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性能膜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嘉戎技术跌2.26% 2022年上市募11亿国投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11-13 16:09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3日讯 嘉戎技术(301148.SZ)今日收报32.48元,跌幅2.26%,总市值 37.84亿 元。目前该股处于破发状态。 2022年4月21日,嘉戎技术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价格为38.39元/股。嘉戎技术首次公开发行 新股数量为2913.00万股,保荐机构为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12月8日 公告,公司名称变更为"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陈飞燕、李泽业。 上市次日,即2022年4月22日,嘉戎技术盘中最高价报39.99元,为该股上市以来最高价。 嘉戎技术发行新股募集资金总额为11.18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9.89亿元。嘉戎技术最终募集资 金净额比原计划多2733.04万元。嘉戎技术2022年4月18日发布的招股书显示,公司拟募集资金9.62亿 元,分别用于高性能膜材料产业化项目、DTRO膜组件产能扩充及特种分离膜组件产业化项目、研发中 心建设项目、运营网络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嘉戎技术发行费用为1.29亿元,其中,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承销费用1.03亿元,获得保荐费 用200.00万元。 (责任编辑:魏京婷) ...
唯赛勃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行业垫底,净利润行业第11,资产负债率远低于同行
新浪财经· 2025-10-30 19:20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28日,于2021年7月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公司是国内高性能膜材料领域的领先企业,专注于高性能膜材料及相关专业配套装备的研发制造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 - 塑料 - 膜材料,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小盘、融资融券、新材料核聚变、超导概念、核电 [1] 经营业绩 -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81亿元,在行业19家公司中排名第19位,远低于行业平均数14亿元和中位数11.05亿元 [2] - 主营业务构成中,复合材料压力罐收入7548.04万元,占比40.79%,反渗透及纳滤膜片收入5425.99万元,占比29.32%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为2643.4万元,行业排名第11位,低于行业平均数3616.66万元和中位数4526.01万元 [2] 财务指标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15.40%,远低于行业平均的33.88%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32.31%,高于行业平均的18.54% [3]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谢建新,董事长谢建新薪酬从2023年的74万元增加到2024年的95.67万元,同比增加21.67万元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5046户,较上期减少1.79% [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3.44万股,较上期增加1.82% [5]
邀请函 | 2025石油和化工行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大会暨中国化工战略合作伙伴第二十一次年会11月7日召开
中国化工报· 2025-10-24 23:39
大会基本信息 - 会议主题为迈向十五五 共建新生态 [1][4] - 主办单位为《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和宁夏宁东煤化工基地管委会 [4] - 会议将于2025年11月6日至8日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企业总部大楼举行 [1][4] 行业政策与宏观背景 - 石化化工行业正处在深化结构调整、产业化突破、能源转型过渡、创新领先超越的关键期 [2] - 中央强调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2] - 《石化化工稳增长方案(2025-2026年)》提出强化产业科技创新,提升有效供给能力 [2] - 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特种橡胶、高性能膜材料等领域的关键产品攻关 [2] 大会核心议程与议题 - 全体大会议程包括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方案重点及解读、行业十四五回顾及十五五展望、反内卷相关政策的作用与影响、新型工业化与绿色低碳发展等 [5] - 平行会议一聚焦2025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创新,议题涵盖双碳背景下的绿色化工与新材料、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零碳园区、MOF重塑材料学未来、颠覆性技术突破、新能源产业前景及储能技术 [5] - 平行会议二聚焦双碳背景下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议题包括石化行业十五五低碳策略与布局、培育新动能、低碳市场前景、煤化工产业高质低碳路径、人工智能赋能节能降碳、低阶煤分质清洁高效利用等 [5] - 会议将组织参观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及中试基地,搭建行业十五五产业合作新生态 [3][5] 行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 政策为全行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破内卷、优供给、促创新、稳增长指明方向 [2] - 加快布局高端精细化学品等石化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中试平台、数据资源节点 [2] - 会议将举办中国化工报碳中和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5]
