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搜索文档
一场演出激活一座城,城市文旅消费密码探寻
搜狐财经· 2025-07-10 03:56
演出经济规模与增长 - 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从2022年243.6亿元飙升至2024年796.29亿元,三年突破千亿元规模[2] - 2024年上海举办57238场营业性演出,大型演唱会/音乐节281场(同比+44.8%),票房收入51.7亿元(同比+20%)[8] - 北京2024年举办5.7万场演出,吸引1280万观众,票房收入超39亿元,三项指标均显著增长[8] 文旅消费拉动效应 - 端午假期北京11场大型演出票房1亿元,凤凰传奇单场观众6.5万人创纪录,两场票房7900万元[3] - 演唱会带动住宿、餐饮、交通、购物等消费链条,形成"流动的GDP"乘数效应[2] - 成都推出"跟着演唱会去旅行"主题线路,免费赠送门票持有者博物馆参观权益[9]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务院2023年提出引导音乐节、演唱会等业态发展,丰富"演出旅游"模式[6] - 江苏对引进高水平演唱会实行"免申即享"财政奖励[6] - 海南对持续3年以上的旅游演艺项目给予50-100万元奖励[6] - 四川对观众超5000人的大型演出按票房给予150-500万元奖励[6] 城市级案例与策略 - 北京、上海、广州依托场馆设施和消费群体占据演出经济第一梯队[7] - 成都、青岛等旅游城市通过演唱会推动城市品牌升级,如成都将演出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9] - 周杰伦演唱会带火海口,薛之谦演出提升衢州话题度,社交媒体放大城市文旅曝光[7] 行业趋势与专家观点 - 文旅融合深化与促消费政策推动下,演出经济增长潜力持续增强[3] - 政策倾向支持高质量项目,通过引进经纪公司、改造演艺空间提升市场竞争力[7] - 行业目标从短期流量转化升级为"因演出恋城"的长期品牌建设[9]
中高端餐饮“渡劫”时刻:旺季缺席下的生存突围
搜狐财经· 2025-07-09 21:35
行业现状与挑战 - 高端餐饮行业面临客群结构转型,政商宴请需求大幅缩减,家庭消费占比提升 [1][3] - 中高端餐饮营收普遍下滑,徽菜连锁品牌6月以来整体营收下滑15%-20%,部分门店包间使用率不足30% [3] - 客单价显著下降,精致川菜餐厅人均消费从300-500元降至150-200元,政务客群"基本消失" [3] - 高端西餐厅经营压力增大,需通过联名菜单和主题活动维持品牌活跃度,投入产出比大幅下降 [4] 企业应对策略 - 客群转型成为核心战略,徽菜连锁转向家庭消费场景(如生日宴、宝宝宴),配套上线团购和外卖 [4] - 成本管控措施多样化,包括人员结构调整(行政转一线)、轮岗轮休、备料量从三倍减至精准预估 [4] - 内功修炼受重视,淮扬府强化厨房出品稳定性与服务标准化,米其林餐厅加码"感动服务"提升复购率 [5] - 部分企业尝试跨界创新,如开发文创产品(金石印章、茶叶礼盒)或承接顾问业务补贴主业 [6] 市场趋势与竞争格局 - 行业饱和现象明显,2024年餐饮企业存量达1680万家,每千人拥有7家门店,为美国的3倍 [5] - 未来3-5年预计剧烈洗牌,中间层(人均200-500元)风险最高,高端餐饮或减少1/3 [6] - 消费圈层化趋势加强,淮扬府外国游客与汉服爱好者占比提升,米其林餐厅稳定吸引高净值家庭 [6] - 细分领域头部企业更具韧性,无论是低价盒饭还是高端餐饮,极致化运营是关键生存法则 [6] 行业长期展望 - 餐饮行业被视为社会经济晴雨表,关联上下游产业链及数千万就业,政策支持需求凸显 [7] - 从业者普遍采取"坚守"态度,注重工艺传承与品牌沉淀,等待周期回暖 [7]
氪星晚报|越疆科技已申请多项机器人相关专利;飞书发布业界首个AI应用成熟度模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
36氪· 2025-07-09 19:21
