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界S7
icon
搜索文档
至境L7杀到 别克“反击”新势力
北京商报· 2025-09-29 21:28
在燃油车时代,轿车市场是众多车企争夺的主战场之一,包括君越、帕萨特、雅阁等众多合资品牌车型 占据中国轿车市场份额。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崛起,造车新势力们凭借"用户思维+快速迭代"的打法, 建立了"智能化、年轻化"的品牌认知,新能源轿车市场"激战"升温。其中,小米SU7、智界S7、小鹏 P7、蔚来ET7等一系列车型的上市,也逐步开始攻入合资盘踞的轿车腹地。在外界看来,市场格局变化 下,上汽通用别克以至境L7杀入轿车市场,对垒众多新势力造车品牌,这场仗并不好打。 对于这场反击,至境L7也是变化打法。从车身尺寸来看,至境L7是长宽高分别为5032毫米×1952毫米 ×1500毫米,定位C级中大型轿车。然而,从价格上来看,至境L7已杀入B级车市场价格区间。此外, 至境L7选择以增程市场切入,搭载"真龙"增程系统,该系统采用252kW增程单电驱,匹配1.5T混动专用 发动机、峰值功率100kW发电机,百公里综合能耗低至0.5升。在续航里程上,至境L7纯电续航达302公 里,综合续航里程达1420公里。同时,"真龙"增程系统支持130kW快充,18分钟补能30%—80%。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混合动力车型销量达346万辆 ...
奇瑞IPO市值超越小鹏,“油电混合”是最大底气,高端难题待解
36氪· 2025-09-26 09:30
今年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 IPO 来了。 9 月 25 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奇瑞")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以 30.75 港元/股的招股价上限定价,募资规模达 91.4 亿港元,为年内港股车企 IPO 划下浓重一笔。 截至当日收盘,奇瑞股价报 31.92 港元/股,涨幅为 3.8%,市值高达1841亿港元,在港股相较于小鹏汽车略高(1648亿港元),略低于吉利汽车(1866亿港 元)、理想汽车(2059亿港元)。 | 球發售項下發售股份數目 : 297,397,000股H股(視乎超額配股權 | | --- | | 行使與合而定) | | 香港發售股份數目 : 29,739,700股H股 | | 國際發售股份數目 : 267,657,300股H股(視乎超額配股權行 | | 使與合而定) | | 最終發售價 : 每股H股30.75港元,另加1.0%經紀佣 | | 金、0.0027%證監會交易徵費、 | | 0.00015%會財局交易徵費及 | | 0.00565%香港聯交所交易費 | | (須於申請時以港元繳足, | | 多繳股款可予退還) | | 面值 : 每股H股人民幣1.00元 股份代號 : ...
每卖5辆中国车就有1辆奇瑞,港股巨人也偏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21:18
以下文章来源于一见Auto ,作者何煦阳 一见Auto . 汽车竞争中的野心、方法论与新秩序。21世纪经济报道旗下汽车报道品牌。 记者丨 何煦阳 编辑丨张明艳 图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敲响的港交所钟声,回荡着奇瑞汽车二十余年的风雨兼程。 2025年9月25日,奇瑞汽车成功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9973.HK,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 成 为港股市场2025年以来最大车企IPO。 奇瑞汽车开盘表现亮眼。以34.2港元/股开盘,较30.75港元的发行价上涨11.22%,市值一度突 破2000亿港元。截至收盘,奇瑞汽车股价为31.92港元/股,市值回落至1841亿港元,仍展现出 资本市场对奇瑞汽车的认可。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自2003年起,奇瑞已连续22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出口第 一",这一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也成为其在港股获得近2000亿港元估值的关键差异化长板。 但光环之下,奇瑞的"偏科"现象也不容忽视。 2025年第一季度,奇瑞乘用车收入中燃油车占比超过六成,新能源转型任重道远;智驾路 线历经"全栈自研"到"自研+合作"的多次摇摆;研发投入占比仅3.3%,远低于比亚迪的 8 ...
