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医疗影像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发布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多部门协同推动创新成果高效落地
新浪财经· 2025-09-15 21:05
行业政策与目标 - 上海市发布《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 旨在系统性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并打造全球影响力高地 [1] - 方案围绕创新策源 临床赋能 审评审批 入院应用 企业培育 产业生态和国际化发展七大方面部署20项重点任务 [1] - 设定2027年发展目标:新增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超500件 培育2家产值超百亿元龙头企业 建成三大高端产业集聚区 [2] 产业现状与瓶颈 - 上海高端医疗器械产业2024年制造产值达555.1亿元 占生物医药产业总值的27.6% [1] - 行业面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临床转化效率 审评审批协同等链条性瓶颈 [1] - 涌现联影医疗 微创医疗等领军企业 [1] 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 - 布局人工智能 高精度影像 脑机接口 诊疗一体化等前沿赛道 [2] - 通过专项指南 研发平台和标准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 以临床需求为牵引 [3] - 市级医院伦理审查时间缩短至5个工作日 多中心协作审查平均10个工作日 [3] - 资助33家医院建设示范性研究型病房 提升临床研究能力 [3] 审评审批改革 - 优化创新产品注册流程和标准体系 推动进口和境外上市器械落地试用 [2] - 新修订第二类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和优先审批程序 以临床价值为核心导向 [4] - 落实国家"春雨行动" 通过线上平台提前介入在研创新器械提供早期指导 [4] 市场准入与支付机制 - 畅通创新医疗器械挂网渠道 允许企业直接申报并由医疗机构自主议价采购 [5] - 探索医保 商保 慈善 企业多方共担的创新支付模式 [5] - 鼓励商业健康险开发覆盖创新药械的产品 [5] 产业生态与资本支持 - 打造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产业生态圈 完善集聚区布局与交易平台建设 [2] - 上海国资基金锚定"7+1"重点领域进行精准投资 强化招投联动和全周期赋能服务 [6] - 加快国产高端器械国际化 提升进出口便利化和海外市场拓展能力 [2] 企业响应与协同机制 - 联影医疗将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和海外市场布局 [6] - 通过实体化创新联合体实现"产学研医"深度融合 临床专家出需求清单 科研院所提供技术 链主企业负责产业化 [3] - 政府发挥"穿针引线"作用 构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高效通路 [3][6]
金融护航新型工业化,医疗装备迎利好
Wind万得· 2025-08-14 06:36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7年构建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成熟金融体系,涵盖贷款、债券、股权等工具[3] - 新型工业化核心特征为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区别于传统高耗能模式,强调科技驱动与资源高效利用[4] - 政策目标包括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战略产业[4] 医疗装备领域金融支持 - 高端医疗装备被定位为"新质生产力"代表,金融支持可同步实现制造业升级与健康中国战略[8] - 金融工具如科创板绿色通道、科技再贷款可解决早期研发投入大(如3.0T MRI设备成本达数千万)、周期长等痛点[9] - 首台套保险、融资租赁等模式帮助医疗机构降低采购风险,加速国产设备商业化[9] - 2025年上半年医疗器械领域融资279起,总金额109.37亿元,手术机器人、脑机接口等细分赛道受资本青睐[11] 政策实施路径与案例 - 2021-2025年累计发布10项配套政策,包括《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6] - 典型融资案例包括: - 泉更高于山获10亿元A轮融资(高端影像设备)[13] - 御利叶智能获8亿元E轮融资(手术机器人)[13] - 阶梯医疗获3.5亿元融资(脑机接口)[13] - 金融支持推动国产替代,如心血管耗材通过集采降价实现普惠化[10]
科学与健康|健康“链”世界 中国医疗装备走出国际范儿
新华社· 2025-07-25 22:39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我国医疗装备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5400亿元,医疗装备市场规模达1.35万亿元 [5] - 近十年医疗装备行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5] - 上半年批准创新医疗器械45个,同比增长87% [5] 技术创新与产品 - 智能仿生手结合脑机接口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可识别佩戴者运动意图 [5] - 国产首台质子治疗系统已为超750例患者提供精准治疗 [9] - 国产自主创新医疗装备包括可弯曲机械手臂、亚毫米级分辨率全身磁共振等 [5] 国际化与出口 - 2024年国产医疗装备出口覆盖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00多家医疗机构 [2] - 近五年进出口贸易额年复合增长率达9.4% [8] - 国产CT、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产品远销海外 [8] 产业链与生态 - 迈瑞医疗"瑞智联"生态系统实现签单项目量累计超650个 [8] - 北京市昌平区打造国际医疗器械城,上海市闵行区建设新优药械出海集群 [11] - 国家药监局启动第二批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 [10] 临床与应用 - 中国自主研发的支架型人工血管在瑞士完成首例CS主动脉弓部动脉瘤三分支腔内修复重建手术 [6][8] - 医疗装备紧跟临床需求,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9][10] - 国家医保局新增100多项与新技术、新设备相关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10]
前置货站助企“轻装上阵”闯全球
江南时报· 2025-04-21 15:27
作为苏州开放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的前沿高地,园区企业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 材料等领域的国际航空货运需求十分旺盛。一直以来,园区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推出虚拟空港 (SZV)、"空运直通港"、苏州航空货运中心等创新模式,有效保障外贸物流链供应链的顺畅稳定。 2024年,园区迎来开发建设30周年,国家出台支持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措施,明确"支持 具备条件的长三角区域城市机场在园区建设前置货站"。在海关总署、中国民航局的大力支持下,园区 与上海机场集团、东航集团共同打造全国首个跨省市、跨关区的航空前置货站。 建设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是沪苏两地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生动实 践,也是园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开放和创新在这片改革热土上交 织出新的乐章。 省时省钱"看得见" 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位于苏州工业园综保区口岸作业区内,属于苏州自贸片区核心区域,面积约 2700平方米,其中,进港作业区约150平方米,出港作业区约2550平方米。前置货站开通专线对接上海 机场货站PACTL和东航物流(601156)货站,实现国际航司全覆盖;通过业务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