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结构性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超6万亿港元,历史新高!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最新调查
券商中国· 2025-09-05 09:38
9月4日,香港证监会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的一项联合调查结果显示,2024年香港非交易所买卖投资产品的销售及市场参与度皆创下历史新高。此次调查共涉及 2368家持牌法团及109家注册机构,超过99%的公司回复了调查问卷。 调查显示,2024年所有主要投资产品种类均录得显著的销售增长,总交易额高达60730亿港元。受访公司普遍发现投资者情绪较一年前高涨,积极追求符合其风险 偏好及投资目标的产品。 股票挂钩产品最为畅销 数据显示,2024年香港非交易所买卖投资产品的总交易额同比飙升40%,至破纪录的60730亿港元。其中集体投资计划、结构性产品及债务证券的销售分别同比激增 9660亿港元(76%)、5870亿港元(30%)及2130亿港元(29%)。 在强劲的市场动力下,期内股票挂钩产品仍是最畅销的结构性产品种类,其销售达17290亿港元,同比增长43%。其占2024年销售的全部结构性产品的67%,高于 2023年的61%。在大型公司呈报的前五大产品中,相关股票以科技(42%)、汽车(23%)及互联网(22%)行业为主。 一些大型公司表示,港股市场对内地的政策措施持乐观态度,以及对全球经济前景的忧虑减轻等有利因素, ...
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重磅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9-04 15:46
核心观点 - 2024年香港非交易所买卖投资产品总交易额同比飙升40%至6.07万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市场参与度广泛增长 投资者情绪高涨[1][2][3] 市场总体表现 - 非交易所买卖投资产品总交易额达6.07万亿港元 同比增长40%创纪录[2] - 从事投资产品销售的公司数量增长9%至414家 其中46%公司销售录得一倍以上同比增幅[2] - 大型公司数量增长12%至101家 负责分销人员增加4%至超1.9万名[2] - 完成至少一项交易的客户数量增长28%至超120万名创历史新高[2] 产品类别表现 - 认可集体投资计划销售额达1.4万亿港元 同比增长96%[3] - 非认可集体投资计划销售额达8440亿港元 同比增长50%[3] - 结构性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0% 债务证券销售额同比增长29%[3] - 结构性产品占总交易额42%达25670亿港元 集体投资计划占37%达22440亿港元 债务证券占15%达9410亿港元[7] 细分产品表现 - 股票挂钩产品销售额达1.73万亿港元 同比增长43% 占全部结构性产品67%[4] - 大型公司首五大产品中科技行业股票占42% 汽车行业占23% 互联网行业占22%[4] - 货币市场基金占大型公司首五大集体投资计划总交易额80% 较2023年76%提升[7] - 主权债券占债务证券总交易额49% 较前年44%上升[7] 销售渠道变化 - 网上销售占总交易额17% 显著高于2023年12%[9] - 从事网上分销投资产品的公司数量增长13%至104家[9] - 集体投资计划占网上销售总额77% 债务证券占21%[9] 监管机构表态 - 香港证监会指出产品销售上升凸显公司对金融市场投入及投资者信任[11] - 香港金管局表示投资交易强劲增长反映投资者对市场信心及兴趣[11]
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重磅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9-04 15:36
核心观点 - 2024年香港非交易所买卖投资产品总交易额同比飙升40%至6.07万亿港元 市场参与度创历史新高 包括销售公司数量增长9%至414家 客户数量增长28%至超120万名[2][3][4][5] - 所有主要投资产品种类均录得显著销售增长 其中认可集体投资计划销售上升96%至1.4万亿港元 非认可集体投资计划增长50%至8440亿港元 结构性产品和债务证券分别增长30%和29%[7] - 股票挂钩产品作为最畅销结构性产品 销售额达1.73万亿港元同比增长43% 占全部结构性产品比例从61%升至67% 挂钩股票以科技(42%)、汽车(23%)和互联网(22%)行业为主[8][9] - 网上销售占比从12%升至17% 销售公司数量增长13%至104家 集体投资计划占网上销售额77% 