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DT(泰达币)

搜索文档
《稳定币条例》生效在即 街边“找换店”还能兑换加密货币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08:09
香港《稳定币条例》实施前加密货币找换店现状 -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生效,禁止未获发牌经营稳定币业务,但USDT、USDC等稳定币在街头找换店仍可兑换 [1] - 香港湾仔区"铜锣湾地带"商场内两家加密货币找换店"一宗比特币"和"方贝"正常营业,提供BTC、ETH、USDT等交易,但客流量较低 [2] - "一宗比特币"通过ERC通道购买加密货币手续费80港元,TRC通道1万港元以下交易手续费20港元,店员对条例生效后业务是否受影响表示不确定 [3] - "方贝"对1万港元以下交易收取30港元手续费,超1万港元免手续费,店员称目前通知显示8月1日后可继续交易 [3] 加密货币找换店的业务模式与监管动态 - 找换店电话客服表示当前场外交易(OTC)业务无需牌照,公司正准备申请相关牌照,USDT、USDC兑换业务暂未受影响 [3][4] - 香港特区政府披露全港约有200家实体虚拟资产场外交易店及250个线上平台,集中在铜锣湾、旺角等商业区 [5] - 部分香港OTC商店为内地居民提供人民币与USDT/USDC兑换服务,12万港元以下交易无需身份证明,超限额需提供身份证或港澳通行证 [5] 香港虚拟资产监管政策进展 - 立法会议员邱达根指出,无牌平台向散户出售USDT/USDC将违法,存量持有人可通过持牌平台(如HashKey、OSL)合法交易 [4] - 香港特区政府拟将虚拟资产场外交易纳入发牌监管,2024年2月启动首次咨询,2025年6月再次就数字资产交易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展开公众咨询 [6][7] - 现行VASP牌照制度监管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但OTC找换店不受MSO牌照约束,香港海关或成为新发牌制度的监管机构 [6]
多地警示虚拟币非法集资风险!
第一财经· 2025-07-20 19:22
新型网络诈骗共性特征 - 夸大宣传与虚假承诺:常见话术包括"稳赚不赔""高额固定收益""保本付息"等,收益率畸高(日化1%-2%,年化超300%)[1] - 拉人头机制:通过层级奖励鼓励用户推广项目,形成传销式裂变[1][12] - 资金盘模式:法学界定义为"传销式集资诈骗",结合传销手段与集资诈骗特征[1][12] 虚拟货币类骗局手法 - 虚构背景与代币:打着去中心化旗号,伪造技术背景,发行无价值代币进行"质押生息",延伸"挖矿工具"概念[7] - 伪造合规形象:如"OURBIT平台"宣称新加坡注册、持有美英牌照,虚构9种虚拟货币交易假象,操控数据诈骗投资者[7] - 法律风险明确:我国规定虚拟货币交易不受保护,参与者可能面临资金损失及洗钱、诈骗等连带法律责任[3][7] 其他网络骗局类型 - 投资理财类:冒充正规机构设立资金盘或套牌APP,虚构股票、基金等产品,如"鑫慷嘉"伪造与中石油战略协议,通过多级分销瓜分资金[10] - 消费返利类:以"零元购物""消费全返"为噱头,如"海顺易购"分会员等级,通过拉人头获6%-4%奖励[11] - 虚构项目类:伪造政府背书或名人站台,如"EDA项目"假借跨境电商名义实施庞氏骗局[11] 资金盘运作模式 - 收益结构:分静态收益(固定返利)和动态收益(拉人头提成),后者推动快速裂变[13] - 参与者分层:操盘手(诈骗核心)、聪明人(投机套利)、老实人(受骗主体)[13] - 高回报陷阱:日化1%-2%的回报率与可信度负相关,爆雷前以"合法合规"话术维持运作[13][14] 监管动态与风险警示 - 多地联动警示:广东、湖南等7省份密集发布虚拟币非法集资风险提示,强调虚拟货币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2][3][7] - 跨境化特征:新型诈骗呈现链条化、隐蔽性,如"鑫慷嘉"利用USDT跨境转移资金[10]
多地警示虚拟币非法集资风险,八大类“资金盘”套路曝光
第一财经· 2025-07-20 17:43
