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配置型基金

搜索文档
公募基金数字化转型:拥抱数字金融,创新投研、产品与服务
搜狐财经· 2025-08-19 01:54
数字金融与公募基金行业转型 - 数字金融成为金融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公募基金行业全面拥抱数字化以抢占先机 [1] - 数字金融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生产要素流动,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支撑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1] - 公募基金通过数字化投研能力提升、数字化产品创新、数字化营销与服务三大路径推进转型 [1] 数字化投研进展 - 行业引入AI和机器学习算法,搭建智能投研平台,优化投资分析与决策流程 [1] - 智能投研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帮助捕捉市场机遇、规避风险,克服人为情绪影响 [1] - 量化投资作为重要分支,通过挖掘市场数据、资金流向等信息提升投资成功概率 [4] 公募基金业绩表现 - 标准股票型基金过去1年收益5.55%,过去2年-5.83%,过去3年-25.22% [2] - 偏股型基金过去1年收益3.78%,过去2年-9.71%,过去3年-28.94% [2] - 股票ETF基金过去1年收益10.68%,过去2年1.80%,过去3年-19.88% [2] 数字化产品创新 - 指数型基金在中国快速发展,指数化投资需求推动产品扩容 [4] - 金融机构利用AIGC技术掌握市场动态和客户偏好,加速产品创新 [4] - 行业探索加密货币等前沿领域产品设计,满足数字时代多样化需求 [4] 数字化营销与服务 - 行业加强与金融科技平台合作,创新营销和服务模式 [5] - 数字化降低对物理网点依赖,提升投资便利性,服务长尾客户 [5] - 通过投资者教育活动提升金融知识水平,优化智能客服、基金投顾等服务体验 [5] - 海外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合作紧密,生成式AI将推动服务智能化升级 [5]
年内1434只产品基金经理卸任,中长期纯债基金数量最多
环球网· 2025-08-14 13:37
基金经理卸任情况 - 截至8月12日,今年已有1434只产品出现基金经理卸任,涉及935位基金经理 [1] - 2024年全年有2213只产品出现基金经理卸任,涉及1114位基金经理 [1] - 2023年全年有2009只产品出现基金经理卸任,涉及1018位基金经理 [1] 卸任产品类型分布 - 中长期纯债基金数量最多,达269只 [3] - 偏股混合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被动指数基金、偏债混合基金分别有237只、193只、167只、110只 [3] - 今年以来,卸任至少5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共42位 [3] - 以ETF为代表的指数类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构成卸任主力 [3] 重点基金经理卸任案例 - 原招商基金ETF基金经理苏燕青年内卸任18只产品ETF及ETF联接基金 [3] - 原国泰基金ETF基金经理晏曦年内卸任11只产品 [3] - 原南方基金基金经理黄斌斌年内卸任12只产品债券基金 [3] - 原中欧基金固收基金经理周锦程年内卸任11只产品债券基金 [3] 固收领域高管变动 - 招商基金固收老将马龙年初起累计卸任5只产品,在管规模曾在去年年中达到876.18亿元 [4] - 华安基金"固收一姐"孙丽娜卸任全部在管7只产品,合计管理规模达2999.26亿元 [4] - 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中,中欧基金曹名长、建信基金周智硕、嘉实基金洪流、广发基金张东一等多位百亿基金经理今年离任 [4] 行业管理特点 - 被动指数基金依赖标准化运作机制,基金经理可同时管理多只同类产品 [3] - 债券基金因规模庞大、策略趋同,容易形成"一拖多"的模式 [3] - 基金经理离任往往触发产品批量交接 [3] - 固收及"固收+"策略基金经理的变动近年来愈加引人瞩目 [3]
金工李倩云: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如何调仓?
