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聚乙烯树脂
icon
搜索文档
华锦股份(000059):二季度业绩承压,“反内卷”驱动下炼化景气度有望改善
长江证券· 2025-08-13 18:1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1.04亿元(同比-5.01%),归母净利润-9.89亿元(同比-33.15%),扣非归母净利润-10.06亿元(同比-33.23%)[2][6]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09.43亿元(同比-6.58%,环比+19.45%),归母净利润-6.47亿元(同比-167.67%,环比-89.24%)[2][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4.8亿元、-1.9亿元和2.5亿元 [13] 业务分析 - **成品油与化工业务**:上半年成品油毛利率小幅提升,但聚烯烃因行业供给过剩拖累石化产品毛利率 [13] - **产能布局**:拥有830万吨原油加工、50万吨乙烯、80万吨聚合树脂、100万吨道路沥青、90万吨润滑油基础油、132万吨尿素年产能 [13] - **资源优势**:背靠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具备稳定的海外原油供应及盘锦区位物流优势 [13] 行业展望 - **政策驱动**:中央强调"反内卷"治理低价竞争,工信部推动石化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行业供给侧有望优化 [13] - **景气度改善**:炼化行业或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海外石化增速放缓进一步利好国内龙头 [13] 公司战略 - 聚焦石化、化肥、沥青/润滑油三大支柱产业,依托辽宁盘锦、葫芦岛、新疆库车三大生产基地 [13] 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5.48元,每股净资产6.55元,近12月股价区间3.58-5.88元 [10] - 近12个月股价表现跑输化工行业及沪深300指数 [12]
华锦股份: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3 00:14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01.04亿元,同比下降5.01% [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89亿元,同比扩大33.15%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0.44亿元,较上年同期-30.54亿元略有改善 [1][4] 业务板块分析 - 石化行业收入173.83亿元,占比86.47%,同比下降5.73% [6] - 化肥行业收入8.99亿元,占比4.47%,同比下降17.75% [6] - 精细化工收入16.52亿元,占比8.22%,同比增长11.03% [6] - 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收入145.84亿元,同比下降5.27% [6] - ABS制品及副品收入4.48亿元,同比增长35.44% [6] 成本费用结构 - 营业成本179.08亿元,同比下降5.30% [3] - 销售费用1.17亿元,同比下降22.50% [4] - 管理费用4.49亿元,同比下降12.45% [4] - 财务费用1.16亿元,同比上升38.75%,主要因借款增加 [4] - 研发投入0.84亿元,同比下降7.64% [4] 资产负债状况 - 总资产273.69亿元,较年初下降2.50% [1] - 货币资金64.90亿元,较年初下降19.64% [8] - 存货60.14亿元,较年初增长16.00% [8] - 短期借款21亿元,较年初新增 [8] - 长期借款50.02亿元,较年初下降34.38% [8] 运营管理措施 - 炼化常减压装置实现A级连续运行272天,乙烯装置运行268天 [2] - 实施9大类177项降本增效措施,严控非必要支出 [2] - 完成7种牌号聚合烃新产品试产,聚丙烯HJ9715达到出口水平 [2] - 开发12种高附加值新产品包括汽油机油、变压器油等 [2] 股东结构 - 控股股东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7.16% [13] - 前三大股东均为国有法人,合计持股46.04% [13] - 普通股股东总数47,160户 [13] 关联交易 - 向兵器集团下属公司采购原油156.57亿元,占同类交易金额92.43% [12] - 在兵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授信额度148亿元,实际使用90亿元 [12]
沈阳化工:打造更具竞争力的高端产品结构
