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丰富智慧应用,共话产业趋势
科技日报· 2025-07-28 09:19
7月23日,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在上海开幕。此次博览会汇聚该领域近300家全球头部企业,集 中展示无人机、eVTOL等尖端产品,深度呈现低空基础设施、智能制造与配套服务等,发布全球首发 产品19件、国内首发产品25件,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智能飞控管理:全方位守护飞行安全 随着低空飞行器数量激增和任务多元化,智能飞行控制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次博览会上,研究机构 和头部企业纷纷展示自己在低空领域的技术优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即是 其中一员。 该所精心推出"灵筹·机载电子超市"主题展陈,带来三大层级百余款产品,吸引众多观展者驻 足。"灵筹"是由该研究所自主打造的品牌,可集成显控、飞控、通信等40余项关键功能,为eVTOL、无 人机等全品类低空飞行器提供高安全性、低成本解决方案。 "依托自主研发的联合计算平台、多元感知传感器和低空智能网联体系,'灵筹'可运用智能算法开 展低空飞行路径规划,并将控制指令与飞控计算机联动,帮助低空飞行器顺利飞行。"该研究所通航产 品事业部部长助理冯伟介绍,飞控计算机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海量飞行日志,发现影响飞行安全的关键 因素,对飞控系统进行自我优化 ...
“我愿做太空的铺路石”
科技日报· 2025-07-28 09:01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 王希季是中国首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总体方案设计者,并主持研制了18种探空火箭中的12种,为中国航天事业打下重要基础 [1] - 1960年2月19日,王希季团队成功发射中国第一枚液体推进剂探空火箭,飞行高度达8公里,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关键一步 [3] - 王希季创造性地将导弹技术与探空火箭技术相结合,提出节省经费又能满足发射需求的技术方案,成功研制出"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4] 返回式卫星研制成就 - 王希季带领团队制定了充分利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能力的返回式卫星方案,该系列成为中国使用公共平台最成功、成本最低的卫星系列 [4] - 1975年11月26日返回式卫星成功升空,3天后成功返回地面,王希季全程参与监控 [5] 载人航天工程贡献 - 20世纪80年代,王希季发表论文指出航天飞机不符合中国国情,推动业内转向发展载人飞船,为"神舟号"载人航天工程奠定基础 [6] 人才培养与教育 - 王希季在大连理工大学任教期间培养出俞鸿儒、徐性初等中国科学院院士 [2] - 任教5年期间编写了《锅炉学》《涡轮机》《铸工》等多部教材 [2]
全球极端海洋热浪驱动机制揭示
科技日报· 2025-07-28 09:01
全球极端海洋热浪驱动机制研究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构建了全球首个基于高分辨率海洋再分析数据的混合层热收支诊断框架 [1] - 研究系统揭示了2023年全球极端海洋热浪的形成机制 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期刊 [1] - 2023年被世界气象组织认定为有记录以来最暖年份 全球海表温度和海洋热含量均创历史新高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采用ECCO2(海洋环流与气候评估二期计划)高分辨率日尺度海洋深层数据开展混合层热收支分析 [1] - 定量刻画2023年海洋热浪在强度 持续时间和空间覆盖上的空前特征 [1] 关键海区驱动机制发现 - 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热浪主因是短波通量增强和混合层变浅 [1] - 西南太平洋热浪由云量减少和平流增加驱动 [1] - 热带东太平洋热浪主要受海洋平流增加影响 [1] 研究意义与应用前景 - 该研究为理解和预测未来极端海洋事件提供关键科学依据 [1] - 发展地球系统科学对揭示复杂气候现象内在机制至关重要 [2] - 构建物理机制预报系统和强化海洋实时监测对应对气候风险具有现实意义 [2]
