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助手

搜索文档
这家国产大模型公司年收入破10 亿了?
虎嗅· 2025-07-26 21:56
WAIC大会与行业动态 - 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办,规格高且产业界和投资圈高度关注[2] - 参展商数量众多,社群群友超200人参会[3] - 大会前后多家AI公司发布重要消息[4] 阶跃星辰商业化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近10亿人民币,商业化半年增长迅猛[5][7] - 合作领域覆盖手机厂商、新能源汽车厂商、金融、通信等多个场景[5] - 对比同行,智谱去年收入2-3亿,Minimax曾创造千万美金收入但近期不确定[9][10] - 上一代AI公司需3-4年突破10亿收入,阶跃仅用2年实现[11] 公司技术优势 - 定位"开源世界最强多模态推理模型",主力模型Step 3参数量达321B并取得SOTA成绩[24] - Step系列模型覆盖文字、语音、图像、视频、3D、音乐等多模态能力[25] - 在国产芯片上推理效率达DeepSeek-R1的300%,并成立"模芯生态创新联盟"优化国产芯片适配[34][35] - 联合华为昇腾、沐曦等近10家芯片厂商推动国产AI生态[35][37] 商业化落地场景 - 多模态调用量环比增长超800%,终端应用覆盖汽车、手机、具身智能等领域[48] - 合作案例包括吉利银河M9的AI语音、Top10手机厂商旗舰机型、人形机器人等[42][43][44] - 提出"强智能、低成本、可开源、多模态"四大商业化特征[30] 行业趋势展望 - 多模态能力正成为终端标配,推动"万物智能"发展[48][49] - 国产大模型与芯片的协同优化提升性价比,形成生态闭环[38][39] - 10亿营收或成行业新门槛,预示国产大模型商业化能力初步验证[12][52]
是的,LeCun要向28岁的Alexandr Wang汇报!这是Meta新AI团队的一些独家内部消息
机器之心· 2025-07-11 10:43
Meta AI部门重组与人才战略 - Meta近期展开大规模AI人才招募行动,以高达1亿至2亿美元天价挖角竞争对手(如苹果AI团队负责人庞若鸣)[3][4] - 新成立由Scale AI前CEO Alexandr Wang领导的「超级智能实验室」(MSL),整合原GenAI团队并赋予高管自主招募权[5][22] - 挖人行动重点针对OpenAI等竞争对手,力度空前导致对方CEO公开回应[3] FAIR与GenAI/MSL的架构差异 - FAIR(基础AI研究院)保持独立研究性质,600人团队专注长期开源研究,与GenAI/MSL的GPU资源、数据/代码完全隔离[8][12][14] - FAIR仅拥有GenAI部门5%的GPU资源且使用不同云服务商,Llama1团队因商业化成功被剥离至GenAI[14][15] - 图灵奖得主Yann LeCun向Alexandr Wang汇报属架构调整,FAIR自2022年起已多次变更上级部门(如Reality Labs、CPO)[10][11] 内部动荡与文化挑战 - GenAI和FAIR部门将面临裁员,MSL高薪招聘加剧内部资源竞争[21][22] - 员工抱怨公司文化侵蚀:2000人Llama团队目标模糊,GenAI同时承担多项冲突任务导致资源分散[25] - 技术声誉受Llama4「刷榜」争议影响,外部引入人才留存率低,内部流传文章批评组织失调[25] 研究方向与未来展望 - MSL研究方向未完全明确,但将整合原GenAI团队(负责Llama模型、Meta AI助手等产品级LLM)[16][21] - 扎克伯格改革力度激进,成效需待下一代大模型发布验证[23] - 生成式AI浪潮下FAIR学者(如田渊栋)转投GenAI部门,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界限模糊化[18]
国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603
国海证券· 2025-06-03 08:34
报告核心观点 - 对Meta、安能物流、拼多多、快手 - W、中烟香港等多家公司进行分析,看好Meta AI优先战略、安能物流战略调整成效、拼多多长期发展、快手核心业务表现、中烟香港“内生 + 外延”战略等,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或迎来重要投资机遇,维持相关公司和行业评级 [3][16][18][23][32][69] Meta专题报告 - 核心问题一:AI推荐系统是Meta资本开支主要方向,有望凭借GPU驱动的生成式AI推荐系统稳固社交龙头地位,预测在中性情况下革新有望驱动Reel/非Reel内容15%/8%的用户时长提升和4%的广告CPM提升,带动近200亿美元收入增长;Advantage+能实现高效率广告自动生成与精准投放,预测在中性情况下实现超450亿美元年化收入 [4][5][6] - 核心问题二:开源和“小参数”是Llama大模型差异化优势,其与Meta主营业务相得益彰,具备高变现潜力,如Meta Ray - Ban AI眼镜、Click - to - Message、Meta AI助手等可实现变现;盈利预测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1876/2129/2396亿美元,净利润分别为657/733/829亿美元,对应25/22/20x PE,目标价757美元,维持“买入”评级 [8][9][12] 安能物流点评报告 - 2025Q1经营表现优异,货运总量、总票数、营业收入、毛利润、归母净利润等指标有不同程度增长;公司推进“利润与质量并重的有效规模增长”战略,小票业务占比提升使单价稳定,推动成本优化和费用管控,加盟商覆盖范围扩大,产品时效和服务质量提升;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1.04亿元、146.12亿元与159.6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4亿元、10.81亿元与12.51亿元,对应PE分别为10.22倍、8.54倍与7.38倍,维持“买入”评级 [13][14][16] 拼多多点评报告 - 2025Q1营收低于预期,利润同比大幅下降,受国内电商行业竞争加剧、关税等外部政策环境变化、平台百亿减费计划项目拓展等因素影响;广告收入增长稳健,交易佣金收入增长不及预期,Temu受关税政策影响暂停美国全托管业务;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4390/5209/6258亿元,Non - GAAP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77/1422/1720亿元,对应Non - GAAP P/E为9X/7X/6X,目标市值12774亿元人民币,目标价125美元/ADS,维持“买入”评级 [17][18][21] 快手 - W点评报告 - 2025Q1运营情况良好,用户数据持续优化,创收能力强化;主要财务指标方面,营收增长,毛利率、经调整净利润等有相应变化;线上营销服务、电商业务、直播业务、海外及本地生活业务均有增长,核心业务领域AI应用持续深化,可灵AI 2.0版本发布,商业化进程加速;调整盈利预测,预计FY2025 - 2027营收分别为1420/1554/1690亿元,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4/231/256亿元,对应PE分别10/9/8X,目标市值2795亿元,Target Price65元、71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22][23][28] 中烟香港公司深度报告 - 中烟香港是中烟体系内唯一烟草主业上市公司,业务涵盖五大板块,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各业务板块中,烟叶进口业务占比大,其他业务也有不同程度增长;国际烟草巨头通过收并购扩张,中烟香港未来有望通过收并购拓展产业链和销售渠道;预计2025E - 2027E年收入144/155/166亿港元,归母净利润9.8/10.8/11.6亿港元,对应2025E - 2027E年PE为23.8/21.5/20.0X,维持“买入”评级 [29][30][32] 全球ETF格局演变与中国市场未来机遇报告 - 全球ETF市场稳步扩张,美国发展成熟,亚太地区成为增长新引擎,市场朝着多样化、专业化和区域特色并进的趋势演进;中国ETF市场正经历历史性扩张期,多元创新与机构化投资趋势特点鲜明 [34][37] 应流股份公司动态研究 - 2024年高温合金业务稳健增长,Q4毛利率同环比提升;2025Q1归母净利润环比大幅增长,盈利能力环比不断改善;“两机”领域在手订单饱满,积极布局核聚变和低空经济;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07、36.80、44.2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4.15、5.60、7.26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34、25和1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8][40][44] 航亚科技科创板公司动态研究 - 