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电铸件
icon
搜索文档
吉鑫科技股价上涨1.42% 控股公司因环境问题被处罚
金融界· 2025-08-16 02:57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5日15时,吉鑫科技最新股价为4.30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06元 [1] - 当日开盘价为4.23元,最高触及4.32元,最低下探4.22元 [1] - 成交量为38.3万手,成交金额达1.64亿元 [1] 公司业务 - 吉鑫科技主要从事风电设备研发制造业务,产品包括风电铸件等核心零部件 [1] - 作为风电产业链上游企业,其业务发展与新能源行业景气度密切相关 [1] 子公司处罚 - 控股子公司常州吉鑫风能科技有限公司因逃避监管排放大气污染物,被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处以20万元罚款 [1] - 公司表示相关整改由专门部门负责,处罚情况将在定期报告中披露 [1] 资金流向 - 吉鑫科技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73.22万元,占流通市值比例为0.11%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出3335.92万元,占流通市值比例为0.8% [1]
【机构调研记录】长城基金调研德福科技、佳驰科技等3只个股(附名单)
证券之星· 2025-08-01 08:11
德福科技 - 德福科技收购卢森堡铜箔,跻身全球高端IT铜箔头部企业,卢森堡铜箔是全球唯一的非日系高端IT铜箔龙头厂商,拥有1.68万吨/年产能 [1] - 卢森堡铜箔2024年营收1.34亿欧元,净利润-37万欧元,2025年Q1营收0.45亿欧元,净利润167万欧元,实现季度性扭亏 [1] - 德福科技电解铜箔总产能跃升至19.1万吨/年,跻身全球第一,将加快技术资源整合,提升盈利能力 [1] - 德福科技2024年研发投入1.83亿元,新增17件发明专利,持续深化高频高速、超薄化、功能化技术战略 [1] 佳驰科技 - 佳驰科技在结构件领域布局YS功能结构件,客户涵盖航空工业集团等,募投项目支持产能扩张 [1] - 民品业务围绕EMMS领域,布局新一代电波暗室和电磁测控,已中标多个项目,具备测试服务能力 [1] - 公司已建成国内最大YS功能涂层材料生产基地,产能满足当前及未来需求 [1] - 公司坚持技术为本、客户为先,加大研发投入,确保技术领先,承接多项科研项目,获多项重大成果奖项 [1] 日月股份 - 日月股份采用"材料成本+加工费+利润"为基础框架,结合市场动态确定向下游客户定价销售 [2] - 公司积极布局深远海风电业务,探索漂浮式平台等新技术,并推进核电乏燃料转运储存罐的产业化 [2] - 公司正在开发高温合金等新材料,优化产品线,增强抗风险能力 [2] - 公司计划加快海外市场布局,提升全球市场份额,海外业务结算货币主要以美元和欧元为主,少部分使用人民币 [2] - 参股公司浙江宁波浙海风母港装备发展有限公司的设立有助于提升公司在风电及铸件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 - 公司认为2025年是风电行业关键时期,预计到2025年6月底,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将达到5.73亿千瓦 [2] 长城基金 - 长城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全部公募基金)3476.94亿元,排名29/210,资产管理规模(非货币公募基金)1394.27亿元,排名37/210 [3] - 管理公募基金数235只,排名27/210,旗下公募基金经理37人,排名32/210 [3] - 旗下最近一年表现最佳的公募基金产品为长城大健康混合A,最新单位净值为1.21,近一年增长97.6% [3] - 旗下最新募集公募基金产品为长城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A,类型为指数型-股票,集中认购期2025年7月14日至2025年8月1日 [3]
股市必读:宏德股份(301163)7月31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08-01 06:54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收盘,宏德股份报收于26.81元,下跌1.07% [1] - 当日换手率5.3%,成交量2.9万手,成交额7912.1万元 [1] 资金流向 - 7月31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4.97万元 [2] - 游资资金净流出687.72万元 [2] - 散户资金净流入672.75万元 [2] 投资者问答 - 公司否认社保基金118组合成为前十大股东 [2] - 公司战略目标是打造全球高端装备铸件"隐形冠军",2025年目标实现风电铸件市占率15%、医疗铸件市占率8% [2] - 公司未披露与西门子-歌美飒的协议细节 [2] - 公司未在越南或其他地区设立海外仓 [2]
宁波再造“蓝色增长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21:30
