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ER

搜索文档
内蒙古兴安盟碳汇项目登陆全国碳市场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16:56
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10日消息称,由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木林森育苗造林有限公司开发的阿尔山市杜 拉尔林场防护林造林碳汇CCER项目,通过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公示,登陆 全国碳市场。 内蒙古林草局称,自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以来,该平台公示的林业碳汇 项目全国仅41个,内蒙古12个盟市仅3个,兴安盟这一项目能够成功入选,体现了其在碳汇开发领域的 优势。 据悉,该项目从筹备到落地,先后组织专家赴现地踏查,结合卫星遥感与地面监测数据,精准核定碳汇 量,并破解计量标准等技术难题,2024年5月,顺利完成项目设计文件(PDD)编制;2024年9月2日,阿 尔山市木林森育苗造林有限公司以游客身份在平台提交注册登记和交易账户;2025年6月11日通过北京 绿色交易所初审,6月26日通过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复审,身份正式转换为项目业主;7月4日项目公示。 目前,兴安盟已总结出"权属确权—计量核算—市场对接"全链条操作指南,为全国林草碳汇开发提供实 践参考。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兴安盟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境内生态资源禀赋得天独厚。近年来,当地创新提出林草湿碳汇资源"统一 管理、 ...
海洋碳汇探索核算,CCER扩容提速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09 19: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中涉及的公司评级多为“增持”,包括华宏科技、三联虹普、高能环境、光大环境、瀚蓝环境、三峰环境、绿色动力、卓越新能等[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开展海洋碳汇核算;我国首项藻类碳足迹国际标准发布;全国碳市场在电力行业基础上扩容,CCER需求量提升且方法学有望加速扩容;建议关注垃圾焚烧龙头和具备隐形碳税创造能力的再生资源板块[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周度投资观点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开展海洋碳汇核算,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8] - 我国首项藻类碳足迹国际标准《水产品碳足迹 大型藻类产品种类规则》发布,有助于制定碳汇政策,提升产品绿色竞争力[8] - 全国碳市场在电力行业基础上扩容至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CCER需求量进一步提升,且方法学有望加速扩容[4][9][10] - 投资建议关注垃圾焚烧龙头和具备隐形碳税创造能力的再生资源板块,如三峰环境、瀚蓝环境、卓越新能、三联虹普等[4][11] 环保板块上周涨跌幅 - 上周(2025/06/30 - 2025/07/04)环保、燃气、水务、电力(申万指数)分别上涨0.81%、1.09%、1.35%、2.38%;创业板指、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分别上涨0.90%、1.40%、1.25%[4][13] - 涨幅前五名:雪迪龙(+31.74%)、三德科技(+26.25%)、华光环能(+20.06%)、迪森股份(+11.57%)、中电环保(+6.93%)[4][16] - 跌幅前五名:聚光科技(-10.97%)、泰和科技(-9.40%)、湘潭电化(-8.24%)、艾可蓝(-7.79%)、盈峰环境(-4.94%)[4][16] 碳中和板块跟踪 - 上周(2025/06/30 - 2025/07/04)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成交247万吨,较前一周下降62%,周成交均价72.64元/吨,较前一周下降3%[4][14] - 地方交易所碳配额上周成交39.47万吨,较前一周增长4%,周成交均价51.68元/吨,较前一周下降6%;北京碳配额成交均价最高为87.04元/吨,广东碳配额最低为26.93元/吨[4][14] - 