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日报网
icon
搜索文档
千亿二手手表市场亟需“火眼金睛”
消费日报网· 2025-08-11 10:53
行业背景 - 全球消费者对二手奢侈品手表的兴趣自2020年以来翻倍,市场潜力持续扩大[2] - 中国二手手表年交易额2023年突破千亿元,与一手市场规模相当[5] - 中国市场单价一万元以上的高端手表存量达4700多万只,三分之一可能进入流通或保养周期[6] 职业定位 - 名贵钟表鉴定师是经国家批准的职业工种,编号41-05-05-02,隶属于"鉴定估价师"职业[3] - 该职业需掌握钟表结构原理、材质鉴别、成色评估等专业技能[1] - 职业能力评价分三级,三级为入门门槛,二级、一级及高级技师逐级提升覆盖范围和技能要求[8] 市场需求 - 行业人才缺口不低于10万人,包括专职从业者和大量"非典型"需求方[3] - 传统需求场景包括保险、银行、拍卖、典当、司法鉴定五大类[5] - 新兴需求来自二手交易平台、海关、保税区、高端保养维修机构及钟表发烧友群体[5] 职业发展 - 中国钟表协会2013年首次申报该职业,2015年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3] - 协会公开两届全国钟表维修工技能大赛题库及竞赛规则,加速专业人才培养[3] - 职业标准正在制定中,旨在规范培训与考核流程,缓解高端技能人才缺口[11] 行业影响 - 统一职业资格体系将反哺制造业,为本土品牌设计创新提供技术参照[11] - 职业标准有助于解决"原厂件"界定等复杂问题,明晰鉴定标准[11] - 规范鉴定流程可抑制非标证书乱象,促进行业健康透明发展[12][13] 培训难点 - 培训需准备几十至上百只覆盖常见及稀有型号的样表[10] - 班级人数最多25人,师生比约1:5或1:6以保证手把手指导[10] - 学员需掌握不同年代、型号的暗记位置与工艺差异,分辨微小零件替换[10]
鼓励农产品精深加工 满足品质消费需求
消费日报网· 2025-08-11 10:46
农产品消费新趋势 - 消费者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化、个性化、功能化,新式茶饮、低脂奶酪、谷物能量棒等新型消费场景不断涌现 [1] - 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9方面23项举措,从供给端、流通端、市场端培育增长点 [1] 优化供给端 - 重点提升"三品一标"水平,推进品质评价和质量分级,开发新型加工产品如即配、即烹、即热食品以满足年轻消费者 [2] - 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达6097.8亿元,"十四五"新认证绿色有机等农产品3.6万个,较"十三五"末增长70% [2] - 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7.9%,每年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超2亿吨 [2] - 工信部首批遴选哈尔滨红肠、郫县豆瓣等39个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推动食品工业精深加工与三产融合 [3] 流通体系升级 - 完善产地冷链物流网络,"十四五"新增冷藏库容9800万立方米,较"十三五"末翻倍 [5] - 农业农村部将制定"十五五"规划,重点建设产地预冷设施、冷链集配中心及产后处理能力 [5] - 我国年生鲜农产品消费规模达10亿吨,冷链物流是保障消费品质的关键 [4] 市场激活与品牌建设 - 2024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成为旅游业创新最活跃领域 [6] - 通过农文旅融合推出"乡村四时好风光"等活动,2024年丰收节带动农产品消费300多亿元 [7] - 推动乡村民宿多元业态经营,拓展农产品销售与文化体验综合场景 [7]
绒子含量低于10%的产品将被禁止使用“羽绒”字眼
消费日报网· 2025-08-11 10:46
IDFB测试规则修订核心内容 - 国际羽绒羽毛局(IDFB)发布2025版测试规则修订,旨在防止非羽绒类产品滥用"羽绒(Down)"词汇误导消费者[1] - 修订源于2023年6月日本横滨年会决议,重点针对标签规范以保护天然羽绒材料品类[1] - IDFB明确将采取措施维护"羽绒"术语的准确性,应对羽绒替代物对市场份额的蚕食[1] 标签标注新规 - 产品中绒丝或羽丝含量大于15%或总含量大于25%时,需标注为"粉碎水禽羽毛(Crushed Waterfowl Feathers)",示例标签格式为"60%粉碎水禽羽毛,40%水禽羽毛"[1] - 仅含绒子且含量≥10%的产品才允许使用"羽绒(Down)"标识,适用范围包括包装、广告、线上详情页等[2] 禁用术语范围 - 禁止羽绒替代物使用"羽绒"相关字眼,包括绿色羽绒(Green Down)、仿羽绒(Down-Like)、合成羽绒(Synthetic Down)、生态羽绒(Eco-Down)等非天然品类[2] - 绒子含量低于10%的产品同样被禁止使用"羽绒"标识[2] 行业影响与目标 - 新规通过细化标签条款明晰产品分类,强化市场竞争秩序[2] - IDFB旨在通过规则修订维护羽绒市场健康发展,保障消费者对产品材质的知情权[1][2]
