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普通股票型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三大指数上涨态势良好,煤炭行业领涨
大同证券· 2025-07-29 15:59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2025年7月21 - 7月25日公募基金市场展开分析,涵盖主要资产收益表现、基金仓位、各类基金业绩、新发基金情况及市场动态,指出各资产涨跌互现,基金仓位有调整,市场规模创新高且有政策推动发展[3][22][25]。 基金市场回顾 - A股市场震荡上涨,中证500、创业板指等指数表现较好,三大指数依托5日均线创新高;债市主要指数均下跌;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27个上涨,建筑材料、煤炭、钢铁表现佳,银行、通信、公用事业表现差 [6] 公募基金运行回顾 基金仓位情况 - 截止7月18日,公募基金市场整体仓位测算结果较上周下跌0.40个百分点,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上涨1.06个百分点,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下跌0.70个百分点 [10] 权益类产品表现 - 被动指数型基金平均上涨2.53%,稀有金属ETF涨幅最大;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上涨1.75%,南方半导体产业股票发起A涨幅最大;增强指数型基金平均上涨2.44%,华宝中证稀有金属指数增强发起A涨幅最大;灵活配置型基金平均上涨1.55%,金信行业优选混合发起式A涨幅最大;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上涨1.78%,金信精选成长混合A涨幅最大;平衡混合型基金平均上涨1.17%,兴银价值平衡混合A涨幅最大 [11] 固收类产品表现 - 偏债混合型基金平均上涨0.38%,银河招益6个月持有混合A涨幅最大;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平均上涨0.30%,红塔红土盛商一年定期开放债券A涨幅最大;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平均下跌0.09%,富国天丰LOF涨幅最大;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平均下跌0.29%,富国鼎利纯债三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涨幅最大;短期纯债型基金平均下跌0.09%,民生加银半年理财A涨幅最大;货币市场型基金平均上涨0.02%,天治天得利货币A涨幅最大 [15] 其他类型基金 - 商品型基金平均上涨0.48%,能源化工ETF涨幅最大;国际(QDII)基金平均上涨1.18%,日经ETF涨幅最大;REITs基金平均下跌1.39%,创金合信首农REIT涨幅最大 [18] 公募基金产品概况 上月新发公募基金产品 - 本周新成立基金47只,共募集177.65亿,较上周下降,股票型基金发行24只,募集规模123.92亿最大 [22] 整体公募基金产品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25日,境内公募基金12990只,管理资产净值33.80万亿元;各类型基金中,货币基金资产净值142216亿元最高,REITs基金73只,资产净值1793亿元 [24] 公募基金市场动态 中国证监会会议 - 7月24日会议指出要把握四个着力点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虽内外部环境复杂,但经济等确定性为市场平稳提供基础 [25] 公募基金科创板配置 - 二季度主动权益类基金科创板股票配置比例和超配比例创新高,科创板主题基金规模突破3000亿元,未来将加大布局 [26] 公募规模与基金经理情况 - 股市上涨时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4万亿元,ETF产品“头部效应”显现,股票型基金经理吸金,混合型基金经理光环锐减 [27]
