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比亚迪唐
icon
搜索文档
电厂 | 独家:前比亚迪腾势品牌负责人赵长江加入智界 担任营销总经理
新浪财经· 2025-11-26 15:29
11月26日,电厂从三个信源了解到,前比亚迪腾势品牌总经理、腾势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已经加入奇瑞汽车和华 为合作的品牌智界汽车,担任营销总经理一职。 在智界,赵长江担任营销总经理一职。但是他目前仍以个人身份参加公开活动,11月23日于深圳举行的2025年IDEA大 会上,他以个人身份出席了其中一个活动环节。 今年8月7日,智界汽车宣布智界品牌正式进入2.0阶段。在新的阶段,智界将投入超百亿元,增加至5000人研发团队以 强化技术。此外,智界新能源公司成立后,产销服将一体化独立运作。由此,奇瑞汽车将智界列为"第一优先战略项 目"。 今年10月24日,赵长江通过个人社交媒体确认离职,结束在比亚迪长达16年的任职生涯。从比亚迪离职前,他是腾势 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今年7月,他才从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调任腾势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和他对调的 是原腾势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李慧。 自独立运作后,智界品牌一直在招募人才。此前曾有传言称前荣耀手机CEO赵明将加入智界担任CEO一职——这一岗 位长期空缺,不过赵明否认了该传言,并确定"不会加盟"。在智界S7上市前,奇瑞任命余久锋为智界品牌新任总经 理,他从菲亚特加入奇 ...
smart #5插混版上市,能否挽回3位数的月销量?
观察者网· 2025-11-04 13:46
产品发布与定价 - smart品牌首款插电混动SUV 5 EHD超级电混正式上市,新车指导价为18.99万至23.99万元 [1] - 叠加现金优惠及意向金权益后,新车限时售价为16.99万元起 [1] - 作为品牌旗下尺寸最大的车型,5定位为中型SUV [3] 技术规格与性能 - 混动版本搭载吉利集团的雷神电混2.0技术,拥有3档DHT变速机构 [3] - 配备1.5T四缸混动专用发动机,官方CLTC工况百公里亏电油耗为4.4升 [5] - 提供两种电池包:低配车型配备蜂巢能源20kWh电池包,CLTC纯电续航120公里,综合续航1483公里;中高配车型配备宁德时代41.46kWh电池包,CLTC纯电续航252公里,综合续航1615公里 [3] 智能化配置 - 新车搭载AMD座舱芯片,配备5块智能屏幕 [5] - 与元戎启行合作推出smart Pilot Assist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5] 品牌转型与市场现状 - 自吉利2019年收购smart 50%股权后,品牌借助吉利技术能力和奔驰设计功底进行转型,从两门两座代步车转向更大空间车型 [7] - 基于吉利浩瀚架构已推出1、3两款四门五座纯电车型,5纯电版于去年10月上市,指导价23.99万至36.8万元 [8] - 2025年品牌整体销量不乐观,1月销量稳定在约2000辆,而3和5月销量仅为三位数,例如9月3销量404辆,5销量204辆 [8] 市场竞争与战略意图 - 5在中国市场面临众多强敌,包括特斯拉Model Y、理想L6、智己LS6、阿维塔07、比亚迪唐、比亚迪方程豹钛7等 [8] - 推出插混版旨在利用“无里程焦虑”优势吸引更广泛消费群体,并通过价格下探至16.99万元起增强性价比 [8] - 公司车型在尺寸上保持克制,追求设计感和个性化,但与最初“2门精品微型车”定位相差甚远,面临“定位模糊”困境 [9] 核心挑战与未来展望 - 品牌未来发展缺乏明确方向,当前“折中”策略导致在“个性”与“大众”之间难以平衡 [9] - 5插混版能否凭借雷神混动技术和价格下探实现“止跌回暖”,取决于品牌能否找到新的平衡点,让消费者认同其品牌价值的同时避免陷入价格竞争 [9] - 在激烈竞争中,重建清晰的产品定位比技术升级更为关键 [1][9]
