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
搜索文档
24小时环球政经要闻全览 | 11月13日
搜狐财经· 2025-11-13 08:30
何立峰会见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负责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12日晚在京会见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董事会执行副主席格林 伯格、会长欧伦斯。何立峰表示,中美在经贸领域拥有广阔合作空间,中美双方应相向而行,共同维护 好、落实好两国元首釜山会晤重要共识和成果,加强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发展。 欧佩克月报:全球油市明年或将出现过剩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周三(11月12日)发布的月度石油市场报告显示,随着全球供应增加,石油 市场将在2026年出现小幅过剩。本月早些时候,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中的8个主要产油国决定12月 保持增产节奏,但2026年前三个月将暂停增产计划。当时就有分析认为,该机构已预期将出现供过于求 的局面。欧佩克+10月产量为4302万桶/日。报告预计2026年全球需求为1.065亿桶/日,对欧佩克+的需求 为4300万桶/日。 Anthropic宣布向AI基建投资500亿美元 美众议院通过程序性投票 美国国会众议院已扫除关键程序性障碍,为已在参议院通过的拨款法案进行全院投票铺平道路,以结束 政府停摆。在政府停摆进入第43天之际,众议院议员们于周三以213票赞成、209票反对 ...
日进2亿美元?马斯克天价薪酬如何影响特斯拉?
环球网资讯· 2025-11-07 14:4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11月6日下午,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落幕。外界高度关注的会议焦点—— 有关马斯克的2025版薪酬绩效方案,尽管会前遭遇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等的反对,但最终获股东高票通 过。根据该方案,如果马斯克能够实现一系列规定的运营目标,他将获得最高1万亿美元的奖励。 这绝非一次普通的年会程序投票。它既承接了特拉华法院撤销马斯克2018年巨额期权计划的风波,也关 乎特斯拉未来在自动驾驶、机器人和AI赛道上由谁掌舵、如何激励,甚至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格局等 问题。 舆论普遍认为,该方案在股东大会获批,展现了股东们对马斯克带领特斯拉进入由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主 导的新时代的信心,也体现了在"创始人稀缺"与"制度约束"之间,资本最终选择了前者。 △《卫报》报道,如马斯克薪酬方案获特斯拉股东大会批准,他将可能成为首位万亿富翁 "史上最贵"薪酬被判撤销:法院为何推翻2018版马斯克绩效方案 若要理解本次马斯克薪酬方案获得通过的意义,就必须回到2018年。 2018年,特斯拉董事会为马斯克设计了一套跨度十年的绩效期权:不发工资、不发现金,全靠分12档解 锁的期权,每一档需同时达到对应的市值与运营目标 ...
北美观察丨日进2亿美元?马斯克天价薪酬如何影响特斯拉?
央视新闻· 2025-11-07 14:18
股东大会结果与核心意义 - 特斯拉2025版马斯克薪酬绩效方案在年度股东大会上获高票通过,方案规定若马斯克实现一系列运营目标,将获得最高1万亿美元的奖励 [1] - 该投票结果被视为股东对马斯克领导特斯拉进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新时代的信心体现,在“创始人稀缺”与“制度约束”之间,资本选择了前者 [1][18] - 方案的通过意味着马斯克与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机器人和AI方面的长期发展正式续约,减少了外界对公司未来走向的猜测 [15] 2025版薪酬方案具体内容 - 新方案只发股权、不发现金,以12档目标分批解锁,总计约4.237亿股,每完成一档目标解锁1%的公司股份 [13] - 全部12档绩效指标达成后,马斯克将获得12%的公司股份,按最理想结果计算价值约1.02万亿美元,路透社估计其最终获得价值最高达8780亿美元 [13][14] - 绩效方案设定了具体的运营指标,包括未来10年内交付2000万辆电动汽车、100万辆机器人出租车投入运营、开发和销售1000万份全自动驾驶订阅等,并需确保公司连续四季度实现4000亿美元获利 [13] 2018版薪酬方案的争议与撤销 - 2018年特斯拉董事会为马斯克设计了一套跨度十年的绩效期权,价值约560亿美元,被称为“史上最贵”激励 [4] - 特拉华衡平法院于2024年1月裁定撤销该方案,理由是薪酬制定过程受马斯克“实质控制”,董事会未尽受托义务,且2018年股东大会信息披露不到位,投票“不干净” [4][5] - 针对裁决,特斯拉公司在2024年年会发起对2018年方案的“再确认”投票,并决议将注册地迁至得州,但这些举措不能自动推翻法院生效判决 [5] 支持方与反对方的观点 - 支持方认为该方案是将CEO与远期成果强绑定的“超长期对赌”,用未来可能的巨奖换取马斯克对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长期项目的承诺与掌舵权 [7][15] - 反对方如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及顾问公司ISS与Glass Lewis的顾虑在于奖励规模过大、摊薄严重、关键人物风险与权力过度集中 [8][12] - 特斯拉董事会主席罗宾·丹霍姆在投票前表示,若方案被否决,马斯克很可能辞职离开这家市值1.5万亿美元的公司,市场会解读为负面情绪并加大股价波动 [15] 马斯克的愿景与股东反应 - 马斯克在股东大会讲话中勾勒清晰主线,认为人工智能将成为汽车与机器人产业的主导力量,特斯拉要保证这股力量“可控、可用、可被信任” [18] - 从现场气氛看,绝大多数股东对马斯克的路线与承诺报以信任和支持,其出场时现场一片欢呼 [18] - 这场投票被视为一堂关于现代公司治理的公开课,核心在于如何在“创始人稀缺”与“制度约束”之间找到平衡 [18]
两家无人驾驶出租车龙头,齐奔港股!
