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规级数模混合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财说| 标的公司估值存疑,信邦智能28.56亿元豪赌车规芯片
新浪财经· 2025-11-06 08:37
信邦智能收购英迪芯微交易概况 - 信邦智能计划以28.56亿元总价收购英迪芯微100%股权 [1] - 此次收购是公司主业承压下的第三次跨界尝试,前次跨界新能源热管理并购已失败 [1][2] 信邦智能主业业绩表现 - 公司2022年上市后扣非归母净利润持续下滑:2022年5602.95万元,2023年2328.37万元(同比下降58.4%),2024年488.69万元(同比下降79.01%)[2] - 2025年前三季度首次出现扣非后亏损228.86万元 [2] - 2023年收购景胜科技51%股权切入新能源热管理领域,但标的连续亏损:2024年亏损1613.85万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3472.12万元,公司已对此次收购商誉全额计提减值624.78万元 [2] 标的公司英迪芯微经营状况 - 英迪芯微主营车规级数模混合芯片,汽车照明芯片贡献8成以上收入 [4] - 营收表现:2023年4.94亿元,2024年5.84亿元 [4] - 持续亏损:2023年扣非后亏损349.89万元,2024年扣非后亏损3806.22万元,2025年前4月扣非后亏损2312.33万元 [4] - 营运能力恶化: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023年5.85次/年降至2025年前4月3次/年,存货周转率从2023年6.15次/年降至2025年前4月1.51次/年 [5] 估值方法争议 - 评估机构采用市场法得出英迪芯微估值28亿元 [6] - 可比公司选择存疑:纳芯微车规芯片收入占比36.88%,思瑞浦16.95%,国芯科技13.2%,圣邦股份仅7%,与英迪芯微近100%车规芯片业务结构不匹配 [7] - 高EV/S倍数公司(圣邦股份6.57倍,国芯科技6.71倍)拉高中位数,变相推高估值 [8] - 若仅参考业务结构相近的纳芯微(4.38倍)和思瑞浦(4倍),估值可能低于28亿元 [10] 业绩承诺与股份支付影响 - 业绩承诺要求英迪芯微2025-2027年平均年净利润增长率180% [10] - 净利润口径特殊:采用"扣非归母净利润剔除股份支付影响",2024年该口径净利润为3576万元 [11] - 股份支付费用高企:2023年6044.27万元(占营收12.23%),2024年7382.29万元(占营收12.64%)[12] - 交易触发新增股份支付:董事长股权激励加速行权预计使2025年新增费用约2亿元 [13] 交易后商誉风险 - 交易完成后信邦智能商誉将达21.49亿元,占公司总资产48.60%,净资产73.70% [14] - 若英迪芯微未来业绩不达承诺,公司将面临巨额商誉减值,可能导致净资产缩水超七成 [14]
前次并购失败 这家公司再出手 拟28.56亿收购亏损标的
国际金融报· 2025-10-30 18:09
交易概述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以28.56亿元交易对价收购英迪芯微100%股权 [2] - 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股价为20.40元/股 [6] - 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6] 收购方:信邦智能 - 公司主营业务为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研发、制造与销售,下游应用覆盖汽车等领域 [3] - 公司归母净利润持续下滑,2024年暴跌88.33%至495.07万元 [4] - 业绩承压主要源于客户结构以日系和合资车企为主,受国内新能源车崛起冲击 [5] - 此次并购旨在摆脱对日系车企的依赖,切入车规级芯片赛道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3] 标的公司:英迪芯微 - 标的公司为车规级数模混合芯片研发设计企业,产品包括汽车照明控制、电机控制驱动、传感芯片等 [7] - 截至2025年10月,标的公司在汽车芯片领域累计出货量已超过3.5亿颗 [7] - 2024年标的公司营收为5.84亿元,同比增长18.2%,但净利润亏损扩大至-3325.49万元 [9][10] - 2025年1-4月标的公司营业收入为1.65亿元,净利润为-2181.53万元 [10] 交易背景与行业 - 此次是公司在2023年收购景胜科技失利并全额计提商誉减值后的再次并购尝试 [2] - 交易完成后,公司在A股车规级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企业中汽车领域营收规模预计排名第二 [8] - 半导体企业IPO窗口收紧,审核趋严,被并购或成为更快实现资本化的路径 [10]
前次并购失败,这家公司再出手,拟28.56亿收购亏损标的
IPO日报· 2025-10-29 11:56