石化化工行业增加高端化供给
经济日报· 2025-10-22 06:01
行业增长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提出2025年至2026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 [1] - 2024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占工业的14.9%,增加值增速6.6%,较工业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 [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行业面临基础有机原料市场竞争加剧、高端精细化学品供给不足、国内需求增速放缓、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等问题 [1] - 行业面临投资质效不高、需求增长乏力等新挑战,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2] - 化工产业产品差异化态势明显,普通产品盈利能力不强,精细化、特殊产品供应不足 [4] 数智化转型 - 行业正以数智化、绿色化为引领,持续优化生产经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创效能力 [2] - 数智化升级通过建立精准自动的生产管控域实现工厂管理精益化,全面提高生产管理智能化运行能力,有效降低劳动生产强度 [3] - 落实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开展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诊断评估和技术改造,培育典型场景、标杆工厂和标杆企业 [3] - 长庆石化建成国内首个5G全覆盖智能炼厂,基于15亿条数据资源研究常减压大模型,已发布4个场景大模型,端到端准确率达85%以上,问答准确率达90%以上 [3] 高端化与产品创新 - 增强高端化供给,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特种橡胶、高性能膜材料等领域的关键产品攻关 [4] - 增加精细化工产业有效供给,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延伸,提升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型催化剂、高端试剂等领域关键产品供给能力 [5] - 企业精准优化调整产品结构,高附加值产品产量不断提升,加快化工新材料原创技术研发转化 [5] - 广西石化将建成高端聚烯烃装置,确保化工品产量突破180万吨 [5] 市场拓展与新需求 - 拓展市场需求,推动合成树脂、涂料、轮胎等生产企业与建筑、汽车、船舶等下游用户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6] - 围绕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拓展新能源电池材料、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等应用 [6] - 锂电池隔膜市场需求持续攀升,聚丙烯锂电池隔膜料销量今年前8个月实现超6倍增长 [7] - 新兴领域需求正成为驱动行业高端化转型的重要引擎 [7]
荣盛石化(002493):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方案推出,民营炼化龙头有望受益
东吴证券· 2025-10-11 22:49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 - 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出,通过严控新增产能、培育新兴应用领域,为行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荣盛石化作为民营炼化龙头有望受益 [8] - 荣盛石化旗下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优势明显,具备加工4000万吨/年炼油、880万吨/年对二甲苯、420万吨/年乙烯的能力,装置规模世界领先,原油适应性强,可加工全球80%-90%的原油,产品结构灵活 [8] - 公司与沙特阿美深化合作,拟收购其旗下SASREF炼厂50%股权,有助于实现原料供应稳定与销售渠道全球化拓展 [8] - 预计公司盈利能力将修复,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99亿元、29.49亿元、41.09亿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51.81倍、33.37倍、24.05倍 [1][8]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营业总收入2025年为3113.11亿元(同比-4.64%),2026年为3247.06亿元(同比+4.30%),2027年为3394.40亿元(同比+4.54%)[1] - 预计归母净利润2025年为18.99亿元(同比+162.12%),2026年为29.49亿元(同比+55.28%),2027年为41.09亿元(同比+38.75%)[1] - 预计每股收益2025年为0.19元,2026年为0.30元,2027年为0.41元 [1] - 当前股价9.85元,对应市净率为2.29倍,总市值为983.96亿元 [5] 公司项目与竞争优势 - 浙石化项目加氢、重整、对二甲苯等多套装置单系列规模为世界最大,技术成熟可靠,主要装置规模和技术经济指标代表全球最先进水平 [8] - 公司原油适应性强,可按轻、中、重、酸分类存储分输分炼,结合调合手段增强对油价波动的适应性,相较于国内其他头部企业有明显优势 [8] 财务数据摘要 - 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3264.7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24亿元 [1] - 公司最新每股净资产为4.29元,资产负债率为75.12% [6]
新材料50ETF(159761)盘中上涨超2%,政策驱动供需两端协同发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4:23
