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联想乐享
icon
搜索文档
【回眸“十四五”】制造强国:从规模领先到实力领跑
经济日报· 2025-10-10 08:48
制造业规模与全球地位 -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1] - 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大多数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1] - “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2] 产业基础与创新投入 - 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20年31.3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增长至33.6万亿元 [2] -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 [2] - 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一批在世界上“数得着”“叫得响”的创新成果 [2] 产业结构升级 - 2020年至202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7.9%和8.7%,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至34.6%和16.3% [2] - 新能源汽车去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2] -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不断降低,产业含“绿”量持续提升 [2]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 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船舶等重点产业链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3] - 2024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3.93%,较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 [3] - 形成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体系,产业链供应链应对风险能力不断提升 [3] 数实融合与智能化 - 联想乐享智能体上线后第一周推动订单转化率提升30% [5] - 浪潮云洲助力高端智能磨机产品,使终端用户企业产品质量提升5%,能耗降低10,产品单价提升10%,年销量增长30% [6] - 建成3.5万多家基础级、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470台/万人,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6][7] 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化转型 - 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340家,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过1亿台(套),服务企业近400万家次 [7] - 工业互联网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建成7000余家先进级和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7] - 培育“小快轻准”解决方案1万余个,降低中小企业转型门槛 [6]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20个百分点 [8] - 电解铝行业每生产4吨铝,就有1吨使用绿电生产,246个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使用的电力有一半以上是绿电 [9] - 2024年废钢、废铜铝等10种再生资源利用量超过4亿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利用量超过30万吨 [9] 绿色制造体系 - 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个 [9] - 每年生产钢材中近3亿吨来自废钢循环利用,绿色电解铝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 [9] -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风电、环保装备等绿色低碳产业市场规模持续保持全球领先 [9]
【回眸“十四五”】制造强国:从规模领先到实力领跑
中汽协会数据· 2025-10-09 15:04
文章核心观点 - “十四五”期间中国制造业规模优势持续夯实,创新动能更加强劲,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基础更加牢固,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坚定迈进 [5][6] 产业规模与全球地位 -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3] - 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大多数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3] - 2020年至202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1.3万亿元增长到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增长到33.6万亿元 [6] - “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6] 创新投入与成果 -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 [6] - 产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进入“跟跑”加快、“并跑”增多、“领跑”涌现的新阶段 [6] - “嫦娥”落月、“天和”驻空、“北斗”组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一批世界级创新成果 [6] 产业结构升级 - 2020年至202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7.9%和8.7%,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至34.6%和16.3% [6] - 新能源汽车去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持续领先 [6]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 通过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急需基础产品实现工程化产业化突破 [7] - 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船舶等重点产业链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形成百余项标准和千余项发明专利 [7] - 2024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3.93%,较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 [7] 产业协同与数字化转型 - 构建起更紧密的产业协同网络,上下游企业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需求对接和产能共享,缩短研发周期和交付时间 [8] - 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340家,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过1亿台(套),服务企业近400万家次 [11] - 工业互联网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打通了工业生产的信息大动脉 [11] 智能制造进展 - 建成7000余家先进级和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推动工艺、装备、软件集成创新 [12] -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470台/万人,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12] - 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解决方案取得群体性突破 [12]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20个百分点 [13] - 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个 [14] - 2024年,10种再生资源利用量超过4亿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利用量超过30万吨 [14] - 每年生产钢材中近3亿吨来自废钢循环利用,绿色电解铝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 [14]
制造强国:从规模领先到实力领跑
新华网· 2025-10-09 08:02
制造业规模与体系优势 -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1] - 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大多数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1] - 2020年至202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1.3万亿元增长到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增长到33.6万亿元 [2] - “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2] 产业创新与研发投入 -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 [2] - 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 [2] - 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一批世界级创新成果 [2] - 2024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3.93%,较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 [3] 产业结构升级 - 2020年至202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7.9%和8.7% [2]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至34.6%和16.3% [2] - 新能源汽车去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2] - 特高压输变电、船舶、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的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 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船舶等重点产业链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3] - 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有了较大提高 [3] - 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需求对接和产能共享,缩短研发周期和交付时间 [4] - 形成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体系 [3] 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 - 建成3.5万多家基础级、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6] - 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340家,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过1亿台(套),服务企业近400万家次 [7] -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470台/万人,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7] - 工业互联网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 [7] 数字技术应用案例 - 联想乐享上线后第一周推动订单转化率提升30% [5] - 浪潮云洲携手济南重工打造高端智能磨机,帮助终端用户企业产品质量提升5%,能耗降低10%,磨机产品预计单价提升10%,年销量增长30% [6] - 培育“小快轻准”解决方案1万余个,降低中小企业转型门槛 [6]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 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8]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20个百分点 [8] - 2024年,废钢、废铜铝等10种再生资源利用量超过4亿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利用量超过30万吨 [9] - 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个 [9] 绿色产业进展 - 电解铝行业每生产4吨铝,就有1吨是使用绿电生产 [9] - 246个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使用的电力有一半以上是绿电 [9] - 钢铁、水泥熟料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生产钢材中近3亿吨来自废钢循环利用,绿色电解铝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 [9] -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风电、环保装备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持续保持全球领先 [9]
AI向实:政策红利下龙头企业领跑价值释放
搜狐财经· 2025-09-19 16:43
AI应用商业化拐点 - 大模型能力支撑下AI应用正处于商业化拐点 2025年Q1-Q2 Gemini与豆包大模型等Token日均销量显著提升[1] - 海外及港股AI多模态、AI企服、AI医疗、AI编程等垂类赛道进入业绩验证阶段[1] - AI应用需求加速增长 商业模式初现 有望成为未来3-5年AI领域成长最快方向[1] 中国AI市场发展态势 - 中国433款大模型完成备案上线 覆盖通用与行业场景 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消费端[2] - 全球AI市场规模从2019年19170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47327亿美元 2027年预计超11.6万亿美元[2] - 中国AI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4000亿元 大模型、具身智能、智能驾驶成为增长引擎[2] 联想集团AI技术突破 - 个人超级智能体天禧融合感知认知决策能力 搭载自研推理加速引擎节省40%内存及能耗[3] - 企业超级智能体通过擎天4.0引擎实现客户周活提升270% 订单转化率提升30%[3] - 2025/26财年Q1 SSG业务创连续17季度营业额增长 IDG业务中AI PC渗透率持续加速[5] 政策支持与战略引领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人工智能+"单独成章 明确新一代智能终端普及率超70%[5] - 《人工智能+行动意见》通过6大重点行动和8项基础支撑构建清晰实施路径[6] - 政策引导AI产业从技术研发全面转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商业化落地阶段[6] 联想战略布局与产业赋能 - 联想聚焦混合式人工智能 正式开启"创业5.0"时代 推动人工智能普及普惠[8] - 加强智能算力中心投资 实现大模型本地化部署 保障企业数据安全[8] - 发挥产业链龙头作用 通过资金技术订单支持中小企业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8] 公司发展机遇与价值 - 联想作为全栈AI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 迎来AI+价值重估机遇[1] - 业务布局与政策方向高度一致 从概念验证迈入价值兑现阶段[9] - 国际评级机构给予正面评价 维持投资级甚至最高等级评级[5]
AI应用商业化拐点已至,龙头企业率先布局优势凸显
财富在线· 2025-09-19 15:57
行业趋势与商业化进展 - AI应用处于商业化拐点 2025年Q1-Q2 Gemini与豆包大模型Token日均销量显著提升 [1] - AI多模态 AI企服 AI医疗 AI编程等垂类赛道进入业绩验证阶段 [1] - 中国具备AI应用生长良好土壤 工程师红利与庞大用户群体为基础 政策明确应用端发展时间表 [1] - AI应用需求加速增长 用户数和收入呈上行态势 商业模式初现 预计为未来3-5年AI领域成长最快方向 [2] - 行业从技术验证步入规模化应用拐点 中国433款大模型完成备案上线 覆盖通用与行业场景 [2] - 全球AI市场规模从2019年19170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47327亿美元 2027年预计超11.6万亿美元 [2] - 中国AI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4000亿元 大模型 具身智能 智能驾驶成为增长引擎 [2] 公司战略与产品布局 - 联想为中国少数提供全栈AI产品 解决方案与服务的科技企业 迎来AI+价值重估机遇 [1] - 2025年7月推出面向个人与企业的超级智能体 加速混合式AI全面落地 [3] - 个人超级智能体天禧融合感知 认知 决策与自主演进能力 通过自研推理加速引擎节省40%内存及能耗 [3] - 企业超级智能体联想乐享通过擎天4.0引擎实现客户周活提升270% 订单转化率提升30% [3] - 公司聚焦混合式人工智能 正式开启创业5.0时代 结合个人智能 企业智能与公共智能 [8] - 业务布局与政策方向高度一致 从概念验证迈入价值兑现阶段 [9] 财务表现与市场地位 - 2025/26财年第一季度SSG业务连续17个季度营业额同比增长 IDG业务中AI PC渗透率持续加速 [5] - 从传统硬件市场切入AI软件和应用市场 企业发展天花板抬高 [5] -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和MSCI给予正面评价 维持投资级甚至最高等级评级 [5] - 资本市场青睐聚焦B端与C端双轨赋能的AI龙头 [2]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人工智能+行动单独成章 明确AI战略地位 [6] - 政策明确在6大重点领域实现人工智能广泛深度融合 核心应用普及率超70% [6] - 华泰证券认为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战略高度空前 构建清晰施工图 [6] - 联想加速制造企业混合式算力基础建设 实现大模型本地化部署 保障数据安全 [8] - 发挥产业链龙头带动作用 加强上下游协同创新 通过资金 技术 订单支持中小企业 [8] - 中银证券表示人工智能+能带动底层技术和产业 降本增效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8]
