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打造中国交通“新标杆”
科技日报· 2025-08-14 09:11
交通科技创新成就 - 深中通道、平陆运河、小洋山北集装箱码头等重大工程创造多项世界纪录并涌现科技成果[1] - CR450动车组试验时速达453公里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运营 C919客机常态化商业运营[2] - 超过4000公里公路完成智能化升级 电子航道图发布里程9950公里 自动化码头技术全球领先[2] - 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智慧物流快速发展 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加速应用[3] 高铁网络建设突破 - 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 覆盖全国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5] - "八纵八横"高铁网建成投产81.5% 渝厦高铁等线路突破地质难关[5] - 全国超1/3省份实现市市通高铁 单日发送旅客突破23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7] - "十四五"期间铁路货运量将超250亿吨 较"十三五"增加50亿吨[7] 重大工程技术创新 - 深中通道开通一年车流量超3155万车次 日均8.64万车次 缩短通行时间至30分钟[8] - 天山胜利隧道贯通使穿越时间从3小时缩至20分钟 采用国产硬岩掘进技术装备[9]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90% 连接超80%县级行政区 服务90%经济人口总量[10] 绿色交通转型进展 - 首艘国产双燃料船舶实现绿色甲醇加注 使用餐厨垃圾等原料制成的200吨绿色燃料[11] - 济潍高速公路成为首条零碳高速 通过光伏和智能微电网技术实现年均碳减排6.1万吨[11][12]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1280万辆连续十年全球第一 高速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达98%[12] - 建成33个绿色公路示范工程 53家港口获绿色称号 岸电覆盖率基本达100%[12]
65.9%桥隧比+多处重大地质风险段!这条高速解锁“地质迷宫”,破译高原筑路密码
科技日报· 2025-08-14 09:01
项目概况 - 康新高速公路连接四川藏族聚居区与外界 全长约80公里 全线桥隧比65.9% [3] - 项目起于康定榆林接G4218线康定过境段高速公路 止于新都桥镇东俄洛三村 [3] 地质挑战 - 全程需穿越冻土区 岩堆体及富水断层带等复杂地质带 [1] - 康定隧道斜井段围岩以中风化花岗岩为主 受点滴线状地下水渗流影响 岩体完整性差且自稳能力弱 [1] - 贡布卡隧道围岩以强风化花岗岩为主 岩体破碎且受地下水持续侵蚀 [1] - 贡布卡隧道进口段节理发育紊乱 洞内地下水呈股状涌出 峰值涌水量高达每小时140立方米 [1] 工程技术方案 - 采用三台阶法施工 遵循管超前 短进尺 强支护 勤量测原则 [3] - 加强隧道动态管理与动态化设计 严格施做超前水平钻 [3] - 结合地质调查法 物探与钻孔探明掌子面围岩情况 [3] - 使用智能拱架一体化安装台车进行施工作业 [3] 工程进展 - 康定隧道和贡布卡隧道已安全穿越两处重大地质风险段 [3] - 隧道施工提前10天突破富水断层带 [3] - 涌水量控制在设计值70%以内 [3] - 单个隧道掘进每天最大达到6米 [3] 战略意义 - 项目建成后将加强康巴地区同成都平原的交通联系 [3] - 为高原铁路施工提供强有力的通行保障 [3] - 对带动沿线经济 社会及文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国际无线电加密算法再现“后门”
科技日报· 2025-08-14 08:02
陆地集群无线电标准(TETRA)由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制定,是国际上应用最广的无线电加密通信标准 之一,被摩托罗拉、赛普乐等相关通信设备生产企业广泛采用,使用范围遍布100多个国家,主要用于 警察、救援、军队等部门的加密通信或关键基础设施工业控制系统的数据传输。 2023年,荷兰安全公司Midnight Blue研究团队发布报告称,TETRA的加密算法存在"后门",部分设备间 的无线电加密通信可被快速破解。之后,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建议使用该算法进行敏感通信的用户需要在 TETRA的基础上增加"端到端加密"。然而,今年8月,Midnight Blue团队再次宣布,至少有一种欧洲电 信标准协会认可的端到端加密系统也存在与TETRA"后门"类似的漏洞。 研究人员认为,用户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得了有漏洞、可被破解的无线电加密通信系统。 巧合的"后门" 相似的漏洞 简单理解,TETRA的TEA加密算法是保障无线电通信安全的第一把锁,端到端加密就是在第一把锁不 太可靠的情况下加上的第二把锁。该技术采用128位密钥,主要目标客户是对通信安全性要求更高的各 国安全机构。 然而,这第二把锁似乎也不怎么可靠。 最近,Midnigh ...