中泰证券· 2025-07-22 20:20
核心观点 - 2025年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调仓有一定特点,各类型基金规模、仓位、行业配置等有不同表现;十大行业稳增长政策出台使基本金属多数上涨,维持有色金属行业“增持”评级 [3][6] 金融工程: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调仓分析 市场总览 - 整体基金市场中混合型基金数量最多,为4702只;股票型基金本季度增幅最多达7.45%;货币市场型基金规模最高为142311.36亿元;另类投资型基金规模增速超40%,混合型基金规模略有下降 [3] - 主动权益基金方面,2025年二季度末偏股混合型基金新增个数最多为41只;偏股混合型基金规模上升,平衡混合型基金规模降低幅度达4.81% [3] 股票仓位 - 普通股票型基金权益仓位最高达89.61%,各类型主动权益基金股票仓位接近2015年以来历史高位,灵活配置型达历史最高 [4] 行业配置 - 主动权益型基金持股所属行业占比最高为港股通达19.91%,港股通、电子和通信仓位处于历史高位,房地产、综合和消费者服务位于历史低位 [4] - 基金经理主动增加通信仓位幅度达1.87%,港股通二季度仍有近0.5%主动增仓,食品饮料主动减仓幅度为1.22% [4] 个股配置 - 主动权益基金持有股票市值最高个股为腾讯控股,前二十持仓个股中6只属港股通,持仓金额占前20大重仓股的33.79%,A股中食品饮料和电子行业占比最高 [4] - 主动权益基金加仓金额最高个股为中际旭创达139.45亿元,加仓金额前二十个股中港股通占5席,其次为通信 [5] - 主动加仓金额最高个股为中际旭创达131.01亿元,主动加仓超50亿元个股还有沪电股份、新易盛和顺丰控股 [5] 有色金属:十大行业稳增长政策下基本金属情况 投资建议 - 维持行业“增持”评级,在长期供需格局重塑背景下,基本金属价格下行空间或有限,寻找供应刚性品种铝和铜的介入机会 [6] 行情回顾 - 本周国内工业金属价格多数上涨,LME铜、铝、铅、锌涨跌幅为1.4%、1.4%、 - 0.3%、3.1%;SHFE铜、铝、铅、锌涨跌幅为0.0%、 - 0.9%、 - 1.5%、 - 0.4% [6][7] - 本周申万有色金属指数收于5294.21点,环比上涨1.82%,跑赢上证综指0.07个百分点,小金属、能源金属、贵金属、工业金属和金属新材料涨跌幅分别为4.45%、3.31%、1.61%、1.00%、0.19% [7] 宏观“三因素”总结 - 6月中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将出台 [7] - 美国6月通胀抬头,美联储内部对降息前景分歧加剧 [8] - 欧洲经济景气指数持续回升,但7月欧元区ZEW经济景气指数不及预期 [8] - 6月全球制造业PMI阶段性回升,关税政策不明朗对未来制造业影响有不确定性 [8] 基本金属情况 电解铝 - 供应方面,行业开工产能环比增加0.5万吨,本周产量84.32万吨,环比增加0.01% [9] - 盈利方面,行业即时吨盈利维持3500元以上,长江现货铝价环比持平 [9] - 需求方面,下游加工开工率环比小幅上升,铝线缆和铝型材开工率上升 [9] - 库存方面,国内铝棒减产去库,全球库存环比增加5.31万吨,下游加工企业铝板带箔原料和成品库存减少 [10] 氧化铝 - 供给方面,生产企业复产增加,运行产能环比增加30万吨,周度产量环比增加0.7万吨 [10] - 需求方面,供需边际持平,氧化铝/电解铝产能运行比环比不变 [10] - 库存方面,累库持续,库存环比增加3.9万吨 [10] - 盈利方面,即时盈利小幅扩张,氧化铝价格环比增加0.38%,不同矿价计算下吨毛利均增加 [10][11] 电解铜 - 供给方面,矿冶矛盾阶段性放缓,冶炼利润亏损收窄,进口铜精矿指数上升,周产量环比下降0.05万吨 [11][12] - 需求方面,初端加工开工率回升,精铜杆和铜线缆企业开工率上升 [12] - 库存方面,全球库存上涨,海外库存上升,国内现货库存环比减少0.04万吨 [12] 精炼锌 - 供给方面,加工费持稳,精炼锌周度产量同比偏高,国产周度TC均价和进口锌精矿指数持稳 [12] - 需求方面,初端加工开工率小幅回升,镀锌和压铸锌开工率上升,氧化锌开工率下降 [13] - 库存方面,国内累库,SMM七地锌锭库存和LME库存均增加 [13]
公募费改两周年记:头部“卷”指数,中小机构忙“降本”
北京商报· 2025-07-09 23:17
行业费率改革影响 - 2023年7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推动管理费、托管费、交易佣金等全面下调,行业进入转型阶段 [1] - 改革后头部机构转向被动指数产品开源,中小机构被迫节流降成本,形成"强者恒强"格局 [1] - 截至2024年末203家基金管理人中56.59%管理费收入同比下滑,中小机构降幅显著,9家降幅超50% [6] 头部机构转型策略 - 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率上限降至1.2%,托管费0.2%,2023年10月完成调整 [3] - 2024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新发1880.59亿元中,权益类指数基金占比超九成达1857.3亿元,主动管理型产品仅518.92亿元 [4] - 