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速腾
icon
搜索文档
【联合发布】一周新车快讯(2025年10月11日-10月17日)
乘联分会· 2025-10-17 16:47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系统性地汇总了2025年10月10日至10月16日期间中国乘用车市场上市的多款新车型信息 [2][4] - 新车型覆盖从AO级到D级的多个细分市场,动力形式包括燃油、纯电动、插电混动和增程式,反映了行业产品迭代和技术路线的多元化趋势 [2][4][24][32][46][56][96][104][112][120][128][136][141] - 多家主流车企集中推出新车,表明2025年第四季度初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更新周期密集 [2][4] 新车上市目录总览 - 一周内共有18款新车型上市,涉及一汽大众、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等11家生产厂商 [2][4] - 上市时间集中在10月10日、11日、12日、15日和16日,其中10月16日单日上市车型最多,达7款 [2][4] - 工程更改规模涵盖全新产品(NP)、小改款(MCE1)、中改款(MCE2-2)和大改款(MCE3)等多种类型,显示车企不同的产品策略 [2][4][5] 细分市场与车身结构分析 - A级轿车(NB)市场有3款新车:一汽大众速腾、比亚迪海豹05 DM-i、一汽大众奥迪A3 Limousine [2][4][9][32][80] - B级轿车(NB)市场有1款新车:一汽大众迈腾 [2][17] - C级轿车(NB)市场有1款新车:比亚迪汉 [2][56] - SUV市场覆盖A、B、C、D级:包括一汽轿车红旗国耀(D级)、奇瑞捷豹路虎揽胜极光L(B级)、智己LS6(C级)等共6款车型 [2][4][41][88][104][136][141] - MPV市场集中在C级:有上汽通用别克世纪、长城汽车WEY高山7、广汽传祺向往M8等3款车型 [2][4][64][96][112] - AO级和A级两厢车(HB)市场有2款:吉利星愿(AO级)、东风纳米01(AO级) [2][4][24][128] 动力总成与技术路线 - 纯电动车型有6款:吉利星愿、吉利极氪001、东风纳米01、江铃新能源羿驰05S等,续航里程最高达810公里(极氪001) [24][46][128][141] - 插电混动车型有3款:比亚迪海豹05 DM-i、比亚迪汉、广汽传祺向往M8,纯电续航最高245公里(比亚迪汉) [32][56][112] - 增程式车型有2款:智己LS6、东风奕派eπ008,纯电续航分别为370公里和202公里 [104][120] - 传统燃油车型有7款,如一汽大众速腾、迈腾、奥迪A3系列等,发动机排量从1.4T到4.0T不等 [9][17][71][79][87][64] 价格区间分析 - 入门级市场(10万元以下):东风纳米01(5.98-9.28万元)、吉利星愿(6.88-9.88万元)主打高性价比 [24][128] - 主流市场(10-25万元):集中了最多车型,包括一汽大众速腾(14.99-15.89万元)、比亚迪海豹05 DM-i(7.98万元)等 [9][32][56] - 高端市场(25万元以上):吉利极氪001(26.98-32.98万元)、上汽通用别克世纪(52.99万元)等 [46][64] - 豪华市场(150万元以上):一汽轿车红旗国耀(156.00-166.00万元)定位顶级豪华SUV [41]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自主品牌保值率表现不一 乐道L60保值率于纯电动中型SUV市场排名第一
智通财经网· 2025-10-10 15:56
自主品牌整体表现 - 自主品牌保值率表现不一,传统强势品牌如传祺、吉利等保持稳定基本盘,而比亚迪等电动化转型较快的品牌展现出稳健表现 [1] - 自主品牌正从"市场换技术"迈向"技术创价值"的新阶段,具备核心技术、完善服务体系和清晰发展战略的品牌将在保值率方面获得更大优势 [1] 纯电动中型SUV市场 - 纯电动中型SUV市场是新能源竞争核心战场,呈现"高端激战正酣,主流加速内卷"的特征 [3] - 乐道L60凭借家庭用户定位、"车电分离"服务模式及蔚来体系赋能,保值率排名第一,特斯拉Model Y、ZEEKR 7X分列第二、第三名 [3] 纯电动紧凑型SUV市场 - 纯电动紧凑型SUV市场竞争激烈,呈现"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头部车型凭借技术成熟度与市场口碑建立显著优势 [7] - 