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

搜索文档
1919直供升级变革 酒类即时零售竞争加剧
中国经营报· 2025-07-10 22:46
即时零售行业趋势 - 酒类即时零售渗透率2023年约为1%,市场规模近200亿元,预计2027年渗透率达6%,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1] - 即时零售2024年规模约7800亿元,同比增长超20%,预计2026年达1.2万亿元[3] - 四川市场即时零售渗透率预计2025年达10%,显著高于其他省份的3%[3] - 夜间订单占即时零售酒水品类超35%,满足碎片化场景需求[5] 竞争格局与商业模式 - 行业竞争模式为"巨头+垂直平台+区域连锁",核心壁垒在于本地化供给和履约效率[1] - 混合业务模式成主流,即时零售模式占比达12%且增长显著[3] - 美团、抖音分别以69%和66%使用率领先,但酒类即时零售仍处爆发初期[5] 1919战略转型 - 公司从传统B2C/O2O转向F2B2C模式,营利模式从"名酒价差"转向"战略品牌"[2] - 推出酒饮生活馆业态,试点"买酒送餐""超市价玩酒馆"等场景融合模式,2025年初完成50余家样板店调改[1] - 年底前拟淘汰1500家加盟店(占总数近50%),重启共管模式提升加盟商质量[2] 技术驱动与消费场景 - 前置仓模式与分钟级配送缩短产销链路,"品牌直供+即时配送"模式成熟[4] - 即时零售满足年轻消费者"即时微醺"需求,覆盖露营、节日礼赠等碎片化场景[5] - 酒小二四川门店部分2025年Q1增幅达200%,预计全年营收显著增长[3]
或被罚600万元 云内动力“戴帽”
中国经营报· 2025-07-10 22:46
公司违规行为 - 公司2021及2022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涉及销售和采购返利、供应商索赔补偿、期间费用核算不准确以及未实际交付货物但开具发票确认收入等问题 [2] - 公司虚构收入及跨期确认收入,2021年虚减营业收入1.08亿元,虚减营业成本7386.59万元,虚减利润总额3456.85万元;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7651.18万元,虚增营业成本7394.61万元,虚增利润256.57万元 [3] - 公司仅依据发票确认收入导致收入确认时点错误,2021年虚减营业收入1844.71万元,虚减营业成本1601.47万元,虚减利润总额243.24万元;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225.26万元,虚增营业成本222.05万元,虚增利润总额3.21万元 [3] 会计核算问题 - 公司销售返利核算时点、科目、金额不准确,2021年虚减营业收入1629.31万元,虚减利润总额1629.31万元;2022年虚减营业收入1844.73万元,虚增销售费用1777.79万元,虚减利润总额3622.51万元 [6] - 公司采购返利计提依据不充分,2021年虚减营业成本4319.37万元,虚增利润总额4319.37万元;2022年虚增营业成本2007.86万元,虚减利润总额2007.86万元 [6] - 公司存在推迟确认职工薪酬、三包索赔费用、运输费用、研发费用及其他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少记销售费用的行为 [6] 财务影响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虚减营业收入1.80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25%),虚增利润总额767.50万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13.51%) [7]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2257.72万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0.47%),虚减利润总额1.02亿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7.84%) [7] 监管处罚 - 公司被云南证监局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处以600万元罚款,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7] - 公司股票自7月10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交易日涨跌幅限制在5% [7] 公司回应 - 公司表示此次监管处罚所涉事项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并非同一事项,对应年度不一致 [2] - 公司承认对会计规则理解不到位,正在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合规性培训 [4] - 公司表示将积极采取措施消除影响,争取尽早撤销风险警示 [7]
首发经济火热文商旅加速融合 上海重回全国消费第一城
中国经营报· 2025-07-10 20:16
