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型油轮

搜索文档
中国“三号民企”的掌舵人
中国新闻网· 2025-09-07 12:03
公司规模与行业地位 - 恒力集团以8715亿元营收总额位列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位 连续五年保持探花之位[1] - 公司营收规模超过榜单第5名比亚迪和第172名蔚来总和 员工总数达21万人 约为腾讯员工数量的1.9倍[1] 产业链布局特征 - 构建完整产业链覆盖"原油—芳烃、乙烯—PTA、乙二醇—聚酯—民用丝及工业丝、工程塑料、可降解新材料、薄膜—纺织"全环节[2] - 实现从最初端原油到最末端消费品的全自主生产 产业链完备性行业罕见[2] 历史发展阶段与关键投资 - 1994年以369万元收购镇办企业吴江化纤织造厂 成为吴江首批民营企业家 1995年盈利突破1000万元 1996年盈利增长至2700万元[2] - 2002年向上游化纤生产领域拓展 成立江苏恒力化纤有限公司 一期项目投资22亿元[4] - 2010年进军石化产业 建设大连长兴岛产业园 2019年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 系民营炼化首个重大项目[4] 逆周期扩张策略 -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收购倒闭生产线 危机后产能扩张匹配市场复苏[8]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低价收购纺丝设备 逆势投资江苏宿迁工业园 同年首次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第407位[8] 新业务领域拓展 - 收购闲置十年STX大连造船厂 进军造船行业 2022年9月完成资产交割[8] - 累计开工船舶70余艘 手持订单排至2029年 年加工钢板能力达230万吨 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造船基地[9] - 通过建造两艘30万吨超大型油轮及82000吨散货船突破技术壁垒 实现自主制造发动机[8] 管理层与传承安排 - 创始人陈建华24岁创业 其子陈汉伦在相似年龄进入家族企业 现任恒力重工总经理及董事[12] - 恒力重工借壳上市进程中由陈建华出任董事长 核心岗位安排体现二代培养意图[12] 财务表现与行业挑战 - 2023年上半年恒力石化受行业周期与外部环境影响 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双降[12] - 旗下三家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均高于75%[12]
24岁,中国女首富的儿子出山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8-16 18:27
恒力集团及*ST松发资本运作 - 恒力集团2023年以8715亿元总营收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位,仅次于华为[3] - *ST松发提前近三年启动董事会换届,新提名9名董事中包括24岁的陈汉伦(创始人陈建华之子),原董事会成员无一人留任[3][4][5] - 陈建华、范红卫夫妇以1250亿元身价位列2024年全国富豪榜前20,并保持江苏首富地位(持股市值801.2亿元)[6][7] 家族接班布局 - 创始人子女已进入核心管理层:女儿陈逸婷(1993年生)任恒力石化国际总裁及集团副董事长,儿子陈汉伦(2001年生)任集团副总裁[10] - 陈汉伦拥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应用金融硕士学历,曾任职普华永道新加坡税务咨询[10] *ST松发资本运作历程 - 2018年恒力集团以8.2亿元收购*ST松发29.91%股权(单价21.91元/股),精准规避30%要约收购红线[14][15] - 原控股股东林道藩家族2018年出让股权时市值5.5亿元,交易溢价49%[14][15] - 2024年启动"类借壳"重组:剥离亏损陶瓷业务(2024年亏损0.77亿元),装入估值80亿元的恒力重工,并配套募资40亿元[23][27] - 重组后股价上涨14.7%,市值从401亿元升至460亿元[12] 恒力系资本运作模式 - 恒力石化借壳*ST大橡塑上市:2016年完成更名,累计融资6987.28亿元,市值从45亿元最高涨至3300亿元[19][21] - 采用"先借壳后注资"策略:2017年将亏损的恒力石化注入上市公司,2019年完成更名[20] - 恒力重工收购STX(大连)船厂耗资21.1亿元,延伸至造船业以协同化工运输需求[26] 行业背景与战略 - 恒力从纺织向上游拓展至炼化全产业链:2010年建PTA基地,2014年启动原油炼化项目以解决PX进口依赖(80%靠进口)[17][18] - 造船业务与化工形成协同:特种船舶运输石化原料,装备制造技术互通[26] - 采用"并购六条"新政后首单跨界重组案例,配套融资获瑞银等19家机构认购[27]
松发股份重大重组完成 40亿元配套融资落地
证券日报网· 2025-08-12 18:43
重大资产重组及融资完成 - 公司成功完成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项目 近40亿元配套融资圆满落地 [1] - 发行吸引22家优质投资者报价 报价区间36.44元/股至41.90元/股 申购总规模43.95亿元 最终发行价36.67元/股 [1] - 西南证券发行团队开拓资产管理公司、产业投资者等全新渠道 历经两个多月获投资者认可 [1] 业务转型与战略布局 - 公司置入恒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业务 实现船用发动机自主可控生产 [2] - 恒力重工2024年新接订单全球第五、中国第四 作为全球领先的民营船舶制造企业 [2] - 配套资金近40亿元投向绿色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和国际化船舶研发设计中心项目 [2] 技术升级与行业影响 - 募投项目建成后部分车间将实现自动化、无人化生产 [2] - 公司将建造超大型油轮、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技术船舶 增强能源运输和海洋资源开发保障能力 [2] - 重组体现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 助力中国船舶行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主动地位 [2]
松发股份重组上市获批,民营造船第一股扬帆起航
证券之星· 2025-05-18 18:13
交易进展 - 松发股份重大资产置换交易获上交所并购重组委审核通过[1] - 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 公司拟以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方式收购恒力重工100%股权[1] - 交易完成标志着恒力重工向"全球最具成长力造船厂"战略转型迈出关键一步[1] 战略转型 - 松发股份将完全退出日用陶瓷制造业 转型为绿色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2] - 公司定位中国"民营造船第一股" 契合国家"造船强国"战略及"两重两新"政策导向[2] - 恒力重工拥有156艘近千亿订单 在VLCC油轮、LNG运输船等高附加值船型取得研发突破[2] 产业竞争力 - 恒力重工投资数十亿元建设数字化造船基地 配备亚洲顶尖30万吨级船坞集群[3] - 成功研发30.6万吨VLCC油轮等"大国重器" 实现超大型船舶领域从技术追赶到创新引领[3] - 2024年新接订单量全球第五、中国第四 正在改变中日韩主导的全球造船业格局[3] 技术布局 - 构建覆盖VLCC油轮、LPG/LNG双燃料集装箱船、第五代FLNG装置等尖端装备的"海洋重器矩阵"[3] - 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中国从"世界船坞"向"海洋工程解决方案策源地"转型[3] 监管支持 - 上交所审核中心采用"开门办审核"模式 提供专业高效监管支持[4] - 注册制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为战略新兴产业上市树立服务标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