宁波舟山港现状与优势 - 宁波舟山港是全球最繁忙港口之一,拥有超300条航线,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 [1] - 2024年货物吞吐量达13.77亿吨,连续16年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箱,全球第三 [6] - 港口硬实力突出,包括干散货吞吐量、吃水深度和集装箱泊位总长度,但航运服务业存在短板 [8][9] - 2024年航运金融贷款余额1223.7亿元,同比增长14.4%,国际海事服务产业园逐步推进 [9] 海洋经济规模与差距 - 2024年宁波海洋生产总值2754亿元,占GDP比重15.2%,低于青岛(33%)和天津(31.4%) [13][14] - 2002-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7倍,但总量仅为青岛/天津的约50% [13][14]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580亿元,增速超10%,占海洋经济比重21% [20] - 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近400家,包括16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规划 - 龙头产业为绿色石化,四大支柱产业包括港航物流、海洋工程装备、文化旅游和现代渔业 [18] - 五大特色产业涵盖海洋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临海航空航天和新能源 [18] - 东方电缆建成全国最大海缆生产基地,全球海缆竞争力10强,2025年将投产智能化工厂二期 [17] - 国电象山1号风电场利用年均风速7.6米/秒的资源,宁波形成全国最大风电铸件生产基地 [17] 航运服务业补短板措施 - 2021年起实施《港航服务业补短板攻坚行动方案》,2024年发布省级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9] - 计划建设高能级航运服务集聚区,招引船级社、船舶经纪等国际龙头机构分支机构 [10] - 推动宁波航运交易所扩大海上丝路指数国际影响力,打造航运金融与保险创新业态 [11] - 港产城融合问题突出,需解决物流不畅和产业升级乏力问题 [9][10] 海洋科技创新布局 - 海洋科技资源分散,缺乏国家级平台(青岛拥有40家涉海科研机构,宁波仅超20家) [22] - 建设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宁波片区一期 [22]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拥有国内最综合海洋材料研发体系,正建设海洋材料大数据中心 [24][25]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孵化锐科海洋科技,但高端材料仍需进口,本地人才供给不足 [23][25] 未来发展目标与行动 - 目标2025年确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格局,推动港产城文深度融合 [15] - 实施海洋经济倍增发展九大行动,争创2个省级海洋经济倍增平台 [14] - 以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为动力,构建完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20] - 建议支持国家级海洋科创平台布点,加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建设 [22][24]
向海图强宁波补课,再造“蓝色增长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17:58
宁波舟山港发展现状 - 宁波舟山港是全球最繁忙港口之一,拥有超300条航线,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 [1] - 2024年货物吞吐量达13.77亿吨,连续16年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箱稳居全球第三 [5] - 港口空间格局调整为"一港、两核、二十区",定位为国际枢纽海港和长三角大宗商品中转基地 [5][6] 海洋经济规模与结构 - 2024年宁波海洋生产总值达2754亿元,占GDP比重15.2%,较2002年增长17倍 [10][11] - 横向对比青岛(5513.2亿元/33%)、天津(5659.5亿元/31.4%)仍有差距 [12] - 海洋新兴产业增速超10%,增加值580亿元占比21%,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近400家 [16][17] 港口配套与航运服务短板 - 存在"大港小航"问题,航运金融、海事仲裁等高端服务市场发育不足 [3][6] - 2024年航运金融贷款余额1223.7亿元(+14.4%),国际海事服务产业园建设中 [7] - 规划建设航运数智化服务平台,招引船级社、船舶经纪等龙头企业 [8]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 四大支柱产业:绿色石化、港航物流、工程装备、文化旅游 [14] - 五大特色产业: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临海航天、新能源 [14] - 东方电缆建成全国最大海缆基地,象山海上风电年风速达7.6米/秒 [13] 海洋科技创新布局 - 拥有超20家涉海科研机构,包括宁波材料所、北大海洋药物研究院等 [19][20] - 建设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 [18][21] - 材料所建立海洋材料大数据中心,覆盖材料全寿命周期研发 [21] 未来发展规划 - "十五五"规划将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设立海洋科技专项资金 [4][15] - 目标2025年初步确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地位,海洋经济倍增发展 [12][15] - 重点突破海洋新材料、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15][18]