2024年业绩高速增长,国际发动机零部件业务需求旺盛;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2025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国际航空发动机需求旺盛,全球航空供应链存在瓶颈,公司新产品量产为发展添动力;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25、11.97、14.9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1.71、2.27、2.86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29、22和1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6][50][53] OSL集团点评报告 - OSL支付业务线出入金产品OSL Pay正式上线,战略愿景包括合规、创新、敏捷和普惠,收并购是全球化扩张重要战略;同行业其他公司出入金收费因支付方式、交易量而不同;预测2025 - 2027年营收为6.42亿港元、10.79亿港元、15.46亿港元,归母净利润为5774万港元、6829万港元、3.23亿港元,EPS为0.09、0.11、0.52港元;P/S为11.78、7.01、4.89倍,P/B为5.60、5.33、4.34倍,维持“增持”评级 [55][56][58] 人形机器人行业周报 - 产业动态包括华锐精密获宇树科技小批量订单、福莱新材将发布机器人触觉第二代新品等;公司公告有润阳科技拟增资傅利叶智能、斯菱股份发布减持预披露公告等;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或迎来“ChatGPT时刻”,维持“推荐”评级;建议关注拥有核心部件积淀、积极入局人形机器人的企业 [59][66][69] 赤子城科技公司深度报告 - 核心看点一:泛人群社交核心业务盘稳定,后发产品强势开启第二增长曲线,产品能力持续验证;核心看点二:收购蓝城兄弟稀缺资产,海外推出Heesay品牌开拓LGBTQ增量市场空间;核心看点三:海外休闲游戏空间广阔,公司旗下精品游戏收入持续提升;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66/83/10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9.8/13.4/17.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7/0.9/1.3元,对应PE分别为12/9/7X,目标市值166亿元人民币,目标价13港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1][73][75] 光伏、风电、储能、锂电行业周报 - 光伏:需求侧组件企业排产下降,出口4月光伏组件出口约21.85GW,供给侧6月多晶硅企业开始产能置换;风电:海缆管桩交付进入旺季,陆风国家出台绿电直连政策;储能:国内前五个月大储装机高景气,海外户储和工商储进入环比改善通道;锂电:亿纬锂能发力新能源重卡电池租赁,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持续推进 [76][78][81]
计算机行业点评报告:Meta:广告主业稳健增长,AI与可再生生态协同驱动长期价值提升
华鑫证券· 2025-05-22 18: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Meta在2025年第一季度展现出稳健盈利能力和多元业务协同优势,随着大模型商用化进程加速、AI助手与智能眼镜等多模态终端持续放量,预计将在全球AI与智能社交平台融合发展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建议投资者关注其在AI生态及终端产品线上的推进进度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社交媒体用户活跃度持续增长,平台格局与用户行为持续演化 - 截至2025年4月,全球社交媒体用户总数达约52.4亿人,占全球人口的63.9%,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0.5%(新增约2400万用户),94.2%的互联网用户每月至少使用一种社交媒体平台,平均每人每月活跃于6.8个不同平台,日均使用时长约为2小时21分钟 [3] - Meta旗下的Facebook以30.7亿月活跃用户位居全球第一,Instagram和WhatsApp分别拥有20亿月活跃用户,其他主要平台包括YouTube(25.3亿)、TikTok(15.9亿)、WeChat(13.8亿)和Snapchat(8.5亿) [3] - Pinterest在2025年第一季度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0%至5.7亿,新兴平台Bluesky截至2025年1月用户数突破3000万,Reddit的日活跃用户同比增长47%,达到9720万 [3][4] 