宋PLUS新能源、AION Y、元PLUS分列保值率榜单前三名,比亚迪两款车型上榜表明其在三电系统上的整体优势 [7] 纯电动SUV市场结构化变化 - 纯电动SUV市场正经历结构化变化,技术溢价逐步取代品牌溢价,细分市场精准定位成为重要比拼领域 [10] - 问界M9纯电车型、特斯拉Model X、乐道L60位列保值率榜单前三名,代表市场对其产品力表现的认可 [10] 插电混动紧凑型SUV市场 - 插电混动紧凑型SUV市场中,比亚迪的宋Pro新能源、宋PLUS新能源形成"双子星"格局,位列保值率榜单前两名 [12] - 比亚迪DM技术的持续革新为旗下车型保值率表现提供了坚实技术保证 [12] 插电混动中大型MPV市场 - 插电混动中大型MPV市场飞速发展,自主品牌通过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和技术先发优势建立全新市场秩序 [16] - 广汽传祺E9凭借超豪华越级配置、出色电池管理系统保值率排名第一,荣威iMAX8 DMH车型以上汽蓝芯二代混动系统为核心卖点,位列第三名 [16] 热销紧凑型车市场 - 热销紧凑型车市场中,朗逸凭借均衡产品力和庞大用户基础保值率排名第一,速腾、奥迪A3分列第二、第三名 [17] - 保值率Top3车型均为德系品牌,印证德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深厚根基 [17] 自主中型SUV市场 - 在竞争激烈的中型SUV市场,自主品牌已逐步形成稳定的价值梯队 [21] - 传祺GS8凭借越级空间表现和豪华配置成为自主中型SUV标杆车型,保值率排名第一,瑞虎8 PLUS、长安UNI-K分列第二、第三名 [21] 主流合资中大型SUV市场 - 主流合资中大型SUV领域呈现德美系双雄争霸格局,具备"得技术者得天下"特征 [23] - 上汽大众途昂凭借宽敞车内空间、成熟动力总成位列保值率第一名,探险者、揽巡分列第二、第三名 [23] 合资品牌整体格局 - 日系丰田、本田、日产价格下降反映产品品质趋同,混动车型争议对日系三强保值率有负面影响 [25] - 大众品牌保值率提高,轿车产品贡献较大,法系品牌本月保值率降幅较大,仍深陷价格战影响 [25]
燃油车回春:短期效应还是逆风翻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10 09:24
燃油车市场销量表现 - 8月国内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达90.2万辆,同比增长13.5%,为连续第三个月增长 [2] - 2024年传统燃料汽车国内销量为1398.9万辆,同比下滑17.3%,而2025年1~8月销量为874.7万辆,同比仅下降0.3%,下滑趋势显著放缓 [3] - 2024年燃油车对国内销量增长的负贡献一度低至-700%以上,而2025年1~7月,其负贡献已回升至-9.5% [3] 主要车企燃油车销量与战略 - 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上半年累计销量超95.9万辆,其中上汽大众销量52.3万辆(同比增长2.3%),一汽-大众销量43.6万辆(同比增长3.5%)[4] - 上汽通用上半年销量24.51万辆,同比增长达8.64% [4] - 自主品牌方面,吉利汽车上半年燃油车销量达68.4万辆,其中国内星系列贡献61.6万辆核心增量 [4] - 长安汽车上半年燃油车销量达90.5万辆,是新能源车销量的2倍;奇瑞上半年燃油车销量90.1万辆 [4] - 多家自主车企高管公开表示将持续投入燃油车市场,吉利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强调燃油车在公司占比超过50% [4] 燃油车市场复苏的驱动因素 - 消费认知转变,纯电动汽车3年车龄二手残值普遍为新车价的30%~40%,远低于燃油车的50%~60%,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减弱 [7] - 燃油车智能化配置搭载率显著提升,8月主流合资品牌智能化配置搭载率同比大幅提升18个百分点,实现"油电同智" [8] - 燃油车技术持续迭代,2025年内燃机有效热效率将达45%~47%,2030年有望突破50% [18] - 价格竞争激烈,2025年1~7月合资燃油车平均终端成交价同比下降8.2%,部分车型价格极具吸引力 [11] 未来市场格局展望 - 行业预测到2030年汽车市场将形成"433"结构,即40%混动、30%纯电、30%燃油车 [12] - 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市场60%的新车仍需内燃机,其中增程与插混渗透率有望突破40% [17] - 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有观点认为未来3~5年内可能超过或接近80%,到2035年占比要超过80% [15] - J.D. Power研究显示,2025年中国燃油车行业整体魅力指数为751分(1000分制),较2024年提升14分,创近5年最大增幅 [10]