交易概述 - 广州信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拟以28.56亿元的交易对价收购无锡英迪芯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 [1] - 交易采用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并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9] -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行价格为20.40元/股,此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9] 信邦智能并购动机与业绩状况 - 并购旨在摆脱主营业务依赖日系车企的困境,切入车规级芯片赛道以寻求业绩增长第二曲线 [5][8] - 公司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业务,下游应用覆盖汽车、航天航空等领域 [5] - 公司归母净利润连续下滑,2024年暴跌88.33%至495.07万元 [7] - 业绩下滑主要因客户结构以日系和合资车企为主,受国内新能源车崛起冲击导致销量下滑 [8] 标的公司英迪芯微业务与财务表现 - 英迪芯微是一家专注于车规级数模混合芯片研发设计的集成电路企业,产品包括汽车照明控制、电机控制驱动及传感芯片等 [11] - 截至2025年10月,公司在汽车芯片领域累计出货量已超过3.5亿颗 [12] - 2024年公司营收为5.84亿元,同比增长18.2%,但净利润亏损扩大至-3325.49万元 [12] - 2025年1-4月,公司营业收入为1.65亿元,净利润为-2181.53万元 [13] 行业背景与交易意义 - 交易完成后,信邦智能在A股车规级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企业中,汽车领域营收规模预计排名第二,仅次于纳芯微 [12] - 随着IPO窗口收紧,半导体企业上市审核趋严,被并购成为英迪芯微实现资本化的更快路径 [13]
信邦智能前三季扣非亏227万降132% 推28.6亿重组突围将新增商誉21.5亿
长江商报· 2025-10-29 07:45
交易概述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作价28.56亿元收购英迪芯微100%股权 [1] - 同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13.13亿元用于支付交易现金对价及相关费用 [1][3] - 本次交易是公司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 [1][3] 公司财务状况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95亿元,同比下降31.87% [1][6]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359.39万元,同比下降58.28% [1][6]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扣非净利润亏损226.86万元,同比下降132.07% [1][6] - 公司自2022年上市后连续三年净利润下降 [1][6] 标的公司财务与经营状况 - 英迪芯微2023年至2025年前4个月营业收入分别为4.94亿元、5.84亿元、1.65亿元 [6] - 英迪芯微同期净利润分别为亏损634.42万元、3325.49万元、2312.33万元 [6] - 英迪芯微同期扣非净利润分别为亏损349.89万元、3806.22万元、2312.33万元 [6] - 英迪芯微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净利润分别为5409.85万元、4056.81万元、313.8万元 [7] - 英迪芯微在汽车芯片领域累计出货量已超过3.5亿颗 [4] - 英迪芯微2025年预计将继续亏损 [2] 交易估值与影响 - 英迪芯微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值为5.26亿元,评估值28亿元,增值率432% [1][3] - 交易总对价28.56亿元超过评估值0.56亿元,溢价率2% [3] - 交易完成后公司商誉将从0增长至21.4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48.60%,占净资产比例73.70% [1][8] 协同效应与战略方向 - 交易有助于公司在工业机器人业务基础上切入汽车芯片领域 [1][4] - 双方在产业理解、客户资源、销售渠道、技术合作等方面拥有协同效应 [3] - 公司选择规模大、增速快且国产化率较低的汽车芯片赛道作为并购方向 [3] 研发投入与股权激励 - 英迪芯微2023年至2025年前4个月研发费用分别为9293.72万元、1.17亿元、4094.27万元 [7] - 英迪芯微同期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8.81%、19.98%、24.79% [7] - 因实施股权激励,股份支付金额较大,导致公司存在亏损情形 [2][7] - 对董事长、总经理的股权激励加速行权预计导致2025年股份支付费用增加约2亿元 [7] 市场反应与业绩承诺 - 发布重组草案后公司股价盘中大跌超16%,收盘下跌13.96%至52.27元/股 [5] - 交易设置业绩承诺,2025年至2027年英迪芯微实际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80% [8]
28.56亿元!信邦智能收购英迪芯微100%股权对价出炉
巨潮资讯· 2025-10-28 12:53