“跃动未来”计划启航 中国人寿深度赋能体育事业发展
消费日报网· 2025-08-08 15:04
公司体育营销战略 - 推出"跃动未来"体育营销计划 全方位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普及 [1] - 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热血燃动期通过主题宣传和三十六城运动接力扩大声量 多元联动期推出CBA俱乐部探营/青少年实战营/小记者梦想营等五项核心活动 温情感动期打造运动影像与家庭保障结合的情感项目 [3][4] - 持续深化与CBA联赛八年合作 同时冠名赞助NYBO青少年篮球公开赛八年 累计吸引超34万名青少年参与 [1][2] 赛事体系构建 - 构建覆盖全年龄段体育活动体系 以专业赛事为引领/全民参与为核心/青少年培育为根基 [2] - 在专业赛事领域推出"篮球新星"系列 包含少年CBA全国挑战赛/实战营/小记者梦想训练营等活动 [2] - 通过NYBO青少年篮球公开赛打造国内参与人数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青少年篮球赛事标杆 累计超34万名青少年参与 [1][6] 保险产品创新 - 2019年推出国内首款职业运动员失能收入损失保险 填补行业空白 截至2024年末累计赔付超1亿元 [5] - 为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量身定制"职业球员退役保障计划" 并推进职业运动员康复医疗保险研究 [5] - 为超34万名NYBO参赛青少年定制专属保险 覆盖意外伤害/医疗救援等保障责任 [6] 数字化平台建设 - 在中国人寿寿险APP打造"跃动未来"线上专区 集信息查询/活动报名/互动体验于一体 [8] - 专区提供CBA各城市活动安排和线上报名功能 NYBO专区将推出全国总决赛线上预热活动"跟着篮球去草原" [8] - 用户通过线上活动有机会赢取CBA常规赛门票/NYBO大礼包/总决赛开幕式观演权益 [8] 企业战略定位 - 作为国内寿险行业头雁 公司秉持"一个国寿 一生守护"理念深度投身体育事业 [1] - 通过"保险服务+体育IP"创新结合 让金融服务更精准触达青少年健康成长各环节 [6] - 践行国有大型金融保险机构责任 深入探索金融与体育融合之道 以多元化金融服务形态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8]
把握赛事机遇 推动足球装备行业高质量发展
消费日报网· 2025-08-08 10:35
行业现状与市场格局 - 足球装备行业涵盖足球鞋、服装、护具、比赛用球及守门员装备等品类,服务于竞技和群众足球需求 [1] - 规模以上制造企业主要集中于福建晋江和广东东莞等地,产业集聚明显 [1] - 市场需求主要分布在广东、北京、山东、四川和江苏等地区,区域分化显著 [1] 政策支持与发展目标 - 2021年5月出台的《关于开展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使足球成为体育强国标志性事业 [1] - 2024年2月印发的《中国青少年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强调体教融合与普及提高相结合的发展路径 [1] 行业发展机遇 - 政策红利释放、消费升级迭代、技术革新和赛事多元发展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1]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等赛事活动带动足球装备市场增长 [1] - 专业装备、训练辅助工具和运动时尚穿搭等多元细分产品不断拓宽消费生态 [3] 行业挑战与短板 - 行业起步较晚,国际竞争力不强,产业链协同度不高 [1] - 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新材料研发压力和新工艺引进阻力等供应链挑战 [2] 创新发展战略 - 企业需明确市场定位,制定差异化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策略 [2] - 拥抱线上线下融合新零售模式,通过电商平台和短视频媒体拓展销售网络 [2] - 重点开发智能穿戴设备、女性装备和下沉专业市场,推动产品线智能化转型 [2] 产业协同与可持续发展 - 建立供应链联盟共同应对原材料和研发挑战 [2] - 构建行业联合体加强研发机构、设计院所、制造企业和销售公司协同 [2] - 注重ESG体系建设,推动跨境市场可持续发展 [2] 政策支持建议 -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打造文体旅融合的"足球名片" [2]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2] - 强化质量标准执行检测,引导行业绿色发展和产品环保安全 [2] 长期发展策略 - 企业需为赛事热度消退后的长期消费做准备 [3] - 着力打造更具竞争力和更受消费者喜爱的商品 [3]