“偏科”巨人港股涅槃:奇瑞21年的上市突围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8:38
IPO概况与市场表现 - 奇瑞汽车于2025年9月25日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代码9973 HK,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是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最大规模的车企IPO [1] - 公司股票以34.2港元开盘,较30.75港元的发行价上涨11.22%,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港元,收盘报31.92港元,市值为1840.90亿港元 [1] - 2024年,公司成为中国前十大乘用车企中增速最快的品牌,也是全球前二十乘用车企中唯一在新能源、燃油车、国内外市场均实现同比超25%增长的企业 [1] 海外市场竞争力 - 海外市场是公司的核心优势,2024年中国汽车总出口586万辆,公司海外销量达114.5万辆,相当于全球每卖出5辆中国车就有1辆来自奇瑞 [2] - 公司自2003年起已连续22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2] - 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海外销售收入分别为291.5亿、745.3亿、978.7亿、196.4亿元人民币,占乘用车收入比例稳定在近40%,2023年占比达49.3% [4] - 俄罗斯是公司重要的海外市场,2023年来自俄罗斯市场的收入达405亿元,2024年增至459亿元 [4] - 2024年,公司在欧洲、南美和中东及北非地区的销量位列中国自主品牌第一,在北美及亚洲(中国除外)销量位列第二,全球累计销量超过229.5万辆,同比增长49.4%,增速位居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之首 [4] 财务状况与成本控制 - 公司费用控制严格,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行政、研发、财务四大费用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3.2%、1.7%、3.3%、1.3%,合计仅9.5%,低于比亚迪的13.7%和吉利的11.44% [6] - 公司整体毛利率长期低于行业主流水平(15%-25%),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整体毛利率分别为13.8%、16%、13.5%、12.4% [7]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2.4%,显著低于比亚迪的20.1%、吉利的15.9%和长城的17.84% [7] 销售模式与渠道策略 - 公司采用“薄利多销”和渠道为王的策略,经销商网络从2022年的3901个增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6621个 [8] -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经销商渠道,2025年第一季度通过经销商实现的收入占比超90%,2022年至2024年占比均在84.5%以上 [8] - 为激励经销商,公司客户销售返利长期维持高位,2023年达56.6亿元 [9] 业务结构与转型挑战 - 公司对燃油车依赖度高,2025年第一季度燃油车收入占比仍超六成,达63.0% [10] - 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新能源车收入占比分别为13.2%、4.9%、21.9%、27.3%,尚未突破50%,而2025年8月国内新能源市场渗透率已达55.3% [10] - 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盈利能力弱,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毛利率分别为-2.6%、-5.7%、0.4%、0.1%、5.7%,2025年第一季度虽提升至5.7%,仍远低于同期燃油车14.4%的毛利率 [11][12] - 公司研发投入相对不足,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9%、4.1%、3.4%、3.3%,远低于比亚迪2025年第一季度8.3%的研发费用率 [13] 战略调整与转型举措 - 公司进行品牌整合,成立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艾虎、风云、QQ四大事业部,iCAR、智界和捷途保持独立运营,以解决品牌散乱、定位重叠的问题 [17] - 在智能化领域,公司将雄狮科技、大卓智能与研发总院相关业务整合成立“奇瑞智能化中心”,转向“资源整合优先量产”的策略 [18] - 公司采取“插混与纯电两腿并行”的新能源转型策略,插混汽车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6%提升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17.5% [18]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新能源车收入达186.7亿元,占比提升至30.3% [19] - 公司将智界品牌作为高端化的战略重点,与华为成立“智界新能源公司”,实现独立运作,智界S7和R7在预售阶段获得5.2万辆小定,正式上市后24小时内大定突破1万辆 [19] 募资用途与未来方向 - 公司IPO募资的91.4亿港元将主要用于:35%用于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25%用于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研发;20%用于拓展海外市场;10%用于提升芜湖生产设施;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21]