金工李倩云: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如何调仓?
中泰证券· 2025-07-22 20:20
核心观点 - 2025年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调仓有一定特点,各类型基金规模、仓位、行业配置等有不同表现;十大行业稳增长政策出台使基本金属多数上涨,维持有色金属行业“增持”评级 [3][6] 金融工程: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调仓分析 市场总览 - 整体基金市场中混合型基金数量最多,为4702只;股票型基金本季度增幅最多达7.45%;货币市场型基金规模最高为142311.36亿元;另类投资型基金规模增速超40%,混合型基金规模略有下降 [3] - 主动权益基金方面,2025年二季度末偏股混合型基金新增个数最多为41只;偏股混合型基金规模上升,平衡混合型基金规模降低幅度达4.81% [3] 股票仓位 - 普通股票型基金权益仓位最高达89.61%,各类型主动权益基金股票仓位接近2015年以来历史高位,灵活配置型达历史最高 [4] 行业配置 - 主动权益型基金持股所属行业占比最高为港股通达19.91%,港股通、电子和通信仓位处于历史高位,房地产、综合和消费者服务位于历史低位 [4] - 基金经理主动增加通信仓位幅度达1.87%,港股通二季度仍有近0.5%主动增仓,食品饮料主动减仓幅度为1.22% [4] 个股配置 - 主动权益基金持有股票市值最高个股为腾讯控股,前二十持仓个股中6只属港股通,持仓金额占前20大重仓股的33.79%,A股中食品饮料和电子行业占比最高 [4] - 主动权益基金加仓金额最高个股为中际旭创达139.45亿元,加仓金额前二十个股中港股通占5席,其次为通信 [5] - 主动加仓金额最高个股为中际旭创达131.01亿元,主动加仓超50亿元个股还有沪电股份、新易盛和顺丰控股 [5] 有色金属:十大行业稳增长政策下基本金属情况 投资建议 - 维持行业“增持”评级,在长期供需格局重塑背景下,基本金属价格下行空间或有限,寻找供应刚性品种铝和铜的介入机会 [6] 行情回顾 - 本周国内工业金属价格多数上涨,LME铜、铝、铅、锌涨跌幅为1.4%、1.4%、 - 0.3%、3.1%;SHFE铜、铝、铅、锌涨跌幅为0.0%、 - 0.9%、 - 1.5%、 - 0.4% [6][7] - 本周申万有色金属指数收于5294.21点,环比上涨1.82%,跑赢上证综指0.07个百分点,小金属、能源金属、贵金属、工业金属和金属新材料涨跌幅分别为4.45%、3.31%、1.61%、1.00%、0.19% [7] 宏观“三因素”总结 - 6月中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将出台 [7] - 美国6月通胀抬头,美联储内部对降息前景分歧加剧 [8] - 欧洲经济景气指数持续回升,但7月欧元区ZEW经济景气指数不及预期 [8] - 6月全球制造业PMI阶段性回升,关税政策不明朗对未来制造业影响有不确定性 [8] 基本金属情况 电解铝 - 供应方面,行业开工产能环比增加0.5万吨,本周产量84.32万吨,环比增加0.01% [9] - 盈利方面,行业即时吨盈利维持3500元以上,长江现货铝价环比持平 [9] - 需求方面,下游加工开工率环比小幅上升,铝线缆和铝型材开工率上升 [9] - 库存方面,国内铝棒减产去库,全球库存环比增加5.31万吨,下游加工企业铝板带箔原料和成品库存减少 [10] 氧化铝 - 供给方面,生产企业复产增加,运行产能环比增加30万吨,周度产量环比增加0.7万吨 [10] - 需求方面,供需边际持平,氧化铝/电解铝产能运行比环比不变 [10] - 库存方面,累库持续,库存环比增加3.9万吨 [10] - 盈利方面,即时盈利小幅扩张,氧化铝价格环比增加0.38%,不同矿价计算下吨毛利均增加 [10][11] 电解铜 - 供给方面,矿冶矛盾阶段性放缓,冶炼利润亏损收窄,进口铜精矿指数上升,周产量环比下降0.05万吨 [11][12] - 需求方面,初端加工开工率回升,精铜杆和铜线缆企业开工率上升 [12] - 库存方面,全球库存上涨,海外库存上升,国内现货库存环比减少0.04万吨 [12] 精炼锌 - 供给方面,加工费持稳,精炼锌周度产量同比偏高,国产周度TC均价和进口锌精矿指数持稳 [12] - 需求方面,初端加工开工率小幅回升,镀锌和压铸锌开工率上升,氧化锌开工率下降 [13] - 库存方面,国内累库,SMM七地锌锭库存和LME库存均增加 [13]
上半年基金成绩放榜:医药与AI双风口分化下,资产如何配置?