交易概述 - 广州信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无锡英迪芯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 [2] - 本次交易标的资产的交易作价为285,600万元 [2] - 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因标的公司相关财务指标占上市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合并财务报告指标均超过50% [2] 交易财务细节 - 标的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为58,414.70万元,占上市公司同期营业收入66,555.42万元的87.77% [2] - 标的公司资产总额为67,264.13万元,交易作价285,600万元(孰高)占上市公司资产总额149,237.41万元的191.37% [2] - 标的公司资产净额为52,290.42万元,交易作价285,600万元(孰高)占上市公司资产净额121,244.74万元的235.56% [2] 标的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英迪芯微是国内领先的车规级数模混合信号芯片及方案供应商,聚焦汽车芯片国产替代和技术创新 [2] - 公司是国内少有的具备车规级芯片规模化量产能力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2] - 公司在汽车芯片领域累计出货量已超过3.5亿颗 [2] 标的公司财务与产品表现 - 英迪芯微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84亿元,其中车规级芯片收入为5.51亿元 [2]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汽车照明控制驱动芯片、汽车电机控制驱动芯片、汽车传感芯片等车规级芯片,以及部分医疗领域SoC芯片 [3] - 公司采用国产BCD+eFlash车规级数模混合集成工艺进行生产制造 [3] 标的公司技术与研发 - 英迪芯微储备了全面的车规级数字电路IP和模拟电路IP等本土自主知识产权 [3] - 公司创新地将数字IP和模拟IP通过单芯片集成为数模混合信号芯片,以提高产品性能、品质和性价比 [3] - 公司始终坚持研发高可靠性、高集成度、高性能和高质量的数模混合芯片 [3] 标的公司客户与市场应用 - 英迪芯微产品已打入各主流车企前装供应链,与国内外多家汽车Tier1供应商合作 [3] - 公司车规级芯片已全面进入国内绝大多数合资及国产汽车品牌厂商供应链,已在上百款车型上实现量产上车 [4] - 客户涵盖比亚迪、上汽集团、一汽集团、长安汽车、广汽集团、吉利汽车等众多国产汽车品牌,以及德国大众、韩国现代起亚、福特、通用等知名外资品牌 [4] - 公司系国内少有的具备出海能力的车规级芯片厂商 [4]
【财经早报】28.56亿元!A股公司拟重大资产重组
金融监管政策动向 - 中国人民银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并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 - 证监会将启动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契合新产业特征的上市标准,并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迎来首批新注册企业 [3] - 国家外汇管理局将新出台9条政策措施以推动贸易便利化 [3] - 中国证监会印发《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优化准入管理等举措已同步落地,目前市场共有913家合格境外投资者,境内资产规模超1万亿元 [3][5] - 证监会研究起草《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强化发行上市等环节的中小投资者保护 [5] 宏观经济数据 - 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3732.0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9月份利润同比增长21.6% [1][6] -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等新质生产力实现较快增长,带动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升 [8] 上市公司业绩 - 胜宏科技第三季度营业收入50.86亿元(同比增长78.95%),归母净利润11.02亿元(同比增长260.52%);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41.17亿元(同比增长83.40%),归母净利润32.45亿元(同比增长324.38%) [11] - 江山股份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8672.53万元(同比增长11890.01%);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25亿元(同比增长147.91%) [11] - 