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动驾驶软件
icon
搜索文档
汇丰研究首予地平线机器人买入评级 目标价10.2港元
快讯· 2025-06-23 11:35
公司评级与目标价 - 汇丰研究首次覆盖地平线机器人(09660HK)并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102港元 [1]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是中国内地自动驾驶普及的核心企业 提供AI芯片、算法和自动驾驶软件 [1] - 已为超过40家汽车制造商提供服务 包括比亚迪、吉利及理想等 覆盖车型超过310款 [1] - 芯片价格低于辉达 有助于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 预计份额从2024年15%提升至2027年25% [1] - 在当前贸易紧张局势下 公司能提供更高的供应链安全性 [1] 财务预测与增长前景 - 预计2025至2027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64% [1] - 预期公司将在2028年实现扭亏为盈 [1] 行业竞争格局 - 辉达在中国高端汽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但地平线机器人凭借价格优势在中端市场快速扩张 [1]
融到C轮的北京明星独角兽,要IPO了
投中网· 2025-06-16 16:57
以下文章来源于东四十条资本 ,作者鲁智高 东四十条资本 . 聚焦股权投资行业人物、事件、数据、研究、政策解读,提供专业视角和深度洞见 | 创投圈有趣的灵魂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估值达73亿元。 作者丨 鲁智高 来源丨 东四十条资本 一路融到C轮后,这家北京明星独角兽正朝着港股冲去。 近日,驭势科技申请在港上市。在英特尔前高管吴甘沙等人的带领下,这家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领域的公司,产品能够应用于 机场、厂区、港口、矿区、物流、巴士等场景,并获得了香港国际机场等客户认可。 虽然自动驾驶是个"烧钱"的行业,但在格灵深瞳、中科创星、创新工场、青山资本、真格基金、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中 金资本、深创投、龙门投资、腾云资本、洪泰基金、博世创投、上海国盛投资集团、湖南能源集团、重科控股、东风资产等支 持下,驭势科技得以实现快速发展,估值也达到73亿元。 随着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不久前传出有意赴港二次上市,再加上驭势科技和希迪智驾等已申请在港IPO,人们不仅关注自动驾 驶领域玩家们如何搅动资本市场,也期待无人驾驶能够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英特尔前高管带队,干出一家北京明星公司 当创业的机会再次出现在 ...
组建AI自动驾驶“汽车联盟”,日本车企这一动作有何深意?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6 14:56
日本车企AI自动驾驶联盟 联盟背景与动因 - 丰田、本田等日本车企准备合作研发AI自动驾驶技术,共同构建AI基础设施并培养人才[2] - 日本政府通过补贴和政策支持推动"软件定义汽车"技术研发,新增"支持使用AI自动驾驶"内容[3] - 美国关税政策增加日本汽车产业不确定性,促使加强供应链建设和关键技术自研[4] - 特斯拉等欧美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领先,日本车企进展缓慢需加速追赶[4] 合作内容与模式 - 车企联合研发自动驾驶芯片、高精度地图、软件等关键技术,减少对外依赖[5] - 共享研发资源和技术成果,避免重复投入,降低成本和风险[6] - 整合各车企技术优势(如传感器、算法等),提高研发效率[6] - 集中资源建设计算平台、数据中心和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7] 预期影响与竞争格局 - 联盟有望在算力芯片研发取得突破,满足自动驾驶算力年增长数倍的需求[7] - 联合培养AI+汽车工程复合型人才,缓解行业短缺问题[7] - 可能倒逼欧美车企加速研发,加剧全球自动驾驶市场竞争[8] - 合作模式或引发其他地区效仿,改变传统独立研发为主的行业模式[8]
驭势科技IPO:招股书前后矛盾,去年毛利最大业务客户数是增加还是减少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2 17:57
去年毛利最大业务客户数是增加还是减少了? 根据招股书,驭势科技专注于真无人、全场景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其核心产品包括向机场、厂区等 企业客户以及商用车及乘用车制造商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从业绩情况来看,2022年至2024年各年度,驭势科技的收益分别约为6550万元、1.61亿元和2.66亿元, 同期分别录得亏损净额约2.50亿元、2.13亿元和2.12亿元,尚未实现盈利。 每经记者|王琳 每经编辑|陈俊杰 驭势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驭势科技)正冲击港交所IPO(首次公开募股)。《每日经 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其各细分业务中,自动驾驶软件解决方案的毛利在2024年大幅增长,且成为公 司贡献毛利最多的业务类别。驭势科技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客户数目增加,使得自动驾驶软件解决方案 的收益增加。 但是,招股书里又有其他内容显示,驭势科技2024年的自动驾驶软件解决方案客户数较2023年没有增 加,反而是减少的。 此外,报告期内(2022年至2024年),驭势科技关键客户的平均留存率约为70.1%。不过,记者梳理发 现,2022年至2024年各年度,驭势科技至少分别有45.4%、53.2%和16.3%的收 ...