中国一汽9月销量达30.2万辆 同比增长6.3%
第一财经网· 2025-10-04 21:09
as 7 4 9月,一汽-大众首批554辆迈腾、速腾从上海港发往海外,实现整车出口"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并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典型创新成果,成为吉林省唯 一入选企业。一汽丰田首个智能辅助驾驶品质检查体系正式投入运营,强化新能源车型品质把控。 红旗品牌全新纯电动SUV EHS5在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完成全球首秀,标志着红旗欧洲本土化战略全面启动。一汽解放在印尼国际矿业展览会展 出三款明星车型,成为全场焦点。一汽奔腾T90在缅甸仰光KD工厂正式下线,实现海外本地化生产重要突破。 中国一汽表示,数据的背后是企业在自主品牌、合资品牌、海外突破、数智转型等方面的持续发力,生动诠释了勇立时代潮头、锐意创新进取的奋斗之姿。 10月2日,中国一汽发布最新销量数据:9月销售整车30.2万辆,同比增长6.3%,1—9月累计销售238.3万辆,经营质量持续提升。其中,自主品牌9月销售8.8 万辆,自主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89万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合资品牌9月销量21.39万辆,持续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数据显示,中国一汽自主品牌新能源增速显著,节能车逆势增长,销量增幅明显。红旗、解放、奔腾等品牌依托技术创新,持续 ...
一汽入股卓驭科技,深化智驾与国际化布局
环球网· 2025-09-26 14:03
股权收购与技术合作 - 中国一汽收购卓驭科技35.80%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原控股股东New Territory持股比例降至34.85% 双方形成共同控制关系 [1] - 股权合作反映技术合作从单一产品采购转向深度协同 通过构建新型供应链关系确保技术落地与生态控制力 [1] - 智能驾驶技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 股权合作可降低合作不确定性并确保中长期战略一致性 [1] 智能驾驶领域合作策略 - 一汽集团与地平线 卓驭科技 华为及Momenta四家供应商达成合作 形成多层次技术供应体系 [2] - 对卓驭科技通过股权实现共同控制 对地平线展开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深度合作 对华为采用HI合作模式 对地平线和Momenta采取战略合作方式 [2] - 通过多元化合作策略在智能驾驶技术路线上保持灵活性 [2] 技术优势与行业竞争 - 卓驭科技"油电同智"技术方案可低成本为燃油车型搭载智能驾驶 降低生产线改造和供应链管理成本 提升研发投入效益 [2] - 凭借卓驭科技视觉方案和低算力实现高阶辅助驾驶功能的技术优势寻求行业差异化竞争 [2] - 汽车智能化逐步深入 智驾平权全面启动 一汽集团加速构建智能生态格局 [2] 国际化布局进展 - 从物流 生产 销售网络多个维度加速国际化布局 中欧班列满载红旗 解放 奔腾品牌高端零部件产品驶向欧洲 [3] - 一汽-大众首批出口车辆在长春基地下线 迈腾 速腾品牌汽车将在中东上市 捷达品牌以中亚市场为起点多元化布局海外生态 [3] - 成立一汽奔腾国际汽车有限公司 将国际业务单独剥离并设立专业公司运营 集中资源快速响应国际市场变化 [3] 2030年销量目标与转型挑战 - 提出"六个超过"奋斗目标 到2030年整车销量目标超过500万辆 [3]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超300万辆 自主品牌销量超200万辆 自主品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50万辆 海外市场销量超70万辆 [3] - 需要应对新能源品牌转型 品牌建设 国际化运营多重挑战 目前新能源销量基数较小需实现跨越式增长 未来五年转型进展至关重要 [3]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9月24日)
