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

搜索文档
北京:“真心”“真金”提升信软企业AI服务能力
科技日报· 2025-07-24 16:57
原标题:北京推出8项举措,最高奖励3000万元——(引题) "真心""真金"提升信软企业AI服务能力(主题) 科技日报记者 孙明源 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以下简称"北京市经信局")印发《北京市关于支持信息软件企业加 强人工智能应用服务能力行动方案(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旨在支持作为人工智能应 用主渠道、主服务商的信息软件企业,助推企业协同行业用户、大模型厂商等各方力量,加快大模型的 行业深度应用,全面提升人工智能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行动方案》提出8项举措,也被称为"软8条",其中涉及多项资金奖励政策,最高可奖励3000万 元。 培育新增量新动能 作为"中国软件名城",北京扮演着全国信息软件业创新引领者和行业先行者的角色。 根据北京市经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北京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合计实现增加值突破9000 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2%,创历史新高,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6%。 北京市经信局信息化与软件服务处副处长陈雷介绍,"十五"以来,北京市紧抓国家信息化工程、消 费互联网规模应用、新型工业化持续深入带来的发展机遇,推动北京市信息软件业由信息化发展阶段、 ...
蚂蚁成为女王,“天注定”还是“靠打拼”?
科技日报· 2025-07-24 13:53
蚂蚁发育机制研究 核心观点 - 蚂蚁幼虫通过体型和基因共同决定发育为工蚁或蚁后 这种"同基因不同命"现象被称为"发育可塑性" [1] - 毕氏卵角蚁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基因完全相同的特性 通过控制环境因素进行"蚂蚁人生模拟实验" [1] 实验设计 - 设置不同生存难度环境:"衣食无忧"组与"节衣缩食"组 食物条件差的幼虫体型较小且更易成为工蚁 但突破体型临界值的个体仍可发育为蚁后 [2] - 相同环境中不同基因型幼虫对比:M基因型蚂蚁在较小体型即可展现蚁后特征 A基因型需要更大体型才能获得"女王权限" [2] 机制解析 - 环境因素决定蚂蚁幼虫生长体型 基因决定体型向特定角色转化的阈值 [2] - 蚁后与工蚁形态差异显著:蚁后具有翅膀、发达复眼和巨大卵巢 工蚁无翅且多数丧失生育能力 [1] 研究意义 - 揭示蚂蚁社会精密分工的演化机制 为理解群体组织提供新视角 [2] - 证实发育可塑性在自然界中的具体实现方式 展现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复杂性 [1][2]
东北亚绿色甲醇供应链全线贯通
科技日报· 2025-07-24 09:58
行业动态 - 东北地区完成首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绿色甲醇加注业务,加注量为500吨 [1] - 绿色甲醇供应链在东北亚地区实现全线贯通 [1] - 东北地区在建及规划的绿色甲醇和绿氨生产项目达75个,占全国产能80%以上 [2] - 预计到2030年东北地区绿色甲醇产能将超过3100万吨,绿氨产能达550万吨 [2] 技术发展 - 绿色甲醇采用可再生资源或低排放工艺生产,具有负碳排放特性 [1] - 与传统甲醇相比,绿色甲醇具有环境友好、可再生性等优势 [1] - 绿色甲醇可应用于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燃料 [1] 企业动态 - 中远海运集团建造国内首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 [1] - 中国船舶燃料大连有限公司完成本次绿色甲醇加注业务 [1] - 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计划将该船投运至美洲航线 [1] 政策创新 - 海关试点"两仓功能叠加"政策,简化作业流程为"一进一出" [2] - 新政策使甲醇无须进行实际倒罐作业,通过清单申报实现账册间结转 [2] - 政策创新降低供船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供船效率 [2] 供应链建设 - 本次加注的绿色甲醇全部采购自黑龙江及内蒙古项目 [1] - 从生产运输到仓储加注全流程获得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 [1] - 东北地区正加速成为全球主要低成本绿色船舶燃料生产基地 [2]
银川电网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50%
科技日报· 2025-07-24 09:58