围绕国家发展所需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科技日报· 2025-07-28 09:01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兴起与发展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深圳理工大学、福耀科技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大学陆续成立,成为考生择校新选择 [1] - 新型研究型大学具有小而精、高起点、国际化、创新创业导向等特点 [2] - 新型研究型大学兴起已有十余年,2020年科学家座谈会上正式提出"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 [2]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定位与特色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围绕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强化基础研究、聚焦前沿交叉、突出工程技术 [2] - 新型研究型大学专业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能与人工智能、人机互控、量子信息等国家和地方科技及产业发展战略精准对接 [2] - 新型研究型大学呈现国际化、学科交叉、通专结合、寓教于研等特点,满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发展需要 [3]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培养模式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采用小班化培养方式,提供高层次科研平台和实践机会 [4]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设置数理基础科学、智能制造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按计算机大类招生,学生第一学年不分专业 [4] - 构建书院制与学院制协同育人方式,打破学科边界,促进交叉融合,配备书院导师和学术导师 [4]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学科设置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设有理学部、工学部和信息学部,并设有人文社科中心,提升学生人文精神和综合素养 [5]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社会意义 - 新型研究型大学能为吸引高端人才提供强大动力,其独特的产学研关系为学术人员创业和毕业生就业提供多种可能性 [6] - 新型研究型大学解决了我国缺乏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以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6] - 越来越多高分考生根据自身兴趣、能力与未来职业发展选择高校,要求大学坚持特色办学 [6]
实验室真实再现极端天气下屋面积雪环境
科技日报· 2025-07-28 09:01
科研仪器研制 -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大跨空间结构风—雨—热—雪全过程联合模拟试验系统"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 该系统是全球首个能模拟全要素耦合作用的试验平台 标志着中国冰雪工程研究进入全要素耦合时代 [1] - 该系统通过缩尺模型测试极端气候条件 包括零下15℃寒风 人造雪漩涡 热辐射灯阵模拟烈日 降雨喷嘴喷洒冰雨等复合环境 [1] 技术突破 - 传统研究方法存在局限性 现场实测依赖自然条件 数值模拟难解相变机理 风雪试验无法复现太阳辐射下的积雪消融 导致复杂形状屋面雪荷载难以科学确定 [1] - 新系统通过压缩自然气候时空尺度 实现风雪堆积 热辐射消融 过冷降雨结晶等过程的动态模拟 最大程度还原屋面积雪周期性变化全过程 [2] 应用价值 - 系统可创造性解决风 雨 热 雪多因素条件下屋面积雪连续累积变化模拟问题 为获取真实大跨屋面雪荷载数据提供技术支撑 [2] - 研究成果直接应对全球极端冰雪灾害频发问题 特别是寒冷地区大跨空间结构因自身特点易受雪致工程灾害影响的痛点 [1]
我国成功研制月壤打砖机 建造“月球房”还需哪几步?
