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

搜索文档
隆基绿能联合BC生态圈穿越周期 专家称“未来3—5年市场空间或增10倍以上”
中国经营报· 2025-06-20 18:54
隆基绿能BC技术进展 - 公司自2023年9月全面投资BC技术后持续升级迭代,2025年SNEC展会发布HIBC技术及组件产品,组件功率达700W+,效率进入25%+时代 [2] - HIBC技术融合HJT和BC技术特点,目前已在欧洲上市,公司具备吉瓦级量产条件 [2] - HPBC 2.0组件全球签约量超30GW [2] - 公司用不到3年时间实现组件效率大幅提升,证明BC技术具有高拓展性 [2] BC技术行业前景 - BC技术被专家认为是晶硅电池终极技术,拥有最高效率、可靠性和美观等优点 [3] - 专家预测未来3-5年BC技术有10倍以上增长空间 [3] - 行业认为BC技术可能最早走出内卷困境,未来机会很多 [3] - 专家预计未来5-10年将是BC技术独霸天下的局面 [4] 钙钛矿叠层技术 - BC与钙钛矿叠层电池成为业界关注方向 [3] - 钙钛矿叠层技术若成熟将具备较大竞争优势 [4] - 钙钛矿电池需解决稳定性问题,预计5-10年才能实现10GW以上量产 [5] 行业生态建设 - 公司2023年启动BC生态圈建设,已与191家合作伙伴技术对接,达成55项合作,实现先期收益19.5亿元 [5] - 行业反思发展模式,希望建立"研发投入-技术溢价-利润反哺"的可持续发展闭环 [5] - 专家认为构建有序生态圈能保护技术发展,让产业链获得合理利润 [6] 行业技术格局 - TOPCon仍是当前主流技术,但技术红利迅速消失 [6] - 行业需要保护创新成果,保障技术红利才能健康发展 [6]
券商热议科创板“1+6”新政:中国资本市场支持“硬科技”进入精细化分层阶段
中国经营报· 2025-06-20 17:48
科创板改革政策 - 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以设置专门层次为抓手,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推出一揽子更具包容性、适应性的制度改革 [1] - "1+6"政策措施中的"1"指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6"指围绕增强优质科技型企业的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推出6项改革举措 [3] - 改革举措包括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支持在审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增资扩股等 [3] 市场影响与评价 -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重启与科创成长层的设立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对"硬科技"企业的支持进入精细化分层阶段 [1][4] - 未来A股的"好公司"评价标准将不仅关注财务健康,更注重战略方向、产业穿透力、硬科技属性与高质量增长潜力 [1][6] - 企业的技术厚度、创新路径、产业前景将逐步取代短期利润表现,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变量 [6] 券商观点与行动 - 券商认为改革为服务科创企业提供了新思路、新契机,将全力响应政策,提升专业能力,助力优质企业在资本市场腾飞 [7] - 券商将深化对科创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协同市场各方,助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 [8] - 中信建投、中信证券等券商表示将加强项目储备与申报工作,积极开发储备一批科创属性强的新质生产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7][8] 行业定位与发展 - 新政进一步强化了科创板"硬科技"定位,为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的优质科技企业进一步打开了资本通道 [4] - 改革将推动估值体系和投资逻辑的调整,具备硬科技属性与高质量增长潜力的企业有望获得更多政策与资金支持 [6] - 分层机制将为研发投入大、技术领先的未盈利科技企业找到更为适配的资金,显著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 [4]
lululemon中国市场增速放缓股价大跌 未来如何持续增长?