新型网络诈骗模式分析 - 资金盘骗局共性特征包括夸大宣传如"稳赚不赔""高额固定收益"、畸高收益率(日化1%-2%年化超300%)以及"拉人头"层级奖励机制 [1] - 传销式集资诈骗通过"交入门费""拉人头""团队计酬"三大传销要件实现快速裂变 [11] - 典型骗局如"鑫慷嘉"宣称日息2%并伪造与中石油战略协议通过多级分销体系瓜分50%资金 [9] 虚拟货币类骗局手法 - 不法机构利用"金融创新""数字资产"噱头发行无价值代币通过"质押生息""挖矿工具"及雇佣币圈大V站台欺诈 [7] - 案例"OURBIT平台"虚构9种虚拟货币交易假象操控数据锁定账号诱导高杠杆投资一级代理分成 [7] - 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向境内居民提供服务属非法金融活动参与交易不受法律保护且面临洗钱风险 [2][8] 其他网络诈骗变种 - 投资理财类骗局套牌正规机构虚构股票基金外汇产品以"保本高息""专家内幕"诱导资金转移 [9] - 消费返利类伪装绿色消费电商运营以"零元购物""积分补贴"为名依赖拉人头维持资金链如"海顺易购"分级返利模式 [10] - 虚构项目类伪造政府背书名人站台如"EDA项目"借跨境电商热度实施庞氏骗局纯资金盘操作 [10] 资金盘运作特征 - 收益结构分为静态收益(固定回报)和动态收益(拉人头提成)后者收益与人员资金规模正相关 [12] - 参与者分为操盘手(骗取钱财)聪明人(赚快钱)老实人(受骗损失最重)三类 [13] - 爆雷前常用"平台合法合规""无人亏损"话术包装骗局合理性维持兑付 [13]
京东蚂蚁跑步入局稳定币 为何专家建议普通人不要急于试水?
南方都市报· 2025-07-16 16:20
稳定币概念与历史背景 - 稳定币被类比为北宋时期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通过抵押资产维持价值 [2] - 稳定币与比特币同属加密货币,但通过1:1锚定主权货币或流动性资产实现价格稳定 [3][4] - 全球首批稳定币USDT于2014年由Tether公司发行,1USDT锚定1美元 [4] 监管动态与定义 - 美国参议院通过《稳定币统一标准保障法案》,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生效 [5] - 香港金管局定义稳定币为与特定资产(如港元)挂钩的虚拟资产,例如HKDR [5] - 稳定币分为储备支付型、算法型、混合型三类,储备支付型为主流(如USDT) [5] 应用场景与行业趋势 - 稳定币可实现跨境支付瞬时到账,费用低于传统银行系统的3%-5% [7] - 京东、蚂蚁集团利用稳定币解决传统跨境支付低效问题,抢占政策红利 [8] - 2025年起稳定币或成为机构资金调拨、跨国贸易的核心工具,先行布局者优势显著 [8] 行业参与者与战略布局 - 中国互联网巨头京东、蚂蚁集团跻身数字货币先行梯队,发挥全球竞争优势 [8] - 专家建议离岸市场推动数字人民币与人民币稳定币,拓展人民币国际化场景 [10] - 私人部门创新稳定币后,央行可能介入监管,铸币权难长期私有化 [10] 技术特性与比较优势 - 稳定币基于区块链技术,支持24/7全天候点对点交易,绕过传统银行系统 [7] - USDT、USDC等稳定币在新兴市场已成为非正式跨境交易媒介 [7] - 算法稳定币与混合模式为另两类稳定机制,但储备支付型当前占主导 [5]
数字货币攻防战:警惕骗局披上“稳定币”马甲
搜狐财经· 2025-07-15 16:21
稳定币犯罪现状与特征 - 稳定币凭借低波动性、交易高效、跨境流通不受限等特点成为犯罪分子觊觎的对象,被用于诈骗、洗钱等非法活动[3] - 2024年与欺诈诈骗相关的链上非法活动金额约达510亿美元,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间稳定币交易量突破30万亿美元[3] - 非法行为者利用波场网络的USDT快速转移资金,结合混币器、跨链桥等匿名工具构建复杂资金路径,导致追踪难度极大[3] 典型案例分析 - 鑫慷嘉平台以USDT为交易媒介,宣传"每日1%收益"(年化365%),通过传销式层级设计吸收资金,最终涉及200余万投资人[4][5] - WO token平台吸收2.86亿余枚USDT、4.6万余枚比特币,按案发当日价格合计价值77.69亿余元,注册会员715249人,层级关系501层[6] - 