广告业务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Meta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423.1亿美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达166.4亿美元,同比增长35%,每股收益为6.43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运营利润为175.6亿美元,运营利润率提升至41% [5] - 广告业务是核心收入来源,贡献413.9亿美元营收,同比增长16%,广告展示次数同比增长5%,平均每次广告价格上涨10%,“其他地区”和北美广告收入增长最快,分别增长19%和18%,欧洲和亚太地区增长率分别为14%和12% [8] - Meta旗下“应用家族”整体用户活跃度保持稳健增长,截至2025年3月,日活跃用户达到34.3亿人,同比增长6% [8] AI基础设施战略升级,多终端产品生态加速落地 - Meta于2025年Q1将全年资本支出预算上调至640亿–720亿美元,用于建设AI数据、开发人工智能,大部分新增投资集中于提升模型训练能力与低延迟推理性能 [8] - Meta AI助手月活跃用户已逼近10亿,广泛嵌入核心平台,实现多模态功能,图文生成功能已在美国与印度市场推广,并将嵌入Ray - Ban智能眼镜端 [8] - Meta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推出新一代AI眼镜,引入更强的边缘计算模组,支持本地运行轻量级AI模型 [8] 清洁能源布局提速,夯实AI算力底座 - Meta 2025年第一季度新增2600兆瓦风能与太阳能采购协议,提升AI数据中心所需的清洁能源供给能力,全球数据中心及办公设施已实现净零排放,所用电力100%由可再生能源匹配 [9] - Meta参与多个行业级低碳倡议,如与Rocky Mountain Institute联合发起ZEROgrid计划,稳定AI大模型训练与推理所依赖的能源基础,降低未来电力成本波动风险 [9]
Meta(Meta.O):广告主业稳健增长,AI与可再生生态协同驱动长期价值提升
华鑫证券· 2025-05-22 16: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Meta在2025年第一季度展现出稳健盈利能力和多元业务协同优势 随着大模型商用化进程加速、AI助手与智能眼镜等多模态终端持续放量 预计Meta将在全球AI与智能社交平台融合发展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其在AI生态及终端产品线上的推进进度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社交媒体用户活跃度持续增长,平台格局与用户行为持续演化 - 截至2025年4月 全球社交媒体用户总数达约52.4亿人 占全球人口的63.9% 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0.5% 新增约2400万用户 94.2%的互联网用户每月至少使用一种社交媒体平台 平均每人每月活跃于6.8个不同平台 日均使用时长约为2小时21分钟 [3] - Meta旗下的Facebook以30.7亿月活跃用户位居全球第一 Instagram和WhatsApp分别拥有20亿月活跃用户 其他主要平台包括YouTube(25.3亿)、TikTok(15.9亿)、WeChat(13.8亿)和Snapchat(8.5亿) Pinterest在2025年第一季度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0%至5.7亿 [3] - 新兴平台Bluesky在2024年美国大选后迅速崛起 截至2025年1月用户数突破3000万 Reddit的日活跃用户同比增长47% 达到9720万 [4] 广告业务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Meta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423.1亿美元 同比增长16% 超出市场预期 净利润达166.4亿美元 同比增长35% 每股收益为6.43美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37% 运营利润为175.6亿美元 运营利润率提升至41% [5] - 广告业务是公司核心收入来源 贡献了413.9亿美元的营收 同比增长16% 广告展示次数同比增长5% 平均每次广告价格上涨10% 按地区划分 广告收入增长最快的地区是"其他地区"和北美 分别增长19%和18% 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增长率分别为14%和12% [8] - Meta旗下"应用家族"整体用户活跃度保持稳健增长 