上周全国交易所CCER成交10.30万吨,周成交均价87.04元/吨[4][14] 环保行业上周重要事件回顾 - 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完成督察进驻阶段工作,进驻山西、内蒙古等5省(区)及3家中央企业,查实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19] - 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提出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运输船舶等[18] - 上海市试点碳市场纳管单位完成2024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连续十二年100%履约,碳市场交易量上升,绿电消费量增加[18] 环保上市公司上周大事公告 - 【德林海】公司股东陈虹累计减持公司股份339万股,占总股本3%,减持后持股比例为4.88%[21] - 【理工能科】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回购股份数量961.35万股,占总股本2.54%[22] - 【旺能环境】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回购公司股份936.60万股,占总股本2.16%[22]
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张杰:造纸业轻装“入碳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4:53
全国碳市场扩容政策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1] - 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行业已正式纳入全国碳市场 [1] - 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重点行业扩围已提上日程 [1] - 生态环境部正开展八大行业纳入碳市场关键问题和路径研究 [1] 行业纳入碳市场的原则与进展 - 碳市场扩容遵循"成熟一个、纳入一个"原则 [1] - 发电行业因数据基础最好已于2021年率先纳入 [2] - 钢铁行业约300家长流程企业纳入履约 排放量17亿吨 占行业总排放量90%以上 [2] - 预计2027年左右陆续完成所有行业纳入工作 [2] 化工行业纳入碳市场情况 - 化工行业纳入碳市场的产品可达数十种 [3] - 每年开展核算报送的至少包括17个种类21种主营产品 [3] - 产量超过2000万吨的产品包括初级形态塑料、甲醇、合成氨等8类 [3] - 合成氨和甲醇产品排放体量最大 生产工艺标准化程度高 [3] 造纸行业碳市场相关情况 - 造纸行业2020年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0.79% [3] - 行业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达75% 外购电力占25% [4] - 大型造纸企业普遍配套自备电厂 已按发电行业纳入碳市场 [4] - 自备电厂生物质掺烧热量占比不超过10%可享受政策利好 [6] 造纸行业生物质利用方式 - 广泛使用秸秆、树皮等农林废弃物 [7] - 制浆过程中产生的黑液可作为重要生物质来源 [7] - 水处理环节产生的污泥因含有机质具备一定热值 [7] - 可对造纸生产过程的树皮、纸屑下脚料等进行综合利用 [7] CCER市场发展现状 - 当前CCER抵消比例为5% 扩容后市场需求量约4亿吨 [9] - 已发布方法学仅覆盖4个国际公认减碳领域中的4个 [10] - 符合开发条件的海上风电项目约30家 光热发电项目约10家 [9] - 废弃物处理、CCUS等领域方法学尚待开发 [10]
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6月份全国碳市场放量上涨
证券日报网· 2025-07-01 19:10
复旦碳价指数发布 - 研究中心公布2025年7月全国CEA价格指数为买入70.67元/吨、卖出76.67元/吨、中间价73.67元/吨 [1] - 2025年7月CEA买入价格指数176.66(上涨3.37%)、卖出价格指数172.98(上涨2.52%)、中间价格指数174.73(上涨2.93%) [1] - 同步发布2025年12月CEA价格指数、2025年7月CCER价格指数及GEC价格指数 [1] 碳金融工具创新 - 研究中心推出"复旦碳价指数"小程序 包含指数报价、趋势可视化、交易意愿填报等功能 [1] - 未来将优化小程序服务范围 提供以碳价指数为核心的碳金融解决方案 [1] 全国碳市场运行情况 - 6月碳价从月初68.34元/吨升至月末76.57元/吨 月涨幅超12% [2] - 6月碳配额日均成交量78.10万吨 较5月54.58万吨增长43.1% [2] - 6月五个交易日成交量破百万吨 最高达185.46万吨 [2] 全球碳市场特征 - 全球主要碳市场行情分化 成交量涨跌不一 [2] - 全球碳价环比普遍上涨 新西兰碳市场涨幅最大 [2]
