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花生酱
icon
搜索文档
河南方城:多举措激活花生产业发展动能
中国经济网· 2025-11-18 15:50
产业规模与基础 - 公司所在地区为河南省油料生产十强镇及中国优质花生之乡 花生种植面积达6.5万余亩[1] - 公司所在地区年产优质花生2600余万公斤 花生亩产最高可达1000余斤[1][3] - 行业已发展花生大型经营合作社42家 形成重要产业基础[3] 金融支持与资金投入 - 当地金融机构创新推出花生贷金融产品 覆盖种植及收购等全环节资金需求[1] - 今年已累计投放资金1.1亿元 惠及500余户农户 有效缓解季节性资金短缺[1] 销售渠道与市场拓展 - 通过抖音直播带货等数字化手段 年订单量突破100万笔[2] - 产品远销20多个省份 成功拓宽产销通道[2] - 镇党委政府规划建设电商物流中心 完善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服务[3] 发展战略与未来规划 - 公司将以花生产业为抓手 重点培育花生油及花生酱等多元深加工产品[4] - 行业将推动种植标准化及加工精细化与销售品牌化 提升产业附加值[4] - 深化党建加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延伸花生深加工链条[4]
花生:油料米供应充足 企业收购较积极
期货日报· 2025-10-30 09:02
核心观点 - 河南等花生主产区天气晴好,麦茬花生和玉米收获进度加快,上市量持续增加,导致通货花生米价格下滑 [1] - 受生长后期及收获期阴雨天气影响,今年花生米品质下降较为严重,出现霉变、发芽现象,春花生和麦茬花生品质明显分化 [2][5] - 多数河南农户计划随行就市及时出售已收获的花生,而东北地区农户较为惜售 [3] - 花生米市场供求关系转向宽松,油厂和食品厂积极收购以补足原料库存,部分小型油厂为规避价格下跌风险暂停采购 [4][7] - 花生米市场价格重心不断下移,油料花生米市场供应量增多,部分油厂产生观望心理,预计价格仍有下行空间 [8][9] 农户销售行为 - 河南开封市农民李新旺家10多亩麦茬花生已全部收获完毕,计划晒干后直接拉到剥壳厂,不准备像往年那样存放家中数月 [2] - 河南多数农户计划随行就市及时出售已收获的花生和玉米,主要原因是花生果表面颜色多为灰褐色,不适宜用作炒货原料,长时间存放经济价值不大 [2][3] - 东北等花生重要产区的多数农户较为惜售 [3] - 广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较为缺乏,很多农户图省事不愿意存放花生,放大了现货市场的供应压力 [7] 贸易商与加工企业动态 - 河南一家大型油厂门前有100多辆运送花生米的大货车排队待检,景象壮观 [4] - 多数花生剥壳厂、筛选厂、贸易商和油厂积极收购农户送来的花生,努力扩展销售渠道 [4] - 开封安忠花生米筛选厂以质论价,尽量收购,水分含量较高的花生果堆满企业院子,企业边收边运走,发现品质较好的通货花生米会囤积一些 [5][6] - 部分油厂安排工作人员一天24小时轮班扦样,油料花生米的销售预计不会出现问题 [6] - 部分小型油厂为规避价格下跌风险,暂停了油料花生米的采购 [7] 市场价格与供需 - 10月21日以来,河南多地天气晴好,通货花生米价格有所下滑 [1] - 河南南阳市和驻马店市白沙通货花生米小商贩收购价已降至4元/斤左右,部分地区的芽米收购价已接近3元/斤 [7] - 河南品质较好的麦茬花生米收购价下降速度较为缓慢,部分地区发芽米和发霉米的收购价已经跌破3元/斤 [8] - 河南油厂油料花生米合同报价在7800元/吨左右,实际成交价在7000元/吨左右;通货花生米合同报价为8150元/吨左右,实际成交价为7800~8000元/吨 [8] - 山东莒南玉皇油厂日到货量在100吨左右,通货花生米收购价在8300元/吨左右 [8] - 花生米市场价格重心正处于不断下移的过程中,需求低迷的状况尚未改善 [9] 产量与品质 - 预计今年河南春花生和麦茬花生种植总面积增长较为明显,增幅在10%左右 [5] - 虽然河南花生生长期遭受干旱与雨涝,但总产量下降幅度并不明显,然而花生米品质下降较为严重 [5] - 今年在麦茬花生生长后期及收获期,河南、山东、河北等主产区出现连阴雨天气,给收获带来困难,导致部分花生果出现霉变,花生秧子发黑不能用作草料 [2][5] - 花生米在花生壳里存在发芽、发霉的现象 [5] 下游需求与利用 - 对油厂和食品企业而言,在油料花生米和中档食品米供应充足、价格优势明显之际,趁机补足原料库存是较好选择,被认为是多年不遇的囤油待涨机会 [4] - 目前花生米用于生产脱皮花生休闲食品、花生碎、磨酱等优势较为明显,因其品质符合原料标准、数量庞大便于就地采购、价格较为低廉 [6] - 国内餐饮业、食品业表现一般,花生下游需求低迷状况尚未出现改善迹象 [9]
“死守”钢铝和汽车产业!加拿大缘何调整对美关税谈判重点?
第一财经· 2025-09-01 19:46
加拿大对美关税政策调整 - 加拿大自9月1日起取消对大多数美国进口商品的报复性关税 影响美国对加拿大约210亿美元出口 涵盖橙汁 花生酱 葡萄酒等商品 [1] - 加拿大维持对美国汽车 钢铁和铝的关税 这些领域是特朗普关注重点 关乎墨西哥和加拿大制造业就业及发展前景 [1] - 加拿大是七国集团中唯一未能在特朗普设定期限前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的经济体 [1] 加拿大经济受关税影响 - 加拿大第二季度GDP下降0.4% 第一季度增长0.5% 商业投资下跌0.6% 其中机械设备投资暴跌9.4% [3] - 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 加拿大第二季度乘用车和轻型卡车国际出口暴跌24.7% 工业机械设备及零部件下降18.5% 旅游服务出口下降11.1% [4] - 受加拿大对美报复性关税影响 加拿大该季度国际进口额下降1.3% 经济学家认为加拿大经济已处于衰退区域 [4] 美加贸易摩擦焦点领域 - 美加谈判涉及五大战略领域:钢铁 铝 汽车 铜 软木材 [5] - 美国对不符合《美墨加协定》的加拿大进口汽车及零部件 钢铁和铝产品征收50%关税 加拿大对相应美国产品征收25%关税 [5] - 美国自8月起对半成品铜材及铜密集型衍生产品征收50%关税 对加拿大软木材总关税率达到35.19% [5] 《美墨加协定》谈判前景 - 美方或在重新谈判中要求将汽车本地化比例从75%提升至80% 要求成员国劳工工资向美国工人看齐 将安全因素纳入贸易谈判 将审查期限从6年缩短为3年 [6] - 墨西哥和加拿大希望放松"毒丸条款" 取消"自动终止"等字眼 预防协定突然解体风险 [6] - 预计北美地区可能形成更加排外和保护主义的市场 对地区经济开放性和贸易全球化造成消极影响 [6] 加拿大政策调整动因 - 七国集团其他成员均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给加拿大带来紧迫感 墨西哥对美让步产生示范效应 [3] - 加拿大国内面临通胀和汇率压力 有声音批评政府不够务实 [3] - 加拿大未放弃向世贸组织寻求贸易救济 可能推动与墨西哥加强经贸伙伴多元化 [5]