高德红外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1.34亿元(同比增长71.07%),归母净利润4.01亿元(同比增长1143.72%);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5.82亿元(同比增长1058.95%) [12] - 四川黄金第三季度营业收入3.46亿元(同比增长161.19%),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184.38%);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69亿元(同比增长87.36%) [12] - 永茂泰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040.56万元(同比增长6319.92%);前三季度净利润5017.52万元(同比增长39.58%) [13] - 海力风电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6.41亿元(同比增长134.73%),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779.32%);前三季度净利润3.47亿元(同比增长299.36%) [14] - 北方稀土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14.25亿元(同比增长33.32%),归母净利润6.1亿元(同比增长69.48%);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5.41亿元(同比增长280.27%) [14] - 通富微电第三季度营业收入70.78亿元(同比增长17.94%),归母净利润4.48亿元(同比增长95.08%);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8.60亿元(同比增长55.74%) [14] 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投资 - 信邦智能拟以28.56亿元购买英迪芯微100%股权,标的公司主营车规级数模混合芯片,累计出货量超3.5亿颗 [15] - 吉电股份拟发行规模不超27亿元的类REITs产品,以新能源发电资产作为底层资产 [16] - 胜利股份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燃气类相关资产,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并自10月28日起停牌 [16] - ST广物撤销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广汇物流”,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为10% [17] - 凌志软件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凯美瑞德控股权,自10月28日起停牌 [17] - 震裕科技计划于2025年—2030年间在宁海县投资21.1亿元建设精密部件及人形机器人项目 [17] - 邮储银行获准筹建全资子公司中邮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亿元 [18] 市场研究与展望 -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大小盘风格或呈现转换,大盘成长风格有望中期占优,新兴成长领域将保持相对优势 [19][20] - 兴业证券研报称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抬升,建议积极挖掘科技成长产业机会,如AI、创新药等板块 [20]
信邦智能拟并购跨界车规芯片,亏损标的仍难挡20CM涨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19:46
交易概况 - 信邦智能拟通过发行股份、可转债及现金支付方式收购车规级芯片企业英迪芯微控制权,并计划定增配套募资[1] - 交易方案锁定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价格为20.40元/股,可转债转股价格相同,但未披露具体股权比例和整体对价[1] - 消息公布后信邦智能股价单日大涨近20%,市值突破40亿元[1] 标的公司业务与技术 - 英迪芯微是国内少数具备车规级芯片规模化量产能力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拥有全面的车规级数字/模拟电路IP自主知识产权[2] - 产品聚焦车规级数模混合芯片,包括汽车照明控制驱动芯片、电机控制驱动芯片、传感芯片等,车规级芯片收入占比超90%[3] - 截至2024年底累计出货量超2.5亿颗,2024年营收达5.84亿元[3] - 在照明芯片模组领域具备技术优势,产品覆盖内外车灯控制芯片[3] 客户资源与行业地位 - 客户覆盖国内主流合资及自主品牌车企,包括上汽、一汽、长安、吉利、蔚来、理想等,以及大众、现代起亚、福特、通用等国际车企[4] - 进入2024年全球前十大汽车品牌和前四大新能源汽车品牌供应链[3] - 若上市将成为A股车规级数模混合芯片供应商第一名,车规级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供应商第二名[5] 