不造车的华为,手握100万辆车的销售命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1:04
华为汽车业务战略演进 - 华为通过鸿蒙智行模式深度介入汽车行业 覆盖15万至百万级价格区间 技术已渗透超百万辆智能汽车[7] - 合作品牌包括问界 智界 享界 尚界和尊界 销售渠道采用统一规范的鸿蒙智行用户中心[6][8][14] - 2023年成立AITO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 由华为主导端到端管理 强化销售服务控制权[13] 渠道建设与管控 - 鸿蒙智行用户中心采用标准化运营 包括选址 视觉标准和流程规范 甚至细节如展厅植物摆放都需符合规定[6][24] - 门店类型多样 包括直营店 智能生活馆和授权用户中心 功能涵盖展示 销售 交付及售后[17][21] - 华为全面掌控门店运营 制定人员工资 绩效和销售政策 经销商主要承担资金和场地投入[22] 销售表现与市场拓展 - 问界1-6月销量达15.36万辆 问界M9一季度销量2.3万辆 同比增长117.83%[8][17] - 智界品牌连续三个月销量过万辆 尚界H5价格区间15.98-19.98万元 门店未开业已日均接待超30组客户[4][8][17] - 通过翻牌豪华品牌展厅快速扩张服务网络 3-6月全国出现一批由宝马 奔驰等改造的用户中心[17] 合作模式演变 - 从早期与赛力斯分管销售渠道导致权责分离 调整为华为主导的销服一体化模式[12][14] - 新品牌如智界 享界由华为从零主导建设专属用户中心 享界计划年底前建成数十家专网中心[14][18] - 华为将"界"字商标转让给合作车企 强化"不造车"定位 目标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Tier 1供应商[29][30] 产品定义与用户体验 - 华为基于消费电子经验强化产品定义能力 如问界M9挥手开启前备箱功能解决用户真实痛点[25] - 销售话术侧重场景营销而非参数堆砌 强调鸿蒙座舱流畅性和智能驾驶便捷性[24] - 所有一线人员须经华为面试认证 门店配备专业咖啡机和咖啡师以提升体验标准[24][25] 内部业务结构调整 - 车BU独立运作后成立引望 定位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 合作伙伴包括长安 东风 比亚迪等[30][31] - 鸿蒙智行与引望存在潜在竞合关系 广汽正探索介于两者之间的合作模式[31] - 华为通过技术迁移专注于智能驾驶 座舱等增量部件 避免重资产的整车制造[30][32]
手握100万辆车销售命脉:华为不造车,如何卖好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8:1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焦文娟 9月上旬,上海一家尚界用户中心尚未正式开业,但店内已至少有 7 名销售人员在岗随时准备接待闻讯而来的顾客。 这家由捷豹路虎展厅翻新而来的门店,紧邻奥迪,此刻正经历着与往日截然不同的关注度——在尚界H5车型上市前,门店最多 曾一天接待超30组前来看车的客户。 在鸿蒙智行的"专网渠道"建设中,除了问界外,尚界是最先开始行动的。据《21汽车·一见Auto》了解,今年4月初,在尚界品牌 正式官宣亮相前半个月,有经销商已经收到相关渠道信息。相比之下,享界用户中心仍在筹备,而智界用户中心目前仅武汉一 家门店投入运营。 合作模式的升级正进一步强化华为在销售端的管理权限。有知情人士告诉《21汽车·一见Auto》,门店合作方为传统经销商,但 选址、视觉标准和运营流程均遵循鸿蒙智行统一规范。 有经销商对《21汽车·一见Auto》表示,根据鸿蒙最新要求的布局,展车从原本45度角朝向门口调整为面对面摆放,"这样从客户 视角来看,走进展厅就能看到所有的车头,会有一种被迎接的感觉。"上述渠道商举例称,为了让用户走进展厅就能感受到华为 的服务,即便是展厅入口陈列的蝴蝶兰,其颜色、朝向甚至枝数也须符合鸿蒙的规定 ...
调查|手握100万辆车销售命脉:华为不造车 如何卖好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8:1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焦文娟 9月上旬,上海一家尚界用户中心尚未正式开业,但店内已至少有 7 名销售人员在岗随时准备接待闻讯而来的顾客。 这家由捷豹路虎展厅翻新而来的门店,紧邻奥迪,此刻正经历着与往日截然不同的关注度——在尚界H5车型上市前,门店最多 曾一天接待超30组前来看车的客户。 在鸿蒙智行的"专网渠道"建设中,除了问界外,尚界是最先开始行动的。据《21汽车·一见Auto》了解,今年4月初,在尚界品牌 正式官宣亮相前半个月,有经销商已经收到相关渠道信息。相比之下,享界用户中心仍在筹备,而智界用户中心目前仅武汉一 家门店投入运营。 合作模式的升级正进一步强化华为在销售端的管理权限。有知情人士告诉《21汽车·一见Auto》,门店合作方为传统经销商,但 选址、视觉标准和运营流程均遵循鸿蒙智行统一规范。 在入局汽车业之前,华为曾步履维艰。2019年车BU成立时,传统车企警惕"灵魂论",华为的深度合作伙伴只有赛力斯。如今, 车企们视华为为逆天改命的良方。目前,华为的朋友圈已集结八大国有车企,合作伙伴扩展到自主、合资、外资车企。 目前,鸿蒙智行覆盖15万级至百万级市场,掌握了93万辆车的"卖车命门",算上Hi模式和零 ...