加速推进AI普及 2025联想超级联萌节启幕
证券日报网· 2025-08-18 21:26
公司战略与产品布局 - 联想中国升级"日出东方"战略 聚焦3S转型和全栈AI 并推出业界首个个人超级智能体联想天禧[2] - 公司上线联想个人云 天禧升级为端云一体混合架构[2] - 联想发布全球首个企业超级智能体联想乐享 与研发/供应链/营销等领域智能体组成"智能体军团"[3] - 形成联想乐享超级智能体领衔 领域智能体协同的"硅基战队" 将创新生产力融入工作[3] 销售表现与市场推广 - 联想AI终端表现亮眼 上一财年AIPC销量达100万台 新财年以来已突破85万台[2] - 联想乐享对线上线下销售拉动效应明显 相比试运行期销售额增长13.6倍[3] - "乐享壹号"进店后吸引客流环比提升69% 销售额环比提升44%[3] - 通过国补叠加教育特惠 以旧换新补贴等多重福利降低AI产品购买门槛[1][2] 年度活动与用户互动 - 2025联想超级联萌节于8月18日正式启动 为第十场年度活动[1] - 策划"走进联想"AI特色体验 神秘球星担任"一日店长"等活动[1] - 活动期间将与会员共同走进甘肃甘南州小学 用AI助力高原教育[4] - 活动覆盖两亿"联萌"用户 体现科技普惠与人文关怀交融[5]
联想等发起AI善治联合体 “人本智能倡议”,百度、MiniMax等加入
新浪科技· 2025-07-02 20:17
行业动态 -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开幕 首次携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达成联合主办合作 围绕人工智能 数字安全等举办46场专题论坛 [2] - 业内首个AI善治联合体"人本智能发展与治理倡议"迎来成员单位扩容 新加入百度 MiniMax 浪潮信息 慧与科技 北电数智 网易有道 西门子(中国)等科技企业 涵盖大模型 具身智能 算力基础设施及智慧养老 AI医疗等关键领域 [2] - "人本智能倡议"已凝聚近50家企业和机构 覆盖技术研发 应用落地与伦理治理等全链条 [2] 公司战略 - 联想集团作为"人本智能倡议"联合发起方 践行"人本智能"理念 主张大力发展混合式人工智能 培育智能体等应用生态 [2][3] - 公司提出人工智能普及普惠需鼓励科技企业"走出去" 通过全球资源配置和场景化应用开发打造协同创新网络 提升数字经济全球竞争力 [3] - 联想集团参与制定国际人工智能标准和规范 2024/25财年签署三大国际倡议 包括欧盟《人工智能公约》 加拿大《自愿行为准则》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声明》 [5] 产品布局 - 硬件层面聚焦AI PC AI手机 AI汽车等智能终端作为混合式个人智能入口 强调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升级对企业智能发展的重要性 [4] - 软件层面重点发展以AI Agent为入口的大模型创新应用 培育开放繁荣的应用生态 [4] - 推出联想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 应用于AI PC AI平板 AI手机 AI眼镜等终端 发布业内首个企业超级智能体"联想乐享" 并打造城市超级智能体应用于宜昌 武夷山等城市智慧治理 [4] 技术展望 - 认为具备感知与交互 认知与决策 自主与演进三大功能的超级智能体是发展混合式人工智能的关键 将成为提高生活质量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引爆点 [4] - 强调需聚焦超级智能体培育应用 鼓励各行业开发垂直领域智能体 形成典型案例示范推广 [4]
联想刘军:让AI成为创新生产力,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不可妥协
环球网资讯· 2025-06-11 14:50
联想与火山引擎合作 - 联想与火山引擎联合推出"可信混合计算方案",将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的安全能力从终端延伸至云端,实现"无网安全,有网同样安全"[1] - 该方案基于联想个人云1.0,搭载720亿参数大语言模型,提供100GB专属记忆空间,结合RAG技术形成可扩展知识库[3] - 合作被描述为"双向奔赴",对混合式AI安全架构具有里程碑意义[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 行业面临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挑战,中国安全大模型市场预计未来3年快速增长[2] - 联想2023年提出混合式AI技术路径,覆盖从个人计算设备到个人云的全链路防护体系[2] - 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采用"端云"混合架构,确保数据传输和处理绝对安全,拥有TEE可信执行环境等核心技术[2][3] 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技术特性 - 具备三大超级能力:多模态交互(语音/文本/视觉)、全时空记忆、自主规划执行[4] - 五大黄金功能包括AI操控、搜索、翻译、笔记、服务,正迈向L3(协作级)智能水平[4] - 基于端云混合架构支持多设备操作系统,实现设备/算力/知识调度的无缝衔接[5] 市场表现与战略布局 - 联想AI PC累计销量超百万台,天禧日活呈指数增长,客户净推荐指数达行业先进水平[5] - "一体多端"战略中,"一体"为天禧超级智能体,"多端"覆盖AI PC/手机/平板/IoT设备[3] - 企业级推出联想乐享超级智能体,城市级智能体已在武夷山等地验证智慧城市4.0可行性[5] 行业趋势 - 大模型技术(如DeepSeek)加速中国AI发展,推动行业进入"智能防御升级"与"大模型安全防护"并行阶段[1] - IDC预测AI智能体将成为重要交互入口,终端交互形态向虚拟智能体拓展[3] - 联想提出让AI从技术概念走向普惠应用,赋能千行百业实现全球竞争力提升[5]
中芯、华虹业绩解读和联想科技日见闻
