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Optimus(人形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人形机器人千台量产计划泡汤,特斯拉推迟至明年底生产
南方都市报· 2025-10-23 12:04
"坦白说,Optimus 2几乎不可能制造。"当地时间10月22日的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特斯拉CEO马斯克 直接宣告了今年量产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计划泡汤。 今年3月的特斯拉一季度全体会议上,马斯克曾雄心勃勃地宣告,2025年的目标是生产5000台Optimus, 2026年攀升至50000台。 2025年7月,特斯拉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出人形机器人Optimus原型。 除了技术挑战,人形机器人的供应链缺失亦成为摆在特斯拉面前的考验。马斯克说,汽车、电脑等都有 现成的供应链,而人形机器人的供应链尚不存在。为了制造人形机器人,特斯拉必须高度垂直整合,深 入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自己制造零部件。 特斯拉方面还认为,公司具备推进人形机器人研发的人才基础。特斯拉首席财务官 Vaibhav Taneja介 绍,负责Optimus工程团队的大部分成员都来自汽车部门,这是特斯拉具备人形机器人制造能力的基 础,因为当年负责汽车驱动单元的工程师们现在正投身机器人执行器研发。 "Optimus工程团队可谓才华横溢。"马斯克不吝溢美之词,Optimus工程方面的很多功劳归功于新加入的 工程师,其中许多人刚从大学毕业。目前,公 ...
特斯拉豪赌机器人寻找新叙事,机构称高估值下马斯克已无犯错空间
凤凰网· 2025-09-13 07:30
公司战略转型 - 埃隆·马斯克正推动特斯拉从电动车业务转向人形机器人业务 宣称公司未来约80%的长期价值将来自Optimus人形机器人项目 [1] - 马斯克的新薪酬方案与Optimus机器人销售目标直接挂钩 若实现十年内销售100万台AI机器人将获得价值1万亿美元的薪酬 [2] - 特斯拉估值逻辑基于对马斯克将科幻未来变为现实能力的押注 而非传统汽车公司估值框架 [2] 财务表现与估值 - 特斯拉2025年盈利预计下滑近30% 受电动车行业自2023年开始的放缓趋势影响 2024年情况进一步恶化 [1] - 公司未来12个月市盈率高达155倍 成为七巨头中最昂贵的股票 远高于英伟达的31倍市盈率 [1] - 过去两年公司营收几乎没有实质增长 但市场仍按增长型公司进行定价 [2] 业务挑战与竞争环境 - 特斯拉无人出租车业务距离盈利尚有数年时间 面临来自Alphabet旗下Waymo等公司的激烈竞争 [1] - 人形机器人业务面临市场质疑 包括技术成熟度不明晰 利润模式未验证 以及个人机器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 [1] 投资者观点分歧 - 部分投资者认为投资特斯拉是唯一能在上市投资组合中加入埃隆敞口的方式 基于对马斯克持续创造财富能力的信任 [2][3] - 市场对机器人业务估值缺乏研究基础 目前可随意赋予估值 因缺乏可比公司及业务数据作为参照 [1]
马斯克的“金手铐”,隐藏着特斯拉的一场豪赌?
