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产品

搜索文档
 “美国AI股高估,亚洲客户正转向中国”
 观察者网· 2025-10-20 13:49
陈秉强表示,美国AI股票估值过高,以及美国科技巨头之间的"循环投资"现象,促使亚洲客户将目光转 向中国。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员工开展工作 视觉中国 "对美国以外的投资者来说,循环投资的可持续性存在疑问,因此他们更愿意进行多元化投资。"他补充 道,"与美国相比,中国的估值便宜得多。" 【文/观察者网 柳白】据《日经亚洲》10月19日报道,在中美贸易冲突持续发酵的背景下,亚洲超级富 豪的投资策略出现调整,显著增加了对中国股票、固定收益产品和黄金的配置,希望抓住人工智能 (AI)带来的增长机会,同时对冲市场波动与利率变化风险。 报道称,尽管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尚未出现缓和迹象,但与特朗普政府4月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时 相比,投资者对美国政策走向的认知更为清晰。 汇丰银行驻香港亚太区全球私人银行区域主管严乐居(Lok Yim)表示,亚洲富豪投资者的"信心及风 险偏好自第二季度以来稳步回升",并将这一态势归因于"经济活动更具韧性、人工智能驱动的企业盈利 表现超出预期以及降息周期重启"。 专注于富豪群体分析的市场研究公司财富-X(Wealth-X)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亚洲超级富豪(即 净资产不低于3000万美元的人群 ...
 优化对冲工具!港交所:结构性产品上市规则修订
 经济观察网· 2025-10-02 04:18
 规则修订核心目标 - 加强市场竞争力和效率,同时提升市场质素和投资者保障 [1]   具体修订内容 - 调降最低发行价以及可发行结构性产品的ETF门槛等限制,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2] - 提高发行人资产净值要求,且发行人必须获得信贷评级机构给予的投资级别评级,以保护投资者利益 [2] - 减轻发行人的行政负担,允许本身是发行人的证券交易商提供优惠,以提升市场效率 [2]   咨询安排 - 咨询期为六星期,至2025年11月11日结束 [1]
 酝酿重大变革!香港结构性产品市场最新动作
 证券时报· 2025-10-01 11:03
9月30日,香港交易所全资附属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刊发咨询文件,就优化结构性产品上市制度的建议征询市场意见(咨询文件)。本次咨 询时长为六星期,将于2025年11月11日结束。 对此,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伍洁镟表示:"多元化的产品组合一直是推动香港证券市场蓬勃发展的动力,而结构性产品在香港交易所丰富的产品生态圈中 亦发挥重要作用,为投资者提供有效及实用的对冲工具。随着市场环境及投资者需求不断演变,我们亦要致力确保结构性产品上市框架切合市场需要,并 具备全球竞争力。我们相信本次咨询提出的建议将促进产品创新、提升市场效率,同时维持市场质量及确保高水平的投资者保障。" 改革建议涉及三大层面 据了解,香港的结构性产品市场多年来持续发展,新产品及相关资产规模不断扩大,成交量也节节上升。 香港交易所市场科高级副总裁黄集恩介绍,香港衍生产品市场今年的表现非常亮眼,已经连续17年位居全球结构性产品成交额的首位,最近的结构性产品 日均成交额更逾200亿港元。"同时,今年香港市场推出了多项产品,包括于新股上市同日推出的相关产品,以及于合资格相关资产名单加入日本股份为标 的。香港结构性产品市场不断增长发展,我们也正从 ...