2024年临沂粮油食品产业产值破三百亿,多项指标领跑全国
齐鲁晚报网· 2025-08-27 15:18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精品粮油及深加工企业161家 产值306亿元 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6家 [1] - 2024年1-7月规模以上企业增至177家 实现产值196.9亿元 同比增长25.2% [1] 花生产业优势 - 花生种植面积230.3万亩 总产量71.3万吨 两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 [3] - 拥有花生加工企业222家 其中规模以上花生油企业21家 [3] - 金胜粮油 兴泉油脂 玉皇粮油 中粮油脂4家企业位列全国花生油加工十强 [3] - 精制花生油产量约占全国六分之一 [3] - 77家花生加工企业具备出口资质 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食品加工产业布局 - 焙烤食品加工企业超670家 年加工量600余万吨 产品涵盖33大类1000余品种 [3] - 沂水县为全国最大沙琪玛和紫皮糖生产基地 [3] - 青援 鼎福为老牌企业 巴比熊 好唛哆 亿佰利 诺好佳为新兴企业代表 [3] 粮食加工产能 - 小麦种植438.8万亩 总产188.1万吨 [3] - 规模以上面粉加工企业19家 其中郯城县五得利面粉年产能270万吨 为全球最大单体面粉加工厂 [3] - 大豆种植29.4万亩 总产5.5万吨 加工产能超100万吨 [3] - 豆奶粉产能约占全国三分之一 [3] - 豆黄金食品首创零添加天然腐竹 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3]
G7中唯一!加拿大为何还未与特朗普政府谈妥关税协议?
第一财经· 2025-08-25 22:37
贸易政策调整 - 加拿大自9月1日起取消对符合USMCA的美国商品25%报复性关税 [1] - 该措施对应美国对加拿大商品降低关税 双方85%贸易商品享关税豁免 [1][2] - 政策转变涉及美国对加约210亿美元出口商品 包括酒类/食品/家电/摩托车等 [2] 中小企业影响 - 38%加拿大中小企业称若维持原关税规则将无法继续经营一年 [2] - 58%中小企业受报复性关税冲击 67%自行承担美国进口商品全额关税成本 [2] - 符合USMCA认证的加拿大商品比例从1月34%升至6月57% [2] - 企业面临生产调整和文书申报成本 有企业国内转产成本达1.2万加元(占年利润8%) [2] 行业认证挑战 - 中小企业申请USMCA产品认证面临高成本及流程复杂性 [3] - 符合协定企业仍存在文书问题 如被错误征收关税需重新提交异议文件 [3] 钢铁铝业贸易现状 - 加拿大维持对美国汽车/钢铁/铝的关税 美国将钢铁铝进口关税提高至50% [4] - 加拿大2024年出口钢铁121亿加元(91%销美) 进口钢铁155亿加元(45%来自美国) [4] - 加拿大2024年出口铝141亿加元(94%销美) 为美国最大铝和钢进口供应国 [4] 地缘贸易关系 - 加拿大成为G7中唯一未在特朗普期限前达成关税协议的经济体 [4] - 墨西哥未对美征收报复性关税且获得90天延期 加拿大维持关税恐危及USMCA豁免权 [5] - 工会批评取消报复性关税将助长美国对汽车/钢铁/铝/林业的攻击行为 [5]
G7中唯一!加拿大为何还未与特朗普政府谈妥关税协议?