证券时报网· 2025-10-28 20:22
上市概况 - 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于10月28日在港交所发布上市招股书,拟通过发行新股募集资金以提升商业化运营能力 [1] - 小马智行拟发售4195万新股,每股最高发售价180港元,预计募资净额71.9亿港元;文远知行拟发售8825万新股,每股最高发售价35港元,预计募资净额29.3亿港元 [1] - 两家公司均计划于11月4日公布定价,并预计在11月6日正式上市交易 [2] 募资用途 - 小马智行计划将募资净额中的约35.7亿港元用于未来5年的市场拓展和L4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28.8亿港元用于未来5年L4自动驾驶技术研发,7.19亿港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2] - 文远知行计划将11.7亿港元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栈,11.7亿港元用于加快L4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和运营,2.9亿港元用于建立营销团队和拓展市场,2.9亿港元用作营运资金 [3] - 两家公司均将募集资金的大头首先放在市场拓展和商业化运营,其次才是自动驾驶技术研发 [2][3] 经营与财务数据 - 截至6月30日,小马智行营收为3543万美元,文远知行营收为27907万美元,两家公司目前均处于亏损状态 [2] - 文远知行业务布局覆盖11个国家、30多座城市,是全球唯一旗下产品拥有7国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公司,拥有超1500辆自动驾驶车辆,其中700多辆为Robotaxi [4] - 小马智行运营一支由超过720辆自有自动驾驶出租车组成的车队,另有超过170辆自动驾驶卡车,是唯一一家获得国内四大一线城市全部必要监管许可的L4自动驾驶科技企业 [4] 基石投资者与行业观点 - 小马智行引入了包括Eastspring、Ghisallo、Hel Ved等在内的多家知名机构作为基石投资者,合计投资约1.2亿美元;文远知行则没有引入基石投资者 [5][6] - 行业观点认为,当前Robotaxi仍主要局限在少数区域运营,关键阻力在于回报率考量而非技术 [6] - 长期胜出的关键在于构建涵盖“L4核心技术+出行平台+低成本量产车型”的完整生态系统,以打通商业闭环与规模化盈利路径 [6]
美股异动丨百度盘前涨超2% 将于年底在瑞士启动Robotaxi测试
新浪财经· 2025-10-23 17:01
公司股价与市场反应 - 百度美股盘前上涨2.11%至119.5美元 [1] 业务合作与拓展 - 公司与瑞士邮政子公司PostBus合作,将于12月在瑞士启动无人驾驶出租车道路测试 [1] - 合作计划于2027年推出无方向盘的Robotaxi服务 [1] - 此次合作将推动百度Apollo Go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在瑞士东部的圣加仑州、外阿彭策尔州和内阿彭策尔州落地 [1] 技术测试与部署计划 - 道路测试初期为安全员陪同测试 [1] - 计划于2026年底进入完全无人驾驶测试阶段 [1] - 12月启动的测试是公司在推动无人驾驶出租车进入欧洲公共道路方面最具实质性的一步 [1]
摩根大通:从芯片到汽车:深入探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与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报告
欧米伽未来研究所2025· 2025-10-23 12:26
自动驾驶市场前景与驱动力 - 自动驾驶技术被视为决定性大趋势,其解决方案成熟速度可能快于零排放目标的实现 [2] - 超过90%的交通事故由人类失误导致,这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2] - 高级别(Level 3至Level 5)自动驾驶汽车渗透率预计从2025年的不足5%增长至2030年的约15%,并在2040年达到全球市场的约45% [2] - 无人驾驶出租车和全自动驾驶汽车市场预计到2035年价值将达到3000亿美元 [3] - 到2040年,全球部署的L4/L5级别车辆中约有45%将来自中国 [3] 全球市场格局与区域战略 - 全球自动驾驶竞赛呈现中、美、欧三极格局 [4] - 中国被定位为L4/5级别自动驾驶的未来领导者,市场特征包括L4 