星巴克中国业务竞购 - 星巴克中国业务潜在股权出售吸引近30家国内外私募股权机构提交非约束性报价,竞标估值区间为50亿至100亿美元,最终交易价可能接近区间上限 [1] - 星巴克当前市值约1080亿美元,中国业务贡献超8%全球营收,合理估值应在90亿美元左右 [1] 高德地图AR功能 - 高德地图正式推出AR打卡功能,通过AI技术与地图服务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打卡体验 [1] - 功能已面向所有用户全量开放,用户更新至最新版即可体验 [1] 越疆科技机器人布局 - 越疆科技发布六足仿生机器狗,补全"机械臂+人形+六足"的具身机器人平台建设规划 [2] - 公司已申请数百项专利,绝大多数为发明专利,涉及机器人、机械臂、电子皮肤等,大部分已获授权 [2] 抖音电商商家扶持 - 抖音电商九大扶持政策上半年累计为商家节省成本超140亿元,6月单月减负30亿元 [3] - 降低保证金政策为商家释放超150亿元可提现资金 [3] 网易云音乐BEATSOUL计划 - 网易云音乐推出BEATSOUL激励计划,包含"播放分成+云梯激励+年度奖金"三重支持体系 [4] - Beat作品与完整歌曲享有同等收益地位,专区交易全免佣金,年度Beat金曲评选最高单项奖金达5万元 [4] 郑州航空港区新公司成立 - 郑州航空港区翠湖建设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 [5] - 公司由中国中冶旗下中国五冶集团等共同持股 [5] 罡山科技融资 - 杭州罡山科技完成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核心业务平台技术升级与功能拓展 [6][7] 飞书AI产品 - 飞书发布业界首个AI应用成熟度模型,将AI应用分为四个等级 [8] - 飞书知识问答达M3标准,飞书会议达M4标准,智能会议纪要可实现会中实时总结 [8] 中越班列运输 - 上半年广西始发中越班列发货量同比增长283%,达18870标箱 [10] - 汽车零配件发运2528标箱(+100%),纤维板发运4580标箱(+398%) [10]
水上娱乐、夜间游艺,北京全市公园推出280项暑期游园文化活动
新京报· 2025-07-09 17:26
暑期游园文化活动 - 北京全市公园推出280项暑期游园文化活动 涵盖自然教育 消夏活动等 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需求 [1] - 活动信息可通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官方网站及"首都园林绿化"官方微博微信查阅 [1] 自然科普与研学活动 - 紫竹院公园推出趣探活动 包括蝴蝶形态特征学习及"蝶与花"标本画制作 [2] - 北京动物园开发系列研学课程 探究达尔文进化论在动物中的演进过程 [2] - 龙潭西湖公园提供夜探活动 观察蛐蛐 青蛙等夜间动物 [2] - 双秀公园推出自然笔记活动 引导儿童观察并记录花草树木 昆虫飞鸟 [2] - 北京世园公园推出沉浸式田野研学体验 结合自然探索 农耕劳动 荒野技能 [2] - 中山公园 玉渊潭公园 香山公园 天坛公园围绕夏季鸟类 古树名木 古建筑等主题开展科普活动 [2] 艺术与文化体验 - 紫竹院公园推出当代水彩画艺术展 竹笛演奏沙龙 "竹间"武侠主题音乐会及荷灯手作亲子互动 [3] - 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展"博物馆奇妙夜"暑期夜宿活动 涵盖园林历史 文化 艺术等知识 [3] - 长阳公园推出"绿水青山"流沙画制作 [3] - 天坛公园举办七夕非遗手工秀 展示京绣团扇制作 [3] - 香山公园推出香文化体验活动 包括打香篆 搓香丸 制香囊 [3] - 奥北森林公园提供掐丝珐琅荷花冰箱贴 非遗蜡染画制作体验 [3] - 颐和园 玉渊潭公园 柳荫公园 八大处公园推出传统二十四节气系列文化活动 [3] 水上娱乐与消夏活动 - 香山公园推出沉浸式亲子探险游戏"剧本杀" [4] - 柳荫公园浮感空间乐园提供水上大闯关 喂鱼互动等水上娱乐项目 [4] - 紫谷伊甸园打造"紫谷王者奇幻夜+电竞赛事"主题消夏夜游活动 [4] - 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举办夏日戏水节 包含"浑水摸鱼" "CS湿地大冒险" 野营等活动 [4] - 温榆河公园推出消夏艺术季 集赏荷 夜游 国风市集 光影秀于一体 [4] - 北京世园公园开展"花园夏Yeah"夜骑夜跑活动 [4] - 石景山游乐园打造"狂欢之夏" 包含音乐 美食 光影等消暑游玩项目 [4] 游园建议 - 市园林绿化局建议市民错时 错峰游览热点公园 避开人流集中区域 [4] - 高温天气下推荐选择场地开阔的郊野公园 森林公园及自然风景区避暑 [4]