微型机器人能用声波自组成智能集群
科技日报· 2025-08-14 08:02
技术突破 - 声波可作为微型机器人的控制媒介 配备微型麦克风 扬声器 振荡器和电机等基础元件 实现群体智慧[1] - 个体自动将振荡器频率与群体声场同步并向最强声源靠拢 形成具有环境适应能力的智能集群[1] - 声波通信相比化学信号方式具有传播更快更远 能量损耗极低和系统设计简洁的优势[1] 应用前景 - 机器人集群适用于灾后环境勘探 污染物清理 靶向药物输送和环境监测等多个场景[2] - 具备自我修复特性 个别机器人损坏时集群仍能保持整体功能 对传感器网络建设尤为重要[2] 研究意义 - 标志着活性物质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 研究自推进微观生物和合成代理的集体行为[2] - 为开发能在复杂环境中执行任务的新一代微型机器人奠定理论基础[2]
“光泳”飞行器无需燃料即可在大气层漂浮 开辟气候监测和火星探索新途径
科技日报· 2025-08-14 08:00
这项新成果凸显了"光泳"飞行作为监测地球大气甚至探索其他行星的一种工具的潜力。研究团队认为, 现在的火星运输成本每公斤超过10万美元,而相比专门的人造卫星,"光泳"装置在尺寸、重量和功耗方 面均有显著优势,未来可用于执行传感和通信任务。将来的设计可以包含导航系统、增加载荷能力和运 行时长,以及执行更大规模的任务。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团队此次设计建造了一种新型飞行结构,由两片薄而多孔的膜通过微小的垂直支撑连 接而成。结合计算机建模和实验室实验优化"光泳力"后,他们制作了一个宽1厘米的圆盘,能够在与高 空阳光强度相当的光照下悬浮。 团队还提出了一种3厘米宽的版本,计算机模型显示它白天在75公里高空能够携带10毫克的载重,这足 以负载包含射频天线、太阳能电池和集成电路的小型通信系统。团队模拟了12433个此类装置的悬浮飞 行,其向上推力由热对流气流通过装置膜上的434个微尺度孔洞产生。 《自然》13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描述了一种新型"光泳"飞行器。该飞行器本质是一类小型太阳能漂浮装 置,可携带仪器漂浮在大气层高处。这种装置无需传统燃料即可维持飞行高度,为未来气候监测和火星 探索开辟了新途径。 "光泳"是一种气体(或液体) ...
科学家实现最强声子干涉效应 有望推动分子级传感、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应用
科技日报· 2025-08-14 07:56
技术突破 - 美国莱斯大学团队在碳化硅体系中实现迄今最强的声子干涉效应"Fano共振",强度比此前研究高出两个数量级 [1] - 该效应基于声子相互作用,可长时间保持波动特性,在稳定高性能器件中具有潜力 [1] - 技术依托于碳化硅基底上构建二维金属界面,通过嵌入银原子层形成紧密结合界面,显著增强振动模式干涉 [1] 应用前景 - 该技术可推进分子级传感技术发展,灵敏度高至可检测单个分子且无需化学标签 [2] - 在能量采集、热管理及量子计算等领域开辟新应用路径 [1] - 装置简单且可扩展,有望用于量子传感和新一代分子检测 [2] 实验验证 - 团队利用拉曼光谱法研究声子干涉,谱图显示极端不对称线形和完全"谷底"的反共振模式 [1] - 比较3种不同表面碳化硅,每种都对应独特拉曼光谱线形 [1] - 低温实验证实效应完全由声子相互作用引起,而非电子作用 [2] 技术独特性 - "纯声子"量子干涉现象罕见,仅在特定二维金属/碳化硅体系中出现 [2] - 常规块体金属中不存在该效应,归因于原子级金属层的特殊跃迁路径和表面结构 [2]
新设计使锂电池续航能力提升2—3倍
科技日报· 2025-08-14 07:46
技术突破 - 首创"离域化"电解液设计理念 通过调控电解液微环境增强溶剂化结构无序性 成功平衡溶剂与阴离子协同作用 [1] - 研制出能量密度达600瓦时/公斤的软包电芯及480瓦时/公斤的模组电池 [1] - 较现有商用锂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提升2-3倍 同时兼具优异循环稳定性与安全性 [1] 行业影响 - 锂金属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突破口 现有电解液设计难以兼顾高能量输出与长循环寿命 [1] - 有效降低电极/电解液界面动力学障碍 显著提升界面稳定性 为电池性能突破性提升提供巨大潜力 [1] - 实现高能量密度电池"Battery600"性能目标及高能量密度电池组"Pack480"可扩展性 [1] 应用进展 - 团队已建成高能金属锂电池中试生产线 积极推进技术转化和应用验证 [2] - 产品成功应用于3款型号微型全电无人飞行器 使其续航时间延长2.8倍 [2]
卫星互联网低轨08组卫星发射成功
科技日报· 2025-08-13 18:14