Robotaxi服务商和积极部署高级ADAS的电动汽车制造商 [5] - 中国面临的关键挑战是监管机构对大规模开放Robotaxi商业运营区域持谨慎态度,导致部分运营商转向海外市场 [5] - 美国市场呈现L4 Robotaxi技术与消费级L2+系统并行的双轨制,主要挑战在于碎片化的监管环境和技术路线争论 [6] - 欧洲市场在L3级别消费级系统部署上全球领先,但在L4 Robotaxi领域落后于美国和中国,汽车制造商采取务实策略将L4/L5研发测试项目部署到海外 [7] - 拉丁美洲市场预计复合年增长率达72%,但受限于基础设施和收入水平;印度政府已强制要求新型商用车辆在2026年4月前配备ADAS系统 [7] 技术生态系统与价值链 - 自动驾驶生态系统包含五大关键层级:车辆制造、技术与软件供应商、车队运营商、金融方以及需求平台 [9] - 英伟达处于半导体领域绝对主导地位,其汽车业务收入预计在2025年接近50亿美元,新一代DRIVE Thor芯片算力达2000 TOPS [10] - 台积电是英伟达、高通和Mobileye等公司N5先进节点的主要代工厂;三星为特斯拉供应FSD芯片 [10] - 高通凭借Snapdragon Ride平台更适合广泛ADAS市场;Mobileye则在Robotaxi专用解决方案上定位更佳 [10] - 网约车平台被视为自动驾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因其庞大的现有人驾驶员网络可动态匹配供需 [11] - 滴滴占据中国约70%网约车市场份额,其支付给司机的报酬占总交易额约50%,用Robotaxi取代这部分成本将带来巨大经济效益重构 [12] - 摩根大通模型测算显示,若滴滴在未来10年将30%的人类驾驶订单替换为Robotaxi,其运营利润有望增长12倍 [12] - 任何新Robotaxi运营商想复制滴滴的全国车辆网络密度,预计需要高达1万亿元人民币的资本支出 [12] 行业影响与盈利挑战 - 自动驾驶普及将对保险业带来颠覆性冲击,事故责任将从驾驶员转移到汽车制造商或技术供应商,汽车保险将从零售保险转变为商业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 [14][16] - 短期看,ADAS普及导致事故频率下降,尤其是占理赔成本30%-40%的人身伤害索赔减少,将提升保险公司盈利能力 [16] - 盈利能力是行业最大挑战,Waymo传感器套件成本高达15万美元,百度Apollo成本约4万美元 [15] - 一辆Robotaxi必须达到至少80%的利用率才能实现收支平衡 [3][15] - 实现盈利的路径包括:通过小规模车队证明技术安全性,利用汽车工业规模经济实现硬件成本指数级下降,最终将技术从Robotaxi业务推广至大众市场 [15]
上海披露计划:浦东争取年内全域开放,两区跟进!运行近两月,仍有人担忧:危险,离远一点
解放日报· 2025-09-30 13:39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多个大城市已出现真正无人驾驶的Robotaxi,无需驾驶员和安全员,例如上海在临港、浦东金桥、花木等区域已运营近两个月[2] - 自动驾驶技术已达到L4级别,可实现完全自主驾驶,无需人类干预[3] - 行业正从配置安全员向完全无人驾驶过渡,这是实现可盈利商业模式的关键一步[3] 成本与商业化进展 - 小马智行宣布其三款量产Robotaxi车型的自动驾驶套件成本大幅下降70%[3] - 上汽智己明确将在2027年进行Robotaxi的前端量产[3] - 目前运营车辆数量有限,例如百度智行在金桥运营5辆,智己在临港投运10辆,后者智驾里程已超3万公里,相当于每车每日行驶60多公里[8] - 在现有运营规模下,企业要实现营收平衡尚需时日,个别城市拥有100多辆牌照车辆的企业可逐步探索单车营收平衡[8][9] 政策法规与政府支持 - 《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于2022年出台,加速了上海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发展[5] -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向4家联合体总计8家企业发放了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6] - 上海计划到2027年开放区域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开放道路长达5000公里,以更大程度拥抱无人驾驶[12] - 