债务证券占21%[13] 市场表现 - 非交易所买卖投资产品总交易额达6.07万亿港元 同比增长40%[3][4] - 从事投资产品销售的公司数量增长9%至414家 其中46%公司销售录得一倍以上增幅 大型公司数量增长12%至101家[4] - 分销人员增加4%至超1.9万名 完成交易客户增加28%至超120万名[5] 产品结构 - 结构性产品占总交易额42%(25670亿港元) 集体投资计划占37%(22440亿港元) 债务证券占15%(9410亿港元)[11] - 认可集体投资计划销售增长96%至1.4万亿港元 非认可集体投资计划增长50%至8440亿港元[7] - 货币市场基金占大型公司首五大集体投资计划交易额比例从76%升至80% 主权债券占债务证券销售总额49%(前年44%)[11] 销售渠道 - 网上销售占总交易额17% 较2023年12%显著提升[13] - 从事网上分销的公司数量增长13%至104家[13] - 集体投资计划占网上销售额77% 债务证券占21%[13]
香港证监会与香港金管局联合调查:2024年香港投资产品销售及市场参与度均创新高
智通财经网· 2025-09-04 14:17
在2024年,所有主要投资产品种类均录得显著的销售增长。认可集体投资计划的销售上升96%至14000 亿港元,而非认可集体投资计划则增长50%至8440亿港元。结构性产品及债务证券的销售分别同比上升 30%及29%。受访公司普遍观察到投资者情绪较一年前高涨,积极追求符合其风险胃纳及投资目标的产 品。 股票挂钩产品在强劲的市场动力下蓬勃发展,并依然是最畅销的结构性产品种类,其销售达17290亿港 元,同比增长43%。同时,货币市场基金及主权债券被认为风险较低且在2024年当时的高息环境下提供 可观回报,因此对投资者仍有吸引力。调查显示,货币市场基金的销售有所增长,占大型公司呈报的首 五大集体投资计划总交易额的比例由2023年的76%升至80%。主权债券亦受到欢迎,占去年所销售债务 证券总交易额的49%,而前年则为44%。 智通财经APP获悉,9月4日,香港证监会与香港金管局发表有关非交易所买卖投资产品分销情况的年度 联合调查结果,当中显示2024年该等产品的销售及市场参与度皆创新高。在2024年,持牌法团和注册机 构的非交易所买卖投资产品的总交易额同比飙升40%至破纪录的60730亿港元。市场参与度于去年亦录 ...
富途Q2营收同比增长69.7%,净利飙升112.7%,美股和港股交易表现强劲 | 财报见闻
华尔街见闻· 2025-08-20 18:04
核心财务表现 - 营收同比增长69.7%至53.1亿港元(约6.77亿美元)[1][3][5] - 净利润同比飙升112.7%至25.7亿港元[1][3][5] - 经营利润率从47.3%提升至63.0%[5] - 毛利润同比增长81.6%至46.4亿港元 毛利率达87.4%[5] 用户与资产规模 - 总付费账户数同比增长40.9%至287.7万个[1][3][6] - 客户总资产同比增长68.1%至9739亿港元 创历史新高[1][3][6] - 2025年上半年净资产流入规模达去年同期两倍[3] 交易业务表现 - 总交易额同比激增121.2%至3.59万亿港元[1][4][6] - 美股交易额达2.7万亿港元 环比增长19.7%[4] - 港股交易额8335亿港元 环比下降9.0%[4] - 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87.4%至25.8亿港元[3] 利息与财富管理业务 - 利息收入同比增长43.8%至22.9亿港元[3] - 财富管理客户资产达1632亿港元 同比增长104.4%[4] - 证券借贷业务、银行存款和保证金融资推动利息增长[3] 区域市场拓展 - 香港以外市场入金账户首次超过总数50%[4][6] - 香港市场连续三个季度贡献最多新增入金账户[3] - 在新加坡推出港币/人民币计价债券及浮动利率债券[4] 业务创新进展 - 成为首家向零售投资者提供结构性产品的在线券商[4] - 独家分销华夏基金(香港)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4] - 现金及客户资金持有量达1053亿港元[2] 资产结构变化 - 客户资金存款同比增长53.4%至1053亿港元[2] - 证券回购协议资产增长93.1%至6.11亿港元[2] - 经纪商应收款项增长39.0%至239亿港元[2]
这是高盛顶尖交易员对本周市场的思考
华尔街见闻· 2025-08-09 12:08