搜狐财经· 2025-07-10 10:01
宏观环境 - 2025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呈现生产强于消费的结构性分化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 制造业PMI回升0.5%至49.5% [3] - 消费端K型复苏 5月社零同比增长6.4% 家电和通讯器材消费增速分别达53.0%和33.0% 主要受以旧换新政策驱动 [3] - 通缩压力持续 5月CPI同比降0.1% PPI同比降3.3% 反映工业领域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的双重挤压 [4] 政策动向 - 货币政策宽松 5月央行降准50BP 1年期LPR降息10BP至3.35% [4] - 财政政策发力 5月政府债券融资1.46万亿元 新增专项债8000亿元投向基建和新能源 带动上半年基建投资增长5.6% [4] - 政策传导存在行业差异 流动性溢价更直接利好AI和创新药等技术密集型板块 [4] 基金市场表现 - 全市场12897只公募基金中超八成净值增长 多只产品净值增长率超80% [5] - 上半年新成立672只基金 募集规模5408.48亿元 较去年同期下滑20% [5] - 权益类基金表现突出 QDII、偏股混合型和普通股票型基金领涨 [5] 权益类基金 - ETF贡献显著 上半年成立387只股票型基金 发行份额1880.59亿份 同比增长183% [7] - 医药主题基金强势 上半年业绩TOP10中7只为医药主题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收益率达85.64% [8] - 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 A股创新药概念上涨26.1%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大涨50.65% [9] AI板块动态 - AI板块先扬后抑 前海开源人工智能A半年收益-20.57% 排名垫底 [10] - 科技成长主题活跃 DeepSeek指数上半年涨幅42.51% 人形机器人指数涨超20% [10] - 恒生科技指数估值20倍 处于历史低位 修复空间显著 [10] 固收类基金 - 6月债券基金发行回暖 单月成立30只 发行份额513.44亿份 创年内新高 [11] - 上半年债券基金发行规模2478.51亿份 同比下滑54% 新发占比自2022年来首次低于50% [11] - 信用债受追捧 11只信用债ETF总规模达2130亿元 近一月净申购超800亿元 [12] 可转债市场 - 二季度中证转债上涨1.30% 万得全A下跌0.59% [13] - 转债百元溢价率26% 处于5年61%分位数 债性转债估值分位数83% 股性转债46% [13] 下半年配置建议 - A股建议逢低配置 关注农业、交运、石油、非银等高ROE资产 [15] - REITs需关注流动性和行业轮动影响 商品配置侧重贵金属、工业金属与原油 [15]
公募费改两周年记:头部“卷”指数,中小机构忙“降本”
北京商报· 2025-07-09 23:17
行业费率改革影响 - 2023年7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推动管理费、托管费、交易佣金等全面下调,行业进入转型阶段 [1] - 改革后头部机构转向被动指数产品开源,中小机构被迫节流降成本,形成"强者恒强"格局 [1] - 截至2024年末203家基金管理人中56.59%管理费收入同比下滑,中小机构降幅显著,9家降幅超50% [6] 头部机构转型策略 - 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率上限降至1.2%,托管费0.2%,2023年10月完成调整 [3] - 2024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新发1880.59亿元中,权益类指数基金占比超九成达1857.3亿元,主动管理型产品仅518.92亿元 [4] - 头部机构转向债券指数基金寻求增量,首批10只科创债ETF单日售罄,首批8只信用债ETF规模突破百亿元 [5] 中小机构生存困境 - 小型公募因租金成本高企被迫搬迁,管理费收入下滑加剧扭亏压力 [1][6] - 第一创业证券2024年末管理规模仅0.27亿元行业垫底,8家中小机构规模排名132-200名 [6] - 中小机构难入渠道合作池子,部分选择专注提升主动权益产品业绩而非盲目扩规模 [7] 行业创新与转型 - 2025年起将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预计年均为投资者节省450亿元成本 [8] - 新模式浮动费率基金将管理人与持有人利益绑定,首批已成立,第二批11只产品上报 [9] - 中欧基金探索"工业化"投资模式,南方基金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流程服务体系 [10][11] 市场结构变化 - ETF市场竞争白热化,宽基和行业主题指数基金赛道饱和,债券ETF成为新增长点 [4][5] - 指数增强型基金面临同质化问题,新入局机构需平衡短期投入与长期战略布局 [5] - 行业差旅、营销支出普遍压缩,部分机构减少户外广告投放并优化人员结构 [8]
公募基金上半年发行情况:680只产品启动募集,权益基金成主力
环球网· 2025-07-04 10:36
新发基金总体情况 - 上半年全市场共计有680只新基金启动募集 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7 94% [1] - 新发基金份额为5026 58亿份 同比下降超20% [1] 基金类型分布 - 股票型基金成为募集主力军 上半年共390只启动募集 占总量的57 35% 同比增长66 67% [3] - 被动指数型基金发行293只 占股票型基金总量的75 13% [3] - 增强指数型基金发行86只 普通股票型基金发行11只 [3] - FOF基金发行31只 同比增长82 35% [3] - 债券型基金发行131只 占比19 26% 其中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占45 80% [3] - 混合型基金发行110只 占比16 18% 偏股混合型基金占比达90 91% [3] - QDII基金发行8只 同比明显减少 [3] 权益类基金占比 - 新发权益基金(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合计490只 占新发基金总量的72 06% [4]
半年报看板|上半年公募基金发行明显回暖,被动型指数基金占主导
新华财经· 2025-07-03 17:41