 酝酿重大变革!香港结构性产品市场最新动作
 证券时报· 2025-10-01 10:55
 文章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就优化结构性产品上市制度发布咨询文件,旨在通过三大层面的改革建议提升市场竞争力、市场质量及效率,并增强投资者保障,以促进产品创新和市场持续发展 [1][2][8]   改革建议层面一:提升市场竞争力 - 将衍生权证的最低发行价规定由0.25港元降低至0.15港元 [7] - 取消牛熊证的最低发行价规定,以促进更广泛的产品条款范围 [7] - 可发行结构性产品的ETF资格门坎由原来的60日合资格期限内的公众持股市值不少于40亿港元,改为其管理资产总值不少于10亿港元 [7] - 新增额外比率以扩大衍生权证及牛熊证的换股比率 [7] - 取消《上市规则》中有关规定性产品条款的规定,要求产品发行须符合经联交所同意并不时刊发的产品条款,以提供更大弹性 [7][8]   改革建议层面二:提高市场质量及增强投资者保障 - 发行人的最低资产净值规定由原来的20亿港元提升至50亿港元 [7] - 发行人必须为受监管实体 [7] - 发行人或其担保人必须获得信贷评级机构给予投资级别评级 [7] - 上市文件中就提供流通量所列明的最低服务水平必须符合联交所不时刊发的最低服务水平 [7] - 发行人和担保人财政年度首六个月的中期财务报告刊发期限缩短至相关中期期间结束后三个月内刊发 [7] - 发行人和担保人若有附属公司,必须刊发综合财务报表 [7]   改革建议层面三:提升市场效率 - 删除刊发推出公告的规定以及简化结构性产品进一步发行的上市文件,以减低发行人的行政负担 [7] - 允许本身同时是发行人的证券交易商提供优惠,惟须符合《上市规则》所述的保障措施,与特定结构性产品有关的优惠应以收费折扣的形式提供 [7]   市场背景与改革意义 - 香港衍生产品市场已连续17年位居全球结构性产品成交额的首位,最近的结构性产品日均成交额更逾200亿港元 [2] - 改革被视为业界的里程碑事件,最低发行价等修订将令发行商有更大灵活性,有利推出更贴近散户投资者需求的产品 [8] - 调整ETF作为结构性产品相关证券的门槛将便利业界构建围绕ETF的产品生态圈 [8] - 引入"产品指引"取代现行《上市规则》中的规定性条款,旨在保持审批机制的同时为产品开发提供更大弹性 [8]
 联交所就优化结构性产品上市制度建议刊发咨询文件
 搜狐财经· 2025-09-30 22:27
 咨询文件核心信息 - 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刊发咨询文件,就优化结构性产品上市制度的建议征询市场意见 [1] - 咨询期为六星期,将于2025年11月11日结束 [1] - 建议旨在加强市场竞争力、效率、市场质素和投资者保障 [1]   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建议 - 衍生权证最低发行价由0.25港元降低至0.15港元,并取消牛熊证的最低发行价规定 [2] - 可发行结构性产品的ETF资格门坎,由60日内公众持股市值不少于40亿港元改为管理资产总值不少于10亿港元 [2] - 允许仿效发行的产品条款与既有发行完全相同,并新增额外比率以扩大衍生权证及牛熊证的换股比率 [2] - 取消《上市规则》中有关规定性产品条款的规定,要求产品发行须符合经联交所同意并不时刊发的产品条款 [2]   提高市场质素及增强投资者保障的建议 - 发行人的最低资产净值规定由20亿港元提升至50亿港元,且发行人必须为受监管实体 [2] - 发行人或其担保人必须获得所有寻求信贷评级的机构给予投资级别评级 [2] - 上市文件中就提供流通量所列明的最低服务水平必须符合联交所刊发的要求 [2] - 发行人和担保人的中期财务报告刊发期限缩短至相关中期期间结束后三个月内 [2]   提升市场效率的建议 - 删除刊发推出公告的规定,并简化结构性产品进一步发行的上市文件,以减低发行人的行政负担 [3] - 允许本身同时是发行人的证券交易商提供优惠,但须符合《上市规则》所述的保障措施,且优惠应以收费折扣形式提供 [4]
 联交所就优化结构性产品上市制度建议征询意见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17:19
取消《上市规则》中有关规定性产品条款的规定,并要求产品发行须符合经联交所同意并不时刊发的产 品条款。 提高市场质素及增强投资者保障 智通财经APP获悉,港交所全资附属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今天(9月30日)刊发咨询文 件,就优化结构性产品上市制度的建议征询市场意见(咨询文件)。主要建议包括:提升市场竞争力、提 高市场质素及增强投资者保障、提升市场效率等。咨询期为六个星期,将于2025年11月11日(星期二) 结 束。 提升市场竞争力 衍生权证的最低发行价规定由0.25港元降低至0.15港元及取消牛熊证的最低发行价规定,以促进更广泛 的产品条款范围; 可发行结构性产品的ETF的资格门槛由塬来的60日合资格期限内的公众持股市值不少于40亿港元,改为 其管理资产总值不少于10亿元; 仿效发行的产品条款必须与既有发行完全相同; 新增额外比率以扩大衍生权证及牛熊证的换股比率; 发行人和担保人财政年度首六个月的中期财务报告刊发期限缩短至相关中期期间结束后三个月内刊发; 发行人和担保人若有附属公司,必须刊发综合财务报表。 提升市场效率 删除刊发推出公告的规定以及简化结构性产品进一步发行的上市文件,在不影响投资 ...