截至2025年3月 日活跃用户达到34.3亿人 同比增长6% [8] AI基础设施战略升级,多终端产品生态加速落地 - Meta于2025年Q1将全年资本支出预算上调至640亿–720亿美元 主要用于建设AI数据 开发强大的人工智能 大部分新增投资集中于提升模型训练能力与低延迟推理性能 为支撑Llama 3模型以及多模态生成技术的商用化打基础 [8] - Meta AI助手月活跃用户已逼近10亿 成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AI交互系统之一 广泛嵌入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等核心平台 实现多模态功能 Meta AI的图文生成功能已在美国与印度市场推广 并将逐步嵌入Ray - Ban智能眼镜端 [8] - Meta正与EssilorLuxottica深化合作 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推出新一代AI眼镜 引入更强的边缘计算模组 支持本地运行轻量级AI模型 [8] 清洁能源布局提速,夯实AI算力底座 - Meta持续强化与北美地区多家公用事业公司的合作关系 2025年第一季度新增2600兆瓦风能与太阳能采购协议 提升AI数据中心所需的清洁能源供给能力 [9] - Meta全球数据中心及办公设施已实现净零排放 所用电力100%由可再生能源匹配 还参与多个行业级低碳倡议 如发起ZEROgrid计划 稳定AI大模型训练与推理所依赖的能源基础 降低未来电力成本波动风险 [9] 重点关注公司及盈利预测 | 公司代码 | 名称 | 股价(2024A) | EPS(2024A) | EPS(2025E) | EPS(2026E) | PE(2024A) | PE(2025E) | PE(2026E) | 投资评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SFT.O | 微软 | 452.57 | 11.80 | 13.48 | 15.52 | 37.69 | 33.94 | 29.49 | 买入 | | GOOGL.O | 谷歌 | 168.56 | 8.04 | 9.35 | 10.18 | 23.14 | 17.43 | 16.10 | 买入 | [13]
老板电器(002508) - 2025年5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1 17:26
产品与市场策略 - 持续丰富产品矩阵,打造烹饪全链路整体解决方案,覆盖不同消费层级需求 [2] - 强化电商布局,下沉市场网点触达更多用户 [2] - 在高端领域巩固技术与品牌优势,以差异化创新抵御低价竞争 [2] 海外市场拓展 - 重点拓展北美、澳新、东南亚等主流市场 [3] - 在北美、印尼等地设子公司,计划战略性收购本地优质标的提升渗透率 [3] - 根据当地需求开发定制化产品,结合国内供应链加速全球化布局 [3] 分红政策 - 坚持每年两次现金分红,分红比例不低于 50% [4] - 业绩增长、现金流充裕时优先提升分红水平 [4] 行业结构性变化应对 - 将行业从增量转存量视为战略机遇期,通过创新与效率提升突破 [5] - 深化电商渠道投入,抢占线上流量 [5] - 以集成化、套系化产品打造差异化竞争力,整合存量资源扩大份额 [5] AI 技术应用与规划 - 已推出 AI 助手在小程序上线,可推荐菜品并与智能家电联动 [6] - 未来开发 AI 硬件产品,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 [6] - AI 技术用于生产环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质量 [6]
携程20250520
2025-05-20 23:24
纪要涉及的公司 携程集团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净收入13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9%,得益于各细分市场旅游消费强劲和需求韧性[3] - 酒店预订收入5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7%;交通票务收入5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环比增长13%;套餐旅游收入9.4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环比增长9%;企业旅游收入5.