发射任务概况 - 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于8月13日14时43分成功发射 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8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 - 发射任务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实施并取得圆满成功[1] 运载系统技术特性 - 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基于长五火箭研制基础开发 属于大型低温运载火箭[3] - 远征二号上面级是目前规模最大、能力最强的常规动力液体上面级[3] - 组合运载系统支持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等多种轨道发射任务[3] - 系统具备一箭一星、一箭多星发射及星座部署能力[3] - 支持串联布局、并联布局、侧挂布局和串并联布局等多样化部署方式[3] 研制单位信息 - 卫星互联网低轨08组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1] - 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和远征二号上面级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3] 发射里程碑 -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88次发射[3]
“基因魔剪”携手AI提升DNA编辑精度
科技日报· 2025-08-13 18:00
基因编辑技术创新 - 瑞士苏黎世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比利时根特大学合作开发出结合AI的基因编辑技术,显著提升DNA编辑精确度 [1] - 新技术通过"基因魔剪"与AI结合,为模拟人类疾病机制和精准基因疗法奠定基础 [1] - 关键技术挑战在于避免基因编辑过程中的意外变异并维持基因组稳定性 [1] AI工具Pythia的功能 - Pythia能高精度预测基因编辑结果,尤其是CRISPR/Cas9切割后细胞的DNA修复方式 [1] - 团队基于Pythia设计微型DNA修复模板,可引导细胞完成精确基因修改或插入 [1] - 该工具利用可学习的DNA修复规律,实现非随机化编辑 [2] 技术验证与应用 - 修复模板在人类细胞培养体系中验证,实现高效精准的基因编辑和外源基因整合 [2] - 方法在非洲爪蟾和活体小鼠等生物模型中测试成功,包括大脑等非分裂组织的细胞编辑 [2] - 技术适用于非分裂细胞(如神经元),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提供新途径 [2] 技术扩展功能 - 除基因修改外,技术可用于蛋白质标记(如荧光标记),观察蛋白质在健康与疾病组织中的动态行为 [2] - 技术具有普适性,适用于各类细胞类型 [2] - AI预测细胞对基因干预的响应,类比气象学中的天气预测 [2]
云南文山:新兴产业起势 传统产业蝶变
科技日报· 2025-08-13 15:33
文山州产业发展概况 - 文山州三七全产业链产值超400亿元,绿色铝综合产值达833.09亿元 [1] - 全州研发经费投入2023年达14.1亿元,较2020年增长135%,2024年上报数达20.4亿元,同比增长3.2% [1] - 政府发放1598万元奖补资金激活企业创新热情 [1] 企业创新与技术突破 - 高新技术企业达66家,较"十三五"末增长200%,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24家,增长52% [2] - 云南宏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实现电解槽全工段化生产应用,获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2] - 云南文山铝业首创国内铝灰处置生产线,云南神火铝业建成全省首个5G智慧工厂,年节电9000万千瓦时,阳极铸造品质提升15% [2] 创新平台与人才建设 - 建成省级高新区1个、星创天地6个、众创空间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培育中 [2] - 依托云南绿色铝基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建立分中心,推动产学研对接 [3] - 累计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12个,29人入选省级技术创新人才,136人评为州级科技创新人才,培育6个产业技术攻关团队 [3] - 1356名省级科技特派员、1404名"三区"科技人才及8个科技特派团活跃一线,13名科技副总进驻企业 [3] 科技成果转化 - 三七产业选育4个新品种,建成全国最大种质资源基地 [4] - "文陆稻4号"和"文麦14号"入选中国—孟加拉国农业合作品种 [4] - 富宁县建成数字八角智慧化服务平台,铁皮石斛种植技术示范应用 [4] 产业升级方向 - 科技创新推动铝业绿色转型、农业种源突破、作物数字化升级及国际合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