 超6万亿港元,历史新高!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最新调查
 券商中国· 2025-09-05 09:38
 核心观点 - 香港非交易所买卖投资产品总交易额达60730亿港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0% [1][2] - 投资者情绪高涨积极追求符合风险偏好及投资目标的产品 [1] - 股票挂钩产品为最畅销结构性产品占比67%同比增长43% [2] - 网上销售渠道持续扩张占比提升至17% [4][6] - 行业参与度提升公司数量增长9%客户数量增长28% [7]   产品表现 - 集体投资计划销售激增9660亿港元同比增长76% [2] - 结构性产品销售增长5870亿港元同比增长30% [2] - 债务证券销售增加2130亿港元同比增长29% [2] - 股票挂钩产品中科技行业占比42%汽车23%互联网22% [2] - 货币市场基金占集体投资计划交易额80%较2023年提升4个百分点 [3] - 主权债券占债务证券交易额49%较2023年增加5个百分点 [3]   销售渠道 - 104家公司拥有网上销售渠道占比总交易额17% [4] - 2020年仅58家公司采用网上销售占比5%金额2860亿港元 [4] - 集体投资计划占网上销售额77%债务证券占21% [6] - 78%集体投资计划投资者通过网上平台交易较2023年提升4个百分点 [6] - 网上销售占集体投资计划总销售额34%较2023年提升5个百分点 [6]   行业动态 - 从事投资产品销售公司数量增长9%至414家 [7] - 大型公司数量增长12%至101家 [7] - 70%公司实现交易额同比增长46%公司增幅超一倍 [7] - 分销人员数量增长4%至超过19000名 [7] - 完成交易客户数量增长28%至超过120万名 [7]
 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重磅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9-04 15:46
 核心观点 - 2024年香港非交易所买卖投资产品总交易额同比飙升40%至6.07万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市场参与度广泛增长 投资者情绪高涨[1][2][3]   市场总体表现 - 非交易所买卖投资产品总交易额达6.07万亿港元 同比增长40%创纪录[2] - 从事投资产品销售的公司数量增长9%至414家 其中46%公司销售录得一倍以上同比增幅[2] - 大型公司数量增长12%至101家 负责分销人员增加4%至超1.9万名[2] - 完成至少一项交易的客户数量增长28%至超120万名创历史新高[2]   产品类别表现 - 认可集体投资计划销售额达1.4万亿港元 同比增长96%[3] - 非认可集体投资计划销售额达8440亿港元 同比增长50%[3] - 结构性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0% 债务证券销售额同比增长29%[3] - 结构性产品占总交易额42%达25670亿港元 集体投资计划占37%达22440亿港元 债务证券占15%达9410亿港元[7]   细分产品表现 - 股票挂钩产品销售额达1.73万亿港元 同比增长43% 占全部结构性产品67%[4] - 大型公司首五大产品中科技行业股票占42% 汽车行业占23% 互联网行业占22%[4] - 货币市场基金占大型公司首五大集体投资计划总交易额80% 较2023年76%提升[7] - 主权债券占债务证券总交易额49% 较前年44%上升[7]   销售渠道变化 - 网上销售占总交易额17% 显著高于2023年12%[9] - 从事网上分销投资产品的公司数量增长13%至104家[9] - 集体投资计划占网上销售总额77% 债务证券占21%[9]   监管机构表态 - 香港证监会指出产品销售上升凸显公司对金融市场投入及投资者信任[11] - 香港金管局表示投资交易强劲增长反映投资者对市场信心及兴趣[11]