吉林长春:新民大街焕新开街 文化赋能街区经济成效显著
中国发展网· 2025-07-09 15:47
文化活化与街区焕新 - 长春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文化展演和业态升级实现单日吸引客流52万人次,直接带动经济收入1.7亿元[1] - "一馆三厅"(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及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等专题展)和14处静态演艺点位集中亮相,将历史资源转化为沉浸式体验[2] - 中央歌剧院13位艺术家的高雅艺术演出与街头音乐会、默剧等多元表演形式结合,拉动开街当日23万人次参观[2] 业态升级与商业价值 - 新民大街引入29家特色品牌,包括13家东北首店,形成"历史建筑+新兴业态"模式[3] - 网红餐饮与本土老字号并存,"阅读+艺术+社交"复合空间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3] - 新民大街成为连接桂林路与红旗街商圈的"中轴线",开街当日带动两大商圈客流量分别达11万、18万人次[3] 经济辐射效应与区域发展 - 长春市当日整体接待游客10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4亿元,新民大街的改造显著拉动区域经济[4] - "文化守正+业态创新"模式成功实践,为东北振兴中的城市更新提供可复制样本[4] - 未来新民大街将持续通过特色活动与品牌联动,深化文旅商融合,激活城市消费新动能[4]
周杰伦正式入驻抖音!概念股飙涨→
新华网财经· 2025-07-09 13:36
周杰伦入驻抖音事件影响 - 华语乐坛巨星周杰伦正式入驻抖音平台 开通账号"周同学" 采用标志性二次元玩偶头像 引发全网热议 相关词条登上抖音热搜榜二 [1] - 与周杰伦深度绑定的港股上市公司巨星传奇(06683 HK)股价最高涨幅超100% 市场再次验证"周杰伦效应"的商业能量 [1][9] - 这是周杰伦继2020年6月入驻快手后 时隔五年再次开拓中文社交媒体阵地 抖音账号粉丝量突破210万 [1][5] 巨星传奇公司业务表现 - 公司由周杰伦母亲叶惠美创办及控股 收入主要来自周杰伦相关业务 包括演唱会 广告代言及IP商品销售 [11]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 84亿元 同比增长35 75% 净利润0 56亿元 同比增长62 40% [11] - 公司采用IP赋能商业模式 通过热门IP内容为明星引流 进而促进产品销售 旗舰节目"周游记2"和"乐来乐快乐"获得热烈反响 [11] - 公司拓展刘畊宏IP特性 音乐主题播客节目"刘畊宏de音乐电台"在小红书开播 相关讨论超3 6亿次 平均观众超100万人 [11] 巨星传奇IP运营战略 - 公司投资明星演唱会及策划宣传活动 亮点包括"寻找周同学"活动 在周杰伦演唱会城市设立主题打卡点及快闪店 [12] - 2024年在深圳及日本等地举办"周同学"主题展览 日本展览标志着公司探索明星IP进军海外市场的尝试 [12] - 配合周杰伦《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全球亮相及"周游记3"播出 公司推动"周同学"IP全球化发展 [12] 周杰伦商业影响力数据 - 周杰伦快手账号粉丝量超4800万 2020年6月入驻时宣称是"首个中文社交媒体账号 全网唯一" [5] - 周杰伦2025"嘉年华"世界巡演厦门站票价设置 内场最高2000元 看台最低600元 [9] - 巨星传奇股价在周杰伦入驻抖音当日盘中大涨超100% 最高达12 86港元/股 [9]
周杰伦,概念股飙涨!