自动驾驶行业高度依赖政策,政府持续有效的支持被视为行业发展的及时雨[12] 运营模式与定价策略 - Robotaxi收费价格对标普通出租车,小马智行与锦江出租合作的服务起步价14元(3公里内),超起步价里程运价2.7元/公里,超过10公里后单价为3.6元/公里[6] - 智己联合享道出行、强生运营的Robotaxi起步费为16元(5公里内),超出部分每公里4元[7] - 上海在颁发牌照时有意识让自动驾驶技术企业与传统出租车运营商(如大众、强生、锦江)合作,为传统企业提供新赛道,同时为Robotaxi提供运营保障[16] 技术挑战与用户体验 - 目前Robotaxi需要固定上下车点,用户体验尚未达到"指哪打哪"的便利程度,智己在临港设置了58个上下车区域,目标是明年实现任意地点上下车[12] - 车企正与地方政府探索"路端智能化",例如在超视距范围设置传感器,提前输送前方路况信息,以提升安全性与通行效率[12] - 主要用户群体集中在20至35岁的年轻人群,显示出年轻群体对新技术的开放态度[13] 社会接受度与公众认知 - 社会对无人驾驶的充分接受仍需时间,部分公众仍存在安全担忧,例如有家长认为Robotaxi危险而让孩子远离[14] - 个别企业的过度宣传和安全事故放大了负面影响,需要通过更规范的行业标准和严谨的宣传来重塑消费者信心[14] 未来应用场景与市场定位 - Robotaxi遵循"补缺"逻辑,更适合夜间运载(避免疲劳驾驶)和不挑单子(避免拒载短途客),在货运行业更具生命力[16] - 以洋山港为例,其年吞吐量超5000万标箱,春节前常出现运力短缺,自动驾驶技术可用于精细化、稳定化管理物流通道[17] - 即使进入成熟运营期,Robotaxi在一线城市的市场占比可能不超过5%,对现有劳动力市场的冲击有限[17]
经营数据亮眼 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化进程提速
中国证券报· 2025-09-26 06:16
股价表现 - 9月以来小马智行股价上涨逾50% 文远知行上涨逾20% 百度上涨近40% [1] 企业经营数据突破 - 小马智行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1.54亿元 同比增长75.9% Robotaxi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7.8% 乘客端车费收入同比增长超300% 第七代Robotaxi量产下线200余辆 累计测试里程超200万公里 [2] - 文远知行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1.27亿元 同比增长60.8% Robotaxi业务营收4590万元 同比增长836.7% 占营收比例提升至36.1% [2] - 萝卜快跑2025年第二季度提供超220万次出行服务 同比增长148% [3] 全球市场扩张与战略合作 - 小马智行进入新加坡市场 与康福德高合作启动自动驾驶出行运营 已布局卡塔尔、韩国、卢森堡等市场 [2] - 文远知行获得比利时联邦级L4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拥有7国自动驾驶牌照 覆盖比利时、中国、法国、阿联酋、沙特、新加坡和美国 [2] - 萝卜快跑与Uber达成战略合作 计划将数千辆无人驾驶出租车接入Uber全球网络 率先在亚洲和中东市场推出 [3] - 萝卜快跑通过Lyft平台在欧洲提供出行服务 计划2026年在德国和英国部署第六代无人车 [3] - 萝卜快跑在中国香港测试路段扩展至东涌和南区 覆盖商业区与住宅区 [3] 产业链发展与成本控制 - 禾赛科技与美国某领先Robotaxi企业签订超4000万美元激光雷达订单 计划2026年底前交付 [3] - 哈啰首款前装量产Robotaxi车型"HR1"搭载8颗禾赛激光雷达 计划2026年量产 2027年在一线城市部署超5万辆 [3] - Robotaxi硬件成本显著下降 预计2026年单公里成本与传统出租车或网约车相当 [4] - 美国等高购买力市场用户更关注安全性而非价格 国内用户价格敏感度较高 [4] 行业技术与发展阶段 - L4级自动驾驶需实现百辆车级别全天候对外开放运营才算达到规模化门槛 [4] - 自动驾驶竞争进入生态主导权争夺阶段 需形成技术、平台、车型的完整生态体系 [5] - 安全与信任问题是规模化落地最大挑战 交通事故影响L2级辅助驾驶信任度及Robotaxi推广速度 [5] - 端到端架构暂不适合单独应用于L4级自动驾驶场景 [5]
经营数据亮眼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化进程提速