头部机构转向债券指数基金寻求增量,首批10只科创债ETF单日售罄,首批8只信用债ETF规模突破百亿元 [5] 中小机构生存困境 - 小型公募因租金成本高企被迫搬迁,管理费收入下滑加剧扭亏压力 [1][6] - 第一创业证券2024年末管理规模仅0.27亿元行业垫底,8家中小机构规模排名132-200名 [6] - 中小机构难入渠道合作池子,部分选择专注提升主动权益产品业绩而非盲目扩规模 [7] 行业创新与转型 - 2025年起将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预计年均为投资者节省450亿元成本 [8] - 新模式浮动费率基金将管理人与持有人利益绑定,首批已成立,第二批11只产品上报 [9] - 中欧基金探索"工业化"投资模式,南方基金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流程服务体系 [10][11] 市场结构变化 - ETF市场竞争白热化,宽基和行业主题指数基金赛道饱和,债券ETF成为新增长点 [4][5] - 指数增强型基金面临同质化问题,新入局机构需平衡短期投入与长期战略布局 [5] - 行业差旅、营销支出普遍压缩,部分机构减少户外广告投放并优化人员结构 [8]
公募基金上半年发行情况:680只产品启动募集,权益基金成主力
环球网· 2025-07-04 10:36
新发基金总体情况 - 上半年全市场共计有680只新基金启动募集 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7 94% [1] - 新发基金份额为5026 58亿份 同比下降超20% [1] 基金类型分布 - 股票型基金成为募集主力军 上半年共390只启动募集 占总量的57 35% 同比增长66 67% [3] - 被动指数型基金发行293只 占股票型基金总量的75 13% [3] - 增强指数型基金发行86只 普通股票型基金发行11只 [3] - FOF基金发行31只 同比增长82 35% [3] - 债券型基金发行131只 占比19 26% 其中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占45 80% [3] - 混合型基金发行110只 占比16 18% 偏股混合型基金占比达90 91% [3] - QDII基金发行8只 同比明显减少 [3] 权益类基金占比 - 新发权益基金(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合计490只 占新发基金总量的72 06% [4]
公募业绩基准调整潮起
经济观察网· 2025-06-20 21:58
政策驱动下的业绩比较基准调整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引发行业连锁反应 [2] - 截至6月19日,今年以来已有134只基金调整业绩比较基准,较去年同期的74只增长约80%,混合型FOF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为调整主力 [2][4] - 5月份以来,16家基金公司对26只基金产品进行了业绩比较基准调整,调整节奏呈现加速态势 [3][4] 调整特点与案例 - 主动权益类基金占比最高,在134只调整基金中有55只,部分产品将宽基指数权重调减或替换为行业风格指数 [5] - 招商沪港深科技创新基金将基准调整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成份指数收益率*50%+恒生综合指数收益率*30%+活期存款利率*20%" [5] - 固收类产品调整债券指数基准以匹配资产配置,如信澳稳悦基金将基准调整为"中债综合财富(1-3年)指数收益率*90%+存款利率*10%" [5] - 混合型FOF基金调整频繁,44只产品变更基准以反映新资产配置需求 [6] - 汇添富鑫添利FOF基准调整为包含商品期货价格指数等更多资产类别 [6] 行业自查与优化方向 - 基金公司对照《方案》要求自查自改,解决基准偏离度问题并保持投资风格稳定性 [7] - 行业过去存在基准选择研究深度不足、管理粗放、同质化严重三大问题 [7] - 优化方向包括降低信息不对称、倒逼投研资源优化、加强合规管理 [7] - 国联基金建议丰富基准类型、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基准可投资性 [12][13] 基准设定与投资者认知 - 当前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同质化严重,主要集中跟踪沪深300、中证800等指数 [11] - 《方案》明确基准五大作用:定位产品、明晰策略、表征风格、衡量业绩、约束行为 [12] - 多数投资者更看重绝对回报,忽视业绩比较基准的参考价值 [9] - 投资者需了解基准指数特征及历史表现,才能选择适配产品 [10]
主动权益基金前5月业绩新鲜出炉,你赚钱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6-03 15:47