证券时报· 2025-07-09 13:28
周杰伦入驻抖音事件 - 华语乐坛巨星周杰伦正式入驻抖音平台 开通第二个中文社交媒体账号"周同学" 采用标志性二次元玩偶头像 [1] - 该事件引发全网热议 "周杰伦入驻"词条登上抖音热搜榜二 [1] - 周杰伦抖音账号粉丝量迅速突破210万 [3] 巨星传奇股价表现 - 与周杰伦深度绑定的港股上市公司巨星传奇(06683 HK)股价最高涨幅超100% [1] - 7月9日股价盘中最高达12 86港元/股 [9] - 市场再次见证"周杰伦效应"的强大商业能量 [2] 公司业务模式 - 巨星传奇由周杰伦母亲叶惠美创办及控股 收入主要来自周杰伦相关业务 [11] - 业务包括演唱会 广告代言 以及销售咖啡 蛋糕 音响器材等周杰伦IP商品 [11] - 公司采用IP赋能商业模式 通过热门IP内容为明星引流 赋能产品销售 [1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 84亿元 同比增长35 75% [12] - 2024年净利润0 56亿元 同比增长62 40% [12] IP运营成果 - 旗舰节目"周游记2"和"乐来乐快乐"获得热烈反响 [12] - 刘畊宏音乐电台在小红书热门直播榜名列第一 相关讨论超3 6亿次 [12] - 举办"寻找周同学"主题活动 在演唱会城市设立打卡点及快闪店 [13] - 2024年在深圳及日本等地举办"周同学"主题展览 探索海外市场 [13] 演唱会信息 - 周杰伦2025"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正在进行中 [9] - 厦门站演唱会将于7月11日至13日举办三场 [9] - 票价区间为内场最高2000元 看台最低600元 [9]
音乐平台的好日子开始了
创业邦· 2025-07-09 11:05
经济周期与娱乐消费 - 经济下行期娱乐产品需求逆势增长,在线音乐平台业绩表现突出 [6][8] - 网易云音乐2025年初至今股价涨幅达117%,腾讯音乐涨幅超73%,市值均处历史高位 [8] - 音乐平台会员订阅成为经济压力下性价比高的消费选择,包月费低至9.9元 [5] 版权竞争格局 - 2020年著作权法修订强化数字音乐版权保护,推动正版化率提升至90%以上 [9][17] - 腾讯音乐2020年支付5.7亿元续签周杰伦独家版权,网易云音乐因违规打包销售失去合作机会 [13] - 版权成本差异导致财务分化:腾讯音乐2020年净利润41.6亿元,网易云音乐同期净亏损30亿元 [16] 用户付费行为 - 2024年中国音乐平台付费用户达1.8亿,Z世代占比58%成为核心付费群体 [20] - 腾讯音乐付费用户音乐订阅收入2020年同比增长56%至55.6亿元 [16] - 00后/10后用户天然接受付费模式,付费习惯接近欧美市场 [21] 平台战略分化 - 腾讯音乐收购SM娱乐12.9%股权(12.9亿元)和喜马拉雅(12.6亿美元+股权),向内容生产端延伸 [28][30] - 网易云音乐聚焦UGC生态,原创音乐人达68.4万,创作曲目310万首,AI工具降低创作门槛 [32] - MAU比例变化:网易云音乐与腾讯音乐MAU比从2022年的低点回升至2024年的38.76% [24] 商业模式创新 - 播客市场2025年规模预计70亿元,天加空调等品牌通过定制音频实现场景营销 [41] - 虚拟偶像和数字内容成为新增长点,如《爱如火》版权收入达亿元级 [44][46] - 腾讯音乐推出超级会员特权(演唱会优先购等)和广告换听歌模式,提升ARPU [26] 增长瓶颈 - 腾讯音乐付费用户增速从2020年8.32%降至2025年1.57%,ARPU增速从6.19%降至2.7% [36] - 年轻用户消费意愿与实际能力存在差距,可能限制付费率提升空间 [37] - 现有变现模式(订阅/广告/粉丝经济)均面临用户体验与商业化的平衡难题 [42]
腾讯音乐(TME):业务更新点评:持续构建内容生态,创新订阅模式及功能