三年挣4.9亿元亏5.7亿元,驭势科技在自动驾驶赛道“寻路”
北京商报· 2025-05-29 22:22
成立于2016年的驭势科技于5月28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是一家主要在机场、厂区、港口等封闭场 景及物流等领域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企业,2022—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6548.3万元、1.61亿元、 2.65亿元,相应的经调整净亏损2.3亿元、1.8亿元和1.6亿元。 三年间,自动驾驶车辆解决方案始终是驭势科技营收大头,占比总营收超一半,套件、软件解决方案及 车辆租赁服务的营收均不足1亿元,不过驭势科技最大的营收来源毛利率远不及其他板块,从2023年的 34.7%下降到2024年的21.7%,公司整体销售成本与总营收的比值从2023年的51.6%涨到2024年的 56.2%。驭势科技提醒,激烈竞争可能导致公司定价压力及利润率下降。封闭场景下的自动驾驶服务会 更早盈利吗?驭势科技或许是个观察窗口。 营收大头毛利率下滑 "驭势科技做世界的AI司机",打开官网,就能看到这家低调的自动驾驶公司的愿景。按2024年营收计, 驭势科技是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地区最大的机场场景及厂区场景中商用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 按招股书划分,驭势科技营收来自四部分,自动驾驶车辆解决方案、自动驾驶套件解决方案、自动驾驶 软件解 ...
智驾的遮羞布被掀开
虎嗅APP· 2025-05-26 21:57
智能驾驶技术路线分化 - 行业进入端到端2.0阶段,技术路线无统一标准,理想、小鹏、华为分别推出VLA、世界基座模型、WEWA架构等差异化方案 [3] - 小鹏布局云端72B参数世界基座模型(车端模型的35倍),计划覆盖汽车、机器人及飞行汽车业务,自研图灵芯片支持30B参数模型部署 [5] - 理想自研LLM基座模型替代第三方模型,以解决3D世界理解不足导致的幻觉问题,但受限于自研芯片"舒马赫"进展缓慢,仍依赖英伟达Thor芯片 [7] - 华为采用多模态基座模型+MoE架构,通过多传感器输入生成轨迹和场景意图,目标实现L3级十秒预警能力 [9] 数据训练瓶颈与仿真解决方案 - 行业面临优质数据短缺困境,人工标注成本高且难例数据获取困难,华为指出Corner case数据是训练关键缺口 [11] - 厂商转向世界模型仿真生成数据,真数据与合成数据比例达1:2,可降低采集成本并丰富场景类型 [12] - 地平线认为99%司机行为不值得学习,仿真将成为核心训练手段,提出"AI教AI"的终极形态 [12][13] - 当前仿真数据质量仍不及真实数据,技术差距因模型探索门槛拉大 [13] 技术商业化与行业格局演变 - L3级技术需"重技术+强运营"体系,责任归属从用户转向车企,要求硬件冗余与持续维护能力 [16] - 城区自动驾驶难度是高速场景的10-100倍,头部厂商通过技术滚雪球效应加速领先 [16] - 供应商集中化趋势明显,量产经验、交付周期及成本成为主机厂筛选核心标准,未量产厂商基本出局 [17] - 行业进入分化期,无实质技术支撑的营销话术失效,市场将呈现强者恒强格局 [15][17]
智驾的遮羞布被掀开
虎嗅· 2025-05-26 10:47
"企业做宣传时,讲得天花乱坠,说是端到端、数据驱动,有各种各样的新词,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很简单,上车以后 5 分钟能不能感觉产品是完全与众 不同的,是可以信赖的,这样的产品才能去卖。"今年年初,地平线苏箐在媒体交流会中有感而发的这段话,仍旧警示车圈智驾生态。 去年一整年,车企都在做端到端。华为、理想、小鹏和海外的特斯拉已经证明,端到端模型训练出的自动驾驶软件可以上路——至少在大部分时候如此。 端到端是一个黑盒系统,其逻辑是通过神经网络模拟人类行为,通过概率模型总结出来的驾驶策略,存在出现问题的概率,且一旦出现问题可能造成严重的 后果。(关于蔚小理华的上一代架构,虎嗅汽车团队曾在《抄不了特斯拉的作业,"蔚小理华"可咋整》一文中有过详细解析) 端到端思路来源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学习,本质是把智驾算法简单化,再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来补足软件能力。 但一些车企已经发现,端到端无法完全解决问题。当智能驾驶要往更安全、人类干预更少的 L3 方向进阶,就要想办法补上端到端的漏洞。 于是车企们甩出一堆新的名词——世界模型、VLA、基座模型......这些词汇意味着什么,真的能解决智能驾驶问题吗? 智驾路线出现分野 进入端到端 ...