广大特材(688186):下游景气抬升,产品快速放量
中泰证券· 2025-06-29 21: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H1广大特材预计实现收入25.00亿,同比+33%,归母净利润2.00亿,同比+368%,扣非归母净利润1.95亿元,同比+2343%;25Q2业绩同环比提升,主要因下游需求高景气叠加产能释放,齿轮箱零部件产品持续放量以及风电铸件出货高增,且技术工艺降本、产能利用率提升带动规模效应以及产品结构优化等使盈利能力持续修复 [6] - 2025年下半年排产业绩有望持续提升,量利齐升确定性强,全年业绩有望超预期;2026年下游需求景气延续,叠加公司齿轮箱产能爬坡和多元客户拓展,支撑业绩增长 [6] - 公司加快核电等领域布局,产品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有所应用,开发的核聚变超导线圈铠甲用材料已批量化供应,中标上核公司项目机加工订单,配套开发的低活化马氏体钢CLAM已成功交付,后续有望受益可控核聚变产业化发展 [6] - 考虑下游终端需求景气度抬升,上修公司2025 - 2027年业绩预期,预计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6/4.6/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29%/19%,对应PE分别为18/14/12倍,继续重点推荐,维持“买入”评级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状况 - 总股本230.59百万股,流通股本230.59百万股,市价28.26元,市值和流通市值均为6,516.58百万元 [1] 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3,788|6,107|7,041|7,759| |增长率yoy%| - |13%|53%|15%|1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 |109|359|464|550| |增长率yoy%| - |6%|213%|29%|19%| |每股收益(元)| - |0.47|1.56|2.01|2.39| |每股现金流量| - | - 3.45| - 0.02|2.08|3.40| |净资产收益率| - |3%|8%|10%|10%| |P/E| - |59.7|18.1|14.0|11.8| |P/B| - |1.8|1.7|1.5|1.4| [3] 资产负债表(单位: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流动资产合计|5,537|8,334|9,580|10,550| |非流动资产合计|5,927|5,716|5,530|5,365| |资产合计|11,464|14,050|15,110|15,915| |流动负债合计|4,089|6,701|7,290|7,526| |非流动负债合计|3,378|3,078|3,078|3,078| |负债合计|7,467|9,779|10,369|10,604|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3,627|3,850|4,255|4,746| |少数股东权益|369|420|487|565| |所有者权益合计|3,996|4,271|4,742|5,311| |负债和股东权益|11,464|14,050|15,110|15,915| [8] 利润表(单位: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4,003|6,107|7,041|7,759| |营业成本|3,338|4,933|5,648|6,215| |税金及附加|25|38|41|45| |销售费用|25|37|41|45| |管理费用|162|238|261|285| |研发费用|211|305|334|365| |财务费用|135|138|157|157| |信用减值损失| - 12| - 15| - 17| - 15| |资产减值损失| - 5| - 3| - 4| - 4|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0|0|0|10| |投资收益| - 3| - 3| - 3|10| |其他收益|77|80|80|80| |营业利润|164|476|614|728| |营业外收入|3|2|2|2| |营业外支出|7|8|9|10| |利润总额|160|470|607|720| |所得税|20|60|77|91| |净利润|140|410|530|629| |少数股东损益|25|51|66|79|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15|359|464|550| [8] 现金流量表(单位: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经营活动现金流| - 261| - 4|479|784| |现金收益|618|946|1,060|1,138| |存货影响| - 325| - 1,124| - 504| - 400| |经营性应收影响| - 67| - 1,048| - 462| - 355| |经营性应付影响|128|1,350|428|449| |其他影响| - 