碳价下跌约三成 供需博弈持续升级
金融时报· 2025-07-01 11:11
全国碳市场发展现状 - 全国碳市场启动四周年 行业扩容落地 方法学完善 市场运行逐渐成熟 [1] - 截至6月27日碳排放配额(CEA)成交均价为74.96元/吨 较去年11月高点累计下降约三成 [1] - 碳价下降主因包括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下行 宽松政策叠加 需求放缓 供给预期增加 [1][2] 碳价下跌原因分析 - 需求端:火电发电量下降导致碳配额需求疲弱 1至4月全国总发电量同比仅增0.1% 明显低于去年同期6.1% [2] - 国际能源市场影响:4月上旬原油价格下降约10美元/桶 天然气价格同步下降 碳价与国际清洁能源价格正相关 [2] - 政策端:2025年全国碳市场配额总量同比微增3% 改变市场对碳配额稀缺性预期 [2] - 供给端:部分企业因短期资金紧张卖出CEA变现 CCER启动增加碳配额供给 [4] 碳市场中长期展望 - 业内普遍认为中长期碳价稳中有升概率较大 碳价有序上升是高排放产业转型和新能源产业壮大的内在要求 [5] - 全球主要碳市场对我国市场有溢出效应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将于2026年起实施 可能拉动我国碳价 [6] - 欧盟碳市场价格远高于国内 尽管有所回落但仍保持较高水平 欧盟碳市场运行近20年 机制成熟 [6][7] 碳市场发展建议 - 建议有序引入金融机构参与交易 加快推出碳金融衍生产品 加强市场交易监管 完善交易规则 [8] - 稳步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优先纳入碳排放量大 产能过剩严重 减污降碳协同效果好的重点行业 [10] - 协调CEA与CCER的作用边界 明确功能定位和衔接规则 建立规范有效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10]
江苏银行:锚定“自然金融”新赛道 共绘美丽江苏新蓝图
和讯网· 2025-06-25 16:22
战略合作与自然金融倡议 - 公司与亚投行签署《自然金融倡议合作意向书》,共同开发自然友好型金融产品,助力美丽中国和美丽江苏建设[1] - 全球约50%的GDP产出和46亿人直接或间接依赖生物多样性,联合国开发署预测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缺口每年近万亿美元[1] - 公司将与亚投行开展非主权转贷合作,创新模式既顺应国际绿色金融趋势,又紧扣美丽中国建设任务[1] ESG管理与绿色金融布局 - 公司建立全行ESG管理体系,董事会设"战略与ESG委员会",高管层设"五篇大文章"工作领导小组,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治理架构[2] - 公司绿色融资余额近7000亿元,绿色贷款占比在人总行直管的21家商业银行中排名前列,Wind ESG评级位于66家上市银行前列[2] - 公司制定绿色金融三年规划,从政策制度、产品服务等维度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2] 生态金融产品创新 - 公司创新推出EOD融资模式,支持徐州潘安湖采煤塌陷地转型为国家湿地公园,项目现拥有植物328种、鸟类106种、鱼类46种[3] - 公司与北京绿交所、上海环交所合作推出"碳排放权质押""GEP质押"等产品,支持条子泥湿地修复项目[4] - 江苏拥有8842种自然物种和176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公司通过金融工具助力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3] 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 - 公司运用气象大数据建立风险预测模型,识别极端气候对农业、渔业等生物多样性相关资产的影响[5] - 引入PRB"投资组合影响分析工具"评估信贷资产组合的生物多样性风险,引导配置友好型资产[5] - 将生物多样性风险纳入ESG指标体系,强化全流程风险管理并激励企业生态信息披露[5] 国际合作与标准制定 - 公司担任UNEP FI领导委员会委员,参与全球银行业可持续金融准则制定,并在COP15大会上联合120家机构发起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6] - 公司作为人总行绿色金融标准工作组成员,参与起草《金融支持自然和生物多样性活动目录》等多项金融标准[6]
