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搜索文档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成果丰硕
消费日报网· 2025-06-05 11:30
博览会概况 -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于福州举办,为期四天,吸引超8万现场观众和680万云端观众 [2] - 展品数量达12万余件,其中500多件获"百鹤杯"奖项,意向金额1.45亿元,现场成交额突破3000万元 [2] - 线上销售表现亮眼,5个直播间销售额480万元,线上预售金额1530万元 [2] 行业规模与影响 - 全国工艺美术产业年收入达3万亿元,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超1300万 [5] - 博览会为行业提供展示、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传统工艺繁荣发展 [5] - 福建省德化古越坊陶瓷等展商通过博览会提升品牌知名度,建立意向合作 [5] 展馆与展品特色 - 福建馆以1.1万平方米主场展示"展演销"三位一体模式,包括智能茶具、禅意木椅等创新产品 [6] - 全国31省市50多个特色展团参展,展馆面积达5.5万平方米,涵盖青田石雕、景德镇瓷器等地域特色 [7] - "百鹤杯"大赛评选出127件金鼎奖、188件百鹤奖、230件新锐奖,展现行业创新活力 [10] 创新与传承 - 获奖作品如岫岩玉雕《飞夺泸定桥》、德化瓷塑《蟳花之梦》等体现"题材多样、技法多变"的创新特点 [11] - 紫砂《北斗七印》突破传统工艺,将施釉与紫砂结合,创造全新艺术效果 [11] - 大师工匠非遗精品展展出160余件传世之作,展现传统文化与当代美学的共振 [10] 观众互动与教育 - 特设18项非遗互动体验活动,包括景泰蓝点蓝、陶瓷绘画等,吸引市民参与 [13] - 国际儿童节期间迎来大量儿童观众,通过触摸、观察展品感受传统技艺魅力 [13] - 博览会成为百姓"欣赏美、体验美、接受美"的打卡地,增强文化自信 [14]
过度包装治理:绿色消费的觉醒之路
消费日报网· 2025-06-05 11:23
过度包装如同附在消费市场的"寄生虫",一边吸食资源,一边制造虚幻的"高端"幻象。日前,青海省消 费者协会联合陕西、甘肃、宁夏等11地消费者组织向广大消费者和经营主体共同发布商品过度包装消费 提示,再次将这一顽疾推至聚光灯下。 尽管《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明确规定"百元以上月饼包装成本不得超过售价15%",但执法现实充满 博弈。在被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的案例中,有些企业包装成本占比达31%,却仅被责令整改,未受实质性 处罚。这种"高举轻放"的监管模式,源于标准执行存在灰色地带:包装层数、空隙率等指标需专业检 测,消费者难以自行判断,导致监管取证成本高企。 商家对过度包装的沉迷,本质是利益算计的产物。某品牌粽子包装成本占售价45%的案例揭示:当实体 商品利润趋薄时,包装便成了溢价工具。皮革、木材、刺绣等奢华材质的堆砌,能将普通商品包装 成"礼品经济"的载体,价格随之上浮30%至50%。这种"包装溢价"模式在茶叶、化妆品领域尤为明显。 某茶企通过模块化设计缩减包装体积60%后,运输成本降低25%,销售额反而增长18%,印证了过度包 装实为资源错配。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现行法规对"过度包装"的界定仍留有模糊空间。例如,对 ...
推动工业旅游向体验化、情感化方向演进
消费日报网· 2025-06-05 11:10
工业旅游市场现状 - 工业旅游正成为文旅市场新亮点 通过展示工业景观 文化 遗产等资源 实现旅游 文化 教育等多功能融合[1] - 70%旅游者将"情绪价值"作为旅行首要考虑因素 要求景区创新游玩形式并满足情感诉求[1] - 工业旅游通过情景式生产流程体验让游客感受工业魅力 同时承载工业文化情感寄托[1] - 当前产品开发处于初级阶段 缺乏深度文化挖掘和创意设计 导致个性不鲜明 复游率低[1] 工业旅游产品开发方向 - 需提炼独特文化IP 通过故事性和情感性创造衍生内容延长产业链 如镇江醋文化博物馆推出IP形象"恒大师"并开发文创产品[2] - 增强产品可参与性 苏南地区工业旅游注重技艺传授 如无锡泥人 苏州刺绣 常州竹刻的体验式学习[2] - 北京北冰洋义利园区提供汽水调制 面包制作等复古工艺互动 强化游客与品牌情感联结[2] 工业旅游产业价值 - 推动二三产业融合与转型升级 促进工业遗产从生产资源向复合型创意体验空间转变[3] - 通过沉浸式 互动性场景激活游客情感联结 推动行业向体验化 情感化 品质化发展[3] - 该转变可培育城市新动能 为现代化工业强国建设注入活力[3]
行业标准护航瑜伽垫安全
消费日报网· 2025-06-05 11:03
瑜伽垫市场现状 - 全球瑜伽垫市场预计年均增长10% 2026年市场规模达5亿美元[1]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瑜伽垫消费市场之一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超15亿元[1] - 电商平台产品价差显著 单价从10元至近3000元不等[2] 行业标准实施影响 - 6月1日起实施新行业标准 重点规范产品安全性指标[1] - 首次引入增塑剂测定标准 防止长期接触引发免疫疾病[3] - 采用武术地毯抗滑检测方法 量化防滑阻力技术指标[3] - 明确尺寸偏差量化要求 遏制企业"偷工减料"行为[4] 产品技术特性 - 材质种类达7种以上 包括PVC/TPE/天然橡胶/PU等[2] - TPE材质动态防滑性突出 天然橡胶更适合静态运动[4] - 厚度分级明确:8mm以上为健身垫 3-4mm适合资深用户[4] 消费者痛点与监管 - 小红书"瑜伽垫推荐"话题笔记超17万篇 反映选购困惑[2] - 上海消保委曾测评30款产品 涉及6项性能指标[2] - 此前缺乏专门标准导致监管缺位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3]
坤河旅游描画文旅融合新图景
消费日报网· 2025-06-05 10:57