乘联分会· 2025-09-24 16:36
国内智能网联与电动化发展 -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乘用车新车1-7月销量776万辆 渗透率达62.6% 较2021年同期增加570万辆和40个百分点[2] - 全国建成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 开放测试道路超35000公里 发放测试牌照超1万张[3] - 北京推进"车路云一体化"4.0阶段建设 聚焦车规级芯片和智能操作系统技术攻关[4] 企业战略合作与技术整合 - 梅赛德斯-奔驰与字节跳动升级战略合作 覆盖智能驾驶座舱/数字化营销等全业务领域[5] - 广汽丰田2026款全球车搭载华为HiCar 5.0和T-BOX模块 华为语音已实现全系油车搭载[9] - 宁德时代通过全资子公司成立新公司 注册资本1000万元 涉足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业务[10] 汽车出口与产能布局 - 一汽-大众首批554辆迈腾/速腾出口中东 计划2027年后投产4款新能源车型[6][7] - 福特中国在上海设立全资销售服务公司 统筹乘用车及皮卡在华营销服务体系[8] 国际市场动态与政策调整 - 马来西亚8月新车销量73,041辆 同比微升461辆 受益于库存改善和新车型推出[12] - 加州取消7500美元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 因财政赤字无法延续补贴承诺[13] - 现代汽车2025年收入预期上调至5%-6% 但营业利润率下调至6%-7% 年度投资规模调整为16.1万亿韩元[14] 商用车技术突破与海外拓展 - 康明斯发布非道路低碳动力解决方案 包括3.9L-15L混动系统和19L甲醇发动机[18] - 北汽福田获东南亚矿业125台重卡订单 针对矿区需求推出24寸轮胎和液力缓速器车型[21] - 沃尔沃建筑设备与解放动力合作 计划2027年量产 2028年投放4000台产品[22][23] 跨国生产战略调整 - 沃尔沃汽车计划2030年前在美国生产混动新车型 提升南卡罗来纳州工厂产能利用率[15] - 现代汽车将推出首款后驱豪华混合动力车 并开发入门级混动车型[14]
一汽-大众首批出口车辆正式下线;宁德时代在南昌成立新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06:38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市场渗透 -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超60% 1至7月销量776万辆 渗透率62.6% 较2021年同期增加570万辆和40个百分点 [1] -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成为市场新车型亮点和消费者重要选购考量 强制性国标已公开征求意见 [1] SUV市场竞争格局 - 1至8月前十位SUV企业销量达648.8万辆 占SUV销售总量66.8% [2] - 特斯拉销量呈下降趋势 其他企业销量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 [2] 汽车出口业务拓展 - 一汽-大众首批出口车辆正式下线 554辆迈腾和速腾将于9月28日发往中东 [3] - 标志一汽-大众海外事业正式启航 是中国合资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 [3] 新能源产业链布局 - 宁德时代在南昌成立新公司 注册资本1000万元 由宁德时代间接全资持股 [4] - 新公司经营范围包含智能控制系统集成 新能源汽车销售 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等业务 [4]