中金 | 新能源运营商观察(1):成本管控+交易能力打造全新竞争力,进入“负荷为王”时代
中金点睛· 2025-06-25 08:12
新能源行业全面入市与竞争格局重构 - "136号文"是绿电行业划时代文件 推动新能源全面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 行业从"大锅饭"模式转向综合实力比拼阶段 [1][3] - 政策采用"新老划断"机制 存量项目保障性较强 增量项目需通过竞价确定机制电量和电价 执行期限按8-12年回收期设定 [8][9] - 地方政府在机制电量规模设定上需平衡招商引资与用户成本承受能力 不同区域策略分化 湖南设定2025年竞价上下限0.38/0.26元/千瓦时 [12][13] - 电企投资策略转向理性 偏好沙戈荒大基地和海上风电项目 2025年1-5月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134%/150% 但6月后需求明显降温 [16][17] - 海上风电凭借资源禀赋和负荷就近优势 在市场化交易中更具竞争力 广东海风项目执行期限达14年 保障性更强 [18] 市场化交易机制与电价走势 - 差价结算机制重构商业模式 项目最终电价=市场交易价+(机制电价-市场均价) 经营能力强的项目可获得超额收益 [20][21] - 三北地区市场化交易比例超80% 电价呈现企稳迹象 蒙东风电场中长期交易价稳定在0.19-0.20元/千瓦时 中东南部区域仍存降价压力 [3][23] - 现货市场建设加速 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全覆盖 风电现货均价较光伏高75-194元/兆瓦时 甘肃现货价同比大幅反弹 [28][29] - 数据中心等用户预期用电成本上升 南方某数据中心预测电费年增0.5% 国家要求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80% [27][52] 消纳政策与负荷侧改革 - 2024年全国风电/光伏利用小时数同比降4.4%/5.8% 限电率反弹 政策转向"负荷为王"时代 优质负荷成为稀缺资源 [4][35] - 绿电直连模式突破电网主导 要求并网型项目自发自用比例不低于60% 帮助出口型企业应对CBAM碳关税挑战 [46][47][49] - 零碳园区建设加速 鄂尔多斯产业园实现80%绿电直供 政策要求到2027年电解铝行业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达30% [51][53] - 特高压建设进入高峰期 2025-26年将密集投产 蒙西至京津冀等通道推进 甘肃规划2030年外送能力达4800万千瓦 [57][59] 行业财务与补贴现状 - 10家主要新能源电企2024年末补贴余额合计约1900亿元 应收账款占市值比达23-137% 压制估值表现 [4][62] - 补贴缺口通过专项融资解决 国网/南网成立可再生能源结算公司 第二批合规清单审核仍在推进中 [63]
新型电力系统系列报告之一:绿电绿证碳市场政策体系全景梳理:绿电底层需求持续扩容,看好下游运营和监测设备-20250622
华源证券· 2025-06-22 13: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我国构建绿色电力交易市场体系解决电力环境价值定价问题,政策工具相互联动影响,碳市场与绿电绿证市场从碳电联动到碳电分离,CCER发展迅速 [5] - 国内政策推动和国际认可度提高使绿电绿证需求扩容,136号文使绿证供给减少,供需格局有望改善,绿电交易溢价更高 [5][68][69] - 建议关注碳检测、绿电运营、海风运营、绿电直供相关企业,以及其他CCER方法学方向企业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前言 - 电力价值由能量价值、时间价值和环境价值构成,当前碳市场建设滞后使环境价值未纳入定价,影响新能源发展 [9][10] 碳市场与绿电绿证市场:从碳电联动到碳电分离 - 我国构建了以碳市场、绿电交易市场和绿证交易市场为核心的绿色电力交易市场体系,还催生出CCER抵消机制 [5][13] - 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启动,扩容进度慢,对下游用户不再核算间接排放,与绿电脱钩 [5] 碳市场的配角:CCER,碳市场的抵消机制 - CCER是对可再生能源等项目温室气体减排效果量化核证的减排量,用于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履约抵消,抵消比例不超5% [19] - 