这些骗局共同特征包括:包装区块链概念、利用稳定币特性转移资金、钻监管漏洞通过OTC商家快速兑换出金[6] 监管动态与风险提示 - 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指出非法活动具有资质缺失、概念包装、虚假承诺、资金池运作、风险外溢五大特征[7] - 深圳市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专责小组办公室提示警惕以"金融创新""数字资产"为噱头的非法集资行为[8] - FATF报告显示利用稳定币犯罪呈现专业化、技术化升级趋势,包括"诈骗即服务"模式兴起、AI技术深度应用等[9] 执法挑战与应对建议 - 跨境案件面临法律适用空白、技术追踪困难(跨链转移导致数据孤岛)、执行效率低下(冻结指令耗时72小时)等三维困境[11] - 建议规则层面明确链上地址权属认定标准,技术层面推动内地与香港监测系统数据互认,国际协作层面升级FATF"旅行规则"[12] - 未来犯罪可能结合零知识证明、NFT质押等新技术,地域上转向柬埔寨、老挝等监管洼地[12][13] 行业发展趋势 - 诈骗分子将更频繁利用DeFi协议可组合性,案件呈现"诈骗-洗钱一体化"特征[13] - 新型稳定机制如算法稳定币、RWA支持稳定币可能带来未被充分认知的金融风险和欺诈模型[13] - 犯罪组织会策略性选择监管模糊、执法协作意愿低的司法管辖区设立运营主体[13]
鑫慷嘉爆雷疑云:黄先生是谁?
经济观察报· 2025-07-11 22:12
鑫慷嘉事件核心分析 - 鑫慷嘉数据交易平台涉嫌传销式运营,会员规模达180万,涉及金额超100亿元 [2] - 平台创始人"黄先生"身份存疑,虽被指认为黄鑫但无直接管理记录 [4][5] - 公司通过虚假国企背景宣传和数字货币支付手段快速扩张 [7] 公司运营模式 - 采用金字塔式会员体系,设置9个级别并依据拉人头数量给予奖励 [9] - 通过USDT进行资金结算,承诺每日0.5%固定收益 [10] - 全国划分"四大战区"进行层级化推广,采用熟人社交裂变模式 [7][8] 关键人物背景 - 黄鑫曾担任南油销售法定代表人,现为辽宁南油董事长和贵州南油副董事长 [5] - 三位创始人名字组合成"鑫慷嘉"品牌,但2024年4月集体退出股东行列 [4] - 内部尊称"先生"而不提姓氏,刻意保持神秘感 [5] 公司现状 - 深圳注册地址无实际办公场所,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4] - 贵州主体公司实缴资本为零,6月25日再次被列入经营异常 [17] - 香港新注册"鑫慷嘉科技有限公司",疑似转移业务重心 [15] 违规行为 - 冒用"DGCX"交易所名称进行虚假宣传,遭迪拜官方否认合作 [16] - 早期直接使用"中国石油"名称误导投资者 [7] - 多地监管部门明确认定其传销性质,四川珙县发布专项风险提示 [18] 事件发展 - 6月26日出现提现困难,平台要求补交10%税收且手续费提高至50% [13] - 5月18日贵州主体发布注销公告,全国多家关联公司更名或注销 [17] - 会员分裂为维权派和坚守派,部分人仍期待10月恢复运营 [14]
号称日息2厘的平台被曝崩盘,操盘手称“我已在国外”!此前多地早已发出预警
第一财经· 2025-07-09 21:30
鑫慷嘉平台事件概述 - 平台操盘手"黄先生"在爆雷后公开宣称投资者智商与财富不匹配,并暗示卷款跑路 [1][3] - 涉及金额约130亿元,投资者约200万人,但具体数据尚未官方确认 [3] - 平台采用"庞氏内核+传销架构"模式,通过虚拟资产投资和稳定币支付吸引资金 [3][4] 平台运营模式 - 最初宣称从事石油现货交易,后转向衍生品交易,并虚假标榜为"DGCX中国分站" [6] - 宣称利用大数据技术在中东进行黄金、石油、外汇期货交易,承诺最高日息0.2% [6] - DGCX多次发布声明否认与平台存在任何合作关系 [8][9] - 设立9级兵团式架构,从司令员到班长,每级晋升需达到不同直推数量并给予USDT奖励 [13] - 关联企业贵州鑫慷嘉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但实缴0元,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19] 资金运作方式 - 