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弹簧

搜索文档
开放新高地,释放强劲“锡引力”
新华日报· 2025-08-05 06:26
外资投资热度 - 无锡1-6月新增外资项目168个,实际使用外资22.1亿美元,规模位列全省第二,占全省比重19.1% [1] - 上半年新增11个合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包括阿斯利康、村田、阿特拉斯等高质量外资项目竣工投产 [2] - 7200多家外企集聚无锡,四分之一的世界500强企业在此投资 [3] 重大项目进展 - 阿斯利康无锡小分子药物新工厂开工,总投资4.75亿美元,预计2028年第四季度投产心血管创新药 [2] - 博戈亚太总部及无锡第二基地项目推进中,全面达产后预计年新增销售20亿元、年综合税收7000万元 [4] - 阿法拉伐增资1000万美元建设新产线,将全球最大尺寸螺旋板换热器生产落地江阴 [4] 外资结构优化 - 上半年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8.6亿美元,现代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3.4亿美元,占全市比重60.9% [3] - 资本市场服务占现代服务业外资比重达35.5%,形成"制造业+服务业"双轮驱动格局 [3] - 外资来源地多元化,中国香港地区投资占比首次回落至50%以下,新日韩和欧洲投资占比显著增长 [6] 政策与资本创新 - 无锡出台《关于加大力度支持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的十项措施》,上半年13家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8.9亿美元,占实际使用外资40.2% [4][5] - QFLP试点成效显著,上半年新落地4个项目,累计达51只,合同外资总规模55.8亿美元,数量规模居全省前列 [7] - 金融领域实际使用外资8亿美元,占全市比重36.3%,同比提升11.1个百分点 [7] 产业基础与营商环境 - 无锡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66万亿元,拥有7个超2000亿元产业集群和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3] - 实施《外籍人士来锡便利化十项举措》,设立国际商事法庭和知识产权法庭,优化涉企执法检查 [8] - 加密国际客货运航线,助力企业就近通关降本增效 [8]
中国一汽转型升级现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7-19 05:56
历史发展 - 公司1953年成立 是新中国第一家汽车制造厂 填补了国内汽车工业空白 [1] - 1956年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卡车(解放牌) 1958年相继推出第一辆小轿车(东风牌)和高级轿车(红旗牌)[1] - 1988年与德国奥迪签署中国首个豪华车技术转让合同 开启高端汽车制造新阶段 [1] 智能制造升级 - 红旗繁荣厂区总装车间面积达9.6万平方米 配备11条自动化生产线和4条高精度检测线 实现多车型柔性共线生产 [2] - 车间标准年产能24万辆 平均每54秒下线一台整车 [2] - 采用AGV自动导引运输车和机械臂作业 物料运输与装配高度智能化 [2] 核心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空气弹簧技术 将单车成本从进口的1.5万元降至2000元 实现核心零部件100%国产化 [2] - 新能源车型电驱系统 减震器 线控转向器等关键部件均完成国产替代 [2] - 过去5年累计突破1559项关键技术 申请专利30943件 [3] 新能源技术布局 - 构建天工纯电 鸿鹄混动 九章智能三大技术平台 [3] - 自主研发低温电芯在零下10℃时电量保持率达98% 智慧电驱系统最高效率96% [3] - 奥迪一汽超级工厂实现100%绿色能源使用 生产废弃物全回收 废水100%循环利用 [3] 经营数据表现 - 2023年上半年整车销量157.1万辆(同比+6.1%) 产量155.5万辆(同比+3.8%)[3] - 自主品牌销量44.98万辆(同比+8.5%) 新能源车销量14.5万辆(同比+95.5%)[3] - 合资品牌销量112.1万辆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3]
从33天到54秒,造车“闪电侠”见证中国一汽72年跨越足迹
环球网· 2025-07-16 14:53
公司发展历程 -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生产新中国第一辆汽车 [1] - 1958年手工敲制出第一辆高级轿车"红旗",耗时33天 [3] - 2025年红旗繁荣厂区实现每54秒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 [3] - 公司员工达12万人,资产总额超6700亿元,累计产销汽车超6200万辆 [3] 智能制造与生产效率 - 红旗繁荣厂区自2021年建成后保持满产状态,日均产量约1000台 [3] - 智能中控系统实现高柔性生产,支持不限平台、不限车型的混线生产 [5] - 冲压生产线自动化率71.4%,焊装生产线焊接自动化率100%,涂装生产线7轴机器人可达率提升15% [5] - 总装生产线实现A级到C+级全平台柔性生产 [5] 核心技术突破与国产化 - 