“数据换权益”之路难走通,特斯拉的汽车保险面临多重挑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9 14:00
特斯拉的保险模式中,较为依赖安全评分系统,该系统监测驾驶行为并借此调整保费,但有车主称谨慎驾驶评分却下降,这种算法的透明度在技术论坛 引发热议。此外,特斯拉车辆近期在美国遭遇人为破坏行为增多,保险费也可能上涨。 很多新能源用户表示,新能源汽车上保险已经成为令车主们头疼的烦恼,要么保费比油车高很多,要么保险公司对一些车型拒保。为此,特斯拉 率先在美国推出了UBI保险业务。 (@ the state t (201 e and the the first e and 近日,特斯拉率先在美国16个州推出UBI(基于使用量而定保费的保险模式)新能源保险业务经历6年多的时间,至今效果仍不理想。按照特斯拉方面 的目标,其想利用车辆数据为驾驶习惯好的车主提供低价保险,且赔付率高达103.3%,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但显然距离梦想照进现实还较为遥远。 保险尝试并不保险 标普数据显示,特斯拉保险部门赔付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2022-2024年其赔付率虽有降低但绝对值依然过高,这也使得运营成本增加、利润微薄。特 斯拉认为传统保险企业目前尚未理解其新能源汽车的保险构想,但其本身的保险业务持续亏损令人有苦难言。 同时,消费者对特斯拉保险覆 ...
赔付率高达103.3%,特斯拉的保险业务陷入困境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15 22:32
编 译 / 钱亚光 设 计 / 张 萌 来 源 / i n si d e e v s. c o m , w w w. w e b p r o n e w s. c o m 目前,由于安全问题多、维修费用高,新能源汽车上保险已经成为令车主们头疼的烦恼。很多国内 电车车主反映,要么保费比油车高很多,要么保险公司对一些车型拒保。为了应对这个问题,特斯 拉率先自己推出了UBI保险业务(不过目前主要在美国本土开展),国内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公 司也设立了自己的保险公司。 自 2019 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推出以来,特斯拉的保险业务已扩展至 16 个州。该公司的保险产品最初 被宣传为一种利用特斯拉对自身车辆的直接了解以及驾驶数据来为车主提供更具竞争力价格的手 段。 特斯拉当时的想法很美好,利用车主的真实驾驶数据,对于那些驾驶行为良好的车主,收取更低的 保费,加上Autopilot辅助驾驶系统的帮助,特斯拉出事故概率理论上就是比其他车要低。 这种情况持续几年了,2022年行业平均年赔付率80.1%,特斯拉是116.6%;2023年行业平均值 75.4%,特斯拉是114.7%,在2024年,特斯拉保险子公司的赔付率为 103.3 ...
没有埃隆·马斯克,特斯拉究竟价值几何?
财富FORTUNE· 2025-05-11 21:04
特斯拉股价波动与市场反应 - 特斯拉股价在2024年11月特朗普胜选后一个月内涨幅超过50%,市值增加近5000亿美元,扭转三年颓势[1] - 股价飙升源于马斯克承诺2025年量产Cybercab无人驾驶出租车,以及其加入特朗普经济团队带来的政策利好预期[1] - 后续因政治争议、销量下滑及Cybertruck召回,股价回吐全部涨幅,市值波动凸显基本面与估值的失衡[2] 特斯拉估值分析 - 剔除比特币收益和监管信用收入后,2024年基本盈利为42亿美元[2] - 采用20倍市盈率(参考中国电动车企)计算合理市值为840亿美元,但实际市值达7460亿美元,存在6620亿美元"马斯克魔力溢价"[3][4] - 当前市盈率117倍远超行业均值(比亚迪30倍、传统车企5-8倍),显示市场对自动驾驶等未来技术的过度预期[4] 未来增长挑战 - 需实现年化43%的利润复合增长率,才能在2032年达到500亿美元盈利目标以支撑1.49万亿美元估值[5][6] - 2024年汽车业务收入仅增长0.2%,2025年欧洲和中国市场营收分别暴跌50%和11%,增长引擎乏力[7] - 自动驾驶和出租车车队需消耗巨额资本,可能被迫增发股票或举债,进一步稀释股东权益[7] 管理层承诺与执行风险 - 马斯克提出五年内盈利增长十倍目标,但缺乏具体路径支撑[8] - 政治活动分散管理层注意力,公司运营问题(如召回事件)与股价负反馈循环加剧[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