通过USDT进行资金结算,用户需购买USDT充值,但操作复杂导致新人委托上级兑换 [22] - 推出促销活动如投资50万元送特斯拉Model 3以诱导加大投入 [20] - 宣称每天按指令下单可获得1%收益,57天回本,但行情和走势可后台操控 [20] - 崩盘前48小时操盘方使用混币器将USDT转移至海外,切断资金流向追踪 [30] 监管与风险警示 - 我国自2017年起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22][23] - 多地监管和公安机关累计发出十余次风险预警,指出平台涉传销和非法集资 [24][28] - 湖南省委金融办通过排查发现平台存在较大非法集资风险 [28] - 河源农商银行警示平台背后可能隐藏杀猪盘骗局 [28] 行业背景与趋势 - 近期稳定币火热导致传统金融体系外涌现大量类似"橡木"项目 [4][30] - 资金盘模式跟随热点转换,现与虚拟资产、稳定币结合绕过金融监管 [29] - 部分投资者总结"经验"认为资金盘原始阶段可参与,但需警惕流水逆转信号 [30] - 深圳市发布风险提示警示以稳定币名义实施的非法集资活动 [32][33]
鑫慷嘉平台被曝崩盘:当资金盘与稳定币挂钩,资金被快速跨境转移
第一财经· 2025-07-09 20:28
公司分析 - "鑫慷嘉"平台操盘手通过微信留言宣称已携款潜逃,涉及金额约130亿元,投资者约200万人 [3] - 平台以虚拟资产投资为名,采用"庞氏内核+传销架构"模式,通过稳定币USDT进行资金结算和跨境转移 [3][15] - 公司对外标榜为"DGCX中国分站",宣称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黄金、石油、外汇期货交易,承诺日息高达0.2% [4] - 关联企业贵州鑫慷嘉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但实缴资本为0元,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14] - 平台设立9级兵团式晋升架构,从班长到司令员需达成不同直推人数,奖励从10 USDT至12000 USDT不等 [10][11] - 通过促销活动如"投资50万元送特斯拉Model 3"诱导投资者加大投入,后台可随意篡改交易数据 [14] 行业动态 - 近期币圈出现多起类似"鑫慷嘉"的资金盘项目,圈内称为"橡木",以稳定币支付为手段吸引投资者 [3][20] - 资金盘模式与庞氏骗局相似,无实际盈利能力,依靠新投资者资金支付旧投资者回报,最终崩盘跑路 [19] - 稳定币USDT成为资金盘主要支付工具,用户需购买USDT入金,但操作复杂导致新人依赖上级代操 [15][16] - 混币器技术被用于资金转移,通过区块链应用切断加密货币流水追踪,实现资金快速跨境转移 [20] - 多地监管部门已对"鑫慷嘉"发出风险预警,指出其涉传销、非法集资及虚拟货币交易违法 [17][18][24] 运营模式 - 平台采用多层级传销架构,直推奖励逐级递增,例如司令员需团队19683人且直推50人,奖励150 USDT/人 [10][11] - 宣称对接DGCX交易所,但DGCX多次声明未授权任何中国分站,警示投资者避免使用不明应用 [6] - 线下通过门店聚集宣传,承诺每日1%收益,57天回本,实际交易数据可后台操控 [14] - 用户资金通过上级集中兑换USDT入金,资金流向不透明,多数投资者不清楚最终去向 [15][16] 监管环境 - 中国自2017年起明确虚拟货币交易非法,2021年十部委重申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 [16] - 多地公安及金融办累计发布十余次风险预警,指出平台涉传销、非法集资及经营异常 [17][18] - 深圳市近期发布风险提示,警惕以稳定币名义实施的非法集资、诈骗及洗钱活动 [24]
“迪拜黄金交易所”暴雷前48小时:18亿稳定币被转移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7-07 23:04