公司发展历程 - 2009年成立以来以"文旅+"战略为引擎,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黄河国际生态城打造文旅产业矩阵 [1] - 2011年首期项目泉城海洋极地世界开业创下单日3万人次接待纪录 [2] - 2014年投资建设欧乐堡梦幻世界,2020年打造生态型动物王国,2024年构建温泉度假综合体,形成阶梯式投资模式 [2] 文旅产业布局 - 通过"主题公园+文化博览+生态度假"立体布局建立四季无休的文旅矩阵:春季博物馆群、夏季水上世界、秋季动物王国、冬季温泉度假 [3] - 2020年华林园风景区项目启动,融合清华大学古建科研成果与20个主题展馆,形成"文化+娱乐"双核驱动 [3] - 度假区年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 [3] 政企合作与区域经济影响 - 齐河县提供从土地供应到项目审批的全方位支持,华林园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仅用时8个月 [4] - 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带动周边土地增值、基建升级及餐饮、交通、文创等配套产业链发展 [4] - 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形成以文旅产业撬动城市能级提升的可复制经验 [4] 战略定位与社会价值 - 构建"可游、可学、可研、可商"的文旅生态系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 在产城融合、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多维度展现民营企业的时代担当 [4]
宿迁:白酒之都精绘“酒旅融合”发展新图景
消费日报网· 2025-06-04 10:51
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 宿迁正在全力推动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以白酒为重点、多品类酒竞相发展的产业集群,白酒行业产值占江苏近八成、占全国5 8% [2] - 洋河股份智能酿酒115车间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生产效率提高2 5倍,用工节约80%,出酒率提高2%—3%,优级率提高10%—15%,吨酒成本降低35 5% [2] - 宿迁市锚定"千亿级白酒产区"建设目标,2024年酿造(酒)产业产值同比增长6 4%,正朝着千亿级目标稳步迈进 [2] 酒旅融合发展 - 宿迁通过白酒文化与旅游体验的深度结合,让游客沉浸式感知酿酒工艺精髓,解码中国酒文化基因 [5] - 洋河酒厂景区和项王故里景区深度融合酒文化与历史文化,五一假期期间演艺演出由日常17场增加至60余场 [4] - 乾隆江南御酒庄园集白酒酿造、生物科技研发、酒道文化传播、体验式旅游与场景文化消费等功能于一体,以酒庄模式开启新的发展篇章 [5] 产业与城市融合 - 宿迁正把酒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酒都公园、洋河大道、金樽坊酒街、"红高粱"酒文化体验基地等标志性工程建成运行 [5] - 洋河酒厂、双沟酒厂创成全国酒文化工业旅游示范点,洋河酒厂文化旅游区创成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5] - 宿迁正在多样化、差异化打造酒文旅项目,推动"酒旅融合"走得更深 [5] 经贸合作与平台建设 - 第七届运河电商大会签约128个项目,涉及新材料、机电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以及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宠物经济等新经济业态 [1] - 中国(宿迁)白酒之都文化旅游节已连续成功举办5届,成为彰显酒都品牌效应、推介宿迁文化旅游资源、开展经贸招商的重要平台 [1]
搪瓷行业深入开展绿色低碳行动
消费日报网· 2025-06-04 10:51
同时,加快搪瓷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十分重要。宋玉平表示,企业在数字化技术推动转型中,要规划好 数字化转型方案,整合好数字化资源,应用好数字化先进技术,利用好数字化平台,维护好数字化信息 安全。 "协会已就开展搪瓷行业'十五五'规划编制启动工作做出工作部署,'绿色创新·数智赋能'是瓷釉行业高 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搪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瓷釉专委会主任贾力锋指出,未来,行业要坚持 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技术创新,推进智能化制造,拓展市场空间,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 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倒逼行业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提升行业整体能效水平,通过增强 行业内生动力,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推动搪瓷行业实现稳步高质量发展。 "报告为行业发展指明了两点方向,积极推进绿色制造技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 值。" 中国搪瓷工业协会理事长宋玉平告诉记者。 "当前,深入开展绿色低碳行动,推动企业向绿色化、低碳化、可持续化方向升级发展,是实现行业高 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宋玉平表示,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行业低 碳绿色生态水平的主要内容。企业在绿色低碳推进中,要注重方法探讨和做法 ...