中国经营报· 2025-06-20 17:44
业绩表现 - 2025财年第一季度净营收24亿美元,同比增长7%,其中国际业务净营收增长19%,中国大陆市场净营收同比增长21% [2] - 2024财年国际市场净营收同比增长34%,中国大陆市场净营收同比增长41%,2023财年净营收同比增长19%,中国大陆市场净营收同比增长67% [3] - 预计2025财年第二季度净营收增长7%至8%,全年净营收区间111.50亿至113.00亿美元,增幅5%至7% [3] 中国市场动态 - 中国大陆市场增速放缓,2025财年第一季度净营收同比增长21%,低于2024财年的41%和2023财年的67% [2][3] - 增速放缓原因包括宏观环境影响、消费者品牌新鲜感减弱、户外市场崛起分流消费预算 [4] - 公司通过高性能产品、品牌活动与社区活动维持用户黏度,复购率较高 [4][7] 产品与品类策略 - 核心产品Define系列、AlignTM高腰紧身裤、Scuba系列仍占据销量主导,新品类如男士运动服和运动鞋尚未形成爆款 [5][6] - 推出"Power of Three×2"增长计划,目标2026年数字业务与男士业务营收较2021年翻倍,国际市场增长4倍 [5] - 非招牌款式打折幅度较大(如Loungeful系列高腰运动裤折后370元),但热门款价格坚挺(如Define系列无折扣) [7] 竞争环境 - 中国市场竞争加剧,安踏体育收购MAIA ACTIVE,Alo Yoga计划2025年进入上海,电商平台涌现平替产品 [6] - MAIA ACTIVE高腰瑜伽裤定价300-400元,显著低于lululemon同类产品800元以上价位 [6] - 分析师认为lululemon在高端价位区间暂无直接竞品,与Alo Yoga用户群体差异明显 [7] 渠道扩张 - 中国大陆门店数量达154家,2024-2025年进入金华、泉州、惠州等二三线城市 [7] - 未来重点布局一线城市,选择性拓展新一线及三线城市 [7] - 加强数字化渠道布局,利用中国电商环境推动数字业务发展 [7] 行业观察 - 中国服装行业整体下滑,但运动服饰类仍保持两位数甚至三位数增长 [4] - 二三线城市对高品质生活需求增长,存在品牌下沉空间 [9] - 行业价格竞争加剧,本土品牌在渠道应变能力上可能更具优势 [9]
利元亨回复监管问询:订单量下降导致2024年业绩下滑
中国经营报· 2025-06-20 17:44
业绩表现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0.4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88亿元,亏损规模扩大455% [2] - 2024年营收24.82亿元,同比减少50.30% [2] - 2024年综合毛利率7.77%,同比减少18.67个百分点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7.15亿元,同比下降6%,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至1281.97万元 [4] -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34.84%,同比提升17.46个百分点 [4] 亏损原因 - 下游国内新能源市场需求减缓,订单量下降 [2] - 客户调整产能规划,交付和验收周期延长 [2] - 动力锂电设备市场竞争加剧,公司采取价格让步策略 [3] - 智能工厂赛道前期签单量较少,收入降低 [3] - 部分整线设备安装调试周期较长,销售收入和毛利率下降幅度高于同行 [3] 2025年业绩好转 - 控本降费措施见效,低毛利项目订单逐渐消化 [4] - 项目交付及验收周期缩短,毛利率提升 [4] - 截至2025年5月31日,在手订单金额49.21亿元 [4] - 消费锂电设备订单占比提升至32.21%,在手订单金额同比增长37.7% [4][5] - 智能仓储业务从2024年0.6亿元增长至2025年5月31日的6.52亿元 [4][5] - 动力锂电订单占比调整至45.4%,业务结构更均衡 [5] 应收账款问题 - 2024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6.02亿元,前五名欠款方余额11.46亿元,占比71.53% [6] - 账龄1—2年应收账款余额8.80亿元,占比54.93% [6] - 期末计提坏账准备3.65亿元,坏账准备计提比例21.45% [6] - 截至2025年5月31日,前五家欠款客户已回款3.25亿元,回款比例48.41% [8] 资金流动性 - 2024年财务费用9957.83万元,同比增加3346.54万元,增长50.62% [8] - 增加银行借款及其他融资活动以维持运营 [8] - 公司与客户建立高层沟通机制,专人跟催付款流程 [8]
空港股份拟剥离建筑施工业务 营收占比超七成
中国经营报· 2025-06-20 15:15