研发团队攻克空气弹簧技术,单车成本从1.5万元降至2000元 [6][8] - 新能源车型电驱系统、空气弹簧等核心部件实现100%国产化 [8] - 2024年累计攻克近400项关键核心技术,申请发明专利超6000件 [9] - 与吉林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发后轮转向技术基础算法 [9] 合资与产能布局 - 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投资209亿元,规划年产能15万辆,生产3款纯电动车型 [8] - 奥迪一汽超级智能生态工厂引入14轴同步拧紧系统,精度控制达±0.1% [9] 市场表现与增长 - 2024年上半年整车销量157.1万辆,同比增长6.1% [11] - 自主品牌销量44.98万辆,同比增长8.5% [11] - 自主新能源销量14.5万辆,同比增长95.5% [11] - 合资品牌销量112.1万辆,保持领先地位 [11] 行业与区域发展 - 公司智能蝶变是吉林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缩影 [11] - 吉林省推动汽车、轨道客车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布局氢能、储能等未来产业 [11]
重庆高新区:紧紧围绕“六区一高地”建设目标 以开发区实践探索双化协同路径
人民日报· 2025-07-02 05:54
重庆高新区双化协同发展 - 重庆高新区是首批10个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中唯一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目标打造全国双化协同标杆示范区 [1] - 高新区主导产业包括2000亿元级新型智能终端、200亿元级软件信息、200亿元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核心器件、100亿元级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 [2] - 重庆孔辉汽车作为空气悬架行业龙头,部署智能化生产线后单套空气弹簧生产耗时降至50秒,耗电量降至6.1千瓦时,年节电20.2万千瓦时 [2] 产业智能化升级案例 - 金康动力新能源关键岗位自动化率达100%,英业达生产一台笔记本电脑仅需13秒 [3] - 科学谷储能电站通过智慧运行模式实现年减排7.6万吨二氧化碳、节约2.7万吨标煤 [3] - 新能源渣土车年减排100吨二氧化碳、2吨氮氧化物、30公斤颗粒物,节约燃油费3万元/辆 [4] 数字化管理平台应用 - 城市建筑资源数字化平台实现渣土运输全流程智能管理,累计核销数字渣票114万张,处理渣土1842万立方米 [6] - 平台促成渣土回填改造年实现800万立方米,将闲置土地转化为耕地/园地/林地,提升土地利用率 [6] - 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运输全流程节点上链存储,每张弃土票券可全流程溯源 [6] 科创生态建设成果 - 截至2024年底引进重点科创平台43个,新增科创企业508家、高新技术企业148家、专精特新企业86家 [7] - 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增至94家,培育独角兽和瞪羚企业12家 [7] - 成立全国首个校地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概念验证中心 [7] 绿色建筑与标准体系 - 科学谷数智科创园二期采用"数智化+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节约投资1.275亿元,减少2.7万吨工业垃圾 [9] - 发布《零碳智慧企业创建与评价规范》等标准,推动206项智能化改造,企业生产效率提高41%、能源利用率提高17.5% [10] - 累计建成14个市级智能化工厂、47个数字化车间,1个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10]
富奥股份(000030) - 000030富奥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7
2025-05-27 18:02
公司应对风险与机遇策略 - 应对宏观环境与行业变革,从市场端、成本管控、研发方面积极应对,稳固集团内合作,开拓国内外客户,深化低成本战略,聚焦“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及网联化”加大研发投入 [2] - 加强现金流和应收账款管理,跟踪客户回款,优化供应商管理,优化生产与采购流程 [3] 核心竞争力与业务发展 - 核心竞争力持续强化,客户结构优化,外部市场收入占比提升,新能源订单储备丰富,减振器业务优势明显 [3] - 富赛公司产能利用率较高,深耕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及网联服务业务,获取相关项目,加速构建自主研发能力 [5] - 2025 年业务增长看点包括电控减振器、智能网联、大底盘协同等,在市场拓展、自主研发、降成本方面发力 [6] 降本增效与市场拓展 - 2024 年开展低成本战略,在研发、投资、采购、运营、营销、人资方面采取举措,对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有积极影响 [7] - 市场拓展坚持“战略引领、技术驱动、精准施策”策略,2024 年新增订单 307 项,外部订单 