一汽-大众首批出口车辆正式下线;宁德时代在南昌成立新公司 | 汽车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06:33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市场渗透情况 -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超60% 1至7月销量达776万辆 渗透率62.6% 较2021年同期增加570万辆和40个百分点[1] -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已成为市场新车型亮点和消费者重要选购考量 强制性国标已公开征求意见并将于下月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研讨安全议题[1] SUV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1至8月前十位SUV生产企业销量达648.8万辆 占SUV销售总量66.8%[2] - 特斯拉销量呈下降趋势 其他企业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 反映市场竞争压力和市场多元化趋势[2] 汽车出口业务拓展 - 一汽-大众首批出口车辆正式下线 554辆迈腾和速腾将于9月28日发往中东 11月上市[3] - 标志一汽-大众海外事业正式启航 是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合资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突破[3] 新能源产业链布局深化 - 宁德时代在南昌成立新公司南昌时代电服科技 注册资本1000万元[4] - 新公司经营范围包含智能控制系统集成 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等 由宁德时代间接全资持股[4]
一汽-大众首批出口车辆正式下线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19:45
公司动态 - 一汽-大众于9月23日在长春基地举行首批出口车辆下线仪式 [1] - 首批出口车辆包括554辆迈腾和速腾车型 [1] - 车辆将于9月28日从上海港发出 [1] - 计划11月份在中东市场上市销售 [1] 行业动向 - 中国汽车制造商启动对中东地区的整车出口业务 [1]
自主品牌以质量突围 8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分析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6 17:03
整体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量达201.9万辆,同比增长5.9%,环比增长9.5% [1] - 1-8月累计零售1476.5万辆,同比增长9.7%,呈现"前低中高后平"走势特征 [1] 车型类别表现 - 新能源车销量111.5万辆,同比增长8.8% [3] - SUV销量102.6万辆,同比增长10.2% [3] - 轿车销量90.4万辆,同比增长2.3% [3] - MPV销量8.9万辆,同比下滑2.7% [3] 品牌阵营分化 - 自主品牌零售量132万辆,同比增长9%,零售份额65.7%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 [3][4] - 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7万辆,同比下降2% [4] - 豪华车零售21万辆,同比下降5%,零售份额10.5%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4] 厂商零售排名(8月单月) - 比亚迪汽车310,200辆位居榜首,环比增长12.9%但同比下降18.3%,市场份额15.4% [5][6] - 吉利汽车214,090辆同比大增57.2%,成为增速最快厂商 [5][6] - 长安汽车121,944辆同比增长24.4% [6][8] - 长城汽车62,310辆同比增长38.8% [6][10] 累计销量表现(1-8月) - 比亚迪汽车累计2,194,886辆同比增长5.5%,市场份额14.9% [10][11] - 吉利汽车累计1,642,696辆同比大幅增长62.1%,增速居前十厂商之首 [10][11] - 一汽大众累计975,888辆同比下降3.8% [11][14] 新能源厂商格局 - 比亚迪新能源车310,200辆保持首位,市场份额27.8% [15] - 吉利新能源车134,405辆同比大增81.4%,位居第二 [15] - 零跑汽车51,162辆同比增长82.7%,领跑新势力阵营 [15][17] - 小米汽车36,396辆同比飙升177.6%,首次跻身前十 [15][20] 产品与战略动向 - 吉利新能源转型见效,增长来自新能源车型及海外市场拓展 [6] - 特斯拉推出Model Y L六座SUV针对中国家庭需求 [17] - 零跑汽车覆盖6-20万元主流消费区间形成均衡产品矩阵 [17] - 小米汽车凭借SU7和YU7在20-30万元纯电市场站稳脚跟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