DGCX鑫慷嘉骗局 - 平台在崩盘前48小时内将价值18亿USDT(约129亿元人民币)转移至开曼群岛空壳公司[1][28][30] - 宣称是迪拜黄金交易所分站,但母公司DMCC否认关联[4][6][7] - 会员数量达200万,主要针对三四线城市个体户、宝妈及中老年人[8][24][33] - 通过虚构原油期货投资、层级传销及虚假豪车奖励吸引投资者[16][25] - 头部人员抽佣50%,提现手续费从5%升至10%,资金通过混币器洗白[35] 公司背景与操作手法 - 2021年由黄鑫、邵馨慷等注册贵州鑫慷嘉,2024年法人变更为实缴0元的刘海亮[10][11] - 利用20万元油品设备交易作为背书,数据迁移至美国IP地址平台[13][14] - 崩盘前一周每日仍有1.2亿元资金流入[21] 历史类似案例 - 张誉发通过MBI平台诈骗超1000亿元,3万会员受骗,2024年被引渡至中国[41][42][52] - 林强的"和合系"暴雷,涉及52.56亿元未兑付,境外卷款989亿元后被捕[57][62][64] 行业风险事件 - 贵州中天金融负债1516亿元,资不抵债但持有两张金融牌照[67][69][70] - 广州网约车平台暴雷致司机无法提现,家政平台因资金链断裂停运[76][78][79] - 健身馆、美容店等通过会员储值卡模式跑路,涉案金额数千至数万元[80] 行业共性特征 - 诈骗平台多伪装成国际机构或高收益项目,利用信息差吸引投资者[39][49][50] - 资金转移至境外空壳公司或通过虚拟货币洗钱是常见手法[28][35][64]
2025年稳定币发展历程市场现状及产业链拆解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7-07 11:55
稳定币市场概述 - 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桥梁,通过锚定美元等传统资产保持价值稳定,解决了加密货币支付难题并成为全球金融交易的重要工具 [1] - 截至2025年6月,全球稳定币总市值达2629亿美元,占加密货币市场规模的7.7%,其中USDT以1576亿美元市值占据60%份额,USDC以617亿美元占23%,形成双头垄断格局 [2][3] - 稳定币的核心功能是作为加密货币交易的中间货币,用户通过法币兑换稳定币后再进行加密货币买卖,提升跨体系交易效率 [1][11] 市场竞争格局 - USDT凭借先发优势与生态合作(如早期绑定Bitfinex交易所和TRON区块链)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目前超50%的USDT基于TRON发行 [2][26] - USDC通过高合规性突围,获得多国监管许可并与Coinbase、币安等头部交易所合作,2021-2024年年均增速达83% [2][26] - 其他稳定币如DAI(加密资产抵押型)和FRAX(混合型)市场份额有限,行业集中度极高 [3][25] 应用场景拓展 - 加密货币交易中稳定币是绝对主角,币安平台上稳定币交易对(如ETH/USDT)成交量占比超60% [4][15] - 在DeFi领域,稳定币因价值稳定成为借贷和质押的核心资产,例如USDC在Compound平台的借贷总额超480亿美元 [4][16] - 跨境支付场景中稳定币实现分钟级到账和0.1%以下手续费,2023年交易量达2.3万亿美元,逼近Visa等传统支付巨头 [5][18] 产业链盈利模式 - 发行人通过储备金利差盈利:Tether(USDT发行方)将用户存入的美元投资于短期美债等资产赚取利息,Circle(USDC发行方)2024年16.8亿美元总收入中99%来自储备金收益 [6][35] - 交易所通过稳定币相关业务收取手续费,如币安现货交易费率为0-0.1%,Coinbase 2024年稳定币业务收入达9.1亿美元 [6] - 产业链核心角色还包括托管方(如纽约梅隆银行)、基础设施供应商(如以太坊网络)和应用服务商(如Visa) [30] 监管与未来趋势 - 2025年美国通过《GENIUS法案》要求稳定币以美元现金或短期美债为储备,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要求发行人在港设立实体并接受金管局监管 [7] - 头部产品USDT和USDC年均增速超50%,未来可能重塑全球支付体系,尤其在新兴市场跨境贸易中发挥更大作用 [7][20] - 按类型划分,法币抵押型稳定币(如USDT、USDC)占市场主流,市值占比达83%,加密资产抵押型(如DAI)占2% [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