142 项,外部订单收入占比 48%,新能源类订单占比超 80% [8] 行业发展与公司定位 - 汽车零部件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低碳化转型,要求企业具备自主研发、敏捷响应、柔性韧性等能力 [9] - 公司跟踪行业动态,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业链合作,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应对行业变化 [10] 新能源领域情况 - 新能源产品收入占比持续提升,采取按要求生产交付、聚焦市场趋势优化产品等策略巩固提升市场份额 [10] 订单与业绩情况 - 2025 年一季度新增订单增长,未转化为当期收入,预计对未来收入有积极影响 [11] - 2025 年一季度营收 36.27 亿元,同比下降 3.64%,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微增,因低成本战略、费用控制、信用减值损失减少 [11] - 2024 年营收 164.68 亿元,同比增长 3.95%,归母净利润 6.76 亿元,同比增长 11.93%,扣非归母净利润 6.17 亿元,同比增长 26.85%,得益于外部市场拓展和内部管理 [12][13] 现金流与研发投入 - 2024 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 961.69%,因开展票据贴现业务及优化供应商付款比例 [14] - 2024 年研发费用同比减少 5.19%,采取精准控制策略管理研发资源,2025 年加大在相关领域研发投入 [14][15] 股东回报与精细化管理 - 平衡股东回报与自身发展,规划资金用于业务拓展等,确定分红方案,未来聚焦主业、优化分红政策提升股东回报 [16] - 精细化管理采取客户管理、研发体系、成本管控、数字化管理等措施,优化内部流程,提升运营效能 [18]
富奥股份(000030) - 000030富奥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6
2025-05-26 18:28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 年合并口径收入 161 亿元,较同期增加 6 亿元;利润总额 9.4 亿元,较同期增加 2.2 亿元,增幅超 30%;毛利率同比提升 1 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提升 1.2 个百分点 [3] - 2025 年 1 - 3 月实现收入 35.6 亿元,较同期减少 1.3 亿元,降幅 3.4%;利润总额 2 亿元,归母净利 1.6 亿元,均较同期基本持平;毛利率 11.1%,较同期提升 1.2 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提升 0.2 个百分点 [3] 外部客户拓展情况 - “十四五”以来,外部市场收入占比由“十三五”之初的 14%大幅提升至 30%,电控减振器等产品外销收入大幅增加 [3] - 2024 年在新能源优质市场领域取得大量订单,新增订单 307 项,其中外部市场订单 142 项,外部订单收入占比达 48%;新能源类订单占比超 80% [3] 减振器平台情况 - 减振器平台是国内领先的悬架减振系统供应商,电控减振器产品覆盖赛力斯等多款车型,2024 年电控减振器收入同比增长 5 倍,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 [4] - 提前布局空气弹簧产品,实现新产品完全自主开发并获客户订单 [5] 电控减振器增长趋势 - 伴随自动驾驶和新能源汽车发展,车辆对底盘系统智能化、集成化要求提高,电控减振器智能化调节优势凸显 [6] - 目前已成为豪华品牌车型主流配置,应用范围正加速向中高端车型渗透,市场规模有望高速增长 [6] 合资公司情况 - 富奥股份与一汽股权公司合资成立富奥智能悬架、富奥智能转向公司,推动产品电动化转型升级与自主研发能力建设 [6] - 助力富奥“大底盘”战略落地,实现市场渠道、制造能力与研发资源深度整合与高效协同 [6] 转向产品情况 - 公司 C - EPS、DP - EPS 产品持续获得国内新能源品牌车型订单 [8] - 冗余 R - EPS 产品完成样件开发,并通过客户试验认可 [8]
保隆科技(603197):智能悬架业务快速成长 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新浪财经· 2025-05-07 08:3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70.25亿元,同比+19.12%,归母净利润3.03亿元,同比-20.14% [1] - 24Q4营收19.99亿元,同比+14.71%,归母净利润0.54亿元,同比+34.71% [1] - 25Q1营收19.05亿元,同比+28.46%,归母净利润0.95亿元,同比+39.99% [2] - 2024年业绩承压主因股权激励费用分摊及海运费上涨,预计2025年盈利能力将修复 [2] 业务结构 - TPMS业务收入21.46亿元,同比+12.3% [2] - 汽车金属管件收入14.48亿元,同比+1.89% [2] - 智能悬架收入9.93亿元,同比+41.8%,增速显著高于其他业务 [2] - 气门嘴收入7.8亿元,同比-0.55% [2] - 汽车传感器收入6.65亿元,同比+25.37% [2] - 传统业务提供稳定现金流,新兴业务(如智能悬架)成为增长引擎 [2] 战略合作 - 2025年4月与蒂森克虏伯倍适登达成战略合作,聚焦中国和欧洲市场的减振器与空气弹簧一站式解决方案 [3] - 合作将强化公司在全球汽车智能悬架市场的竞争力 [3]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90.24/111.05/132.86亿元,归母净利润5.34/6.83/8.10亿元 [3] - 2025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预计达+76.4% [3]