比亚迪“最年轻”的高管赵长江宣布离职
国际金融报· 2025-10-24 23:21
高管离职事件 - 腾势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于10月24日确认离职,结束其在比亚迪长达16年的职业生涯 [1] 赵长江在比亚迪的职业生涯 - 赵长江于2009年加入比亚迪,从区域销售经理起步,凭借京津地区的突出业绩逐步晋升 [2] - 其在2017年以31岁之龄成为比亚迪史上最年轻的销售公司总经理 [2] - 执掌销售体系期间,主导王朝网核心产品布局,为“汉”“唐”系列奠定高端基础,这两款车型成为公司突破20万元以上市场的关键 [2] 腾势品牌的转型与挑战 - 2021年赵长江接手腾势销售事业部时,该品牌深陷困境,2021年销量仅4783辆,七年累计销量不足3万辆 [3] - 其主导品牌焕新,重构品牌标识与定位,并加速直营渠道建设以取代混乱的经销商模式 [4] - 主导打造的腾势D9成为决定性产品,累计销量突破25万辆,将品牌平均售价从25万元拉升至38万元区间 [4] - 但腾势面临产品结构失衡难题,其离任时D9车型占比高达75% [4] 腾势品牌当前运营状况 - 腾势D9自2022年上市后实现对别克GL8的阶段性反超,截至2025年9月,该车年内累计销量突破7.4万辆,占腾势同期总销量的68.9% [7] - 2025年9月,腾势D9仍以月均8322辆的成绩守住高端新能源MPV头部位置 [8] - 截至2025年3季度,腾势全国门店达600家,二线及以上城市占比56% [8] - 2025年腾势设定30万辆年度目标,但截至9月仅完成10.88万辆,达成率36.2% [8] - 在比亚迪高端品牌矩阵中,腾势2025年前三季度销量为10.88万辆,落后于方程豹的11.31万辆,但远超仰望的千辆级水平 [9] 腾势产品矩阵表现 - 中型SUV腾势N7在2025年9月销量跌至98辆,较上市初期峰值缩水95% [8] - 2024年推出的旗舰轿车Z9系列在2025年9月销量表现不佳,Z9为258辆,Z9 GT为583辆 [8] - 若剔除腾势D9贡献的约7.5万辆,腾势其余车型在2025年前9个月累计销量不足3.5万辆 [8] 市场竞争格局 - 腾势D9在30万元至50万元新能源MPV市场占据32%的份额 [10] - 2025年新能源MPV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面临小鹏X9、奔驰EQV等竞品的密集入市 [10]
腾势前总经理赵长江从比亚迪离职!本人回应:先休息下
南方都市报· 2025-10-24 15:09
核心人事变动 - 比亚迪腾势汽车总经理赵长江因个人原因离职,相关手续已完成办理 [1] - 赵长江本人确认将暂别比亚迪,稍作调整 [1] - 此次离职发生在2025年7月其从腾势调任至方程豹直营事业部仅两个月后 [3] 赵长江职业履历 - 赵长江于2009年加入比亚迪,从销售经理起步,凭借业绩逐步晋升至管理层 [2] - 2017年,31岁的赵长江被任命为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成为公司最年轻的销售负责人,主导打造了汉与唐车型 [2] - 2021年,在比亚迪组织架构调整后,赵长江受命筹备高端品牌,并于同年10月由董事长王传福指派接管腾势汽车,出任销售公司总经理 [2] 腾势品牌业绩表现 - 在赵长江主导下,腾势品牌焕新并打造了腾势D9等车型 [2] - 腾势D9上市后长期维持月销9000至10000辆的水平 [2] - 2025年上半年腾势累计销量为79830辆,其中D9车型占比高达75% [2] - 其他车型表现悬殊:旗舰SUV N9销量回落至4000辆级别,Z9GT半年售出约6000辆,N7月销量低至数百辆 [2] 人事调整背景与行业解读 - 2025年7月的人事轮岗被市场解读为比亚迪希望借助赵长江的用户运营经验帮助方程豹品牌突破圈层限制 [3] - 行业普遍认为其离职原因与腾势品牌转型瓶颈及集团战略调整密切相关 [3] - 市场有传言称赵长江未来可能入职华为鸿蒙智行或智界等竞品企业,但均未得到证实 [3]
比亚迪赵长江回应离职传闻称先休息一下