21调查|手握100万辆车销售命脉:华为不造车,如何卖好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8:09
华为汽车业务渠道模式的演变 - 合作模式升级强化了公司在销售端的管理权限,门店选址、视觉标准和运营流程均遵循鸿蒙智行统一规范[1] - 渠道策略经历了从“分”到“合”再走向“分”的三个阶段,反映出话语权的调整节奏[9] - 初期华为与赛力斯两套门店体系并行,导致权责分离和用户体验问题[7] - 随着问界被纳入鸿蒙智行,渠道逐步整合,公司对销售、交付与售后环节的控制力增强[9][10] - 目前渠道形态包括华为直营店、授权体验店以及鸿蒙智行用户中心,并根据在售品牌数量分为“两界店”至“五界店”[10][12] 鸿蒙智行标准化运营体系 - 公司构建了高度标准化的用户接触体系,对门店运营细节有严格规定,例如展车必须面对面摆放以营造迎接感[2] - 展厅内细节如蝴蝶兰的颜色、朝向和枝数也须符合鸿蒙的规定[2][15] - 所有一线面客人员须经公司面试认证后方可上岗,培训标准持续迭代[15] - 销售话术重点从参数堆砌转向场景营销,旨在让用户感知鸿蒙座舱的流畅和智能驾驶的便捷[13] - 门店被要求配备商用多头咖啡机与专职咖啡师,以确保出品稳定和用户体验[15] 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合作拓展与产品定义 - 公司朋友圈已集结八大国有车企,合作伙伴扩展到自主、合资、外资车企[2] - 鸿蒙智行覆盖15万级至百万级市场,技术已渗透进超百万辆智能汽车[2] - 产品定义核心在于消费电子业务中已验证的“用户思维”,强调端到端的IPD流程[16] - 公司能成功切入高端市场的关键在于其更懂中国中产阶级的需求,例如问界M9设计了挥手开启前备箱的功能[16] - 8月开始,公司与智界和享界的合作模式升级,角色深化为“品牌共建者和主导者”[17] 华为汽车业务的战略定位与内部调整 - 公司最终目标并非成为整车厂,而是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博世”,专注于提供全栈解决方案[21] - 2023年鸿蒙智行的成立被视为对“不造车”定位的明确回应,并与车BU形成业务区隔[19] - 公司已逐步将“界”字商标转让给合作车企,彻底切割品牌所有权以强化“不造车”定位[20][21] - 内部存在竞合关系,鸿蒙智行与引望(原车BU)有走向“竞合”的趋势[21][22] - 广汽与华为正在探索一种介于鸿蒙智行与引望之间的合作模式,意味着未来技术方案应用更灵活[22] 渠道建设的最新进展与销售表现 - 鸿蒙智行用户中心加速建设,问界、智界等车型同展厅销售,实现“销交服”一体化[9] - 通过翻牌宝马、奔驰、奥迪等豪华品牌展厅,公司以较低成本、较快速度拓展了服务网络[11] - 今年一季度问界M9累计销量2.3万辆,同比增长117.83%;智界品牌也连续三个月销量过万辆[10] - 智界和享界开始筹备建设独立用户中心,重点瞄准下沉市场以“查漏补缺”[11] - 尚界渠道筹备已久,在品牌官宣前就已协商渠道建设,部分经销商在推进尊界品牌单独展厅[11]
暗盘涨超8%!这家汽车巨头,赴港上市
证券时报· 2025-09-25 06:55
9月24日,赴港上市的奇瑞汽车结束招股,目前已进入暗盘阶段,暗盘显示,奇瑞汽车上涨超8%,总市值已逼近2000亿港元。 | 35.000 今 开 33.300 33.380+ 最高 | | --- | | 30.800 昨 收 30.750 +2.630 +8.55% | | 成交额 2.79亿 市盈率TTM 10.99 总市值 · 1925.10亿 | | 成交量 851.59万股 市盈率(静) 12.50 总股本 | | 换手率 0 0.37% 市净率 1 6.64 流通值 1 772.21亿 | | 52周最高 35.000 委 比 31.22% 流通股 23.13亿 | | 52周最低 30.800 量 比 = 振 幅 13.66% | | 35.000 股息TTM 历史最高 | | 历史最低 30.800 股息LFY == 股息率LFY | | 平均价 32.780 每 手 手 100股 beta系数 () 100股 | 招股书显示,以2024年的全球乘用车销量计算,奇瑞汽车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和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 奇瑞汽车最早曾在2004年尝试IPO,后续又有多次尝试,但始终未能如 ...
暗盘涨超8%!这家汽车巨头,赴港上市!
证券时报· 2025-09-24 23:01
9月24日,赴港上市的奇瑞汽车结束招股,目前已进入暗盘阶段,暗盘显示,奇瑞汽车上涨超8%,总市值已逼近2000 亿港元。 招股书显示,以2024年的全球乘用车销量计算,奇瑞汽车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和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 司。 奇瑞汽车最早曾在2004年尝试IPO,后续又有多次尝试,但始终未能如愿,直到此次赴港上市,奇瑞汽车终于圆了上 市梦。 连续22年出口第一 | 33.380+ 最高 高 35.000 今 开 33.300 | | --- | | +2.630 +8.55% - 最 低 - 30.800 昨 收 - 30.750 | | 成交额 2.79亿 市盈率TTM 10.99 总市值 · 1925.10亿 | | 成交量 851.59万股 市盈率(静) 12.50 总股本 57.67亿 | | 换手率 2 0.37% 市净率 1 6.64 流通值 1 772.21亿 | | 52周最高 35.000 委 比 | | 52周最低 30.800 量 比 | | 历史最高 35.000 股息TTM | | 历史最低 30.800 股息LFY | | 平均价 32.780 每 手 手 3 100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