615| - 127| - 43| - 48| |投资活动现金流| - 491| - 189| - 189| - 166| |资本支出| - 549| - 189| - 188| - 188| |股权投资|0|0|0|0| |其他长期资产变化|59| - 1| - 1|21| |融资活动现金流|1,018|620| - 100| - 473| |借款增加|408|894|117| - 256| |股利及利息支付| - 121| - 262| - 285| - 288| |股东融资|0|0|0|0| |其他影响|731| - 13|68|71| [8] 主要财务比率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成长能力:营业收入增长率|5.7%|52.6%|15.3%|10.2%| |成长能力:EBIT增长率|32.6%|106.2%|25.7%|14.8%| |成长能力:归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5.0%|213.3%|29.2%|18.6%| |获利能力:毛利率|16.6%|19.2%|19.8%|19.9%| |获利能力:净利率|3.5%|6.7%|7.5%|8.1%| |获利能力:ROE|2.9%|8.4%|9.8%|10.4%| |获利能力:ROIC|3.5%|6.3%|7.4%|8.3%| |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65.1%|69.6%|68.6%|66.6%| |偿债能力:债务权益比|118.8%|132.1%|121.5%|103.6%| |偿债能力:流动比率|1.4|1.2|1.3|1.4| |偿债能力:速动比率|0.8|0.7|0.8|0.8| |营运能力:总资产周转率|0.3|0.4|0.5|0.5| |营运能力: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08|100|112|115| |营运能力:应付账款周转天数|174|151|169|172| |营运能力:存货周转天数|236|213|238|242| [8] 每股指标(元)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每股收益|0.50|1.56|2.01|2.39| |每股经营现金流| - 1.13| - 0.02|2.08|3.40| |每股净资产|15.73|16.70|18.45|20.58| [8] 估值比率 |会计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P/E|57|18|14|12| |P/B|2|2|2|1| |EV/EBITDA|92|58|51|48| [8]
时评 | “鲁北雄心”起势,从滨州看中德产业耦合的轨迹
新浪财经· 2025-06-20 12:36
中德跨国公司发展交流论坛概况 - 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的重要平行论坛由德国北威州国际商务署承办,滨州与青岛共同协办 [1] - 滨州作为工业强市主动推动中德合作,展现其谋划更广阔蓝图的战略意图 [1] 滨州与德国经贸合作现状 - 滨州与德国贸易始于2000年,初期涉及纺织服装、半导体元器件,后扩展至化学品、机电产品等领域 [3] - 2024年滨州对德贸易额达15.3亿元,占全市对外贸易比重1.2%,占对欧盟贸易总额的20.3%,德国为滨州在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3] - 2025年一季度滨州对德贸易额3.87亿元,同比增长20.1%,德国跃升为滨州在欧盟最大贸易伙伴 [3] - 纺织制品、机电产品等出口增长47.1%,占全市总出口2.8% [3] - 目前5家德资企业在滨州投资,包括山东宏顺循环科技(报废汽车拆解技术)、赢创蔚蓝生物科技(动物肠道健康)等 [3] 滨州产业基础与德国工业协同性 - 滨州拥有全国41个工业门类中的38个,形成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5] - 67项产品市场份额全球或全国第一,涵盖风电铸件、牛仔布、赤藓糖醇等德国企业关注领域 [5] - 产业禀赋与德国"工业4.0"战略天然对接,例如赢创集团与蔚蓝生物合资成立动物营养科技公司,希斯机床在滨州设立生产基地 [5] 滨州产业转型需求与德国技术协同 - 德国"工业4.0"的智能制造与绿色升级理念契合滨州制造业转型需求,尤其在工业降碳、氢能应用等领域 [6] - 滨州传统高耗能产业(如魏桥创业集团)面临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挑战,需德国技术支持 [6] 滨州招商引资策略与营商环境 - 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打造高效企业招引和服务体系 [8] - 创新"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连续6年举办企业家大会,常态化开展政企交流活动 [8] - 以11条重点产业链专班为核心,针对德国优势领域定制化邀约企业,实现从"政策招商"向"场景招商"转型 [8] - 整合本地产业配套与绿色能源优势,针对性解决德企核心关切 [8]
日月股份:巩固核心产品优势 积极拓展多元化业务
证券日报· 2025-06-03 21:14