证券日报· 2025-05-13 01:42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聚焦优势业务和产品,专注技术研发,利用区域优势和优质资产推动业务向高端化、精细化、系列化方向发展,实现战略转型[1] - 公司主营氯碱化工、石油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品包括烧碱、PVC糊树脂、丙烯酸及酯等,广泛应用于多个工业领域[1] - 公司当前拥有烧碱产能20万吨/年、PVC糊树脂产能20万吨/年,子公司中化东大(淄博)拥有聚醚多元醇产能40万吨/年,孙公司中化东大(泉州)拥有聚醚多元醇产能24万吨/年[1] 财务表现与经营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20亿元,同比下降4.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8亿元,同比减亏63.33%[2] - 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1.43亿元,同比下降4.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34.84万元,同比扭亏为盈[2] 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公司加速数字化转型,通过"智能工厂+智慧HSE"建设提升安全管理效能,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现生产运营智能化升级[2] - 公司聚焦核心产品创效,依托糊树脂、聚醚多元醇等产品的品牌与技术优势,打造定制化、差异化产品矩阵,构建"研+产+销+运"技术营销新体系[2] 管理与市值管理 - 公司强化全员攻坚意识,以卓越运营能力推动资产提质、产业升级,增强抗风险能力[2] - 公司高度重视市值管理工作,将稳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内在价值和市值的提升[2]
大庆石化稳生产保供应“双线”并进
中国发展网· 2025-05-07 17:42
安全生产管理 - 公司开展全方位隐患大排查 专业部室对人员密集场所 消防设施 运行设备 备品配件及应急物资等进行专项检查并制定整改管控措施 [2] - 各运行部门强化生产受控管理 严把作业审批与操作变动 保障生产各环节安全可控 [2] - 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带班值班制度 14家生产单位及设备维修中心总值班均由一级工程师以上担任 备岗人员覆盖生产 机动 安全等关键岗位 [2] - 岗位操作人员对重点岗位 要害部位进行不间断巡查 实现隐患早发现早处理 [2] 生产运营保障 - 炼油区积极组织成品油生产调和 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4] - 化工区保障乙烯装置生产和下游装置吃配平衡 保持合成氨装置高负荷运转 [4] - 公司增产农膜专用料聚乙烯树脂 确保尿素产品与农膜原料供应充足 [4] - 计划经营部联合相关单位提前规划铁路公路运输方案 优化装车流程 [4] 市场保供成效 - 实现产品产销零延误 成品油及化工产品库存处于合理区间 [4] - 各类产品出厂合格率保持100% [4] - 圆满完成"五一"期间生产目标任务 [2][4]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膜”力全开保障春耕
中国发展网· 2025-05-06 16:32
公司生产运营 - 大庆石化公司聚烯烃部全密度二装置区正全力生产聚乙烯树脂 该专用料具有良好的密度特性与拉伸强度 为春耕农膜需求提供保障 [2] - 生产三班班长康凯带领团队严格执行巡检流程 在昼夜温差达12℃的环境下 重点检查设备润滑和密封状况 确保装置稳定运行 [2] - 操作工韩煦在凝液泵巡检中表现谨慎 此前康凯曾通过及时发现润滑油压力异常避免安全事故 并通过应急切泵操作保障生产连续性 [5] 产品与市场 - 大庆石化生产的聚乙烯树脂专用料直接服务于黑土地春棚的高韧性覆膜需求 产品质量过硬有助于提升市场口碑 [5] - 中控室电子屏显示当日产量目标为980吨 表明公司正稳步推进月度保供计划目标 [7] 行业动态 - 东北地区春耕生产进入高峰期 农膜原料需求旺盛 推动相关化工装置满负荷运转 [2]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争先奋进奏响高质量发展“春之曲”
中国发展网· 2025-04-07 18:21
文章核心观点 一季度中国石油大庆石化以生产优化、数智驱动、节能降耗为抓手实现3种主要产品产量刷新纪录,8项物耗指标、18项能耗指标创造历史最优 [1] 生产优化拓增量 - 面对油品需求增长统筹优化资源配置,灵活调整运行方案,加大高标号汽油、低凝柴油及航煤生产力度保障区域能源稳定供应 [3] - 以效益为导向制定最优生产计划,实时监测油浆固含量与产品流量,将油浆收率降低0.3%,实现减少油浆产量、增产低凝柴油目标 [3] - 推进石蜡等传统优势产品精细管理,控制伴热线温度、优化成型机化霜次数和时间确保石蜡全产全销 [3] - 采用“预调 - 超调 - 回调”切换模式,将聚乙烯树脂牌号切换周期压缩33%,超计划生产聚乙烯树脂1.51万吨 [3] - 运用国产催化剂活性调控技术结合循环气流速优化方案,破解全密度二装置细粉堵塞难题,反应器连续稳定运行495天刷新长周期运行纪录 [4] 数字赋能破瓶颈 - 在E3装置创新应用流程模拟技术,建立原料分储分炼数字模型,提升装置排产科学性,一季度乙烯收率同比增加0.27% [7] - 实施“一问题一溯源”专项治理,利用质量跟踪台账收紧稳定汽油、混合汽油控制指标,实现汽油精准调和 [7] - 对49台关键机组实施在线监测,为1437台高危介质机泵及重点设备布设无线监测探头,搭配便携式检测仪开展日常巡检,构建全域设备数字化管理网络 [7] - 依托智慧设备管理平台内置智能诊断模块对设备早期劣化特征进行智能辨识、趋势预判及预警,提高设备完好率 [7] 系统降本挖潜力 - 牢固树立“一切成本皆可降”理念,从能源结构、物料效能、管理机制等方面系统攻坚,将成本管控贯穿生产经营各环节 [8] - 实施流程及伴热系统优化改造,回收余热减少蒸汽损失,累计节省蒸汽14.07万吨 [8] - 实施“避峰就谷”用电策略,优化设备启停、更换高效电机,累计节电1030万千瓦时 [8] - 强化主要生产装置物耗日常跟踪与动态调整,原油综合损失率、合成氨耗天然气等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8] - 深化全员绩效考核,完善全流程成本管控机制,开展劳动竞赛,一季度征集合理化建议77项,申报“五小”创新成果47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