财务表现与行业周期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8%(4.94亿→5.84亿),但净利润由盈转亏(242.76万元→-2899.12万元)[6] - 亏损主因行业周期变化:2021-2023年芯片短缺后,2024年海外巨头扩产导致MCU库存周期超30周,价格全年下降10%-15%[7] - 车规级MCU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国内厂商面临价格竞争压力[7] 行业竞争格局 - 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显著提升:计算芯片达20-25%,控制类/传感类分别达10%/20%[8] - 兆易创新、士兰微、纳芯微等国内厂商加速产能释放,未来行业价格竞争将加剧[8]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Melexis、Elmos、TI、英飞凌、恩智浦等国际厂商及新进入的国内设计公司[9]
信邦智能拟收购英迪芯微 强化协同聚焦汽车产业链
全景网· 2025-05-20 09:53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正在筹划通过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等方式收购英迪芯微的控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股票将于5月20日复牌 [1] - 双方同属汽车产业链,在行业理解、客户资源、销售渠道、出海平台、技术合作、融资渠道等方面高度协同 [1] 业务协同效应 - 公司主要为汽车行业提供工业自动化设备和产线,英迪芯微专注于车规级数模混合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收购后将实现资源深度整合 [1] - 公司在日系车领域的客户资源将快速赋能英迪芯微,助力其拓展市场份额 [1] - 英迪芯微产品已打入全球前十大车企、前四大新能源车企及众多国产汽车品牌前装供应链,借助公司客户基础有望实现更广泛市场覆盖 [1] - 英迪芯微部分产品已应用于德国大众、韩国现代起亚、福特、通用等外资汽车品牌,将为公司国际化战略提供支持 [1] 技术合作与创新 - 双方将结合公司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技术积累与英迪芯微在车规级芯片设计的专业能力,共同推动汽车芯片技术创新 [2] - 技术协同有望在智能化汽车解决方案方面取得突破,为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2] 战略发展 - 英迪芯微借助A股上市公司平台将巩固汽车芯片领域先发优势,快速扩大规模,抓住汽车芯片国产替代黄金时期 [2] - 公司通过此次收购切入汽车芯片领域,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显著增强"硬科技"属性,提升市场竞争力 [2]
聚焦深化汽车产业链战略纵深,信邦智能拟收购中国龙头车规级芯片设计公司英迪芯微
证券时报网· 2025-05-19 21:13
并购交易概述 - 信邦智能拟通过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等方式收购英迪芯微控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旨在切入汽车芯片赛道[1] - 交易属于产业协同并购,双方在汽车产业链的客户资源、技术合作、出海平台等方面高度协同[1] - 并购符合证监会支持创业板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的政策导向[1] 标的公司行业地位 - 英迪芯微是国内车规级数模混合芯片龙头,累计出货量超2.5亿颗,2024年营收6亿元(车规芯片占比90%)[2] - 在A股模拟芯片公司中,英迪芯微车规芯片营收规模排名第二,纯车规数模混合芯片领域排名第一[2] - 对比同行:纳芯微汽车领域营收7.2亿元(含并购)、圣邦股份约3亿元、思瑞浦2.07亿元、矽力杰约5亿元[3] 技术及规模壁垒 - 车规芯片需满足AECQ/ASIL认证,技术门槛高(PPM<1),研发周期长,供应链资源向龙头集中[4] - 商业门槛体现在车型分散、需平台化产品支撑规模,前期投入大且回报周期长[4] - 规模效应显著:上亿颗出货验证供应链能力,形成成本/技术双优势,马太效应导致行业集中度高[3] 标的公司核心竞争力 - 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数模混合IP,BCD+eflash工艺全球领先,产品毛利率超40%(同行约30%)[6] - 产品线:覆盖汽车全照明场景,电机控制/触控传感芯片已量产,单车芯片价值达数百元[7][8] - 客户:覆盖全球前十大车企及四大新能源车企,包括比亚迪、大众、现代起亚等[8] 协同效应与战略意义 - 信邦智能的日系客户资源可加速英迪芯微市场拓展,双方共享技术/融资渠道[9] - 并购助力国产汽车芯片替代(当前国产化率仅10%),符合国家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战略[10] - 交易将强化公司"硬科技"属性,形成智能装备+汽车芯片双主业格局[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