新浪科技· 2025-10-24 09:08
人事变动 - 腾势方程豹汽车直营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职务 [1] - 相关离职手续已按公司规定办理完成 [1] - 赵长江本人回应称"先休息一下" [1] - 赵长江于2025年7月与腾势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李慧进行岗位对调 [1] 职业履历 - 赵长江2009年入职比亚迪 从普通销售经理成长为比亚迪京津地区营销总监 [1] - 2017年成为比亚迪史上最年轻的销售公司总经理 [1] - 曾主导打造比亚迪汉与唐两款车型 [1] - 2022年出任腾势销售公司总经理 主导完成腾势品牌的渠道建设和市场营销 打造了腾势D9等车型 [1] 市场传闻 - 市场传言称赵长江的下一站将是华为与奇瑞联手打造的智界品牌 [1] - 赵长江本人暂未确认该传闻 [1]
最新召回信息!车主速看
环球网· 2025-10-20 14:55
召回事件概述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发布召回信息,涉及比亚迪唐、元Pro及浙江吉利缤瑞,共计召回车辆超16万辆 [1] 比亚迪汽车召回详情 -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召回2015年3月28日至2017年7月28日期间生产的2015款唐系列汽车,共计44,535辆 [3] - 召回原因为元器件设计选型问题,可能导致驱动电机控制器主动泄放功能异常,极端情况下造成电路板烧蚀,车辆纯电驱动模式失效 [3] - 解决方案为授权经销商免费为召回车辆更新软件,将泄放方式变更为电机泄放 [3] - 比亚迪同时召回2021年2月6日至2022年8月5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元Pro纯电动汽车,共计71,248辆 [3] - 元Pro召回原因为生产制造问题,可能导致动力电池密封垫安装不到位,密封性下降,长时间高速涉水可能造成动力电池进水,绝缘性能下降 [4] - 解决方案为授权经销商使用专用密封胶补强动力电池壳体,恢复防水功能 [4] 浙江吉利汽车召回详情 -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召回2018年12月17日至2020年3月31日期间生产的部分2019款缤瑞1.0T-6DCT和缤瑞1.0T BJ6汽车,共计46,108辆 [5] - 召回原因为发动机机油加注口盖及用户使用手册上的适配机油型号提示标识不够明确,可能导致用户使用不匹配的机油型号 [5] - 极端情况下可能造成发动机损坏,并存在不合理排放风险 [5] - 解决方案为免费更换带有明示机油型号的机油加注口盖,更新电子版用户使用手册,并对发动机进行技术检测,如有损坏则予以维修 [5]
深圳新能源造车爆发,产量四年涨26倍
36氪· 2025-08-22 16:53
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0年10.93万辆增长至2024年293.53万辆 四年增长26倍 占2024年全国产量1288.8万辆的22.7% [3][14] - 深圳建成超充站1002座 充电桩超41万个 超充站和充电枪数量超过加油站和加油枪 [23] - 形成涵盖整车 动力电池 电机电控 智能座舱 自动驾驶 充电基础设施的完整产业集群 [22] 比亚迪发展历程 - 1994年成立 2003年收购西安秦川汽车进入汽车行业 2005年首款车型F3上市14个月销量达10万台 [4][6][9] - 2008年推出全球首款插电混动汽车F3DM 2010年推出中国首款量产纯电动车E6 [10] - 2022年停止燃油车生产 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186.85万辆(+152.46%) 302.44万辆(+61.86%) 427.2万辆(+41.26%) [14] 技术创新与人才建设 - 坚持技术路线:磷酸铁锂18年 插混17年 电动车开发14年 