政策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增强高端化供给并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1] - 在政策引导下,化工新材料和新兴技术有望加快发展 [1] 高端化工材料发展重点 - 政策鼓励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医疗设备、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所需的新兴材料 [1] - 电子化学品、特种工程塑料、特种橡胶、高性能膜材料、碳纤维材料等产品的创新和国产替代进程有望提速 [1] 新兴技术培育方向 - 二氧化碳捕集、绿氨/绿醇应用、生物化工、海水提钾等新兴技术有望加快培育 [1] - 在政策引导下,国内相关产业或形成先发优势 [1] 相关投资标的 - 新材料50ETF(159761)跟踪中证新材料指数(H30597) [1] - 该指数选取涉及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及前沿新材料等领域的代表性企业证券作为样本 [1] - 指数聚焦于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趋势,具有显著的成长性和创新性特征 [1]
化工石化稳增长方案落地,行业有望加速优化升级
长江证券· 2025-09-28 22:2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但建议重点关注多个细分领域和具体公司[9] 核心观点 - 七部门联合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目标为促进行业平稳运行和结构优化升级[4][7] - 方案提出2025-2026年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 较2023年方案提出的5%左右目标有所上调[9] - 预计供过于求关系有望扭转 行业景气度将从底部逐步向上[9] 供给层面分析 - 增强高端化供给 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特种橡胶、高性能膜材料等领域关键产品攻关[9] - 约束传统新增项目 加强重大石化、现代煤化工项目规划引导 严控新增炼油产能 合理确定乙烯、对二甲苯新增产能规模和投放节奏 防范煤制甲醇行业产能过剩风险[9] - 优化传统存量产能 制定实施老旧装置更新改造行动方案 推进危险工艺全流程自动化改造或低风险替代[9] 需求层面分析 - 开拓新兴应用场景 围绕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 拓展新能源电池材料、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等应用[9] - 推进绿氨绿醇在船用燃料市场应用 开展非粮生物基材料典型案例征集推广[9] - 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推进海外油气、钾等资源开发利用合资合作 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和出口渠道[9] 重点投资领域 - 化工行业重点关注景气位于底部的子行业:有机硅(兴发集团/新安股份/合盛硅业)、涤纶长丝(桐昆股份/新凤鸣)、草甘膦(兴发集团/新安股份)、工业硅(合盛硅业/新安股份/兴发集团)[9] - 关注处于底部或出清行业:纯碱(博源化工)[9] - 持续推荐政策制约行业:制冷剂(巨化股份/三美股份/东岳集团/永和股份/昊华科技)[9] - 推荐化工行业龙头白马:万华化学/华鲁恒升/龙佰集团/华峰化学[9] - 石化行业重点关注炼化行业:央企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华锦股份;民营炼化恒力石化、荣盛石化、东方盛虹、恒逸石化;煤化工龙头宝丰能源和气化工龙头卫星化学[9]
7部门联合发布!利好石化化工行业
上海证券报· 2025-09-27 11:17
行业增长目标 - 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设定为5%以上 [1] 产能调控措施 - 严格控制新增炼油产能 防范煤制甲醇行业产能过剩风险 [1][2] - 科学调控乙烯 对二甲苯新增产能投放节奏 [2] - 严格执行新建炼油项目产能减量置换要求 重点支持石化老旧装置改造和新技术产业化示范 [2] - 炼油能力已达9.55亿吨/年 2025年控制目标为10亿吨以内 [2] - 汽柴油需求出现负增长 行业无盲目扩张动力 [2] 高端产品发展重点 - 支持电子化学品 高端聚烯烃 高性能纤维 特种橡胶 高性能膜材料等关键产品攻关 [1][3] - 加快布局高端精细化学品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新材料中试平台 [3] - 低端石化产品盈利空间有限 企业需向高端化转型 [3] 新兴应用领域拓展 - 培育新能源 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应用场景 [1] - 拓展新能源电池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 特种工程塑料等应用 [4] - 中复神鹰推进航空级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满足航空航天需求 [4] - POE材料用于汽车零部件 PEEK材料用于人形机器人骨架 [5]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成为人形机器人灵巧手腱绳主流材料 [5] 智能化转型举措 - 开展人工智能+石化化工行动 加快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6] - 部署针对分离 蒸馏 提纯等典型单元操作的场景模型 [6] - 训练建设石化化工行业大模型 [6] - 中国石油上线昆仑大模型App 中国石化长城大模型用户超10万 日均token用量1.5亿 [6] - 中国海油将人工智能与海上油气生产结合提升开采效率 [6]
七部门发布:围绕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拓展特种工程塑料、碳纤维及复材、电池材料等应用
DT新材料· 2025-09-27 00:05