下半年新型消费值得期待
消费日报网· 2025-08-08 10:35
政策导向与重点 - 下半年政策以稳就业扩内需为重点 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1] - 政策注重构建消费长效机制 而非单纯通过补贴或消费券等短期刺激手段 [1] - 政策聚焦全方位扩大内需 将提振消费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结合 [2] 投资与消费联动机制 - 采用投资先行消费跟进模式 形成投资-就业-收入-消费良性循环 [1] - 加大力度稳投资促消费 拓展投资增量并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 [1] - 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 [1] 新型消费发展机遇 - 新型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为消费领域开辟新赛道 [1][2] - 政策支持新型消费发展 聚焦民生领域并开放创新应用场景 [2] - 人工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智能穿戴、无人机等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获重点支持 [2] 产业影响与市场机遇 - 新质生产力带动消费 新型消费产业将迎来巨大机遇 [2] - 企业需抓住政策窗口期布局新型消费赛道 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 [2] - 新型消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2][3]
花钱买“童年”?警惕落入“情绪消费陷阱”
消费日报网· 2025-08-08 10:35
行业趋势 - 童趣经济在新技术和新理念推动下形成跨品类热潮 吸引大量年轻消费者进入该领域 [1] - 主题乐园和潮玩产品成为年轻人消费新方向 部分热门产品出现一盒难求的市场现象 [1] - 该消费趋势反映年轻群体寻求情感疗愈和心理补偿的深层需求 通过消费行为弥补童年未获满足的关爱与接纳 [1] 消费动机 - 怀旧色彩引发童年回忆 为快节奏生活压力提供短暂避风港 帮助消费者重温充满安全感时光 [1] - 社交媒体与名人效应推动年轻人成为潮流追随者 部分消费者将爱好发展为职业获得归属感 [1] - 消费行为兼具情绪满足和外部认同双重属性 潮玩产品成为社交圈层门票和个人身份标签 [2] 市场风险 - 盲盒销售模式通过制造稀缺感和隐藏款概率放大刺激机制 导致成瘾性消费问题 [2] - 非理性攀比和过度消费现象显现 消费焦虑被外部认同机制加剧 [2] - 部分企业采用天价拍卖等过度营销手段 可能引发消费者反感情绪 [3] 发展建议 - 企业应聚焦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品牌内涵提升 增强消费者黏性和价值认同 [3] - 行业需鼓励原创内容和IP孵化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自然科学汲取灵感 [3] - 相关部门可通过设立扶持基金和建设产业园等措施营造良好产业环境 [3]
防范直播间里的“坑老陷阱” 守住老年人的“指尖钱包”
消费日报网· 2025-08-08 10:35
今年7月,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在山东青岛启动,活动以"惠老助老、品质生活"为主题,支持各地引 导养老服务和老年产品用品企业利用直播带货、达人探店等方式灵活营销,鼓励打造中老年专属直播 间,为银发经济注入活力。 政策指向的背后是银发经济的无限潜力。当前,我国50岁以上网民超3亿,60岁以上人群线上支付率达 75.4%,年消费能力破7万亿元,网络为老年人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尤其是直播带货凭借其直 观、生动的展示形式和极具诱导性的销售话术,迅速吸引了大量老年人的目光。然而,由于老年人对网 络信息的甄别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虚假宣传的蛊惑,再加上部分直播平台和商家缺乏自律,利用灰 色地带牟取暴利,种种因素的交织,导致老年人在直播购物中频频"踩坑"。在黑猫投诉平台,记者发 现,诸如"70岁老人误点下单退款遭拒""买到'三无'手机后店铺消失"等投诉屡见不鲜。 民政部明确表示,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将保障老年人消费安全,坚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让老年人 放心消费、安心消费。为此,记者梳理多起老年人在直播间购物导致利益受损的案例,了解他们在直播 间购物"踩坑"原因。 本报记者 赵 曦 □ 花沁昕 直播间的"剧本杀":量 ...