中国证券报· 2025-09-26 06:13
行业整体表现 - 无人驾驶出租车行业进入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化商业运营的关键转折期,头部玩家加速推进全球商业应用[1] - 9月以来,小马智行股价上涨超过50%,文远知行上涨超过20%,百度上涨近40%[1] - 企业经营数据实现突破,行业改善主要由于产业链成熟带来的成本下降与市场扩张形成的规模效应[2][3] 公司运营与财务数据 - 小马智行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为1.54亿元,同比增长75.9%,其Robotaxi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7.8%,乘客端车费收入同比增长超300%[2] - 小马智行第七代Robotaxi已量产下线200余辆,累计测试里程超200万公里,并正式进入新加坡市场进行国际化布局[2] - 文远知行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为1.27亿元,同比增长60.8%,其Robotaxi业务营收为4590万元,同比增长836.7%,占营收比例提升至36.1%[2] - 文远知行自动驾驶小巴获得比利时联邦级别L4测试牌照,产品已拥有7国自动驾驶牌照[2] - 百度旗下萝卜快跑第二季度在全球提供超220万次出行服务,同比增长148%[3] 商业合作与市场扩张 - 萝卜快跑与Uber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将数千辆无人驾驶出租车接入Uber全球网络,率先在亚洲和中东市场推出[3] - 萝卜快跑将通过Lyft平台在欧洲提供出行服务,计划2026年在德国和英国部署第六代无人车[3] - 萝卜快跑在中国香港市场测试路段已延伸至东涌和南区,覆盖更复杂的商业区与住宅区[3] - 禾赛科技与美国某领先Robotaxi企业签订价值超4000万美元激光雷达订单,计划2026年底前交付[3] 产业链发展与成本趋势 - 哈啰发布首款前装量产Robotaxi车型"HR1"全套搭载8颗禾赛激光雷达,计划2026年量产,2027年于一线城市部署超5万辆[3] - Robotaxi硬件成本正在显著下降,预计2026年其单公里成本将与传统出租车或网约车相当[4] - 在美国等高购买力市场,Robotaxi客户更关注安全性而非价格,而国内目标客户价格敏感度较高[4] 行业竞争与技术要求 - L4级自动驾驶领域存在无人化与规模化两大核心门槛,企业需实现百辆车级别的全天候对外开放运营[4] - 自动驾驶竞争已进入生态主导权争夺阶段,企业需形成技术、平台、车型的完整生态体系[4] - 技术端需通过模拟仿真与真实数据结合突破"长尾场景"难题,平台端需拥有稳定出行入口,车型端需实现低成本量产[4]
马斯克遭特斯拉股东集体起诉,被指夸大自动驾驶,隐瞒风险 本人怒斥:律师在行骗
搜狐财经· 2025-08-06 18:23
当地时间8月4日晚,一群特斯拉股东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联邦法院提起集体诉讼,指控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涉嫌证券欺诈,在无人驾驶出租车 (Robotaxi)项目上一再夸大"自动驾驶技术的有效性"、误导投资者,导致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目前,特斯拉未回应置评请求。该公司的现任及前一任首 席财务官也是此案的被告。 对于这项新的指控,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迅速做出激烈回应。他并未将矛头指向股东,而是指向发起集体诉讼的律师。他写道:"(起诉的) 从来都不是真正的投资者,而总是那些为了从判决中分一杯羹而行骗的垃圾集体诉讼律师。" 马斯克补充道:"他们是地球上的人渣,是我遇到过的最坏的人类。" 特斯拉股东们起诉埃隆·马斯克,指控其涉嫌隐瞒公司无人驾驶汽车的重大隐患。 ▲马斯克(资料图) 图据视觉中国 在此案前不久,8月1日,佛罗里达州一个陪审团作出裁决,认定特斯拉需要对2019年佛罗里达一起致命车祸承担33%的责任。该案涉及特斯拉公司的自动驾 驶软件,车祸导致一名22岁的女性死亡,其男友受伤。陪审团判令特斯拉向受害者支付约2.43亿美元的赔偿金。特斯拉则将责任归咎于驾驶员,并计划上 诉。 今年2月,针对外界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