搜狐财经· 2025-09-10 15:55
薪酬方案核心条款 - 方案为一项为期十年的业绩对赌协议,将授予CEO马斯克最多4.237亿股特斯拉股权,分12个批次发放,每完成一个阶段目标可获得约3531万股普通股 [1][2] - 方案解锁条件涵盖市值、运营和利润三个方面,旨在将公司从汽车制造商转向Robotaxi、FSD和人形机器人领域 [1][3] - 方案要求CEO持有股票的限制期为5年,股权类型为限制性普通股,与2012年和2018年的股票期权方案不同 [3] 市值目标 - 市值目标分为12个阶段,起始门槛为2万亿美元,随后每阶段递增5000亿美元,至第十阶段达6.5万亿美元,最后两阶段各递增1万亿美元,最终目标市值为8.5万亿美元 [2] - 8.5万亿美元的市值目标相当于在十年内再造两个当前规模的英伟达 [2] - 方案生效时公司市值约为1万亿美元,最终目标市值对应的股东价值创造最低门槛为7.5万亿美元 [3] 运营目标 - 运营目标包括四大战略核心业务的四个硬指标:累计交付2000万辆电动车、FSD活跃订阅用户达1000万、累计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100万辆Robotaxi投入商业化运营 [4] - 累计交付2000万辆电动车的目标意味着未来十年年均销量需保持在约120万辆以上 [5] - FSD活跃用户目标要求渗透率达到约50%,而当前选装率仅为十几个百分点 [8] - 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目标从最初宣称的2029年年产100万台调整为2035年累计交付100万台 [11] 利润目标 - 利润目标要求公司年度调整后EBITDA最终达到4000亿美元 [4] - 以20%的净利率估算,支撑4000亿美元利润需要年营收达到2万亿美元,是2024年976.9亿美元营收的20倍 [4] - 若要在5年内实现利润目标,年均复合增长率需达到91.6%;若在10年内实现,年均复合增长率需达到38.4% [15]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全球新能源车市场增速放缓,TrendForce预测2025年增速为21%,2026年降至14% [6] - 市场竞争加剧,Counterpoint Research预计比亚迪将在2025年超越特斯拉,占据15.7%的全球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 [6] - FSD技术面临挑战,城市街道表现不稳定,平均每224英里需人工介入一次,且价格高昂,一次性购置价约1.5万美元,月订阅费199美元 [8] - Robotaxi业务处于起步阶段,仅在得州奥斯汀小规模试点,尚未获得加州等核心市场运营许可,而Waymo和Cruise等竞争对手已在美国部分城市推出有限服务 [9] - 人形机器人Optimus项目仍处于研发早期,客户交付量为零,2025年生产5000台的承诺可能无法实现,其2万美元的单台成本目标需通过大规模生产实现 [12][13] 战略转型意义 - 该薪酬方案本质是公司的转型路线图,核心在于完成角色重塑,从汽车产品提供商转向服务与出行运营商,依靠Robotaxi网络和软件订阅等高利润率业务突破利润天花板 [5][16] - 摩根士丹利认为运营目标在10年内似乎可以实现,但4000亿美元的利润目标需要AI驱动市场(如Optimus)的大量贡献 [18] - 若所有目标达成,马斯克在公司的投票权将升至24.8%,接近其期望的25%关键控制线平衡点 [4]
特斯拉“宏图计划4”发布:大规模地将AI融入物理世界,未来80%的价值在于机器人
36氪· 2025-09-03 08:10
公司战略转型 - 特斯拉发布"大师计划第四篇章" 将发展重心从电动汽车和能源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1] - 公司目标是通过大规模AI融入物理世界 实现"可持续富足"的社会[1][5] - 未来约80%的公司价值将来自人形机器人Optimus[1] 核心指导原则 - 增长是无限原则 技术创新可解决资源短缺并创造经济机会[3][10] - 创新消除限制原则 通过持续创新克服技术瓶颈[4][12][13] - 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原则 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旨在提升交通安全性及替代危险性劳动[4][15] - 自动驾驶必须惠及全人类原则 以提升人类福祉为核心发展目标[4][18] - 更广泛普及推动增长原则 以可负担价格大规模提供先进技术产品[4][19] 技术产品布局 - 自动驾驶汽车有能力显著提高交通可负担性 可用性和安全性[15] - 人形机器人Optimus将改变劳动力可用性和能力 替代单调或危险工作[15] - 太阳能发电和大规模电池储能提高清洁电力可用性 价格更低且更可持续[15] - 建立完全集成的可持续产品生态系统 涵盖交通 能源生成 电池存储和机器人技术[23] 市场评价与争议 - 部分观点认为该计划缺乏具体执行路径 是"空谈AI"的承诺大杂烩[1][2][28] - 批评指出人形机器人目前连爆米花都端不好 缺乏实际能力证明[2][28] - 相较于前两个具有清晰步骤的宏图计划 第四篇章被形容为"给股东的鸦片"[29] - 网友质疑公司能否在AI领域成功 认为人才招募面临激烈竞争[30] - 公司被指尚未完成前三个宏图计划的多项关键目标[31][32][33]