上海文商旅消费市场发展 - 上海乐高乐园7月5日开放首小时涌入7500名游客,显示文商旅市场加速发展 [1] - 1-5月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72.11亿元同比增长1.4%,重回全国消费第一城 [1] - 上海正扩大文商旅融合消费,部分商圈向"全球顶级零售目的地"进发 [1] 沉浸式体验与IP消费趋势 - 上海国际电影节首创"剧好玩MART"市集,半天内吸引大量影迷参与共创涂鸦 [2] - LV全球唯一"巨轮"路易号整合展览、零售、咖啡业态,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4][5] - 张园改造后形成"文化地标+高端商业"复合生态,推动商圈业态升级 [5] 南京西路商圈升级动态 - 兴业太古汇引入LV、巴黎世家等顶奢品牌,拉升项目定位档次 [5] - 梅龙镇伊势丹广场歇业改造,未来或承接区域升级引入奢侈品牌 [7] - 张园西区占项目1/3,剩余部分2024年中分阶段开放并将连通三条地铁线 [6] - 恒隆广场扩建新增3080平方米零售面积,可租赁面积增加13%,2026年竣工 [6] 政策与市场驱动效应 - 二季度上海通过消费券、55购物节等活动激活消费,商圈客流量与零售额双增 [6] - 戴德梁行指出购物中心将向城市文化载体与消费创新平台演进 [1] - 南京西路商圈预计形成"高端品牌生态闭环",巩固全球消费热点地位 [7]
大众集团上半年全球纯电销量增长47% 中国市场燃油车稳守基本盘
中国经营报· 2025-07-10 18:56
全球销量表现 - 2025年1至6月全球累计交付新车441万辆,同比增长1.3% [1] - 纯电动汽车销量达46.55万辆,同比增长47%,占总销量11%(去年同期为7%) [1] - 欧洲市场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89%,稳居欧洲纯电市场第一 [1] - 美国市场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24% [1] 中国市场表现 - 上半年中国市场交付131万辆,同比小幅下降2.3%,但6月单月销量达24.7万辆,同比增长9% [1] - 大众汽车品牌(含捷达)上半年累计交付99.6万辆,同比增长1.1%,速腾与帕萨特领跑细分市场 [2] - 6月单月大众汽车品牌(含捷达)销量达18.73万辆,同比增长15.1% [2] - 奥迪品牌在高端汽车细分市场销量稳居前三 [2] 战略转型与产品规划 - 公司计划到2027年推出约30款新能源汽车,2030年增至50款,覆盖A级到C级产品 [1] - 2025年下半年起将陆续交付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包括纯电动奥迪E5 Sportback、奥迪Q6L e-tron等 [3] - 2026年计划在华推出超过20款全新智能网联车型,覆盖燃油、纯电、插混及增程式等多种动力形式 [3] - 2030年约50款新能源车型中,30款为纯电动车型 [3] 中国市场战略 - 公司强调以盈利能力为核心,拒绝不计代价换取市场份额 [2] - 推动"在中国,为中国"战略,2025年开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新能源产品攻势 [3] - 未来将推动"在中国 为世界"战略,利用中国产能、成本和技术优势拓展海外市场 [4]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汽车产业竞争格局转向"快鱼吃慢鱼",需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3] - 中国在电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领域确立全球汽车产业引领地位 [1]
广州上半年写字楼增量需求仍有限 新兴片区主导去化
中国经营报· 2025-07-10 17:03
广州写字楼市场供需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广州甲级写字楼新增供应面积32.3万平方米,总存量达75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 [1] - 净吸纳量3.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1.2%,空置率22.6%,环比增长1.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4.1个百分点 [1] - 琶洲和国际金融城片区新增供应占比100%(琶洲11.2万平方米,国际金融城21.1万平方米),净吸纳量合计5.4万平方米 [3] 行业需求结构 - 金融、传媒及娱乐、零售贸易行业成交占比超50%,专业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交易面积占比均超10% [3] - TMT行业新增租赁面积占全市30%,主要集聚于琶洲和国际金融城片区 [3] - 品牌出海产业链企业(营销、跨境支付、法律税务咨询等)优先选择琶洲片区 [4] 租金走势 - 2025年上半年广州甲级写字楼租金指数累计下降4.5%,Q2环比降1.3%,同比降6.5%,平均租金127.4元/平方米/月 [4] - 预计短期内租金维持下行趋势,因下半年新增供应超40万平方米将推高空置率 [5] 未来供应与需求趋势 - 2025年Q3预计新增供应9.8万平方米,总存量将达760.3万平方米,较2024年末增长5.9% [5] - 新兴需求来自三类企业:细分赛道头部品牌(生鲜/美妆/MCN)、全球化游戏企业、资本化跨境电商龙头 [6] - 企业选址标准从成本优化转向产业生态与创新赋能综合考量 [7] 区域发展动能 - 琶洲和国际金融城凭借高性价比吸引企业搬迁,形成TMT与专业服务集群 [1][3] - 广州通过琶洲数字经济试验区、国际金融城建设加速高端产业资源集聚 [2]
3分钟20万台 小米YU7缘何撬动新能源SUV市场?