第一财经· 2025-08-25 17:58
贸易政策调整 - 加拿大自9月1日起取消对符合USMCA的美国商品25%报复性关税 对应美国降低加拿大商品关税措施[3] - 政策影响美国对加拿大约210亿美元出口 涵盖橙汁 花生酱 葡萄酒 烈酒 啤酒 家电和摩托车等商品[7] - 当前加美贸易中超过85%商品享受关税豁免待遇[7] 中小企业困境 - 38%加拿大小企业表示若现行关税规则持续可能无法再支撑一年[7] - 58%小企业受报复性关税影响 67%需自行支付美国进口商品全部关税[7] - 望远镜制造商Starfield Optics因转向国内制造增加成本1.2万加元 占去年15万加元利润的8%[7] 行业认证挑战 - 小企业申请USMCA产品认证面临重大流程障碍 成本高昂且工作量庞大[8] - 符合USMCA要求企业仍需重新提交文件 例如家具公司Chapman & Bose需为错误征收关税提出异议[9] - 1月仅34%加拿大输美商品符合USMCA 6月升至57% 但企业仍面临生产调整和文书申报成本[7] 关键行业关税现状 - 加拿大维持对美国汽车 钢铁和铝的关税[11] - 美国将钢铁铝进口关税提高至50% 加拿大作为最大供应国受冲击最大[11] - 2024年加拿大出口121亿加元钢铁产品 91%销往美国 进口155亿加元钢铁产品 45%来自美国[11] - 2024年加拿大出口141亿加元铝产品 94%销往美国[11] 国际协议压力 - 加拿大是G7中唯一未在特朗普期限前达成关税协议的经济体[11] - 欧盟 日本和韩国与美国达成协议后 加拿大面临孤立风险[11] - 墨西哥未对美征收报复性关税 并获得90天延期 进一步凸显加拿大处境[11]
青岛食品2025上半年存货周转天数增长,管理效率略有下降
金融界· 2025-08-24 22:4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5.46% [1] - 归母净利润0.65亿元,同比增长7.81% [1] - 净利率提升至23.41%,较2024年同期上升0.51个百分点 [3] - 毛利率达41.06%,较2024年同期上升3.49个百分点 [3] - 净资产收益率6.16%,同比增长0.14个百分点 [3] 经营效率与资本结构 - 存货周转天数32.97天,较2024年上半年增加1.5% [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0.54亿元,同比增长0.2% [5] - 资产负债率11.16%,同比上升4.37个百分点 [5]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关注度 - 当前总市值28.00亿元,较2024年1月历史峰值38.76亿元低27.8% [7] - 机构持股家数4家,较2024年同期30家减少26家 [7] - 股价需上涨38.42%方可恢复历史最高市值 [7]
青岛食品: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473万元,同比增长7.8%
北京商报· 2025-08-22 21:1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5.5% [1] - 归母净利润达6473万元,同比增长7.8% [1] 主营业务 - 饼干业务仍为营收主力,持续优化核心业务结构 [1] - 花生酱品类进行品牌升级,推出"青食"品牌以满足不同消费层级需求 [1] 业务拓展 - 通过OEM代工模式承接国际订单以提升产能利用率 [1] - 针对不同人群需求推出功能性产品 [1]
John B. Sanfilippo & Son(JBSS) - 2025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21 23: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四季度净销售额略微下降0.2%至2.691亿美元 去年同期为2.696亿美元 [14] - 第四季度销量下降5.9% 但加权平均销售价格每磅上涨6% [14] - 第四季度毛利润下降120万美元或2.4%至4880万美元 [18] - 第四季度毛利率下降至18.1% 去年同期为18.5% [18] - 第四季度营业费用减少670万美元 [18] - 第四季度营业费用占净销售额比例降至10.6% 去年同期为13.1% [19] - 第四季度利息支出增至120万美元 去年同期为50万美元 [19] - 第四季度净利润为1350万美元 摊薄后每股收益1.15美元 去年同期为1000万美元 每股0.86美元 [19] - 2025财年净销售额增长3.8%至11.1亿美元 去年为10.7亿美元 [20] - 2025财年毛利率从20.1%下降至18.4% [21] - 2025财年营业费用减少1020万美元至1.188亿美元 [21] - 2025财年利息支出为360万美元 去年为250万美元 [22] - 2025财年净利润为5890万美元 摊薄后每股收益5.03美元 