推出刀片电池 DM-i超级混动 e平台3.0 [14] - 2022-2023年招收应届生从1.5万人增至3.18万人 硕士博士占比61.3% 工程师团队近11万人 [15][16][17] - 深圳产业配套生态完善 从原型打样到量产可快速完成资源对接 [22] 企业合作模式 - 华为通过零部件 HI模式 智选车模式与车企合作 39个月实现鸿蒙智行全系交付80万辆 [18][19] - 与赛力斯 奇瑞 北汽 江淮 上汽打造问界 智界 享界 尊界 尚界五个品牌 [19] 全球化拓展 - 产品登陆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 在泰国 乌兹别克斯坦 巴西 匈牙利设生产基地 [24] - 2024年海外销量达55万台(超2023年全年) 欧洲门店从3家扩至400余家 部分国家月销超3000台 [24] - 采用"深圳号"滚装船单次运载超6800台车辆 深汕合作区推行"前港后厂 出厂即出海"模式 [23][25][26] 政策支持与产业环境 - 深圳2010年推出融资租赁 车电分离模式促进新能源公交普及 2017年实现全市公交电动化 [11][12] - 深圳拥有欣旺达 德方纳米 贝特瑞(电池) 汇川技术 英威腾(电控) 速腾聚创(激光雷达) 元戎启行(自动驾驶)等产业链企业 [22]
小鹏三年丹麦突围路,如何成为中国新势力销冠丨出海望远镜
雷峰网· 2025-08-01 14:30
中国车企欧洲市场表现 - 中国汽车品牌正加速进入欧洲市场,尤其在丹麦等新能源车渗透率高的国家取得突破性进展[2][4] - 小鹏汽车2024年在丹麦销量达2852辆,成为当地中国新势力销量冠军,市场份额1.8%[4] - 比亚迪同期销量928辆,MG销量1029辆,均落后于小鹏[4] - 特斯拉2025年前五个月销量2470辆,市场份额3.5%,但同比呈现下滑趋势[14][30] 小鹏汽车丹麦市场策略 - 采取直营+经销商混合模式,合作方为奔驰丹麦最大经销商Ejner Hessel[5] - 主打G6车型,长续航版售价33.99万克朗(约17.68万人民币),精准切入30-40万克朗主流购车区间[10][12] - 通过Facebook社群运营增强用户粘性,小组活跃度显著提升品牌口碑[18][33] - 营销对标特斯拉Model Y,线下广告使用"Y NOT"等挑衅性标语强化差异化认知[22][24] 产品竞争力分析 - G6车型凭借标配智能功能(如大屏、座椅通风)、SUV空间优势及OTA升级能力获得家庭用户青睐[12][18] - 续航表现优于同级竞品,充电速度与舒适性获丹麦用户高度评价[18] - 软件问题集中反映在电子钥匙灵敏度(70%用户反馈)和ADAS道路识别适应性上[19] - 设立丹麦本地软件小组,针对道路标识识别等问题两周内完成OTA修复[19] 市场环境与政策红利 - 丹麦新能源车渗透率超65%,税收政策对纯电动车减免注册税(最高150%税率可抵扣)[13][14] - 特斯拉因马斯克政治立场引发消费者抵触情绪,部分用户转向中国品牌[15][29] - 经销商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品牌将占丹麦新车销量11%-30%,当前每10辆新能源车有1辆中国品牌[37] 品牌国际化挑战 - 丹麦年新车注册量不足2万辆,市场规模有限但具备口碑示范效应[35] - 需验证能否将丹麦模式复制至德国等更复杂市场[38] - 对比亚迪等竞品形成价格优势(G6售价较比亚迪唐低15万克朗)但品牌认知度仍待提升[11][34]
中国汽车“二征”巴西,比亚迪开启新能源狂欢叙事
经济观察网· 2025-07-12 07:31