中国经营报· 2025-07-10 14:48
小米YU7市场表现 - YU7开售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小时突破28.9万台,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成为市场最火爆车型[2] - 经济学家认为销量坚挺得益于精准定价策略、强大用户基础及完善生态系统[2] - 承络资本合伙人指出产品定位精准,抓住年轻人审美和情绪价值,性价比形象结合雷军个人魅力提升品牌吸引力[3] 定价策略分析 - YU7标准版、Pro版、Max版分别定价25.35万元、27.99万元、32.99万元,比SU7贵3万元左右,避免内部竞争[4] - 第一竞品Model Y在相同配置下,YU7续航更长、智能化配置更高且价格低1万元[5] -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700TOPS算力等高端配置,采用"高配低价"策略,比同配置竞品低3万-5万元,击穿高端SUV价格底线[6] 用户基础与生态优势 - 小米多年积累的庞大忠诚用户群体为汽车业务提供天然流量池,品牌认同感促使用户尝试并推荐[7] - 智能生态体系是差异化卖点,车机互联体验强化竞争力[8] 行业影响与竞争格局 - YU7订单爆单引发多家车企推出"截和"策略,被视为市场"鲶鱼",冲击25万级新能源SUV市场[9] - 高性能、高配置和低价格组合迫使竞品加速技术迭代和价格调整,如小鹏G7预售价下探至20.99万元[9] - 行业认为YU7推动市场向更高品质、智能化发展,加剧竞争并促使其他品牌加快创新[9] 未来发展方向 - 需优化生产流程缩短交付周期,加强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10] - 重点关注产能提升、智能驾驶技术优化及生态产品联动,强化差异化优势[11] - 建议加大自动驾驶、电池技术研发,完善质量管控和服务网络,深化生态建设[11]
子公司错列研发费用致年报虚假记载 ST华铭“戴帽”
中国经营报· 2025-07-10 14:47
公司财务问题 - 公司全资子公司聚利科技2019-2021年度研发费用存在列支错误,导致公司2020年、2021年年度报告涉嫌虚假记载 [2] - 聚利科技2019-2021年研发费用追溯调整金额分别为-135.92万元、-1334.72万元、-5990.77万元,三年合计调整-7461.41万元 [5] - 2020年公司涉嫌虚增利润总额2531.54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18.76%),2021年虚减利润总额3570.37万元(占当期16.90%) [7] 收购及业绩承诺 - 公司2019年以8.65亿元收购聚利科技100%股权(股份对价7亿元+可转债1亿元+现金6500万元) [3] - 业绩承诺方承诺聚利科技2019-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6500万元、7800万元、8970万元(合计2.33亿元) [5] - 会计差错更正后聚利科技实际三年累计净利润4.42亿元,完成率189.99%,公司称不影响业绩承诺结果 [5] 商誉处理 - 会计差错更正导致2019年合并日商誉少计5014.22万元(因销售费用调整5899.09万元) [7] - 2021年末对聚利科技剩余商誉全额计提减值1.32亿元,因资产组评估值大幅低于账面价值 [7] 监管处罚及市场反应 - 公司因虚假记载被监管部门警告并罚款150万元,相关负责人亦被处罚 [7] - 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戴帽"首日股价跌停20.03%,收报9.82元 [8] - 公司表示目前不便就相关事项接受采访 [9]
美元指数下跌创纪录 或触发全球资金再配置
中国经营报· 2025-07-10 14:13
美元指数走势 - ICE美元指数2025年上半年累计下跌近11%,创1973年以来历年上半年的最大跌幅 [1] - 美元指数已进入新一轮下行期,或将持续6-7年,最低点可能低于71.3或止步于80附近 [1] - 7月初美元指数大幅下挫逼近三年低位,近期出现小幅反弹 [2] - 渣打银行预计美元在未来6-12个月走弱,下半年仍受短期周期性因素压力 [2] 美元走弱原因 - 美联储降息预期推动美元出现预期性贬值调整 [2] - 贸易摩擦不确定性引发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预期 [2] - 二季度美联储利率稳定但美元指数快速下跌,出现股债汇"三杀"现象 [2] - 