2025-05-12 09:4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半导体、代工、AI、数据中心、汽车、消费电子、工控、服务器 - **公司**: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联想、盛邦、纳芯微、弘元绿能、北方华创、中微、盛美、台积电、UMC、联电、新威凌、新诺威、阿里巴巴、字节跳动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芯国际 - **业绩表现**:一季度营收增长低于预期,实际增幅 1.8%,出货量同比增长 15%,毛利率稳定,产能利用率从 85%提至 89%;晶圆价格降 9%,综合 ASP 降 9%,少数股东权益从 1.63 亿美元降至 1.35 亿美元 [1][9][10][11] - **未来发展**:今年预计新增 5 万片产能;ASP 二季度或继续下跌,三季度环比上升;短期内设备良率有问题,但长期国产化趋势强,核心设备股预计保持 30%左右增长;公募持仓 A 股下降、港股上升,港股估值溢价约一倍,有 70 - 80%上升空间 [1][7][13][14] 华虹半导体 - **业绩表现**:一季度收入符合预期,二季度指引增长仅 3.5%;模拟和电源管理表现好,功率管理产能过剩;毛利率从 11.4%降至 9.2%,受 ASP 转弱和无锡九厂折旧影响 [1][12] - **未来发展**:无锡九厂 2026 年年中填满 8 - 9 万片,2025 年底新增 4 万片产能;将收购华力五厂解决同业竞争;预计 2025 年增长率 8.2%,2026 年 13.1%;目标价 43 元,目前股价约 30 元,有 50%以上上升空间 [12][15][16] 联想 - **转型亮点**:在 Tech World 活动强调 AI 超级智能体,发布天睿、联想乐享等产品,从硬件制造商向 AI 驱动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未来财季三大业务线经营目标维持双位数同比增长,24 - 25 财年营收超 680 亿美元,经常性利润约 12.4 亿美元,2025 - 2026 财年收入双位数增长,利润同比增 25%,估值不足 10 倍 [3][25][26] - **优势策略**:采用全球化布局加本土化深耕双轨战略,销售网络覆盖超 180 个地区,有 20 个研发中心、33 个工厂;多元供应链策略,用英特尔、AMD、英伟达及国产芯片,抗风险能力强 [31][32] - **物理 AI 布局**:推出乐享 1 号机器人,具身智能 AI 模型由上海研究院打造,可用于智能制造、仓储和物流场景,为物理人工智能领域打基础 [33] 行业情况 - **半导体国产化**:中芯国际出货量增长、产能利用率提升,但 ASP 下滑;华虹出货量增长,ASP 下降预计下季度回升;中芯和华虹母公司关联资产 2026 年 8 月 7 日前注入上市公司解决同业竞争担忧;2025 年中国本土制造企业投资预计降 2%,国产化率或接近 30% [1][2][19] - **模拟进口替代**:是未来几年持续增长重要赛道,盛邦、纳芯微等替代海外企业;生成式 AI 推动数据中心电源相关 PIMS 需求增长,利好数据中心、汽车相关模拟占比高的企业 [1][6] - **全球代工行业**:一季度 ASP 压力大,产能过剩致 ASP 下降,但产能利用率上升;中芯国际 ASP 跌幅 9%最大,台积电出货量环比降 5%,其他非先进工艺厂商出货量环比有增长;本年度资本开支整体低 2%,两家主要中国企业资本开支持平 [21] - **先进工艺市场**:2025 年华力进入先进工艺领域,能生产 14 纳米和 7 纳米产品;中芯国际和华虹海外客户收入环比分别增长 46%和 11% [17] - **市场反弹与估值**:过去一个月全球市场反弹,美股 V 字形反弹,港股及其他市场反弹稍弱;美股七家公司 PE 27 倍,中国七家 17 倍,中国企业增速 16%,美国企业 12%;国内公募基金提高港股配置 [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对等关税对半导体设备和整体毛利率影响小于 1%,两家公司 80%客户是国内客户,20%海外客户仍在增长,未来更多海外企业或转移生产 [5] - MCP 协议是让 AI 模型实时访问外部数据源的通用连接协议,能解决数据孤岛问题,提升 AI 模型性能 [28] - 在单个超级代理调用多个 AI 代理的生态系统中,MPC 技术对数据流动很重要,是未来发展重点 [29]
赛道Hyper | 联想超级智能体:重塑生产力新范式
华尔街见闻· 2025-05-10 11:21
联想混合式AI战略发布 - 公司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的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展示混合式AI战略产业落地成果 包括新发布的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和业内首个企业超级智能体"联想乐享" [1] - 混合式AI战略通过"超级智能体"领纲 面向C端推出"智能双胞胎"和专供B端的"硅基战队" 推动AI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 [4] - 该战略是公司八年技术沉淀的成果 也是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 加速中国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布局 [4] 超级智能体技术架构 - 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作为"认知操作系统" 能整合海量数据并做出决策 具备三大核心能力:多模态交互 跨设备知识库集成 任务自主分解与编排 [7] - 超级智能体采用混合式AI架构 通过多元模型与智能体打通设备 边缘 云端等场景 实现无缝服务 [8] - 技术实现基于"一体多端"策略 嵌入AI PC AI手机和AI平板等多种终端 提供跨设备跨生态的超级体验 [9] 产品商业化进展 - 搭载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的联想AI PC自2024年5月上市以来累计销售超百万台 日活呈指数级增长 客户净推荐指数达业内头部水平 [12] - 企业级产品"乐享超级智能体"已在咨询 购物和会员管理三大核心场景实现突破 通过"超级工厂"和"AaaS"模式加速落地 [16][17] - 公司目标2025年服务超3万家政企客户 100万家中小企业 2.3亿个人客户 [17] 技术底座与行业趋势 - 智能IT引擎擎天作为混合式AI技术底座 已完成从1.0到4.0的四次进化 最新版本构建以超级智能体领衔的智能体矩阵 [14][15][16] - IDC预测到2026年50%中国500强企业将部署AI智能体做数据治理 40%企业构建数据智能与模型智能双轮驱动体系 [19] - 中国市场成为全球AI智能体落地试验田 公司战略精准卡位行业趋势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