数伴成为ChinaJoy焦点,AI虚拟手办引领人机交互新趋势
消费日报网· 2025-08-07 16:24
公司产品与展会表现 - 公司在2025年8月1日至4日举办的第22届ChinaJoy上展示了全球首款曲面屏指向式全息AI交互舱——数伴D1,成为展会期间备受Z世代观众欢迎的人气展位 [1] - 产品采用的“指向式全息技术”使虚拟角色能悬浮在舱体前方空间,与用户进行动态反馈和对话,展位现场观众排队数十分钟体验其沉浸式互动感 [3] - 数伴D1在ChinaJoy上成为兼具科技力、潮玩感与情绪价值的现象级展品,相关关键词“数伴AI手办”、“桌搭神器”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迅速蹿红 [3] 核心技术特点 - 产品集成了指向式全息显示技术、拟人化AI智能体、多模态交互系统与“模之屋”3D内容平台,用户无需佩戴任何设备即可通过语音、注视、触摸、手势与角色互动 [4] - 公司采用与Unity中国共同研发的“指向式全息”算法,通过摄像头追踪用户视角,实时渲染具有立体空间感的画面并投射于特制曲面屏,形成逼真的半实景式全息体验 [4] - 技术搭配大语言模型与自研AI人格引擎,旨在打造“有情绪、有性格、有记忆”的数字角色,能陪伴聊天、回应情绪并长期记忆用户的互动习惯与内容偏好 [4] 行业趋势与战略定位 - 公司创始人指出AI硬件的终点是重构“人与角色”的关系,将人们对角色的热爱转化为日常陪伴的真实体验 [5] - 年轻用户对产品的强烈关注反映了“角色拟人化+情绪交互化+硬件实体化”的新型交互模式正在快速崛起,这一趋势旨在打破AI与用户之间的冷漠边界 [5] - 公司不仅是硬件厂商,更是内容平台运营者,其旗下的“模之屋”已是国内最大的MMD/3D模型创作社区,支持开发者上传动作、语音、角色模型进行交易分润 [7] - 公司计划联动更多ACGN IP、虚拟偶像、游戏厂商,共建开放的“AI虚拟人生态系统”,推动数字角色进入更多真实生活场景 [7]
食品销售连锁企业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
消费日报网· 2025-08-07 11:34
监管新规内容 - 市场监管总局起草《食品销售连锁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共34条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1] - 新规重点明确各级管理事权 风险防控要求及法律责任 [1] - 对食品销售连锁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总部 分支机构 门店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分别由省级 市级 县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 [1] 总部管理要求 - 细化食品销售连锁企业总部"日管控 周排查 月调度"制度落实要求 [1] - 要求总部加强从业人员 采购 配送等环节管理 及时处置发现问题 [1] - 要求总部健全风险隐患防控机制 [1] 风险管控机制 - 要求企业建立基于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动态管理机制 [1] - 要求企业结合实际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1] - 要求实施覆盖总部 分支机构 仓储及配送中心 门店等全链条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