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3][5][12] - 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第一季度调整后的产品开发费用同比增长14%,环比下降18%;调整后的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2%;调整后的销售和营销费用环比下降11%,同比增长30%;经调整收入为42亿元;每股普通股和每份ADS的摊薄收益为6.09元或0.80美元;非公认会计准则下摊薄收益为5.96元或0.82美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等价物等余额为929亿元,折合128亿美元;截至业绩公告日,已回购约84百万美元股份[13] 2. **国际业务** - 国际在线旅游平台整体旅行预订量同比增长超60%,亚太地区是主要增长引擎,移动平台贡献70%的国际预订[2][4] - 加大在亚洲市场营销力度,利用符合ROI要求的渠道直接获取应用用户,原生移动应用程序占订单约70%,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22] 3. **入境旅游** -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入境游客同比增长40%,免签国家游客占比75%,携程入境预订同比增长约100%,亚太经合组织主要免签国酒店预订搜索量增长超240%[2][6] - 入境业务在转化率和交叉销售比率方面优于其他业务分部[6] 4. **人工智能应用** - 将人工智能作为长期战略核心,贯穿客户旅程,AI助手Trip Genie平均用户会话时长增加约50%,AI聊天机器人处理超80%的售后询问[2][7] - 推出一系列AI工具,如旅行助手TripGenie和最佳行程推荐,不断完善技术以成为一站式旅行服务平台[15] 5. **市场举措** - 关注老年人市场,提供超7000个旅游产品、2000家合作酒店及4000个酒店套餐,提供一对一客户支持,制作短剧推广产品,鼓励供应商开发适老化产品[2][8][9] - 针对年轻旅行者对“娱乐+旅行”体验的旺盛需求,策划音乐会、动漫、体育赛事等主题产品,相关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超400%[2][10] 6. **社会责任** - 支持乡村振兴,建立34个乡村度假村;应对缅甸情况启动全球SOS计划;为18岁以下子女员工提供额外3天带薪假期[11] 7. **假期表现** - 劳动节假期国内酒店预订量增加20%以上,跨境预订业务增长约30%,入境预订大幅增长约150%,国内航空票价同比上涨,酒店价格接近去年水平[14] 8. **酒店价格** - 第一季度酒店平均日房价与去年相比普遍下降高个位数,第二季度下降幅度缩小,劳动节假期仅下降低个位数,预计旅游需求增加和供应商正常化将稳定酒店价格[16] 9. **宏观环境影响** - 各市场旅游需求强劲,休闲旅游需求韧性足,商务旅行需求与宏观环境挂钩,目前保持稳定,超90%企业用户预计2025年旅行预算增加或不变[19] - 中美贸易紧张局势未对全球旅游业产生明显干扰,政策利好入境旅游[24] 10. **市场竞争** - 国内市场竞争趋于理性化,会员计划强大,80%收入来自现有客户[19] 11. **营销费用** - 本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略低于预期,因优化资源分配、提高人员成本效率和加大符合ROI要求渠道的投入[25] - 营销成本比例受中国市场季节性变化影响,短期内将增加全球营销投资,长期将努力提高营销效率[26] 12. **资本回报** - 加大股票回购力度,已回购约8500万美元股票,董事会批准总额约6亿美元的回购计划,建议股东批准在香港市场回购以增加配额,还将向股东支付现金股利[5][2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第一季度来自中国大陆的跨境货运稳步恢复,达到2019年水平的83% - 84%,民航局预计到2025年底升至90%,2024年底年增长率将达两位数,平台客房预订超越行业水平,长途目的地如欧洲业务强劲,集团入境和出境业务形成天然对冲机制[17] 2. 垂直人工智能代理擅长提供实时专有旅游数据,整合旅游产品和服务;一般人工智能代理提供广泛信息,但依赖垂直OTA完成预订阶段[15] 3. 公司提供一站式购物平台,有出色客户服务团队,产品贴合移动应用用户需求,随着业务量增长,在定价和覆盖范围方面竞争力提升[23]
携程(纪要):酒旅需求稳定,会继续加大营销投入
海豚投研· 2025-05-20 22:08