公募基金发行市场回暖 - 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共计680只新基金启动募集 同比增长7.94% 环比增长32.55% [1] - 股票型基金成为募集主力 共390只 占总量的57.35% 同比环比增幅均超60% [1] - FOF基金迎来发行高峰 共31只 同比增幅82.35% 环比增幅93.75% [1] 股票型基金结构分析 - 被动指数型基金占股票型基金总量的75.13% 达293只 [1] - 增强指数型基金和普通股票型基金分别为86只和11只 [1] - 富国基金新发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21只 汇添富基金16只 易方达基金15只 [4] 其他类型基金表现 - 债券型基金共131只 占总量的19.26% 环比增长3.97% 但同比下降35.78% [2][3] - 混合型基金共110只 占总量的16.18% 环比增长5.77% 但同比下降23.61% [2][3] - QDII基金共8只 环比增长33.33% 但同比下降63.64% [3] 公募机构发行情况 - 上半年共120家公募机构新发产品 占行业总量的73.62% [3] - 42家机构新发产品不少于5只 其中6家机构新发产品不少于20只 [3] - 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和鹏华基金新发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分别为16只、9只和16只 [4]
公募基金“中考”成绩出炉:超八成净值增长 整体规模处于历史高位
证券日报· 2025-07-01 00:17
公募基金上半年表现 - 全市场12897只公募基金中超过八成净值增长 多只产品净值增长率超过80% [1] - 市场整体规模处于历史高位 稳居32万亿元上方 [1] - 新发产品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债券型基金持续成为发行主力 [1] QDII基金表现突出 - 72只产品净值增长率超过50% 最高净值增长率接近90% 4只产品超过80% [2] - QDII、偏股混合型和普通股票型基金表现亮眼 [2] - QDII基金资产净值从年初5000多亿元增至近6000亿元 [5] 偏股混合型基金主导业绩榜单 - 半年度业绩榜单前十名中8只为偏股混合型基金 前二十名中15只 前50名中30只 [2] - 偏股混合型基金普遍抓住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成长性行业机会 [2] - 偏股混合基金规模占比从年初6.25%增至6.51% [4] 灵活配置型基金表现优异 - 6只灵活配置型产品上半年净值增长率超过40% 最高保持在50%以上 [3] - 通过动态调整股票、债券、现金等资产配置比例实现超越基准收益 [3] 权益类产品规模增长 - 股票型基金总规模从年初4万亿元增至4.3万亿元 占比从12.51%升至13.33% [4] - 混合型基金规模占比从年初9.83%升至10.06% [4] - 资金从低风险资产转向股票型基金趋势明显 [4] 基金发行情况 - 新基金发行总量3月份达峰值133只1025亿份 6月份降至119只597亿份 [5] - 债券型基金持续主导发行 1月份占比62.72% 6月份58.23% [5] - 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占比从1月份23.97%升至3月份43.94% 6月份回落至16.77% [5]
公募业绩基准调整潮起
经济观察网· 2025-06-20 21:58
政策驱动下的业绩比较基准调整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引发行业连锁反应 [2] - 截至6月19日,今年以来已有134只基金调整业绩比较基准,较去年同期的74只增长约80%,混合型FOF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为调整主力 [2][4] - 5月份以来,16家基金公司对26只基金产品进行了业绩比较基准调整,调整节奏呈现加速态势 [3][4] 调整特点与案例 - 主动权益类基金占比最高,在134只调整基金中有55只,部分产品将宽基指数权重调减或替换为行业风格指数 [5] - 招商沪港深科技创新基金将基准调整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成份指数收益率*50%+恒生综合指数收益率*30%+活期存款利率*20%" [5] - 固收类产品调整债券指数基准以匹配资产配置,如信澳稳悦基金将基准调整为"中债综合财富(1-3年)指数收益率*90%+存款利率*10%" [5] - 混合型FOF基金调整频繁,44只产品变更基准以反映新资产配置需求 [6] - 汇添富鑫添利FOF基准调整为包含商品期货价格指数等更多资产类别 [6] 行业自查与优化方向 - 基金公司对照《方案》要求自查自改,解决基准偏离度问题并保持投资风格稳定性 [7] - 行业过去存在基准选择研究深度不足、管理粗放、同质化严重三大问题 [7] - 优化方向包括降低信息不对称、倒逼投研资源优化、加强合规管理 [7] - 国联基金建议丰富基准类型、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基准可投资性 [12][13] 基准设定与投资者认知 - 当前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同质化严重,主要集中跟踪沪深300、中证800等指数 [11] - 《方案》明确基准五大作用:定位产品、明晰策略、表征风格、衡量业绩、约束行为 [12] - 多数投资者更看重绝对回报,忽视业绩比较基准的参考价值 [9] - 投资者需了解基准指数特征及历史表现,才能选择适配产品 [10]
主动权益基金前5月业绩新鲜出炉,你赚钱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6-03 15:47