风电行业发展态势 - 风电行业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领域,发展态势备受瞩目,产业抗风险能力持续提升,中国已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2] - 风电装备大型化浪潮兴起,大功率兆瓦级风机成为市场主流 [3] - 风机招标价格持续低位运行,风电全面平价上网 [2] 日月股份经营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6.96亿元,同比增长0.87% [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4亿元,同比增长29.55% [2] - 通过严格控制费用支出、优化产品成本结构,在采购和技术环节实现降本 [2] 核心业务发展 - 形成年产超70万吨铸造产能规模,成为全球风电铸件和注塑机铸件主要供货商 [3] - 深度参与客户海上、陆上大型化风电产品研发,实现国内大兆瓦机型和海上风机产品批量出货 [3] - 自主研发球墨铸铁厚大断面技术,能将大兆瓦风机轴类产品性能提升至锻造轴水平,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3] 多元化业务拓展 - 成功研发低合金钢、铬钼钢等特殊材料铸钢产品,实现批量出货 [4] - 2024年合金类产品实现营收7816.78万元,同比增长50.71%,毛利率同比上升1.36个百分点至4.73% [4] - 正在拓展研发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大型压铸机需求的产品 [4] 新兴领域布局 - 铸钢件业务处于产品升级阶段,预计2025年开始逐渐改善毛利率 [5] - 投资布局核废料储存罐相关产业化项目,已完成工艺定型、生产资源准备等工作,具备正式投入市场条件 [5]
未知机构:风电铸件核心要点铸件出货1日月4月份铸件产量约5万吨实际出货-20250603
未知机构· 2025-06-03 09:50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行业:风电铸件 公司:日月、吉鑫、国创、通裕、东电、远景、三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日月铸件出货情况**:4月产量约5万吨,实际出货约4.8万吨;5月预估产量达6万吨,出货预计在5.5万吨以上;在手订单约58万吨,部分客户订单未全接,预计11 - 12月执行完[1] - **行业价格情况**:不同厂家的铸件平均价格差距不大,但同一家铸件厂商合作的主机厂之间给的价格有明显差距[1] - **各主机厂供应商情况**:东电的供应商有日月、吉鑫、国创、通裕;远景和通裕、国创合作较多;三一70% + 是日月供应[1]
日月股份:25Q1收入高速增长,看好规模效应带来盈利拐点-20250518
天风证券· 2025-05-18 18: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电力设备/风电设备,6个月评级为增持(维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日月股份25Q1收入高速增长,看好规模效应带来盈利拐点,公司是铸件龙头,受益于风电装机高增,出货量大幅增长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和估值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46.56亿、46.96亿、62.41亿、67.99亿、74.79亿元,增长率分别为-4.30%、0.87%、32.90%、8.94%、10.00% [5] - 2023 - 2027E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82亿、6.24亿、10.35亿、11.07亿、12.17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9.84%、29.55%、65.95%、6.92%、9.94% [5] - 2023 - 2027E市盈率分别为26.23、20.24、12.20、11.41、10.38倍 [5]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96亿元,同比+0.87%;实现归母净利润6.24亿元,同比+29.55% [1] - 2024年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1亿元,同比+34.26%;实现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8.81% [1] - 2025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1亿元,同比+86.41%;利润总额达到1.40亿元,同比+46.39%;实现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39.14% [1] 产能与行业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形成年产超70万吨铸造产能规模,是全球风电铸件和注塑机铸件主要供货商 [2] - 中国风电行业经历高速增长期后进入调整周期,随着产品大型化和轻量化技术推行,行业成长空间打开,风电累计招标量屡创新高 [2] 盈利与成本情况 - 2024年毛利率17.34%、同比-1.32pcts,净利率13.11%、同比+2.83pcts;25Q1毛利率15.53%、同比-6.24pcts,净利率9.03%、同比-3.25pcts [3] - 2024年营业总成本42.9亿元,较上年增长2.44%,公司强化内部管理,成本管控取得良好效果,归母净利润相比上年增长29.55% [3]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4、11.1、12.2亿元,PE分别为12、11、10倍,维持“增持”评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