特斯拉“宏图计划4”发布:大规模地将AI融入物理世界,未来80%的价值在于机器人
华尔街见闻· 2025-09-02 18:29
公司战略转型 - 特斯拉发布"大师计划第四篇章" 将发展重心从电动汽车和能源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3] - 公司目标是通过大规模AI融入物理世界实现"可持续富足"社会 建立在近二十年电动汽车 能源产品和机器人技术积累基础上[3][8] - 马斯克宣称未来公司约80%价值将来自人形机器人Optimus[4] 核心指导原则 - 提出五大原则:增长无限 创新消除限制 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自动驾驶惠及全人类 普及推动增长[9][10][11][12][13] - 强调技术创新可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创造更多经济机会[9][21] - 通过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解决交通安全 效率及危险性劳动等现实问题[11][27][28] 具体技术布局 - 将制造能力与自动驾驶技术结合 提供加速全球繁荣的新产品和服务[18] - 人形机器人Optimus旨在改变劳动力可用性 让人们有更多时间从事喜欢的工作[28] - 太阳能发电和大规模电池储能提高清洁电力可用性 且价格更低更可持续[26] 市场争议与质疑 - 被批评为"模糊AI承诺的大杂烩" 缺乏具体执行路径[5][43] - 媒体指出人形机器人目前连基本任务如"端爆米花"都未能完成[5][43] - 网友质疑公司未完成前三个宏图计划:2006年计划4步骤中失败2个 2016年计划4步骤中失败3个 2023年计划6步骤中尚未开始5个[48][49][50] 竞争环境分析 - 市场认为特斯拉在招募顶尖AI人才方面面临挑战 竞争力不及OpenAI 微软 苹果和亚马逊等巨头[45][47] - 批评指出马斯克威权管理风格可能阻碍AI领域成功[46] - 公司被指为维持股价而搭乘AI泡沫 而非真正具备技术交付能力[44]
马斯克最新指示:机器人接管一切,你在家里躺着数钱
虎嗅· 2025-09-02 13:34
战略重心转移 - 公司战略重心从可持续发展转向对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 由AI和机器人主导可持续富足社会 [2] - 公司80%价值将来自人形机器人Optimus 核心从汽车转向生产力本身 [3] - 新蓝图将AI作为底层驱动技术 人形机器人作为执行实体 现有汽车和储能业务成为AI下游应用场景 [10] 宏图计划演变 - 第一篇章聚焦高端小众市场切入并走向大众化车型 解决电动汽车生存和市场定位问题 [4] - 第二篇章围绕汽车产品构建太阳能 储能 自动驾驶和共享出行的完整生态 [4] - 第四篇章不再聚焦具体商业规划 而是重塑人类社会生产力结构的愿景 [8][9] 生产力体系构想 - 通过借鉴汽车行业规模化生产经验大规模制造机器人 建立机器驱动生产体系实现生产力指数级增长 [13] - 机器人取代人类劳动力后 通过对机器人创造价值征税(如消费税)实现普遍高收入分配 [16] - 生产力提升伴随物价下降 收入购买力大幅提高 [17] 技术理念框架 - 增长无限论:资源短缺可通过技术进步 创新和新思想弥补 无需以其他领域衰退为代价 [34] - 创新消除限制:持续创新克服电池技术限制 建立可再生资源驱动产业 [36][37] - 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产品服务通过解决真实问题推动人类进步 制造更高效可持续 [38] 产品与业务布局 - 太阳能发电和大规模电池储能提高社区清洁电力可用性 可靠性和经济性 [39] - 自动驾驶汽车提升交通经济性 可用性和安全性 减少污染 [40] - 人形机器人Optimus改变劳动认知 完成单调危险任务 为人类释放时间 [41] 社会愿景与挑战 - 自主技术需以提升人类福祉为指导 让日常生活更美好安全 [46] - 大规模制造价格亲民且技术先进产品 推动社会民主化和生活质量提升 [48] - 实现可持续富足需克服巨大生产力鸿沟 涉及复杂实施路径和政治阻力 [7][18] 当前业务动态 - Dojo超级计算机团队解散 负责人离职 原定位为AI算力核心 现解释为整合资源发展后续芯片 [18]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5.4% 其中二季度同比下滑13.5% [18]