财报核心信息回顾 - 总净收入:1Q25实现13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2%,略高于预期的138.0亿元(+0.2%)[1] - 分业务收入: - 住宿预订收入55.4亿元(+23.2% yoy),超预期54.7亿元[1] - 交通票务收入54.2亿元(+8.4% yoy),与预期54.1亿元持平[1] - 打包旅游收入未披露具体数值但同比下降5.9%[1] - 毛利率:1Q25为80.4%,同比下滑1.8个百分点,低于预期的81.0%[1] - 运营费用: - 研发费用35.3亿元(费用率25.5%),与预期持平[1] - 营销费用30.0亿元(费用率21.7%),低于预期33.3亿元(-10%)[1] - 调整后运营利润:40.4亿元(+7.4% yoy),超预期37.9亿元[1] 市场动态与战略重点 - 入境旅游:入境预订量同比翻倍,APAC免签国家(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酒店预订量增长240%[2] - 出境旅游:跨境航班运力恢复至疫情前83%,酒店机票预订量达2019年同期的120%,超出行业平均水平30-40个百分点[2] 技术与运营举措 - AI应用:AI助手Trip Genie用户会话时长提升50%,AI客服处理80%以上售后咨询并实现全天候支持[3] - 国际化进展:国际OTA平台总预订量增长60%,APAC为增长主力,70%国际订单通过移动端完成,与日本JTB等本地伙伴深化合作[4] 股东回报与现金储备 - 现金储备:截至1Q25末现金及短期投资达929亿元人民币(128亿美元)[1] - 股票回购:2024年启动的回购计划已执行8400万美元,2025年将评估进一步回购机会[1]
靠"氛围编程"狂揽 2 亿美金,Supabase 成 AI 时代最性感的开源数据库
AI前线· 2025-05-20 09:24
Supabase发展里程碑 - 2025年站上"Vibe Coding"开发趋势风口,成为AI原生应用首选后端 [1] - 2025年完成2亿美元D轮融资,投后估值达20亿美元,累计融资近4亿美元 [1] - 管理350万个数据库,服务超200万开发者,GitHub代码库得星数超8.1万 [17] Vibe Coding工作流 - 开发流程:从PRD文档→数据库schema设计→服务实现的全AI工具链协作 [4] - 典型工具组合:Grok生成PRD + Cursor/Claude生成代码 + Supabase后端部署 [4][5] - 效率提升:Lovable等平台结合Supabase可实现"提示词生成全栈应用"的极速开发 [5] 技术整合与产品演进 - 2023年2月集成PGVector扩展,支持RAG应用开发 [11] - 2023年与Ollama集成实现本地AI开发环境 [11] - 2023年12月推出AI助手,获Product Hunt年度最佳数据产品奖 [13] - 2025年上线MCP服务器,实现AI工具与数据库的深度连接 [14] 竞争优势 - 开源策略:40%员工来自开源贡献者,25款开源工具强化Postgres生态 [11][17][21] - 产品定位:直接基于PostgreSQL开发,相比Firebase减少抽象层 [17][21] - 商业模式:坚持不涨价策略,通过规模效应实现盈利 [20][21] 行业影响 - 被Accel比作"新时代的甲骨文/MongoDB",预计在高价值数据库领域占据主导 [21][22] - 成为Bolt.new、Lovable、Vercel v0等前沿开发平台的标准后端配置 [5][8] - 远程团队布局新西兰/秘鲁/马其顿,持续扩展AI与企业应用市场 [22]
Jeff Dean:一年内 AI 将取代初级工程师,网友:“Altman只会画饼,Jeff说的话才致命”
新浪财经· 2025-05-19 06:46
AI技术发展预测 - 谷歌首席科学家Jeff Dean预测一年内将出现具备"初级工程师"能力的24/7全天候AI系统[1][13] - AI工程师不仅能够编写代码,还具备人类工程师难以比拟的持续性与规模化潜力[4] - 多模态成为重要趋势,AI输入输出可涵盖音频、视频、图像、文本或代码等多种形式[6] AI行业格局 - 构建最先进AI模型需要大量投资,最终市场可能仅保留少数几个主流模型[8] - 知识蒸馏技术可将强大模型压缩成轻量级模型,适配更多应用场景[9] - 谷歌通过Pathways系统实现单一Python进程控制上万设备,显著提升开发者体验[19][20] 硬件发展趋势 - 专用机器学习硬件如TPU对AI发展至关重要,谷歌已推出多代TPU产品[16] - 模拟计算在功耗效率方面具有优势,可能成为未来推理硬件发展方向[18] - AI计算需求变化推动硬件创新,需要针对训练和推理不同负载优化设计[22] 技术突破方向 - 稀疏模型和混合专家架构可带来10-100倍的效率提升[24] - 动态扩展模型结构比固定模型更具潜力,可优化资源分配[25] - AI正在改变科研方式,神经网络可加速科学模拟达30万倍[17] 产品应用前景 - AI助手可观察用户操作并协助完成任务,如浏览器标签管理[11] - 教育领域可能成为AI杀手级应用场景,可自动生成互动教学内容[10] - 物理机器人智能体在未来几年可能完成数十种实际工作任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