 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重磅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9-04 15:36
 核心观点 - 2024年香港非交易所买卖投资产品总交易额同比飙升40%至6.07万亿港元 市场参与度创历史新高 包括销售公司数量增长9%至414家 客户数量增长28%至超120万名[2][3][4][5] - 所有主要投资产品种类均录得显著销售增长 其中认可集体投资计划销售上升96%至1.4万亿港元 非认可集体投资计划增长50%至8440亿港元 结构性产品和债务证券分别增长30%和29%[7] - 股票挂钩产品作为最畅销结构性产品 销售额达1.73万亿港元同比增长43% 占全部结构性产品比例从61%升至67% 挂钩股票以科技(42%)、汽车(23%)和互联网(22%)行业为主[8][9] - 网上销售占比从12%升至17% 销售公司数量增长13%至104家 集体投资计划占网上销售额77% 债务证券占21%[13]   市场表现 - 非交易所买卖投资产品总交易额达6.07万亿港元 同比增长40%[3][4] - 从事投资产品销售的公司数量增长9%至414家 其中46%公司销售录得一倍以上增幅 大型公司数量增长12%至101家[4] - 分销人员增加4%至超1.9万名 完成交易客户增加28%至超120万名[5]   产品结构 - 结构性产品占总交易额42%(25670亿港元) 集体投资计划占37%(22440亿港元) 债务证券占15%(9410亿港元)[11] - 认可集体投资计划销售增长96%至1.4万亿港元 非认可集体投资计划增长50%至8440亿港元[7] - 货币市场基金占大型公司首五大集体投资计划交易额比例从76%升至80% 主权债券占债务证券销售总额49%(前年44%)[11]   销售渠道 - 网上销售占总交易额17% 较2023年12%显著提升[13] - 从事网上分销的公司数量增长13%至104家[13] - 集体投资计划占网上销售额77% 债务证券占21%[13]
 香港证监会与香港金管局联合调查:2024年香港投资产品销售及市场参与度均创新高
 智通财经网· 2025-09-04 14:17
 市场总体表现 - 非交易所买卖投资产品总交易额同比飙升40%至破纪录的60730亿港元 [1] - 从事投资产品销售的公司数目上升9%至414家的新高 其中46%公司销售录得一倍以上同比增幅 [1] - 大型公司数目上升12%至101家 负责分销人员增加4%至超19000名 完成交易客户增加28%至超120万名 [1]   产品类别销售表现 - 认可集体投资计划销售上升96%至14000亿港元 非认可集体投资计划增长50%至8440亿港元 [1] - 结构性产品及债务证券销售分别同比上升30%和29% [1] - 结构性产品占总交易额42%达25670亿港元 集体投资计划占37%达22440亿港元 债务证券占15%达9410亿港元 [3]   细分产品表现 - 股票挂钩产品销售达17290亿港元 同比增长43% 占全部结构性产品67% [2][3] - 货币市场基金占大型公司首五大集体投资计划总交易额比例由2023年76%升至80% [2] - 主权债券占债务证券总交易额49% 较前年44%上升 [2]   行业与渠道特征 - 大型公司首五大产品中相关股票以科技行业42% 汽车行业23% 互联网行业22%为主 [3] - 网上销售占总交易额17% 较2023年12%上升 从事网上分销公司数目增长13%至104家 [3] - 网上平台销售中集体投资计划占77% 债务证券占21% [3]   市场参与度与情绪 - 投资者情绪较一年前高涨 积极追求符合风险胃纳及投资目标的产品 [1] - 投资交易强劲增长反映投资者对香港投资市场活力的信心及兴趣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