光大证券· 2025-07-08 19:0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腾讯音乐竞争壁垒稳固,SVIP 发展预计提振 ARPPU,广告、演出票务、数字专辑等非订阅业务收入有望贡献增量;订阅 ARPPU 提升及规模效应下利润有望持续释放 [4] - 基于喜马拉雅交割时间表尚未明确,订阅业务创新功能增量收益尚不显著,维持 2025 - 2027 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预测 93.5/109.1/125.0 亿元 [4] 报告内容总结 业务布局 - 6 月 10 日,腾讯音乐拟以 12.6 亿美元现金、不超过腾讯音乐 A 类普通股总股本 5.1986%的新股以及向创始股东发行不超过腾讯音乐 A 类普通股总股本 0.37%的新股为对价,全资收购喜马拉雅,完善长音频布局,形成“音乐 + 长音频”的内容矩阵 [2] - 5 月 27 日,韩国娱乐巨头 HYBE 宣布将持有的全部 SM 娱乐股份出售给腾讯音乐,交易完成后腾讯音乐将成为 SM 娱乐第二大股东,确保了 TME 顶级 K - pop 内容的资源优势,可推动 SM 艺人在中国市场的商业资源整合 [3] - 5 月 27 日,QQ 音乐新增“网赚畅听”会员模式,融合“广告 + 订阅”,为价格敏感型用户提供新选择,有望减少活跃用户流失,稳固用户基本盘 [3] - 6 月 30 日,韩国知名社交平台 Bubble 正式接入 QQ 音乐,首批入驻 100 多位 K - pop 顶流艺人,为粉丝提供与偶像“一对一”聊天机会,上线初期有优惠活动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7,752|28,401|31,351|34,400|37,349| |增长率(%)|-2.1%|2.3%|10.4%|9.7%|8.6%| |经调整归母净利润(百万元)|5,923|7,671|9,349|10,913|12,496| |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增长率(%)|24.8%|29.5%|21.9%|16.7%|14.5%| |经调整 EPS(元)|1.91|2.48|3.02|3.52|4.03| |经调整 P/E|37|29|24|20|18|[5] 财务报表 |报表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主营收入|27,752|28,401|31,351|34,400|37,349| |在线音乐|17,325|21,742|25,497|28,862|31,755| |社交娱乐|10,427|6,659|5,854|5,538|5,594| |营业成本|-17,957|-16,376|-17,254|-18,094|-18,936| |毛利|9,795|12,025|14,097|16,306|18,413| |其它收入|230|165|2,555|125|35| |营业开支|-5,018|-4,676|-4,712|-4,858|-4,934| |营业利润|5,007|7,514|11,940|11,572|13,514| |财务成本净额|911|1,102|1,082|1,165|1,251| |应占利润及亏损|127|96|113|96|96| |税前利润|6,045|8,712|13,135|12,833|14,861| |所得税开支|-825|-1,603|-1,857|-2,310|-2,675| |税后经营利润|5,220|7,109|11,278|10,523|12,186| |少数股东权益|-300|-465|-457|-550|-630| |归母净利润|4,920|6,644|10,821|9,973|11,556| |经调整归母净利润|5,923|7,671|9,349|10,913|12,496| |总资产|75,536|90,444|102,169|113,968|127,469| |流动资产|29,936|34,544|44,993|55,669|68,153| |现金及短期投资|23,535|27,174|38,558|48,533|60,468| |有价证劵及短期投资|37|46|46|46|46| |应收账款|2,918|3,508|3,062|3,359|3,650| |存货|8|23|24|25|27| |其它流动资产|3,438|3,793|3,303|3,706|3,963| |非流动资产|45,600|55,900|57,176|58,298|59,316| |长期投资|4,274|4,669|4,726|4,774|4,822| |固定资产净额|490|803|978|1,081|1,111| |其他非流动资产|40,836|50,428|51,472|52,443|53,383| |总负债|18,334|20,718|21,165|22,440|23,756| |流动负债|12,014|16,550|17,009|18,313|19,665| |应付账款|5,006|6,879|7,247|