为平台经济注入“公平”基因
消费日报网· 2025-06-04 10:51
平台经济监管新规出台背景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平台收费应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原则,并禁止八类不合理行为[1] - 平台经济已成为中国数字经济重要支柱,直接带动就业超4000万人,间接带动就业超1亿人[1] - 2023年中国网络零售额达15.4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持续提升[1] 新规核心内容 - 要求平台在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收费项目、规则、标准,标明不同交易条件下的收费标准[2] - 严禁重复收费、只收费不服务等行为,倒逼平台提高透明度和服务质量[2] - 制度依据包括《价格法》《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核心法律,为监管提供执法边界[3] 对行业的影响 - 将改善中小商户面临的"平台困局",如服务套餐复杂、广告捆绑销售、营销资源内卷等问题[2] - 推动平台从"加价收费"模式转向"降本增效",构建更合理的商业闭环[4] - 借鉴欧盟2019年《促进在线平台商业用户公平处理法案》经验,体现治理现代化理念[4] 长期发展意义 - 标志着平台经济从"粗放式扩张"转向"精细化治理"阶段[4] - 通过制度注入"公平"基因,有望激活市场活力、增强社会信任[4] - 在流量红利退潮背景下,促进平台经济长久可持续发展[4]
端午假期出游“新风尚”激发消费“新活力”
消费日报网· 2025-06-04 10:38
端午假期旅游市场概况 - 端午小长假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6.57亿人次,日均2.19亿人次,同比增长3.0% [1] - 短途游、周边游仍是主流,同时划龙舟和文化研学成为新兴旅游方式 [1] - 北京市公园接待游客449.21万人次,同比增长14.67%(2024年为391.74万人次) [3] - 北京游客量前三的公园:天坛公园30.48万人次、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28.7万人次、颐和园26.34万人次 [3] 文化体验活动表现 - 太行水镇推出六大主题活动与全天候沉浸式演艺,将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融合 [1] - 北京各市属公园推出科普游园会、艺趣游园会、文化游园会等系列特色活动 [3] - 2025千帆音乐季·奇遇海音乐节吸引近7万人到场,首次融合音乐、电竞、文旅 [8] - 音乐节共有19组音乐人和2支电竞战队参加,创新打造多元文化盛宴 [8] 龙舟运动发展情况 - 龙舟观赛最火爆城市:广州、佛山、杭州、岳阳、成都 [7] - 龙舟观赛人群中外地游客占比18%,境外游客规模较平日增长64% [7] - 广西(钦州)-东盟海上龙舟公开赛有16支国内外队伍参赛,包括东盟地区队伍 [7] - 俄罗斯交换生参与龙舟比赛,显示这项运动正在国际化 [7] 旅游消费新趋势 - 游客更倾向于穿着古装游览景区,体验历史文化 [3] - 太行水镇活动呈现"白昼市井烟火,星夜光影传奇"的沉浸式体验 [1] - 音乐节创新性地将电竞与文旅结合,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8]
泉州漆线雕万象 AR数字焕千秋
消费日报网· 2025-06-03 11:04
公司参展情况 - 公司首次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 携15件漆线雕作品亮相 [1] - 由国家级高级技师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非遗传承人黄培聪带队参展 [2] - 参展作品包括《憧憬》《盛世唐朝 百年好合》等代表作 [3] 核心工艺技术 - 漆线雕以精细漆线为材料 采用"盘 结 绕 堆"等传统技法 实现"以线代画"的艺术效果 [2] - 独创蓝紫色漆线配方 突破传统金线范式 精准还原青花瓷神韵 [6] - 将漆线雕与陶瓷 玉石 木雕等材质跨界融合 拓展工艺表现维度 [6] 代表作品分析 - 《憧憬》以"中国白"瓷雕为基底 采用蓝紫色漆线演绎青花瓷韵味 塑造凝望少女形象 [5] - 《盛世唐朝 百年好合》选用中国红瓷为载体 融合金箔技艺与漆线缠绕技法 展现盛唐气象 [5] - 作品多次获全国展赛金奖 被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等机构收藏 [2] 行业发展策略 - 计划开发AR漆线雕体验程序 实现纹样动态演绎 增强观赏互动性 [7] - 持续开展材料创新 将新型复合材料与传统技艺相结合 [7] - 未来将开发"海上丝路"系列作品 以闽商文化符号讲好中国故事 [7] 非遗传承举措 - 开展"传统手工艺技艺进课堂"公开课 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6] - 秉持三大创作理念:坚守文化根脉 传承匠人精神 追求守正创新 [6] - 漆线雕发源于福建泉州 有1400多年历史 是中国漆艺文化瑰宝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