业务重组 - 公司拟出售控股子公司天源建筑80%股权给控股股东,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2] - 若交易完成,公司将剥离建筑工程施工业务,主营业务结构将发生变化 [3] - 剥离后公司2024年度营收或降至1.31亿元,但加上1月份并购的天利动力1.71亿元营收,总营收仍有望维持在3亿元以上 [2][6] 营收与业务结构 - 建筑工程施工业务近年占公司营收比例基本在60%以上,2024年该业务营收3.51亿元,占比超70% [3] - 2024年公司总营收4.82亿元,剔除建筑施工业务后为1.31亿元,加上天利动力后为3.02亿元 [3][6]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自持物业运营与物业管理及2025年并入的园区供热服务 [3] 财务状况 - 2024年天源建筑净利润亏损9123.91万元,公司整体净利润亏损1.19亿元 [4] - 房地产开发业务2024年亏损1007.78万元,投资业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亏损453.98万元 [4] - 2021-2024年天源建筑连续亏损,净利润分别为-1.11亿元、-0.87亿元、-1.14亿元、-0.91亿元 [7] 资产优化 - 出售天源建筑有利于改善公司资产质量,降低资产负债率,优化资产结构 [8] - 天源建筑2024年末净资产从2023年的1.14亿元骤降至2284.96万元,总资产11亿元 [7] - 天利动力2021-2023年保持盈利,2024年前三季度亏损367.01万元,净资产6476.45万元 [8] 历史交易 - 2024年12月公司以7442万元收购控股股东持有的天利动力100%股权,评估增值率14.91% [4][5] - 该交易于2025年1月完成工商变更,天利动力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6]
AI+影视应用焦点转向:降本增效 提质加量
中国经营报· 2025-06-20 14:14
AI对影视行业的影响 - AI在影视行业的应用从最初的发展速度惊叹演变为"AI是工具"的主流观点 各方更加关注AI带来的效率提升 [1] - 当前讨论焦点转向"通过AI技术创新能否降低成本"和"利用AI如何提高内容质量与体验" [1] - AI不仅提升影视行业生产力 也开始对生产关系产生影响 同时高质量内容产出成为新考验 [1] 影视行业生产方式变革 - 传统影视剧生产周期长(最快1年) 制作成本高 融资难度大 存在资方撤资等不确定性 [2] - 生成式AI大幅提升创作效率 概念海报制作从团队协作变为单人完成 动漫原画从1-2周缩短至几分钟 [2] - AI降低电影制作门槛 全球内容创作者从几千人增长至上亿人 提升市场供给效率和多样性 [3] AI技术带来的成本优化 - 实景拍摄成本高 AI可快速生成数字场景(单体建筑至城市集群)实现虚拟拍摄 节省布景成本 [3] - 虚拟摄影棚租赁价格从十几万元/天下探至最低3.5万元/天(不含数字场景制作) [3] - 大麦娱乐在国内布局10个虚拟拍摄棚 旨在减少换景置景成本 [4]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电影票房从2003年占全球0.6%增长至2023年6月的28% 银幕数从1900块大幅增长 [5] - 中国与美国成为唯二具备探索科幻电影、虚拟现实和AI技术条件的国家 [5] - 观众对AI生成内容质量要求提高 《传说》因AI生成"年轻成龙"引发热议但票房仅8000万元(豆瓣4.3分) [5] AI与内容创作的关系 - AI无法替代人类创造情感共鸣的故事 技术提升导致制作过程更精细而非更快速 [6] - 用户观影体验变化 科幻电影最难处在于想象力突破而非制作或成本 [6] - AI生成剧本存在套路化问题 创意核心仍需人类把控 需要具体指令才能呈现理想质感 [6]
荣耀CEO李健:AI落地尚存在场景、性能、信任挑战
中国经营报· 2025-06-20 14:12
2025年是AI(人工智能)技术跨越式发展的一年,从春节期间爆火的DeepSeek到Manus、Genspark等智 能体的集中爆发,AI已从单纯的信息识别处理生成阶段,进化为能自主感知、推理、规划、反思并执 行任务的智能体,因此今年也被广泛视为"智能体元年"。 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CEO李健在相关论坛上表示,当前AI落地尚存在场景、性能、信任未形成有效 闭环等挑战,比如端侧的算力不足和内存偏低,导致难以支撑7B以上的模型和复杂的推理需求,并存 在幻觉、隐私和伦理等信任问题,用户数据权限、数据价值等方案仍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未来AI的竞 争不是比拼谁的模型参数更大、模型能力更强,而是让用户能够日常使用起来,才能真正释放AI的潜 力。 IDC预计,到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而亚太地区将贡献超过35%的份 额。 中经记者陈佳岚上海报道 当前,全球AI产业正朝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目标演进。 一年一度的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5)正在火热进行中。《中国经营报》记者留意到,AI也 是本届大会关注焦点之一,华为、移动、中兴、中国信科、联发科等厂商展出相关产品。 不过,关于"A ...