西菱动力(300733) - 300733西菱动力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30
2025-04-30 15:16
公司业务介绍 - 公司主营业务包含汽车涡轮增压器总成研发制造、发动机零部件产品研发制造、航空军工零部件加工 [3] 汽车业务板块 涡轮增压器产品 - 2022 - 2024 年年销量分别为 32.17 万台、93.29 万台、118.96 万台,保持快速增长,2025 - 2027 年随着新客户定点产品量产,产销量将继续增长,市场份额和地位将增强 [4] 发动机零部件 - 过去几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总体稳定,2025 年随着新增客户定点产品量产,产能利用率预计大幅提升,业务收入和盈利能力将提升,预计 2026 - 2027 年继续增长 [5] 新产品研发 - 电动空调压缩机、刹车电机、EPS 电机、空气弹簧等产品研发有序推进,未来结合客户资源优势推动市场应用落地,将成新增长点 [5] 航空零部件业务 2024 年情况 - 市场开拓成果积极,客户和产品结构优化,民用航空零部件产品占比提升,业务收入在 2023 年基础上较快增长 [6] 2025 年展望 - 民用航空业务继续较快增长,军品类业务景气度快速回升,拓展无人机整装业务,推动业务升级,加强投入开展建设,形成新业务增长点 [6] 机器人零部件业务规划 - 将机器人零部件产品设计及制造定位为未来最重要新业务,在各方面全力支持,利用热处理等领域优势融合发展,开展谐波减速器产品开发及产线建设,后续择机开发其他产品 [7]
丰茂股份(301459) - 301459丰茂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8
2025-04-28 17:42
公司业绩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4,857.98 万元,同比上升 18.34% [4] - 2024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6,172.07 万元,同比上升 17.03% [4] - 2024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为 14,467.91 万元,同比上升 14.73% [5] - 截止 2024 年末,美国市场销售额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约 4% [7] 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提升 - 聚焦生产流程的智能化与精益化改造,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检测设备,优化核心产品关键工序,减少人工干预和材料损耗 [2] - 以全价值链成本管控为核心,细化各环节成本核算标准,如优化橡胶材料配方设计和供应链集中采购 [3] 盈利增长点 - 2025 年通过“技术 + 管理 + 市场”三驱动战略,优化产业链效能,强化风险管控与成本优势 [4] - 依托空气弹簧等新兴业务,扩大工业带及密封系统在机器人等高附加值领域的应用 [4] 公司治理 - 修订包括《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内部治理制度,加强“关键少数”人员履职培训 [5] - 新制定《舆情管理制度》,规范舆情应对流程、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等,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7] 国际业务 - 海外收入主要来自欧洲、东南亚、南美洲、中东等地区,欧洲与东南亚是重点拓展区域 [6] - 国际业务面临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摩擦和争端等挑战,公司将密切关注市场变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 [5] - 泰国生产基地预计今年正式投产,采用本地化供应与自动化生产结合模式,未来深化海外生产基地布局 [8] 其他 - 行业发展前景和本期整体业绩情况可关注公司《2024 年年度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3] - 公司董事会结合经营情况确定利润分配方案,关注公司公告 [3] - 2025 一季度应收账款增加主要因业务规模扩张及客户结算周期调整,公司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开发优质客户 [7] - 在研项目情况参考公司《2024 年年度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四、主营业务分析”之“4、研发投入”章节内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