科技日报· 2025-07-28 08:47
月壤打砖机研制背景 - 我国首台月壤打砖机在深空探测实验室研制成功,可利用聚光太阳能将月壤熔融成型,未来可实现用月球土壤建设月球房屋 [1] - 该装置被称为"月壤原位3D打印系统",由深空探测实验室自主研发 [4] 研发过程与关键技术 - 研发历时约2年,经历了方案论证、产品研制和工艺迭代三个阶段 [2] - 方案论证阶段选择了菲涅尔透镜聚光、薄膜透镜聚光等聚光方式,采用粉末烧结和粉末床熔覆成型技术路线 [2] - 产品研制阶段攻克了能量高效汇聚传输和月壤致密化输运等关键技术 [2] - 研制新型能量传输光纤束,实现3000倍以上聚光太阳能传输 [2][4] - 工艺迭代阶段针对不同类型月壤(月海玄武质、高地斜长质、纯斜长岩等)进行反复试验 [3] 月壤砖特点 - 通过抛物面反射镜实现太阳能高倍汇聚,在光纤束末端产生3000倍以上的太阳能聚光比 [4] - 聚焦点温度可达1300℃以上,实现月壤融化 [4] - 制成的月壤砖为100%原位月壤资源,无需添加剂 [4] - 具备高强度、致密化特点,可用于房屋建设、设备平台、路面等基础设施建设 [4] 月球房屋建设后续步骤 - 需与刚性结构舱、柔性气囊舱等建造方式相结合 [5] - 分三步实现:关键技术攻关、月面真实条件验证、形成完整建筑施工体系 [5][6] - 具体包括:月壤砖制造、建筑构件搭建、建筑物结构评估等技术突破 [5] - 需研制可承受人居舱室气压的舱段,并与月壤打砖机、月面作业机器人协同工作 [6]
“大规模盐穴储氢”主体工程开建
科技日报· 2025-07-28 07:21
氢能产业发展 - 储氢环节是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目前仍存在补短板需求 [1] -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制氢国,但在大规模储氢领域需要技术突破 [1] 大规模盐穴储氢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规模盐穴储氢"主体工程于7月25日在江苏常州正式开工建设 [1] - 该项目由中盐集团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标志着我国在基于盐穴的大规模储氢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1] - 项目填补了我国大规模盐穴储氢领域的空白,将为破解氢能气态储存"卡脖子"技术难题提供实践样本 [1] 项目技术研发 - 项目聚焦大规模储氢面临的安全、高效、经济等核心问题 [1] - 将攻克地质空间优选、新型材料研发、洞室结构设计、循环储释调控等关键技术瓶颈 [1] - 建设地质大规模储氢验证平台并开展试验研究 [1] - 项目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盐穴储氢全套技术体系 [1] 工程具体规划 - 主体工程规划新建2组盐穴,形成2口注采氢井和2口注排卤井 [2] - 工程将开展循环储释氢性能试验,为盐穴储氢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2] 项目战略意义 - 项目围绕地下盐穴储氢进行关键技术攻关,聚焦我国氢能战略储备能力提升 [2] - 将为未来氢能产业大规模应用提供重要基础设施保障 [2]
中国科学院院士魏江春:推动中国地衣学科实现“三级跳”
科技日报· 2025-07-28 06:28
地衣科学研究价值 - 地衣是由真菌与光合生物(如藻类)共生形成的特殊生物复合体 真菌提供水分和物理保护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物 使地衣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2] - 生态学上作为"开路先锋" 分泌地衣酸分解岩石促进土壤形成 是极端环境中生态演替的起点 如极地苔原中地衣是重要初级生产者[3] - 环境监测的"天然指示剂" 种类和分布反映空气质量 如"松萝"等地衣消失提示大气污染严重[3] - 生物活性物质"资源库" 约80%地衣含独特次生代谢产物 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活性 是研究生物进化与共生机制的理想模型[3] 地衣标本室建设 - 1958年从苏联学习回国后建立 1973年成立时仅有一间房三个木柜 现收藏标本超16万号 成为亚洲最大地衣标本室[5] - 标本室为我国地衣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支撑国际学术交流[5] - 1989年发现腾格里沙漠石果衣 其生长使沙漠结皮盖度从0%升至90% 远超预期[5] 基因组研究突破 - 完成世界首个地衣型真菌全基因组测序 发现"沉默基因"并激活16种 使石果衣产生17种以上次生代谢产物 多个为新结构[6] - 该成果被《美国科学院院报》评价为"真正的地衣学基因水平研究突破"[9] 沙漠生物地毯工程 - 基于石果衣研究提出 实验显示接种石果衣区域一年半后形成结皮 未接种区域仍为沙漠 证明其防风固沙作用[7] - 相比传统植树治沙 该工程年耗水量仅200毫米(蒸发量2000毫米) 更适应干旱环境[7] - 抗逆基因已导入牧草小麦等作物 显著提升抗旱抗盐碱能力 相关专利国际领先[8] 学科发展历程 - 三阶段发展:填补空白(1958-1973)→追赶前沿→创新领跑 目前在基因组测序沙漠生态应用等领域世界领先[8][10] - 全国现有27所院校开设地衣专业 38位研究人员和51名研究生 形成老中青梯队[12] 未来研究方向 - 挖掘抗逆基因应用潜力 如切尔诺贝利核污染环境中地衣存活提示其可能含抗辐射基因[15] - 拓展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交叉领域 探索抗逆基因在人体健康等前沿方向的应用[16]