国内被认可的CCER方法学有6种,2025年CCER开启交易,首批以海上风电和光热发电项目为主 [35][36] - CCER与绿证双重认证问题解决,海上风电CCER受欧盟CBAM认可,价格提升至120元/吨 [37] 碳电分离后,绿电/绿证交易需求来源于政策要求 - 国内绿电绿证需求源于政策要求,包括地方政府考核、部分省份政策和部分行业强制消纳等,政策从省级下沉至企业层面 [5][38] 国际降碳政策:绿电认可度更高 - 国际上影响较大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政策有CBAM、电池法案和RE100 [51] - CBAM不认可绿证,认可绿电,对CCER审查后认可抵消;电池法案倒逼我国出台绿电直供政策;RE100对我国绿证从有条件认可到无条件认可 [52][56][65] 绿电绿证:供需格局有望改善 绿电交易溢价更高 - 国内政策和国际认可度提升使绿电绿证需求增加,136号文使绿证供给减少,供大于求态势有望扭转 [68][69] - 绿电交易规模持续提升,溢价较高,未来绿证价格有望提高 [74][76] 投资分析意见 - 国内碳市场扩容,建议关注碳检测企业雪迪龙 [6][77] - 绿证价格中枢有望抬升,建议关注绿电运营企业,尤其是生物质发电企业 [6][78] - 海上风电CCER认可度高,推荐海风运营商福能股份、中闽能源,建议关注其他相关企业和CCER方法学方向企业 [6][79] - 绿电直供政策出台,推荐韶能股份、银星能源等企业,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推荐永兴股份等 [6][80]
全国碳市场:CEA大幅反弹,CCER活跃度攀升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6-15 17:31
全国碳市场:CEA 大幅反弹,CCER 活跃度攀 二 〇 二 五 年 度 唐惠珽 投资咨询从业资格号:Z0021216 tanghuiting@gtht.com 报告导读: ◼ 本周价格走势:CEA 大幅反弹,CCER 活跃度攀升 本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大幅反弹,收盘价 70.96 元/吨,周环比+4.50%,年同比-26.45%。全国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最新单日成交均价 89.32 元/吨,周环比+5.08%。 全国碳市场周度总成交量约 315.49 万吨,环比上周增长 42%;其中,挂牌协议成交约 40 万吨,在周 度总成交量中所占比例降至 13%(减少 5 个百分点),本周大宗协议成交 275 万吨。碳配额 24 仍为本周成 交最活跃的年份配额,成交量占比降至 87%(周环比下滑 5 个百分点)。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周度总成交量约 21 万吨,周环比上涨超 15 倍。 全国碳市场周度成交均价 69.46 元/吨,周环比+3.35%;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周度成交均 价 86.74 元/吨,环比回升 1.68%,较全国碳市场挂牌协议周度成交均价高出 25%。 ◼ 核心观点:6 月中 ...
全国碳市场行情简报(2025年第94期)-20250613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6-13 21:00
全国碳市场行情简报 (2025年第94期) 国泰君安期货 发布日期:2025-06-13 秒底需求增加,CEA强势反弹 今日 1、CEA:CEA23、24重回70元上方;挂牌1.5万吨,大宗42.0万吨 行情 2、CCER: 挂牌协议成交量0.11万吨,成交均价89.32元/吨(2.34%) 策略 建议缺口企业在8月底前分批逢低采购 (1)2025年剩余40%强制流通配额只能满足部分市场需求,约0.4°0.5亿吨市场需求或由 盈余企业自愿卖出来满足。 核心 逻辑 大宗协议成交量 42.00 0. 00 0. 00 0. 00 0. 00 总成交额(万元) 3004. 64 0. 00 0. 00 88. 75 0.00 图表3:CEA大宗成交均价(元/吨) 图表2:CEA收盘价(元/吨) 元/吨 -- 碳配额19-20 --- 碳配额21 -- 碳配额22 元/吨 -- 碳配额19-20 -- 碳配额21 -- 碳配额22 120 120 碳配额24 碳配额23 碳配额24 碳配额23 100 100 80 80 60 60 40 2023-07 2024-07 2022-07 2021-07 202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