公募基金前5个月业绩表现 - 4541只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为2.62%,正收益产品占比60%,负收益占比40%,最高收益率69.30%与最低收益率-30.56%相差近100个百分点 [2] - 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别为3.43%、3.21%、1.22%,平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0.08%,表现优于三大指数(上证指数-0.13%、深证成指-3.59%、创业板指-6.93%) [2] - 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16个上涨、15个下跌,呈现"五五分"格局 [2] 绩优基金主题分布 - 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突出:北证50指数大涨35.74%,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69.30%)、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67.38%)、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开A(57.93%)等包揽前列 [3] - 医药主题基金表现亮眼: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65.83%)、中航优选领航A(58.03%)、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57.44%)等受益于创新药板块爆发 [4]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62.93%)重仓泡泡玛特(+146.86%)、老铺黄金(+266.75%)、美图公司(+127.09%)等港股个股 [4] 绩优基金具体数据 - 77只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率超30%,其中18只超50% [3] - 前五名基金: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69.30%)、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67.38%)、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65.83%)、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62.93%)、中航优选领航A(58.03%) [5] 表现不佳基金情况 - 1811只主动权益基金录得负收益,17只净值跌幅超20% [6] - 财通基金旗下7只产品跌幅居前:财通多策略福鑫(-30.56%)、财通匠心优选一年持有A(-30.53%)、财通智慧成长A(-29.92%)等 [6][9] - 其他跌幅较大基金:东兴数字经济A(-25.92%)、前海开源人工智能A(-23.97%)、先锋聚优A(-23.03%) [6][9] 5月市场与基金表现对比 - 5月三大指数上涨(上证+2.09%、深证成指+1.42%、创业板指+2.32%),31个申万行业25个上涨 [7] - 部分基金逆势下跌:东兴数字经济A(-9.50%)、前海开源人工智能A(-9.06%)、诺德兴新趋势A(-6.87%) [7]
又有银行上调代销基金风险评级,涉及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
华夏时报· 2025-05-14 11:23
银行代销公募基金风险评级调整 - 中信银行自5月12日起上调158款代销资产管理产品的风险评级 为近两年单批调整数量业内最多的一次 [2] - 调整涉及55家基金公司 其中南方基金14只产品数量最多 中银基金13只次之 [3] - 调整产品类型以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46只)和灵活配置型基金(37只)为主 合计占比超52% [3] - 风险等级调整前PR3级产品87只 PR1级57只 调整后PR2级增至56只 PR4级增至89只 [3] - 调整原因为履行监管要求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义务 遵循同类产品风险评级一致性原则 [4] 行业动态与监管趋势 - 2024年以来建设银行 民生银行 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已调整代销基金产品风险评级 [5] - 不同银行对同一基金产品风险评级存在差异 如"银河收益"在建行为中风险 招行为R4级 农行为R3级 [6] - 银行正收紧公募产品超风险评级销售 部分新增双录功能 禁止65岁以上投资者超风险交易 [6] - 3月2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 首次全面规范代销业务 [7] - 新规强化银行对合作机构和产品准入管理责任 规范销售行为 压实代销机构责任 [7] 市场背景与行业展望 - 近年资本市场波动加大 资管产品净值波动加剧 风险特征发生变化 [7] - 分析师预计2025年内多数产品线丰富的银行将跟进上调部分基金风险评级 [2][7] - 行业调整趋势将在监管 市场和竞争共同作用下持续深化 [7] - 风险评级调整是贯彻执行监管政策的表现 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