公募基金前5个月业绩表现 - 4541只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为2.62%,正收益产品占比60%,负收益占比40%,最高收益率69.30%与最低收益率-30.56%相差近100个百分点 [2] - 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别为3.43%、3.21%、1.22%,平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0.08%,表现优于三大指数(上证指数-0.13%、深证成指-3.59%、创业板指-6.93%) [2] - 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16个上涨、15个下跌,呈现"五五分"格局 [2] 绩优基金主题分布 - 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突出:北证50指数大涨35.74%,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69.30%)、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67.38%)、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开A(57.93%)等包揽前列 [3] - 医药主题基金表现亮眼: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65.83%)、中航优选领航A(58.03%)、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57.44%)等受益于创新药板块爆发 [4]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62.93%)重仓泡泡玛特(+146.86%)、老铺黄金(+266.75%)、美图公司(+127.09%)等港股个股 [4] 绩优基金具体数据 - 77只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率超30%,其中18只超50% [3] - 前五名基金: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69.30%)、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67.38%)、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65.83%)、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62.93%)、中航优选领航A(58.03%) [5] 表现不佳基金情况 - 1811只主动权益基金录得负收益,17只净值跌幅超20% [6] - 财通基金旗下7只产品跌幅居前:财通多策略福鑫(-30.56%)、财通匠心优选一年持有A(-30.53%)、财通智慧成长A(-29.92%)等 [6][9] - 其他跌幅较大基金:东兴数字经济A(-25.92%)、前海开源人工智能A(-23.97%)、先锋聚优A(-23.03%) [6][9] 5月市场与基金表现对比 - 5月三大指数上涨(上证+2.09%、深证成指+1.42%、创业板指+2.32%),31个申万行业25个上涨 [7] - 部分基金逆势下跌:东兴数字经济A(-9.50%)、前海开源人工智能A(-9.06%)、诺德兴新趋势A(-6.87%) [7]
基金风格配置监控周报:权益基金连续两周上调大盘股票仓位-20250602
天风证券· 2025-06-02 14:40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公募基金仓位估计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基金季报披露的前十大重仓股、上市公司十大股东信息及行业配置数据,模拟补全基金的全部股票持仓[8][9]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利用基金季报(T期)的行业配置比例和T-1期半年报/年报的非重仓股持仓,假设非重仓股在各行业内的持股种类不变,仅按比例调整权重,通过加权放缩得到T期非重仓股模拟持仓[10] 2. 将模拟持仓拆分为大、小盘组合,结合基金日收益率和大、小盘指数日收益率,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每日大、小盘配置仓位[11] - **模型评价**:解决了基金持仓披露滞后性问题,实现了对基金仓位的日度监控,但依赖历史持仓假设可能引入偏差[11] 2. **模型名称**:基金风格监控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从大小盘配置、市值暴露、行业配置三个维度分析基金风格变化[1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基于模拟持仓计算基金在大盘(如上证50)和小盘(如中证1000)指数上的暴露 2. 通过回归分析计算行业配置权重,跟踪中信一级行业的仓位变动[15][20]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公募基金仓位估计模型** - 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中位数:87.39%(2025-05-30),周环比上升0.10%[16] - 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中位数:83.76%,周环比下降0.18%[16] - 大盘仓位变动:普通股票型+2.48%,偏股混合型+1.34%[16] - 小盘仓位变动:普通股票型-2.37%,偏股混合型-1.52%[16] 2. **基金风格监控模型** - 行业配置权重:电子(普通股票型14.32%)、医药(10.99%)、电力设备(9.29%)[20] - 行业分位点:电子元器件(66.79%分位)、汽车(97.08%分位)、医药(14.23%分位)[20]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基金大小盘暴露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基金持仓与市场指数的相关性计算市值风格暴露[11]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text{Exposure} = \frac{\sum (w_i \cdot \beta_i)}{\sum w_i} $$ 其中 \( w_i \) 为股票权重,\( \beta_i \) 为股票对大盘/小盘指数的敏感度 2. **因子名称**:行业动量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跟踪基金行业配置的周度变动捕捉资金流向[24]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中信一级行业仓位周环比变化,如电子(+)、机械(-)[24] ---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基金大小盘暴露因子** - 普通股票型基金小盘仓位:43.2%(2025-05-30),大盘仓位:44.2%[15] - 偏股混合型基金小盘仓位:47.0%,大盘仓位:36.8%[15] 2. **行业动量因子** - 本周增持行业:电子、计算机、传媒(变动幅度未披露)[24] - 本周减持行业:机械、汽车、电力设备[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