展带动了芜湖汽车产业链的集聚,例如2023年总投资100亿元的奇瑞新能源二期工厂开工,可年产30万辆新能源汽车 [20] - 2024年,奇瑞与华为合作打造智界汽车生产超级工厂,强化了芜湖在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的地位 [20] - 芜湖市已将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首位产业,力争到2027年该产业突破万亿元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