中国广电5G用户3370万 能否达成三年5000万目标成疑
中国经营报· 2025-06-20 13:59
中国广电5G用户增长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末,全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2.07亿户,广电5G用户3370.43万户 [1] - 2025年第一季度广电5G用户环比增长95万户,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338.84万户增长量下降近70% [1] - 2024年全年广电5G用户增长逾1200万户,平均每月增长约100万户 [1] - 2024年一季度广电5G净增用户58.54万户,2025年一季度95万户的增量同比显著提升 [2] 行业竞争与市场环境 - 2025年一季度全国5G用户达10.68亿户,渗透率59.4%,同比增速大幅下降 [2] - 2024年三大运营商5G用户净增总数较上年减少超8400万户,中国移动5G渗透率增速放缓5.2% [3] - 一季度中国广电新增用户占全行业移动用户新增数的10%,但其总用户规模远低于三大运营商 [2] - 移动通信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运营商5G用户增长整体放缓 [3] 5000万用户目标进展 - 中国广电目标2025年发展5000万移动用户,目前移动网络用户(含固移融合)已突破4100万户 [4][5] - 剩余8个月需新增800万-900万用户,平均每月需增长100万户 [5] - 固移融合用户2023年10月达870万户,可能成为增量来源 [4] 中国广电的竞争优势与策略 - 已完成700MHz频段基站部署,可调度基站超40万座,覆盖乡镇及农村热点区域 [5] - 推进"一省一网"省级骨干网整合,预计年内完成 [5] - 通过固移融合套餐、政企专网、超高清视频等创新业务拓展应用场景 [5] - 700MHz黄金频段资源是差异化竞争的核心优势 [6] 挑战与未来展望 - 缺乏2G/3G/4G存量用户基础,在5G高渗透率下拓展新用户难度大 [6] - 价格战策略不可持续,需依赖差异化战略和生态合作 [6] - 行业认为完成5000万目标存在难度,但用户量并非唯一评价标准,生态布局更具长期意义 [6]
6月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 预计今年首次降息在9月
中国经营报· 2025-06-20 13:58
中经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 北京时间6月19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 维持在4.25%—4.50%之间不变。这一决定符合市场预期,也是美联储连续第4次决定维持利率不变。 相较5月会议内容,本次会议声明的主要变化集中在美联储对于未来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判断有所减弱, 但依然不容乐观。美联储对经济前景不确定性的表述从"进一步增加"修改为"已经减弱,但仍然偏高"; 声明也删除了有关"失业率上升和通胀上升的风险已经增加"的表述。 尽管美联储本次会议决定维持利率不变,但市场对未来降息的预期却有所升温。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若通胀水平尤其是核心通胀保持在合理区间 内,美联储可能会在2025年下半年或2026年年初加速采取降息措施以支持经济复苏,预计2025年全年降 息幅度为75—100个基点。 2024年,美联储连续三次降息,分别为2024年9月降息50个基点,2024年11月和12月议息会议上各降息 25个基点。而2025年截至目前,美联储利率政策再次转为观望姿态。 对于未来美联储降息影响,机构人士认为,这将利好资本市场与黄金。 前海开源基金 ...
芯片代工市场格局生变 中芯国际大幅逼近三星电子
中国经营报· 2025-06-20 12:51
全球芯片代工市场格局变化 - 台积电以67.6%的市场份额稳居榜首,较上季度提升0.5个百分点 [2][3] - 中芯国际市场份额从5.5%提升至6%,与三星的差距从3.2个百分点缩小至1.7个百分点 [4] - 三星电子市场份额从8.1%降至7.7%,营收同比下滑11.3%至28.93亿美元 [2][3] 中芯国际表现分析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63.01亿元,同比增长29.4%,净利润13.56亿元,同比增长166.5% [3]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国内政策支持、工业与汽车需求复苏、国际客户出货提升 [4] - 技术研发、生产流程优化及国内外合作拓展推动市场份额提升 [4] 三星电子面临挑战 - 3nm芯片良率问题导致高通、英伟达等客户转向台积电 [5] - GAA技术节点(3nm/2nm)存在性能和良率问题,外部订单稀缺 [5] - 交货问题引发客户流失,中国消费补贴受益有限削弱竞争力 [5][7] 台积电领先优势 - 2nm工艺良率达60%,远超三星的40%,获得苹果、英伟达等大客户支持 [7][8] - 2025年第一季度与三星市占率差距扩大至59.9个百分点 [7] - 技术创新与客户深度绑定构建护城河,2nm商业化进展领先 [8] 技术竞争与行业趋势 - 2nm制程成为下一轮竞争关键,台积电在技术储备和客户协同上占优 [8] - 中芯国际需在先进制程领域追赶台积电和三星,但成熟制程需求提供增长空间 [5][6] - 地缘政治因素及全球供需波动影响企业表现,如三星受美国制程限制 [5][7]