破除肝炎认知误区,专家为防治支招
科技日报· 2025-07-28 06:21
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 - 甲肝和戊肝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日常接触存在感染风险 [2] - 乙肝和丙肝主要通过母婴 血液及性接触传播 日常无血液体液暴露的接触不会感染 [2] - 母婴传播指携带病毒的母亲在围生期可能传染给新生儿 需科学阻断干预 [3] - 血液传播包括输入含病毒血液或血制品 以及通过皮肤黏膜微小创伤感染 [3] - 无防护性接触可能导致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 [3] 病毒性肝炎预防措施 - 接种疫苗是预防甲肝 乙肝和戊肝的最有效方式 [4] - 保健品和保肝药不能预防病毒性肝炎 反而可能增加肝脏负担 [4][6] - 保肝药仅用于肝炎辅助治疗 不能作为预防手段 包括甘草酸类 多烯磷脂酰胆碱等 [5][6] 肝炎与肝癌关系 - 急性病毒性肝炎(甲肝 戊肝)不会发展为肝癌 慢性病毒性肝炎(乙肝 丙肝)可能演变为肝癌 [8] - 5岁以上人群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多能自愈或被治愈 5岁以下幼儿易转为慢性肝炎 [8] - 规范抗病毒治疗可使大部分慢性肝炎患者避免肝癌 乙肝可长期控制 丙肝治愈率超95% [8][9] - 肝炎到肝癌进程缓慢 通常需几年至几十年 提供充分干预时间 [9] 病毒性肝炎遗传特性 - 病毒性肝炎是传染病而非遗传病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母体垂直传播但非基因遗传 [10] - 慢性乙肝孕妇需进行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毒水平 新生儿需在24小时内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11] - 慢性丙肝患者建议治愈后再生育 目前丙肝抗病毒治疗3个月左右治愈率较高 [11]
青海涌“绿波” 高原唱“新曲”
科技日报· 2025-07-25 21:48
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 青海电网总装机规模达7590.47万千瓦,清洁能源、新能源装机占比分别为94.2%和72.6%,两项占比数据均居全国第一 [1] - 全国规模最大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黄河流域海拔最高的水电站、全国高海拔地区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机组均在青海建设或运行 [1] 清洁能源监测与管理 - 全国首个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已接入全省28家发电企业、558座新能源电站的数据,基本覆盖全省 [2] - 调度中心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运行模式,为发电企业节约运行人员成本40%以上 [2] - 调度中心打造高灵敏度的新能源集中调度指挥枢纽,实现电站实时监测、远程控制和故障处置 [2] 绿色算力发展 - 青海省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5万PFLOPS,大型数据中心平均能耗指标PUE值保持在1.2以下,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4] - 调度中心研发算电协同调度大数据模型,通过分析算力中心负荷、峰谷平电价时段、全省能源出力情况等数据,优化算力任务调度负荷曲线 [4] - 调度中心目前已接入三大运营商和青海大学等5家数据中心的算力和功耗数据,后续将接入更多数据中心 [4] 绿色算力应用 - 绿色算力应用于企业碳足迹溯源、出口产品绿色低碳认证等领域 [5] - 构建能耗设备效率、清洁能源消纳量等36项指标评价模型,实现对全省多维度能耗的精准画像 [5] - 为出口型企业建立全流程碳足迹数据库,出具绿色算力使用证明,帮助企业应对全球绿色贸易壁垒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