Robotaxi开启试运营,人形机器人中长期信心不改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6-27 09:28
特斯拉Robotaxi服务上线 - Robotaxi服务于6月22日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正式推出,首批投入约10辆升级版Model Y车型,采取邀请制运营,用户可通过"Tesla Robotaxi"应用程序预约 [1] - 服务采用固定费率计价,单次行程收费4.2美元,覆盖奥斯汀市南部区域,运营时间为早6时至晚12时,目前前排座位仍配备安全员值守 [4][5] - 未来计划投入Cybercab等更多车型扩充车队,并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商业化落地有望带来全新增长 [4][5]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机遇 - Optimus量产进度受技术创新和供应链影响较大,战略定位为最高优先级,现有零部件生产工艺不成熟,供应链初步建立影响大规模量产效率 [2] - 特斯拉通过一体化压铸、简化设计、全新组装工艺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今年进行量产阶段前的试错,为后续十倍产能快速跃升做准备 [2] - 新技术方案和供应链调整将给零部件厂商带来新机遇,推荐技术能力、成本控制、产能爬坡具备优势的企业 [3] 投资建议 - 平台化布局企业具备竞争优势,推荐双林股份、嵘泰股份、凯迪股份、捷昌驱动 [3] - 灵巧手是Optimus Gen3最大边际变化,推荐德昌电机控股 [3] - 丝杠是人形机器人优质赛道,推荐双林股份、嵘泰股份,关注贝斯特、北特科技、兆丰股份 [6] - 线性关节总成价值量大,推荐双林股份、德昌电机控股、捷昌驱动 [6] - 微型丝杠有望迎来独立行情,推荐雷迪克、浙江荣泰,关注长盛轴承 [6] - 内螺纹磨床投资机会,推荐双林股份(科之鑫)、嵘泰股份(河北力准),关注华辰装备、秦川机床、日发精机 [6] - 传感器推荐开特股份,关注凌云股份、安培龙 [6]
特斯拉利润降53%,FSD授权给上汽?马斯克回应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1-30 20:35
特斯拉FSD技术进展 - 无人监督驾驶FSD(unsupervised FSD)将于2025年6月在德州奥斯汀推送,新车可自行开到厂区指定地点 [5] - FSD已达到L4级别智驾能力,车主可基本脱手方向盘,类似Waymo robotaxi体验 [7] - 马斯克强调FSD迭代速度极快,劝说用户积极体验最新版本 [7] - FSD在中国落地面临数据监管限制,公司通过公开视频数据训练模拟器解决本地化问题 [14] - 预计2025年底FSD技术可在多国使用,但实际落地需看各国监管政策 [14] 2024年财务表现 - 2024年全球交付量178.92万辆,同比下降1%,其中Model Y/3交付170.4万辆(-2%)[9] - 汽车收入770.7亿美元(-6%),毛利率从18.2%降至17.9% [9] - 净利润70.91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53%(2023年为149.97亿美元)[9] - 利润下滑主因产品降价及AI研发投入加大 [9] - 能源和服务收入微增1%,部分抵消总收入下滑 [9] 产品规划与成本控制 - 2025年上半年将推出一款便宜车型,全年计划推出多款低价车型 [11] - 单车成本已降至3.5万美元以下,主要通过材料成本优化实现 [11] - 全球工厂已完成新款Model Y生产切换 [11] - 预计2025年运营费用将持续上涨,主要来自AI投资和营销成本增加 [12] FSD授权与合作 - 多家大型车企对FSD授权表示兴趣,但公司优先考虑全美FSD落地 [14] - 授权门槛较高,需对方企业销量足够大才值得投入工程资源 [14] - 马斯克认为缺乏FSD技术的传统车企将难以生存 [14] 人形机器人Optimus - 2025年计划生产约10000台Optimus,实际可能先产数千台 [16] - 初期将用于工厂执行重复性工作,长期目标实现精密操作能力 [16] - 马斯克预测Optimus价值将超过公司其他业务 [16] 技术路线与产业政策 - 坚持纯视觉自动驾驶路线,反对激光雷达方案 [16] - 支持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呼吁人才转向制造领域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