去年为6020万美元 每股5.15美元 [22] - 期末库存价值增加5800万美元或29.5% [19] - 生坚果和干果加权平均成本每磅同比上涨30.4% [2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消费者渠道销量下降11.5% 主要因自有品牌销量下降10.7% [15] - 自有品牌条状产品销量下降16.7% 主要因大型零售商销售减少 [15] - 其他产品类型销量下降8.5% 主要因花生酱停产及零食需求疲软 [16] - 品牌产品销量下降19.7% 主要因猪肉产品销量减少42.9% [16] - 商业原料渠道销量增长8.7% 主要因腰果销量增加 [17] - 合同制造渠道销量增长18.7% 主要因格兰诺拉麦片和零食坚果销量增加 [17] - Fisher零食坚果和什锦果仁出货量下降17% [26] - Southern Style Nut品牌出货量增长1% [26] - Orchard Valley Harvest品牌出货量下降43% [27] - 自有品牌零食和什锦果仁出货量下降8% [27] - Fisher烘焙坚果出货量下降7% [28]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零食通道整体销量和金额均增长13% [25] - 零食坚果和什锦果仁类别销量下降1% 金额增长4% [25] - 零食坚果价格上涨5% 主要因腰果、混合坚果和开心果涨价 [26] - 什锦果仁价格上涨4% [26] - 烘焙坚果类别销量下降1% 金额增长18% [28] - 条状产品类别销量增长7% 金额增长8% [29] - 自有品牌条状产品销量下降4% 金额下降2% [2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专注于通过扩大自有品牌条状产品组合来加速销量增长 [13] - 通过价格包装架构和创新重建坚果和什锦果仁业务 [13] - 扩大制造能力 [13] - 积极应对关税和成本上升 通过采购灵活性和成本节约计划 [9] - 适应消费者行为变化 通过消费者洞察和创新渠道 [11] - 通过创新和产品组合扩张推动增长 [12] - 投资制造能力扩张 以拓宽产品组合 [12] - 与零售合作伙伴积极合作成本缓解解决方案 [27] - 专注于创新和成本节约机会以缓解商品压力 [2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面临挑战性和不断变化的运营环境 [6] - 宏观经济和消费者环境具有挑战性 [6] - 通胀压力持续存在 [11] - 外部不确定性包括关税、通胀、不可预测的商品成本和宏观经济挑战 [30] - 第三和第四季度摊薄后每股收益分别同比增长49.6%和33.7% [7] - 净销售额连续两年突破10亿美元大关 [7] - 年度股息增加5.9%至每股90美分 并宣布特别股息每股60美分 [7] - 对执行长期计划创造股东价值充满信心 [13] - 进入2026财年拥有强劲势头和乐观情绪 [30] - 积极追求所有三个分销渠道的销售增长机会 [30] 其他重要信息 - 纪念前总裁Matt Valentine对公司的贡献 [4][5] - 使用IRI的Sucana面板数据进行分析 [23] - 数据截至2025年6月15日 [23] - 第四季度指截至2025年6月15日的13周 [24] - 销量变化与一年前同期相比 [24] - 价格评论使用扫描数据 包括平均每磅价格 [24] - 公司将在芝加哥参加投资者会议 [34]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 本次电话会议没有问答环节的提问和回答内容 [33][34]
花样翻新的“对等关税”最先伤到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12:30
关税政策对美国汽车行业的影响 - 福特汽车2023年第二季度出现首次季度亏损,业绩损失8亿美元,利润净亏3600万美元[1] - 通用汽车第二季度利润下降三分之一,亏损超过10亿美元,预计全年利润减少40亿至50亿美元[4] - 汽车行业高管敦促政府降低零部件和材料关税以缓解压力[1] 批发与分销行业受关税冲击 - 全美批发商分销商协会预计将成为贸易政策最大受害者,该行业规模达8.2万亿美元[7] - 批发商与分销商计划集体涨价应对成本上涨[7] 消费品行业涨价与成本转嫁 - 宝洁宣布8月起对美国市场25%产品提价5%,因部分材料需进口并面临关税压力[8] - 亿滋与好时等食品巨头警告终端零售价格可能上涨,涉及巧克力、花生酱等日常消费品[10] - 好时公司第二季度关税成本达1500万至2000万美元,通过产品容量缩水实现变相涨价[10] 企业应对策略与本土化挑战 - 宝洁虽在美国大幅投资本土化生产,但仍依赖进口材料导致成本压力[8] - 企业采取直接提价或隐性涨价(如缩减包装)两种方式转嫁关税成本[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