市场动态与矛盾信号 - 科技巨头资本开支激增推动全球投资热潮 周期性股票表现优于大盘 但特朗普关税和利率路径等宏观不确定性带来阴影 [1] - 标普500成分股财报日实际股价波动首次总体超过期权隐含波动率 显示市场对企业业绩反应比以往更敏感剧烈 [1][2] - 云服务提供商资本支出规模惊人 "七巨头"明年支出将超美国GDP的1% 超过1999-2000年电信行业但低于铁路繁荣时期峰值 [2] 财报季与个股风险 - 欧洲市场对业绩不及预期公司给予有记录以来最严厉股价惩罚 美国市场也出现类似现象 [2] - 结构性产品带来大规模波动率供给 导致个股机会与风险同步放大 精准把握业绩走向至关重要 [2] 宏观政治与货币政策 - 特朗普关税对进口价格冲击"惊人地大" 剔除关税后美国经济本身通胀动能相当温和 [1][3] - 美联储降息步伐成为焦点 市场关注科技行业失业率等领先指标以判断降息节奏和时机 [3] 市场范式转变与投资机会 - 过去五年中 除非在2022年圣诞节前后五个月窗口买入 否则持有欧洲银行股回报优于美国超大盘科技股 [4] - 英国Spectris公司溢价超100%的收购战凸显"英国股市去股权化"趋势 政策变化与否均存在投资机会 [4] - 散户投机性交易热度未减 持续时间可能比专业投资者预期更长 短期内非明确看跌信号 [5] 加密货币与政策动向 - 华盛顿对加密货币政策势头及比特币走势值得关注 [7]
恒生银行(00011.HK):香港地产风险拖累利润
格隆汇· 2025-08-02 03:44
1H25业绩表现 - 1H25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基本符合预期,归母普通股净利润同比下降35%,低于预期[1] - 净利润下滑主要由于香港商业地产减值损失计提大幅增加,1H25减值损失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信用成本上行至1 19%,1H24和2H24分别为0 35%和0 77%[2] 收入结构分析 - 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7%,1H25净息差1 99%,较1H24的2 29%和2H24的2 20%进一步下行,主要由于Hibor走低[1] - 客户贷款同比下降5%,较去年末下降2%,信贷需求疲弱,存款同比增长9%,较去年末增长3%[1] - 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23%,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46%,增长主要来自证券经纪服务、结构性产品、投资基金销售及外汇交易收入[1] 资本管理与股东回报 - 1H25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21 3%,风险资产规模扩张有限[2] - 公司宣告二季度每股1 3港元股息,上半年合计每股2 6港元同比增长8%,计划开展最多30亿港元股份回购,与去年持平[2] 盈利预测调整 - 上调2025E、2026E营业收入预测2 4%、4 3%至410亿、421亿港元[2] - 下调2025E归母净利润预测13 9%至147亿港元,上调2026E归母净利润预测4 1%至176亿港元[2] - 公司当前交易于1 3x/1 3x 2025E/2026E P/B,目标价维持109 5港元不变,对应1 3x/1 3x 2025E/2026E P/B[2] 香港商业地产风险 - 新增香港商业地产不良贷款拨备计提增加,香港非住宅物业供应过剩令租金及物业价值持续受压[2]
中金:维持恒生银行(00011)“中性”评级 目标价109.5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7-31 12:08
业绩表现 - 2Q25营收同比增长3%基本符合预期 归母普通股净利润同比下降35%低于预期[2] - 1H25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7% 净息差1.99%较1H24的2.29%和2H24的2.20%进一步下行[3] - 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23% 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46%维持较快增长[4] 财务指标 - 客户贷款同比下降5%较去年末下降2% 存款同比增长9%较去年末增长3%[3] - 1H25减值损失计提是去年同期2倍多 信用成本上行至1.19%(1H24为0.35% 2H24为0.77%)[5]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21.3% 风险资产规模扩张有限而利润持续留存[6] 业务运营 - 净息差下行主要由于Hibor走低 信贷需求仍然较为疲弱[3] - 非息收入增长主要来自证券经纪服务 结构性产品以及投资基金销售收入[4] - 公司将盈余资金调配至优质定息主权债务证券并进行结构性对冲[3] 资本管理 - 宣告二季度每股1.3港元股息 上半年合计每股2.6港元同比增长8%[6] - 计划开展最多30亿港元股份回购 与去年持平[6] - 减值损失大幅增加主要因新增香港商业地产不良贷款拨备计提[5] 预测调整 - 上调2025E 2026E营业收入预测2.4% 4.3%至410亿 421亿港元[1] - 下调2025E归母净利润预测13.9%至147亿港元 上调2026E预测4.1%至176亿港元[1] - 公司当前交易于1.3x 2025E/2026E P/B 维持109.5港元目标价不变[1]