全球资金正在"疏远美元资产",美国以外股市涨幅明显好于美股 [2] 人民币及中国市场影响 - 美元长期走弱可能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稳中有升"态势 [2] - 有利于吸引跨境资本流入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 - 中国经济创新活力和稳定基本面成为国际资本重要配置目的地 [1] - 人民币汇率升值进一步增强中国资产吸引力 [3] 新兴市场投资机会 - 美元走弱促使更多资金流入新兴市场,亚洲(除日本)股票市场预计表现领先 [3] - 渣打银行建议投资者考虑资产类别和地域多样化配置 [3] - 看好中国科技、通信服务和非必需消费品行业 [3] - 中国权益资产有望在结构性轮动中稳步上扬,重估进程持续演进 [3]
日产与东风成立新合资公司 日产中国:中国市场是日产全球复兴计划重要力量
中国经营报· 2025-07-10 10:32
日产汽车中国战略调整 - 日产中国与东风汽车集团成立新合资公司 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 日产出资60% 东风出资40% 合资期限28年 重点拓展汽车出口业务 [2] - 新合资公司将整合东风日产及郑州日产资源 两家合资公司产品均列入出口名录 中国市场将成为日产全球复兴计划重要力量 [2] - 2025年日产将在出口 产品 品牌三个维度发力 除已上市的N7车型外 2025年下半年还将发布新车型 [2] 电动汽车业务布局 - 日产在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将面向全球市场销售 借助中国在研发生产制造方面的领先实力及日产全球销售网络实现快速转型 [3] - 2025年6月日产N7纯电轿车在中国销量达6189辆 自5月15日交付至6月30日累计交付突破10000辆 [3] - N7是东风日产基于全新新能源天演架构的首款纯电车型 完全在中国设计 研发和生产 展现日产在电驱化和智能化领域最新成果 [3] 产品出口规划 - 配合"Re:Nissan"复兴计划 N7 Frontier Pro PHEV等产品将在一年内从中国出口至海外市场 未来更多中国研发制造车型将陆续出口 [4] - 日产授权中国本地研发团队主导车型开发 在保证安全质量标准前提下加快研发速度 东风日产计划2026年底前追加超100亿元研发投资 [4] 中国市场战略定位 - 中国市场在日产全球战略中地位提升 将成为技术创新关键驱动力 支撑"在中国 为中国 向全球"战略实施 [5] - 中国本地研发团队实现技术能力飞跃 具备从整车设计到智能网联系统开发的全流程研发实力 [5] - "Re:Nissan"计划目标在2024财年基础上节省5000亿日元成本 2026财年恢复盈利 [5]
文旅部启动暑期旅游市场专项整治 严打无证经营与强迫购物
中国经营报· 2025-07-10 10:30
暑期旅游市场整治行动 - 文旅部宣布开展为期一年的强迫购物专项整治行动 以"零容忍"为基调 联合公安 市场监管等部门 [1][2] - 重点整治无证经营 强迫购物等问题 监控亲子游 研学游等高风险产品 预计覆盖超30亿人次暑期客流 [1] - 专项整治将聚焦旅行社 旅游购物店 导游 在线旅游经营者等重点对象 [2] 重点整治领域 - 旅行社方面:打击未经许可经营业务 低价诱骗游客并通过购物获取回扣等行为 [2] - 旅游购物店方面:整治误导消费 推销高价低质商品 虚假优惠折价 伪装成旅游景点等行为 [2] - 导游方面:整治诱导强迫消费 无证从业 私自承揽业务等行为 [2] - 在线旅游平台:打击发布低价产品 诱导平台外交易 违规收取定金 无证人员承揽业务等行为 [2] 监管执行措施 - 组织暗访组对在线平台 社交媒体 线下门店进行暗访 重点检查热门线路 景区 [3] - 筛查以旅行社 导游 陪游等名义招徕游客的经营活动 监测亲子游 研学游 避暑游等包价产品 [3] - 加大失信主体曝光力度 发布第一批典型失信行为案例 [3] 游客风险提示 - 虚假宣传:通过搜索引擎 社交平台夸大宣传 诱导平台外交易 私人账户转账 [5] - 无资质经营:以"旅游搭子""定制师"等名义非法经营团队游 [5] - 合同不规范:不签书面合同或模糊约定关键条款 便于擅自变更行程 [6] - 低价陷阱:借"政府补贴"等名义长期低价揽客 途中强制消费 [6] - 非法金融:以免费旅游诱导购买理财 保险 承诺高回报 [6] - 诱导消费:利用信息差推销高价"套票" 为购物店引流 [6] 游客维权指引 - 遇侵权可拨打12345热线或通过文旅部官网举报 需保存合同 行程单 支付记录等证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