比亚迪巴西市场布局 - 比亚迪巴西卡马萨里乘用车工厂首车下线 投资55亿雷亚尔(71亿元) 规划产能15万辆 创造2万个就业岗位 [6] - 工厂前身为福特汽车组装厂 福特2021年关闭工厂后比亚迪接手 带动当地产业复苏 [6] - 巴西总统卢拉计划8月参观工厂 未来将实现全产业链本地化 [13] - 比亚迪在巴西已开设180家经销门店 年底将增至220家 [27] - 比亚迪巴西员工近1700人 本地员工占比近90% 未来计划提升至95% [38] 巴西汽车市场概况 - 巴西为南美最大汽车市场 2024年新车销量263.49万辆(+14.1%) 其中乘用车194.87万辆(+13.2%) [14] - 市场由欧美品牌主导(>50%) 日韩系为第二梯队 中国品牌占比小但增长快 [16] - 巴西无本土汽车品牌 市场完全由外资品牌占据 主要销售燃油小型车 [14] - 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 2024年EV销量6.15万辆(+219.2%) HEV销量5.62万辆(+32.4%) [25] 中国车企在巴西发展 - 比亚迪2024年巴西销量7.68万辆(市占率3.1%) 进入品牌销量前十 新能源车占比达90% [16][25] - 奇瑞2024年销量6.09万辆(+93.6%) 长城销售3万辆 多家中国车企计划进入巴西市场 [16] - 中国车企早期以低价策略进入 导致"便宜质量差"印象 新能源时代改变竞争格局 [21][24] - 比亚迪采取中高端定位策略 产品与丰田等国际品牌直接竞争 [25][26] 本地化与产业链布局 - 比亚迪推进全产业链本地化 包括电池厂生产刀片电池 计划建立两个研发中心 [33][34] - 除乘用车外 比亚迪在巴西布局电动大巴 叉车 卡车 云轨 光伏 储能等多领域 [19][37] - 比亚迪承建圣保罗17号线云轨项目 积累政商资源和供应链基础 [37][39] - 本地化包括文化融合 庆祝中巴节日促进员工认同 [38] 政策与市场环境 - 巴西对进口车征收高关税 新能源车进口税将逐步提高至35%(2026年7月) [19] - 政府推动能源转型 鼓励灵活燃料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25] - 市场波动大 2015年后规模萎缩 跨国车企面临发展困境 [22] - 需应对复杂税收 物流 劳工等问题 需专业本地团队处理 [22]
谁是中国电车的海外消费者?我们找到了一些答案
芯世相· 2025-06-13 16:58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 - 1-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4.2万辆,同比增长52.6%,其中插混汽车出口21.2万辆,同比暴增1.5倍 [3] - 尽管欧盟加征关税,中国连续两年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出口国,比亚迪一季度出口销量同比翻倍 [3] 海外用户画像 - 出租车公司是主要买家,比亚迪与东南亚网约车平台Grab合作提供5万辆电动车 [9][12] - 个人用户中注重性价比的群体占多数,例如印尼五菱Air EV车主月电费仅20美元(燃油车200美元) [13] - 经济优渥家庭选择中国电动车作为子女首车,如澳大利亚MG 3客户家庭常用车多为BBA [16][17] - 充电条件优越地区用户更倾向购买,澳大利亚太阳能车主可实现免费充电 [20] 价格与质量认知 - 西方媒体渲染的"1万美元廉价中国车"与实际市场价差10%-20%,如比亚迪海豚英国售2.6万英镑(大众ID3为3万英镑) [22][23] - 巴西用户对比哈弗H6与竞品(卡罗拉Cross/指南者),认为其配置优势明显且质量可靠 [26] - 小鹏G6在澳大利亚比Model Y便宜5000-8000美元,但提供更豪华体验 [28] - 比亚迪海豹内饰对标豪华品牌,被认为对BBA构成挑战 [29] 品牌全球化特征 - 沃尔沃、极星等被收购品牌仍被海外消费者视为原产地品牌(瑞典/英国) [31] - 特斯拉上海工厂国产化率超95%,产地与品牌国籍界定模糊 [33] - 汽车产业链高度全球化,零部件设计/生产涉及多国协作,"民族品牌"概念弱化 [35][36] 行业展会活动 - 9月4日-14日德国商务考察将覆盖IFA消费电子展与IAA慕尼黑车展,走访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斯图加特/慕尼黑五城 [38][51] - 行程包含奔驰辛德芬根工厂(年产36.7万辆)与慕尼黑工业大学创新中心参观 [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