新能源装机规模 - 银川电网装机总容量达到392 84万千瓦 其中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12 36万千瓦 装机占比突破50% [1] - 今年以来 银川累计并网新能源场站11座 容量33 88万千瓦 [2] 新能源并网服务 - 国网银川供电公司成立并网服务专项工作小组 全面梳理辖区内新能源场站建设进度 进行项目一对一重点跟踪 [1] - 工作小组定期召开对接会议 及时了解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一时间提供解决方案 [1] - 员工深入新能源场站施工 现场开展并网前的设备验收 指导调试等工作 确保每个环节按时完成 [1] 新能源运维与安全 - 新能源发电企业实行集中监控 少人值守的运维模式 电力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集成度越来越高 [2] - 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围绕涉网安全 继电保护 直流控制保护等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2] - 深入场站光伏区 二次室等重点部位现场查看 确保新能源安全稳定运行 [2] 分布式光伏并网 - 在项目规划阶段提前介入 及时解决并网难题 同时优化接入方案 确保高效消纳光伏发电 [2]
氢动三秦 破壁新局 陕西全链攻坚锻造千亿氢能产业
科技日报· 2025-07-24 09:36
氢能产业发展现状 - 陕西省已集聚超百家氢能企业,覆盖制储运加用全链条,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预计突破40亿元[1] - 2025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汇聚"政产学研用金"资源,设立创新创业与技术攻坚双赛道,加速氢能技术转化与产业升级[1] - 陕西省氢能产业规划显示,到2025年全产业链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2030年形成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绿氢制备及供应体系[4] 技术创新突破 - 陕西旭氢时代科技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团队发布陕西首台套氢燃料电池电堆,填补省内空白[2] - 企业正在研发单堆功率150千瓦的氢燃料电池电堆,预计年内发布,性能达国内领先水平[2] - 陕西氢易能源科技开发有机液态储氢技术,将储运成本从23.3元/公斤降至11元/公斤,年产2000吨工厂已投产[3] 产业链布局 - 西咸新区引入培育87家氢能企业,占全省半数以上,包括上游42家、中游18家、下游27家[6] - 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在榆林建设从制氢、储氢、加氢到氢能应用的完整产业链[5] - 全省规划打造"一核引领,两轴联通,三心支撑"的氢能发展格局,形成三大产业集群[6] 应用场景落地 - 西北首条全自动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满产产能2000台套,最高年产值3亿元,可为1000辆氢能重卡供应核心部件[2] - "韩城-渭南-西安"氢能走廊日均运输量超20万吨,陕西省首条氢能源公交线路百公里耗氢仅4.5公斤[3] - 茯茶镇景区推出氢能助力车,换氢瓶只需10秒,续航超80公里[3] 政策与资金支持 - 陕西省成立省市两级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筹产业链技术资源[3] - 陕西首支8.1亿元绿色能源产业基金为氢能产业注入活力[7] - 预计2025年建成绿色产业链,高纯氢产能达5万吨/年,氢能企业超200家,核心零部件产值达10亿元[7]
科技日报:湖北首个变电站内储能项目在武汉投运
科技日报· 2025-07-24 09:29
电网负荷与储能项目投运 - 湖北武汉近期持续高温导致电网最大用电负荷两次突破历史新高 [1] - 湖北省首个变电站内构网型储能项目在武汉110千伏宝安变电站投运 [1] - 该项目在用电高峰期可向主电网最高输出电量2万度 [1] - 项目采用削峰填谷方式缓解电力设备负载压力 [1] 储能项目技术细节 - 项目总容量达到1万千伏安 [3] - 一次最高可向主电网10千伏线路输出2万度电 [3] - 在用电高峰期可承担变电站主变压器10%的负荷 [3] - 项目包含4座储能电池仓及逆电器、储能控制室等设备 [3] - 截至7月22日已完成安全充放电4次,累计输送电量8万度 [3] 构网型储能技术特点 - 构网型储能系统扮演"虚拟发电机"角色 [4] - 通过电力电子技术与控制算法模拟同步发电机特性 [4] - 可独立构建电网电压和频率,主动参与电网调节 [4] - 相比传统储能系统能更高效强力地维持系统稳定 [4] 项目建设与运营 - 项目在高温期间克服了工期赶、天气差、设备运输难等不利因素 [3] - 采用预置基础、交叉作业和两班对倒等方式确保如期投运 [3] - 系统在负荷低谷时蓄电,高峰时放电,以无感知方式接入主电网 [3]
科技加持,暑期旅途惬意升级
科技日报· 2025-07-24 09:18
铁路暑运数据 - 2025年全国铁路暑运预计发送旅客9.53亿人次,日均发送1537万人次 [1] - 西安站单日最高发送旅客突破18万人次 [4] 科技应用提升效率 - 西安站采用AI智能测算系统,24小时分析人流汇聚速度、移动方向和峰值时段,实时预警客流突破150人阈值 [2] - AI智能判图系统能在几毫秒内识别违禁品,比人工判图快3倍多,准确率超过99% [4] - 西安站进站口平均排队时间缩短60%,单个安检口日均通行能力提升至5万人次 [4] 新型安检设备 - 新型腿部金属探测仪3秒完成自动扫描,无需安检员弯腰检查 [3] - AI智能判图系统特别标注超量液体、管制刀具等违禁品 [4] 车站环境优化 - 重庆东站采用一体式集成岛式空调,能耗降低20%以上,实现360度无死角送风 [5] - 全覆盖式玻璃采光顶透光率超过91.5%,遮阳膜高效隔热、反射太阳辐射,保持室内温度舒适 [6] 智能列车设施 - CRH3A-A型城际动车组车窗加入OLED自发光透明显示层,可切换风景与视频 [7] - 电子地图显示屏实时更新行程信息,标注预计到达时间 [7] - 小桌板支持无线充电,座椅下方配备电源插座 [7][8] - 车厢采用"2+2"座椅布局,保证乘坐空间和过道宽敞 [8]