行业总体目标 - 石化化工行业在2025至2026年期间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设定为5%以上 [2] - 行业目标包括经济效益企稳回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以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2] 强化产业科技创新 - 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特种橡胶、高性能膜材料等关键产品攻关 [3] - 采用“揭榜挂帅”方式开展协同创新,并加快布局高端精细化学品等领域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3] - 优化化肥生产保供,支持煤炭、磷矿石、天然气等原料供应企业与化肥生产企业签订长协 [3] - 中试基地内项目可打捆办理手续,单个中试项目试验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两年 [4] 扩大有效投资与转型升级 - 严控新增炼油产能,合理确定乙烯、对二甲苯新增产能规模和投放节奏 [5] - 重点支持石化老旧装置改造和现有炼化企业“减油增化”项目 [5] - 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 [5] - 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开展“人工智能+石化化工”行动,训练建设行业大模型 [6] - 开展重点用能、用水设备更新以及磷石膏等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改造 [6] 拓展市场需求 - 推动合成树脂、涂料、轮胎等生产企业与建筑、汽车、船舶等下游用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8] - 围绕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拓展新能源电池材料、碳纤维等应用 [8] - 推进绿氨、绿醇在船用燃料市场应用,加快完善绿色产品认证 [8] 壮大发展载体 - 实施化工园区竞争力评价导则和智慧化评价导则,全面开展分级评价 [9] - 推动化工园区聚焦主导产业引进强链、补链项目,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龙头企业 [9] 深化开放合作 - 用好自贸协定,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稳妥推进海外油气、钾等资源开发利用 [10] - 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加强精细化工、绿色低碳等领域交流合作 [10]
信息量大!利好,密集来袭!
券商中国· 2025-09-26 23:52
人工智能+交通运输领域政策支持 - 七部门发布《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智能驾驶系统、远程驾驶座舱等产品研发[1][2] - 明确总体目标: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交通运输行业,总体水平居世界前列[2] - 开展智能驾驶大模型、成套测评技术提升行动,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集聚创新资源,依法依规推进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示范应用[3] - 推动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打造高质量数据集、算法库、工具链,为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提供技术底座[3] - 加快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和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一体化建设,探索建立交通运输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3][4] - 推动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物联网等技术综合应用,加快建立5G、卫星通信等融合的交通数据传输通道[4] 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培育措施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培育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1][6] - 加强对人工智能、垂类大模型等数创企业培育,加大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数创企业上市融资[1][7] - 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发放"数据券""算法券",降低治数用数成本[5] - 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坚持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规模部署,持续优化热点应用区域需求保障[6] - 引导各类算力资源与数创企业需求高效精准对接,鼓励国家枢纽节点面向数创企业提供低成本、广覆盖的算力服务[6] - 鼓励金融机构结合数创企业投融资需求,按照市场化原则提供金融服务,优化完善国有创业投资考核评价机制[7] 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 七部门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2026年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8] - 加强重大石化、现代煤化工项目规划布局引导,严控新增炼油产能,合理确定乙烯、对二甲苯新增产能规模和投放节奏[1][10] - 聚焦集成电路、新能源、医疗装备等重点产业链需求,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等关键产品攻关[1][9] - 开展"人工智能+石化化工"行动,加快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训练建设石化化工行业大模型[11] - 统筹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渠道,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加大对产业科技创新、设备更新改造等支持力度[11] - 推动企业和园区建设一批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打造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标杆企业[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