中金:维持恒生银行“中性”评级 目标价109.5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7-31 12:06
核心观点 - 中金上调恒生银行2025E和2026E营业收入预测至410亿港元和421亿港元 下调2025E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47亿港元 上调2026E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76亿港元 维持109.5港元目标价和中性评级 [1] 财务表现 - 2Q25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基本符合预期 归母普通股净利润同比下降35%低于预期 [2] - 1H25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7% 净息差1.99%较1H24的2.29%和2H24的2.20%进一步下行 [3] - 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23% 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46% 主要来自证券经纪服务、结构性产品和投资基金销售 [4] - 1H25减值损失计提为去年同期2倍多 信用成本上行至1.19% 1H24和2H24分别为0.35%和0.77% [5] 资产负债情况 - 客户贷款同比下降5%较去年末下降2% 存款同比增长9%较去年末增长3% [3]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21.3% 风险资产规模扩张有限而利润持续留存 [6] 股东回报 - 宣告二季度每股1.3港元股息 上半年合计每股2.6港元股息同比增长8% [6] - 计划开展最多30亿港元股份回购 与去年持平 [6] 行业与市场环境 - 净息差下行主要由于Hibor走低 信贷需求疲弱 [3] - 减值损失大幅增加主要因香港商业地产不良贷款拨备计提增加 非住宅物业供应过剩令租金及物业价值持续受压 [5] - 公司计划将盈余资金调配至优质定息主权债务证券并进行结构性对冲 以降低未来减息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 [3]
对话掌舵600亿美金的“新债王”:25年,年均10%回报
36氪· 2025-06-06 20:29
关于GoldenTree Asset Management - 公司是一家全球性资产管理公司,专注于信贷领域,管理约600亿美元资产,业务涵盖公共债务、私人债务、困境债务与重组、结构性产品、房地产债务及新兴市场投资 [1][2] - 公司对冲基金运行25年,平均年化回报率约为10%,追求长期稳定回报 [15] - 公司投资决策风格独特,注重抓住核心变量(3-5个关键因素)而非撰写长篇分析报告,强调快速反应和止损机制 [9][10] 信贷投资优势与策略 - 信贷投资相比股票具有优先回报权,高收益债过去30年回报率约7%,机会型信贷可提供优于股票的回报率且波动性更低 [3] - 信贷投资本质是契约,优质信贷依赖信用资质,高风险信贷需更多契约条款保障 [5] - 私人信贷市场持续增长,未来竞争将加剧,但仍是优异投资选择 [6] - 困境债务投资通过低价买入困境公司债务,通过经营好转、重组或获得控制权获利,2008年金融危机后规模激增 [17][18] 投资决策与风险管理 - 公司采用核心变量分析法,专注3-5个关键因素快速决策,当核心逻辑变化时重新评估投资 [9] - 设置明确止损机制,如股票下跌15%卖出50%仓位,下跌20%清仓,30天后重新评估 [10] - 重视合规文化,建立持续培训和清晰上报渠道防止内幕交易 [12] 行业竞争与人才策略 - 信贷投资行业竞争逐年加剧,公司每年以"夺冠"为目标保持竞争力 [16] - 招聘注重过往成功记录、分析逻辑和团队协作能力,通常2-3年可判断投资天赋 [26] - 鼓励员工考取CFA而非读商学院,认为市场是最好的商学院 [29] - 交易员需具备发现价格异常和执行时机能力,投资经理需中长期视角和预判能力 [30] 宏观市场观点 - 美国经济最大风险是名义收入增速低于财政赤字增速及收入不平等恶化 [19] - 当前关税政策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削弱市场和企业信心 [19] - 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地位面临挑战,近年表现有别于传统避险资产特征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