瓜香四溢里的科技温度
科技日报· 2025-07-24 09:02
新品种西瓜技术推广 - 宁夏农林科学院培育"宁农科10号"西瓜新品种 糖度达14 较糖度12品种每斤售价高0.2元[1] - 宁伟家庭农场试种20余亩 亩产量达8000-9000斤 联合5个村瓜农共同种植[1] - 该品种已通过自治区县域科技成果引进示范推广项目转化 在江苏广东海南等地建立稳定销路[1] 农业科技合作体系 - 青铜峡市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 联合实施35项2025年县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项目[2] - 引导28家科技型企业与中农大中南大学等科研机构签订协议 共同开展26项研发项目[3] - 通过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突破产业技术瓶颈 推动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2][3] 基层科技服务模式 - "三下乡"活动组织农技专家提供现场指导 实现农业科技服务直达基层[1][2] - 采用家庭农场示范种植带动农户参与模式 形成"科研单位+经营主体+农户"技术推广路径[1] - 通过政策宣讲技术培训科普体验等多形式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乡土落地应用[2][3]
长庆油田页岩油日产量突破10000吨
科技日报· 2025-07-24 09:02
产量突破 - 长庆油田页岩油日产量突破10000吨,达到10006吨,标志着国内页岩革命取得重大成果 [3] - 2024年公司页岩油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52.2%,累计产量超过1850万吨 [3] - 2024年部署超过70万吨产能规模,投产水平井135口,新增日产油1320吨,推动年产量上升到200万吨 [3] 技术突破 - 公司攻克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开发难题,该资源埋深超2000米,渗透率仅为常规油田千分之一,属全球罕见低压页岩油田 [3] - 2011年起借鉴北美"水平井+体积压裂"理念,形成"源储共生"理论,首次揭示4亿年前内陆湖盆泥页岩成藏规律 [4] - 2018年启动国内首个页岩油大型压裂试验场,研发可溶金属球座等核心技术,单井产量从1.5吨提升至18吨 [4] 行业地位 - 长庆油田已成为国内页岩油主产区,产量占比过半 [3] - 公司突破低压页岩油田无法自然能量开发的世界性难题 [4] - 建成国内首座页岩油无人值守联合站——岭二联合站 [3]
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 迎来“政策大礼包”
科技日报· 2025-07-24 09:02
政策支持 - 甘肃省6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支持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链协同攻关成果推广试点,聚焦技术研发、要素供给、市场准入等方面 [1] - 《方案》明确支持基因与细胞治疗产业化、AI+制药与药物合成自动化、新型疫苗与生物类似药产业化、经典名方二次开发、肿瘤精准诊断与POCT设备研发等方向 [2] - 甘肃省科技厅将在2026年和2027年连续两年在项目布局上给予试点任务支持,完善企业梯次培育体系 [2] 产业发展现状 - 生物医药产业是兰州高新区首位产业,已集聚各类生物医药企业200多家 [1] - 2023年、2024年该区生物医药产业年均总产值近230亿元 [1] - 2023年兰州高新区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1] 发展目标 - 到2027年底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300亿元以上 [3] - 计划研发仿制药或生物制品3-5个,形成创新工艺3-5个,开发创新药2-3个,研发医疗器械新产品3-5个 [3] - 目标形成2-3个年销售额过5亿元的重磅品种、5-7个年销售额2-5亿元的拳头品种、10个以上年销售额过1亿元的优势品种 [3] - 计划引进生物医药类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20名以上 [3] - 力争让兰州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入驻生物医药类企业达到10家以上 [3] 企业案例 - 兰州名德药业专注于羊胎盘全产业链开发,是国内最大羊胎盘冻干粉供应商,已联合兰州理工大学开展胶原蛋白提取纯化技术研究项目 [3] - 中农威特生物科技正在布局研发口蹄疫变异毒株疫苗、mRNA疫苗等新型疫苗,目标研制2-3种疫苗产品,获得6-8个新兽药注册证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