8,142|9,089| |短期借贷|0|0|0|0|0| |其它流动负债|7,008|9,671|9,762|10,170|10,575| |长期负债|6,320|4,168|4,156|4,128|4,091| |长期债务|5,636|3,572|3,572|3,572|3,572| |其它|684|596|584|556|519| |股东权益合计|57,202|69,726|81,004|91,527|103,713| |股东权益|55,907|67,863|78,684|88,657|100,213| |少数股东权益|1,295|1,863|2,320|2,870|3,500| |负债及股东权益总额|75,536|90,444|102,169|113,968|127,469|[9] 现金流量表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7,337|10,275|12,401|13,806|14,650| |投资活动现金流|-1,863|-6,818|-2,070|-4,967|-3,937| |融资活动现金流|-1,538|-3,830|-1,947|-1,865|-1,779| |净现金流|3,936|-373|8,384|6,974|8,935|[10] 市场数据 - 总股本 30.98 亿股,总市值 310.38 亿美元,一年最低/最高为 9.46 - 20.04 美元,近 3 月换手率 99.5% [6] 股价相对走势 |收益表现|1M|3M|1Y| |----|----|----|----| |相对|7.3|34.5|28.4| |绝对|11.6|67.3|39.7|[8]
《受到召唤·敦煌》“超高清第二现场”国际传播版在京首映
新京报· 2025-07-08 14:30
行业动态 - 中国国家话剧院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超高清第二现场"国际传播版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期间首映,吸引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代表及近900名海内外观众参与[1] - "超高清第二现场"产业是超高清视听电子与文化数字化产业科文融合、数实融合的标志性创新成果,通过数字形态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更沉浸、高效、安全、普惠的舞台艺术传播[5] - 中国国家话剧院正推进"两个转变":从传统单一演出模式向全面数字化战略布局升级,从传统文艺院团经营格局向国际一流数字化制播机构转型[5] 技术创新 - 《受到召唤·敦煌》采用"AI+2D动画+3D+即时影像+真人表演"多媒介融合形式,全球首创音乐话剧在万人场馆演出,开票即售罄[2] - 2022年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铁流东进》首次采用5G+8K"第二现场"直播技术,2024年话剧《苏堤春晓》实现六城联动实时同步播放[5][7] - 京东方中联超清聚焦超高清在文化数字化领域应用,升级"ULive超现场"技术体系,与国话合作推进内容、技术、路径、生态创新[9] 市场拓展 - 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上海演出收官之夜联动全国13个城市剧场同步演播,覆盖8000位异地观众,首次实现国有院团优质戏剧资源全国性数字化远程"供需对接"[7] - "超高清第二现场"形成东西联动、南北覆盖的示范剧院集群,引领中国戏剧舞台"第二现场"规模化发展[7] - 公司计划通过"超高清第二现场"推动"文化出海",增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未来将拓展至更多国家和地区[9] 文化影响力 - 《受到召唤·敦煌》通过中英文双语字幕和超高清影像技术,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生动案例[2] - 剧目成功将敦煌文化传播至青年群体,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2][5] - 项目践行数字经济"数字友好"价值观,体现科技向美、技术向善的跨界创新理念[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